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荟萃

【2012江苏】(PS:越是短的篇幅,难度越大)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①思念②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③怅恨之情。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①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②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①借景抒情。②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③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012浙江】未展芭蕉(唐)钱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什么状态的植物,均以哪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答】①还未展开芳心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答】①第一首a.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b.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c.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②第二首 a.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b.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c.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2012江西】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①表春景逝去,②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③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①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②不同点:a.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b.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2012新课标】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①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②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关系: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②原因: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2全国】落叶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①“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②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①对比,②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2012湖南】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①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②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③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④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PS:我所见过的出的题最没质量的高考卷)

【2012安徽】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①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②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①“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夕阳余辉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②“涌”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2四川】子规[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①“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②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1)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2)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不论倦听还是除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3)锦水春残,花瓣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了思乡难归的惆怅,(4)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2012福建】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示例)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2012天津】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①野菊生产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答】①修辞:对偶,借代②炼字:“逢”“忙”等③色彩:“碧”与“黄”映衬④情感:喜爱之情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①采菊东篱下②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2012上海】春江晚景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14.津亭15.D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答】①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②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③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012山东】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①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②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③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①孤舟,既写舟,又代指人;②既写景,又写情。③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2012北京】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

...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答案】①C(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DE(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答】略

(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2012湖北】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2012重庆】

鹧鸪天预报[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答】①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②“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③“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答】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旧钓矶。

【2012辽宁】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成语题)汇编

200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成语题)汇编 湖南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 ....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 ....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 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 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 3. D。(饶有兴味:很有兴味。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未可厚非: 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水乳交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江西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 .. 生息 ..。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 的行为是不堪设 ...想.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 ....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 .......,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答案D。A.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成语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近义词】:安居乐业、养精蓄锐【反义词】:动荡不安、离乡背井、颠沛流离【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此题用错成语很显然。B.不堪设想: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 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近义词】:不可思议、危如累卵、凶多吉少【反义词】:相安无事、安然无恙【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指消极方面的事。C.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成语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近义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反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此处应作“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D.按下葫 芦又起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近。 全国卷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诗歌鉴赏历年高考题

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 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 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 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 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 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3)"为拂绿琴埃" 析:明确知音的典故,一个弹琴,一个听琴,可以确定具体的句子。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2007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高考语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汇总

考语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2020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及解析

(2015年)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4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徊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13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完整word)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推荐文档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诗(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含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 【上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 C、全是连词,表修饰; 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以时”、“辄”,句意,各1分) 20.(2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 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 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 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 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 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 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 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 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 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 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 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 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 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 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 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 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 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 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二、(新课标卷II)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1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汇编6—江苏省试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 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 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 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_____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3.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 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 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 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 4.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

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 博文收藏 2013-07-31 21:10 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 一、2013年新课标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 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 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10.(6分)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廊腰缦回,各抱地势。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

2019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7~19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 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 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 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 直到2003年, 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 才重新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 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 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 心也”“琴者, 禁也”的说法。“琴者, 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 的心灵对话, 与大自然交流, 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 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 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 琴不仅是一件乐器, 也是 ____的工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 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 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 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 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 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 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 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 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 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 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 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 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 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2014 年高考各省市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一、[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如“番腾妆束闹苏堤” 有爱春之情;“ 留春春怎知”“ 凌波寸不移” 含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表达叹春归去之情。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4 分) [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诗句所运用的技巧,如“ 香红渐渐稀” 是面,而“花褪雨”“ 絮沾泥” 则是点,也是细节描写,由此归纳出点面结合、细节传神等要点。此外还可从诗句中分析出“ 以景起情” 或“景中寓情” 的表达 方式。 二、[2014北京卷]“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 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 .皓魄当空宝镜开,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 是(2分)() A .烟笼寒水月笼沙 B .明月楼高休独倚C. 一夜飞度镜湖月D .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 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 .史湘云 B .林黛玉C.薛宝钗D .妙玉 7 .①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能力。“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花” 中未涉及“月亮” 。 ②A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的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一手法。 ③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涉及名着的具体内容,比过去的死记硬背多了一点推断与趣味。题中诗句是《红楼梦》第76回中黛玉与湘云联诗时黛玉之语,湘云出句为“寒塘渡鹤 影” ,黛玉对曰“ 冷月葬花魂” 。而且从题干中“多病西施”“ 人生的写照”等词语也可 将答案确定为林黛玉,因为黛玉体弱多病。在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描写。 三、[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 (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①“气吞风雅妙无伦”,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又“气吞风雅”,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②“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碌碌当年不见珍”,结合注释内容“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分析可知,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家来江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汇编7—浙江省试卷

6.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向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纳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鸟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材料二: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材料三: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