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

简述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
简述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

简述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

【摘要】城市设计的概念产生很晚,但是城市设计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段时期人类文化的巨大变革影响到各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战时期是城市设计理论走向成熟的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社会形态的频繁更替,社会思潮的不断改变,导致了城市设计模式发生多次演变。

【关键词】城市设计工业革命社会思潮演变

1 背景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城市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都会明显的打上政治、经济、宗教的烙印。所以历史上重要的城市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构思,而更多的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都是在当时的社会物质的基础上,以当时的社会思潮为主导,通过对城市物质形态的规划,试图寻找一种理性的城市形态。

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的建设行为受到了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只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数”的累积。近代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风力水利等天然动力的制约,使工业、人口和资本的任意聚集变为可能,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导致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发展。工业革命对对社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进步,而对于城市这一物质载体来说,危害也是致命的。19世纪以前,城市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经过持续而漫长的演变,城市的各种活动与城市规模是大致平衡的。工业革命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农业文明下的城镇平衡状态,使得人口急速聚集,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个疯狂的过程中,原有的城市结构关系已不复存在,新的城市功能又处

于无序发展状态,这必然使当时的城市

形态显得矛盾重重和混乱不堪。在这种

条件下,产生了后来被称为“城市病”

的大量城市问题,主要体现在:

(1)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2)城市环境与卫生恶化。

(3)城市结构与布局失调。

(4)城市开发与土地使用失措。

(5)城市阻塞严重,交通失控。

(6)城市品质与美学失态。

图-1 “雾都”伦敦

图1所示的即为工业革命后的伦敦。引起城市结构破坏和城市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市这一农业文明的“壳”根本无法包裹工业文明

的“核”,城市原有的框架无法接纳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功能;另一方面,即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城市的主体力量——资产阶级对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表现出极度的贪婪,这是其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的榨取剩余价值。

2 解决城市问题的探索

丛生的城市问题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提供了社会需求。同时,工业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征,也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从这个角度讲,城市规划的许多思想和具体方法是在机器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孕育并奠定基础的。

早期探索的城市设计思想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流派:

(1)以E.霍华德为代表的强调城市分散的人本主义“田园城市”设计思想。

(2)以勒.柯布西埃为代表的主张利用先进工业技术强化城市集中的机械

理性设计思想。

(3)以伊利尔.沙里宁为代表的倡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行有机疏散的设计思想。

2.1 人本主义的“城市分散”设计思想

建立保持城市与乡村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田园城市”理论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E.霍华德为代表的同心圆“行星体系”结构,具有明显的自我遏制、地方性的静态特征,另一种是以苏利亚.伊.马塔为代表的带型轴向结构,具有不定性和区域性的生长特征。其中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计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标志着西方现代意义城市设计理论的诞生。

2.1.1 “乌托邦”与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资本主义早期极端残酷的剥削阶段,

很多怀有良知的先驱们开始质疑资本主义

制度的合理性,并用思考或者时间去憧憬他

们心中的理想国家与城市形态。推翻埋葬资

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消除剥

削的民主社会被他们公认为是解决问题的

根本途径,这些早期伟大思想家的各种思想

与理念,我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

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英国图2、莫尔的“乌托邦”岛图

接触的人文主义者莫尔的“乌托邦”概念。图2即为莫尔的“乌托邦”。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与形态,并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建筑、社区和城市的乌托邦形态。这种先进思想影响了以后许多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欧文甚至变卖家产带信徒们到南美大陆去实践他的社会主义社区“和谐新村”。这些理论与实践虽然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没有产生实际影响,但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设计思想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就源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的“乌托邦”和他对当时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充分调查与思

考,因此“田园城市”的概念与“乌托邦”

思想相比具有可操作性。田园城市理论是

城市规划学说中的著名经典理论。1898年

由英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学家E·霍华德

提出。他在《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该书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

天的田园城市》)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田园

城市理论。其理论要点是:(1)人口规划不图3、田园城市规划设想方案图超过3万人;(2)永久地保留空旷地带,

用于发展农业并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3)

城市应有相当的绿地以维持生态平衡;(4)

制定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并加强管理,

如预留社区发展用地,市政府永远拥有城

市土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土地可以出租

给私人使用等;(5)拥有维持人口就业和

生活的能力;(6)安排好社会服务设施。

田园理论的目的是规划建设一种具有开放

的乡村特点、低建筑与人口密度的组团式图4、“联盟城市”构想

的生态花园城市。霍华德本人曾在伦敦附近建设了两个小城镇作为试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属于空想派规划思想,其理想并不能真正实现。

2.1.2 马塔的“带型城市”

在相同的背景下,苏利亚.

伊.马塔认为城市从中心向外

无限扩展,是城市中心区离自

然越来越远,这种普遍的城市

形态必然会导致城市拥挤、环

境恶化。马塔以改变城市形态的方法解决城市问题,1882年他提出“带型城市”理论。

前苏联的N.A.米柳金在马塔理论的图5、“带型城市”概念图

基础上加以发展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了“连续功能分区”的方案。

2.2 机械理性的“城市集中”设计思想

与人文主义者对城市发展规划所持的基本观念不同,一些一些崇尚现代工业与技术的设计师则基于现代技术提出了各种建设改造现代城市的主张,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机器主义城市”思想。这一理论以托尼.戈涅的“工业城”和勒.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论为代表。

2.2.1 戈涅的工业城模式

法国的建筑师戈涅于1901年提出了他的工业城市思想,他认为工业已经成为主宰城市的力量而无法抗拒,现实的规划行动就是使城市的结构去适应这种机器化大生产社会的需要。在他的工业城模式里,将城市的各部分功能像机器零件一样,按照其使用的需要及不同的环境需求,进行分区并严格的地按照某种秩序运行。

2.2.1 勒·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模式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对建筑、艺术、

城市规划与设计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现代建

筑师中认真探索现代大城市规划问题的第一人。

在他1922年撰写的《明日的城市》一书中集中

地反映了他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观点。

他同年在巴黎秋季美术展上提出了他对现

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新思想,他提交的方案名为

“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即图6。这个规划堪称现代城市规划范式的里程碑,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图6、300万人的城市平面图

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的观念展示。当然他的这套理论,对巴黎这座历史名城来讲,当然是不可能被接受的,但对西方大城市战后的复兴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适应了特大城市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2.3 有机疏散设计思想

面对大城市发展的困

境,E.霍华德和勒.柯布西埃分

别提出了人口分散和人口集

中两个截然相反的解决方案。

在同时代,芬兰建筑师伊里

尔·沙里宁,提出了介于二者图7、伊里尔.沙里宁城市有机设计图解

之间又区别于二者的思想“有机疏散”。

伊里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最早出现在1913年爱沙尼亚的大塔市和1918年芬兰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而整个理论体系及原理集中在他1943年出版的巨著《论城市:它的发展、和未来》中。有机疏散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

对于“有机疏散”理论的实践,沙里宁认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应当把内容广泛的规划目标分解成为许多细小的部分,是城市建设成为一个“有计划的、沿着预定目标方向走向明确目标的、一系列逐步进行”的演变过程。对于规划目标的设想,也因该从“最终目标”为起点逐步分解为若干个层次或者阶段,使之与现实接近,这样做可以保证随着分散过程的逐步展开,城市实际发展情况与城市发展计划越来越接近,直至完全相符。

他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有机体,人们应该从大自然中寻找与城市建设相类似的生物生长、变化的规律来研究城市。而所有生物的生命力都取决于个体质量的优劣及个体间相互协调的好坏。由此,他提出了城镇建设的基本原则:表

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和有机秩序的原则。

伊里尔.沙里宁认为城市混乱、拥挤、恶化仅是城市危机的表象,其实质是文化的衰退和功利主义盛行。应当从重组城市功能入手,实行城市的有机疏散,才可能实现城市健康、持续生长,保持城市活力。“有机疏散”理论与“城市田园”相比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对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和空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早期探索对解决城市问题的意义

E.霍华德的规划思想第一次打破了城市和乡村在空间和形态上截然对立的

旧观念,他的土地公有、城乡一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土地的观点直到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塔的“带形城市”的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这种方案虽然都能很好的解决承受环境恶化的问题,保持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但是把城市分解为带状地块为这一理论带来了致命缺陷:对地块的过于紧密的划分难以适应各类工业项目的技术要求,居住、工业得相对稳定忽略了城市功能的复杂性,割裂了城市的内在有机联系,当城市无限延伸时,城市的“脊椎道路”就难以满足无限增长的城市交通需要。

戈涅的“工业城市”模型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组织模式,他最独特的贡献在于实现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和适度分离,以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加强城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且为城市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勒.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中的功能分区原则。

勒.柯布西埃认为在先进的工业技术条件下,既保持人口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是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建造高层建筑和处理好交通问题。为此他曾提出“架空城市”的构想。在他之后的的“光辉城市”模型中,把整个城市分为若干平行带。在道路设计中他还提出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这一思路曾在1925年用于巴黎市中心的改造。他的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太忽视现实,忽视传统,因此70年代以后,他的这套主张受到抵制。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认为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缘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

有机疏散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改建旧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过程有重要影响。70年代以来,有些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地疏散、扩展,又产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旧城中心衰退等新问题。

以上的理论大多集中在城市的宏观设计之上,对由于人口爆炸增长和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增多带来的交通压力缺乏专业的研究。然而法国建筑师亨纳德针对城市严重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交通改善计划:过境交通不能穿越市中心;改善市中心与边缘区及郊区公路的联系。他设计了若干条大道和环形道路来缓解市中心交通运输压力。他认识到城市道路干线的效率取决于交叉口的组织方法,就此提出了两项提高交通叉口交通流量的方法,即建设“城市立体交叉枢纽”、建设环岛式交叉口和地下人行通道,这两种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在日后的城市道路规划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雅典宪章

1933年CIAM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是“功能城市”,并通过了有柯布西埃倡导与亲自起草的《雅典宪章》。《雅典宪章》是城市规划发展史上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大纲的基本思想是:城市研究必须结合其所在的区域来进行;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使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能正常进行。具体观点为:(1)居住问题,必须解决人口密度过大、缺乏空地、工业与居住距离过近、生活环境质量差、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等问题,采取以城市中最好的地段布置居住区,规定城市不同地段使用不同人口密度定额的改进方法。(2)工作问题,必须解决工作地点的无计划布置、离居住区太远和过分集中的交通人流问题,建议有计划地、妥善地处理工业区、商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3)游憩问题,城市空地和绿地

缺乏,建议新建居住区要预留空地,旧区衰落建筑物拆除后辟为游憩用地,在市郊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交通问题,旧时代城市街道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未按功能进行分类,建议采取从城市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进行道路功能分类,按照交通统计资料确定道路宽度。

《雅典宪章》是世界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总结,是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基本思想对世界城市规划影响深远。《雅典宪章》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的脏乱、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然而这是因为:一是理性主义思想对事物采取分解而不是组合的方式。二是理性主义思想强调非常清楚而明确地认识所有事物。三是理性主义所要求的清晰与明确,非此即彼,黑白分明,恰恰成为城市规划与城市现实相脱离的价值基础。它存在的这些局限,在后来的《马丘比丘宪章》中得到部分修正。

5 总结

为解决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社会各个阶层都对这一问题进行着不同的探讨,期间产生的各种思想虽然都不够成熟,但对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不成熟的理论也成为先驱们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更深的理解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国艳,于力.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赵和声.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

[4]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

[5]王其钧.城市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6]魏薇.20世纪欧洲城市设计思想和理论的演变[A].华中建筑,2005

年23卷6期起止页码:112-115

[7]张剑涛.简析当代西方城市设计理论[A].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

2期起止页码:6-12

[8]张文辉.从艺术、科学到公共政策、意识形态——西方现代城市

规划设计思想“现代性转向的哲学背景[A]. 艺术百家,2008年1期起止

页码:1-5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

自然主义教育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影响重大的教育理论之一。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夸美纽斯,再到现代教育家杜威,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而在中国,也产生了如道家老子和庄子所主张的“道法自然”教育思想,其实质都是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本性,返璞归真。 2013年,学术311统考,针对“自然主义教育”考了一道超级大的论述题——“试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一下子就定位到了“整个近代西方”。今天,心意跳出“近代”,带大家捋捋从古代至今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历史上首次论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认为外来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将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力吸引出来的过程。“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 的心灵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心灵走向光明,这是完全自然的运动”。自然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到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并且将其作为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夸美纽斯的“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存

在的普遍顺序。教育的秩序应以自然为鉴,模仿自然,适应自然应从儿童时期开始。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康德也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在他看来,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 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被成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在这三种教育中,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互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裴斯泰洛奇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他认为,教育一方面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育的作用,把人性提升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只有教育才能把人身上的能力发掘出来,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进一步将自然教育思想深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使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有了新的内涵,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杰里科喜爱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绿篱、雕塑、链式瀑布、远景、凉亭、座椅、棚架、瓶饰、花篮、长平台、长步道、丰富的水景如池塘、瀑布、跌水、水池、喷泉等、视景线、植物。” 二美国的景观设计 斯蒂里Fletcher Steele 瑙姆科吉庄园(Naumkeag) 午后花园(the Afternoon Garden) 平台花园 “草地上斜向布置着弯曲的砾石带和中间的月季花坛。这至关重要的曲线形式由远处Bear山的曲线产生,自南部的草地开始,至树林中截止,这是在统一的设计中把背景地貌形式融于前景的第一次尝试。” 蓝色的阶梯(Blue Stairs) “清晰的展示了他运用透视法对地段富有想象力的处理。这个设计既是园林,也可看作是雕塑。”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Califonia Garden)" “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 “他的作品开始展现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形式:中轴被抛弃,流线、多视点和简洁平面得到应用,质感、色彩呈现出丰富变化。‘立体主意’、‘超现实主意’的形式语言如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 金门展小花园(Golden Gate Exposition) 唐纳花园(Donnel Garden)

1现代设计史

1.古埃及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方面,代表性作品是第3王朝金字塔。 2.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玻璃发现于埃及(大约公元前3000年)。 3.古代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指位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4.相传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历史上第一个名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5爱琴文明中建筑设计最有名的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尔斯王宫”(被荷马称之为“迷宫”)。 6.古希腊文明成果在建筑设计方面最为突出,最负盛名的是雅典卫城和卫城中心的帕特农神殿。 7.希腊的陶器制作与设计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制作风格有“几何风格陶器”、“东方风格陶器”。公元前6-5世纪是希腊陶器制作的繁盛时期,出现了黑绘式与红绘式两种装饰方法。 8. 古罗马人最辉煌的文明成果同样也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这些建筑多以用拱券结构和穹隆顶而闻名于世,罗马万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 9. 古罗马其他代表性的建筑有君士坦丁凯旋门、大角斗场。 10最早的教堂拒绝继续使用异教的神庙形式,而采用巴西利卡式。之后又相继出现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罗马式教堂有“放在地上的宫殿”之称,而哥特式教堂则被称为“升入天上的宫殿”。 11中世纪神学权威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教堂建筑“美的三要素:完整、和谐和鲜明”。12罗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有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法国的圣赛尔南教堂、英国杜勒姆主教堂等。 13. 哥特式教堂则是最能体现基督教精神与教义的教堂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首先出现在法国。 14. 古罗马著名建筑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15. 圣彼得大教堂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呈罗马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16.巴洛克风格:“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意为“粗糙、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它形成于17世纪,具有一种奢华绚丽、热情奔放的风格。最具代表性建筑为法国凡尔赛宫。 17.巴洛克风格的家具设计更加注重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因素,将舒适和实用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18.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最早出现于意大利。(著名的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 19.“罗可可”源于法文,意思是“贝壳”,是在巴洛克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其基本特征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废、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20. 罗可可家具的设计还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在法国又称为中国装饰。如英国设计师齐篷代尔设计的中国式大床。 21. 新古典主义流行于欧洲18世纪60年代直至19世纪前半期,以简洁、庄重和充满理性为其设计风格特点,又被称之为“浪漫的古典主义”。其代表性作品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林肯纪念堂、威基伍德的“女王御用炻器”。 22. 约翰.拉斯金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倡导者,而威廉.莫里斯则是主要实践者。23. 1851年,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24. 约翰·拉斯金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在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的石头》中猛烈的抨击了“完美的机器论”。 25.“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 26. 莫里斯同韦伯一起以红砖瓦为材料,设计建成“红屋”27. 1896年莫里斯为《桥沙集》做的装帧设计, 至今仍被装帧界称为“现代书籍装帧第一 书”。 28.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 在欧洲大陆的一次影响很大的设计运动,是 由古典风格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转折点。 29. 从设计形式的角度看,新艺术运动的形成 受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 30. 新艺术运动受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版画 的影响很大。 31. 早在1865年欧文·琼斯《装饰法则》一 书就试图从装饰艺术的角度建立全新的装饰 设计原则。 32.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也是这场运 动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33. 1889年法国革命100周年纪念碑中的征 稿中,象征现代科技文明和成果的埃菲尔铁 塔被称现代机械文明的纪念碑。 34. 巴黎的新艺术运动有几个重要的设计中 心,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新艺术之家”、“现 代之家”和六人集团)1898年成立的“六人 集团”的领袖人物是赫克托尔·吉玛德(巴 黎地铁入口) 35. 除巴黎以外,推动法国新艺术运动发展的 还有另一个中心——南部小城南锡。 36.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自由美学社的重要人 物:维尔德、古斯塔夫·塞拉里厄·博维、 维克多·霍塔。 37. 霍塔是新艺术视觉语言创始人之 一,善用葡萄蔓似的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 线条,这种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成了比利时新 艺术的代表性特征,被称为“比利时线条” 或“鞭线”,其设计的“霍塔公馆”是新艺 术风格的经典作品。 38.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安东尼·高蒂 的代表作品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居里公 园和巴特罗公寓。没有高蒂,也就没有西班 牙的新艺术运动。 39.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被称为“青年风格”; 名字源于《青年》杂志。 40. 彼得·贝伦斯是“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 师”。 41. 奥地利新艺术运动被称为维也纳分 离派 42.格拉斯哥四人集团:18世纪末期以后格拉 斯哥出现了许多新生代画家,创作了大量表 现格拉斯哥印象主义的作品,称为格拉斯哥 风格。其主要的奠基人麦金托什,马克奈、 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集团。 43. 在法国的装饰主义运动当中,陶瓷设计和 漆器都受到东方风格的影响,具有典雅的东 方风格。 44.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 首饰设计与时装配件设计。 45. 爵士摩登风格代表性的建筑有克莱斯勒 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大厦。 46.“好莱坞风格”可以说是装饰艺术风格在 美国的进一步本土化。 47. 现代主义设计的三大来源有德国工 业同盟、俄国构成主义以及荷兰风格派。 48. 德国工业同盟是第一个设计组织。 49. 赫尔曼·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 开创者以及核心人物。 50. 在实践方面对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的同盟成员是彼得·贝伦斯。他 设计的AEG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被称 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的贡献还 在于对产品设计重要性的强调。 51. 对标准化的过分强调引起同盟另一位创 始人凡.德.威尔德的反对,从而引起标准化大 争论。 52.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构成主义又称“结构 主义”,发源于立体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塔特林、马列维奇、康定斯基、罗钦科等。 53. 1919年,塔特林设计了著名的第三国际纪 念塔,完全体现了构成主义的设计观念。 54. 荷兰风格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 个由设计家、建筑师和艺术家组成的松散的 集体,与俄国构成主义同样,它的存在时间 也比较短,大约在1917年到1931年之间。 55. 蒙德里安是风格派的创始人。 56. 包豪斯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57. 包豪斯的设计师布劳耶的作品瓦西 里椅。 58.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核心人物主要有: 勒·科布西耶、格罗佩斯、米斯·凡德罗、 弗兰克·赖特等人。 59. 科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萨瓦公寓,印度昌 迪加尔法院。 60. 米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的 原则,代表作有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巴 塞罗那的椅子,他提出了“流通空间”的新 概念。 61. 1936年赖特设计了流水山庄,这个成为他 “有机建筑”思想的典范。 62.阿尔托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师,人情化建 筑理论的倡导者,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 一。 63.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建筑界 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 的奠基者,代表人物有伯纳姆、詹尼、沙利 文等。 64. 德国最重要的一所设计学院——乌 尔姆设计学院,战后在设计教育方面表现出 色的另一个国家是美国。美国的设计教育体 系是建立在欧洲成熟的设计教育思想和市场 经济体制基础上的。 65. 二战后,德国注重理性的设计。 66. 日本的工业经历了三个阶段:恢复期、成 长期以及发展期。 67. 日本设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日本受西方 现代设计的影响以及反过来影响西方乃至全 世界的工业设计这两个方面。 68. 几乎是与源于西方的现代风格并行,日本 还发展着一种传统的设计风格。代表性的设 计师有柳宗理、龟仓雄策、三宅一生等。 69. 芬兰的建筑大师沙里宁创立的克兰布鲁 克艺术学院是培养美国现代家具设计人才的 摇篮。 70. 美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 “国际风格”的形成和对世界设计的影响, 还在于美国是第一个将设计职业化、独立化 的国家,因而大大推动了世界工业设计的发 展。 71.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设计始终存在 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是国际化、大企业 化、大众化的主流设计。二是独立的设计事 务所迅速发展,并不断拓展设计新领域—— 企业形象设计(CI)。 72. 在现代主义设计领域,北欧通常主要是指 瑞士、丹麦、芬兰、挪威四个国家。斯堪的 纳维亚风格产生了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现 代美学。 73. 最能体现瑞典现代设计风格的是其家具 设计,代表人物卡尔·姆斯腾,被称为“瑞 典现代家具之父”。 74. 汉斯·魏格纳的作品是丹麦现代设计走向 成熟的信息标志。他对中国明清家具极为欣 赏,并以此为原型设计了不少新的椅子造型, 被称为中国椅。 75. 雅各布森使丹麦家具走向了世界,主要有 蛋形椅、天鹅椅、蚁形椅。 76. 丹麦的灯具设计同样在世界设计中享有 盛名,其中保罗·汉宁森设计了PH灯具。 77. 60年代前后,西方掀起了一股“新有机风 格”的设计潮流。其代表人物即为丹麦设计 师沃纳·潘顿。 78.芬兰是北欧各国中最晚实现工业化的国 家。芬兰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是阿尔瓦.阿尔 托。 79. 丹尼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区分 为前工业社会(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 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80. 在后现代设计运动中,罗伯特·文杜里是 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 正奠基人。他的著名言论是“少令人生厌”, 既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批判,也是对后 现代主义设计的诠释。 81. 查尔斯·詹克斯也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后 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又一位奠基人。他是最 早在建筑设计界提出“后现代主义”这一概 念的人。 82. 1976年意大利米兰成立了一个名为“阿卡 米亚”的工作室。 83. 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集团:孟菲斯集团成 立于1980年,由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索德萨 斯和其他7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设计 集团最大贡献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 产品设计理念。 84 波普作为一种文明现象最早来源于美国 流行的大众文化。波普设计最早出现在英国。 波普设计思潮在意大利主要是以反主流的形 式出现的。 85. 各国的波普设计虽然呈现出形形色色的 特点,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反 正统设计的面貌出现的以适合大众消费文 化为目的。 86. 解构主义是针对结构主义演化出来的,又 称后结构主义。 87. 解构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弗兰克·盖里的 建筑设计作品中。盖里可以看作是世界上第 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88.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 解构主义最负盛名的作品。 89.“减少主义”这一提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 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艺术流派——“减少 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其风格 特点是:按照杜尚“减少、减少、再减少” 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 90. .减少主义设计风格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法国的飞利浦·斯塔克(榨汁机和坐凳)。 91. .减少主义设计在东方的典型代表是日本 著名设计师仓右四郎。其作品是1986年设计 的扶手椅“明月高悬”和1988年设计的扶手 椅“布兰基小姐”等。 92.“高情感”设计风格是20世纪80年代出 现的一种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又被称作“软 高科技”设计风格。 93. 新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 为两个阶段,晚期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 94. 贝聿铭著名的华裔建筑师,是新现代主义 设计风格阵营中最为坚定地现代主义风格追 随者,代表作品有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华 盛顿的国家博物馆东馆和法国卢浮宫的扩建 工程——水晶金字塔、香山饭店。其中水晶 金字塔的设计建造使贝聿铭在世界建筑界享 有盛誉。 95. 新现代主义风格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西 萨·佩里,是国际主义风格的继承者。其主 要代表作是纽约世界金融中心大厦、马来西 亚吉隆坡的彼得罗纳斯双塔大厦和洛杉矶太 平洋设计中心等。 96. 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97. 设计美学是研究人类在造物行为(机械生 产和产品文化创造)过程中对美的规律进行 探索的一门新兴学科,又称“技术美学”。 98.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系统其它要 素之间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99. 4R设计理念是构成现代绿色设计的重 要内容。4R有英文的Recovery(回收)、Recycle (再循环)、Reuse(再利用)、Reduce(减 量)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来。 100. 绿色设计的内容除简约设计外,还包括 减少设计、再生化设计、低耗节能设计等。 101. 人性化设计:是指设计师在设计“人” 所使用的产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机工程 原理。 102. 未来风格设计是指即将到来的设计的研 究,是对未来将要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设计样 式的一种推测和构想。 1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得理论与实践——王向荣笔记第一章西方得园林传统 1、了解西方得造园传统 按自然状况得不同,将自然划分为不同得类型: 1)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得大自然 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得形式发展 2)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得自然 西方理想中得天堂就是适合农业生产得富裕得土地,就是模仿第二自然开始得,就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得自然,就是几何式得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得道路开始发展得。 2、园林与自然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法国:绝对君权,路易十四 英国:乡间田园,18世纪中产阶级性格与教养,气候阿拉伯世界:干旱劳作得艰辛与对富足、慵懒得羡慕中国:“寄情于山水”、“归来”,政治态度与道德评价 3、古埃及园林得特点 1)一般就是方形得,四周有围墙,入口处建塔门; 2)珍视水得作用与树木得遮荫;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子中心一般就是矩形得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 3)园林就是规则式得,并有明显得中轴线。古埃及园林派克玛拉(Pekhmara)平面图纸草花式,棕榈式 4、古希腊园林得特点 1)位于住宅得庭院或天井之中; 2)园林就是几何式得,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为以后得柱廊式园林得发展打下了基础; 3)神庙附近得圣林中有剧场、竞技场、小径、凉亭、柱廊等,成为公众活动得场所。 位于德尔法(Delphi)得古希腊神庙 5、古罗马时期郊外大型园林得特点 1)园林因山而建,并将山地辟成不同高程得台地,用栏杆、挡土墙与台阶来维护与联系各台地。 2)园中一系列带有柱廊得建筑围绕着一些庭院们无法预知下一个空间得形态,这如同让人渐渐地步入一个天方夜谭得场景。 2)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得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得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得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3)建筑与花园中得各种装饰变化细腻,特别就是瓷砖与马赛克饰面色彩华丽,精致而堂皇。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 8、文艺复兴园林得特点 1)在视野较好得山坡上依山而筑,成为坡地露台花园; 2)尽管园林就是几何形得,有些还就是中轴对称得,但就是尺度宜人,郁郁葱葱,非常亲切。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看).

第二讲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风格、意义及其影响 1、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上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这场运动的契机是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运动的风格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2、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 (3)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4)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特别是日本) 3、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 (1)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 (2)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缺陷)但是,①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②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了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3)工艺美术运动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改良运动,成为西方现代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在“工艺美术运动”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设计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 1、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 英国伦敦1851年举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会上展示的工业产品外形相当粗陋,显示了机械化工业生产的弊端及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从反面刺激了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出现。2、“水晶宫” “水晶宫”是1851年世博会的展厅建筑,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伯克斯顿设计。它是一座用钢铁和玻璃建造的圆拱形大厦,材料特殊,造型奇特,采光良好,在博览会上深受各国来宾赞赏,会后被完整的拆迁到赛登汉(Sydensam,伦敦南部),1936年毁于大火。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开创了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的应用。 3、约翰·拉斯金 设计应该是为大众的,主张美学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结合。 认为设计只有两条路:(1)对现实的观察;(2)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思和创造能力。 向自然学习,考虑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

拉特克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学理论的第一个倡导者。致力于探究“数授之术”开拓教学理论,他的教学合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是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的。 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拉特克关于教学的方法与技术要尊重学科知识的性质,这一观点具有独创性和生命力。他的自然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夸美纽斯,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拉特克所倡导的教学论,是以教学的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它并非完全不谈教什么(教学内容),但重心是如何教。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是公 (1632)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代表作有《大教学论》 《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世界图解》。《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始。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近代教育之父、系统的教育学之父。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 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虽然早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耶稣会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分班、分级教学制度,并且按年、月、周规定教学进度。但是,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普及义务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则更是少数“智者”的权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夸美纽斯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主张人人有权利接受教育的主张,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裴斯泰洛齐受18世纪启蒙思潮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他看来,社会的腐败和道德的堕落,是由于不合理和不平等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劳苦大众的贫困和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样也是因为他们缺乏教育和文化知识的结果。因此,他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和不平等的教育制度,主张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使社会各阶级的儿童,包括贫民的儿童都能受到一种合理的、符合他们实际生活所需要的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文化知识水平,改变他们实际上生活所需要的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文化知识水平,改变他们悲惨的生活境况。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自然所赋予的潜在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具有渴望发展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潜在能力。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和认识儿童的自然发展,并努力使教育

现代设计史有哪些流派

西方现代设计史的研究现状 摘要:对当今西方现代世界设计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与论述,对欧美各国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并对国内外设计史研究的差异提出了看法,借鉴建筑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研究西方设计史的几种研究方法,以期为国内设计史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曾经说过:“设计对我而言??一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它是探讨社会、政治、爱情、食物,甚至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归根结底,它是关于建立一种象征生活完美的乌托邦的或隐喻的方式。”现代历史并不渊长,却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过去对于设计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应用方面,近20年中,设计史的研究才开始得到重视,究其原因,因为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且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对于它的关注更多是在于它的实际应用和市场效益。而事实上,对于历史的研究恰恰可以对设计起到推动作用。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揭示人类的种种经验和教训,以澄清一种事物发展的进步意义,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国外现代设计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态 1.1各国研究现状从西方来看,对于设计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化,英国对于设计史和理论的研究特别发达,在英国的学位体系中,设计史也拥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在美国,尽管如学院艺术协会那样的机构早先对设计史的认识存在问题,但对设计史教学的重要性是承认的;在德国和意大利,设计史更多地是对设计者在工业文化范畴中的角色进行文化历史批评,而不仅仅是被当作一种教学工具或设计实践的历史性综述。与欧美日益繁盛的设计理论研究相比,亚洲地区在设计史的研究方面略显不足,亚洲人自己撰写的国际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著作较少,各国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也不多。日本是一个例外,其在史论研究方面非常发达,有不少设计史研究著作出版。作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也开始投入精力于设计史的研究J。 从世界范围看,设计史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学科的交叉,设计的交叉学科内容决定了设计史学科的交叉性,诸如社会学、语言学、美术史等,关注将设计史置入到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研究。 1.2 国外设计史研究著作对于设计史整体的、综述性的论著早期有,可谓设计史研究上的先驱。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观点,它认为现代世界的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它认为设计活动在这个新兴世界里所采用的形式具有社会重要性和本体论重要性。对来说,设计史不仅叙述发生的事情,而且要阐明设计师、设计对象和社会态度之间的研究模式被学界采纳,同时还扩大了对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设计的研究范围,设计师也成为设计史所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对于具体国家和设计师的研究非常丰富,诸如关于德国、美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日本,乃至一些东欧国家设计发展的研究涌现了一些高水平的著作,对于研究这些国家的设计发展、设计进程、设计特点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对于一些设计大师的研究著作也不断涌现,设计大师,都有多本研究著作,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传记,甚至对他们的设计思想、设计哲学都有所研究。这些著作对于人们研究现代设计的起源、更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其对历史和理论的归纳梳理方式比较系统,值得借鉴。 1.3 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动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世界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趋势中,设计领域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设计流派纷呈,没有一种流派占据主导地位,设计风格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出十个最主要的和最有影响的设计流派:波普设计、解构主义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未来风格设计、孟菲斯设计、高技派设计、反主流设计。这十大设计流派在现代主义失去中t7地位之后相继涌现,对当代设计风格面貌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国内设计史研究的现状从总的状况来看,国内设计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不乏一些颇有见解的著作,以及理论家、设计师的个人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为突出的研究有:王受之先生20世纪80年代起对设计史的探索,并于2002年修订出版了《设计史论丛书》,其最突出的一点是从综述性的角度和学科分类的角度对整个设计史进行综合性的和分别的论述,这在国内设计史研究著作中是领先的。早期的学术研究著作还有罗小未先生和卢永毅教授的《工业设计史》,在当时国内工业设计刚刚兴起,研究著作极有限的情况下,以历史背景和设计形势的发展为脉络,以翔实的史料对工业设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完整的论述。 湖南大学何人可教授的《工业设计史》作为“十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在理论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国内艺术史研究方面较为突出的院校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历史悠久,在艺术史、设计史方面的研究著作丰富。近年来,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大学等在设计史研究方面也成果卓著,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史研究论文,如2004年东南大学杜军虎在导师凌继尧指导下完成的《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维》,论文针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不同设计观和表现.指出了思维的差异是它们区别的根本原因,论文探讨了两种设计思维形态产生的根源、发展的历程以及展现出来的特征,论文运用了现象学的方法,采用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理论,是对西方现代设计史的有益探索。

西方现代设计史

西方现代设计史 1.朱铭、荆雷合着《设计史》六个时期: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代的设计、早期工业时代设 计、现代主义设计时期、后工业社会的设计、设计的计算机时代。 2.王受之着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和《世界平面设计史》,综合地、分门别 类地研究了现代设计史。 3.1851年伦敦举办了“水晶宫”世界博览会,暴露出了“没有功能意义的装饰”和“把钱放在不必 要的装饰上就是一种罪恶”的缺点,从而引发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4.约翰·拉斯金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理论奠基人,现代技术美学的先驱。 5.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乔莎集》,被誉为书帧设计史上的杰作之一。 6.朱尔斯·谢列特,“现代广告之父”。 7.“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主张设计师师法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动植物形态作为装饰 纹样,取消直线,代之以流畅、纤细而又不失自然有机形态的曲线。 8.“现代之家”:①.朱利·梅耶-格拉弗②.阿贝尔·兰德利③.保罗·佛洛特④.毛里斯·迪佛雷 纳。 9.“六人集团”:①.亚历山大·察平特②.查尔斯·普伦米特③.托尼·塞尔莫斯汉④.赫克 托·基马德⑤.乔治·霍恩切尔⑥.卢帕特·卡拉宾。 10.凡·德·威尔德,不仅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而且也是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师的重要人 物。 11.“格拉斯哥四人集团”:①.麦金托什②.玛格丽特·麦克唐纳③.费朗西丝·麦克唐纳④.赫伯 特·麦内尔。从事家具、彩绘玻璃和平面设计等设计工作,他们的设计主要采用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纹样作装饰,具有典型的新艺术风格特征。 12.安东尼·高蒂,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风格:折中主义。 13.彼得·贝尔伦,德国工业同盟会的核心成员之一。 14.荷兰风格派: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直角等几何形式和无装饰、三原色、中性色彩等造型元 素。 15.里特维德,“红蓝椅”。 16.1919年,德国包豪斯建立,第一任校长:格罗庇乌斯。宣言: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 工艺技术之间在根本上没有任何区别。 17.意大利着名设计师吉奥·庞蒂创办的《多姆斯》杂志成为意大利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宣传阵地。 18.雅各布森,是一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作品:“蚁”椅、“蛋”椅、“倚者 椅”。 19.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提出来“少则烦”。 一、拉斯金的艺术设计思想(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 ①.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②.主张艺术设计要符合使用目的,注重社会功能 ③.倡导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设计灵感和素材 ④.反对现代化生产方式,反对在设计中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主张设计使用自然材料和用手工技 艺。 二、威廉·莫里斯的艺术设计改革思想和艺术设计美学理论: ①.提倡手工艺术,反对大机器工业生产 ②.推崇中世纪哥特式艺术,认为哥特式的手工也是纯真的,毫无造作的 ③.提倡艺术设计“回归自然” ④.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结合,设计出实用的艺术产品,主张“纯艺术”与手工艺术之间的关系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考研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考研笔记 一,西方的园林传统 二,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 1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 2 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 2.1 新艺术运动的产生与设计风格 2.2 新艺术运动中的设计师与园林作品 2.3 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的影响 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 1.19世纪下半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的现代艺术的发展及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2 现代建筑运动先驱与景观设计 2.1 门德尔松 2.2 荷兰风格派 2.3 包豪斯 2.4 勒·柯布西耶 2.5 赖特 2.6 纽特拉 2.7 阿尔托 3 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和 法国现代景观设计 四, 英国的景观设计 1 唐纳德 2 杰里科 五,美国的景观设计 1 斯蒂里 2 “哈佛革命 3 第一代现代景观设计师 3.1 托马斯·丘奇和“加州花园” 3.2 盖瑞特·埃克博 3.3 丹·克雷 3.4 詹姆斯·罗斯 4 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 4.1 二战后的景观设计的行业形势 4.2 劳伦斯·哈普林 4.3 佐佐木英夫 4.4 泽恩 5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变化 六, 拉丁美洲的景观设计 1 布雷·马克斯与巴西的景观设计 2 墨西哥的景观设计 2.1 巴拉甘 2.2 里卡多·莱戈雷塔·比利切斯七,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景观设计 1 瑞典的景观设计 2 丹麦的景观设计 2.1 布兰德特 2.2 索伦森 2.3 安德松 八, 德国的景观设计 1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 2 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 2.1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 2.2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2.3 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 2.4 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 2.5 科特布斯露天矿区生态恢复 3 景观设计师 3.1 格茨梅克 3.2 马汀松 3.3 卢茨 3.4 拉茨 3.5 鲍尔 九, 现代雕塑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1 雕塑结合景观的设计 1.1 野口勇 1.2 穆拉色 1.3 其他 2 大地艺术 2.1 大地艺术的产生 2.2 为艺术的大地艺术作品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赏析 指导老师:***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11-02 学号:

景观设计先驱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摘要: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因设计纽约中央公园而声名显赫,并因创办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及设计了大量亲近普通市民的景观作品而被人们尊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关键词:奥姆斯特德、现代景观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景观设计师;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与合伙人沃克(Calvert Vaux)在100多年前共同设计的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这一事件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他对结合考虑周围自然和公园的城市和社区建设方式将对现代景观设计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他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向美国景观引进郊外发展想法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奥姆斯特德的理沦和实践活动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的发展。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简介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他是他的家族居住在该城市的第8代。在他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在接下去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贸易旅行了一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观,还参观了为数众多的公园和私人庄园。在1852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同年12月,作为《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他开始了在仍受奴隶制统治的南方的旅行,这是他两次南方之旅的第一次。在1856-1860年间,他发表了3本关于南方的旅行说明和社会分析著作。在这段时期,他用他的笔杆反对奴隶制度的向西蔓延,争取南部各州奴隶制度的废除。1855-1857年间,他是一家出版公司的股东以及《普特南月刊(Putnam’s Monthly Magazine)》的主编,这是在文学和政治评论界首屈一指的杂志。在这期间,他有6个月的时间住在伦敦,并在欧洲大陆上多次旅行,其间访问了很多公园。 因而,当他开始以景观设计为业时,奥姆斯特德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给他的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