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护理及康复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及康复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及康复

浅谈老年痴呆症的护理及康复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痴呆症也日益增多,这种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困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如何指导和实施对这些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及康复工作,让他们度过晚年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0088-01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痴呆症也日益增多,这种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困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一但老人患老年性痴呆,护理及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就老年痴呆症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做简单论述。

1 老年痴呆症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

1.1 发病因素: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综合征,是若干种神经紊乱病症的总称,是老年人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主要是脑组织器质性改变。老年痴呆症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但肯定与机体的衰老和生活环境有关。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老年性痴呆症多为老年体衰,肝肾亏虚,肾精不能养髓益脑,致气血运行不周,五脏经络失于濡养。瘀血阻滞督脉,痰浊蒙闭脑窍,形成老年性痴呆。现代医学有关国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摘要】老年痴呆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己经成为一个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的老年病,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笔者通过一年多的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问题;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0. 38%?2. 25%,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它是一种慢性渐进性退化痴呆,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疾病的过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患者可出现近期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活动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棒、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的表现往往不易辨别,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中期患者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较明显。晚期患者大多功能丧失,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明显受损,呈现明显痴呆,并逐渐出现椎体或椎体外系运动障碍。目前,治疗老年痴呆尚无特效药,因此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的32例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7月?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痴呆患者32例,男30例,女2例,患者年龄范围73?94岁,平均80岁。在这些病例中,属血管性痴呆的有26例,属ad的6例;早期发病8例,中期14例,晚期10例;住院时间最长的为83天。 2护理问题及干预 2.1心理问题及干预 2.1.1心理问题(1)焦虑:痴呆患者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有坐立不安,不停地搓手,来回走动等。(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3)激越:情感不稳定,常为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4)欣快:常表现为满足感,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1.2心理护理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症状分期及表现 第一期:遗忘期。此期表现为特别健忘,计算能力、认识能力和定向障碍,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要别人帮助。此期是本病持续最长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错乱期。此期痴呆症持续加重,个性人格改变明显,日常生活已难自理,需他人帮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严重痴呆,处于完全缄默、卧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常伴有恶病质、肌强直和大小便失禁。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 2. 饮食护理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3. 安全护理对中、重度痴呆患者要处处事事留意其安全,最好时时处处不离人,随时有人陪护。做好“六防”:防自我伤害;防跌伤骨折;防意外事故;防药物中毒;防病人走失;防恶习非命。 4. 日常照顾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智能衰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以分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卧床不起患者,必须给予护理,清洁口腔,要定时给患者洗澡、洗头,要勤换衣服。出现大小便失禁要及时处理,清洗干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感染及褥疮。瘫痪的病人要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肌肉强直。 5. 晚间骚扰及四处徘徊护理:①在睡觉前让患者先上洗手间,就可避免半夜醒来。②不要让患者在白天睡的过多,给予患者多一点体能活动。③患者徘徊需专人陪护。④如果患者以为是日间,切勿与之争执,可陪伴患者一段时间,再劝说患者入睡。⑤患者有时会自以为失去了东西而四处找寻,所以最好是把他们常用的物件放在显眼的地方。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 痴呆是获得性、持续存在的高级神经功能全面障碍综合征。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主要分为原发变性痴呆(如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VD)和继发性痴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药物。 (一)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自理能力、痴呆程度、家族史和危险因素;进行安全评估和照料者评估。 (二)身体状况 1.老年性痴呆(AD)起病隐匿,典型的首发征象是记忆障碍,以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表现为对刚发生的事、刚说过的话不能记忆,忘记熟悉的人名,而对年代久远的事记忆相对清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认知障碍、人格障碍和精神症状。最后导致失语、失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其特点是痴呆可突然发生、阶梯式进展、波动性或慢性病程、有卒中病史等。 (三)护理措施 1.日常护理维持简单规律的生活方式,尽量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洗漱等;患者出现错误不要责备,也不要与患者争执,也没有必要可以去纠正,要维护患者的

自尊。 2.维持有效沟通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语气和表情,尽量不用疑问句和否定句,试着解读患者,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接受患者不正常的表现,适当用一些身体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关爱。 3.安全管理居所要安全,移走剪刀、刀和易碎的器具,妥善管理电器,防止自伤;患者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有人陪同,防止走失,让患者随身携带个人信息卡片以防不测。 4.精神行为异常的应对出现异常要不失原则地让步,避免纠缠和过度劝解,进行角色转换、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顺其自然稳定情绪,学会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切勿惊慌失措、愤怒不堪。 5.遵医嘱发药到口,切忌让患者自己管理药品。 (四)健康教育 1.鼓励患者尽量自己独立穿脱衣服,衣服要简单、宽松、合适,件数不要多,外衣最好选用双面能穿的,避免穿纽扣多及复杂的衣服,以减少他人的依赖。始终开着厕所门,让患者易找到。 2.给患者制定好一日生活表,尝试给患者一些简单的工作,但不要给许多内容让他去选,以免使他们产生困惑而无法决定从事那一项好;督促患者加强身体锻炼,尽量维持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以往的兴趣爱好来安排适当的运动。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f724536.html,/Item/Show.asp?m=1&d=1213 阿尔兹海默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年痴呆症,因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对其进行描述而得名。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七秒就有一个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 阿尔兹海默症常常在一个人50岁以后产生,开始不容易被发现,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健忘期 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定向、感知、语言、计算、思维分析、判断和完成复杂步骤等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淡漠或抑郁等。但尚且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保持独立的生活能力,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而忽视治疗。 第二阶段也称混乱期: 这个时期,第一阶段的症状明显加重,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穿衣变得很困难,甚至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甚至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缺乏耻辱和道德感、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注意卫生。常常抑郁焦虑、嫉妒妄想,性格孤僻,激动易怒等。 第三阶段也称极度痴呆期: 病人身体大多数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目前,对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且病人住院时间短, 大部分时间需在家中疗养,因此患者的护理及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水平至关重要。需要通过良好的护理,来减轻阿尔兹海默症状及并发症, 提高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护理常规

老年痴呆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 1. 记忆障碍:是痴呆早期的核心症状,表现好忘事,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转身即忘,忘记家庭住址和亲人的姓名等。常丢三落四,东西常放错地方或丢失。 2. 智力障碍:病人不能适应新环境,也不能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概括、推理、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明显减退。 3. 言语及定向障碍:早期可表现说话啰嗦、无主次,常在熟悉的环境中迷失方向,不知道今天是何月何日。 4. 人格改变:可表现变得固执、孤僻、自私,活动减少,对周围环境、对亲人漠不关心,常伴有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攻击行为,不讲卫生等。 5. 精神症状:可出现幻觉、妄想等,常出现被窃妄想、嫉妒妄想等精神症状。 二、一般护理 1. 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要,保证足够营养,预防噎食、呛咳、误食的发生。 2. 协助料理个人卫生,做好大小便失禁及皮肤的清洁护理。 3.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影响病人睡眠的各种因素,避免睡眠规律颠倒。指导和教会诱导睡眠的技巧,如温水泡脚、放松训练等。 4. 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如设施简单固定、床铺放低、走廊装置扶手、地上不能打滑或有障碍物,必须由专人陪护,并使患者与有暴力行为者隔开。 三、对症护理 1. 强化记忆训练,延缓智能减退。患者入院时视病情进行进行强化训练,让患者能找到自己的床位、上厕所及去餐厅进餐,避免睡错床、

找错房间与他人发生冲突。谈时言语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鼓励患者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2. 提供安全、保护性环境,各功能居室均有醒目标识,配有扶手、地面防滑、夜间光线适当,床边加护栏,以防跌倒和坠床发生;患者离床活动时,必要由专人陪伴,避免其走失,同时在患者身上挂身份识别卡,以防其不慎走失后联系家人;注意用药的安全,药物应看服到口,确认服下,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嗜睡,意识不清等现象应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卧床患者,应注意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3. 对伴有幻觉、妄想支配而易发生伤人、毁物、自伤等异常行为的患者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清除所有危险物品。 四、心理护理 1. 与患者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固定人员护理,以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增加安全感。 2. 爱护、尊重和理解患者,让其感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 3.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活动特点,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满足其合理需求。 4. 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或焦虑、抑郁自杀等消极情绪时,耐心、缓慢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使患者了解,认识其患病的性质,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5. 了解患者的认知能力,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和健康教育目标。鼓励病人在能力范围内自我料理个人生活,并有计划的进行生活能力的教育、培养和康复训练。 6. 鼓励患者参与适合其认知水平的社会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培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爱好或学习新的技能,使其恢复和保持沟通能力和社会功能。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郑蔚 (200032)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中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miers Disease,简称AD)约占总痴呆的10%。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据国外资料显示,在西方AD患者已是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致死原因[1]。而我国估计在21世纪,65岁的老年中每年约有数十万新发AD[2]。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而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老年痴呆症的护理现况综述如下: 1发病特点 1.1 记忆力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突出的症状。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和遗忘,有的患者出现错构症和虚构症。患者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3min内不能记住3个无关单词)和学习新知识困难[4]。随着病情发展,远程记忆也逐渐受累,如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 1.2 定向障碍:在记忆障碍的基础上发生定向障碍,如出门后找不到家,渐渐地会连常见的好朋友也不认识,严重时分不清男女。 1.3 判断理解力障碍:无法安排工作、日常生活,易于迷路,购物中计算能力下降。 1.4 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 1.5 人格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自私和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事物,不注意卫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嫉妒妄想,性格孤癖,激动易怒,缺乏耻辱和道德感。 1.6 神经功能障碍:晚期出现失语、失认、失用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身体衰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或贪食、大小便沾身等。病

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作用分析

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 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解析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 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老年痴呆症患者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3+1整体康复护理。分析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及语言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阅读 能力、理解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整体康复护理有利于提升老年痴呆症患者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全面提高老 年痴呆症患者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3+1整体康复护理;老年痴呆症;护理作用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兹海默症,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病症状,晚期 患者大多丧失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危害【1】。持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延缓该病病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升护理方案选择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院对比分析3+1整体康复护理与 常规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效果,详情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老年痴呆症患者80例作为本 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 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7.50±9.50)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文化6例,初中文化12例,高中 文化12里,大学文化5例。其中,轻度痴呆18例,中度痴呆22例;对照组: 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5.00±8.50)岁。 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文化7例,初中文化11例,高中文化12里,大学文 化6例。其中,轻度痴呆17例,中度痴呆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 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3+1整体康 复护理。(1)评估与护理。①痴呆症严重程度评估采取简易痴呆量表(长谷川)。②定期进行患者身体功能的评估。③采用ADL量表评估患者身体功能, 掌握患者需求。(2)康复护理。①轻度痴呆疾病患者,可以通过派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度。②指导患者进行延缓大脑衰退速度相关训练。比如:拼地图、夹豆子、手指操等;(3)语言训练。首先,护理人员 应评估失语类型,并根据类型差异性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命名性失语护 理时,应当强化名称记忆;运动性失语应当重视口型示范,并给予一字一句的面 对面教学;(4)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首先给予患者示范,然后给予口头提示,让患者进行模仿,以实现患者单独完成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吃饭、洗脸、穿衣服、刷牙等;(5)认知功能训练。该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归类 训练。护理人员随意指一件物品,让患者尽可能多的说出同类或者与之有关物品 的名称。②定向能力的训练。如:在门、墙壁或者其他地方张贴标志或者时间、位置相关信号,帮助其正确定向。③注意力的训练。比如:为患者准备简易棋牌等游戏,指导患者读报、看书等;(6)训练时间。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医生和

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30T15:01:47.2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李燕[导读] 探究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南充市中心医院 637000 摘要:目的:探究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康复护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将同期收治的痴呆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实验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住院感 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老年痴呆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精神科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工作,但由于老年痴呆患者往往精神状态不稳定,容易发生较多不安全因素,所以也需要对其的护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一方面能够保证患者的恢复,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传统的护理方案缺乏这方面的处理措施[2]。而在我院提出的痴呆患者护理安全干预中,既能够很好地关注患者的心理,又能对其生理加以调节,适用价值较高[3]。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精神科护理工作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86例,患者年龄51—76岁,患者平均年龄(61.9±6.7)岁;并将同期收治的痴呆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84例,患者年龄52—75岁,患者平均年龄(61.9±6.7)岁。所有患者经体检未发现严重器质性疾病,具有基本的认知功能,能够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用药监督和用药管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案,具体方式如下: 护理人员在进行传统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其自身原因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隐患;去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做好自身的保护意识,缺乏一定的责任心,没有与患者进行良好接触;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开展时,应当强化自身意识,不断锻炼自身的护理水平,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由于老年痴呆患者往往精神状态处于异常,并且病症较为长期;所以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的情况,部分患者还甚至可能出现自杀或自残的危险行为;不仅对患者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胁,甚至还影响了其他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所以对于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患者来说,在进行护理时应当注重患者的保护。 由于痴呆患者往往为长期病症,有的患者家人无法随时陪在身边,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的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减少患者因排斥心理而不配合治疗等类似情况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改善患者的配合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更为有效的开展。 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服药时,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其精神状态有所异常,所以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进行用药时,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将药物完整吞咽,严格避免患者收集大量药物的危险举动。同时,患者的住院环境内,不可在墙上悬挂拉绳或铁丝等物品,避免患者将其作为自残或自杀的工具。如果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出现冲动或伤人行为,则应当迅速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制服,避免造成大规模伤害。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状况,主要包括患者跌倒、患者伤害、医患纠纷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实验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讨论 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以及其家属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对其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后,在护理工作中做好相应的对策,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一方面保证患者的安全和住院感受,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对于临床精神科护理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4]。 随着现代医疗理念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意识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多元化的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方案。当前,常用的有精神科护理安全干预、精神科优质护理等,这些护理方案均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应用了护理安全干预能够提高老年老年痴呆患者的住院安全性且具有较高的整体性。。

各类型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及康复指南

老人褥疮护理的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疾病,那么要是护理不当需要长期卧床的时候,就要预防出现褥疮,如果老人已经出现了褥疮没那么要怎么护理呢?老人褥疮护理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老人褥疮?老人褥疮是一种由于局部皮肤过度受压,长期营养不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环死。 老人褥疮护理的初发期,局部皮肤由于受压而出现红、肿现象,此时可用45%酒精倒于手心做局部按摩10min,身上出现水泡时,未破的小水泡用滑石粉包扎,以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使其自行吸收,第二期,红肿不退,使受压皮肤变为紫色,并有水疱形成和表皮破损,这时可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擦患处表面,使局部干燥,并注意避免继续受压;大水泡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呋喃西林溶液。 老人褥疮护理的日常生活: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此病以平常扶理最重要,以勤为主,热敷,按摩,变换体位.。建议中医中药外敷专家护理.活血生肌膏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快速生长.祛腐生肌. 老人褥疮护理促使褥疮愈合: (1)I期褥疮:使用生理盐水清理疮面,如果患处出现破溃可使用碘伏涂抹在患处进行消炎工作。应用气垫架空淤血部位,避免局部再受压,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肢体锻炼。 (2)Ⅱ期褥疮:有水泡者用无菌针筒抽吸水泡内液体,消毒针眼处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同样使用生理盐水清理疮面,同时使用碘伏进行消炎工作。 (3)Ⅲ、Ⅳ期褥疮:做好疮面的清理工作,对于重度溃疡做好清创,而后使用于氏褥疮清湿敷疮面进行专家护理。 老年心理护理的方法有哪些 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我们一般有化学物质药和专家医护人员的专家护理,可是心理专家护理呢?老人想要有一个美好的夕阳晚年就必须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今天我们就是看看老年心理护理的方法! 老年心理护理方法(1)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老年人的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差,因此要做好老年人心理保健,除老年人自已努力外,家庭和社会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宜兴善卷洞中有一个钟乳石,从这方面看像骏马,而从另一方面看又像只绵羊。生活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讲课教案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言语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职业、社交和生活功能。 常见的护理诊断: 一、记忆受损与记忆进行性减退有关。 二、生活自理缺陷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三、言语沟通障碍与认知功能受损、思维障碍有关。 四、有受伤/暴力行为的危险与意识障碍、环境危险性识别能力下降有关。 五、睡眠形态紊乱与入睡困难、睡眠规律颠倒有关。 六、有感染的危险与生活自理能力差有关。 七、有潜在并发症的危险。 常见的护理措施: 1、用药护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多同时患有许多伴随疾病,需要服 用多样药物,而患者又常忘记吃药、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 药又过量服用,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 至中毒等。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不能放置在 患者身边。患者服药过程,必须有护理人员帮助,以免患者遗 忘或错服。对于经常出现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患者把药 服下外,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经将药物咽下,防止 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物吐掉或取出。中、重度痴呆患 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患者服药后 的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对于卧床 患者,吞咽困难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 药片掰成小粒或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 2、安全护理:1、跌伤阿尔兹海默症多伴有椎体外系统病变,表 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行动失调,站立、 行走都会出现困难,所以常常容易跌伤。加之老人骨质疏松, 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不 要让老人做其难以承担的事情。患者上、下床及变换体位时动 作宜缓,床边要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 伴和扶持。2、自伤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心理脆弱,丧失自理 能力,为了不给家人增加负担,很容易发生自伤、自杀事件, 而有的患者则会受抑郁、幻觉或妄想的支配,而下意识地出现 自伤、自杀行为。护理人员及家人要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 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患者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 因素,保管好利器、药物等。3、走失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因 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定向力出现障碍, 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家属要在患者衣兜内放置“名 片”,写清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号码等,一 旦患者迷路,容易被人发现送回。

老年痴呆症及其护理

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 摘要:老年痴呆患者中最常见的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 临床研究表明,老年痴呆于遗传和环境有关,有特殊的脑神经性病理改变,包括脑萎缩,一般在65岁左右发病,起病隐蔽,进行性发展,早期就影响记忆力。加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的照顾和护理,倡导系统化康复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增进老年人健康,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护理干预 一、背景及意义 老年痴呆症(Alzheimerdisease)是一种进行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是智能损害的综合征。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世界各国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5岁以上老年痴呆患病率为3%—8%,80岁以上增加到30%或更高。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痴呆病人已超过600万人。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至1009万人。老年痴呆平均生存期为5.5年该病已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老年痴呆因起病隐匿,治疗效果差,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还会给家属和直接照料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压力,如何认识、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实现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记忆障碍护理、行为异常的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是关系老年痴呆患者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及目标 认识老年痴呆的临床特征,掌握预防老年痴呆的关键时机与方法,完善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对策与方法,以达到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延缓发病进程,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老年痴呆症发病原因及分型 1.老年痴呆症病因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饮食中铝含量过高、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因素,其发病还往往与受教育程度低、不爱动脑子、性格内向、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嗜酒)等有关。

论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姓名: 学号: 专业: 教学站点: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论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 [论文题纲] 一老年痴呆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老年痴呆症的概念 三.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 四.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表现

五.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一).常见护理诊断和问题 (二)护理计划与实施 .日常生活护理医学界认为“痴呆症的治疗,重点在于良好的保健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补偿护理,患者失去自我照顾和保护能力,为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对生活料理应进行完全、有效的补偿。 .用药护理 ()全程陪伴:痴呆的老年人常忘记吃药、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药,所以,老年人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病人将药全部服下,以免遗忘或错服 ()重症老年人服药:吞咽困难的病人不宜吞服药片,最好碾碎后溶于水中服用;昏迷的病人由胃管注入药物。 ()观察不良反应:痴呆老年人服药后常不能诉说不适,要细心观察病人有何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给药方案。 ()药品管理:对拌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老年人,一定要把药品管理好,放到病人拿不到或找不到的地方。 .智能康复训练 ()记忆训练 ()智力锻炼()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生活环境的准备及安全护理为老人提供足够的光线和照射,同时室内温、湿度要适宜,空气新鲜,减少致病的微生物。 .心理护理老年痴呆症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尤其对那些精神异常、情感障碍较重的患者,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可明显逆转患者的情感反

应。维护老年人的自尊,注意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对话时要和颜悦色,专心倾听,回答询问时语上速要缓慢,使用简单、直接、形象的语言,多鼓励、赞赏、肯定病人在自理和适应方面作出的努力。切忌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使用呆傻、愚笨等词语。 .家庭护理老年痴呆症病人家庭的护理工作很重要。患病的老人因缺乏有系统的组织和延续的技巧,加上病情的影响,需要家人通过康复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和减缓缺损功能。 六.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早发现痴呆,早期预防痴呆。 七.体会:护理痴呆老人是一项艰巨,有时甚至是苦恼的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通过积极治疗,合理的家庭护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与家人共享幸福生活。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据欧美国家的统计,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为,岁的老年人则为,全世界老年性痴呆发病人数高达万。在美国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的四大导致死亡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老年性痴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医学界认为“痴呆症的治疗,重点在于良好的保健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补偿护理,患者失去自我照顾和保护能力,为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对生活料理应进行完全、有效的补偿。这包括沐浴、更衣、保暖、进食及大小便管理。护理时尽量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其独立完成,必要情况下提示或示范,以免自理能力过早退化。同时注意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多指责,伤害老人的自尊心。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病人老年人痴呆护理预防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辅导试题及答案解析第八节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八节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阿尔茨海默病属于 A、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B、精神分裂症 C、神经症 D、人格障碍 E、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记忆障碍表现为 A、错构或虚构 B、远事遗忘 C、近事遗忘 D、顺行性遗忘 E、逆行性遗忘 二、A2 1、患者男,71岁,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 A、抗焦虑药物 B、抗抑郁药物 C、抗精神病药物 D、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E、促脑代谢药物 2、患者,女性,72岁。因记忆力进行性下降、失语、经常外出后迷路不归,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该疾病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是 A、氯米帕明 B、阿米替林 C、氟西汀 D、多奈哌齐 E、丁螺环酮 3、患者男,70岁,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对其患者进行护理时,错误的做法是 A、鼓励患者多料理自己的生活 B、反复强化训练病人大脑 C、多鼓励病人回忆往事 D、病人外出时无需陪伴 E、保证夜间休息 4、患者男,65岁。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5年,病情进展,不会穿衣服,把衣服当裤子套在身上,患者的问题属于 A、定向力障碍 B、记忆障碍 C、判断障碍 D、失用症

E、失认症 5、患者张某,男,55岁。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2年,近期家属发现张某出现新的症状,经常叫不上物品的名字,如要手机,就说“那个输入数字,按一下可以跟别人讲话的”。此症状属于 A、失用症 B、失认症 C、认知障碍 D、判断障碍 E、语言障碍 6、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四处徘徊,无目的走动时,应高度关注,因为患者此时最可能发生 A、走失 B、情绪高涨 C、攻击他人 D、摔伤 E、失忆 三、A3/A4 1、患者女,69岁。近3年来逐渐出现特别好忘事,做事经常丢三落四,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疾病,近1 年不会自己穿衣服,有时把裤子当上衣穿,有时对着镜子中的自己问“你是谁”,2周前一个人跑出家门,找不到回家的路,说不清地址,说不出自己的名字,幸被邻居碰上才未发生意外。 <1>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血管性痴呆 B、精神发育迟滞 C、遗忘障碍 D、阿尔茨海默病 E、记忆障碍 <2> 、对患者的精神行为进行干预时,护士应 A、给予及时制止,必要时保护约束 B、让患者认识到其行为的异常 C、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后耐心解释和疏导,帮助患者使情绪平稳 D、不去理睬患者的行为 E、对家属进行药物相关知识指导 <3> 、该患者的护理目标为 A、患者能按时服药 B、重新建立患者的定向感和现实感 C、能够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 D、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E、能够进行有效沟通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4-08-12T16:23:30.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杜娟房振青 [导读]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 杜娟房振青 (河南省南阳市精神病医院 473083) 【摘要】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智力与认知功能减退,行为及人格改变,护理难度大,不但要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服药护理上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护理及关爱,还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313-02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是智能损害的综合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国内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0.75%-4.69%,老年痴呆目前已位居于发达国家的第四位死因。目前,对于此病无特效药[1]。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护理、安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护理、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等几个方面,这对减轻老年痴呆患者疾病症状,提高认知能力,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我区2013.2-2014.2住院的36名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方法介绍如下: 1 护理 1.1日常生活护理:患者的生活用品定点放置,督促,引导患者每日按时起床、洗脸、刷牙、整理床铺,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卫生习惯,重视卫生宣教,经常向患者宣传个人卫生和疾病知识,鼓励其自行料理,搞好个人卫生,定期更换衣服,洗澡。引导或帮助患者到厕所大小便,个人物品用后定点放置。 1.2饮食护理:患者在餐厅固定座位,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还要防止患者抢食,倒食,用手抓食。 1.3安全护理:患者活动在护士视线范围,如厕所活动、外出检查由专人陪同,洗脸时防患者喝自来水,刷牙时,防患者吃牙膏。禁止患者躺在床上吃东西,防呛食,及时收缴危险物品。如;筷子、绳子、塑料袋等。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作息习惯。 1.4服药护理:在服药中,护士一定遵守服药制度,看到患者把药服下后,认真检查后再走,禁止患者躺着服药,患者用药后,由于反应迟钝,通常有嗜睡、头晕等常见不良反应,并容易出现严重的药物反应,如体位性低血压、猝倒、恶性症状群等.有时患者不能准确地描述出现的症状,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特别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伴有躯体疾病患者,他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更需要严密观察和护理[2]。 1.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多和病人沟通,同时对病人的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关心安慰病人家属,向家属解释病人病况,使病人家属对病人的病患有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尽可能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常常和患者交流思想,增进病人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语速缓和,态度和蔼,让病人感到亲切,打消顾虑,用真诚赢得病人的信任。当患者语言、行为出现错误时,应当仔细听取患者的诉说,观察其行为,并且表示理解,给予认真的解释;也可用转变话题的方法,分散其注意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病人的心灵,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心。 2 康复 康复主要包括记忆力训练和智力训练两项内容。 2.1记忆训练 2.1.1瞬时记忆训练:可以念一串边顺序的数字,从三位数起,每增加一位数,念完后立即让患者复述,纸质不能复述为止。 2.1.2近时记忆训练:给患者看几件物品,令其回忆,然后请他回忆刚才看过的东西。 2.1.3远时记忆训练:让患者回忆最近到医院看望他的亲戚朋友的姓名,几天前看过的电视的内容。 2.1.4生活护士在平时生活中随时注意患者的记忆锻炼如:可以指导患者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让患者主动关心日期、事件的变化,督促患者按规定的时间活动和休息、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的放置有规定的地方,尽量让患者自己取放、在经常接触的用品上贴上标签,帮助读出物品名称、多培养、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兴趣活动,有利于记忆力的保持。 2.2智力训练 智力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如逻辑联想、思维的灵活性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理解力表达能力等。常用的训练方法有: 2.2.1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各种益智玩具中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如按照图纸用积木搭出各种造型。 2.2.2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患者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做归类和分类,比如拿一些益智用的图画卡片,让患者将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分开归类。 2.2.3计算能力的训练:如将物品分成两堆,让患者比较哪堆多,哪堆少。 2.2.4语言训练: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对于防止言语功能进一步衰退,具有重要功能。 2.2.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让患者自己洗脸、刷牙、穿衣吃饭等,教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2.6体育锻炼:可陪患者散步,做操等。 周到的基础护理及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老年痴呆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能有效地延缓老年痴呆病病程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孟令丹:对42例老年痴呆病人的临床调查和护理—医学信息2008,21(5) [2]李秀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0,8﹙9﹚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非常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患者约3560万,且每年有约770万新增患者。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案,患者病程一般为5-10年,常死于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因此合理的护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至关重要。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饮食护理 研究表明,维生素(V)A、C、E、B12能有效降低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应多摄入此类食物。含VA较多食物有胡萝卜、菠菜等;含VC多的食物有各类水果蔬菜及谷物等;含VE 多的食物是各类植物油及海产品等;富含VB12的食物是香菇、鸡蛋、牛奶等。适当饮用红酒也能有效防止痴呆发生。同时,专家告诫,应减少铝、铜炊具使用,避免偏食过饱,戒烟,少饮酒。 (2)起居护理 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季应“夜卧早起”;夏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以适应四时之气,痴呆患者起居亦应如此。平日应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避免整日昏睡或沉迷电视。同时应加强照看,避免摔伤或烫伤。定期适度改变家庭环境布置,给患者带来一定感官刺激。 (3)情绪护理 家庭与社会应多予患者关心帮助,减少患者独处时间,多与患者谈心,耐心聆听患者心声,更应避免侮辱嘲笑患者,多给患者鼓励安慰,多带患者参加聚会或旅游,多收看娱乐节目,多鼓励患者养鱼种花娱乐心情。 (4)疾病护理 应监督患者按时服药,避免着凉或中暑,对进食困难患者应予半流质,并应细心缓慢喂食,避免呛咳诱发肺炎或窒息,对长期卧床者要常翻身扣背,避免褥疮或肺部感染发生。有疾病及时就诊,避免疾病迁延加重。 (5)综合能力训练护理 对痴呆患者还应给予综合能力训练,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常用方法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训练患者洗脸、刷牙等),环境记忆能力训练(反复提问患者家庭地址、电话等),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训练患者家庭关系疏理、数字计算、语言锻炼等),以上训练方法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缺乏耐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