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大金属腐蚀与防护重点总结

河工大金属腐蚀与防护重点总结
河工大金属腐蚀与防护重点总结

第一章

腐蚀:金属材料与环境介质发生化学、电化学作用或物理溶解而引起的失效,称为腐蚀

腐蚀分类:按照机理,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按照腐蚀坑的形态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

金属失效形式:变形断裂磨损腐蚀

评定方法:单位时间的尺寸变化速率,例如mm/a(每年毫米);重量变化率。对于局部腐蚀,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解决,例如均值方差、最大值等指标描述其腐蚀的速率及其不均匀性腐蚀的自发性:各种金属都有与周围介质发生作用而转变成离子的倾向,也就是说金属受腐蚀是自发趋势,因此腐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即金属腐蚀是一个自发过程。

第二章

金属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发生纯化学作用(即化学反应)而引起金属材料失效

表面膜:化学腐蚀产物生成于金属与介质之间的界面,如果产物是固体则为表面膜。

表面膜的结构:表面膜是化合物晶体,按照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分为离子型化合物,半导体型化合物,间隙化合物

表面膜形成条件:①在工作温度下,腐蚀产物不挥发、不分解的固体②腐蚀产物膜紧密的、完整③膜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较低的内应力水平,与基体相近的热膨胀系数和较好的附着能力,较低的扩散系数等。

表面膜的生长规律:直线型,抛物线型,对数型

氧化:钢铁在加热过程中,其中的Fe与氧化性介质相互作用,形成铁的氧化物

脱碳:钢铁在加热过程中,介质与钢铁中的Fe3C发生作用转化为气体逸出钢中含碳量下降化学腐蚀:金属与介质之间发生纯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在作用过程中没有电流

电化学腐蚀:在导电介质当中,由于金属与介质之间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在腐蚀过程中伴有电流存在。

全面腐蚀:腐蚀作用均匀或非均匀地发生在整个金属表面;

局部腐蚀:腐蚀作用仅局限在一定的区域,仅仅只有局部面积受到腐蚀,大多数表面腐蚀轻微,例如晶界腐蚀、选择性腐蚀、点蚀等。

氢蚀:高温高压下氢或含氢的气体与普通碳钢起强烈的作用使其力学性能大大降低甚至断裂钢铁气体腐蚀:①氧化:钢铁在加热过程中,其中的Fe与氧化性介质相互作用,形成铁的氧化物,称为氧化②脱碳:钢铁在加热过程中,介质与钢铁中的Fe3C发生作用转化为气体逸出,使钢中含碳量下降,称为脱碳③氢蚀:在高温高压下,氢或含氢的气体与普通的碳钢起强烈的作用,使其力学性能大大降低,甚至断裂,称为氢蚀。原因由于氢沿晶界扩散到金属的内部,并发生Fe3C+4H=3Fe+CH4生成的CH4气体会引起晶界破坏,同时当Fe3C转变成3Fe时,其体积要缩小

铸铁长大:铸铁在长期加热过程中发生气体腐蚀时,有时会伴随着工件尺寸增大,的现象

硫化:金属和高温含硫介质,如S,SO2,H2S,作用生成金属硫化物而变质的过程

钢铁高温氧化规律:氧化:在600以下,氧化较慢,800-900氧化速率显著增加。原因:提高温度会显著提高扩散速度和界面的化学反应速度,a低温时,氧化主要有致密的Fe3O4或r~Fe2O3所组成,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b高温,主要形成致密性较差,扩散系数较大的FeO晶体中大量存在阳离子空穴进行扩散,进行氧化反应

化学腐蚀的离子电子理论金属氧化物性质,半导体导电性

影响化学腐蚀速度的因素是什么?氧化反应的驱动力,表面膜电阻率,迁移率致密度

研制耐热合金的途径?原子价规律,形成合金组分的氧化物,控制产物类型

气体腐蚀的防护有哪些?使用耐蚀材料,改变介质的成分,应用保护型覆盖层

第三章

电化学腐蚀:在导电介质当中,由于金属与介质之间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热腐蚀:煤、重油等燃料燃烧后所产生的热气体混合物、以及悬浮于热气流中的灰分物质,对金属设备的某些部件造成严重的腐蚀、统称为热腐蚀

控制热腐蚀:去除燃料中的有害物质如V、S、Na 耐蚀材料保护涂层

电极电位;把一种金属从真空中取出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在两相界面就会出现电位差

平衡电位:电极过程达平衡之后,就有一个不变的电位值。这种电位通常又称为平衡电位。腐蚀电位: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电位值,这个电位值,通常称之为腐蚀电位,又叫做自然电位。电位低的材料易腐蚀

非平衡电位:如果电极上失去电子的反应是靠某一个过程,而得到电子的反应又是另外一个过程;或者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被其它反应所利用,则上述平衡被破坏,结果金属继续溶解这时金属的电位不代表任何电极平衡。因为此时的电极反应是不可逆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这时的电位称非平衡电位

双电层:当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由于水化而进入溶液中时,就使得金属表面荷负电,而与金属表面接触的溶液荷正电。

电化学腐蚀的本质:腐蚀过程中伴有电流电子在外电路从阳极流入阴极,导致金属阳极腐蚀腐蚀电池类型:根据组成电池的电极的大小,可以把腐蚀电池分为宏电池和微电池两类。

极化原因:①浓差极化:当电流较大时,扩散相对滞后,造成电极附近液体的成分改变,从而改变电极电位②活化极化:当电流较大时,电极反应速度相对滞后,使带电粒子在电极上积聚,从而改变电极电位③电阻极化:某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通电流时容易生成保护性膜,使电极反应受阻,产生极化现象。

原电池:当将两种金属放在电解质溶液内,并以导线联结之,导线上便有电流流过

电极极化:由于电流通过电极,造成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

电池的极化:原电池由于通过电流而减小电池两极间的电势差因而引起电流强度降低的现象极化规律:①浓差极化规律:只有当电流密度i趋近于极限电流密度imax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浓差极化②活化计划规律:当电流密度较大时,超电位也较大,两个指数项中的一个可以忽略③电阻极化规律:电阻极化规律简单η=R*i

电极面积对腐蚀的影响:①电极面积影响电流密度②增加阳极面积,阳极电流密度下降,腐蚀速度下降③增大阴极面积,提高阴极电位,促进阳极腐蚀④小阳极、大阴极是容易腐蚀的。去极化作用:凡是能消除或减轻极化所造成原电池阻滞作用的过程

去极化原因:①阳极去极化的原因:阳极钝化膜破坏;阳极产物-金属离子加速离开金属溶液界面②阴极去极化的原因:阴极上积累的负电荷得到释放;使去极化剂容易达到阴极或阴极产物容易离开阴极

去极化类型:①析氢腐蚀:发生氢去极化的条件是金属的电极电位小于氢电位②吸氧腐蚀:发生氧去极化的条件是金属的电极电位小于氧电位

金属钝化:一些金属或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失去化学活性的现象称为钝化

钝化原因:①成相膜理论:认为钝化状态是由于金属表面生成致密、覆盖性能良好的保护膜②吸附理论:认为金属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吸附膜,改变双电层的结构,阻止阳极过程。

使金属钝化的方法:①化学钝化法:采用钝化剂处理金属的表面②电化学钝化法:也称阳极钝化法。是用外加电流的方法,利用阳极极化(电阻极化)在金属表面形成钝化膜实现钝化E- pH图:按照热力学计算将相关物质的电极电位与溶液pH之间的关系绘制成

E- pH图纵坐标—金属的电极电位横坐标—溶液的pH值线—金属与水反应的平衡值区—产物存在形态

E-pH图注意事项:E-pH图是以热力学数据为依据计算所得,适用于平衡体系①只能解决腐蚀趋势不能解决腐蚀速度②钝化区只能表示产物为固态不一定具有保护性③实际溶液中可能存在其他离子,出现非平衡电位④电极与溶液不一定达到平衡电极附近离子浓度PH不同

E- pH图意义:判断金属在水溶液中的腐蚀倾向。估计腐蚀产物

影响腐蚀的因素: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平衡电位超电位金属钝性腐蚀产物的性质)环境条件的影响(温度浓度压力)

第四章

晶界腐蚀:沿着晶粒边界或它的附近发生的腐蚀现象,也称晶间腐蚀。

晶界腐蚀机理:①溶质贫化理论②晶界杂质选择溶解理论③晶界析出新相腐蚀

晶界腐蚀影响因素:①合金成分、加工工艺及介质都会影响晶界腐蚀②不锈钢的C、Cr含量显著影响耐蚀性

防护措施(1)调整不锈钢成分并采用稳定化处理工艺(2)消除第二相,利用固溶处理(3)成分均匀化退火(4)增大晶界面积:细化晶粒,双相不锈钢;(5)重新固溶处理。(6)改进焊接工艺:焊后快冷、焊口钝化;

电偶腐蚀:在电解质溶液中,当具有不同腐蚀电位的两种金属或合金相互接触(或用一电子导体接通)时, 引起腐蚀电位较低的一种金属腐蚀加速,而电位较正的金属腐蚀速度降低(甚至于停止),这类腐蚀现象称为电偶腐蚀。

电偶腐蚀实质:①接触腐蚀实质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组成的宏观原电池腐蚀。腐蚀电位较低的金属为宏观腐蚀电池的阳极,腐蚀电位较高的材料为宏观电池的阴极②腐蚀电位较低的宏观阳极强烈地受到腐蚀,而宏观阴极腐蚀速度变慢③电位低的金属产生阳极极化,溶解速度增加,电位高的金属产生阴极极化,溶解速度下降

电偶腐蚀影响因素:a双金属电位差大小b介质c阴阳极面积比d电极材料的极化

防护措施(1) 选材时应尽可能选择电隅序中靠近的品种;(2) 设计时应选用易于更换的为阳极部件,或加大部件尺寸以延长使用寿命;(3) 避免小阳极和大阴极的不利面积效应;(4) 可能时,加入缓蚀剂以降低环境的侵蚀性;(5) 安装一块比接触的两种金属都更负的第三种金属;(6)异种材料连接处或接触面采取绝缘措施;(7)采用适当的涂层或金属涂层进行保护。

小孔腐蚀:金属表面上局限在点或孔穴小面积上的腐蚀叫孔蚀(或点蚀)。

影响因素:1金属种类不同,其孔蚀倾向不同2合金成分影响材料的稳定性3组织状态对小孔腐蚀也有影响

控制途径:1选用耐孔蚀的合金,以提高设备的耐孔蚀性能2采用精炼方法去除不锈钢中的S、C含量。3阴极保护法,降低金属的电位;4缓蚀剂保护,改善钝化膜的稳定性5降低温度;6促进溶液流通;7提高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和组织均匀性

缝隙腐蚀:浸在腐蚀介质中的金属,由于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缝隙,其宽度足以使介质进入而又使这些介质处于停滞状态,使得缝隙内部腐蚀加剧的形态

缝隙腐蚀机理:氧浓差电池对缝隙腐蚀的开始起促进作用,酸化自催化是腐蚀加速进行的根本原因。

影响因素:1金属或合金的自钝化能力越强发生缝隙腐蚀的敏感性越大2表面存在适当宽度的缝隙,其宽度足以使介质进入而又能使内部介质维持停滞状态;3介质中氯离子浓度越高,发生缝隙腐蚀的可能性越大4温度越高,发生缝隙腐蚀的危险性越大;5提高介质的流动速度,降低缝隙腐蚀的敏感性。

控制途径:1选高ni mo cr不锈钢2焊接减少缝隙3填实缝隙4避免死角5化学保护

缝隙腐蚀与空蚀:1从发生条件来看,孔蚀起源于金属表面的孔蚀核,缝隙腐蚀起源于金属表面的极小缝隙;2从腐蚀过程来看,孔蚀是通过腐蚀逐渐形成闭塞电池,然后加速腐蚀,缝隙腐蚀一开始就很快形成闭塞电池;3从腐蚀电位来看,缝隙腐蚀的电位低于孔蚀电位较孔蚀易发生;4从腐蚀形态来看,孔蚀的蚀孔窄而深,缝隙腐蚀的相对宽而浅。

第五章

应力腐蚀:金属的应力腐蚀是指金属在拉应力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下的破坏现象

应力腐蚀的机理:(1)裂纹生核;(2)腐蚀裂纹稳定发展时期;(3)裂纹急剧生长-断裂。

影响应力腐蚀因素:1金属成分和微观组织2介质浓度ph 温度3应力大小方向

应力腐蚀的控制途径:①根据介质选取不发生SCC的材料②减弱介质的侵蚀性:温度,浓度③改变应力状态④阴极保护法⑤缓蚀剂保护

腐蚀疲劳:金属在循环应力(或脉动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称腐蚀疲劳腐蚀疲劳的机理:①腐蚀疲劳裂纹的形成②裂纹的扩展

腐蚀疲劳影响因素:温度;PH值;溶液中的含氧量;应力幅度和频率;材料耐蚀性;材料表面状态

腐蚀疲劳特点:低应力脆断。与应力腐蚀相似,但两者又有区别。应力腐蚀裂纹既可为穿晶型,又可为晶间型,通常裂纹分支多,呈树根状,裂纹在断面上显示出相当尖的端部。

防护措施①根据介质选取耐腐蚀、耐疲劳的材料;②覆盖层保护③减弱介质的侵蚀性:温度,浓度④降低应力幅度:增大截面积、减小应力集中、表面处理等⑤电化学保护法,阴极保护可用,但不能完全防止⑥缓蚀剂保护

腐蚀磨损:当相对运动发生在腐蚀性介质中时,将会发生腐蚀和磨损,这种腐蚀介质中的磨损,称为腐蚀磨损。

腐蚀磨损的机理:①相对运动一方面加速了腐蚀剂的供应和腐蚀产物的迁移,而且摩擦磨损可以将金属表面上的腐蚀产物剥离掉。②腐蚀磨损的过程可以认为是表面膜的机械破坏及金属与介质之间的腐蚀作用。③磨损腐蚀速度高于一般的腐蚀和磨损,避免用静止的数据代替流动状态的数据④腐蚀磨损的速度决定于基体金属的耐蚀性和表面膜的耐磨性

腐蚀磨损的控制:①选用耐磨和耐蚀的材料②改变介质条件③改进结构④表面处理⑤阴极保护法

空泡腐蚀:由于金属表面附近的液体中有气泡的产生和溃灭,造成材料表面粗化,而导致材料破坏的现象称为空泡腐蚀,简称空蚀或气蚀。

空泡腐蚀腐蚀机理:①气泡的崩溃对金属表面起强烈的锤击作用,这种锤击作用不仅能破坏表面膜,而且可能损坏膜下面金属。②空泡腐蚀是在高速液流和腐蚀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一种特殊腐蚀形态。空蚀通常发生在高流速和压力突变的区域。③气泡不断形成和崩溃,所引起的锤击力也是变化着的,④气泡腐蚀接近于腐蚀疲劳,在应力和腐蚀性介质作用下,使金属产生龟裂和剥落。⑤但是机械应力的作用区域很小,且其载荷周期也不对称。

空泡腐蚀腐蚀控制与防护:①为了提高抗空泡腐蚀的能力,提高合金的耐蚀性和强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②精磨材料表面,减少形成空泡的核点。③改进设计,减少流程中流体动压差④使用阴极极化能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碳钢的空泡腐蚀。⑤采用橡皮覆盖作为防止空泡腐蚀的手段,由于橡皮的高弹性,显著的减弱了空泡结合时的流动冲击力。

氢脆:金属由于吸收了原子氢而使其性质变脆的现象,就叫做氢脆。

氢裂:如果发生氢脆的金属又受到超过临界值的拉应力的作用,金属就会裂开,这种现象就叫做氢裂

氢脆机理:①氢原子在缺陷处聚集,形成氢分子造成巨大内压,形成气泡-发裂②影响原子键结合力③与金属元素形成极脆的氢化物,造成断裂,然后引起附近金属的应力集中等④300-400℃晶界处形成CH4(氢蚀)⑤氢原子与位错形成柯氏气团,降低位错可动性;

防止氢脆的方法:①选择在给定介质中能抗氢脆的合金②减少材料中的缺陷。③避免在金属表面上产生氢④使氢在金属表面逸出⑤去除介质中的有害成分⑥低温(90-150℃)烘烤钢材以脱氢⑦使用能阻止氢渗透的涂料与衬里。如:有机涂料、无机涂料、镍或奥氏体不锈钢衬里

碱脆机理:①碱脆是钢的SCC的一种特殊情况,当钢暴露在热的浓碱溶液同时又受很强的应力作用,就会发生碱脆②碱脆主要是沿钢的晶界发生的③在铁的E-pH图中的最右边有一块小三角形也是腐蚀区, 铁与于高浓度的碱溶液接触时,铁会变成铁酸盐离子而溶解④在高温和应力的作用下,就可能导致钢板发生应力腐蚀裂开。

防止碱脆的措施:①碱脆不仅发生在铆接锅炉,而且也可能发生在焊接锅炉,因为焊缝附近也有内应力存在。②对于焊接的金属结构,最好是进行去应力退火(600 ~650℃1h),以消除残余应力,③在锅炉给水中加入磷酸盐(如Na3PO4),作为缓冲剂,以避免pH值过高地增加④应用缓蚀剂,例如加入NaNO3,,或丹宁作缓蚀剂能有效地防止机车锅炉的碱脆。

第六章

大气腐蚀:在大气中由于水和氧等与金属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称为大气腐蚀大气腐蚀机理:1当金属与水蒸汽接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可在金属表面凝结而使金属表面润湿(结露),水是金属发生潮、湿大气腐蚀的基本原因。2当RH达到100%结露,如冰箱内或凉金属遇到湿热空气;3金属表面微细缝隙、氧化物或腐蚀产物的小孔或者灰尘,由于毛细管的凝聚作用,相对湿度即使低于100%也可能优先在这些地方结露4大气中的CO2、SO2、NO2,NaCl等溶入水膜形成电解质溶液

大气腐蚀防护方法:覆盖保护;降低RH,加干燥剂;选用耐大气腐蚀的材料;净化大气、防治污染;防尘

土壤腐蚀的防护:①覆盖层保护②PVC,小件镀锌③改变土壤条件④阴极保护⑤避免异金属接触⑥消除漏散电流

海水腐蚀特点:1电化学腐蚀2腐蚀速度多由氧去极化阴极过程所控制。3由于Cl-等活性阴离子的作用,大多数金属的阳极极化程度很小,阳极成分影响小4由于海水的电阻率很小,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微电池和宏观电池都有较大的活性。5地理因素主要影响水温,与土壤、大气不同6容易发生孔蚀、缝隙腐蚀、SCC等7海浪冲击可引起磨损腐蚀和空泡腐蚀。

海水腐蚀影响因素:盐类及其浓度含氧量温度海生物海水流速

熔盐腐蚀防护:盐浴中的腐蚀不是十分强烈,但是长期在盐浴中加热也会造成腐蚀尽可能避免对流与搅拌;减少氧化性杂质、脱氧、捞杂;阴极保护;慎用钙盐;净化盐浴

第七章

缓蚀剂种类:阳极缓蚀剂、阴极缓蚀剂和混合型缓蚀剂。

阳极缓蚀剂促进阳极极化:直接地阻止金属表面阳极部分的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在金属的表面上形成钝化膜,缩小阳极的有效面积

阴极保护:通以阴极电流,使被保护金属进行阴极极化,降低腐蚀速度。

阳极保护:通阳极电流,使被保护金属进行阳极极化如果金属发生钝化金属溶解就急剧减少。阴极缓蚀剂:阴极缓蚀剂的作用主要在于阻止阴极过程,增大阴极极化。不改变阳极的面积,因此添加缓蚀剂的浓度即使不够也没有发生局部腐蚀的危险。阴极缓蚀剂的浓度一般要比阳极缓蚀剂大一些,而且缓蚀效率也比较低。

电化学保护适用于金属周围有大量电解质溶液的场合,如土壤、海水中的腐蚀防护。

阴极保护机理:为了降低保护电流,阴极保护通常与覆盖层保护、缓蚀剂保护联合并用的方法。如在管道表面涂沥青缠玻璃布, 形成好几层沥青和玻璃布的覆盖层。这种覆盖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较大的电阻率,因此,当进行阴极保护时,可使保护电流大大减小。

阳极保护机理:阳极保护是把被保护的金属结构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 利用外加阳极电流使它达到稳定钝态,从而控制腐蚀速度的方法阳极保护装置与阴极保护刚刚相反,是将电源的正极联接到被保护的金属上,负极接到另一个辅助的阴极上

膜完整性的条件:①氧化物的体积要大于所消耗的金属的体积是必要条件②氧化物体积与金属体积之比n=V氧化物/V金属=Mρ金属/ρ氧化物A(n<1多孔输送的膜n>>1内应力过大)

表面膜产生内应力的原因:①由于氧化物的体积不等于消耗金属的体积,随膜的成长,在膜中就会产生内应力②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膜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有差别时,由于温度变化也会产生内应力

脱碳的危害:①脱碳时由于有气体反应物生成,使表面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因而降低了膜的保护作用②碳是钢铁中的主要强化元素,脱碳引起了金属机械性能的变化,降低表面强度硬度

电极电位的测量:金属电极电位的绝对值,到现在还没有足够可靠的试验方法来进行测定,因为测量时必须使用辅助电极,将出现另一个电极电位。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位值为0,给定电极与标准电极多组成电池的电动势作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电位比氢低的金属称为负性金属,它的标准电极电位为负,电位高于氢的金属称为正电性金属,他的标准电极电位正值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本质

阴极保护法的基本原理:阴极保护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法来实现:①外加直流电流,被保护金属接在外电源负极上,使被保护结构的整个表面变成阴极,这叫做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②在要保护的金属设备上连接一种电势更负的金属或合金,这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阳极保护法的基本原理:对于可以电化学钝化的金属,如果给它通上适当的阳极电流(即金属作为阳极进行电解、),它就会发生阳极极化,使电势往正方向移动,当电位达到一定范围时,金属就由活性状态变为钝态,显然此时金属腐蚀的速度较低

大气腐蚀的特点:潮湿空气中的大气腐蚀是电化学腐蚀为主,干空气中化学腐蚀为主

填空

1化学腐蚀是由于界面化学反应讲金属转化为化合物的结果

2电极电位决定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晶格的结构,金属表面状态,温度以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浓度

3电化学腐蚀特征是腐蚀过程中伴有电流,电子从外电路从阳极流入阴极,导致金属阳极腐蚀

4丹尼尔电池是不同的金属浸于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内

5电偶腐蚀:不同金属与同一电解质溶液相接触

6浓差电池:同一金属与相同的点解溶液接触

7阳极极化是电流从外电路流入,内电路流出,电流流过时,该电极电位升高

阴极极化是电流从内电路流入,外电路流出,电流流过时,该电极电位降低

8发生氢去极化的条件是金属的电极电位<氢电位

9发生氧去极化的条件是金属的电极电位<氧电位

10一般随温度提高,腐蚀加速但过高的温度,由于降低水的含氧量,从而降低氧去极化的腐蚀速度

11由于铸铁在长期加热过程中发生气体腐蚀,铸铁在长期加热后体积膨胀。

12N型氧化物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通过间隙正离子在晶格间的移动的移动扩散

13电化学腐蚀是由于原电池作用引起的阳极溶解

14在电位E-PH关系图中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分压值它的位置与相关物质的压强

15缓蚀剂的适用范围是均匀与局部腐蚀,多种腐蚀形式

16大气腐蚀分为湿的大气腐蚀,干的大气腐蚀,潮的大气腐蚀

17促进土壤腐蚀的因素充气不均,表面不均匀性,异金属接触,漏散电流

18合金成分,加工工艺,介质都会影响晶界腐蚀

19双金属电位差小,介质,阴阳极面积比,电极材料的极化影响电偶腐蚀

北工大07 08 09 13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 试卷七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名词解释 1.脱溶(二次结晶) 2.空间群 3.位错交割 4.成分过冷 5.奥氏体 6.临界变形量 7.形变织构 8.动态再结晶 9.调幅分解 10.惯习面 二、填空 1.晶体宏观对称要素有 (1) 、 (2) 、 (3) 、 (4) 和 (5) 。 2.NaCl型晶体中Na+离子填充了全部的 (6) 空隙,CsCl晶体中Cs+离子占据的是 (7) 空隙,萤石中F-离子占据了全部的 (8) 空隙。 3.非均匀形核模型中晶核与基底平面的接触角θ=π/2,表明形核功为均匀形核功的 (9) ,θ= (10) 表明不能促进形核。 4.晶态固体中扩散的微观机制有 (11) 、 (12) 、 (13) 和 (14) 。 5.小角度晶界由位错构成,其中对称倾转晶界由 (15) 位错构成,扭转晶界由 (16) 位错构成。 6.发生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可分为 (17) 和 (18) 两种类型。 7.固态相变的主要阻力是 (19) 和 (20) 。 三、判断正误 1.对于螺型位错,其柏氏矢量平行于位错线,因此纯螺位错只能是一条直线。 2.由于Cr最外层s轨道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它属于碱金属。 3.改变晶向符号产生的晶向与原晶向相反。 4.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得到100%共晶组织,此共晶组织称伪共晶。 5.单斜晶系α=γ=90°≠β。 6.扩散的决定因素是浓度梯度,原子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7.再结晶完成后,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正常晶粒长大和异常晶粒长大。 8.根据施密特定律,晶体滑移面平行于拉力轴时最容易产生滑移。 9.晶粒越细小,晶体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差。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年《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解答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一、科学技术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二、基本内容如下: (1)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面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关系。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他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些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了发生了全面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七)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其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中,科学才起到它真正的作用。同时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考研专业介绍:信息与通信工程(新)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国内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越来越重视有关信息、网络、通信方面的学科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分支,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全国招收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160多所,其中既有以信息与通信专业为主的专门院校,也有综合实力强劲、信息与通信专业实力也不俗的综合性大学,还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实力不错但容易被考生忽视的院校。在名专业和名校的分岔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考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向左走:专精研究造就传统强势 全国以信息与通信专业为主的专门院校有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其中除了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外,其他院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并不靠前,但不能因此低估这些院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的实力。毕竟这些院校在成立之初大多专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悠久的历史成就了它们在专业领域的传统强势。 北京邮电大学 光纤通信、宽带通信、移动通信以及信号处理都是北邮的强势专业。学校拥有一个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智能网就是其研究成果,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研究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成果之一。学校还与许多知名通信类企业如华为、中兴、思科(CISCO)、IBM、朗讯等有项目合作。 招生信息:北邮的院系划分较细,有几个院系和科研单位均招收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的研究生。2011年计划招生数为计算机学院391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724人,电子工程学院239人,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188人,网络技术研究院346人,总计招生1800人左右。除去一些电子专业,估计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招生人数不少于1000人。 报考指南:北邮每年招生人数较多,约有一半以上是外校学生。除了某些实力特别强的实验室或特别有名的导师录取分数较高外,分数线一般都在各院的院线左右。需要强调的是,北邮的初试专业课参考书《通信原理》是由本校教师编写的,不同于大部分学校选用的樊昌兴教授主编的《通信原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75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北工大

1. 有一硅单晶片,厚0.5mm ,其一面上每107个硅原子包含两个镓原子,另一个面经处理后含镓的浓度增高。试求在该面上每107 个硅原子需包含几个镓原子,才能使浓度梯度为2×10-26原子/m 3 2. 为研究稳态条件下间隙原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的扩散情况,在厚0.25mm 的金属薄膜的一个端面(面积1000mm m 硅的晶格常数为0.5407nm 。 2 ) 保持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间隙原子,另一端面 3. 一块含0.1%C 的碳钢在930℃渗碳,渗到0.05cm 的地方碳的浓度达到0.45%。在t>0的全部时间,渗碳 气氛保持表面成分为1%, 4. 根据上图4-2所示实际测定lgD 与1/T 的关系图,计算单晶体银和多晶体银在低于700℃温度范围的扩散激活能,并说明两者扩散激活能差异的原因。 5. 设纯铬和纯铁组成扩散偶,扩散1小时后,Matano 平面移动了1.52×10-3cm 。已知摩尔分数C Cr =0.478时,dC/dx=126/cm ,互 扩散系数为1.43×10-9cm 2/s ,试求Matano 面的移动速度和铬、铁的本征扩散系数D Cr ,D Fe 。(实验测得Matano 面移动距离的平方与扩散时间之比为常数。D Fe =0.56×10-9(cm 2 6. 对于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假定Q /s) ) 晶界≈1/2Q 体积7. γ铁在925℃渗碳4h ,碳原子跃迁频率为1.7×10,试画出其InD 相对温度倒数1/T 的曲线,并指出约在哪个温度范围内,晶界扩散起主导作用。 9/s ,若考虑碳原子在γ铁中的八面体间隙跃迁,(a)求碳原子总迁移路程S ; (b)求碳原子总迁移的均方根位移;(c)若碳原子在20℃时跃迁频率为Γ=2.1×10-98.假定聚乙烯的聚合度为2000,键角为109.5°,求伸直链的长度为L /s ,求碳原子的总迁移路程和根均方位移。 max 与自由旋转链的均方根末端距之比值,并解释某些高分 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很大变形的原因。(l=0.154nm, h 2=nl 29.已知聚乙烯的Tg=-68℃,聚甲醛的Tg=-83℃,聚二甲基硅氧烷的Tg=-128℃,试分析高分子链的柔顺性与它们的Tg 的一般规律。 ) 10.试分析高分子的分子链柔顺性和分子量对粘流温度的影响。 11.有两种激活能分别为E 1=83.7KJ/mol 和E 2=251KJ/mol 的扩散反应。观察在温度从25℃升高到600℃时对这两种扩散的影响,并 对结果作出评述。

西工大有限元试题(附答案)

1.针对下图所示的3个三角形元,写出用完整多项式描述的位移模式表达式。 2.如下图所示,求下列情况的带宽: a) 4结点四边形元; b) 2结点线性杆元。 3.对上题图诸结点制定一种结点编号的方法,使所得带宽更小。图左下角的四边形在两种不同编号方式下,单元的带宽分别是多大? 4.下图所示,若单元是2结点线性杆单元,勾画出组装总刚后总刚空间轮廓线。系统的带宽是多大?按一右一左重新编号(即6变成3等)后,重复以上运算。 5. 设杆件1-2受轴向力作用,截面积为A ,长度为L ,弹性模量为E ,试写出杆端力F 1,F 2与杆端位移21,u u 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e k 6.设阶梯形杆件由两个等截面杆件○ 1与○2所组成,试写出三个结点1、2、3的结点轴向力F 1,F 2,F 3与结点轴向位移321,,u u u 之间的整体刚度矩阵[K]。 7. 在上题的阶梯形杆件中,设结点3为固定端,结点1作用轴向载荷F 1=P ,求各结点的轴向位移和各杆的轴力。 8. 下图所示为平面桁架中的任一单元,y x ,为局部坐标系,x ,y 为总体坐标系,x 轴与x 轴的夹角为θ。 (1) 求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e k (2) 求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 [T]; (3) 求在总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e k 9.如图所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桁架,已知27/103cm N E ?=,两个直角边长度cm l 100=,各杆截面面积210cm A =,求整体刚度矩阵[K]。 10. 设上题中的桁架的支承情况和载荷情况如下图所示,按有限元素法求出各结点的位移与各杆的内力。 11. 进行结点编号时,如果把所有固定端处的结点编在最后,那么在引入边界条件时是否会更简便些? 12. 针对下图所示的3结点三角形单元,同一网格的两种不同的编号方式,单元的带宽分别是多大? 13. 下图所示一个矩形单元,边长分别为2a 与2b ,坐标原点取在单元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考研大纲_哈工大考研论坛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考研大纲 一、考试要求 试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材料结构与缺陷;第二部分为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结构与缺陷部分的基本要求是应考者需全面掌握晶体材料结构及其缺陷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要求能灵活运用材料结构与缺陷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要求是:(1)理解并掌握材料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与断裂等基本力学行为的宏观规律及微观本质,并进一步了解应力状态、试样几何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2)熟悉材料常用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测试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范围,具有按照实际工作条件和相关标准、规范等正确选择试验方法和指标进行材料测试、评价及选择材料的能力,并了解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二、考试内容 1)材料结构与缺陷部分 a:晶体学基础:原子的结合键、结合能;结合键的特点、与性能的关系;晶体学的基本概念;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的标定;晶面间距的计算;晶体的对称性。 b:晶体结构:典型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合金相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结构;亚稳态结构。 c:晶体缺陷:晶体缺陷的分类、结构、表征、运动特性;空位和间隙原子形成与平衡浓度;位错的基本类型与表征、位错的运动与增殖、位错的弹性性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界面、相界、孪晶界;位错及位错与其他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 d:相图:相图的基本规律、分析方法与应用;分析各种类型的二元相图及其晶体的结晶过程和组织;三元相图的基本知识。 2)材料力学性能部分 a: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1)掌握静载拉伸试验方法与拉伸性能指标的含义及测定,熟悉典型材料拉伸变形断裂行为与应力-应变曲线;(2)熟悉压缩、弯曲、扭转试验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应力状态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3)掌握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试验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b:材料变形行为与变形抗力:(1)掌握弹性变形行为及其物理本质,熟悉材料的弹性常数及其工程意义;(2)熟悉材料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微观机制,了解材料物理屈服现象;(3)了解材料的理论与实际屈服强度、微观与宏观屈服应力及宏观屈服判据;(4)了解材料强化的基本途径与常用方法。 c:材料断裂行为:(1)了解材料常见断裂形式及其分类方法;(2)熟悉金属延性断裂行为及微观机制;(3)熟悉解理和沿晶断裂行为及微观机制;(4)了解断裂的宏观强度理论。 d:材料的脆性及脆化因素:(1)了解材料脆性的本质及表现,熟悉微观脆性与宏观脆性的联系与区别;(2)熟悉缺口顶端的应力和应变特征,了解缺口试样拉伸行为及缺口敏感性;(3)了解冲击载荷特征与冲击变形断裂特点,掌握缺口试样冲击试验与冲击韧性的意义及应用; (4)了解材料低温脆性的本质及其评定方法。 e:材料裂纹体的断裂及其抗力:(1)了解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掌握Griffith强度理论及应用;(2)掌握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裂纹尖端塑性区及其修正;(3)了解裂纹体的断裂过程与断裂韧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f:材料的疲劳:(1)熟悉高周、低周疲劳行为,s-N与-N疲劳曲线及其经验规律,掌握疲劳抗力的意义及表征;(2)了解疲劳断裂过程、特征及微观机制;(3)掌握疲劳裂纹扩展的断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通信工程

2012年考研专业课自测试卷及答案:通信工程 一、填空题 1.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2.同步通信卫星是指在地球赤道上空约()km的太空中围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通信卫星。 3.国际卫星的通信方式已由以模拟频分方式为主,转向以()方式为主。 4.卫星通信网是由一个或数个通信卫星和指向卫星的若干个()组成的通信网。 5.通信卫星的温控方式有两种,即()和无源控制。 6.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设备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馈源及跟踪伺服系统组成,一般采用修正型()天线。 7.卫星通信地球站的频分多路复用是多个话音通道在基带频率上按频率顺序排列合并成一个()的过程。 8.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时分多路复用是多个话音PCM信道在时间域内顺序排列合并成一个单一()的过程。 9.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的人造地球卫星。 10.卫星通信地球站是指在地球的陆上、水上、空中设置的能通过通信卫星传输信息的(),简称地球站。 11.甚小天线地球站()网根据其网结构可分为星状网、网状网以及()。 二、单项选择题 1.模拟卫星通信单路单载波/调频/频分多址方式采用门限扩展技术可降低门限(C/N 值)()dB。 A.1~2 B.2~3 C.3~4 D.4~5

2.国内卫星通信一般的TDMA方式的速率在()Mbit/s以下。 A.60 B.120 C.180 D.200 3.卫星通信地球站通过赤道上空的通信卫星的转发进行通信,视地球站纬度高低,其1跳的单程空间距离为72000~()km。 A.80000 B.82000 C.90000 D.92000 4.常用的固定卫星以C频段的居多,C频段为上行6GHz、下行()GHz。 A.4 B.6 C.8 D.10 5.Ku频段卫星上行为()GHz,下行为11GHz/12GHz。 A.10 B.14 C.18 D.22 6.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使用()频段。 A.L B.S C.C D.Ku 7.卫星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转发器和()。 A.收信机 B.发信机 C.通信天线 D.基站 8.通信卫星中自旋稳定卫星的太阳能电池阵有效功率为三轴稳定卫星太阳能电池帆板有效功率的()左右。 A.1/2 B.1/3 C.1/4 D.1/5 9.模拟卫星通信单路单载波/调频/频分多址方式采用语音激活技术,可提高转发器功率利用率()倍。 A.1 B.15 C.2 D.25 三、多项选择题 1.卫星通信网按卫星的服务区域划分,有()和国内卫星通信网等。 A.国际卫星通信网 B.区域卫星通信网

2017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电路与系统

2017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电路与系 统 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学科概况 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路与系统专业排名是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2电子科技大学A+ 3东南大学A+ 4北京邮电大学A+ 5复旦大学A+ 6清华大学A 7华中科技大学A 8北京大学A 9西北工业大学A 10南京大学A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12重庆大学A 13天津大学A 14浙江大学A 15上海交通大学A 16西安交通大学A 17安徽大学A 18华南理工大学A B+等(28个):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宁波大学、东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学科研究范围 根据国内需要及本学科在国际发展趋势,具体研究方向可归纳为:电路与系统理论,语、

西工大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A卷) 2004 - 2005 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每题 3 分,共计 30 分) 1. 塑性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金属的超塑性可分为 _____ 超塑性和 _____ 超塑性两大类。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 _____ 和 _____ 。 4. 影响金属塑性的主要因素有: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5. 等效应力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常用的摩擦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π平面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 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 ________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 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 _____线。 9.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z=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有限元法中:应力矩阵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元内部各点位移{U}=[ ]{ } 二、简答题(共计 30 分) 1. 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8 分) 2. 纯剪切应力状态有何特点?( 6 分) 3.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8 分) 4. Levy-Mises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8 分) 三、计算题(共计 40 分) 1 、已知金属变形体内一点的应力张量为Mpa ,求:( 18 分)(1)计算方向余弦为 l=1/ 2 , m=1/2 , n=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大小。(2)应力偏张量和应力球张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工大研究生招生-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的考生和推免生均需参加复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5/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确定如下: 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 Ⅰ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考试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Ⅱ复试笔试科目 (一)报考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考生 以下共有六套考题供考生选择。参加复试的考生须从六套题中任选两套考题回答。每套题100分,共200分。 第一套题:材料X射线与电子显微分析 一、X射线物理基础 1. 连续X射线 2. 特征X射线 3.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包含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光电子、X射线荧光及俄歇电子) 二、X射线衍射方向 1. 布拉格方程的推导 2.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包含反射级数、干涉指数、消光等) 三、X射线衍射强度 1.原子散射因子 2.结构因子(包括含义、推导及如何用结构因子推导晶体消光规律) 3.多晶体X射线衍射强度影响因素 四、电子光学基础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1. 电子光学 2. 电磁透镜及相差分析。 五、透射电镜的构造 1.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及成像原理 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质及放大倍数。 六、电子衍射 电子衍射原理及衍射花样的标定 七、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衬度原理 1. 质厚衬度 2. 衍衬成像原理 3.消光距离 八、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及构造,表面形貌衬度原理及应用 九、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电子探针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子探针仪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介绍

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建成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因特网的普及、通信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通信技术的日趋先进,社会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未来社会将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传递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招生持续升温,研究生报考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信息与通信工程作为一级学科,其下属二级学科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二级学科三足鼎立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深刻理解信号处理的常用算法(如三大变换: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此外,该学科还偏向于软件设计,熟悉Matlab、C语言或VC++环境下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实现的同学在深入学习这门学科时会相对轻松一些。硬件方面则主要是基于单片机如A rm7芯片的嵌入式设计。 在信息类专业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属于传统专业,分数线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相比不是太高。该专业的考研专业课一般为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均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想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但又不想冒太大风险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这个方向。 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相关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从事设计、开发、维修、科研及教学工作。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就业机会很多,每年的就业情况都比较平稳。 研究方向:信号分析与理论、信号检测与估值、自适应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多维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研究、语音处理与计算机听觉研究、计算机图形学、CSCW与多媒体通信研究、信号检测及其应用、信息安全与生物特征识别及认证。

试题1-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卷)

诚信保证 本人知晓我校考场规则和违纪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保证遵守考场规则,诚实做人。本人签字: 编号: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卷)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开课学院航天学院课程航天器飞行力学学时 48 考试日期考试时间 2小时考试形式(闭)(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 考生班级 2162、2163 学 号姓 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比冲 2、过载 3、二体问题 4、轨道摄动 5、星下点轨迹 6、临界轨道 7、顺行轨道 8、轨道转移 9、再入走廊 10、总攻角 注:1. 命题纸上一般不留答题位置,试题请用小四、宋体打印且不出框。 2. 命题教师和审题教师姓名应在试卷存档时填写。共2页 第1页

西北工业大学命题专用纸 二、简述(20分) 1、直接反作用原理 2、刚化原理(关于变质量物体质心运动方程和绕质心转动方程的描述) 3、瞬时平衡假设 4、开普勒三大定律 三、简答题(40分) 1、火箭产生控制力和控制力矩的方式有那些?写出各自的控制力和控制力矩计 算公式。 2、在什么条件下,一般空间弹道方程可以分解成纵向运动方程和侧向运动方 程? 3、自由飞行段的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轨迹是什么形状、特征参数有哪些、特 征参数与主动段终点参数有什么关系? 4、轨道要素有哪些,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5、卫星轨道的摄动因素有那些? 6、双椭圆轨道机动的特征速度的确定方法? 7、基于状态转移矩阵的双脉冲轨道机动的过程和特征速度的求解方法? 8、航天器再入轨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四、推导题(20分) 1、推导齐奥尔柯夫斯基公式(理想速度与质量变化的关系) 2、推导二体问题基本方程 教务处印制 共2页 第2页

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材料科学基础》硕士考试大纲_北京工业大学考研大纲

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材料科学基础》硕士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材 料科学与工程和(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激光工程研究院(0803)光 学工程与(085202)光学工程(专业学位);以及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此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 要基础理论课,是理解并学习各种材料其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联系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材料共性基础知识部分(原子结构与结合 键、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相图与相平衡、材料的凝固)、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部 分(金属晶体中位错、表面与界面、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金属晶体中扩散、固态 相变、金属材料强韧化)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部分(无机材料化学键结构与晶体 结构、无机材料的缺陷、无机材料的相图与相变过程、无机材料的基本制造加工 原理、无机材料的机械性能、无机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要求考生对其中的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各类基本概念、理论及其计算和分 析的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材料共性知识、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三大部 分,总分150分。其中,材料共性知识部分所有学生均需作答,共105分;金属 材料基础知识部分和无机材料基础知识部分考生需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二选一 作答,不能混做,共45分。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正误、问答、 计算、分析题等。 (一)材料共性知识部分 1.原子结构与结合键 (1)熟练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金属间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等 概念,熟练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泡利不 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电子能带结构理论; (2)熟练掌握各种结合键的概念、特点、代表材料,通过结合键及原子间作 用力和键能分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晶体结构 (1)掌握空间点阵、晶胞、空间群等晶体学基本概念,三大晶族与七大晶系 分类,理解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2)熟练掌握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等结构的堆积方式、 配位数、致密度、晶胞原子数、点阵常数与原子半径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各种 结构中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表征,晶向族、晶面族的确定,晶面间距的计算, 晶带定律的应用。 3.晶体缺陷 (1)熟练掌握晶体缺陷的分类,点缺陷的平衡浓度计算,固溶体的分类、概 念、特点、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缺陷反应方程计算; (2)熟练掌握各类位错的定义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如滑移、滑移面、滑移方 向、滑移系、临界分切应力、全位错、不全位错、位错密度等;掌握刃位错、螺 位错的特点及其柏氏矢量的概念、确定与表征方法,掌握发生位错反应的条件及 其产物;

通信工程考研方向

通信工程考研方向 一、★“信息与通信工程”下面的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下面的 ▲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一、学科概况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本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 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以及兵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生工程等学科有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并派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研究方向。 二、学科研究范围 1. 通信理论与技术 信息论,编码理论,通信理论与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等。 2. 电子与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电子与通信系统设计自动化等。 3. 控制理论与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工业监控系统设计等。 三、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领域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控制科学方面的一般理论与技术:能从事通信、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与教学工作;热爱祖国,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3.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控制 4.电子与通信系统设计自动化 5.信息网络与信号编码 6.多媒体系统及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排名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 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七学位授予点°例如: 0809 -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物理电子学080902电路与系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I 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英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一、电路与系统 二、模式识别勺智能系统 三、通信与信息系统 四、信号与信息处理 五、电子与通信工程 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七、光电信息工程 八、物理电子学 九、自动控制工程 十、集成电路工程 十一、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十 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一、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汁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而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学科槪况 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髙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龙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汁、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路与系统专业排名是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2电子科技大学A+ 3东南大学A+ 4北京邮电大学A+ 5复旦大学A+ 6淸华大学A 7华中科技大学A 8北京大学A 9西北工业大学A 10南京大学A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12重庆大学A 13天津大学A 14浙江大学A 15上海交通大学A 16西安交通大学A 17安徽大学A 18华南理工大学A B+等(28个):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宁波大学、东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Ⅱ-1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terials Science Ⅱ-1 课程编号:0003240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材料类本科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2.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William D. Callister, Jr. John Wiley & Sons(ASIA) Pte Ltd, 200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是进一步学习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的基础。它将阐述各种材料的共性基础知识,从材料的组织结构出发,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材料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以及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结合键 第一节原子结构:电子波函数及四个量子数[1] 第二节结合键:键型及其性质[2]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 第一节晶体学基础:点阵和晶胞[1];晶体对称性[2];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1];晶体投影Δ 第二节常见晶体结构:密堆积[1];氯化铯[1]、氯化钠[1];纤锌矿[1];闪锌矿[1];钙钛矿[1];金红石[2];萤石Δ 第三节固溶体结构[2]; 第四节金属间化合物[2]; 第五节硅酸盐结构[2]; 第六节非晶态固体[3]; 第七节准晶体[3]; 第八节能带理论初步Δ 第三章晶体结构缺陷 第一节点缺陷[1]; 第二节位错的结构[1]; 第三节位错的运动[2]; 第四节位错应力场[3]; 第五节位错与缺陷的交互作用[3]; 第六节位错的增殖、塞积与交割[3];

(整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3、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4、学分 3.5 5、修读期 第4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彭志方教授、雷燕讲师 7、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公共主干专业课。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材料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图、材料的凝固、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材料的亚稳态。本课程着眼于材料基本问题、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出发,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把握材料的共性,熟悉材料的个性。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验证理论、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为该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如材料加工成型、材料热处理、材料的性能、工程材料学、材料测试、材料的近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提供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1周 9、课程考核 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参考书目 [1] 物理冶金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唐仁正,1997 [2] 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赵品,谢辅洲,孙文山.,2000 [3]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潘金生等,1998 [4] 金属学,上海科技出版社,胡庚祥,钱苗根.,1980 12、网上资源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 材料工程基础 3、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4、学分 2.5 5、修读期 第5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李正刚讲师、梁夏讲师 7、课程简介 《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主要阐述了固态相变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强化的基本工艺方法,并介绍了常用的各种工程材料。本课程重点放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上,主要内容包括钢的加热转变、冷却转变、回火转变,珠光体相变,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和工业用钢、铸铁及有色合金等内容。阐明了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组织转变规律,介绍基本的和成熟的相变理论。并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认识和研究材料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提高材料强韧性的途径。对不同种类材料的合金化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是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构件的服役条件和对性能的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和合理地制订工艺。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1周 9、课程考核 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 崔忠析,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11、参考书目 [1] 胡光立,谢希文. 钢的热处理.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2] 戚正风. 金属热处理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 安运铮. 热处理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12、网上资源

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考研经验帖 一、简介: 材料学院考研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和材料工程(专硕)两个部分组成,两部分都由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3、先进材料加工技术,4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5、光电信息和高效能源材料五个研究方向。学校在学硕和专硕上的培养方法方式是完全一致的,两部分的公共课(除英语外,学硕英语一,专硕英语二)、专业课考试内容等都是一样的。其差别在于专硕录取门槛稍微低一点,学硕有硕博连读的优势,当然,专硕也是有这样的机会,只是专硕的话需要加一次答辩,如果有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意愿的同学建议选择学硕。至于研究方向上的选择,学校的材料专业是双一流学科,研究的都是前沿科技,先进材料加工技术比较火爆,竞争当然也就大,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评估以及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方向选择。 二、参考书目: 1. 《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主编,刘国勋主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年出版。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郭福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年出版,(译自于,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4th Edition, William D. Callister Jr.,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 3. 《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年出版(第二版为2011 年出版)。 4. 《陶瓷导论》,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出版,(译自于,Introduction to Ceramics, 2nd Edition, Kingery, W. D,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6)。 5、同学自己的专业书课本(听过课的书知识点比较容易吸收,所以只要相关的都可以拿来辅助学习。) 三、复习计划和准备经验: 3.1初试篇 时间安排: 本人是从2017年2月下旬开学后开始着手准备的,计划是6月份之前主攻英语和数学,7、8、9月份主攻专业课利用暑假时间跟学长在新祥旭机构集中上课,专业课讲的比较好的10月份主攻政治,11月份开始直到考前每天所有学科安排复习。每天6点半左右起床,晚上10点多图书馆关门回宿舍,该上课的时间上课,其余基本都是泡图书馆。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的考生和推免生均需参加复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确定如下: 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 Ⅰ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考试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Ⅱ复试笔试科目 (一)报考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考生 以下共有六套考题供考生选择。参加复试的考生须从六套题中任选两套考题回答。每套题100分,共200分。 第一套题:材料X射线与电子显微分析 一、X射线物理基础 1. 连续X射线 2. 特征X射线 3.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包含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光电子、X射线荧光及俄歇电子) 二、X射线衍射方向 1. 布拉格方程的推导 2.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包含反射级数、干涉指数、消光等) 三、X射线衍射强度 1.原子散射因子 2.结构因子(包括含义、推导及如何用结构因子推导晶体消光规律) 3.多晶体X射线衍射强度影响因素 四、电子光学基础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1. 电磁透镜的像差种类、消除或减少像差的方法; 2.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成像原理 五、电子衍射: 1. 爱瓦尔德球图解法 2. 晶带定理与零层倒易面 3. 电子衍射基本公式 参考书目: 周玉、武高辉编著,《材料X射线与电子显微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二套题热力学 一、热力学基本规律 1.物态方程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容量和焓 4.热力学第二定律 5.熵和热力学基本方程 6.熵增加原理的简单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