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无线接入:概述

LTE无线接入:概述
LTE无线接入:概述

第14章L TE无线接入:概述

上一章从总体上讨论了LTE的设计目标,很明显LTE的性能目标很宏伟。这一章我们介绍LTE最重要的一些组成部分和一些特征,而第15到17章将从整体上更加详细地讨论LTE的无线接入,尤其是一些关键特征。

为了满足第13章中提出的要求,在LTE发展的同时, 3GPP整体架构也在演进。这项工作被叫做系统架构演进(SAE),在第18章中我们将给出介绍SAE和SAE的设计原则。

14.1 传输方案:下行采用OFDM,上行采用SC-FDMA

LTE下行传输方案基于OFDM。在第4章已经讨论过,下行传输方案中,OFDM技术比较具有吸引力,原因有很多。由于OFDM每个码元时间较长,结合循环前缀,所以OFDM有较强的对抗信道频率选择性的特性。当然,从原则上讲,可以通过接收方的均衡技术来对抗由于信道频率选择性引起的信号衰减,但是,对于一个5MHz以上带宽的终端,均衡的复杂度太高。因此,当有频率选择性衰落时,OFDM以其固有的健壮性,尤其是结合空分复用技术,对下行链路有极大的吸引力。a

OFDM还有一些优点:

相比于HSPA,OFDM提供从频域上的接入,因此可以给信道依赖的调度增加了一个自由度

至少从基带的角度看,OFDM可以通过改变子载波数目以改变传输带宽,因此可以支持灵活的带宽分配。然而我们要知道,在基带上能支持多频谱段的分配,那么在RF上也就需要更加灵活的滤波能力,而确切的传输方案无关紧要。但是,保持相同的基带处理结构,不论带宽多少,可以简化终端的实现。

在广播/多播传输中,多个基站传输相同的信息,它的传输方案也是OFDM

LTE上行采用的是第15章中介绍的基于DFT-SOFDM的单载波传输方案。上行传输需要更低的峰均比,在这方面,采用单载波调制比多载波调制(如OFDM)更有优势。对于给定的功率放大器,传输信号的峰均比越低,就意味着平均传输功率越高。单载波的低峰均比使得功放效率更高,意味着覆盖范围的增加。这对功率受限的终端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终端的信号处理资源受限很多,基站受限是较少的,因此,基站做针对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的频域均衡,相对来说不成问题。

作为对比,WCDMA/HSPA的上行是采用非正交的单载波传输,而LTE的上行是采用正交的单载波传输,而且时域和频域资源都能正交地划分给不同用户。这样的正交划分在很多情况下避免了小区间干扰。然而,正如15章讨论的那样,如果把全部传输带宽都分配给一个用户,这种策略效率会很低,因为有些情况下数据率主要受限于传输功率而不是传输带宽。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分配带宽的一部分给这个用户,而余下的频谱资源可以分配给其他用户。因此,LTE上行还多了一个频域多址的部分。有时LTE上行的这种传输方案也叫做单载波FDMA(SC-FDMA)

14.2 信道依赖的调度和速率匹配

LTE方案中最核心的是“共享信道传输”,在共享信道中,用户之间动态地分配时频资源。这与HSDPA采用的思想很类似,只是两者对共享资源的实现上不一样:LTE是时域和频域,而HSDPA是时域和信道码。使用共享信道传输很好的匹配了分组数据对快速资源分配的要求,而且也使得LTE的其他关键技术成为可能。

调度器控制的是,每一个时间片内将共享资源分配给哪些用户,而且决定这些链路各自的数据率,也就是调度器的速率匹配的部分。调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体下行的性能,尤其是在一个高负载网络。下行和上行传输都受到严格调度。从第7章我们知道,当信道条件被考虑到调度决策中时,即所谓的信道依赖调度,系统容量可以获得大幅的提升。这已经被利用在HSPA里面:当某个用户的下行链路的信道条件较优,可以使得数据率最大化时,则调度传输给这个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用在增强型上行链路中。然而,由于在下行采取了OFDM并且在上行采用了DFTS–OFDM,除了时域,LTE也应用在频域。因此,调度器可以在每个频率区域中选择具有最佳信道条件的用户。换句话说,LTE 的调度在信道变化时不仅要考虑时域(如HSPA),也要考虑频域的调度。这体现在图14.1。

频域上使用信道依赖的调度,对于低速移动的终端是很非常有用的,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信道随时间变化缓慢。第7章已经指出,信道依赖性调度依赖于不同用户之间的信道的品质差异,以获得系统容量的提升。对于延时敏感服务,一个仅在时域的调度器可能会被强迫只调度一个用户,尽管信道的质量不是处在它的峰值。在这种情况下,在频域里运用信道质量的变化将有助于改善整个系统的性能。在LTE中,调度决定可以每1ms进行一次,频域的间隔是180KHz。这也相对允许了调度器追踪快速的信道变化。

14.2.1下行链路调度

在下行链路,每个终端把瞬时信道质量估计报告给基站。这些估计是通过测量一个由基站发送的也可以用来解调的参考信号而得到的。根据该信道的质量估计,考虑信道的质量,下行调度可以相应地分配资源给用户。原则上,被调度的终端可以在每1ms的调度区间内被分配任意组合的180KHz宽的资源块。

14.2.2上行链路调度

LTE上行链路是基于正交划分的用户的,LTE上行调度的任务是将不同的时频资源

(TDMA/FDMA)分配给不同用户。在小区中,调度决策每1ms执行一次,以决定该时间段内将资源分配给哪些移动终端,分配哪些频率资源,以及传输时使用的上行数据率等。由于LTE上行使用的是单载波传输,终端被分配的频谱资源必须是连续的。

LTE下行考虑了信道条件,同样,LTE上行调度也可以考虑这个因素。只是,正如15章将要讲到的,获得上行信道条件信息没有太大意义。如果没有使用上行信道依赖性调度,采用不同手段获取上行分集作为补充是比较重要的。

14.2.3小区间干扰协调

在小区内,不论上行或者下行,LTE用户是相互正交的。因此,LTE在频谱利用率和

数据速率方面的性能,与WCDMA/HSPA相比,更多的是受限于小区间的干扰。所以,找到方法来降低或有效控制小区间的干扰,LTE的性能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对小区边缘的用户服务(数据率方面)尤为如此。

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是将小区间干扰考虑进去,增加小区边缘用户数据率的一种调度策略。干扰协调意味着在小区内对上行和下行调度的某些(频域)限制,来控制小区间干扰。在一个小区中控制一定频谱内的发送功率大小,它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则可以看做衰减到很小,这部分的频谱可以给这些相邻小区的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率。从本质上讲,在小区的不同的地方的频率复用系数是不同的。

要知道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只是一种调度策略,它将相邻小区的状况考虑进去。所以,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一定程度上只是实现的问题,而很难看到将它写到技术规范中。这也意味着干扰协调只是用于一些特定的小区,这取决于由某一个特定的部署所制定的要求。

14.3 软结合的混合ARQ

软结合的快速混合ARQ在LTE中与在HSPA中很类似,即允许终端迅速请求对错误接收的传输块进行重传,而且为隐性速率匹配的实现提供了工具。LTE使用的底层协议与HSPA相似——多重并行停止等待的混合ARQ处理。每一个分组传输后,重传被迅速地请求,因此能够减小分组错误传输对终端用户性能带来的影响。软结合中使用的是增量冗余,即接收端缓存接收到的软比特,以便重传后进行软结合处理。

14.4多天线支持

作为规范中的一部分,LTE已经从一开始就支持多天线技术,无论是基站还是终端。在许多方面,多天线的应用是为了达到LTE积极的性能目标而采用的关键技术。正如在第六章中讨论的,多天线可以用于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用途。

·接收方多天线可以用于接收分集。对于上行传输,这在很多蜂窝系统中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了。由于双接收天线是所有LTE终端的底线,下行的性能也得到改善。运用多个接收天线最简单的是经典的接收分集以对抗衰落的作用,但如果天线不仅用于提供分集以对抗衰落,而且也用于抑制干扰,那么可以实现在干扰受限的情景下的额外增益,这些在第六章中讨论过。

·基站的多个发射天线可以用于发射分集和不同类型的波束形成。波束形成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接收SNR和或SIR,并最终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

·空分复用,有时就是指MIMO技术,即在LTE支持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在信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空分复用,在带宽受限的场景下创造多个信道并行传输,结果大大增加数据传输率,这些在第六章中讨论过。

一般而言,不同的多天线技术用在不同的情况下。比如,在比较低的SNR和SIR时,如高负荷或者在小区边缘,空间复用的优势比较有限。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发射端的多天线应该用波束形成的形式来提高SNR/SIR。另一方面,当已经有相对较高的SNR和SIR的时候,比如在小区较小时,再进一步提高信号质量所获得的数据率增益却没有多大的提高,因为这种情况下数据率相比SIR/SNR的限制,更多的是受到带宽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使用的是空分复用,以充分利用较好的信道条件。多天线方案是受基站的控制的,因此可以为每一次传输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

14.5 多播和广播支持

多小区广播意味着从第4章中所说的多个小区传输相同的信息。在终端利用这一点,在检测端有效利用多个小区发送的信号功率,可以大大提高覆盖率(或更高的广播数据率)。这已经被用在WCDMA中,在WCDMA中,在多小区广播/多播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从多个小区接受信号,并且在接收机中对这些信号进行主动软结合处理,这在第十一章中有所描述。

LTE也利用这一点以提高多小区广播的效率。LTE不仅从多小区基站传播相同的信号(有相同的编码和调制),而且也实现多个小区的传输时间同步,使得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将会和单一小区发出的信号表现的一模一样,而且也会受到多径影响。由于OFDM对于多径传播的健壮性,这种多小区传播,也称作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传输,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接收信号的强度,而且也消除了小区间干扰,正如在第十四章中所述。因此,有了OFDM,多小区广播/组播的吞吐量仅仅受到噪声的限制,如果在较小的小区里,吞吐量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值。

应该指出的是,使用MBSFN传输多小区广播/组播信息,假设前提是不同小区基站的传输能严格地时间同步。

14.6频谱灵活性

正如在第十三章中所讨论的,高度的频谱灵活性是LTE无线接入的主要特点。频谱灵活性的主要目的是,实现LTE无线接入的部署能在多种频谱具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包括不同的双工安排,不同的频段操作以及不同的可用频谱大小。

14.6.1双工安排的灵活性

LTE在频谱灵活性方面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是使LTE既可以在成对的频段中部署,也可以在非成对的频段中部署,也就是说,LTE须要既支持频分双工/FDD,也要支持时分双工/TDD。FDD如图14.3a所示,指的是上行和下行传输分别使用不同的、间隔很大的、各自的频段。TDD如图14.3b所示,指的是上行和下行传输分别使用不同的、互不交叠的时隙。因此,TDD 可以在不成对的频段中操作,而FDD要求在成对的频段中操作。

从Release 99开始,通过基于FDD的成对频谱的WCDMA/HSPA无线接入(如第三部分介绍)和基于TDD的非成对频谱的TD-CDMA/TD-SCDMA无线接入(见第20章),3GPP规范中就已经支持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这两种方案。但是这两种无线接口技术彼此很不一样,至少从具体实现上是如此,因此能同时支持FDD和TDD操作的终端非常少见。另一方面,LTE 能支持将TDD和FDD放在同一个无线接入技术中,使得基于LTE的无线接入在TDD和FDD使用上偏差最小。正因为如此,在下一章提供的LTE无线接入的概述在很大程度上是既适用于FDD又适用于TDD的。如果FDD和TDD有适用的差别,我们将会指出。

LTE被设想成部署在基于需要的基础之上,在相关频谱可以使用的时候和地点,要么通过给移动通信分配新的频段,比如2.6GHz的频段,要么通过把目前正在给其它移动通信技术如第二代GSM系统的频谱,或者甚至非移动的无线技术比如目前的广播频谱,搬移到LTE。因此,LTE被要求能运行在一个范围很广的频带,从低频的450MHz到高频的至少2.6GHz。

在不同的频段运行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可能就其自身而言并无新意。举例来说,三频GSM终端是常见的,可以运行900、1800和1900三个频段。从无线接入的功能这个角度来讲,这并没有或者只有有限的影响,并且LTE的物理层规范[106-109]没有指定任何特定波段。在规范上的不同处,可能主要是不同的频段更具体的RF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允许的最大传输功率,对频带超出的要求或限制等。有这个限制的原因之一是监管机构所施加的外在约束,在不同的频段中可能不同。

14.6.3 带宽灵活性

在不同频带部署LTE无线接入的可能性,与在下行和上行用不同的传输带宽运行LTE的可能性相关。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LTE可以获得的频谱可能在不同的频段上的差别很大,而且取决于运营商的情况。此外,在不同的频谱分配上运行,使得从其他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频谱逐渐搬移到LTE成为可能。

当相关频谱可以使用时,LTE可以使用很宽的频带,以有效支持高数据率传输。但是,不是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较宽的频谱的,如受正运营频带或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搬移的频带的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LTE运行的频谱要窄了很多。当然这种情况下,能达到的最高数据率也相应的较低。

LTE物理层的规范[106-109]与带宽无关,并且对于超过一个最小值的传输带宽并没有做出任何特别的设定。在后面将会看到,基本的无线接入规范包括物理层和协议规范,且以180KHz为单位,允许从1MHz到超过20MHz的任何传输带宽。同时,在最初的阶段,根据相关频谱可以分配的大小和搬移场景的具体情况,相应地给无线频率指定有限的子传输带宽。

因此,在实践中,LTE无线接入只是使用有限的传输带宽,但是以后附加的传输带宽可以轻松的得到支持,仅仅需要更新RF指标。

CFD网格及其生成方法概述

CFD网格及其生成方法概述 作者:王福军 网格是CFD模型的几何表达形式,也是模拟与分析的载体。网格质量对CFD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有重要影响。对于复杂的CFD问题,网格生成极为耗时,且极易出错,生成网格所需时间常常大于实际CFD计算的时间。因此,有必要对网格生成方式给以足够的关注。 1 网格类型 网格(grid)分为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两大类。结构网格即网格中节点排列有序、邻点间的关系明确,如图1所示。对一于复杂的儿何区域,结构网格是分块构造的,这就形成了块结构网格(block-structured grids)。图2是块结构网格实例。 图1 结构网格实例 图2 块结构网格实例 与结构网格不同,在非结构网格(unstructured grid)中,节点的位置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法则予以有序地命名。图3是非结构网格示例。这种网格虽然生成过程比较复杂,但却有着极好的适应性,尤其对具有复杂边界的流场计算问题特别有效。非结构网格一般通过专门的

程序或软件来生成。 图3 非结构网格实例 2 网格单元的分类 单元(cell)是构成网格的基本元素。在结构网格中,常用的ZD网格单元是四边形单元,3D网格单元是六面体单元。而在非结构网格中,常用的2D网格单元还有三角形单元,3D 网格单元还有四面体单元和五面体单元,其中五面体单元还可分为棱锥形(或楔形)和金字塔形单元等。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常用的2D和3D网格单元。 图4 常用的2D网格单元 图5 常用的3D网格单元

3 单连域与多连域网格 网格区域(cell zone)分为单连域和多连域两类。所谓单连域是指求解区域边界线内不包含有非求解区域的情形。单连域内的任何封闭曲线都能连续地收缩至点而不越过其边界。如果在求解区域内包含有非求解区域,则称该求解区域为多连域。所有的绕流流动,都属于典型的多连域问题,如机翼的绕流,水轮机或水泵内单个叶片或一组叶片的绕流等。图2及图3均是多连域的例子。 对于绕流问题的多连域内的网格,有O型和C型两种。O型网格像一个变形的圆,一圈一圈地包围着翼型,最外层网格线上可以取来流的条件,如图6所示。C型网格则像一个变形的C字,围在翼型的外面,如图7所示。这两种网格部属于结构网格。 图6 O型网格 图7 C型网格 4 生成网格的过程

5G系统中无线接入网中接口的定义和功能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5G系统无线接入网中常用的几个接口。5G哥尽量将这些概念简单化一些,要不,沉下心来看的人就不多了。 NG接口 NG接口:无线接入网和5G核心网之间的接口。 NG接口是一个逻辑接口,规范了NG接口,NG-RAN节点与不同制造商提供的AMF的互连;同时,分离NG接口无线网络功能和传输网络功能,以便于引入未来的技术。 从任何一个NG-RAN节点向5GC可能存在多个NG-C逻辑接口。然后,通过NAS节点选择功能确定NG-C接口的选择。从任何一个NG-RAN 节点向5GC可能存在多个NG-U逻辑接口。NG-U接口的选择在5GC 内完成,并由AMF发信号通知NG-RAN节点。 NG接口分为NG-C接口(NG-RAN和5GC之间的控制面接口)和NG-U 接口(NG-RAN和5GC之间的用户面接口)。 NG接口的功能 寻呼功能 寻呼功能支持向寻呼区域中涉及的NG-RAN节点发送寻呼请求,例如UE注册的TA的NG-RAN节点。 UE上下文管理功能

UE上下文管理功能允许AMF在AMF和NG-RAN节点中建立,修改或释放UE上下文,例如,以支持NG上的用户个体信令。 移动管理功能 ECM-CONNECTED中的UE的移动性功能包括用于支持NG-RAN内的移动性的系统内切换功能和用于支持来自/到EPS系统的移动性的系统间切换功能。它包括通过NG接口准备,执行和完成切换。 PDU会话管理功能 一旦UE上下文在NG-RAN节点中可用,PDU会话功能负责建立,修改和释放所涉及的PDU会话NGRAN资源以用于用户数据传输,NGAP 支持AMF对PDU会话相关信息的透明中继。 NAS传输功能 NAS信令传输功能提供通过NG接口传输或重新路由特定UE的NAS 消息(例如,用于NAS移动性管理)的手段。 NAS节点选择功能 5GS架构支持NG-RAN节点与多个AMF的互连。因此,NAS节点选择功能位于NG-RAN节点中,以基于UE的临时标识符确定UE的AMF 关联,该临时标识符由AMF分配给UE。当UE的临时标识符尚未被分配或不再有效时,NG-RAN节点可以改为考虑切片信息以确定AMF。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内、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

网格生成技术

I 目录 1 概述 (1) 2 结构网格 (3) 2.1 贴体坐标法 (3) 2.2 块结构化网格 (11) 3 非结构网格 (16) 3.1 概述 (16) 3.2 阵面推进法 (16) 3.3 Delaunay三角划分 (19) 3.4 四叉树(2D)/八叉树(3D)方法 (21) 3.5 阵面推进法和Delaunay三角划分结合算法 (22) 4 其他网格生成技术 (23) 4.1 自适应网格 (23) 4.2 混合网格 (25) 4.3 动网格 (26) 4.4 曲面网格 (27) 4.5 重叠网格 (28) 5 网格生成软件 (29) 5.3 Gambit (29) 5.2 ICEM CFD (30) 5.1 TrueGrid (32) 5.2 Gridgen (34)

1 概述 计算流体力学作为计算机科学、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数学理论、计算几何、数值分析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它的发展除依赖于这些学科的发展外,更直接表现于对网格生成技术、数值计算方法发展的依赖。 在计算流体力学中,按照一定规律分布于流场中的离散点的集合叫网格(Grid),分布这些网格节点的过程叫网格生成(Grid Generation)。网格生成是连接几何模型和数值算法的纽带,几何模型只有被划分成一定标准的网格才能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所以网格生成对CFD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CFD计算问题的成败。一般而言,网格划分越密,得到的结果就越精确,但耗时也越多。1974年Thompson等提出采用求解椭圆型方程方法生成贴体网格,在网格生成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先河作用。随后Steger等又提出采用求解双曲型方程方法生成贴体网格。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于计算格式和方法的飞跃发展,网格生成技术未能与之保持同步。从这个时期开始,各国计算流体和工业界都十分重视网格生成技术的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非结构网格和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等方法,使复杂外形的网格生成技术呈现出了更加繁荣发展的局面。现在网格生成技术已经发展成为CFD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也是计算流体动力学近20年来一个取得较大进展的领域。也正是网格生成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实现了流场解的高质量,使工业界能够将CFD的研究成果——求解Euler/NS方程方法应用于型号设计中。 随着CFD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深入应用,所面临的几何外形和流场变得越来越复杂,网格生成作为整个计算分析过程中的首要部分,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它所需的人力时间已达到一个计算任务全部人力时间的60%左右。在网格生成这一“瓶颈”没有消除之前,快速地对新外形进行流体力学分析,和对新模型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还无法实现。尽管现在已有一些比较先进的网格生成软件,如ICEM CFD、Gridgen、Gambit等,但是对一个复杂的新外形要生成一套比较合适的网格,需要的时间还是比较长,而对于设计新外形的工程人员来说,一两天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对新外形进行一次分析的最大周期。要将CFD从专业的研究团体中脱离出来,并且能让工程设计人员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去,就必须首先解决网格生成的自动化和即时性问题,R.Consner等人在他们的一篇文章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并提出:CFD研究人员的关键问题是“你能把整个设计周期缩短多少天?”。而缩短设计周期的主要途径就是缩短网格生成时间和流场计算时间。因此,生成复杂外形网格的

接入网技术期末复习题

1.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会。挑战主要体现在:a、争抢用户,满足多业务需求;b、提高服务质量;c、提供新业务;d、发展各种宽带接入技术e、可能会被淘汰机会主要体现在:a、给新运营商带来契机;b、庞大的市场、高额的利润。 https://www.360docs.net/doc/ef814433.html,st mile和First mile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Last mile是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First mile 是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3.推动接入网发展有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参考答案:需求牵引,技术推动,规制开放,竞争激励. 4.简述电信接入网与核心网的区别? 参考答案:(1)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用户驻地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2)在结构上,核心网结构稳定、规模大、适应新业务能力强;而接入网结构变换大,规模小,用户类型复杂,连接入网的网径大小不一; (3)在业务上,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送,而接入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各种业务的接入; 5.选择电信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 (1)经济性,即网络建设费用; (2)系统可靠性; (3)重新配置难易程度,即适应性、灵活性; (4)网络维护难易程度。 6.Y.1231与G.902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参考答案:1)Y.1231建议的接口抽象为统一的接口RP,更具灵活性和通用性,而G.902建议由UNI、SNI和Q3接口界定;2)Y.1231具有独立且统一的AAA用户接入管理模式,适于各种接入技术,G.902必须通过Q3接口由电信管理网管理,受制于电信网体制;3)Y.1231建议除具有复用、连接、传送,还具有交换和记费功能,G.902建议只具有复用、连接、传送,无交换和记费功能;4)Y.1231建议解释用户信令,IP用户可以自己动态选择IP业务提供者,业务与传送相对独立,符合下一代网络:业务、传送、控制相对独立的趋势,G.902建议不解释用户信令,UNI和SNI只能静态关联,用户不能动态选择SN,接入网与SN不能完全分开。 7.电信接入网的定界接口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用户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SN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电信管理接口Q3,连接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他部分的标准接口 8.简单描述的IP接入网的三大功能 参考答案:运送功能,承载并传送IP业务接入功能,对用户接入进行控制和管理(AAA)系统管理功能,系统配置、监控、管理 9.对于以太接入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有什么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实现用户隔离的措施:用VLAN交换机或使用接入专用交换机实现用户隔离。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用户接入需要身份认证,验证不通过不允许接入;MAC地址、端口、

并行网格生成技术

并行网格生成技术 分类 基于以下三种网格生成技术:Delaunay 网格前沿法,边细分法。 并行网格生成将原始网格生成问题划分成N个子问题来求解。 子问题的求解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紧耦合,部分耦合,无耦合。 并行网格生成中的难点在于 1.维持并行算法的稳定性,使得并行算法的结果正确。 2.代码重用:将原始算法移植为并行算法时不需要改动原始算法代码,并且能保证并行算法的正确性。 基于Delaunay的方法 空洞算法: 上述算法并行化后引发如下问题:

图(a)中两个空洞相交,使得产生的三角剖分边相交。 图(b)中两个空洞共享一条边,使得最终产生的剖分可能不满足德劳内空圆准则。 紧耦合算法: Parallel Optimistic Delaunay Meshing Method (PODM) PODM算法对子网格划分没有要求,这个算法通过重新划分子网格边界来保证算法稳定性。如下图(a)所示,空洞扩展到子区域之外时,将通过子区域之间的通信来保证算法的正确性。因此,这个算法是紧耦合的,不具备代码重用性。 图(a)是空洞扩展到子区域之外的情况。 图(b)是并行插入时的同步时间图。 无耦合算法: Parallel Projective Delaunay Meshing (PPDM) PPDM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预先计算出Delaunay-admissible子区域边界。即,最终生成的Delaunay剖分将包括这个边界。

这样,每个子网格就可以完全独立的计算各自剖分。 因此,这个算法是无耦合并且是可完全代码复用的。 生成Delaunay-admissible子区域边界的基本思想如下: 先生成三维点集的一个凸壳。首先用Inertia Axis分割法将凸壳用平面II分成两个近似相等 的部分。然后搜索所有三角面(如上图),使得存在一个空球,球心在平面II上,球面经过P,Q,R且球内不包含其它任何点。这样,这些三角面就构成了一个Delaunay-admissible边界。 部分耦合算法: Parralel Constrained Delaunay Meshing (PCDM) method

基于4G技术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解决方案

基于3G/4G技术的移动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一、引言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随着3G在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商用,传输速率在支持静止状态下为2Mbit/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为384kbit/s,高速移动下为144kbit/s,定位于多媒体IP业务。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是支持高速数据率(2~20Mb/s)连接的理想模式,上网速度从2Mb/s提高到100Mb/s,具有不同速率间的自动切换能力。第四代移动通信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4G是多功能集成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特点主要有: 1)数据传输速率高,其系统传输带宽可在1.5~20 MHz 范围内灵活配置, 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ps,峰值传输速率上行可达50 Mbps,下行达到100 Mbps。 2)真正的无缝漫游,能使各类媒体、通信终端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 3)采用智能技术,可以自适应的进行资源分配。采用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 对不同信道条件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有很强的智能 型、适应性和灵活性。 4)达到用户共存,4G能够根据网络的状况和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 低、高速用户和各种设备并存与互通,从而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 5)具有业务上的多样性,4G能提供各种标准的通信业务,满足带宽和综合 多种业务需求。

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

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7T11:35:34.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黄桂泉[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其它智能终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665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其它智能终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无线信号的简洁性和方便性,无线组网方案被众多无线家庭网络平台所采用。但无线信号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家庭宽带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改善成为了提高无线平台性能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及实施方案,希望可以为家庭无线宽带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庭宽带;无线接入;超宽带 近年来,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可以享受到网络的便捷,同时也要求宽带技术提供更加良好的网络性能,于是又出现了超宽带技术(UWB)。所谓超宽带技术,实际上是普通宽带技术的一种升级,它可以实现更宽的频谱,并且采用超低功率的信号进行传输,特定条件下可以达到Gbp级别的传输速率,比传统的宽带技术在性能上有极大的提升[1]。UWB在抗干扰、高速率、宽带宽、低功耗等方面的性能使其开始广泛应用于室内通信平台、高速无线宽带、家庭网络平台、无线电话、雷达通信等领域[2]。 1 家庭组网技术的特点 超宽带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优异的性能。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对设备的移动性支持是有线宽带无法实现的,另外无线方案无需布线,在很多无法布线的区域应用广泛,在分散的农村地区也将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它比卫星接入、电信网接入等方案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3]。首先,UWB具有比传统宽带技术有更宽的带宽,其带宽通常可以达到1GHz以上,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实现更高[4]。带宽的增加同时也使容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它也能够与窄带通信系统并行工作而保持原有的性能;其次,UWB技术在抗干扰上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跳时扩频技术,与传输的无线传输技术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再次,UWB技术由于无需载波即可实现信号传输,因而只需要采用更低的功耗,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了瞬间脉冲来表达信号电平,直接传输二进制信号;最后,UWB技术由于采用了跳时扩频技术[5],因而在保密性能上更加优异,因为接收机需要事先知道发送端的扩频码才能进行解码,与传统的接收机不能通用。 2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 由于无线信号有一个功率限制,因此家庭无线往往会有一定的盲区。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目前的无线组网开始采用无线路由和无线AP 的解决方案,实现全覆盖的同时,也使多个移动终端可以自由共享数据。下面将分析家庭宽带无线组网技术的结构、配置及应用特点。 2.1无线路由独立组网方案 采用了一个无线路由器进行组网,按照星形拓扑结构使各终端实现互联。网内设备通过无线路由接入互联网,从而完成了家庭宽带的无线接入。无线路由的信号来自于外部的交换机,只需用一要网线将其WAN口与LAN口相连即可打通物理链路。对于无线路由的运行参数,一般启用SSID广播方式,并采用WPA-PSK/WPA2-PSK进行加密。为了减少网络维护的麻烦,路由采用动态IP分配,自动获取IP地址。显然,这种方案虽然采用了无线路由器,实际上也可以很容易改造成有线宽带网络,使用比较灵活,对于一般的家庭宽带而言已经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2.2无线路由器中继方案 与无线路由独立组网的方式不同的是,中继组网方案采用了多个无线路由器,其中一个是主路由器,负责与外部互联网的连接,在其下面再分级连接路由器,实现中断功能,并把信号传输到家庭宽带系统。由于功能上的不同,主路由采用与下级路由不同的配置方案。主路由同样需要启用无线功能和SSID广播,将其内网地址设置为192.168.0.1,局域网密码采用WPA-PSK/WPA2-PSK进行保护,由于需要从外网获取公网IP,因此配置为动态IP模式。下级路由器除了无线功能、SSID广播外,最主要的区别是采用无线桥接功能及固定IP模式,因为对于主路由而言,下级路由均为内部局域网,因此采用静态IP模式更便于使用和维护。该方案同样可以改造为有线宽带组网模式,但由于中继路由的存在,使得改造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但次级路由的无线桥接功能显然可以进一步扩大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实现全家庭无盲区覆盖。 2.3方案对比及性能分析 家庭无线网络的性能可以通过平均传输速度、平均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等参数来进行评估。中继路由器的存在使信号传输更远,但需要牺牲网络的响应时间,信号需要更长时间的传输才能被网内设备所接收,同时,传输速度也会相应下降。实际上,如果采用无线AP方法,将获得比无线路由更加优异的网络性能。中继设备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响应时间和传输时间进一步增加,严重时会影响网络的体验。另外,考虑到宽带接入的速度要求,一般家庭宽带中的移动设备数量不宜过多。对于一般的小家庭而言,采用无线路由独立组网方案已经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且传输速度比较高,使用体验较好。对于需要完全无线信号覆盖的家庭来说,可以采用第二种无线路由中继方案。如果室内结构较复杂,墙体较多,面积较大,而又需要实现全覆盖时,可以采用多级中继方式来实现,但需要牺牲一定的网络性能。 3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家庭宽带无线接入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对设备的移动性支持是有线宽带无法实现的,无线方案无需布线,在很多无法布线的区域应用广泛,可以预见,未来在分散的农村地区也将广泛推广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以节省实施成本。在城市地区,无线接入方案也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无线接入的成本比卫星接入、电信网接入等方案更低。尽管无线宽带有很多优势,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管理和技术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运营商各自为政,无统一标准,兼容性差等等,并且无线信号传输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天气、基站等环境的影响,并且与宽带骨干网、公共电信网等的对接还不能做到完全无缝互联。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家庭宽带的无线接入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周群.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与不同技术对比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7(5). [2]韩寸叶.无线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电子制作,2016(23):77-77. [3]苏秋侠.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2.

《接入网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谁提出接入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关于接入网的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规定,描述了接入网功能结构、接入类型、业务节点及网络管理接口等相关内容,接入网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认定。 公用电信网:长途网、接入网、中继网 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接入网可以经由Q3接口经行配置和管理。 3个接口界定:网络侧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业务节点接口(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业务节点接口(SNI)是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直接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参考模型: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电路层CL、传输通道层TP和传输介质层TM,TM 可划分为段层和物理介质层) 模型体现接入网的重要特性: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电信管理网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接入网主要功能:用户端功能、业务端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 用户端功能U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 业务端功能S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于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核心功能CF处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将个别用户端口承载童虎或业务端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还包括为了通过AN传送所需要的协议适配和复用所进行的协议承载通路处理。 传送功能TF为AN中不同地点之间公用承载通路的传送提供通道,也为所用传输介质提供介质适配功能。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的主要作用是协调AN内UPF、SPF、CF和TF的指配,以及操作和维护;也负责协调用户终端和业务节点的操作功能。 拓扑结构:物理配置结构/逻辑配置结构,五种类型:星型结构、双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树形结构。 接入网分类:有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固定无线接入网/移动无线接入网(蜂窝通信、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接入网、无线接入网

农村宽带无线接入覆盖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宽带入户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农村各地的“数字农业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万户上网工程”,以及“现代农民远程教育”等正蓬勃发展。但农村地域广阔,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居住地间距离较远且分散,网络建设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限制等等,诸多困难制约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农村村镇级网络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农户住地比较分散、上网需求由少增多、一次性投入建设费用比较少等特点。无线局域网,以其技术先进而成熟、网络覆盖面积大(开阔地区达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带宽高而稳定 (11/54/108/150/300Mbps)、灵活的拓展性(满足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相对有线网络低廉的一次性费用投入、以及施工周期短、维护方便等多项优势,成为农村网络建设的首选。 农村无线信号覆盖采用全无线覆盖,无线局域网技术具有无需或很少布线,安装快捷方便,不受空间和建筑结构制约的特点,正好可解决了农村网络建设中所遇到的布线难题。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无线网络建设拟采用2.4GHz 和5.8GHz混合组网模式:采用5.8GHz无线网桥实现ISP系统运营商机房与村庄接入基站之间的网络接入,采用2.4GHz室外型无线接入点基站实现对农村住户的无线覆盖。对于用户端,可根据用户到接入基站的距离, 可采用无线网卡、无线CPE客户端来实现。 采用2.4GHz无线局域网技术对农村大量用户进行覆盖,不仅可以大量节省布线安装等多方面的费用,而且由于在无线局域网中增加或减少用户是相当容易的,通过增加无线接入点的数量就可以增大用户数量和覆盖范围,这一特点对于逐步开发农村用户的网络建设需求是非常适合的。运营商可以根据农村用户数量的发展情况灵活地配置设备,达到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成本的目的。在网络开通初期,可配置较少的接入点,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在根据需要增加接入点的数量,可以节省大量费用。 方案设计

12种无线接入方式简析

12种无线接入方式简析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的GSM不同的是,CDMA并不给每一个通话者分配一个确定的频率,而是让每一个频道使用所能提供的全部频谱。因此,CDMA数字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效的频带利用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简化的网络规化、通话质量高、性及信号覆盖好,不易掉话等。另外,CDMA系统采用编码技术,其编码有4.4亿种数字排列,每部手机的编码还随时变化,这使得盗码只能成为理论上的可能。 3、GPRS接入技术 相对原来GSM的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由于使用了“分组”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断线的痛苦情形大概就跟使用了下载软件NetAnts差不多。此外,使用GPRS上网的方法与WAP并不同,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线,但GPRS就较为优越,下载资料和通话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从技术上来说,如果单纯进行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篇一:成都阳城大厦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 波迅WBS无线网络 Wi-Fi通信系统 成都阳城大厦 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 ...................................... - 2 - 商务中心无线网络 ................................................ ................................................... ................. - 2 - 厂商介绍 ................................................ ................................................... ................................. - 2 - 项目概况 ................................................ ...................................................

................................. - 3 - 第二章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方案设计 ................................................ ................................................... ................................... - 5 - 第三章工程实施配套要求 ................................................ ................................................... .......... - 10 - 设备安装方式 ................................................ ................................................... ....................... - 10 - 接

UTRAN和CDMA 2000无线接入网体系结构

UTRAN和CDMA 2000无线接入网体系结 构研究 姓名:

摘要:UTRAN 是一种全新的接入网,是UMTS 最重要的一种接入方式,适用范围最广,其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构成。另外,UTRAN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CDMA2000是以1.25MHz带宽为基础。1X使用一个载波,3X使用三个载波,以此类推。其较大的技术进步包括:反向导频,反向相干解调;前向快速功率控制,传输发射分集(OTD)。 关键字:UTRAN体系结构;CDMA2000;无线网络 Abstract:UTRAN is a new access net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UMTS access mode, the widest scope, which is composed of NODE B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Besides,UTRAN is divided into wireless and wireless-related two unrelated parts,wireless complete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CN,provid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user and network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 user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for QOS guarantee,wireless relevant part treat with the UE radio access (user information transfer, radio channel control, resource management, etc.) CDMA2000 is a 1.25MHz bandwidth basis. 1X using a carrier, 3X using three carriers, and so on. Gre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clude: Reverse pilot, reverse coherent demodulation; forward fast power control, transmission transmit diversity (OTD). keywords:UTRAN architecture; CDMA2000; Wi-Fi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论文

UMB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 荣华智 10950124 通信工程一班E-mail:1019584755@https://www.360docs.net/doc/ef814433.html, 摘要:UMB(超移动宽带)是 CDMA2000 系列标准的演进升级版本,该技术能够带来更大的带宽、频段和波段选择范围,以及网络的可升级性和灵活性。UMB以正交频分复用接入(OFDMA)技术为基础,引入了复杂的控制与信令机制、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RRM)、自适应反向链路(RL)干扰控制,以及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空分多址(SDMA)和波束赋形等先进的多天线技术,使系统可以在达到更高传输效率的同时经济有效地支持各类具有服务质量(QoS)要求的应用。本文简述UMB的技术背景,并介绍其物理层关键技术。 关键词:超移动宽带;超帧;正交频分复用接入;多输入多输出;功率控制中图分类号:TN929.5 移动通信 UMB system physical layer key technologies Ronghua Zhi 10950124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group one E-mail: 1019584755@https://www.360docs.net/doc/ef814433.html, Abstract: UMB (Ultra Mobile Broadband) is the evolution of CDMA2000 family of standards upgraded version, the technology can bring greater bandwidth, frequency bands and band selection, and network scalability and flexibility. UMB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technology,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lex control and signaling mechanism, efficient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adaptive reverse link (RL) interference control, and including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and beamforming other advanced multi-antenna technology, the system can achieve high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hile cost-effectively support a variety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background of UMB, and describes the physical layer of key technologies. Keywords: Ultra Mobile Broadband; superfram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ulti-input multi-output; power control CLC: TN929.5 Mobile Communications 1.引言: 从 2006 年初 3GPP2 征集候选技术开始,UMB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历时一年半多。作为CDMA2000 的演进技术,UMB可升级至 20MHz 的带宽,可在现有或新分配的频段中部署[1]- [3]。UMB系统中基站之间可以不保持同步,但是通常来说,同一个基站内的各个扇区是同步的。一个基站可以同时服务多个移动台,并且一个移动台也可同时由多个基站提供服务,当几个基站同时为一个移动台服务时,移动台与各个基站间都有独立的协议栈。基站可以同时处于单播、广播和多播的模式下。通过加密和信息完整性的保护,空中链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4]。UMB系统架构如图 1 所示:

计算机网络 无线接入

计算机网络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技术(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也称为无线接续技术,或称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是指以无线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连接起来,以实现用户与网络间的信息传递。 无线用户环路的宗旨和目标是提供与有线接入网相同的业务种类和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无线用户环路由于具有应用灵活,安装方便快捷等优点。 目前,无线接入已成为接入技术中最热门的话题,受到各国尤其是电信业务急需普及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 1.移动式接入技术 指用户终端位置不固定且用户终端在较大范围内移动时的接入。它包括集群移动无线电话系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三种技术。 ●集群移动无线电话系统 它是专用调度指挥无线电通信系统,它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集群系统是从一对一的对讲机发展而来的,从单一信道一呼百应的群呼系统,到后来具有选呼功能的系统,现在已是多信道基站用户自动拨号系统,它们可以与市话网相连,并与该系统外的市话用户通话。 ●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它主要包括基于第一代模拟蜂窝系统的CDPD技术,第二代数字蜂窝系统的GSM和GPRS,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技术,当前发展中的第三代蜂窝系统3G(3rd Generation)。GSM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GPRS可提供115.2kbps,甚至230.4kbps的传输速率,称为2.5代,而EDGE则被称为2.75代,因为它的速率已达第三代移动蜂窝通信下限384kbps,并可提供大约2Mbps的局域数据通信服务,为平滑过度到第三代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3G已达到3.1Mbps速率,实现了快速的移动通信Internet无线接入。 ●卫星通信系统 它是指利用全球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将静止轨道卫星(GEO,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系统的多点广播功能和低轨道卫星(LEO,Low Earth Orbit)系统的灵活性和实时性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Internet高速接入、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远程应用等多种高速的交互式业务。 移动方式接入Internet就是指利用以上3种技术,用户数据终端发出的数据经调制后,首先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到移动数据基站,由移动数据基站完成对无线信道的管理、信号的接收与解调,然后在将解调后得到的数据传送到移动数据中介系统,由该数据中介系统完成网内数据包的交换、路由以及对用户移动位置的跟踪、漫游,发往网外的数据将通过路由器完成与Internet的连接。如图9-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