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上的发展成就

在军事上的发展成就
在军事上的发展成就

在军事上的发展成就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国在军事上的发展成就

1949年10月1日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也是新中国国防军事建设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伊始,山河待理,百业待兴,无论经济还是国防科技工业的状况都近乎一片空白。军队的武器装备除了缴获、接收日军军械、国民党军的美式装备外,大多陈旧、落后。在军种上是单一的陆军。仅有的一点点军事工业,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和落后的枪械、火炮及弹药的制造,而当时的美、苏两国都已拥有了原子弹。落后就要挨打。针对严峻的客观现实,从建国初期起,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在开始恢复国民经济工作的同时,对国防科技工业也进行了调整,军队着手进行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精简整编,改善武器装备,建立新的军兵种,改建和新建军事院校等各项工作也随之展开。在“三五”、“四五”期间,创建了航天、核工业、电子、化工和重型机械等重要产业部门,国防科技工业的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政府和广大国防科技工作者本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艰苦奋斗的精神,振兴中华的宏愿,在60年代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核爆炸,70年代实现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打击力量和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之一。80年代又发射潜艇运载火箭成功,而且继美、苏、法之后,成为第四个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多颗卫星的国家。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国防科技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顶住了赫鲁晓夫集团撤走

专家的压力;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受住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改革开放的成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和军队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跨入了世界军事强国的行列,极大地增强了国防经济实力,显示了国威军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防经济实力增强的一个标志是国防费数额保持递增趋势,特别是1989年后,国防费有较大的增长。尽管国防费的增长与国防建设的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但国防费的开支基本保证了当前国防建设的需要,这对增强国防实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国防经济实力增强的又一个标志是国防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突破了军事领域的一批重要技术,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取得了2000多项成果,其中1400多项成果分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有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布局合理的、独立的体系。大量国防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增强了国防经济实力,而且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此外,还编着出版了大批国防军事书籍。国防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的另一重大标志是军队的武器装备有了较大改善,在实现武器装备国产化的同时,质量、性能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培养了大批使用现代化武器的军事科技人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陆军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侦察兵等兵种和各种

专业勤务部队组成。中国陆军在坦克/火炮/装甲车辆/枪支/各种侦察仪器等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但普及率不到一半,其高科技装备占全军的比重少于欧美国家,但综合战力并不逊色。最近这些年解放军正大力投资于它的地面力量,强调快速远距离部署战役级部队的能力。这个现代化是PLA地面部队的大规模重组,其中包括配备先进的技术更快速,灵活的特种作战部队;使用直升机装备有精确制导弹药提高陆航部队;具有改善的网络内以及之间的单位提供实时数据共享。解放军地面部队都受益于增加新的生产设备,包括Z-10和Z-19攻击直升机,并从新型防空装备,包括解放军陆军首个中程SAM上,CSA-16,以及国内生产CSA-15和一个新的先进的自行防空火炮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军尽管在一直发展,但其实是中国最薄弱的方面。即使潜艇和两栖战舰艇是亚洲最大的海军力量。中国海军力量包括77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60多艘潜艇,55艘中型和大型两栖舰艇,大约85艘导弹巡逻艇。解放军海军的首艘航母,辽宁号(CV-16)服役于解放军海军,并进行了一系列海试。第一代旅洋III级驱逐舰(型号052D),已经服役,它采用解放军海军的多用途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反舰巡航导弹、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对空导弹和反潜导弹。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人民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合

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歼-15舰载机、运-20以及歼-31的成功试飞以及一系列飞行试验,歼-10的批量列装都证明了空军正在推行规模史无前例的现代化,正在缩小与西方空中力量的差距。

对我国军事技术发展的看法:军事技术引进与军事技术创新。依靠自己发明创造高新军事技术,显然是我国军事技术发展的立足点。从国际经验来看,有无国际合作及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对军事技术创新有重大影响。通过引进有发展前途和潜力且国内一时又攻不下来的技术,并适时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就能争取时间,节约费用,减少风险,取得更大的军事经济效益。我们应尽可能抓住机会引进国际先进的军事技术,提高我国军事技术创新的起点和能力。同时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并将军事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新式装备,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可以获得外汇,而且检验军事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水平,形成“引进——创新——出口——引进”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辽宁号航母,以及歼-31等新型战斗机的发动机都是引进技术或引进设施的。军事技术创新市场激励与政府激励。军事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国防活动,而且是经济活动。要正确处理市场激励与政府激励的关系,发展军事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是综合国力的反映,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军事技术创新,为国防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开展军事技术创新、开发新式武器装备提供良好的环境。

通过失常激励机制,调动军事技术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军事技术创新的效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