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策略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策略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策略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因素分

析与控制策略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策略

内容摘要:个人消费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战略业务,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业务规模、产品体系、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形成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各家商业银行在发展规划、客户营销、操作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不足,影响了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在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和巩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领域,培育和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产品创新、业务增长、效益提高,是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贷问题险分析险控制

一、个人消费信贷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

传统的信用风险被理解为违约风险,即借款人因为外在或自身的种种原因无力履约的风险。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更多地指借款人失信,承约信用丧失而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借款人对借款行为不负责任,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责任心,或者是有意隐瞒真实目的、骗取贷款的欺诈行为。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每年因客户的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千亿元。

2、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市风险、汇率风险等,或者采取不当的经营策略而引发的可能威胁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等,都可以归并为经营风险。相对于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风险的特征,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较多。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信息系统滞后,加之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无视信贷资产风险,违规操作,盲目发放贷款,由此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

4、政策与法律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的金融政策或相关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出台,引起市场波动,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而法律风险通常指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

活动或各类交易中违反了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或者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依托和保障所引发的风险。

(二)产生风险的因素分析

1、信用风险的因素分析

(1)社会的信用观念淡薄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社会诚信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保障,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在经济活动中诚信守则的人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和奖励,而违约失信的行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和损失。社会失信现象的泛滥直接导致人们的信用观念淡薄,从根本上缺乏按时履约的信用道德和信用责任感。这种社会意识和现象自然波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领域。

(2)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当前,我国尚未启动一套完善有效的个人征信系统。虽然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但是还处于运行初期,征信渠道过窄,征信内容不全面,只有贷款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征信的手段单一,征信资料收集速度缓慢等,以至于商业银行难以对借款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贷款的额度、还款的能力以及以往还款的情况做出比较正确、动态的把握和判断,造成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体现在借款人夸大自身的还款能力,在还款受阻的情况下易导致道德风险问题,增大蓄意逃避还款的风险因素。

2、经营风险的因素分析

(1)市场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的商业活动都处于市场的调控之中,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不例外,其资金随着市场价值规律的波动而波动。如遇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借款人的贷款金额往往不能满足其消费的需要,自然也会造成还款压力的增大;再者,通货膨胀所引起的利率上升,也会加重借款人的还款负担。

(2)借款人风险状况的显着差异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借款人比较分散,并且数量大、周期长、风险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原则上,针对不同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应选择不同的经营策略以实现贷款收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商业银行还无法通过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贷款利率来满足不同风险状况借款人的需求,实现差异化的个性服务,因而无形当中增加了银行对高风险客户的贷款风险。

(三)管理风险的因素分析

1、管理上划一现象严重虽然目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品种比较多,但是深入到行业内部,则不难发现其实银行真正开办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外乎主要集中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人存单质押贷款等几个品种上,并且对各种个人贷款业务的采信、发放以及贷后回收的整个管理程序都是比较单一和程序化

的过程,缺乏贷款管理上的针对性,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整个的贷款体系比较制度化,在思想上、作风上还依然受传统对公贷款的影响,没有形成完善的个性化的管理制度。

2、激效制度不科学许多商业银行盲目根据上级行下分的贷款指标分派贷款任务,一方面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个人消费信贷管理人员加大发放贷款的额度,另一方面没有摆正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三者的关系,强调片面化的风险控

制目标,为了控制贷款风险,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以制约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造成信贷人

员惜贷,办理贷款瞻前顾后,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员工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政策与法律风险的因素分析

1、没有健全的相关法律保障我国目前有《担保法》、《票据法》和《贷款通

则》等涉及贷款业务的相关法律,但主要是针对企业贷款而制定的,还没有针对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条款,尤其是在个人贷款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控制难以有效落实,一旦遇

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回收过程中发生抵押物的处理、质押物的变现等法律纠纷时,缺乏

实质性的法律保障,银行往往会处于事实上的尴尬境地,没有统一的强制性标准来对违约现象进行处罚。

2、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事实证明,如何从借款人手中取得抵押物的控制权、抵押物变现前如何管理、价格如何规定等,单纯依靠银行来实施这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方面还需要许多相关政府部门的介入,更需要出台一些制度来强制部门之间的合作。

3、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有效策略

(1)健全法律法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

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开拓,原有的法律法规亟待修订与完善,要出台针对个人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既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也维护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目前《消费信贷法》已在酝酿之中,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建设正在积极

的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2005年11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对抵押权人处置抵押物做了法律

上的规定,为金融机构维护合法债权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全社会也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大力推广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各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也要大力向社会宣传银行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以及违约现象对个人和

家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借款人的还款意识和社会信用意识。

(2)完善个人资信评估机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根本

针对我国个人资信系统尚未完善,个人信用资料采集、调查的薄弱,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可以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劳动力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进一步完善个人收入、信用、贷款、消费等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建立信息收集与信用评估机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地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商业银行提供消费者一手的资信情况。此外,各商业银行在协助人民银行加大客户资信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与联系,建立网络管理体制,互通有无,分享资源,既能避免对同一借款人信用的重复调查,又能防止同一借款人超越偿还能力进行多头借款,做到采集与事实相统一、历史与现状相贯穿,使收集的资信及时而准确,评估科学而严谨,从源头上做好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

(3)培育行业文化——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特色

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商业银行员工的法治意识、职业道德也亟待提高和改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文化已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培育一种严谨、求真、务实、高效的全新行业文化。在全新的现代文化理念的指引和感召下,银行从业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职业素质,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洞悉各种变换的信息和因素,塑造内心公平的信念,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做好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预防和管理工作。

二、个人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作为消费信贷的经营原则。但由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个人消费信贷又存在金额大、零售性强、流动性差及期限长的特点,加之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也给各银行带来了风险隐患。

这些问题或者说风险突出体现在:

(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存在的开发商提供虚假购房者身份及相关证件,以虚假商品房买卖行为骗取按揭贷款。

(2)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因借款人所购房屋不能完工或存在质量问题等原因造成个人住房贷款合同不能履行。

(3)个人因经济恶化及因家庭、收入、工作、健康等因素的变化或发生其他足以影响其还款能力的变故而无力偿付贷款。

(4)借款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或失踪,无继承人或继承人不予偿付借款。

(5)借款人非经济能力的因素而赖帐。

三、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面对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逐步创造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环境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使每个存量客户都有相对完整的信用记录,个人与银行的所有信用业务均有记录登记。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一个股份制个人征信公司,扩大现有人行征信系统的职能和范围,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各公用收费部门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可以先易后难地组建征信公司,起初只联合金融机构,以后再逐步扩大。征信公司应遵循“会员免费提供信息,有偿提供查询服务”原则,把各家金融机构作为会员,金融机构免费向征信公司提供个人信用记录,参加组建的其他部门同样要免费提供有关的个人资信情况。金融机构和个人查询时要付费,以便保证征信公司正常运转。

(二)认真探索个人客户差异化服务方法

调整客户结构,培育和拓展一批高端个人客户群体。所谓高端个人客户就是指风险低、潜力大、信用好的客户。就当前客户群体而言,一是从事于优势行业或垄断行业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如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二是职业稳定、收入较高的国家公务员和财政发放工资的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全国性或区域性大公司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些群体不仅工薪水平和福利条件高,而且一般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预期收入高,失业风险较低。并且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自身的社会声誉和个人信誉也更加注重,还款意愿较强。银行对重点客户应加大营销和调研力度,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贷款的预期损失比率。

(三)健全、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

1、严把信贷准入关。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有规划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严格规范各环节操作流程,防止各种操作风险的产生。

2、加强贷后管理。根据个人消费贷款的特性,分析相关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简洁有效的管理办法,办法必须具有可操作性。配置好相应的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

3、必须严肃信贷纪律,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必须到位。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举一反三”,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4、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授权。针对各分支机构管理水平与风险控制能力,实行不同的授权管理和程序运作,并实行精细化管理,择优发展。

5、可以成立专门的个人消费贷款审查审批中心,对个人信贷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实行集约化经营。

(四)进一步完善消费贷款的担保制度

担保制度,是贷款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风险时的必要保证,也是制约借款人信用程度的一个有力武器。在我国消费信贷法出台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圈定法律争议少、执行容易的标的作为抵押物。产权不清、变现较难以及现有法律上存在争议的抵押物一般不要接收。选定的担保抵押物必须合法、足值、有效。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合理界定保证人范围。对借款人自身条件较好,收入稳定,可实行保证担保方式的贷款,保证人应该选择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户,且至少自身综合条件不低于借款人。

(五)把个人消费贷款与商业银行保险代理业务相结合

代理保险业务是当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环境下的一项新兴业务。这项业务的发展可与银行自有的传统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增加收益,银行通过代理保险业务能够获得可观的代理手续费收入和存款来源;二是可以降低部分不可预测的风险,将保险标的(可以是抵押物,也可是借款人的人身安全)的第一受益人指定为银行,当标的遭受损害或损失时,保险赔偿可及时补偿银行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同时,银行代理保险将通过银行的中介作用改变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由于银行代理业务相关险种的保费较低廉,可以使客户在较低的成本上获得保险产品和相关信息,使得信贷客户既可以得到银行贷款,又可以得到自身的保险收益。

参考文献

1、涂志云、汪涛,《国外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借鉴》,华北金融, 2006,

(5):10-11.

2、王晓胄,《浅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及防范》,海南金融,2006,(4):12-32.

3、王丽,《我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45-52.

4、吴冲、吕静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企业经济, 2004,(1):18-

20.

5、刘晓星,《个人消费信用评级及贷款决策研究》,统计与决策,2003, (6):17-17.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内容摘要: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个新人金融产品已经应用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并且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展一方面拓展了银行的业务,增加银行的收入,使银行过于单一的资产结构有所改善,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得以分散;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个人消费信贷也同其它的银行信贷一样,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信贷风险,因而银行如果不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对其风险加以防范,不但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给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及其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消费风险,风险防范 当前,个人消费业务随着经济的增长得到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和效益来源之一。然而,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业务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目前,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条件落后,有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流动性差及期限长的特点,加上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一、商业银行中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一)个人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受信人得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我国已经为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但是,这6亿人 中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数据库呢?他们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又有多少了解呢?《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在参与的1805人中,33.1%的人表示对个人信用档案的作用不了解,69.7%的人表示不清楚什么行为属于不良信用信息并会被列入个人信用档案。由此可见,我国个人信用风险还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因此,有效的防范持卡人信用风险,是银行利用贷记卡全面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

个人消费信贷系统总体方案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金融制度,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有力地扩大消费需求,各家银行相继推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各种消费信贷业务,如提供个人住房按揭信贷,汽车消费贷款,出国留学贷款等。目前此类业务的消费者需求不断增多,花预期的钱已成为消费时尚。然而目前尚未有一个很好的个人消费信贷系统对此项银行业务进行有效电子化管理,银行为了开拓市场,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大多数行采用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进行处理此项银行业务,而电子化进程较高的行,则自行开发了一些个人消费信贷系统。但往往由于时间的迫切性要求等因素,使得系统的功能不很完善,且不利于中行此项业务的统一和规范。在此情况下,迫切要求开发出一个系统功能较完善、系统结构较好的统一的个人消费信贷系统,以推动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开发个人消费信贷系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多更好地吸引客户,提高同业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管理,规范业务,尽量提供较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 鉴于业务要求的迫切性,拟在完成统一对个人消费信贷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开发。即第一步先开发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在完成开发、测试、试点投产后,再进一步进行汽车消费贷款、出国留学贷款、个人消费组合贷款等的开发,同时系统增加对贷款风险的全面管理

功能以及面向个人贷款业务的决策支持,使其逐步扩充成为 一个完整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系统,更进一步地使其与电话 银行、网上银行相连,发挥出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促进、推 动中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近期目标 实现个人住房按揭消费贷款业务。 ?远期目标 实现所有个人消费信贷的功能,包括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出 国留学贷款业务,个人消费组合贷款业务等,更进一步与电 话银行、网上银行系统相连,更多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4.1.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概述 消费信贷在一些发达国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有几十年的 历史了,而在我国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人们的消费观 念及消费需求等原因,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还没有被广泛接 受,但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需求的增加,消费信贷已逐渐 走入我们的生活。 目前消费信贷在我国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这表现为三个方 面:一是居民对住房、汽车和耐用品的消费欲望很强烈,而 且积累了相当水平的购买力。二是开发商和制造商的生产能 力充足,供给不成问题。三是银行体系中滞留着巨额资金, 有转化为贷款的现实可能性。 这些潜在的消费需求有待于转化为最终消费。引导消费,扩 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国家的愿望,更是保持经济持

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

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 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机构为购买消费品的客户提供的一种信贷业务,它以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为放款基础,旨在通过信贷方式预支远期 消费能力,来刺激或满足个人即其消费需求。个人消费信贷通常按 偿还形式划分为分期付款和非分期付款两大类。分期付款一般按周、月偿还贷款款项。这种贷款最主要的用途是支付消费者购买汽车、 家电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非分期付款即为在规定的期限内一次还清 贷款。住房贷款消费信贷中最重要的一种。1998年以来,为支持广 大内需,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已经开办的消 费贷款种类主要有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贷款和助 学贷款等。目前在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中,消费信贷比例明显上升, 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先消费后生产为特征。 个人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近年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非经营目的)的贷款。个人 消费信贷的开办,是国有商业银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与完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 系列全方位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个人与银行单向 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债权债务关系。特别是个人短期信用贷款的开办,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经营观念,开拓业务新领域,对传统业务模式的突破;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顺应了国民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多元化需要,优化了商业银行的信 贷资产结构,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创利渠道,也有利于启动市场、扩 大内需,增加消费品生产,形成生产-消费-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对引导个 人有计划消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也有着积极意义。但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机制、个人经济行为尚不规范,加之个人消费信贷开办的时间不长,尚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 以借鉴,所以,此项业务有着许多新的课题尚待研究。

浅谈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及防控

浅谈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及防控 一、我国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问题分析 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起步较晚,真正开始推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类型及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为主。近两年来,我国消费信贷业开发了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医疗贷款、家庭装修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助学贷款、婚嫁贷款等新的业务品种,但由于业务手续复杂繁多,贷款成本较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另外,我国经营消费信贷业务的主体单一,主要由商业银行经办,民间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例如信用卡公司、销售信贷公司等)的消费信贷业务参与很少,消费信贷业市场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 1、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监督体系不健全。首先,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没有对居民个人信用行为的系统记载。其次,我国目前各家信贷机构的客户信用记录还不能互相沟通,致使在一家信贷机构欠账的客户,在另外一家可能照样开立新账户。没有真实、系统的个人信用记录,没有同业信用记录的联合,个人信用制度难以真正建立起来。最后,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个人信用数据源的内容、个人信用报告的格式、个人资质认证、信用等级评估指标等方面都未涉及标准化问题。 2、信贷机构经营管理的缺陷。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为了完成分配任务,采取了一些违规操作方法,加大了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如降低个人贷款条件、在信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照常发放贷款等等。这使得一些经济犯罪行为有机可乘,有些借款人通过伪造的个人信用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甚至有些信贷机构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消费贷款发放给不法人员以获取非法利益。另外,我国消费信贷业的主要形式——个人住房贷款,其还款期限通常要持续20年-3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中个人资信状况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信用缺失以及个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发生,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对授信后借款人的经济畿力和信用状况的管理很不适当,不能随时监督借款人的信用与经济能力,从而直接影响了消费信贷资金的回收率和消费信贷业务的利润。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现行法律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这使得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商业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4、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据统计,中国目前享受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有1.5亿,仅占总人口的12%。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养老、疾病、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结构性失业、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的消化以及城镇贫困现象等许

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由来: 从阿里推出支付宝解决了网购消费的信用问题开始,互联网消费开始对传统实体消费领域持续渗透。2014年,互联网电商悄然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京东率先推出了“京东白条”,阿里推出了“天猫分期”、“蚂蚁花呗”,从而开启了互联网消费金融时代。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 消费金融的提供主体日益多元化,消费服务方式趋于多样化,特别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有效释放了我国潜在的消费意愿呈现出“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特点: 一是以供应链为依托,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的特征,基于线上化的消费生态体系创造了需求。 二是以风控为核心,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识别风险,提供小额、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实现了小额授信即时秒批,还可进行流程前期、中期实时欺诈风险识别,并即时中断授信。 三是以竞合为导向,存在政策监管风险和融资局限,但广泛地与银、证、保、商户紧密合作,促进消费者、商户、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多方共赢。 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消费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我国的消费信贷规模也不断上升,增速较快,但占我国整体信贷余额比重较低、消费信贷产品结构发展不均衡。

二是源于政策支持,消费金融市场竞争趋于激烈:1.消费信贷参与主体多元化2.产品类型多样化 三是法律制度不完备: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过程中易出现交易主体间权利义务模糊等问题,不利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四是未能得到有效管控:不对等监管使得消费金融公司存在监管套利的可能,或限制了其从事金融业务的权力,同时各类信息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加剧消费金融行业的不公平竞争,提高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创新的成本,也限制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是融资渠道有限,流动性支持较弱: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发行额有限,占其消费金融交易额比例较小。例如,京东白条年交易量达到200亿元,其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项目金额仅为15亿元。 六是互联网金融信息尚未纳入央行征信系统,风控体系难以完全对冲信用风险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建议: 一是完善消费金融行业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有效管控 二是加强流动性支持,拓展投融资渠道

个人消费类信贷业务基础知识

个人消费类信贷业务基础知识 一、基本信贷政策 (一)借款的基本条件 1、受理个人消费类贷款须具备的条件 个人消费类贷款借款人及担保人年龄须在18周岁(含)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且须持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具有业务经办行所在地的有效居住证明或其他证明其在当地有固定职业、稳定居所的证明材料。 2、借款人及担保人婚姻状况 对申请借款时婚姻状况为离异、未婚或丧偶的借款人 或担保人,谨慎办理个人消费类贷款。 3、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借款人夫妻双方须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且无劣迹及不良嗜好。借款人夫妻双方征信报告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受理贷款申请: (1)借款人夫妻双方征信报告中近2年内有贷款违约记录,且借款人夫妻双方各自征信报告中逾期月份数超过 8次或最长逾期月数大于2的; (2)借款人夫妻双方近3个月内贷款有逾期记录的; (3)借款人夫妻双方近3个月内贷记卡有逾期记录且逾期月份数超过1次的。

由金融机构出具的借款人信用报告逾期记录非本人恶意造成的合理佐证材料的,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4、借款人、担保人年龄的规定 (1)借款人的年龄控制在贷款到期日不超过65岁,各产品政策中有年龄限制的以更严格的产品政策为准; (2)保证人的年龄控制在贷款到期日不超过65岁; (3)抵押人、质押人的年龄控制在贷款到期日不超过70岁。 (二)贷款用途 禁止发放无指定用途的贷款。个人消费类贷款资金应用于借款人本人及家庭(家庭仅限于借款人的直系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和子女)的消费支出。其中个人购房类贷款(包括个人一手住房贷款、个人二手住房贷款以及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以及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出国留学保证金贷款只能用于特定用途资金需求,其他个人消费类贷款可满足的家庭消费用途包括: (一)支付自用住房的装饰、装修费用; (二)支付购买家具家电等家庭大额耐用消费品费用; (三)支付境内外旅游费用; (四)支付借款人的直系亲属就读于国内外大学、研究生院的学杂费及生活费用;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拓展

《个人消费信贷》课程大纲 一、课程背景 “消费信贷”,指向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方面的贷款。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消费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在消费资金使用方面,以买房、买车为主的传统消费支出逐年扩大;同时新型消费开支也不断增加,如: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和网络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农村消费等。 消费贷款单户额度小,银行风险分散,有利于防范风险;大部分消费贷款均实行分期还款,客户还贷压力小。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对拓展城乡新的信贷市场意义重大。 本课程介绍了消费贷款的分类,银行拓展消费贷款的好处及风险防范要求,介绍了房贷、车贷等一批传统的消费贷款产品;同时,还介绍了如何发展新型消费信贷业务和网络消费贷款业务,讲述了消费贷款营销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收益 目前,全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许多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经营亏损,银行许多贷款形成风险。个人消费贷款额度小,风险分散,市场需求大,发展消费信贷意义重大。目前许多银行,对营销消费贷款已有了充分认识,但对如何开发消费信贷产品、扩大消费贷款投放,还不够熟悉。此课程的推出,必将得到各家银行的欢迎。 培训单位,通过组织学员学习本课程,有利于拓展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增加银行收益。同时还可调整贷款结构,增加小额贷款占比,分散贷款风险。 学员通过参加本课程学习,可以充分认识营销消费信贷的重要意义,掌握更多的消费信贷产品及其营销方法与技能,提高营销消费信贷的积极性。

三、学员对象 各家银行信贷从业人员、高管人员;特别适合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 三、授课方式 以老师讲授为主,案例研讨、互动。 四、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五、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消费金融综述 第二部分个人购房按揭贷款 第三部分汽车贷款 第四部分个人综合消费贷款 第五部分农村消费金融 第一部分消费金融概述 一、我国三次消费升级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消费热情不断升温,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隐患本文分析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分析 一、个人消费信贷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人信用风险,也即个人收入的波动幅度和道德品质修养水平,其中个人信用状况还与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密切相关在收入水平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当前,我国尚

未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尚在运行初期,可利用资源储备不足,商业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征信部门的系统资源不相互共享,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询问或实地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存在缺陷,致使潜在风险增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虽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但整体管理水平依然不高,难以跳出“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开办时间不长,所以在这方面更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通常,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最为重要的有无违法纪录和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内部在责任界定上也往往依据书面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得就材料而谈贷款的问题更为严重同时在贷款发放上,重放轻管的问题相当突出由于在放贷时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就只停留在资料上,因而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原因和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的现实情况下,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消费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建立了完善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提出具体防范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个人信用体系 1 消费信贷的概述 消费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消费者信贷,也被称为消费信贷,它是指金融或商业机构有能力支付消费者的信用。消费信用是一个古老的信用形式,零售商人或典当主对消费者的商品赊销和高利贷等都是消费信贷的原始形态。目前,消费信贷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受欢迎,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个是赊销,赊销主要是通过信用卡或支付方式,商业机构,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信贷。西方国家的信用为广大消费者接受信用卡,从金融机构或企业对消费者的信用卡,消费者可凭卡在约定单位购买商品和劳务,定期结算结算,

多属于短期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付款或支付一段你可以拿起,然后根据合同分期偿还利息的贷款,多用于购买住房,汽车和其他高档耐用消费品,属于长期消费信贷。第二种是消费贷款,消费贷款,长期消费信贷,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贷款或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由于一个或分期偿还本金和利息。 狭义消费信贷即指上述消费贷款,是以消费者的未来购买力使贷款的依据,旨在推进通过信贷消费能力,刺激或满足个人消费需求,消费者的不足,用贷款购买消费品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消费。消费贷款属于金融机构业务的零售部分。 2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2.1国内个人信贷业务的初步发展——个人住房贷款 国内个人信用业务开始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多样化,个人信贷业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国内市场。最早的个人信贷业务是产品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促进国内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了商品流通手段,被引入国内市场。1985年,为支持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国建设银行开办了住宅储蓄和住宅贷款业务。1987年,为加强管理,更加规范这项业务的发展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制定颁布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住宅储蓄存款和住宅借款试行办法》。从此,中国建设银行住房贷款将被正式列入信贷计划。但是在房改初期,没有拉动市场需求的内部压力,和居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系统审计案例一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系统审计案例 一、审计背景 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使金融电子化本身也产生了新的技术风险,人们不仅要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数据,而且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飞速提高,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和市场也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阶段,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2002年,为全面深入地掌握这一新兴的金融创新产品在实际运作中的情况,审计机关决定结合对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对其个人消费信贷系统开展审计。 二、被审系统概况 某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系统是该行2000年根据相关业务部门提出的《个人消费信贷需求说明书》,是与某公司合作开发的。该系统2001年试点后全面转入正常营业状态。该系统包括个人消费信贷管理子系统、储蓄前台会计核算管理子系统和后台系统管理子系统三个子系统。贷款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贷款资料管理、贷款审批、发放日常管理和贷款统计等。会计核算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储蓄网点贷款发放、贷款回收、结息、逾期、结清等会计核算以及查询分户信息和打印账表等。系统管理子系统实现日终处理、委托扣款、利率维护、操作员管理、标准数据维护和数据调整等功能。 该系统采用双层结构,数据资料集中存放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主机(UNIX操作系统),使用INFORMIX数据库,该主机与零售系统主机之间留有接口,能及时收到零售系统对各种个人消费信贷账务处理的结果和向零售系统发送扣款请求及会计并账数据;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支行设一台个人消费信贷管理机(WINDOWS界面),用于个人消费信贷项目的开设及业务的贷款申请、展期申请、审批、打印、查询与参数维护等。 该系统预留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处理功能,实际中仍由该行会计核算系统中用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与核算的子系统——个人商业贷款管理系统代为运作,我们将此两部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合并考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审计。 三、系统审计流程 整个系统审计工作具体经过了审计准备、审计评估、审计测试、审计总评和报告四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现状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从2世纪8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至今,业务范围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扩大,主要包括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装 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存单质押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业务。有的金融机构还开展了个人 小额信用贷款、个人综合授信额度贷款等业务。截止到26年底,我 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为24127亿元,是1997年的14.3倍。但在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普遍存在着消费信贷总体规模仍然偏低、 消费信贷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贷款占绝对比例 的现象。 在我国,随着消费信贷的逐年发展,制约该项业务发展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和突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消费信贷风险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款人风险。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收入来源多样化,透明度低,使得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差距很大。而且借款人 提供的资料只能表明当期情况,社会化保障程度不高的现实又使得 未来预期支出变得不可测,很难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确认未来的状况,因而贷款期越长,发生变故的几率越大。再加上现在社会部门 间信息沟通共享渠道不畅,没有个人信用劣迹的记录,则无从判断 借款人的资信程度,也没有个人破产的制度,这给许多信用意识薄 弱的借款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因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无法彻 底解决。借款人的多头贷款、故意不还款或是恶意透支在目前个人 信用体制不健全的状况下使得银行信息不对称,防范风险的能力大 大降低。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由消费者和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由于缺乏个人信用制度,银行在监管客户的风险防范 方面产生难度,信用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尚未

【7A版】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中心—专用合同

邮储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中心—专用合同 借款方承诺保证所提交的文件、材料及所作陈述是真实、合法、有效的。您是出于本人意愿签订合同的。 本合同生效后,您必须按约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如果违约则按本合同约定条款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您使用此贷款进行消费或经营时,与第三方所发生的任何债务纠纷均不能作为您拒绝履行本合同项下义务的理由。请借款方工整填写需要您填写的内容及签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业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借贷人和出贷人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借贷关系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借款金额(大写):(小写)¥ 第二条借款用途: 第三条借款利率:借款利率为月息0.006,贷款入帐后再支付月利息。 第四条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

第五条还款资金来源及还款方式: 1.还款资金来源: 2.还款方式:先息后本等额本息 (请根据实际需求√选还款方式) 第六条保证条款: (1).借款方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期限还本付息。 (2).借款方必须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用借款进行违法活动。 (3).借款方账户必须在我方银行要有足够的账户流水避免延时到账或到不了款,借款方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4).借款方有义务接受贷款方的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了解借款方的计划执行、经营管理、财务活动、物资库存等情况。 (5).借款方必须在银行合同备案后支付贷款金额10%的贷款激活金,激活您的这笔贷款,以便银行系统确认借款方身份并关联借款方自动扣息账户。(贷款激活金是在贷款放款时,贷款方应当同时返还给借款方在合同上的指定账户,不得抵扣挪用做其它用途)。 第七条: (1).签订本合同后,贷款方应在借款方提出借据当天内将贷款放出,转入借款方帐户或由贷款方开出汇票发放给借款方。如贷款方未按期发放贷款,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的贷款利息的10%向借款方偿付违约金。 (2).借款方如不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方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对违约使用部分,按规定加收罚息。借款方如在使用借款中造成物资积压或损失 浪费或进行非法经营,

个人消费贷款管理办法

个人消费贷款管理 办法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行为,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有效防范风险,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提升信贷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构建和谐信贷文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在综合借鉴和吸纳国内外个贷业务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起草制 定。[1-2] 《办法》是中国第一部个人贷款管理的法规,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的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协议与发放、支付管理和贷后管理等相关规定,共分8章、47条; [3]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72次主席会议经过,于 2月12日由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第2号文件形式签发,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行为,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贷款人)经营个人贷款业务,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 第四条 个人贷款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贷款人应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制订贷款管理制度及每一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明确相应贷款对象和范围,实施差别风险管理,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第六条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成因及其对策

一、引言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对于消费信贷以及此类贷款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理论研究也成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总需求不足、消费信贷面临巨大增长空间的形势下,通过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来促进消费增长、刺激国内总需求不失为一项有效措施。李克强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这意味着,今年消费信贷市场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助力内需潜力释放。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近年来经济领域的共同呼声,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业内呼声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目前中国内部对消费的刺激成效依然并不明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其一,中国居民收入较低,所以不敢消费。但是从2015年日本、韩国等海外消费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居民的消费热潮震撼世界,因此并不是中国居民无钱消费,而是国内的消费需求始终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而这种抑制则通过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覆盖,将会得到巨大的释放。其二,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起步晚,发展不充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4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18.95万亿元,消费信贷的份额约占20%,而这一比例在美、欧发达国家超过60%。 虽然消费金融现在在国内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发展潜力巨大。波士顿咨询公司则发布报告称,截至201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大约是7.7万亿元,这一数字将于2018年增长至17.5万亿元。而据国内权威的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艾瑞咨询发布了一份《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0万亿元,同比增长23.3%;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元。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不少消费金融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将有更多人以便捷的方式接触消费信贷。在政策助推、信息技术支撑下,消费信贷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研究目的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个人消费贷款由于其风险较分散,数额也相对较小,而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类贷款风险较集中,数额占大多数,因此个人消费贷款往往被银行方面认为是优质资产,不良贷款率较其他类贷款低,比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类的贷款风险小得多,所以商业银行会优先发展此类贷款。而从借款人角度,个

什么是消费信贷互联网消费信贷

什么是消费信贷互联网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非经营目的)的贷款。下面就为大家解开消费信贷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按接受贷款对象的不同,消费信贷又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如个人旅游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短期信用贷款等。卖方信贷是以分期付款单证作抵押,对销售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贷款,如个人小额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等;按担保的不同,又可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等。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处于起步阶段,种类还不是很多,主要有: 1. 短期信用贷款 是贷款人为解决由本行办理代发工资业务的借款人临时性需要而发放的,期限在一年以内、额度在2000元至2万元且不超过借款

人月均工资性收入6倍的、毋须提供担保的人民币信用贷款。该贷款一般不能展期。 2. 综合消费贷款 是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不限定具体消费用途、以贷款人认可的有效权利质押担保或能以合法有效房产作抵押担保,借款金额在2000元至50万元、期限在六个月至三年的人民币贷款。 3. 旅游贷款 是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支付旅游费用、以贷款人认可的有效权利作质押担保或者有具有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存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提供保证,借款金额在2000元至5万元、期限在六个月至二年、且提供不少于旅游项目实际报价30%首期付款的人民币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又分为一般助学贷款和特困生贷款,是贷款人向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在校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由 __门设立“助学贷款专户资金”给予贴息的人民币专项贷款。

XX消费信贷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及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XX消费信贷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及建设项目 解决方案

目录 1 概述 (4) 1.1 文档目的 (4) 1.2 背景与建设目标 (4) 1.3 设计规范与约束 (5) 1.4 参考资料 (5) 1.5 述语 (5) 2 架构需求分析 (7) 2.1 消费贷关键业务场景分析 (7) 2.1.1 场景:申请 (7) 2.1.2 场景:电核 (8) 2.1.3 场景:审批 (9) 2.1.4 场景:面签 (10) 2.1.5 场景:还款计划与费率计算 (11) 2.2 消费贷业务特征 (11) 2.3 设计目标与原则 (12) 3 架构设计 (15) 3.1 系统业务架构 (15) 3.1.1 业务模式 (15) 3.1.2 业务流程 (16)

3.1.3 功能划分 (16) 3.2 系统逻辑架构 (18) 3.2.1 功能层次划分 (18) 3.2.2 功能层次关系 (20) 3.3 系统技术架构 (21) 3.3.1 子系统划分 (21) 3.3.2 技术选型 (24) 3.3.3 技术架构分层 (25) 3.3.4 关键技术点 (28) 4 功能设计 (36) 4.1 功能模块划分 (36) 4.2 功能结构设计 (38) 5 非功能设计 (42) 5.1 性能设计 (42) 5.2 安全设计 (43) 5.3 容错设计 (44)

1概述 1.1文档目的 《架构设计说明书》用于确定消费信贷系统的整体架构,明确业务功能结构、技术方向、以及设计原则,为后续阶段进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开发以及测试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 消费信贷系统主要针对消费金融公司、银行消费信贷部门的业务运营需求而设计,本说明书将从消费贷业务特征分析为切入点,从业务架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等多个维度,逐步分析采用何种技术架构可以在最大程度地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将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发展变化。 1.2背景与建设目标 基于国内整体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和银行关注消费金融的程度,以及国家加速发放消费金融牌照的趋势,为了能够抢占消费系统服务市场份额,特别研发新一代消费信贷管理系统。消费系统建设整体目标如下: 1、建立先进、有效、多类型的进单渠道,并建立与渠道的沟通方式,以扩大与外部合作机构、消费者的联系和服务质量;扩大客户群体和异地服务的能力。 2、为了支持消费贷款业务短、平、快、业务量大等情况,建立适合的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业务的精细化管理、统计分析、监测、审批、控制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供存储、汇总、收集、反映,为各层次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监控、决策、分析、预警等功能,为信贷业务的创新、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3、高效的影像审批流程:通过消费信贷管理系统和影像系统的整合,以及通过系统提供在线通知、在线打印等自动化功能,实现业务审批模式的突破,满足消费业务

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及管理对策 [ 摘要 ] 现阶段,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个人贷款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是: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识别体系,风险识别能力较低,尚未采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同时,立法工作滞后,管理不到位,管理效率低。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引进西方银行风险管理经验,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与实现分散化经营,在政府主导下创立统一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从而强化相关风险的规避,促进个贷业务健康快速地成长。 [ 关键词 ] 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当前,我国各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尤其是个人贷款业务,更是成为各家银行效益的主要来源和新的增长点。但是在开展个人贷款业务过程中 , 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在全球化金融浪潮的冲击下,在个贷业务面临日益增多的国内外同业加剧竞争的新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即国内商业银行缺乏对风险的系统管理 , 主要是在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体制上还有很多问题;同时,在风险管理技术和人才上也明显落后。加强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及管理对策的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地提升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正是目前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 一 ) 风险的内涵 个人贷款业务是指当个人的现时购买力和消费需求不相匹配时,消费者个人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购买消费品或实现消费的活动的一种经济行为。其经济学效应是将远期的消费提前实现。由于个人贷款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小,风险较分散;周期敏感性;低利率敏感性;征信较难;贷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灵活等特征,从而导致了个人贷款业务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风险显著不同。 ( 二 ) 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 个人贷款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办消费性个人贷款业务过程中因很多种原因所致不能够按期收回所发放的贷款,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主要的风险有以下几种: 1. 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指市场变量变动带来的风险。根据变量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个贷业务中,如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贷款品种,大多属于中长期贷款,流动性比较差;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由于住房信贷于 1998 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绝大多数贷款尚未到期,且贷款期限相对较长,一般为 10 至 20 年,最长达到 30 年。随着消费信贷地发展,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将逐步显现。 2.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具体表现为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实际上,信用风险是一种违约风险。它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它不可能产生收益,它的后果就是损失。目前,由于受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 , 一些个人信用观念淡薄,主动还款意识差,对贷款仍然存在“就怕借不到、不怕还不起”的观念。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 摘要:2019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大增,推动该增长的原因包括较低的资金成本、房贷的互联网转移、金融理念渗透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场景布设。未来增长需要在场景、人群两个维度持续渗透。互联网消费金融难以通过导流到其他业务变现,只能依靠自身产品获取收入,因此收入、成本的配比关系是该业务的关键。在所有的成本中,获客成本、风控成本的控制受企业能力影响较大,由此推出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需要获客能力、用户体验、风控能力三大能力。2019年市场集中度较2018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2018、2019年进入市场的机构较多,且创新性较强。2020年,在主流场景开发已基本完成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增速放缓、监管政策趋严,市场集中度将会上升,市场将向有资质、优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集中。 一、定义 消费金融(或消费贷、消费信贷)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信贷期限在1至12个月,金额一般在20万以下,通常不包括住房和汽车等消费贷款,专指日常消费如日耗品、衣服、房租、电子产品等小额信贷。根据消费金融业务是否依托于场景、放贷资金是否直接划入消费场景中,又可以将消费金融业务分为消费贷和现金贷。由于消费金融机构不能完全覆盖各类生活场景,因此直接给用户资金的现金贷成为有场景依托的消费贷的有力补充,大多数消费金融机构都同时具备这两种形式的消费金融产品。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申请、审核、放款及还款全流程的消费金融业务。 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传统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狭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仅指互联网公司创办的消费金融平台。随着传统消费金融机构线上化的发展,本文以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为研究对象。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阶段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13至2014年,分期乐、京东白条、趣分期、爱又米纷纷上线,行业进入启动期。启动期的相关政策以鼓励业务发展为主,至2015年6月政策共批准成立了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进入2015年,大量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产品涌现,其中包括2015年4月上线的花呗;政策方面,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提出“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在行业创新、政策鼓励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快速增长期。但是,在快速增长的背后,出现了过度授信、暴力催收等不合规经营方式,2019年出台各项资质、业务监管政策,行业进入整顿期。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动因 2018、2019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大增,得益于四大发展动因。资金成本方面,2015年两次定向降准、一次降息后,2017年多次降息降准,17年下半年、18年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资金成本走低,使得消费金融有宽松的资金面和较低的资金成本。2018、2019年,银行房贷政策持续收紧,使得居民贷款需求向互联网化

中国银行建设个人消费信贷中心实习报告

2011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今年暑假去了中国建设银行**分行实习,我所在的个人消费信贷中心的业务包括了信用卡、个人购房贷款等业务的办理。随着央行不断上调利率和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银行房贷的压力越来越大,据师傅们说,如今贷款的人们少了很多,完全不能跟前两年的繁荣时期相比。因为上调了利率,许多人觉得每月还款压力太大,就选择了提前还款,信贷中心因此又忙碌了起来。 而在我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学习个人贷款业务的全过程,包括个人贷款目前的政策掌握、个人贷款的客户受理、贷款申请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表格及合同等资料的填写、个人客户信息及贷款申请信息、利率信息、抵押信息在建行信息系统中的录入、扫描,以及从贷款申请到提交审批等。 在建行实习,首先先学会的是打印机的使用,这看来只是一件很简单而且与业务无关的事情,但是如何复印/打印出美观、清楚而又节省的资料出来却是工作的基本功,因为在所有的个人购房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都要打印客户账户流水和主档、客户的基本个人资料、客户收入证明、抵押证明、个人购房合同以及各种由开发商提供的资料等,因此我实习的第一件事是学会怎样使用打印机这项简单却必须的工具。接下来学习的是如何利用建行的系统进行贷记卡客户信用审查,虽然系统操作并不复杂,但是却要求查询者认真仔细并且按章办事,客户的资料必须授权才可以使用,同时不得透露客户个人隐私。 在学会查询客户信用查询后,我开始学习利用建行的系统进行客户的开卡登记,同时利用信用调查结果并结合客户的收入证明等材料进行客户申请的审批等。办理信用卡业务,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建行信贷管理系统进行卡务的一系列进程,而这个系统对于办理购房信贷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在办理购房贷款的业务中,需要对客户资料进行录入、协助客户准备购房证明、抵押证明、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资料,同时协助客户签订合同以及及时提醒客户还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