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管理知识)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管理知识)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转型

任保平钞小静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影响经济发展结局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转型实质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形成社会制度结构中的关键变量----社会激励结构,节约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激励和治理机制。中国特有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来对我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体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我国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经济转型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

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国家十分富裕,而有些国家却非常贫困?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什么?经济体如何实现产出的持续增长?穷国怎样快速地转变为富国?这些都构成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经济增长理论从古典理论发展到今天的内生增长理论,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大卫·李嘉图(1817)、托马斯·马尔萨斯(1798)奠定了很多呈现于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基本成分。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弗兰克·拉姆齐1928年在《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经典论文——“储蓄的一个数理理论”,之后哈罗德(1939、1948)、多马(1947)、索洛(1956)、斯旺(1956)、罗默(1986)、卢卡斯(1988)等人推进了经济增长在理论方面的进展,此外还有学者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定量分析和检验。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通过要素分析来阐释经济增长的来源问题,大多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都集中

1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钞小静(1982—),陕西佳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于狭义经济变量的决定上,也就是经济增长的数量问题,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近年来,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普遍的一种看法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研究的内容集中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决定问题上。

我国建国40多年来, 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以年均近10%的高速度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5年,中国经济依然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经过调整之后的GDP增长率达到9.9%。但是,影响经济增长结局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还有经济增长的质量。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收入差距扩大的背后就是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我国的改革与经济增长即将进入第30个年头,在认真总结数量经济增长所取得的经验和积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这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个特殊因素,那么,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有,这种相关关系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本文的目的就是从经济转型视角来阐释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并在我国1978-2004年间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我国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问题。相应地,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提出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对关于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从经济转型视角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第四部分对我国1978年-2004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与测度,并对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给出本文的简要结论。

二、相关文献评述

国际上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大多是从实证层面上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决定问题。钱纳里、鲁宾逊、费德等人(1989)从统计意义上验证了部分经济增长质量因素对经济增长数量的作用问题,他们通过在新古典公式中加入若干结构变量来说明经济增长质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是其研究并没有包括全部因素,从而不可能全面估算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Patha Dasgupta(2002)从经济增长结果层面上探讨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问题,他认为测度经济增长结果最常用的两个指标GNP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都有其缺点,很难测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测度经济增长结果质量的指标即人均财富,它不仅包括普通的物质资本,还

包括人力资本以及自然资本。用这个指标衡量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得到一个令人诧异的结论,印度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增长率很高,但是人均财富的增长率很低,甚至为负值,而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与人均财富的增长率基本吻合。Robert J. Barro(2002)利用跨国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健康水平、人口出生率、收入分配、政治体制、犯罪行为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存在密切关系。通过经验验证得出:经济增长总会伴随有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往往伴随着民主政治的扩大、法律规则维护的增加以及官员腐败的减少;收入不公平略微的改善可以被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所解释;用谋杀率来代替的犯罪率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大,但是其与收入不公平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明显伴随有去教堂人数的减少和宗教信仰程度的降低,但是在经济增长其他指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宗教信仰一定与教育有关。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的效率,即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和使用的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总成果之间的比较,经济增长质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作用所反映出来的,因此国外许多学者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学者(Wright,1990;Delong and Williamson,1994;David and Wright,1997;Gylfason and Thorvaldur,2001;De Feranti et al.,2002)通过各自国家的经验验证得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自然资源利用能促进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结构和布局,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而还有一部分学者(Sachs and Warner,1995;Gylfason and Zoega,2001;Hausmann and Rigobon,2002;Sala-i-Martin and Subramanian,2003)却得出了刚好相反的结论,他们通过对跨国截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自然资源依赖性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质量往往越差。

国内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依据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来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学者从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上考察经济增长的绩效问题(沈坤荣,1998;王利、张炳发、初凤荣,1999)。沈利生、王恒(2006)认为增加值率是一个经济体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在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进行测算后,得出新增加中间投入品的贡献系数下降是造成总体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进而增加值率下降的原因。由于他们仅从单一的指标入手,而没有全面考虑经济增长质量的各种反映指标,使得经济系统内部的各种联系被忽略。有学者提出了对经济增长质量评估的基本思路(杨长友,2000),有学者建立了具体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估体系(单晓娅、陈森良,2001;樊元、杨立勋,2002;李变花,2004)。还有学者在建立经济增长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李岳平,2001;彭德芬,2002)。对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绩

效问题,我国学者周海林(2001)从成本角度出发,将自然资源特性的约束纳入经济增长问题中,认为在资源的储备有限制时,单位自然资源成本随着自然资源利用的递增而递增,经济增长的成本将会递增,从而经济增长质量降低。傅允生(2005)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源问题,认为自然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资源约束递增会导致经济绩效下降。徐康宁、王剑(2006)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丰裕以及对这种资源的依赖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的转移机制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此外,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2004)实证分析了中国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认为以技术进步为依托的经济增长不仅是高质量的,而且是可持续的,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高质量经济增长循环的基点。人力资本由知识、技能的累积构成,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分配状态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均化”水平。在借鉴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的经典理论基础上,量化了人力资本“均化”指标,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以上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是经济增长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然而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国际上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实证层面进行的,仅停留在统计意义上测度的研究不够深入,而通过跨国数据来阐述经济增长质量决定问题所得的结论可能与我国具体的国情不相符。我国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问题上,而且主要是从统计意义上进行的,缺乏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支撑。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经济转型已经进行了20余年,并且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入手,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来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作用进行评价和判断,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经济转型视角的理论解释

经济增长质量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后果和前景问题,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等而实现的一种有效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的要素方面,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资源利用上,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不是依靠投入数量的增加,而是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依靠各种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即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来实现。新古典经济学家索洛在1957年的论文《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中,否定了传统增长理论提出的资本积累

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决定性因素的新观点。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学家索洛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在索洛提出的生产函数中不能由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解释的产出余值。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一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索洛的著作中,他用全要素生产率解释了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增长。他发现,美国的经济增长只有12.5%源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贡献,而87.5%的增长剩余都应归因于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学家丹尼森通过研究也发现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后来新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进一步内生化,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他们认为,在短期内储蓄率和资本积累的上升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率没有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真正源泉在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对诸如原材料以及对能源、自然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度降低,更加强调知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这些先进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的转型具有层次性,涉及三个层面:一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即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增长方式的转型,即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三是社会转型,即由不发达经济转向现代化经济。经济转型实质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形成社会制度结构中的关键变量——社会激励结构。按照诺斯的理解,“使制度正确”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确定“游戏规则”,“设计形成人们互动的强制性规定”。实际上是指节约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激励和治理机制。总体来说,经济转型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基础。具体表现在:

1、经济转型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激励,使经济增长的成本与收益相联系,从而实现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相等。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可以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激励,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有些国家在经济增长中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很高,而在另一些国家人们则缺乏积极性?为什么同样一个企业或厂商在这个国家进行生产经营时非常注重采取各种措施防治环境污染,而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投资办厂时却对自身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熟视无睹、甚至肆无忌惮呢?原因就在于是否能够提供有效激励制度。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所提供的有效的激励,就是使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为促进经济增长付出努力所得到的个人收益,接近于或至少正比例于社会从这种努力中获得的社会收益,即实现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相等,把经济增长中外化为社会的成本内化为经济主体的成本,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2、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施加约束,抑制经济增长中经济主体破坏生态环境

的机会主义,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的代价。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施加约束,主要是指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可以按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规范,把经济主体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相应抑制经济增长中经济主体可能发生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机会主义倾向,降低经济增长的代价。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标准和规则,这主要是指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可以提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所要求的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框架以及行为与活动的准则等,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实现具有行为度量的标准。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条件,这主要是指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可以为在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实现合作创造条件,通过促进合作减少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和减少信息成本,规范行为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减少或降低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中阻碍合作的因素,使行为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使个体的环境理性转化为集体的环境理性,进而为人们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中达成合作、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条件。

3、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减少经济增长中的负面影响,提高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率。经济转型所形成的新制度可以使外部经济效应内部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浪费和过度消耗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生态平衡等有违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各种现象,往往都是经济活动中外部经济效应的表现,而通过一定的制度如排他性的产权制度就可以使外部经济效应内部化,在经济增长中使经济主体承担自身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成本或收益,促使经济主体的行为符合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要求。制度可以降低经济增长中的交易费用,通过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供稳定的预期等而降低经济增长中的交易费用,科斯就证明企业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同样,在经济转型中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定的制度,也可以降低和减少人类为实现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交易费用,提高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率。

4、经济转型可以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减少由于不协调而带来的经济增长代价,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由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不协调而引起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但是创新只有在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永恒,而且只有在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情况下才能降低经济增长的代价,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成了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和制度安排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从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上来看,

全球各国在经济增长的不同历史阶段上都表现出道“U ”型演变的规律,这一变化规律被经济学界称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即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破坏不断严重,经济增长的代价不断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协调的制度框架。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缺乏激励性和约束性的制度安排使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利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由于缺乏协调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制度安排,导致了经济增长中的生态、资源和环境灾难,即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失调。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增长的代价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降低。因此,在经济转型中,只有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强化制度安排,克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建立起一套激励和约束相互结合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才能降低经济增长的代价,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四、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现有研究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主要采用的是全要素生产率或者增加值率。国内外学者最常用的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来源于投入要素“量”与“质”的提高,其中投入要素数量增加是经济增长贡献中量的部分,而生产率提高则是质的部分。由于核算口径和数据处理方法不同,不同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增加值率是利用投入产出表来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效率,它也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测度指标。中国处于转轨时期的特殊经济背景之下,经济增长质量的背后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如资源配置的效率、技术进步以及体制的变革等,从经济增长过程质量意义上很难通过一个笼统的指标来量化,因此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结果质量出发,借鉴张军、施少华(2003)的基本思路用全要素生产率来对其进行测度,计算公式为: βαt t t

t H K Y r = ⑴

其中,t r 、t Y 、t K 、t H 分别为第t 期的全要素生产率、产出、物质资本投入以及人力资本投入,α、β分别代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产出弹性可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估算,随机回归方程为:

t t t t e H AK Y μβ

α= ⑵

两边取对数得:

()()()t t t t H K A Y μβα+++=ln ln ln ln ⑶

我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产出的基本指标,并且按1990=100的平减指数进行折算。资本存量以1990年为定基的投资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并采用由Goldsmith 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进行测算。其中,物质资本投入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度量并假定折旧率为5%,人力资本投入用社会文化教育支出来度量并假定折旧率为3%。利用计量软件Eviews 对式⑶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H K Y ln 179.0ln 822.0985.2ln ++=

)093.0(=s )077.0( )100.0(

)450.7(=t )718.10( )621.5(

998.02=R , 350.7678=F ,并且在显著性水平1.0=α下通过检验。由此可得,经过正规化后的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为821.0=α,人力资本产出弹性179.0=β,根据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⑴可以得到1978-2004各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图1所示,改革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相对缓慢的递增趋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从绝对值大小来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水平并不算高,基本还处于投入推动型的粗放增长阶段。

图1 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序列

(二)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1、 模型的设定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与人力资源以及利用各种资源的经济体制的效率有很大关系。我国在过去的20多年里实现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与经济的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转型牵涉到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在经济转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新制度安排,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经济转型主要体现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因此我们建立如下的基本回归方程式:

t t t t t Urb Ind Mar C r εθθθ++++=321 ⑷

式⑷中,t r 、t Mar 、t Ind 、t Urb 分别代表第t 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化水平、工业化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C 为常数项,1θ、2θ、3θ为对应变量的系数,t ε为随机误差项。有学者(徐康宁、王剑,2006)以1999年和2000年的对外开放度与樊纲等人(2003)的地区市场化指数作相关分析,两者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522和0.613,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以对外开放度作为市场化程度的一个替代变量。我国的工业化过程根本上是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过程,可以用GDP 总量中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与从业人员中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比的平均值来度量工业化的进程。对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的方法主要有复合指标法和主要指标法,本文采用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且便于统计的主要指标法,即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代表城市化的水平。

2、 数据说明与初步的经验观察

出于研究目的考虑,结合数据资料收集的可能性,本文实证分析的研究样本选取1978-2004年间的相关数据,所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在对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实证检验之前,我们先作一些初步的经验观察,以便于了解两者之间关系的大致轮廓,并为后面的计量分析奠定研究方向。

图2 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

图2绘出了我国1978-2004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化率、工业化率以及城市化率所对应的曲线,四者基本上呈同向上升趋势,只是在不同的区间范围内,这种趋势相关性程度各异。初步的经验观察显现了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正向关系的可能性。我们首先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目前,计量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但由于拓展的Dickey-Fuller(ADF)检验方法更为普遍一些,因此本文使用ADF 检验方法。利用计量软件Eviews 对变量t r 、t Mar 、t Ind 、t Urb 进行单位根检验,分别记一阶、二阶差分为ⅰ和ⅱ。表1给出了各变量的水平值和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由表1知,t r 、t Mar 、t Ind 、t Urb 的水平值、一阶差分不能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其二阶差分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它们均是I(2)单位根过程。也就是说本文所研究的变量t r 、t Mar 、t Ind 、t Urb 具有相同的“波长”,它们随着时间流逝而共同“漂移”,这使得变量间可能存在长期线性关系,由此可以预期这些经济变量间存在均衡关系。

表1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非平稳)的原假设。

3、协整关系检验

根据AIC 、SC 准则,选定滞后阶数为1。用Johansen 协整检验法检验变量t r 、t Mar 、t Ind 、t Urb 之间的协整性,可得t r 、t Mar 、t Ind 、t Urb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有一个协整关系,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并令其等于v ,得到:

t t t t Urb Ind Mar r v 833.0376.0222.0902.27----=

对序列v 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它已经是平稳序列,并且取值在0附近上下波动,验证了协整关系是正确的。于是t r 、t Mar 、t Ind 、t Urb 有一个长期均衡关系:

t t t t Urb Ind Mar r 833.0376.0222.0902.27+++=

)446.7(=s )087.0( )193.0( )230.0(

)746.3(=t )564.2( )950.1( )615.3(

913.02=R , 754.80=F ,并且在显著性水平05.0=α下通过检验。由结果可见,各变量的系数符号均与理论预期相吻合,在显著性水平05.0=α下每个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Q 统计量的P 值比较大,各阶滞后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值都接近于零,则回归方程的残差不存在序列相关。变量t Mar 的系数值为0.222说明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变量t Ind 的系数值为0.376说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变量t Urb 的系数值为0.833远大于市场化率和工业化率的系数值,这说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比市场化和工业化更加明显。为了明确各变量间的因果方向,我们进行Granger 检验,所得F 统计量值较大而P 值较小,则拒绝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不是全要素生产率的Granger 成因的原假设,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Granger 因果关系。

五、结 论

在从经济转型视角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进行理论解释基础上对中国1978-2004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⒈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测度的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呈递增趋势,对产出的增长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卓有成效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值相对较低,这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基本还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以经济的进一步转型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⒉初步的经验观察表明,从中国1978年以来的总体发展历程来看,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呈同步上升的趋势。我国的经济转型主要体现在市场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率的相关性程度以及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它们随着时间流逝而共同“漂移”,存在均衡关系。经济转型与表示经济增长质量的全要素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市场化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激励,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了结构的转化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经济转型中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作用,引起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⒊样本数据的经验分析证实,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关系是成立的。中国1978-2004年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市场化率t Mar 的系数值为0.222,工业化率 t Ind 的系数值为0.376,城市化率t Urb 的系数值为0.833,这说明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工业化进程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城市化率的系数值远大于市场化率和工业化率的系数值说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比市场化和工业化更加明显。因此,在以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弥补制度缺口。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步伐,作好工业化路径的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中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钱纳里等,1989:《工业化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中译本。

张军、施少华,2003:《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世界经济文汇》第2期。

沈利生、王恒,2006:《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经济研究》第3期。

沈坤荣,1998:《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

王利、张炳发、初凤荣,1999:《关于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的探讨》,《技术经济》第8期。

杨长友,2000:《测评经济增长质量的六大向度》,《福建论坛》第1期。

单晓娅、陈森良,2001:《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第6期。

樊元、杨立勋,2002:《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统计的若干理论问题》,《西北师大学报》第2期。

肖红叶、李腊生,1998:《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第4期。

李变花,2004:《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设置》,《理论新探》第1期。

李岳平,2001:《经济增长质量评估体系及实证分析》,《江苏统计》第5期。

彭德芬,2002:《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海林,2001:《经济增长理论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评论》第2期。

傅允生,2005:《资源约束、利润转移与不经济增长——中国经济高增长中的资源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9期。

徐康宁、王剑,2006:《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经济研究》第1期。

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2004:《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管理世界》第11期。

陈彦斌,2005:《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何者更为重要》,《管理世界》第7期。

王小鲁、樊纲,2005:《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研究》第10期。

Robert J.Barro,2002,“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Working Papers Central Bank of Chile from Central Bank of Chile.

Wright,G.,1990,“The origins of American industrial success,1879-1940”,AER,80,651-668.

Delong J.B. and J.G.Williamson,1994,“Natural resources and convergence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unpublished paper,Harvard University.

David ,P.and G.Wright,1997,“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genesis of American resource abundance”,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6,203-45.

Gylfason and Thorvaldur,2001,“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5(4-6),847-859.

De Feranti,D.,G.Perry,D.Lederman and W.Maloney,2002,“From natural resources to the

knowledge economy”,World Bank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udies,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Sachs,J.and A.Warner,1995,“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No.5398.

Gylfason ,T.and G.Zoega,2001,“Natural resource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investment”,CEPR Discussion Paper No.2743.

R.Hausmann and R.Rigobon,2002,“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ource curse’”,NBER Working Paper No.9424.

Sala-i-Martin,X.and A.Subramanian,2003,“Addressing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An illustration from Nigeria”,NBER Working Paper No.9804.

生产管理人员须知道的基础知识

生产管理人员须知道的基础知识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社会不会淘汰学历低的人,只会淘汰能力低的人。换而言之,只要你不断学习,有了赖于生存的技能,就算你学历再低,也会在这个社会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会有更好的发展,相反,靠抱着一个高学历的证书而不思进取,随之而来的会是一记记现实的耳光恶狠狠的打在脸上,因为这个学历证书保值不了几年。我们天天喊着要把中国“洗脚上田”这批农民“职业化”成工人,同样,作为中基层生产管理人员也得先带头把自己“职业化”成专业的生产管理人员,现在很多中基层生产管理人员是熬出来的,压根未经过什么系统的生产管理知识培训,虽说干过多年生产管理,也觉得自己懂得点道道了,但是让其表达一二,就难倒了很多好汉,甚至几个最基本英文单词就难倒了一大片,比如:ISO、KPI、SOP、HR、IQC、IPQC、OQC 等,这样合适吗?不合适!我们得明确方向,恶补这些管理基础知识,并且最后要将这些熟练运用到工作中去,为企业创造价值,难道你真觉得这些所谓的管理大师总结的东西都是无用么?不至于吧?!如下这些知识只是冰山一角,今天我也只是列个最基本的名称及大致内容,希望有志的中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展开疯狂的学习和研究,将来你一定会利于不败之地!千万别告诉我,您不知道从哪里去找这些资料,别忘了“互联网”已经被装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口袋! 一、管理的定义和理解 管理的定义目前有无数个版本,各个管理大师都有自己的理解,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其他的对管理的定义和理解,比如: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管理就是请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人下车、管理就是透过人完成事情、管理就是发现问题。。。。。今天我就不列举了)二、生产管理的六大指标 关键字: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P、Q、C、D、S、M,Productivity、Quality、Cost、Delivery、Safety、Morale。 这六个生产管理指标,这六个字母(P、Q、C、D、S、M)及这六个字母对应的六个单词(Productivity、Quality、Cost、Delivery、Safety、Morale),我觉得是一个生产管理者必须牢记的,试想,如果你的总经理问你:小张,你做生产主管也这么多年了,刚好有个机会,想提拔你做生产经理,不过先给我讲讲你对这生产管理的六大绩效指标的理解,然后分别讲讲你在具体工作中是怎么去达成这些目标的?你如何作答?最起码你得先记得这六项吧! 下面是摘自百科的最简单的解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再次提醒,这个必须记得滚瓜烂熟。) 1)效率(Productivity)效率指的是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产出最大。效率提高,单位时间人均产量会提高,生产成本会降低。 2)品质(Quality)品质是把顾客的要求分解,转化成具体设计数据,形成预期目标值,最终生产出成本低与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物美价廉的产品。产品品质是企业生

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台账(模板)

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台帐 (年度) 台账种类:企业基本情况 台账编号:(一) 单位名称: 台账清单 一、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表格) 二、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粘贴处(表格) 三、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粘贴处(表格) 四、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复印件粘贴处(表格) 五、其他证照复印件粘贴处(表格) 六、企业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表格) 七、企业职工身份证复印件粘贴处(表格) 欢迎阅读

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企业注册名称经济类型企业创办时间 企业所在地址企业职工人数厂区面积(㎡)企业法人代表姓名联系电话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联系电话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企业主要生产产品企业年产值 证照情况证件名称发证单位发证日期有效期证件号码生产经营范围企业工商营业执照 安全生产许可证 危化品使用许可证 从 业人员分布情况工种电工电焊工行车工冲压、剪切起重工电梯工锅炉工 厂内车辆 驾驶员 压力容器 操作工 危化操作 工 其他人数 持证情况 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详见登记表。 欢迎阅读

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粘贴处 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粘贴处欢迎阅读

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复印件粘贴处欢迎阅读

其他证照复印件粘贴处企业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 序号姓名出生 年月 籍 贯 学 历 三级安 全教育 情况 工作 年限 现任岗位 从事本 岗位年 限 身份证号码 参与工伤保险或商业性保险情况 备注 是否参与 投保 额度 投保 期限 工伤 保险 商业 保险 企业职工身份证复印件粘贴处 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台帐 欢迎阅读

(年度) 台账种类: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 台账编号:(二) 单位名称: 台账清单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设立文件(文本) 二、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的设置文件(文本) 三、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登记表(表格) 四、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证书复印件粘贴处(表格)——说明: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持有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安全主任资格证书或安全管理人员证书。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登记表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名称:成立时间:年月日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及职务安全管理机构中 有何专长 受过何种安全 培训和教育 证件号码任职时间职务 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安全管理人员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我国安全生产的十二字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7大类: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厂所、企业危险建(构)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3、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经国家局批准的其它的作业。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5、安全检查可分为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6、应急预案体系包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7、专业性检查是针对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种场所进行的检查,如电焊、起重设备、运输车辆、爆破品仓库、锅炉等。 8、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经营单位名称、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9、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1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单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 -----------------------------装--------------------------------------订-------------------------------------线-------------------------------------

生产管理必备知识

仓库管理必知 目录 第一篇库存管理篇 第二篇采购管理篇 第三篇现场作业篇 第四篇组织行为理论篇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收集 一、库存管理的作业细则 第一条预估月用量设(修)订 (一)用量稳定的材料由主管人员依据去年的平均月用量,并参酌今年营业的销售目标与生产计划设定,若产销计划有重大变化(如开发或取消某一产品的生产,扩建增产计划等)应修订月用量。 (二)季节性与特殊性材料由生产管理人员于每年3、6、9、12月的25日以前,依前三个月及去年同期各月份的耗用数量,并参考市场状况,拟订次季各月份的预计销售量,再乘以各产品的单位用量,而设定预估月用量。 第二条请购点设定 (一)请购点--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加上安全存量。 (二)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采购作业期限乘以预估月用量。 (三)安全存量--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乘以25%(差异管理率)加上装船延误日数用量(欧、美地区15天用量,日本与东南亚地区7天用量) 第三条采购作业期限 由采购人员依采购作业的各阶段所需日数设定,其作业流程及作业日数(公自订)经主管核准,送相关部门作为请购需求日及采购数量的参考。 第四条设定请购量 (一)考虑要项:采购作业期间的长短,最小包装量及最小交通量及仓储容量。 (二)设定数量:外购材料的欧美地区每次请购三个月用量,亚洲地区为二个月用量,内购材料则每次请购25天用量。 第五条存量基准呈准建立 生产管理人员将以上存量管理基准分别填入"存量基准设定表"呈总经理核准,送物料管理建档。 □请购作业 第六条请购单提出时由物料管理单位,利用电脑(人工作业)查询在途量、库存量及安全存量填入以利审核,其无误后送采购单位办理采购。 □用料差异管理作业 第七条用料差异管理基准 (一)上旬(1~10日)实际用量超出该旬设定量×%以上者(由公司自订)。 (二)中旬(1~20日)实际用量超出该旬设定量×%以上者(由公司自订)。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范本全套

安 全 生 产 台 账 资 料 杭州楚天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2月 公司简介

目录 1.安全生产责任制 ................................................................................................................................... 2.班组长和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 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制度 ............................................................................................................... 4.安全生产绩效挂钩与奖惩管理制度.................................................................................................... 5.企业员工违章处罚制度 ....................................................................................................................... 6.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7.危险品存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 8.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 9.安全分析与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事故紧急救援管理制度 ....................................................................................................................... 11.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 12.安全教育制度 ....................................................................................................................................... 1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制度 ............................................................................................................... 1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 15.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 16.设备管理制度 ............................................................................................................................. 17.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 18.消防安全制度 ....................................................................................................................................... 19.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责任制 ................................................................................................................... 20.供应单位管理制度 ............................................................................................................................... 21.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 22.文明、卫生制度 (36) 23.临时用工管理制度 ............................................................................................................................... 24.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帐 2016年度 单位名称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帐 台账种类: 企业基本情况、安全组织机构 单位名称: 台账编号: 01

说明 一、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应根据与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二、《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道路和水上客运经营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从业人员3‰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最低不得少于2人;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低于2人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不足3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属单位的,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分别独立设置和配备。 三、《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第六条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选派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服务. 四、法律责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基础知识学习内容

(安全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学习内容

基本安全知识题 壹、问答题 1、我国安全生产应坚持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应坚持“安全第壹、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消防为主,防消结合”。 3、TBMC生产安全方针是什么? 答:TBMC的生产安全方针是:确保实现安全零事故,安全行为从自己做起。 4、什么是劳动保护? 答;劳动保护就是指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护。 5、员工应进行什么安全教育培训? 答: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入司教育壹级、车间教育二级、班组岗位三级。 6、2010年我国安全生产宣传月主题是什么? 答:安全发展,预防主为。 7、安全标志分为哪几类? 答: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指示标志。 8、我国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是哪些? 答: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9、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答: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10、呼吸器具分为几类? 答:呼吸器分为防尘、防毒、供氧三类。 11、什么是高处作业?高处作业的分级是什么? 答: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之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作业称高处进行。高处作业分为壹级,二级,三级和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5米称为壹级作业。作业高度在5—15米时,称 为二级高处作业,15—30米称为三级高处作业。30米之上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12、触电的形式分为哪些? 答:触电形式分为:单相触电、俩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13、人体内部电流分为三个级别及电流各是什么? 答: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而使人体呈现不同的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三级感知电流,摆脱电流,致命电流。 1、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成年女0.7mA。直流电均为5mA 2、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成年女10mA。直流电均为50mA 3、致命电流:大于30mA。如果大于50mA心脏就会停止跳动。 因此30mA作为壹个极限值。漏电保护器的电流为30mA也就是这个道理。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为:电击、电伤。 14、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⑴可燃物⑵助燃物⑶着火源 15、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哪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答;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16、什么叫事故? 所谓事故,就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可能造成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暂时或永远终止,同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应做的事情和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监察、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的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全层次、全过程的大事,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如下要求: (1)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要求,并应适时修订; (2)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级、岗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 (5)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工会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3、生产经营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职能管理部门机构负责人按照本机构的职责,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职能机构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4、班级长 班级安全生产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健,班级长全面负责本班级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全套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年度 企业名称: 1 / 106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目录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2 / 106

3 / 106

说明 一、企业应成立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应根据与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二、《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道路和水上客运经营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从业人员3‰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最低不得少于2人;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属单位的,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分别独立设置和配备。 三、《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第六条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选派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服务. 五、法律责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4 / 106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知识 一、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的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突出主题,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推动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2、公司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如“安全生产月”活动,由公司办公室组统一布置,安全管理科牵头协调,组织实施。日常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 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要重点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各个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及各级领导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讲话、批示精神;同时要大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安全自救、事故救援、现场应急的知识;组织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 4、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发放安全宣传资料;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咨询;安全逃生与急救技能现场表演、图片展览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活动要有自己的特色,并能吸引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参与。 5、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是认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找出不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措施,以取得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效果。 6、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减少身边的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7、安全科学知识与操作技术培训(主要是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一般安全生产知识教育,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会什么,缺什么补上什么”的原则,安全生产技能教育。 8、安全科学知识与技术培训 通过此种培训,使全体从业人员懂得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使从业人员在安全工作上由“要我做,要我干”变成“我要做,我要干”进而成为“我会做,我会干”,减少和杜绝因“无知”而造成的违章和事故,其主要内容为: (1)安全生产操作技能;

日本企业的有效管理(精髓)

在制造类公司,制造现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司整体的利益,一个制造公司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 制造现场生产的产品能不能保证达到设计质量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部门技术能力以及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重点要抓好工艺准备、基本制造过程、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工作。 一、生产和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一)、生产和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含义 1.质、量、期三位一体(顾客期望的QGD) 2.按质量职能办事(公司的管理体系) 3.点、线、面相结合(管理手册、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 4.预防和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持续的改善) (二)、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质量职能和活动 1.严格贯彻执行制造质量控制计划,对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5M1E)进行有效控制。 2.保证工序质量处于控制状态(实施SPC统计控制管理) 3.有效地控制生产节拍,及时处理质量问题,确保均衡生产 二 生产和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工艺准备的质量控制 1.制定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计划 2.工序能力的分析和验证 3.工艺文件的质量控制 (二)基本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点 2.防误措施和质量可追查性 (三)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1.物料供应的质量管理 2.工具供应的质量管理 3.设备维修的质量管理 作为现场的责任者,要掌握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严格遵守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坚持预防、改善的思维方式,指挥生产的实施。 生产管理部门为了能够在规定的交期内达到所要求的品质/成本/数量等客户要求,要综合地管理生产资源,经济地实施管理活动。以此为中心就产生了中心计划即「生产计划」。因为生产计划是关系到生产运营的大事,所以一定要制定出精度很高的计划。 作为基础数据需要「在库,设备能力,个别机种的标准作业时间,工数,不良率,(又叫成品率)、纳期拖延率等」各种各样的数据。并且,为了要制定生产计划需要「操作计划,在库计划等」的前提计划。 制定生产计划,必须有的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条,为了要检验生产能力就必须正确地把握设备能力及作业标准时间。如果这点上精度低的话,当然生产能力计划(工数和设备单位时间内每台的生产数量)的精度也要降低,生产计划就会混乱,会给操作率带来影响。一旦操作度恶化,就会出现每台产品的固定费负担增大,利益减少。 第二条,就是生产负荷计划(生产量和生产能力)。这是检验现有的生产能力是否能够达成预定的生产计划量(这种情况,下包括预测)。对于生产能力,如果预定生产量大的话,会造成「负荷过大」,相反如果对于生产能力如果预定生产量少的话,会造成「负荷过小」。对于这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的准确定义:兵装集团精益生产体系 十二大模块:领导能力、人才培训、班组建设与管理、形象塑造及行为规范、制造工程与过程控制、设备及工装管理、质量管理、物流及计划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 3.八大意识:学习意识、危机意识、精益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集体意识、成本意识、持续改进意识。 衡量指标: 安全----S 质量----Q 交付----D 成本----C 士气----M 环境----E 5.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消除浪费(七大浪费) 过量的生产浪费;生产不良产品是浪费;停工等待是浪费;多余的动作是浪费;搬运零件是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 素养(SHITSUKEI)安全(SAFETY) :全员生产维护 特点是三全:全效率、全系统、全员

9.润滑“5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四巧)技术: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1.价值流:区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价值流的分析的目的:消除非增值活动。 12.快速转换:以团队工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过程的每个组成要素,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装置缩短切换时间和生产周期。 :单点教育 14.标准作业: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合适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15.看板:分为管理看板、生产看板、物流看板,看板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必须的产品在必须的时间按必须的数量旨在出来。 16.五品、四数: 五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在制品、半成品 四数:投入数、产出数、废品数、返修品数 计划、执行、检查、标准化 5Y--连续问 5个为什么, 2W--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2H--怎样改进、需要哪些资源。 19.应用的技术和工具有哪些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1.新《安全生产法》共有多少章多少条什么时间实施的 答:新《安全生产法》共有7章,114条,2014年12月1日实施。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什么职责答:(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3.什么是现场定置管理 答:指通过科学的物流设计,使车间或岗位现场,从平面空间到立体空间,操作人员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的位置规范、醒目,符合安全人机工程要求的一种设备放置方法。 4.安全生产领域“三违”指什么 答:三违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5.安全健康环境理念是什么 答: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6.安全健康环境方针 答:以人为本、风险控制、系统管理、绿色发展。 7.《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指南》包含哪十三个要素答:理念与方针、组织保障管理、能力要求与培训、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场所管理、生产用具管理、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系统、环境保护、行为管理、事故事件管理、应急管理与响应、监测与纠正预防。 8.影响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电流通过人体的大小;(2)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4)电流通过人体的频率;(5)触电者的身体健康情况。 9.请问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 答:(1)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2)安全带上的各个部件不要任意拆掉,更换时注意加绳套;(3)不要将挂绳打结使用,挂钩应挂在绳的环上,不要直接挂在绳子上;(4)使用前应避开尖刺物质,不要接触明火及酸碱等腐蚀性物质。 10.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 答: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11.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2.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将如何处理 答: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下面几点,供大家参考: 1.-----时间控制 下班——滞后思考原则 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在办公室,下级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在生产现场,上司随时处于保障状态。 在日本企业中,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职务越低,下班时间就越晚。因为下级必须随时准备回答上司提出的问题,随时为上司提供所需要的材料,随时执行上司的每一个命令。 只有当上司离开公司之后,下级才会有自己的时间,才能整理属于自己的内容。员工们都会意识到:从社长到职员,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每一个下级的工作只是上司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有优先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才能保证上司工作的完成。 大家不禁要问,难道下级就不能比上司早下班吗?不是的,下级同样可以在上司之前下班,只要你在下班前同上司打声招呼,告诉他“我有事要先走”等,就行了。不仅如此,上司在下班之前,也要同下级打招呼:“我要下班了,”这种每天都相互通气和相互关照的企业风气,奠定了日本企业严格管理的基础。 而生产现场下班的时间顺序与办公室下班的时间顺序恰恰相反:职务越高,下班时间就越晚。这是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决策人和上司,一旦签订了契约,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在交货期内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优质产品。这些产品的真正生产者是员工。而且,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不仅无法独自完成某一个复杂完整的产品,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要上司大量的协作和协调来保障员工的操作。如果上司先于员工离开现场,当天的任务就有可能完不成。 举个例子:日本某企业完成汽车轴承工作。生产看板会这样写: 工作内容:轴承 100个。 工作时间:8个小时(上午完成,下午完成)。 完成工作者:****。

新版安全生产管理台账(汇总版)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参考式样) 年度 企业名称: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目录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台账种类: 企业基本情况、安全组织机构 单位名称: 台账编号: 01

说明 一、企业应成立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应根据与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地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地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二、《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地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道路和水上客运经营单位,应当设置专门地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地,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从业人员3‰地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最低不得少于2人;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地,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低于2人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不足300人地,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地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地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属单位地,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分别独立设置和配备。 三、《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第六条从业人员300人以上地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地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地,至少配备1名。前款规定以外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选派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安全生产服务. 四、法律责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地,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地,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地罚款:(一)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地。

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教材

生产治理的差不多知识 第一节生产过程和生产治理的差不多概念 一、生产过程 (一)生产与生产过程 生产是人类社会人们从事的最差不多的活动,社会的一 切财宝差不多上通过生产活动制造出来的,不进行生产, 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的进展也无从谈起。 “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化为能满足人们某些需 求的产品的过程,这一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确实是 生产过程。 由图(P3)可知生产过程是一个通过劳动,把一定的资 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那个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增 值的过程。要实现那个转化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支撑环境, 包括生产场地、生产设施、生产组织、治理制度和技术 方法等,这些统称为生产系统。生产过程的运行,同时 还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不是市场需求、社会经济进展 水平、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那个地点需要指出的是,

生产过程的输出,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还包括无形 的产品——服务。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出产实物产品的 才确实是生产,像商贸、金融、通讯、文教、医疗等不 是生产。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社会的 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 不是第三产业迅速成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 重大的变化。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狭义的生产过程指产品生产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使之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 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企 业生产过程包含差不多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设备 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 过程。社会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开采,到冶炼、加工、 运输、储存,在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分工协作制造产 品的运行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生产环节所组成。一般包含加工制造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和停歇过程等。产品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二、生产系统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应做的事情和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监察、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的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全层次、全过程的大事,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

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如下要求: (1)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要求,并应适时修订; (2)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级、岗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 (5)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工会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