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六)doc

忽然想到(六)doc
忽然想到(六)doc

复古:在卖国和愚民之间

——鲁迅《忽然想到(六)》探微

贾小林

将鲁迅杂文《忽然想到(六)》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选修三)》),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文章虽短,可含义颇深,着实让人有一种读不透、讲不明的感觉。于笔者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于鲁迅略无所知的学生。但于我也并非一无收获,能让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教材一同成长”,不知可算合了编辑先生的意了。

《忽然想到(六)》写于1925年4月18日,发表于5于2日《京报副刊》,后收入《华盖集》。文章的中心是反对复古主义。鲁迅对复古主义的斗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1919前后新文化运动之初“文言白话之争”反对以林纾为代表封建复古派的斗争;二、1922年反对以吴宓、梅光迪、胡先骕为代表的《学衡》派的斗争;三、1925年《甲寅》复刊后反对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的斗争;四、“五四”新文化阵营分化后反对以胡适为代表的“整理国故”的斗争。

《忽然想到(六)》发表时,《甲寅》尚未复刊,林纾为代表的复古派在新文化主将们的合力狙击之下已销声匿迹,《学衡》派的复古宣传与胡适“整理国故”运动大有合流之势。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发表《“新思潮”的意义》,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1923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系统论述了他“整理国故”的主张,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⑴。

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直接缘起于1925年的“青年必读书”论争。1925年1月《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集“青年必读书”书目。2月21日鲁迅先生答“青年必读书”:“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在附“栏注”内附有一个说明,解释了自己的观点:“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是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⑵文章一出,便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封建复古文人和以胡适为首的“正人君子”之流,对鲁迅先生群起而攻之。这篇文章便是这次斗争的重要篇章。

复古主义甚嚣尘上,给广大青年带来了思想和行动上的误导,让青年置国家民族之生死于不顾,专心于封建主义所宣扬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鲁迅先生给予了有力的痛击:“前三四年有一派思潮,毁了事情颇不少。学者多劝人踱进研究室,文人说最好是搬入艺术之宫,直到现在都还不大出来,不知道他们在那里面情形怎样。”⑶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的一次题为《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中,鲁迅再次直言:“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老先生要整理国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至于青年,却自有他们的活学问和新艺术,各干各事,也还没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⑷

较之于其他的反对复古主义的文章,《忽然想到(六)》对复古派的抨击更为猛烈,斗

争也更为有力,论述的视野也更为开阔。它不仅从传统文化意义上,而且从时政意义上,阐明了复古主义的危害和实质。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由几近相同的三个句子“外国的考古学者们联翩而至了”领起,三部分的层次很清晰。第一部分用三个看似独立而又互不关联的句子并列而出,第二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复古的危害与实质,最后三个自然段由“但是”领起,正面论述作者的观点。下面我们来研读文本:

第一部分:不革新,就不能保古。

先看这部分的三个句子,“外国的考古学者们联翩而至了。”课下注释基本上抄录了《鲁迅全集》的注解,注释“外国的考古学者们”。这里为了更为翔实而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看余秋雨先生在《道士塔》(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段文字:“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五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余秋雨先生用形象直观的文字直白地告诉我们:“外国的考古学者们联翩而至”,是帝国主义在政治军事侵略之后频仍而来的文化侵略。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学者们也早已口口声声的叫着‘保古!保古!保古!……’”复古已不是今天的新玩意儿,“早已”虽没注明年代,却可引发人们的思考,让人在回溯历史中理清历史的脉络,“保古!”不过是老调重弹。在《热风?随感录(三十五)》中,鲁迅先生曾对复古者发问:“这便是不能保存国粹的缘故,开了海禁的缘故,所以必须保存。”⑸“开了海禁”,即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学者们”那时已提倡“保古”,然而国门却被打破;时至今日,“古”仍不得“保”。用“但是”一转,水到渠成,引出全文的中心观点:“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

第二部分:保古与卖国。

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前两段为第一层:保古无力,招致侵略。这一部分与上一部分的承接非常密切,正因为“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所以,外国的考古学者们便联翩而至了”。而后一句又开启下文。追根溯源,保古家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飘渺虚幻的东西上,“长城”和“弱水”算得上中国的国粹。但“长城久成废物”。这观点并非鲁迅独出,伏尔泰早就说过:“中国在基督纪元之前两百年,就建筑了长城,但是它并没有挡住鞑靼人的入侵,中国的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弱水”是古书里广为流布的名词,虽然“红毛不服,不可越也”,但那也只是“理想上的东西”:“古书里的弱水,竟是骗了我们:闻所未闻的外国人到了;交手几回,渐知道‘子曰诗云’似乎无用。”⑹国粹无以御外侮,无以保国家。国弱民贫,腐朽衰败,“还要自相残杀”。祸起萧墙,自然就会引狼入室。文化上,这已不是新玩意儿,政治上更不是什么新玩意儿,“匪今斯今,振古如兹”,说明这是自古以来的老例,是积弱受欺的法则,尽管他们的历史“都没我们那么的古”。更有甚者,国土不保,偌大的中国,竟无处安放这些国粹,那么,力保这些国粹又有何用呢?只能是留给那些来自异域殊方的饕餮之徒,享受这“国粹的盛宴”吧!“现在则时机已至,到了我们将曾经献于北魏,献于金,献于元,献于清的盛宴,来献给他们的时候了。”⑺保古家“保古”本质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层:骗财、沽名及卖国。再看看保古家是在怎样“痛骂革新,力保旧物”:“用玻璃板印些宋版书,每部定价几十几百元;‘涅槃!涅槃!涅槃!!’”前一句写保古家仿造古董,骗人钱财,沽名钓誉。“每部定价几十几百元”,极尽夸张。在《所谓“国学”》中鲁迅这样说:“他们所刻的书都无民国年月,辨不出是元版是清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

⑻后一句连用三个“涅磐!”,课下转引《鲁迅全集》的注解:“涅槃:佛家语,意为寂灭、解脱等,指佛和高僧的死亡,也叫圆寂。后来引伸作死的意思。”其实这并非先生的本意,先生是在借此描摹保古家高声叫卖假古董的丑态:“出售存膏,售完即止。”再一例,佛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原本并非国粹,可是我们的保古家“买集些旧书和金石”,“略作考证,赶印集录”,目的是为了“升为学者或高人”,并非真心保古;“是劬古爱国之士”,“是”意思为“这”或“这些”,“劬古爱国之士”用反语,指保古家,他们保古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声名,而并非真爱国。事实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古董文物,“却每从高人的高尚的袖底里共清风一同流出”。这里“高尚的袖底”和“清风”代指丑恶的灵魂和保古的美名:整句话的意思,保古家打着保古的幌子,拱手出卖民族的文化、文明。为了使论说更有力证,先生巧妙点化:“即不然,归安陆氏的皕宋,潍县陈氏的十钟,其子孙尚能世守否?”“归安陆氏的皕宋,潍县陈氏的十钟”,可谓真正的古董,结果也是劬力却不保,拱手卖给了外国人。这不仅揭露了保古家沽名钓誉、骗人钱财,真卖国、假保古的真实面目,而且紧扣文章的中心——不能革新,也就不能保古。

第三部分:保古与愚民。

“现在,外国的考古学者们便联翩而至了。”“现在”点明时间,指中华明国,枪炮的轰击代之以文化的“救赎”,即外国学者们所谓之“帮同保古”,照直了说就是文化侵略。中国历来的统治者所遵奉的不过是“愚民”:“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而且又‘以贞节励天下’。”⑼这便合了“外国的考古学者们”的心意,他们更“希望中国永是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的赏鉴”。狼子野心,罪恶昭彰,而中国的保古家却“要率领了少年,赤子,共成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的赏鉴者,则真不知是生着怎样的心肝”。要中国社会倒退三百年,让中国子民永远相守在“子曰诗云”之下,成为供人赏鉴愚昧的玩物,那将更有利于中外反动势力的愚弄、统治。寥寥数笔,揭露之深刻,力透纸背,酣畅淋漓。一个“怎样的心肝”,昭示了他们卑劣而险恶的用心。

这一层的第三段,主要用实例来揭露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复古倒退,愚弄人民,阻碍中国的变革和进步。中国已经废止“读经”“跪拜”了,而外国人偏要中国人“读经”“跪拜”。“封建遗老”一拍即合,沆瀣一气,臭味相投。中国的保古家反对中国社会的变革,遵奉外国的“帮同保古”者的旨意,“崇拜道学,保存国粹!”不谋而合,用心一致。中华民族,政治上遭受欺凌,领土不能保全,古老文明拱手相让;而只有这所谓的“道学”和“国粹”反而绵延着无限的生命力: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合流了。在一篇题为《长城》的短文中鲁迅愤言:

“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

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

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⑽

这里“古砖”“新砖”,即指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当鲁迅先生赋予长城这样的意义时,我们就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长城久成废物”的情感态度和深刻含义了。

第四部分:生存、温饱和发展。

前面两个部分,是破,是驳论,是批判,第四部分则是立,是正论,阐明自己的观点。现状是“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是立足于现实的,他反对回到过去,也反对神往将来。《随感录(三十五)》:“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⑾在《北京通讯》一文中,鲁迅对生存、温饱和发展又做了这样的补充:“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⑿一切从现实出发,即《青年必读书》中所倡明的“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在铁

证一般的事实面前,“保古家的万言书”是何等的苍白无力。鲁迅先生高声疾呼:“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这是对封建保古家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的宣言,是对亿万中国青年以实际行动爱国、救国的倡议。

很值得回味的是文章结尾,非常巧妙,简洁,含蓄,有力,给我们理解全文提供了图冀。“‘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该不能说是禽兽行为罢。”弃财爱子是人性,是道义,为人所敬仰。而“弃赤子而抱千金之璧的是什么?”这里的“赤子”与前面的两个“赤子”略有不同,第九段的“赤子”指青年,本段前一个“赤子”指幼儿、孩子,后一个“赤子”应指“中国”或“中华民族”,那么“弃赤子而抱千金之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简言之就是卖国。这才是鲁迅先生所要揭露和批判的保古主义的实质。

注:

⑴⑷⑸⑹⑺⑻⑾《鲁迅全集》(第一卷)177——178页,175页,322——323页,352页,222页,409页,32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下同。

⑵⑶⑼⑽⑿《鲁迅全集》(第三卷)12页,26页,136页,61页,54--55页。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和测定通货膨胀的指标; 2.熟悉通货膨胀的类型; 3.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效应; 4.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5.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 6.掌握通货紧缩的成因、效应和治理对策。 二、课时分配 共两节,安排4个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货膨胀的效应和通货紧缩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衡量。 (2)难点: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 第一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完整的通货膨胀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纸币制度中,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 (2)货币的超经济发行导致货币的贬值(纸币贬值),或货币购买力下降; (3)货币的超经济发行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物价自由上涨,在非市场经济中则会表现为物资短缺,即商品供应短缺、凭票供应、持币待购、强制储蓄等是通货膨胀的非价格表现形式; (4)“物价上涨”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物价上涨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降低产品质量、搭配销售等。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能直接、迅速的反映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其他指标难以比拟的优点,如:资料收集便捷、数据公布及时等。 2.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 3.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现行价格指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变动。 隐蔽性的通货膨胀,需要借助以下一些指标来度量:实行价格补贴的商品数量和金额; 凭证供应商品占全社会商品总额比例;商品管制价格与非管制价格的差异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为公开的通货膨胀和隐蔽型的通货膨胀。 2.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划分为温和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3.按发生原因来划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预期型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等。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指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供给的增长速度,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2.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由于供给过程中的成本提高而导致了物价水平上升。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有:(1)由于工会强大的垄断力量操纵了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工资出现了向上的刚性,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企业就会因人力成本的上升而提高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这就是从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

第六章分配理论

第五章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说明“为谁生产”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本章第一节介绍各种生产要素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是其他各节的基础。第二至第五节分别论述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即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第六节是社会分配问题及有关政策。 [教学重点] (1)超额利润的来源。 (2)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 (3)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2)利息的合理性。 [课时分配]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1课时 第二节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2课时 第三节社会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 1课时 [教学内容] 分配理论又称要素价格理论,仍以价格理论为核心。分配理论所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即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从而获得报酬的价格决定。也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的概念及其内容 生产要素是指为从事产品生产和服务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通常也被称为生产资源。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 1.引致需求。它的需求不是直接用于消费而是再投入生产。其需求者是厂商而非消费者。 2.共同需求。即对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这个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即生产要素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 3.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基本因素 (1)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2)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可变要素投人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三、生产要素供给 生产要素的供给实际上是其所有者在市场上对生产要素的出卖,并因此而形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第二节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一、工资理论 (一)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与一般要素或产品的供给曲线不同,它不是只有正斜率的曲线,在某些情况下,劳动供给曲线具有负斜率。因为劳动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工资因素,而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劳动的市场类型、总人口中劳动力人数、劳动力的训练和质量、年龄和性别、工作条件和环境、对工作和休闲的偏好等。

财务与成本管理第六章练习及答案

2014年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第六章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资本成本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新投资项目风险高于企业现有资产的平均风险,则项目资本成本高于公司资本成本 B.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均需考虑所得税因素 C.投资人的税前的期望报酬率等于公司的税前资本成本 D.一般情况下,债务资本成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 2. 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计普通股成本时,要估计无风险利率。一般认为,政府债券没有违约风险,可以代表无风险利率。为此,可以选择()作为无风险利率。 A. 上市交易的政府长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B. 上市交易的政府短期债券的票面利率 C. 非上市交易的政府长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D. 非市交易政府短期债券的票面利率 3. 在估计债务成本时,如果公司目前没有上市债券,也找不到可比公司,并且没有信用评级资料,就需要使用()估计债务成本。 A. 风险调整法 B. 到期收益率法 C. 财务比率法 D. 风险调整法或财务比率法 4. 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计普通股成本,需要使用贝塔系数,计算贝塔值时要注意选择收益计量的时间间隔,很少被使用的收益率是()。 A. 每日收益率 B. 月份收益率 C. 季度收益率 D. 年度收益率 5. 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计普通股成本,需要估计无风险报酬率,通常认为应选择长期政府债券的利率。这样做的理由不包括()。 A. 长期政府债券没有购买力风险 B. 长期政府债券的利率波动较小 C. 资本预算涉及的时间长 D. 普通股是长期的有价证券 6. 某长期债券的总面值为100万元,平价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11%,每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手续费为借款金额100万元的2%,所得税税率t=30%,则税后债务成本为()。 A. 3.9801% B. 6.5088% C. 8.2811% D. 11.8301%

第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参考答案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失业率:是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2.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或充分就业状态,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5.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自然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就业率。 7.潜在的GDP: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GDP 水平。 8.奥肯定律:是指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9.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10.通货紧缩:就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11.消费者价格指数:被广泛地用来度量通货膨胀,它度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的价格平均上涨情况。 12.通货膨胀率:是指价格水平变化的速度。 13.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 14.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15.超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16.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这里所指的商品价格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种劳动的价格。 17.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18.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指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 19.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一种比较老的通货膨胀理论,这种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0.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1.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22.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失业∕失业率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产出效应结构性失业通货膨胀自愿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消费物价指数收入分配效应财富分配效应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什么是失业?通货膨胀如何定义? 3.什么是充分就业? 4.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之间有何关系? 5.失业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6.度量通红膨胀有哪些途径? 7.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治理? 8.试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特性、经济含义及其依据。 9.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不同?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在什么条件下,数据能够呈现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10.短期内,政策制定者能否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关系,用高通货膨胀换取低失业?长期的状况又如何?分别用古典理论和凯恩斯理论观点进行解释。 11.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12.如果将2000年定为基期年份,其时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900元,2005年购买同样一组商品的费用是1500元,求该国2005年消费价格指数。 13.如果2000年商品价格水平为90,到2005年商品价格水平变为100,试求2005年得通货膨胀率。 14.假设菲利普斯曲线为π=-2(u-0.06) (1)若将失业率控制在3%、4%、5%,通货膨胀率分别是多少? (2)若通货膨胀预期为1%,通货膨胀率分别为多少? 15.预计货币发行量增加6%可使经济增长达到4%,若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5,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这会引起多大的通货膨胀?

1.名词解释 (1)失业∕失业率: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的现象;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 (2)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3)摩擦性失业: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4)产出效应:由于通货膨胀中物价水平的上升快于货币工资的上升,从而实际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增加的情形。 (5)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6)通货膨胀: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7)自愿性失业: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8)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胀的失业率。 (9)消费物价指数:指人们有选择地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它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 (10)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而对债权人不利;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11)财富分配效应:因为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价格可变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变化,而金额固定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发生下降,所以在资产构成中,金额固定的资产越大,居民受通货膨胀的损害就越大;债务数量越大得益就越大;厂商和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得益者。 (12)菲利普斯曲线:W.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近百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的负向关系。(1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即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2.什么是失业?通货膨胀如何定义? 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的现象。而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3.什么是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大多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 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 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A10%;B16%;C6%;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A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规模报酬不变 C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A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D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

第六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通货膨胀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货膨胀的定义以及三种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反通货膨胀的一些经济政策分析。 二、教学内容 11.1 通货膨胀的定义及价格指数 11.1.1 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价格水平变化的速度,一般用以下的公式来衡量: π=P t-P t-1/P t-1×100% (11.1.1) 上式中,π代表t年的通货膨胀率,P t为t年价格总水平,P t-1为(t-1)年价格总水平。 应当注意的是,通货膨胀衡量的是平均价格水平的走向。例如,在1996年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了2.9%。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同样上升了2.9%,而是平均价格水平升高了2.9%。 通货紧缩(Deflation)就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11.1.2 价格指数 最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NP紧缩指数。 一、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被广泛地用来度量通货膨胀,它度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的价格平均上涨情况。它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食品、衣服、住宿、燃料、交通、医疗、学费及其他商品的价格基础上的。 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三、GDP紧缩指数 GDP紧缩指数①是某一给定年份中名文GDP和实际GDP的比值。因此,它可被看作是一个综合的价格指数。换句话说,它是所有的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价格,而不是某一项的价格。正因为GDP紧缩指数所包括的商品和劳务的范围最为广泛,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故近年来许多西方经济学者将它视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最好量度。但是,由于GDP紧缩指数的编制时期间隔较长(在美国是以季度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它不大适用于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 11.2 通货膨胀的分类 对通货膨胀可作很多种分类,可以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否可以预料等因素进行分类。 11.2.1 三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按程度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低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 一、低通货膨胀 低通货膨胀(亦称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而且是可以预见的。我们可以将它规定为年度低于10%的通货膨胀。 ①亦称“平减指数”、“矫正指数”等,这都是些翻译问题,英文为deflator。

第六章 国际收支习题答案(可打印修改)

第六章国际收支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的利息、股息和股利收支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B )。 A.储备账户 B.经常收入账户 C.单方转移收支账户 D.资本与金融账户2.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一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A )。 A.增加100亿美元的储备 B.减少100亿美元的储备 C.人为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 D.无法判断 3.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进出口商品。按下列哪种术语计算( C )。A.CIF B. CFR C. FOB D. DDP 4.在我国的国际收支总体顺差中,以下哪个账户的贡献最大(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C.金融账户 D.境外投资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以下哪些项目列入经常项目( ABCD )。 A.进出口 B.服务 C.投资收入 D.侨汇 2.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中国居民的机构是( ABC )。 A.在我国建立的外资企业 B.我国的国营企业 C.我国驻外使馆工作的外交人员D.IMF等驻华机构 3. 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BD )。 A.反映进口商品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B.反映出口商品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资本与金融项目 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资本与金融项目 4. 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包括( ABC )。 A.外汇储备减少 B.影响投资者的信心C.国内通货膨胀 D.该国货币升值 三、判断题 1.国际收支是一个存量概念。( × ) 2.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以支付为基础的。( × ) 3.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的交易。(√) 4.在美国留学已经两年的中国留学生放假回到中国去黄山旅游购买门票的支出应记录到我国的国际收支中。( × ) 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是复式簿记原理,即每一笔对外交易需要同时留下两个记录,金额相同,方向相反。(√) 6.当一国经常帐户顺差时,则该国的储蓄大于国内投资。(√) 7.当一国经常帐户顺差时,该国收入小于国内支出。( × )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 5.失业的种类 6.失业的原因 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单项选择 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 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 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期就业状态。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减少; c.政府收入不变,但支出增加; d.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12.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b.使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共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产量不变。 13.自然失业率(D )。 a.恒为零; b.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第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则此时的通货膨胀是()。A.结构型的 B.需求拉上型的 C.成本推动型的 D.混合型的 2.面对通货膨胀,消费者的合理行为应该是()。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C.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比例 D.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再购买耐用消费品 3.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影响是指()。 A.造成收入结构的变化 B.使收入普遍上升 C,使债权人收入上升 D.使收入普遍下降 4.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以上各类型、 5.通货膨胀会()。 A.使国民收入上升 B.使国民收入下降 C.与国民收入没有必然联系 D.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6.()两种情况不会同时产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B.结构性失业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7.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为950亿美元,增加20亿美元的投资(MP C=0.8),经济将发生()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B.达到充分就业状况 C.需求不足的失业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8.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水平,则()。 A.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 B.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C.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 D.债权人受损,债务受益

9.通货膨胀的主要负效应() A.收入再分配 B.破坏效率标准 C.政治动荡 D.A+B+C 10.正确地预期到货币供给增长率增加,将引起()。 A.名义利率下降、实际利率下降 B.名义利率下降、实际利率不变 C.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上升 D.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不变 11.如果经济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没有物价的上涨,则此时经济()。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C.存在恶性的通货膨胀 D.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12.某一经济在3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3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13.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出口减少 B.进口增加 C.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D.税收不变但政府支出扩大 14.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5.某人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6.某人由于工作转换而失去工作,,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7. 某人由于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失业,称为( ) A.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自愿失业 D.非自愿失业 18.下面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 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C. 自然失业率与经济效应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D. 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19.以下( )情况不能同时发生

财务管理习题和案例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 1.某公司发行的股票,预期报酬率为20%,最近刚支付的股利为每股2元,估计股利年增长率为10%,则该种股票的价格为()。 A.20 B.24 C.22 D.18 2.债券面值、()、债券期限是确定债券发行价格的主要因素。 A.市场利率、贴现率B.票面利息率 C.票面利率、市场利率 D.票面利息率 3.某公司拟发行10年期债券进行筹资,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10%,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当时市场利率为12%,那么,该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应为()元。A.887.02 B.1000 C.952.31 D.999.96 4.面值为50元的普通股股票,预计年固定股利收入为4元,如果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7%,那么,准备长期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最高的购买价格为()元。A.59.42 B.50 C.57.14 D.49.23 5.如果投资组合包含了全部股票则投资人()。 A.只承担市场风险B.只承担特有风险 C.只承担非系统风险D.不承担系统风险 6.当债券的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债券应() A 按面值发行 B 溢价发行 C 折价发行 D 等价发行 7.某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2.0,无风险利率为6%,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报酬率为10%,则该公司股票的报酬率为()。 A 8% B14% C16% D20% 8.某企业于1996年4月1日以10,000元的购得面值为10,000元的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12%,两年后一次还本,每年支付一次利息,该公司若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其到期收益率为() A 12% B16% C8% D10% 9.证券投资者在购买证券时,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是() A 出卖市价 B 风险价值 C 内在价值 D 票面价值 10.当必要报酬率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分期付息的债券,当市场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随着到期日的接近,债券价值将相应()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11.某种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是40元,每股股利是2元,预期的股利增长率是5%,则其市场决定的收益率为() A 5% B 5.5% C 10% D10.25% 1、C 2、C 3、A 4、C 5、A 6、C 7、B 8、A 9、C 10、B 11、D 二多项选择 1.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影响特定股票预期收益的因素有()。 A.无风险的收益 B.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 C.特定股票的β系数 D.财务杠杆系数 2.股票预期报酬率包括()。 A.预期股利收益率 B.预期股利增长率 C.预期资本利得收益率 D.预期资本利息增长率

财务管理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财务管理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1、资本结构: 2、资本成本 3、个别资本成本率 4、综合资本成本率 5、边际资本成本率 6、营业杠杆 7、财务杠杆 8、联合杠杆 9、资本结构决策 10、利润最大化目标 1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12、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 13、资本成本比较法 14、每股收益分析法 15、公司价值比较法 二、判断题 1、一般而言,一个投资项目,只有当其投资收益率低于其资本成本率时,在经济上才是合理的;否则,该项目将无利可图,甚至会发生亏损。() 2、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可以用企业全部投资的利润率来衡量,并可与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率相比较,如果利润率高于成本率,可以认为企业经营有利。() 3、某种资本的用资费用大,其成本率就高;反之,用资费用小,其成本率就低。() 4、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债务的利息不允许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 5、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公司须以税后利润向股东分派股利,故股权资本成本没有抵税利益。() 6、一般而言,从投资者的角度,股票投资的风险高于债券,因此,股票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可以在债券利率的基础上再加上股票投资高于债券投资的风险报酬率。() 7、F公司准备发行一批优先股,每股发行价格6元,发行费用0.3元,预计年股利为每股0.8元,则其资本成本率约为14.04%。() 8、当资本结构不变时,个别资本成本率越低,则综合资本成本率越高;反之,个别资本成本率越高,则综合资本成本率越低。() 9、在企业一定的营业规模内,变动成本随着营业总额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也是因营业总额的增加而增加,不是保持固定不变。() 10、在一定的产销规模内,固定成本总额相对保持不变。如果产销规模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固定成本总额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动。() 11、资本成本比较法一般适用于资本规模较大,资本结构较为复杂的非股份制企业。() 12、公司价值比较法充分考虑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标准,通常用于资本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 13、每股收益分析法的决策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股票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公司价值最

第六章-习题答案(财务管理)

【计算分析题】 1. 某人将100万元投资于一项事业,估计年报酬率为6%,在10年中此人并不提走任何现金,10年末该项投资的本利和为多少? 100×(F/P,6%,10)=100×1.7908=179.08万元 2. 某人打算在5年后送儿子出国留学,如果5年末需要一次性取出30万元学费,年利率为3%,复利计息情况下,他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 30×(P/F,3%,5)=30×0.8626=25.878万元 3. 某企业10年后需偿还到期债务1000万元,如年复利率为10%,则为偿还债务企业每年年末应建立多少等额的偿债基金? 1000÷(F/A,10%,10)=1000÷15.9374=62.75万元 4. 某人购入一套商品房,向银行按揭贷款50万元,准备20年内于每年年末等额偿还,银行贷款利率为5%,他每年应归还多少钱? 50÷(P/A,5%,20)=50÷12.4622=4.01万元 5.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现有两种付款方案可供选择:(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10万元,连续支付10年;(2)从第4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5万元,连续支付10年。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 方案一的现值:10×[(P/A,10%,9)+1]=10×(5.759+1)=67.59万元 方案二的现值:15×(P/A,10%,10)×(P/F,10%,2)=10×6.1446×0.8264=50.78万元 因为方案二现值小于方案一现值,所以应选择方案二。 6. 某公司拟于2011年购置一台大型冲床,需一次性投资200万元,购入后安装调试即可投入运营。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年,每年能为公司增加税前利润50万元。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所得税税率25%。 要求:(1)计算设备各年现金净流量;(2)计算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3)根据净现值判断公司是否应该投资该设备。 (1)设备各年现金净流量 年折旧额=200×(1-5%)÷8=23.75万元 NCF0=-200万元 NCF1-7=50×(1-25%)+23.75=61.25万元 NCF8=61.25+200×5%=71.25万元 (2)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 投资回收期=200÷61.25=3.27年 净现值=61.25×(P/A,10%,8)+200×5%×(P/F,10%,8)-200 =61.25×5.3349+200×5%×0.4665-200=131.43万元 (3)净现值>0,所以应该投资该设备。 7. 某公司拟投资一条新的生产线,建设期3年,每年年初投入固定资产资金500万元。第3年年末完工投产,投产时为与新生产线配套,购买了5年期60万元的专利技术,同时垫支流动资金80万元。该生产线的运营年限为5年,每年取得营业收入1500万元,支付付现成本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