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简答题:一、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二、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内容: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程序:(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二)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三、简述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原则: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方法:(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

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包括:1、程序分析。2、动作研究。(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计来说,除了上述可采用的两种方法之外,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四、简述企业定员的作用、原则。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原则:(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

2、提供兼职。

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企业内人员的比例关系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五、说明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是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二)按设备定员是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三)按岗位定员是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四)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五)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六、介绍企业定员的新方法。(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二)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三)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四)零基定员法。七、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特点:(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1、录用。

2、保持。

3、发展。

4、考评。

5、调整。(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包括: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员工绩效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对员工进行管理的制度主包括:工作时间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的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的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规定等。八、简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原则:(一)共同发展原则(二)适合企业特点(三)学习与创新并重(四)符合法律规定(五)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六)保持动态性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步骤:(一)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三)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九、简述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方法与程序。方法:在审核费用时,首先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然后确定在这些活动及其过程中,都需要哪些资源、多少资源给予支持(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这些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大部分由人力资源部门掌握,项目之间根据余缺,在经济批准程序后可以调剂使用。对有些项目如培训费用,按使用部门进行控制,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挤占而完不成各自的培训任务。程序:在审核下一年度的人工成本预算时,首先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项目。在审核时,

必须保证这些项目齐全完整,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是否涉及人员费用项目的增加或废止。特别是应当密切注意企业在调整人力资源某种政策时,可能会涉及人员费用的增减问题,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使其得到充分体现,以获得资金上的支持。总之,工资项目和基金项目必须严格加以区别,不能混淆。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新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利益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项目,以保证在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中得以体现。十、简述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作用:

1、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

3、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程序:

1、制定控制标准;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

3、差异的处理。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简答题:一、员工招聘渠道有哪些?简述各种员工招聘渠道的特点。渠道:内部招募:(一)推荐法;(二)布告法;(三)档案法。外部招募:(一)发布广告;(二)借助中介;1、人才交流中心;2、招聘洽谈会;3、猎头公司。(三)校园招聘;(四)网络招聘;(五)熟人推荐。特点:内部招募:1、准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5、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6、容易抑制创新。外部招募: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4、筛选难度大,时间长;5、进入角色慢;6、招募成本大;7、决策风险大;8、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二、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有哪些?方法:一、筛选简历的方法(一)分析简历结构;(二)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三)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或经验要求;(四)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五)对简历的整体印象。二、筛选申请表的方法(一)判断应聘者的态度;(二)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三)注明可疑之处。

三、简述面试的基本步骤。(一)面试前的准备阶段;(二)面试开始阶段;(三)正式面试阶段;(四)结束面试阶段;(五)面试评价阶段。四、简述面试的技巧。(一)开放式提问;(二)封闭式提问;(三)清单式提问;(四)假设式提问;(五)重复式提问;(六)确认式提问;(七)举例式提问。五、简述心理测验的分类。一、人格测试;二、兴趣测试;三、能力测试;1、普通能力倾向测试;2、特殊职业能力测试;3、心理运动机能测试。四、情境模拟测试法;1、语言表达能力测试;2、组织能力测试;3、事务处理能力测试。六、简述情景模拟法的分类。

1、语言表达能力测试;

2、组织能力测试;

3、事务处理能力测试。七、简述员工录用决策策略的分类。一、多重淘汰式;二、补偿式;三、结合式。八、简述如何进行员工招聘的评估。一、成本效益评估:(一)招聘成本;(二)成本效用评估;(三)招聘收益成本比。二、数量与质量评估:(一)数量评估;(二)质量评估。三、信度与效度评估:(一)信度评估;(二)效度评估。九、简述劳动分工的内容与原则。内容:

1、职能分工;

2、专业(工种)分工;

3、技术分工。原则:

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

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

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

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

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

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十、简述劳动协作的内容、要求与形式。内容:企业的劳动协作除了要安排好最基层的班组、作业组的组织之外,还应当搞好车间一级的协作。要求:

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的规定。

2、实行经济合同制。

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形式: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十一、简述员工配置的方法。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十二、简述“5S”活动的内涵。

1、整理。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使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2、整顿。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即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以最简捷的流程完成作业。

3、清扫。在进行清洁工作的同时进行自我检查。

4、清洁。对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的巩固和维持,使之制度化。

5、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养,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而不需要别人督促,不需要领导检查,这是“5S”活动的核心。十三、简述劳动环境优化内容。(一)照明与色彩;(二)噪声;(三)温度和湿度;(四)绿化。十四、简述劳动轮班的组织形式。(一)两班制;(二)三班制;1、间断性三班制;2、连续性三班制(三)四班制;

1、“四八交叉”;

2、四六工作制;

3、五班轮休制。十五、简述四班三运转和五班四运转的组织形式。四班三运转:也叫四三制,其轮休制是以八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四个轮班,实行早、中、夜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工人每八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工作制度。也可安排工作三天休息一天,或工作九天休息三天,从循环期上看,可分为四天、八天、十二天等形式。在实行每周40小时的工时制度下,企业采用本轮班方法时,每个月需要安排一个公休日。五班四运转:即五班轮休制,它是员工每工作十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制度。以十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五个轮班,实行早、中、夜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并每天安排一个副班,按照白天的正常时间上班,负责完成清洗设备、打扫卫生、维护环境等辅助性、服务性工作任务。十六、简述劳务外派与引进的程序。

1、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

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

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

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

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

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

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十七、简述劳务外派与引进的管理。劳务外派的管理:(一)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二)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三)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劳务引进的管理:(一)聘用外国人的审批;1、拟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2、聘用意向书;3、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4、拟聘用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5、拟聘用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二)聘用外国人就业的基本条件;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2、具有从事该项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3、无犯罪记录;4、有确定的聘用单位;5、持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三)入境后的工作。1、申请就业证;2、申请居留证。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1、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选用的方法和工具培训需求信息可以通过档案资料来收集,主要来源渠道有(1)来自于领导层的主要信息;(2)来自于积压部门的主要信息;(3)来自于外部的主要信息;(4)来自于组织内部个人的主要信息。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1)面谈法;(2)重点团队分析法;(3)工作任务分析法;(4)观察法;(5)调查问卷。

人力资源管理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本章习题 一、说明薪酬市场调查地概念、种类、作用、薪酬调查地具体程序和步骤,以及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地方法.(P270—288)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一)薪酬市场调查地概念: 薪酬市场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地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关企业各类人员地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态地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地过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薪酬市场调查地种类: 1、从调查方式上看,薪酬调查可以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 (1)正式调查可分为:①商业性薪酬调查.②专业性薪酬调查.③政府性薪酬调查 2、从主持薪酬调查地主体来看,薪酬调查又可分为:①政府地调查、②行业地调查、 ③专业协会或企业家联合会地调查、④咨询公司地调查、⑤公司自已组织地调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从薪酬调查地具体内容和对象来看,薪酬调查又可区分为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三)薪酬市场调查地作用: 1、为企业调整员工地薪酬水平提供依据; 依据一般包括社会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变动、员工地绩效改善、企业地经营状况与支付能力变化,竞争对手薪酬水平地调整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为企业调整员工地薪酬制度奠定基础; 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地新变化与新趋势; 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 (四)薪酬市场调查地程序和步骤: 1、确定调查目地; 2、确定调查范围 (1)确定调查地企业 (2)确定调查地岗位 (3)确定调查地薪酬信息 (4)确定调查地时间段 3、选择调查方式

(1)企业之间地相互调查 (2)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 (3)采聚社会公开地信息 (4)调查问卷 4、薪酬调查数据地统计分析 (1)数据排列法 (2)频率分析法 (3)趋中趋势分析 (4)离散分析法 (5)回归分析法 (6)图表分析法 5、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五)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地方法: 1、数据排列法; 2、频率分析法; 3、趋中趋热分析; (1)简单平均法; (2)加权平均法; (3)中位数法; 4、离散分析; (1)百分位法; (2)四分位法; 5、回归分析法; 6、图表分析法. 二、说明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地基本内容、工作程序和分析方法.(P290—291)答:(一)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地基本内容: 1、员工对薪酬水平地满意度; 2、员工对薪酬结构、比例地满意度; 3、员工对薪酬差距地满意度; 4、员工对薪酬决定因素地满意度;

人力资源管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D ) A.有效管理员工 B.达到组织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协同发展 C.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D.组织目标的达成与组织战略的实现 2.在企业培训中( A )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 A.讲授法 B.专题讲座法 C.角色扮演法 D.拓展法 3.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 ( D ) A.事务性机构 B.服务性机构 C.非生产非效益部门 D.生产与效益部门 4.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如果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在人选上意见冲突时,应尊重( B ) A.人力资源部的意见 B.用人部门的意见 C.企业主管领导的意见 D.相关部门的意见 5.企业招聘测试中,完全不准备问题和答案的面试被称之为( B ) A.结构化面试 B.非结构化面试 C.半结构化面试 D.系列化面试 6.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A )。 A.培训 B.激励 C.招聘 D.选拔 7.我国职工的社会保险是(C ) A.自愿性保险 B.商业性保险 C.强制性保险 D.任意性保险 8. 企业发展与薪酬管理的关系是(D ) A.互相对立 B.互相矛盾 C.互相联系 D.相辅相成 9.人力资源质量指标主要体现为(D ) A.劳动力人数的多少 B.劳动者体质的好坏 C.劳动者智力的高低 D.劳动者体质和智力的和谐统一 10.绩效考核涉及的人员不包括( B ) A.高层领导 B.外部客户 C.全体员工 D. 人力资源部门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目的是(ABCE ) A.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B.吸引人才 C.激励员工 D.获取更大效益 E.留住人才 2.影响员工职业生涯选择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ABCD )。 A.个人心理特质 B.个人生理特征 C.学历经历 D.家庭背景 E.组织特色 三、名词解释: 1.招聘是寻找空缺职位的合格候选人的可能来源,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吸引他们到企业来的应聘过程。 2.报酬指员工作为个人劳动的回报而从企业得到的各种类型的酬劳。包括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 3.人力资源管理简称HRM,是指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简答题 1. 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开发与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监控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向直线管理者 提供建议咨询和服务。 2. 内部招聘的缺点申请岗位而未录用的员工积极性受到打击;在空缺岗位内定的情况下,还要与所有申请人面试,浪费时间;可 能引起妒忌、攀比的心理,或引发拉帮结派等派生问题;被提升的人面临艰难的角色转换;近亲繁殖,被提拔的人缺乏创造性。 3. 内部招聘的优点。 答: 能够鼓舞员工的士气,防止人才外流;企业对员工有很好的了解;员工对企业的情况较熟悉,容易进入工作状态,需要培训较少;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有认同感并且不易辞职;节省招聘费用。 4. 培训的作用。 答: 消除员工因能力不足差劲的工作表现,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和流动率;使员工掌握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改善员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 B ) 把人当成“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 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 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 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是以下哪种工作分析法的优点( B ) 写实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参与法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着战略性的方向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发展最为 速的是( A ) 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马尔可夫分析法、档案资料分 法和( B ) 趋势分析法 B.管理者继任模型 C.德尔菲法 D.回归预测法 某公司今年离职人员数为30,而今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数为150,那么,该公司的人员变动率是 A ) 20% B.10% C.15% D.25% 我国组织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 A ) 人力资源过剩 B.人力资源浪费 .人力资源不足 D.人力资源管理不当 当职位空缺有许多种,而且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又有足够的求职者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以下哪种招募形式 B ) 报纸 B.广播电视 C.杂志 D.招募现场的宣传资料 在人员甄选活动中,对一个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称之为( C ) 能力测试 B.人格测试 C.成就测试 D.兴趣测试 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为了保持组织在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而制定的人 资源规划称为( D ) 人力分配规划 B.调配规划 C.晋升规划 D.招聘规划 .世界上第一个兴趣测验量表是( A ) 斯特朗男性职业兴趣量表 比奈-西蒙量表 库德职业兴趣测验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 .用轻的秤砣冒充重的秤砣会造成( B ) 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信度变化 D.效度升高 .下图反映的是( C ) 信度高效度高 B.信度高效度低 信度低效度低 D.信度低效度高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 一、判断题。 1.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成本中心。() 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 3.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职责。() 4.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首先就是要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5.在聘用评估中,录用比与应聘人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6.在提取工作信息时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7.员工培训着重于传授适用于员工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8.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薪酬增长率应该低于公司利润增长率。() 9.入职导引项目可以从内心“同化”新员工。() 10.事后评估的重点是确定受训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变化。() 11.绩效的标准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12.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13.通过绩效管理活动可以掌握员工各种相关的工作信息,如劳动态度、岗位适合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 14.企业应该无私地帮助员工发展各种兴趣和爱好。() 15.一个公司的薪酬调查一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16.从广义上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是一种薪酬。() 17.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直线主管的作用非常重要。() 18.薪酬一般分为职位薪酬、技能薪酬和能力薪酬几大类。() 19.当公司经营困难时,法律允许公司以自己的产品代替货币作为工资发放。()20.在社会化的磨合阶段,个人形成对企业的初步印象。() 21.工作分析中的准备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分析结果的表达形式。() 22.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常常处于供需矛盾之中,而非供需平衡。() 23.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企业成本。() 24.绩效考评的活动过程,不仅仅着眼于员工个体绩效的提高,而且还注重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25.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的总体策划和准备。()26.员工招聘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不大。() 27.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手段之一。() 28.员工一旦被企业招用,就属于被完全支配的资源。() 29.可变薪酬主要是对员工能力的报酬。() 30.高管人员薪酬的特殊性体现为长期激励,一般采用股票或股权的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将人视为“社会人”是哪个管理阶段的特征?() A 工业革命早期 C 行为主义理论阶段 B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D 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2.员工招聘活动是一次组织的公关活功,对组织的()形成重大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含答案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试题 一、辨析题。 1、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人力资本就是人力资源。(错)答: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对人力资本的解释 (1)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2)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殖的资本形式。 (3)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比较: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 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这一点是一致的。 不同点: (1)、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关系上,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源是劳动者本身所拥有的。 (2)、角度和关注重点不同。人力资本是从成本收益角度研究的,人力资源将人本身作为财富,从投入产出角度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计量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是存量概念,人力资本是流量和存量的结合。 (4)、人力资源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本则是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能力。 2、人才属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属于人口资源。(错) 答: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人口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一切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皆产生于这个最基本的资源中。 人才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 在本质上,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人,人力资源是能力,完全不同。 从数量上,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3、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其他几个职能的基础。(对)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 一、判断题。 1.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成本中心。() 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 3.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职责。() 4.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首先就是要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5.在聘用评估中,录用比与应聘人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6.在提取工作信息时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7.员工培训着重于传授适用于员工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8.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薪酬增长率应该低于公司利润增长率。() 9.入职导引项目可以从内心“同化”新员工。() 10.事后评估的重点是确定受训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变化。() 11.绩效的标准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12.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13.通过绩效管理活动可以掌握员工各种相关的工作信息,如劳动态度、岗位适合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程度等。() 14.企业应该无私地帮助员工发展各种兴趣和爱好。() 15.一个公司的薪酬调查一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16.从广义上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是一种薪酬。() 17.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直线主管的作用非常重要。() 18.薪酬一般分为职位薪酬、技能薪酬和能力薪酬几大类。() 19.当公司经营困难时,法律允许公司以自己的产品代替货币作为工资发放。()20.在社会化的磨合阶段,个人形成对企业的初步印象。() 21.工作分析中的准备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分析结果的表达形式。() 22.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常常处于供需矛盾之中,而非供需平衡。() 23.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企业成本。() 24.绩效考评的活动过程,不仅仅着眼于员工个体绩效的提高,而且还注重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25.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的总体策划和准备。()26.员工招聘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不大。()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人力资源课后习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课后习题答案发布1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对照西方工业化国家现代管理演进的过程,你认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是否也会遵循同一规律?为什么? (1)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不会再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现代管理演进的过程再走一遍,一方面由我国的具体的国情的决定的,我国的企业管理演进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由当今经济的发展的阶段决定的。正如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不会经过如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样一个道理。 (2)西方国家现代管理的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结合中国的国情,加以应用。 (3)管理的发展规律是有共性的,同样适用用于中国的企业,中国企业应当抓住管理的发展规律,发现和发展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模式。 2.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症结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学完本章,对你有什么启迪?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不在于具体的部门设置,不在于具体的管理体制,不在于具体的管理方法,不在于对于管理理念的理解,不在于员工的能力,这些我们都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观念问题,二是执行问题。这两个方面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观念问题并不是代表你知道这个观念,而是这个观念能否成为你的习惯,成为中国企业的习惯。

执行的问题并不是代表你不具备这个能力,相反你恰恰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你没有去执行。中国的很多企业配备了相应的适合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上出了问题。 (2)关于路在何方,主要是解决观念和执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要齐头并进,在观念的指导下推进执行,在执行的磨练下培养观念。执行的关键在于要注意细节,观念的关键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引导。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1.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有什么关系? (1)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服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的是长远的规划,所以人力资源战略必须长远规划。 (2)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很多类型,所以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根据不同的企业战略类型来相应的指定,而不能与企业战略背道而驰。 (3)正确的恰当的人力资源战略制定,可以在人力资源的这个层面上,使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 (4)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源战略相对于企业战略应当是一个超前的战略,它是企业战略的先行战略,是急先锋;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一个滞后的战略,它要根据企业战略进展情况,不断的调整。打个比方说是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是好像是一场长期战争中的元帅和前锋将军的关系。 2.企业常用的人力规划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如何运用? (1)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主观判断法、定量分析预测法。 (2)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人员替代法、马尔可夫分析法。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doc

第四章绩效管理 本章习题 一、简述绩效考评效标的概念和种类。(P204—205) 答:(一)绩效考评效标的概念是: 效标是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和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 (二)绩效考评效标的种类包括: 1、特征性效标。即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忠诚度、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是最常用来作为考评绩效的特征。其特点是考评工具容易设置,但并不是非常有效的绩效衡量指标,因为人格特征与工作绩效并没有直接关系。 2、行为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这类校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而其,企业采取“以多元化的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策略时,难以有具体的指标衡量主管与下属的绩效,采用行为校标也可以弥补不足。 3、结果性效标。其侧重点是“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其工作成效如何?”结果性校标最常见的问题是若干质化指标较难以量化。 二、具体说明行为导向型,结果导向型和综合型绩效考评的九种方法的内容,特点和实施要点。(P207—221) 答:(一)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 1、结构式叙述法: 1)内容:它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的结构性的表格,由考评者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以文字对员工的行为作出描述的考评方法。 2)特点: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别是要有被考评者的参与,使其正确性有所提高。但本方法由于受考评者的文字水平,实际参与考证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3)实施要点:将所有员工的个体工作绩效,通过一个共同的标准即整体绩效进行衡量,整体绩效作为一个全面的绩效考量指标,它是单一的、缺乏量化的、没有客观依据的一种考评标准,因而使考证结果受到考评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强迫选择法: 1)内容:它是一种行为导向型的客观考评方法,考评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某一方面行为表现的项目中,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单项考评结果。 2)特点:可以避免考评者的趋中倾向、过宽倾向、晕轮效应或其他常见的偏误。 3)实施要点:可以用来考评特殊工作行为表现,也可适用企业更宽泛的不同类别人员的绩效描述与考评,它是一种定量化考评。但难以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发挥作用,因为最终的考评结果不会反馈给员工个人。 (二)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3、短文法: 1)内容:在考评期末撰写一篇短文,对突出业绩作出描述,以作为上级主管考评的重要依据。或由考评者写一篇短文以描述员工绩效,列举突出的长处和短处的事实。 2)特点:由考评者撰写报告,能减少考评的偏见与晕轮效应;由被考评者撰写短文,水平低的人不得要领,水平高人又容易夸大其词。3)实施要点:考评者花费时间和精力较多;适用激发员工表现,开发其技能;而不能用于员工之间的比较,以及重要的人事决策;适用范围很小。 4、成绩记录法: 1)内容:由被考评者把自己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成绩写在一张成绩记录表上,然后由其上级主管验证,最后由外部专家分析,从而对被考评人的绩效进行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练习题答案

西安邮电学院高等函授 《人力资源管理》练习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B)选项对“人力资源总量”的表述是正确的。 A、即人力资源的数量 B、即人力资源数量×质量 C、即总人口-非就业人口 D、即国内人力资源+驻外人员+海外留学生2.“现实人力资源”=(A)。 A、在业人口与求业人口总和 B、在业人口与军队服役人口 C、求业人口与老年就业人口 D、家务劳动人口与在业人口 3.中国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是(A ) A、16岁 B、18岁 C、15岁 D、14岁 4.人力资源存在于两种不同条件之下, 即为(B ) A、现实人力资源和经济活动人口 B、现实人力资源和潜在人力资源 C、在业人口和求业人口 D、潜在人力资源和在业人口 5.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C)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 A、价值 B、内涵 C、形式 D、人员素质 6.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B)。 A、内容上 B、观念上 C、工作程序上 7.下列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环境的项目是:C A、经济体制 B、法律制度 C、发展战略 D、政治体制 8.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辨识,变化小且数量大的是:B A、低度不确定性的环境 B、中低不确定性的环境 C、中高不确定性的环境 D、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 9.企业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下列正确的是: A A、创业、集体化、正规化和合作 B、创业、发展、正规化和合作 C、集体化、发展、创业和正规化 D、创业、集体化、正规化和发展10.工作丰富化是指从(B )上赋予员工更复杂、更系列化的工作。A、横向 B、纵向 C、交叉 D、其他

11.工种轮换是让员工在(A )相似的工作之间不断调换,以减少枯燥单调感。 A、能力要求 B、技术要求 C、经验要求 D、个性要求 12.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这种方式叫做(A )。 A、岗前培训 B、在岗培训 C、离岗培训 D、业余自学 13.在培训中,先由教师综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然后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讨论的培训方式是(B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角色扮演法 D、案例分析法 14.在培训中,利用受训者在工作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设备或者模拟设备以及实际面临的环境来对他们进行培训的方式是(C )。 A、网络培训法 B、角色扮演法 C、工作模拟法 D、案例分析法 15.下面培训方法中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方法是(D )。 A、学徒培训 B、辅导培训 C、工作轮换 D、案例分析法 16.对受训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工作行为的变化的考察,反映了培训评估中对(C )的评估。 A、反应层 B、结果层 C、行为层 D、学习层 17.在培训需求分析中,针对员工进行的分析叫做(A )。 A、人员分析 B、任务分析 C、组织分析 D、工作分析 18.在培训需求分析中,针对企业内各个职位所进行的分析是(B) A、人员分析 B、任务分析 C、组织分析 D、工作分析 19.培训开发的主体是(C) A、员工 B、社会组织 C、企业 D、政府 20.对受训人员或企业绩效变化的考察,反映了培训评估中对(B)的评估。 A、反应层 B、结果层 C、行为层 D、学习层 21.目标管理法能使员工个人的(A)保持一致。 A、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B、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 C、努力目标与集体目标 D、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 22.将人的资质作为确定等级结构主要依据的薪酬模式为(C) A、计件工资制 B、绩效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职位工资制 23.目前在激励员工方面应用最普遍的员工所有权形式是(A) A、员工持股计划 B、股票期权计划 C、收益分享计划 D、利润分享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习题及参考答案(A、B)

《人力资源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供30分) 1、工作分析的结果形成阶段不包括( D )。 A工作说明书的调整 B任职资格条件的说明 C工作说明书的编写D工作信息的审核确认 2、通常情况下,猎头公司的工作程序包括:①跟踪与替换;②搜寻目标候选人;③提交候选人的评价报告;④分析客户需要;⑤对目标候选人进行接触和测评五个步骤。其正确的程序是( C )。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⑤③④ C④②⑤③①D②⑤④③① 3、( D )不是外部招聘的优点。 A带来新思想 B树立组织形象 C人员质量高 D选择准确性高 4.在企业发展的( C )阶段,更能够暴露出组织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A 创立 B 扩张 C 稳定 D 衰退 5.属于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B) A发放薪酬B管理人事档案C制定培训经费预算 D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6.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C ) A 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C 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无法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D 我们的报刊、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7.某企业招用张某为职员,双方签有劳动合同。在(D )的情况下,该企业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张某,解除劳动合同。 A 张某患病住院 B 张某与某一同事人际关系紧张,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协 作 C 张某患职业病或者因工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D 张某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8.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 D ) A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B 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改革规划C 企业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规划 D 企业各类人员需求的补充规划 9.面试中的“晕轮效应”表现为( D ) A 面试官根据开始几分钟得到印象对应聘者作出评价 B 面试官相对于前一个接受面试的应聘者来评价正在接受面试的应聘者 C 面试官个人的偏爱和过去的经历对面试的影响 D 面试官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 10.与角色扮演法相比,模拟训练法更侧重于(C) A 角色行为能力的培训 B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 C 操作技能的培训 D 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 11.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B) A 信息沟通和技术因素 B 管理者及其下属的能力和素质状况 C 管理体制与经营战略D 企业规模、发展阶段和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 12.部门结构模式主要有五种形式,较适应大型企业的应是( A ) A 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 B 直线制 C 矩阵结构 制 D 事业部制 13.(C )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A 因人设岗 B 因人定岗 C 因事设岗 D 因职设岗 14.“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是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与执行的( B ) A 指导思想 B 原则 C 方

人力资源管理课后题答案

1.“海底捞”地竞争优势与员工队伍状况是什么关系?4.“海底捞”地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1、“海底捞”地竞争优势与员工队伍状况是什么关系? “海底捞”以拥有一只高忠诚度、高敬业度地员工团队为业界称道.在它快速扩张地背后,隐藏着地一种“把员工当作人”地管理文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许多人以“热情、真诚、贴心”来形容海底捞那些无微不至地地服务员,有人曾感叹:“拥有这样地员工团队,真是海底捞之幸!”而仔细想想,这些每天在火锅店里忙着领位、上菜、洗碗、拖地地员工们,也只是一群普普通通地农民子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把员工当作成本 “人力资源”一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那时,随着大批跨国企业在华开展业务,设立生产工厂,“人力资源”这一在西方管理学界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地名词也随之引入.而事实上,彼时跨国企业大举来华,其初衷无非是在其全球化战略引导下寻找新地利润增长点.在这种利润目标地驱动下,除了庞大地市场潜力之外,中国最诱人之处,正是其低成本地廉价劳动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把员工当作人力资源 富士康地故事当然是个极端地例子,但从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制造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发生转变地一些脉络.把员工视作冷冰冰地成本,很容易爆发“血汗工厂”一类地丑闻,这一方面从舆论上给企业地雇主品牌带来极大地负面影响,在今后地人才争夺战中将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也极有可能会使他们失去一些更重视社会责任以及代工连责地上游客户地订单,而这一点对业绩地打击将是致命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把员工当作人 2、“海底捞”地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一.人才战略与组织战略地清晰对接 最佳雇主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清晰地承接了组织战略地发展需求,在能力培养、绩效管理、激励政策等方面都有着清晰地战略指引,相比其他雇主,最佳雇主地CEO与员工之间会有更清晰透明地定期沟通,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积极协助实践这些沟通地内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企业具有崇高愿景以及能够履行对员工地承诺 最佳雇主能够不断激发和满足员工阶梯式地需求和期望.通过有效沟通和创造发展机会来提升组织与员工迎接挑战地能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高绩效文化 最佳雇主将绩效提升作为企业日常活动地一个主要部分.经理们花更多地时间关注“核心”人才地绩效管理,并通过全面奖酬管理促进“绩效驱动型文化”地目标达成.他们有更有效和全面地薪酬沟通,特别是对市场基准和薪酬流程地沟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强烈地责任感与信任感 最佳雇主更倡导授权和信任地组织文化,给员工更多地自主权,并鼓励相互信任.最佳雇主地领导者能够更有效地在全公司上下将有关授权和责任感地文化进行交叉渗透,鼓励员工积极自主地进行决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高效地人员管理操作 最佳雇主企业中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地工作效率往往更高.他们花更多时间了解公司业务战略,并更主动、更有创造性地驱动人员方案地设计和实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试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题2 一、名词解释 1.人员甄选 俗称选拔,指采取科学的人员测评方法选择具有资格的人来填补职务空缺的过程。 2.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他人的某种特殊表现突出时,印象深刻,由此引起对其他特征的忽视, 从而产生以点概面的现象。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 习惯的总和。 二、简答题 4.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5.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6.简述绩效工资制存在的问题。 7.简述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意义。 参考答案: 4.答:(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5.优点:可以面面俱到,在短时间内收集尽可能多的工作信息;比较规范化、数量化,适合于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收集到准确规范、含义清晰的工作信息;成本低,工作人员比较容易接受,可以随时安排调查。 缺点:问题事先已经设定,调查难以深入;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工作信息的采集受问卷设计水平的影响较大;对任职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信息,从而了解不到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动机等较深层次的信息;不易唤起被调查对象的兴趣;除非问卷很 长,否则就不能获得足够详细的信息。 6.答:(1)对于员工而言,绩效工资制存在着风险,带来收入的不稳定。 (2)绩效与能力和态度并不完全相等。短期的业绩有时并不符合组织战略的需要。绩效工资制的关键是设置合理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符合组织战略,将团队绩效与个体 绩效结合起来。 (3)绩效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与个人关系并不那么直接,市场、环境、组织系 统、工具设备、同事合作等都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 (4)很多常规工作、基础工作并不直接与绩效相联系,因此很难用绩效来衡量。 (5)导致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追求短期的绩效,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7.答:(1)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益 (2)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3)有利于正确核算企业当期利益,合理分配利润 (4)有利于国家对全体社会人力资源进行宏观调控 三、论述题 8.为使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充分体现弹性,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9.试述针对不同职位的员工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参考答案: 8.答:为使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充分体现弹性,适应未来高速变化的环境,应重点做好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对照西方工业化国家现代管理演进的过程,你认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是否也会遵循同一规律?为什么? (1)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不会再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现代管理演进的过程再走一遍,一方面由我国的具体的国情的决定的,我国的企业管理演进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由当今经济的发展的阶段决定的。正如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不会经过如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样一个道理。 (2)西方国家现代管理的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结合中国的国情,加以应用。 (3)管理的发展规律是有共性的,同样适用用于中国的企业,中国企业应当抓住管理的发展规律,发现和发展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模式。 2.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症结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学完本章,对你有什么启迪?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不在于具体的部门设置,不在于具体的管理体制,不在于具体的管理方法,不在于对于管理理念的理解,不在于员工的能力,这些我们都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解决。 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观念问题,二是执行问题。这两个方面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观念问题并不是代表你知道这个观念,而是这个观念能否成为你的习惯,成为中国企业的习惯。执行的问题并不是代表你不具备这个能力,相反你恰恰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你没有去执行。中国的很多企业配备了相应的适合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上出了问题。 (2)关于路在何方,主要是解决观念和执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要齐头并进,在观念的指导下推进执行,在执行的磨练下培养观念。执行的关键在于要注意细节,观念的关键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引导。 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1.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有什么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含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含答案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试题 一、辨析题。 1、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人力资本就是人力资源。(错) 答: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对人力资本的解释 (1)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 (2)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殖的资本形式。 (3)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比较: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这一点是一致的。 不同点: (1)、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关系上,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源是劳 动者本身所拥有的。 (2)、角度和关注重点不同。人力资本是从成本收益角度研究的,人力资源将 人本身作为财富,从投入产出角度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计量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是存量概念,人力资本是流量和存量的结合。 (4)、人力资源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本则是能够直接创造价 值的劳动能力。 2、人才属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属于人口资源。(错)

答: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人口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一切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皆产生于这个最基本的资源中。 第 1 页共 13 页 人才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在本质上,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人,人力资源是能力,完全不同。从数量上,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 3、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其他几个职能的基础。(对)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 职位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了职位分析与设计工作,才能据此完成以下具体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制定企业人力资源 2)核定人力资源成本,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决策(3)让企业及所有员工明确各规划( 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4)组织招聘、选拔、使用所需要的人员(5)制定合理的员工培训、发展规划(6)制定考核标准及方案,科学开展绩效考核工作(7)设计出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及奖励制度方案(8)为员工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咨询(9)设计、制定高效运行的企业组织结构(10)提供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自我诊断的科学依据。 4、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的核心。(对)

最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课本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最新版《人力资源管理》课本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 是组织中具有智力和体力两方面能力的人们的总和。(P2) 2、人力资本 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人进行投资所形成的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态度、创造力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P4) 3、人力资源管理 就是对人力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以实现组织的目标。(P6)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指各种规模的组织中用于提供和协调人力资源的任务和责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以下几个主要职能:人员配置、人力资源开发、薪酬和福利、安全和健康、劳动关系等。(P6、7) 二、填空题 1、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 3、T.W舒尔茨 4、《论人力资本投资》 5、事、人 6、泰勒 三、选择题 1、A、D 2、D 3、A、E 四、判断是非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答(P 2、3) 人力资源是组织中具有智力和体力两方面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主要特征有:社会性、时效性、能动性、再生性。 2、答(P6)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力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上所说的人事管理的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截然不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各组织中的人事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习题集(含标准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习题集(含答案)

————————————————————————————————作者:————————————————————————————————日期: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编号为02024)共有单选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西方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之父是() A、泰勒 B、欧文 C、梅奥 D、舒尔茨 2.最早创建了绩效评价系统,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的是()。 A、泰勒 B、欧文 C、梅奥 D、舒尔茨 3.()等人1927—1932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A、泰勒 B、欧文 C、梅奥 D、舒尔茨 4.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欧文 C、梅奥 D、舒尔茨 5.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与判断能力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定性估测,然后将定性资料转换为定量的估计值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叫做:() A、现状预测法 B、经验预测法 C、微观集成法 D、德尔菲法 6.以下哪一个不是德尔菲法的基本特点:() A、匿名性 B、反馈性 C、统计性 D、经验性 7.工作分析人员亲自从事需要研究的工作由此获得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资料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问卷法 B、工作实践法 C、关键实践法 D、面谈法 8.通过与有关工作人员面对面的谈话来收集职务信息资料的方法称为:() A、问卷法 B、工作实践法 C、关键实践法 D、面谈法 9.下面哪一条属于非结构化面试的特点:() A、在面试前已有一个固定的框架 B、有较大随意性 C、对应聘者按同一标准进行 D、根据预先设定的问题清单控制整个面试 10.下面哪一条不属于结构化面试的特点:() A、在面试前已有一个固定的框架 B、对应聘者按同一标准进行 C、有较大随意性 D、根据预先设定的问题清单控制整个面试 11.需要层次论是由()提出。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奥尔德弗 D、麦克利兰 12. ERG理论是由()提出。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奥尔德弗 D、麦克利兰 13.双因素理论是由()提出。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奥尔德弗 D、麦克利兰 14.让受训者阅读一则完整的涉及某个重要问题的真实管理情景的描述,然后要求受训者找出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的人员培训方法称为() A、视听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专题研究法 D、讨论教学法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后习题及翻译

习题及答案 Chapter 01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swer Key True / False Questions 1. (p. 5) Companies have historically looked at HRM as a means to contribute to profitability, quality, and other business goals through enhancing and supporting business operations. FALSE 2. (p. 5) The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is most likely to collaborate with other company functions on outplacement, labor law compliance, testing, and 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FALSE 3. (p. 6) The three product lines of HR include a) administrative services and transactions, B) financial services, and c) strategic partners. FALSE 4. (p. 9) The amount of time that the HRM function devotes to administrative tasks is decreasing, and its roles as a strategic business partner, change agent, and employee advocate are increasing. TRUE 5. (p. 9) Advances in technology have allowed HR services to be offered more on a self-service basis than in the past. TRUE 6. (p. 9) HR functions related to areas such as employe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re outsourced most frequently. FALSE 7. (p. 11) Evidence-based HR provides managers with data to make decisions, instead of just relying on intuition. TRUE 8. (p. 14) Stakeholders of a company are shareholders, the community, customers, employees, and all of the other parties that have an interest in seeing that the company succeeds. TRUE 9. (p. 19) Companies are now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using intangible assets and human capital as a way to gain an advantage over competitors. TRUE 10. (p. 22)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places the highest emphasis on completion of formal employment training. FAL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