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韦尔自动化电力应用方案

罗克韦尔自动化电力应用方案
罗克韦尔自动化电力应用方案



P-1
Steve Wolfgang

P-2
(LV) <600 Volts 480 Volts
(MV) >1 KV
(HV) >72 KV 115 KV 235 KV 345
(EHV) >500 KV 765 KV
(UHV) >1000 KV
12.47 KV 34.5 69 KV KV
1000-1500 KV

P-3

P-4

P-5
28
90ms
SLC500 SLC500
DFR

NET
24,48or 125VDC
I/O I/O ADPTR POWER
RS-232
1746-A10
P-6
RS-232
I/O MILLE PROSOFT SCANNER TASNET SLC POWER
IED
1746-A10
REMOTEI/O

P-7

P-8

HMI
II
P-9
HMI
1403
NET
1771-P10
1771-P10
28-90MS
PLC-5
RS-232
1771-P10 1771-P10 I/O PROT.REL. PROT.REL. TIME STMP TIME STMP TIME STMP TIME STMP TIME STMP TIME STMP COMM PLC-5
I/O
PLC-5 SCADA
1771-ASB
PLC-5
DFR
RS-232
SCADA
1403
II
I/O

P-10

P-11

PLC
C37.90
1746
SLC-5/03 5/04
A-B
RS-232
ASCII A-B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s
1 IRIG-B 1746 3150/3151 1300
PSPPROSOFT
Prosoft BASIC
1746
AB-NIM-46
PSPTASNET
NIM SLC-500
1746
1746 -BAS
A-B
RS-232
LAN A-B ASCII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s
1 1771 PLC-5 A-B
RS-232
ASCII A-B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s
1 1771 2760-RB A-B
RS-232
1771
3100/1100
PSP PROSOFT
Prosoft BASIC
1771
1551
Schweitzer
1771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s (SEL) 1771
Page1 -Preliminary Review-2
P-12

PLC PLC PLC PLC PLC C37.90
24 48 125 VDC,30A 4
1746
1746-OX8
A-B
ANSI/IEEE
C37.90.1
30A
P-13
1771
1771-OW16
A-B
30A
SWC
ANSI C37. 90 LRC 2
24 48 125 250 VDC
1746
1746SC-IA8I125VDC
Spectrum
ANSI C37.90 SWC LRC
1746-IB8, -IB16,
-ITB16, -24VDC
1746-IC16-48VDC
1771 MW MVA MVAR RS-232/485 SLC R I/O PLC/ CT PT 0~1A 0~5A 0~120V 1746 1771
1771-ID16
A-B
ANSI C37.90 SWC LRC
1400-PD 1400-PB (PowerMonitor) 1403-DM 1403-MM (PowerMonitorII) 24 48 125 250VDC 1746
A-B
Power Monitor II 27.1, 50 87.1 1/100 IRIG-B
SLC500 I/O 1747-SN
1776 I/O 1771 1746-TS
PSP-CT1
1746 24 250 VDC 1771 48 125
1746SC-IA8I125VDC 1746-OX8 1771-ID16 1771-IQ16 1771-ID01 1746 24 48 125 250 VDC 1771
Spectrum Controls A-B
ANSI/IEEE
C37.90.1
30A
1746I-IB8, -IB16, -ITB16, -24VDC 1746-IC16-48VDC
A-B
30A
48VDC 1771-ICD
ANSI C37. 90
SWC
LRC
2
1746SC-IA8I125VDC 1746-OX8 1771-ID16 1771-IQ16 1771-ID01 1771-OW16 1746 24 48 125 250 VDC 1746SC-IA8I 125VDC 1746-OX8 1771 1771-ID16 1771-IQ16 1771-ID01 1771-OW16
Spectrum Controls A-B
ANSI/IEEE
C37.90.1
30A
1746I-IB8, -IB16, -ITB16, -24VDC 1746-IC16-48VDC
A-B
SWC
30A ANSI C37. 90 LRC 2
48VDC 1771-ICD
Spectrum Controls A-B
ANSI/IEEE
C37.90.1
30A
1746I-IB8, -IB16, -ITB16, -24VDC 1746-IC16-48VDC
30A
48VDC 1771-ICD
A-B
SWC Page2 -Preliminary Review-2
ANSI C37. 90 LRC 2

PLC PLC PLC PLC PLC C37.90 C37.90 C37.90 C37.90 C37.90 < < < < <
1746 PLC 1771 DH+
SLC-5/04 -DH+
A-B
PLC-5-DH+ Ethernet ControlNet
A-B
24 48 125VDC
1746 1771
PLC
24 48 125VDC
1746
1746SC-IA8I 125VDC 1746-OX8
Spectrum Controls A-B
ANSI/
1746I-IB8
-IB16
IEEE C37.90.1
-ITB16 -24VDC 1746-IC16-48VDC
30A
1771
1771-ID16 1771-IQ16 1771-ID01 1771-OW16
A-B
30A
48VDC 1771-ICD
ANSI C37.90 SWC LRC
Page3 -Preliminary Review-2
P-14

PLC 1 2 0.5 1 <0.5
C37.90
P-15
1746 1771
24
48 125VDC
1746
1746-OX8
A-B
ANSI/IEEE C37.90.1 30A
1771
1771-OW16
A-B 1746 24 48 125VDC 1746SC-IA8I -125VDC
30A ANSI C37.90 SWC 2
LRC
Spectrum Controls
30A ANSI C37.90 SWC 2
LRC
1746I-IB8 -IB16 -ITB16, -24 VDC 1746-IC16-48VDC
1771
MW MVA (50+mS) SLC /485
MVAR PLC/ R I/O,RS-232
CT
PT 0~1A 0~5A 0~120V
1746 1771
1771-ID16 1771-IQ16 1771-ID01 1400-PD 1400-PB Power Monitor 1403-DM 1403-MM Power MonitorII 24 48 125VDC 1746
A-B
30A ANSI C37.90 SWC 2
48VDC 1771-ICD
LRC
Power Monitor II 27.1
50
87.1
1/100
SLC500 I/O 1747-SN 1776 I/O 1771 1776-TS
PSP-CT1
1
24
48
125VDC
1746
1746SC-IA81125VDC 1746-OX8 1771 1771-ID16 1771-IQ16 1771-ID01 1771-OW16
Spectrum Controls A-B
ANSI /IEEE C37.90. 1 30A
1746I-IB8 -IB16 -ITB16 -24VDC 1746-IC16-48VDC
A-B
30A ANSI C37.90 SWC
48VDC 1771-ICD
LRC
Page4 -Preliminary Review-2

PLC
C37.90
23KV 24 48 125 250 VDC
1746
1746SC-IA81125VDC 1746-OX8
Spectrum Controls A-B
ANSI/IEEE C37.90.1
30A
1746 IB8 -IB16 -ITB16 -24VD C 1746 IC16 4 8VDC
1771
1771 ID16 1771 IQ16 1771 ID01 1771-OW16 24 48 125 250 VDC 1746
A-B
1746SC-IA81125VDC 1746-OX8
Spectrum Controls A-B
30A ANSI C 37.90 SWC LRC 2 ANSI/IEEE C37.90.1
48VDC1771-ICD
30A
1746I IB8 -IB16 -ITB16 -24VD C 1746 IC16 4 8VDC
1771
1771 ID16 1771 IQ16 1771 ID01 1771-OW16 24 48 VDC 125 250 1746
A-B
30A
48VDC1771-ICD
90 SWC 2
ANSI C37. LRC
1746SC-IA81125VDC 1746-OX8
Spectrum Controls A-B
ANSI/IEEE C37.90.1
30A
1746I IB8 -IB16 -ITB16 -24VD C 1746 IC16 4 8VDC
1771
24 48 VDC
125 250
1746
1771 ID16 1771 IQ16 1771 ID01 1771-OW16 1746SC-IA81125VDC 1746-OX8
A-B
Spectrum Controls A-B
30A ANSI C37. 90 SWC LRC 2 ANSI/IEEE C37.90.1
48VDC1771-ICD
30A
1746I IB8 -IB16 -ITB16 -24VD C 1746 IC16 4 8VDC
1771
24 48 VDC
125 250
1746
1771 ID16 1771 IQ16 1771 ID01 1771-OW16 1746SC-IA81125VDC 1746-OX8 1400-PD
A-B
Spectrum Controls A-B
30A ANSI C37. 90 SWC LRC 2 ANSI/IEEE C37.90.1
48VDC1771-ICD
30A
1746I IB8 -IB16 -ITB16 -24VD C 1746 IC16 4 8VDC 1771
1771 ID16 1771 IQ16 1771 ID01 1771-OW16 1400-PD
A-B
30A
48VDC1771-ICD
P-16
90 SWC 2 Page5-Preliminary Review-2
ANSI C37. LRC

PLC
C37.90
P-17
1~2
SCADA
0.5~1
<0.5
CDC DNP 3.0 Harris Slave Landys&Gyr
1746 1771 1746 1771 1771 1746 1771 1746 1771 1746 1771
1300 1200 1200 1300-HAR 1200-HAR
IEC 870-5-101
PSP-Tasnet PSP-Tasnet PSP-Prosoft PSP-Prosoft PSP-Prosoft PSP-Prosoft PSP-Prosoft PSP-Tasnet PSP-Prosoft PSP-Prosoft PSP-Tasnet PSP-Tasnet PSP-Tasnet
PLC
n a n a 48VDC n a n a n a n a 48VDC 48VDC 125VDC 125VDC 1746 1771 1746 1771
PSP-Intronics
24A
125VDC
1746-P5 1771-P10
A-B A-B
5.0A 1771-P10 ronics 250VDC 0~5mA 0~1mA +/-10V 250VDC 1746 1771 1746 1771
8A,Int
250VDC
PSP-Intronics
1746-NIB
A-B
Power Monitor Power Monitor
1771-IL
A-B
Page6 Page7 -Preliminary Review-2 1 Electric Power Demo 2760RB 2 C37.90 30A 10A LRC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s SEL2020 2020 SEL 2020 PLC-5 16 SEL2020

P-18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许红梅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许红梅 发表时间:2019-01-21T15:32:40.7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作者:许红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建设水平也在不断加深。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市垦利区供电公司山东东营 2575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建设水平也在不断加深。但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现如今我们需要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进一步提升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水平。本文首先是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且预测了未来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电力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供电公司生产运行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也越发明显。电力系统供电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十分重要。现阶段,我国诸多电力系统供电公司已经成功将供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供电实际运行中去。论文通过对存在弊端问题的分析,结合湖北武汉供电公司电力系统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优化,进而为我国电力系统供电公司的综合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 1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含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在电力工程建设生产中,为了提升其生产技术应用控制能力而采取的一种新型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应用控制中注重的是对技术控制中的实践性及科学性处理。按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力工程中的技术控制来看,其技术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技术控制中的技术实施中,按照其技术实施中的控制采用智能化监控体系,对整个系统监控中的技术应用控制做出了全面性整合,并且在技术的应用控制中,其对应的技术应用展现是以网络化技术发展为基础进行的[1]。 2电力自动化技术综述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促使电网工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配电技术不断朝向网络化发展,电力工程稳定性不再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与难点。电力自动化技术依靠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集成,而发展起来的综合型技术。在电力工程中,主要起到监视与远程监控等作用。其是电力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为电力系统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电力自动化技术中,电力系统由众多环节组成,如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其需要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联合作用,才能保证电力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3.1智能保护技术与综合自动化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普及,智能化技术也随之兴起。其中智能保护技术就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智能自动化技术整合,形成的较为先进的电力工程智能保护技术。现阶段,我国的智能保护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在电力工程的投入应用中具有加大的发展空间与投资前景。在电力工程对其智能保护技术进行使用时可以实现分层设施应用与各级电压电站中应用。其次,为了更好地巩固与保持智能保护技术的稳定性与效率,可以在其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加设相对的人工智能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拟人化操控,可以对智能保护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革新与提高。最后,综合化自动化技术在湖北武汉供电公司较为常见,这种综合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管理、电厂运行管理与电力供给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是当下我国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性保障技术。综合性自动化技术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其在电力工程及系统中的实质作用。而湖北武汉供电公司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保障了其供电企业发展与安全输电的稳定性。 3.2智能仿真技术应用 智能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中,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智能化仿真体系建设中,为了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技术应用控制能力提升,需要按照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控制进行自动化技术仿真模型构建,通过仿真模型构建,能够对整个工程系统运行中的电力传输状况进行监督,保障了整个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技术应用控制整合能力提升,并且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传输中,能够借助自动化仿真技术,将整个系统技术控制中的关键性危险点明确,保障了技术应用控制的整合能力提升。 3.3PCL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 将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控制建立在PCL技术芯片之上,通过PCL智能芯片控制,对整个电力供应中的电力运行进行监控,编写不同的指令用来操作不同的系统运行工序,当系统运行中出现了对应的系统故障时,芯片就可以直接发出指令,断掉对应的故障线路,防止出现供电危险,以此保障电力工程电力传输供应安全。按照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中对于智能化供电建设管理需求来看,我国电力建设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以计算机为智能化供电建设要素的电力建设已经实现,将电力运行中的监控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整合,以此进行智能供电建设管理工作开展中的要点控制。 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首先,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应该依托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投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相关的变电站信息与具体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统一整合与集中共享,对改善变电站工作环境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其次,可以采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与可调控电子模式,对变电站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的多媒体屏幕,对变电站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监控与管理,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电子自动化记录,将记录数据保存在特定的储备硬盘上,方便日后的查询工作[1]。 4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的要求 4.1保障安装施工的质量 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后期维护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对其进行验收尧监督,来保证其安全。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尧相关要求对竣工的工作进行及时验收,来保障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安全运行,从而提高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尧可靠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精)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铁路牵引供电变电站是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供电的专用变电站,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本项目是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设备。铁路运输有极高的时效要求,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运行的关键设备,设备选型时必须对厂家的生产资质、历史业绩、技术能力均须进行全面的考量,入选厂家通过公开招标,有针对性地为标的变电站拟定系统配置方案,制定承揽工程的内容和价格,参与相对公开应标竞争,因此,本项目对应的市场门槛较高。本项目----牵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同样适用于城市地铁、轻轨配备的变电站。 牵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组成结构上类似电力行业的高等级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设备,但使用要求和技术特性差异很大。牵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是铁路行业内的高端自动化设备,其延伸产品众多,是为铁路行业供货和服务的厂家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牵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测控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合一的高技术产品,通常由以下主要设备组成: ?馈线保护装置-------------------用于电力机车供电线路的保护装置 ?变压器保护装置----------------用于电力牵引专用变压器的保护装置 ?补偿电容保护装置-------------用于补偿电容的保护和自动投切装置 ?变电站站内自动化设备-------用于测量、控制、通讯的设备 ?分区站自动化设备-------------用于两变电站之间分区站的专用设备 ?常规电力设备保护装置-------类似电力行业的自动化设备 ?高可靠的计算机系统----------用于信息处理 牵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延伸或关联自动化系统主要有:

试述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试述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06T16:15:11.7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作者:方一宁高晓东刘悦刘效源卢晓蕊张瑞王仁[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飞速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我国电力系统进一步的发展。 (国网本溪供电公司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飞速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我国电力系统进一步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下,传统的电力工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要探索全新的发展道路。而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对传统的电力工程进行创新,进行自动化监督和控制,提高电力工程的服务效率,保证电力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稳定成为了很急迫的事情。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并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力工程中,并且得到了好的效果,电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得到了完善以及发展,解决了电力工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随着电子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广泛的应用,电力工程必将得到更好地完善和发展。 1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自动化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主要是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电力工程中,实现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远程管理与监控技术,而且还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了实现电力工程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就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满足电力工程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并能够对电气设备和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在电力系统中出现了电能运输问题,就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其次,要确保技术的安全性,防止因技术问题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还要加强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同时还要有能够辨别异常数据的能力,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要减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1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 电网自动化技术是以计算机的控制为核心系统,电网调度是以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为主要的应用,实现信息的采集以及整理和显示,并保证整个电网的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得调度人员可以掌握全部电网,实现有效的指挥和良好的运行。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加强了对电力工程的监控,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故,从而保证电网的运行稳定,在过去,一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2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 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与有效地应用,此乃个人实现电力工程中的变电站的信息处理,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重新组合以及优化设计,从而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进行比较齐全的数据处理,从而可以更好地监控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的情况。 2.3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 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针对城乡配电网进行的改造,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实现电网的自动化,从而实现电网的长久稳定发展,并确保人们的用电安全,从整体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使用配电网技术时,主要是对用户计量表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找到设备的故障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设备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量的损失程度,最终提高用电能力的效率。 3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3.1自动化补偿技术 在传统的电力工程中,进行电力补偿时,一般采用的是低压无功补偿技术,其补偿原理是:将单一信号,与经由采集的三相电容器予以补偿,这种技术方式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它在对单相负荷用户进行补偿时,很容易出现三相负荷失衡的现象,导致补偿过度或是补偿不足的结果,所以这种补偿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电力工程的发展状况,甚至已经阻碍了电力工程的发展。而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有利于有效解决这一历史难题,弥补存在的不足之处。该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以下3大补偿结合:一是稳态补偿和快速补偿的有机整合;二是三相补偿与分相补偿的有机整合;三是固定补偿和动态补偿的有机整合。实现这3大补偿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在电力补偿时,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相应的适度的调整,最终能够有效提升补偿的精度。 3.2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同样也是一种在电力工程诸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的电力自动化技术。近年来,在电力系统领域中,使用最多的现场总线技术有LONWORKS和CAN技术等。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把自动化装置和相关的仪表控制设备实现相互联系,目的是形成一个优质的电力系统网络,能够随时监控和管理的电力设备。该技术能够将现代化的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实现有效整合,是一种综合程度很高的电力自动化技术。与此同时,该技术还可以通过有力地依托传感器的各项功能,对相关设备的电阻以及电流等一系列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监控到的信息及时传输给主机,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参考和借鉴传输到主机的相关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和判断,然后发出正确的指令,接着相关的设备就可以自动接收和执行工作人员发出的指令,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此外,现场总线技术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它仅需要通过控制相关的仪表设备,就能够快速简单地连接前置机和上位机,从而有效地控制电力系统。综上可见,将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领域中,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大大减小电力系统运行的风险和困难,从而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3.3光互连技术 光互连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而该技术具体指的是能够在继电自动控制系统中对机电装置进行控制,而且不会受到平面或者是电容负载限制,可以达到监控具体要求。根据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子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弥补编程不足之处,在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解决。与此同时,还能够对数据信息当中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进一步增强电力系统灵活程度,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光互连技术被应用在电力调度室当中,也要提高调度室内部员工的技术要求。其中,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规范要求开展电力调度工作,确保自身生命安全。

自动化毕业论文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文

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当前时代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铁路作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近些年来我国铁路使用频率的大幅增多,人们对铁路建设也提出了愈来愈严格的要求。在整个铁路建设的过程中,铁路电力系统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技术也成为确保铁路设施安全供电的基础,属远程监控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本文就以郑西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为例,在阐述铁路电力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该铁路电力远动系统的构成、功能与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借助于此,加速铁路电力建设的顺利、安全发展。 【关键词】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技术;应用 自迈入21世纪后,随着我们日常生活质量的迅猛提升,日常出行、旅游、探亲等行为的普遍,也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各项交通事业的发展,而铁路作为一直以来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人们主要选择的交通工具,对其在安全运行方面也提出了严格要求,关键在于其具备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的安全电力系统,以此来作为铁路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就传统的远程监控技术及管理手段来说,随着近些年来高速铁路与重载铁路的高速发展,在这其中的应用也已经再也无法紧跟时代步伐,而在当前新社会、新的市场势态下,更是对铁路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入新型的电力线路自动化技术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郑西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供电特点分析 郑西高铁为郑州至西安的铁路客运专线,线路穿越豫西山地和渭河冲击平原,沿线共设车站13个,线路全长505公里,最大年输送能力高达8340 万人。郑西高铁电力系统的构成为低压配电网络、铁路沿线的变电所以及10 千伏电力的贯通线路,主要负责的任务为铁路沿线的照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 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班级电器10__3 姓名赵天星 摘要 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是集CPU ,RAM ,ROM ,定时,计数和多种接口于一体的微控制器。他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上和智能产品。时钟,自从它被发明的那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钟的应用越来越广范,人们对时间计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让时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怎样让我们的老朋友再次焕发青春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设计出新型的时钟,来不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市场上的时钟便宜的比较笨重,简单实用的又比较昂贵。那么,有没有一款既简单实用价格又便宜的时钟呢? 我们课程设计小组设想:可不可以利用单片机功能集成化高,价格又便宜的特点设计一款结构既简单,价格又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呢?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多方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设计出了这款既简单实用,又价格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 关键词:单片机;时钟;计时 前言 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控制、电气测量、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目录 目录 (1) 绪论 (2) 一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一)控制器 (3) (二)存储器的结构 (4) 1程序存储器 (4) 2内部数据存器 (4) 3特殊功能寄存器 (5)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15T17:24:33.1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作者:马浩博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电能的使用量也在日益增加。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兰考县供电公司河南省开封市 475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电能的使用量也在日益增加。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电力工程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的应用很好的推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本篇文章首先简要论述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继而分析了其发展的进程,最后探讨了其在电力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应用 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之中,无论是在各行业的生产活动,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电能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给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使用可以让工作人员实时把握电网整体的运行情况,还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力行业应该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重视起来,为人们提供质量更高、更为安全的电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简述电力自动化技术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新型技术,主要是以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其远程管理和监控技术得以提升,同时还有保障电力系统整体安全稳定运行的作用。电力企业想要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①满足生产运营当中各环节在技术层面的需求,实现对电力系统和各种电气设备的实时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确保设备可以安全运行;②保证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以防由于技术的问题而引发事故;③增强收集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且要清晰的辨别出系统运行当中出现的异常数据,确保潜电力系统能够可靠地运行;④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之下,尽量缩减成本投入,降低能源消耗。 2、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下面就近些年来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几个领域做出探讨。 2.1电网调度 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当中的应用是将计算机作为核心的一种现代化电网调度系统。主要作用在于对电网整体的运行状况加以实时的监控,对系统中各种电力设备的故障加以及时的处理,继而保证电网的安全。也就是说,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利用起来,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加以全面的收集以及处理,利用适合的管理措施对电网正常运行做出保障。而且在电网调度当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下降,同时还能对电网中电能的损耗加以一定的控制,继而实现电网运行正常的保障。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针对电网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加以非常完善的处理。所以,在目前的电网调度工作当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变电站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依靠的主要是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继而达成对数据信息较为集中的处理,实现变电站内机械设备和电力系统整体的优化。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多的特点,在实现电网的自动化建设的同时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对系统的操作更为便捷。在针对相关系统数据加以监控的时候,能够提升对于单元模块出现故障的识别程度,继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3配电网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的目的在于改造城镇乡村的配电网,逐步实现电网功能的自动化,让电网能够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保证用电客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继而为电力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提升做出保障。在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加以应用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用电客户的电表加以相应的数据分析,将设备当中出现问题的部分准确的找出,继而采取适合的措施对故障加以处理,这样就能降低电能的损失,继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 电力工程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其中应用的加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能让电力工程在的运营过程中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对其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以下是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当中应用的几个具体的内容。 3.1现场总线技术 将自动化技术的相关装置连接到电力系统的机械设备当中,能够实现多站式一体化数字信息网络的形成,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综合性技术就是现场总线技术。我们国家的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进程当中,在电力工程当中对现场总线技术实施了非常良好的运用,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其主要的作用过程是当变送器对电力数据信息加以收集之后,发出相应的电信号,然后由计算机将电信号加以实时计算,继而得到判断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目的不是对电网整体加以控制,应该是具有针对性的对一些较为具体的数据信息加以控制。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际运用还可以提升前置机跟上位机之间配合的程度,利用仪表对其加以掌控,继而实现操控整个电力系统的最终目标。在电力系统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会对现场总线技术加以不断的完善,继而达到对电力系统当中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在对电力系统实施监控的过程当中,能将电力设备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呈现出来,并且积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对其加以解决,这就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为我们国家电力行业健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2主动对象数据库 电力工程当中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技术就是数据库技术,它的作用在于监控与控制电力系统的同时,利用计算机所具备的储存功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加以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原有电力系统的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电力生产运营中已经无法符合实际的要求。电力系统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创新,加强对主动对象型的数据库技术不断的探索,保证其朝着更为合理实用的方向发展。该类型技术的应用有较多的特征,在软件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还能够实现对电

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 发表时间:2016-08-22T10:54:42.2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作者:刘英杰 [导读] 在电力系统中是否运用自动化技术,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各项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刘英杰 (清远恒达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511500) 摘要:文章阐述了电力自动化含义,电力自动化控制的基本要求以及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0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是否运用自动化技术,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各项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实现了远程监视与监控管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为电力系统提供更为优化的服务。电力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将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与可靠。先进技术的引入特别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为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含义 电力系统是对于各项生产生活进行电能消费后的电能生产系统,全过程由发电、输电、用电等环节组成。电力系统具有较为复杂的工作流程,首要工作是将自然界一次性能源转化成为电能,然后经过输电和变电系统将电压转化为工业和生活用电的适度电压,再将电能配送到各家各户,各用户在电力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各种电气设备转化为光能、电能、热能等一系列能源,为人们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电力系统自动化包含多种形式,主要的是实现对电力调度、配电网和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如图1所示。 图1 电力自动化系统图 通过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传输和管理的电能生产、自动化管理和调度、自动化的控制。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综合的系统,是由输电网、配电网、变电站、发电厂和用户等组成的。为了保证电力电能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系统电压、电流频率的持续稳定性,并且使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目前最好的举措。 2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不仅包含对于线路连接情况的管理,还包含对各种设备和仪器的运行状况的控制和管理,面对上述各项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 2.1从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管理 实现对电力系统中正在使用和进行的各种元件和设备的运行状况的管理和监控,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必须要完成的。通过系统的控制仪器可以对其进行运行监测,可以及时的搜集相关设备的运行数据及出现的问题,保证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 2.2保证仪器设备稳定运行 保证系统中的仪器设备及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就是说系统要配备安全防护体系,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保障。由于电力系统是一项由设备和路线组成的庞大的电力系统,这就要求系统能实现对各种设备和线路进行分工管理,所以首先要在管理中做好分工工作,才能实现管理的有机协调。 2.3尽量减少人工操作 从操作的步骤上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要能够尽量的简化人工操作和控制,实现简便的管理形式。另外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化统管理,要做到尽量的减少人工的操作,更大程度实现自动化,保证人力资源的最优运用。 3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电力系统光互连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机电保护装置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生产应用中,往往会运用到光互连技术。光互连技术不仅具有状态估计、网络建模、电网分析、人机界面的处理以及高级应用等方面的功能,还能够提供传统技术的基本操作要求,光互连技术致使该技术能够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定位,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对装置操作时更加简便易行,节省劳动力和工时,同时,操作画面更加清晰,大大降低了错误率。根据更加准确的操作参考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做出更加准确的分析与处理,做出更加准确及时的判断,大大提高工作质量。 此外,传统的机电保护装置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存在很大程度的弊端,电容和电容负载对工作干扰一直得不到解决。光互连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以上弊端,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光互连技术的应用,排出了电容干扰的影响,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还对相应的支持了继电保护装置。光互连技术在生产中的大批量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可以将设备运行不当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正是由于其具有上述众多优点,使得光互连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得以广泛应用。 3.2电力系统现场总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的全方位,其内部控制中心不仅包含实际的施工现场,还包括两个场地的装置与仪器。相关电力工作人员对采集来的信息根据系统内部相应的计算方式进行整理分析,将主机发出的指令整合后的传送到相应操作位置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汁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予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2.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与输配电线路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3.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 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l/O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l/O总线与智能l/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功能。 运行员工作站(OS)和工程师工作站(ES)提供了人机接口。运行员工作站接收PCU发来的信息和向PCU发出指令,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的手段。工程师工作站为维护工程师提供系统组态设置和修改、系统诊断和维护等手段。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二)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4、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5、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2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目标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一)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

罗克韦尔自动化能MCC介绍

附件一: 罗克韦尔自动化智能MCC介绍 目录 第一部分罗克韦尔智能MCC优势 第二部分罗克韦尔智能MCC技术特点 1、内置DeviceNet通讯电缆 2、木线支撑 3、完全抽屉式和省力的抽出、插入操作机构 4、抽屉式回路种类齐全 5、智能电机保护和控制元件 6、可提供专业的测试工具和软件 7、可提供专业的操作软件 8、ArcShield防弧结构 第三部分罗克韦尔智能MCC与常规MCC的制造成本对比 第四部分首钢迁钢罗克韦尔智能MCC使用报告 第五部分罗克韦尔智能M C C与其它公司产品比较 第六部分罗克韦尔智能M C C国内部分业绩 第一部分罗克韦尔智能M C C优势 1.设计方便简单,大量减少设计院设计时间及工作量 1)基本不用考虑太多二次回路设计和外部控制电缆设计; 2)专业设计软件设计配合设计,不需考虑具体器件型号规格及其一次回路元器件 之间的配合;

2.安装调试简单省时,可靠性高 1)MCC基本没有控制电缆,因此可以减少施工量和80%控制电缆和电缆桥架数 量。 2)不需要对系统进行打点,可以大大减少调试时间。 3)不需要PLC I/O端子柜及中间继电器柜,可以大大减少故障点。 4)防护等级高与普通低压柜及普通MCC柜,能过适应恶劣环境。 3.运行 1)智能器件的超强保护及预报警功能,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2)不需要PLC I/O端子及中间继电器及大量硬接线,大大减少故障隐患,保证安全 运行。 4.维修 1)智能器件的应用使系统维护变被动维护或定期检修为主动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2)所有元器件正面安装,便于维护; 3)智能器件的更换不需要重新设置(只有DeviceNet有该功能)。 5.管理及控制一体化,实现整体信息化 1)设备网(DEVICE NET, IEC及国家标准)为实时网络,可以实时上传数据。 2)远程实时监控MCC运行。通过三网集成,无缝连接(Net Links)技术将设备层 信息集成至车间,工厂直至企业层。 3)为生产执行系统(MES),电脑化维修管理系统(CMMS),企业资产管理 (EAM)及企业资源管理(ERP) 系统提供极其便利的管理,监控一体化信息平台。大大节省管理信息化投资。 4)提供实时监控软件,可以内置入上位监控软件(RSVIEW32,不需要单独制作监 控画面。 6.节省一次投资,维修,运营总体费用(TCO) 1)总投资与常规独立的马达控制中心, 变频器和软起动器及 PLC构成的总控制系统 相当。 a)一体化成套变频器和软起动器及控制器。节省成套费用。 b)相同单元可完全替换(二次回路统一), 节省备件。

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60

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摘要:电力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已担任非常关键的角色。现代社会在飞速的进步,很多技术也慢慢地被创新和替代。该种变化,为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 供了诸多的良机。所以,为改善电力系统本身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我们应当引 入电力自动化技术,扩大电能产量,促进电力企业自身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建设行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尤其是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力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的出现,不仅取代了传统技术,而且,还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电力 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单位的经济 效益。虽然,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一项极为复杂且繁琐的工作,但只要科学 运用,势必会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同时,还能为电力建设行业的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最终为老百姓谋福利。 1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科技在持续地进步,电网技术获得了较好的运转。配电网技术,日渐地走向 网络化。该形势下,自动化技术同样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力自动化技术,集 电子、信息处理或是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为一体,属于典型的综合技术。电力系 统中,它能够通过远程的方式完成监控,并进行动态管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创造了不错的条件。相应地,电力系统同样也享受不 错的服务。自动化技术,应当遵循下列不同的要求:(1)电力系统不同的部分 应当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设备运行当作前提, 确保操作人员得到统筹地控制;(2)运用自动化技术来对安全系数作出优化, 预防各类事故,减少人力,防止出现紧急事故;(3)对电力系统中的全部数据 或是参数作出检验,同时对其进行搜集,使系统能够维护运行;(4)提高电力 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2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 2.1现场总线技术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应提前将电力运行设备与其他装置连接起来,让其 可以朝着多样化与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将通信技术与传感器等相结合,使其可以成为一整套技术方法,这样一种技术,被称为总线技术。现如今,从电 力建设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总线技术已被运用到我国电力工程中,当该技术收 集到信息后,就会立马发出信号,紧接着,计算机就应借助数学模型来进行计算,为正确做出判断,科学运用电力自动化技术。除此之外,总线技术的运用还不需 要对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只需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可。据调查显示,总 线技术的应用,不光能协调好上位机和前置机,而且,还能控制电力系统,使其 可以正常运行,顺利完成电力工程的既定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设备一 出现问题,就可立即进行处理,关键是,还能提供技术支撑。 2.2数据库技术 所谓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督,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 提高运行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终,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由于传统 数据库技术已无法再满足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电力单位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并同时对数据库技术展开探讨。这是因为数据库技术具备多种优势,不光有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马瑞斌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马瑞斌 发表时间:2019-09-19T11:46:14.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马瑞斌贾红军 [导读] 摘要:在现阶段,电力自动化系统正在逐渐将单一化的系统功能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渐趋智能化和协调化。 河南正大工程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在现阶段,电力自动化系统正在逐渐将单一化的系统功能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渐趋智能化和协调化。在后续的发展当中,也应该逐渐将此系统发展完善,在保障其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其功能进行改进,在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由此可见,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有着显著的研究价值。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方向 引言 电力系统实现智能态控制将成为我国电力系统从稳态控制转向动态控制的必然发展趋势,实现智能态控制已经被作为电力系统实现完整控制时代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电力系统的开发就离不开电力自动化技术,可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之重要。而且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市场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扩大,这种技术的发展显然提高了电力故障处理的效率,避免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过多损失。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质量越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力也会提高且更加稳定。 1 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优势及问题 电力系统由众多系统组成,要实现电能的输送,需经历诸多环节,因而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相对较多,需要电力企业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然而,在电力运行中,具有许多安全风险隐患,可能威胁电力运行的安全性。所以,电力企业有必要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首先,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能够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转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次,电力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对电力运行状况进行实施监控,并以数据形式而传递,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工作依据。由此可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自动化技术综合了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电子等多种技术,综合性比较强。电力自动化行业在实践中存在着比较高的技术壁垒,其涉及到诸多技术领域,比如说,计算机、通信和电力传输等技术,经广泛研究证明,实践中可以进入到电力自动化行业的企业技术研发队伍的能力都比较强,基于此,这种企业的数量也比较少。电力系统规模比较大,其结构也比较复杂,所以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运行中一旦出现故障即可能引发比较严重的不良后果。针对这一问题,对电力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电力自动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层层检验和运行成功案例,才能被用户所信任,企业才能真正进入到市场所认可的区域当中,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对于电网调动自动化技术来讲其主要就是采用其信息的智能化实现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记录以及统计,以此来实现对于电网的运行情况有效监控,这样电网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电网的相关信息对其内部资源实施调整和调度,以此来确保电网效率的最大化。在当前的电网当中对于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很普遍,特别在当前随着电网负荷的增长,人们对于其稳定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于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普遍。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人力的解放,并且还能够确保电网的高效以及稳定。 2.2 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配电网络的自动化是指智能化设备的规模和数量有所增加,还可以通过改变配电网络的环境和设置来达到自动化的目的,在配电网运行中可以实现日常任务的自动处理、危险故障的自动报警、电流量的自动调节以及监控设备的自动运行等工作,保证配电网电力供应的质量。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工作人员不需要辛苦的实地勘察监测就可以获得配电网的运行数据,掌握时时的动态情况,将电力供需的平衡关系调节到最佳状态,尽可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实现电网的平稳、高效运行。 2.3 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现状中,变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未来发展,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变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的运输需要通过高压运输电线来执行,而将运输的电能转变为日常可用交流电需要通过复杂的变电系统来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力系统不断地完善,传统变电站实际操作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需要,在传统变电站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对变电系统很难做出系统性控制,变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变电系统中,通过计算机技术,与通信及网络技术有效的结合,促进电力系统的工作,有效的管理与监控电力系统相关设备。要大力支持变电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完善电力系统,促进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4 变电站与电力调动的应用 在当前电力系统中,电力调度自动化是发展速度较快的一个方面,利用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实时收集电力系统中各种运行数据,可以提高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可以提供参考数据给电力市场,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可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生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中间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有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计算功能等,控制层面涉及信号检测、电力远动终端装置、故障录入等方面。而变电站是当前电力系统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门,加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保障供电能源质量。 3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电力自动化技术以计算机设备和通信技术为重要依托,应用于电力系统中,能够对电力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进而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数据信息,有助于工作人员更好开展工作。现阶段,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大大提升电力运行效率,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就电力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而言,其发展前景良好,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安全性保障。(1)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我国电力自动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且自动化系统逐渐形成规模化趋势。一方面,基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管理效率提升,电力部门工作人员能够对电力运行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核对相对数据信息,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其运行更具安全性、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