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搭配二教案

公开课:搭配二教案
公开课:搭配二教案

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

南城小学:吉克达尔莫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第101、10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让学生熟悉更加有难度的搭配问题,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体会组合的特点和结果。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能将实物组合抽象为数字或字母,理解组合可以不分顺序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带来了一件物品,看,是什么?

生:密码箱。

师:是密码箱,密码箱是不是随意就可以打开了?

生:不是。

师:要打开密码箱,需要什么?

生:需要密码。

师:这个密码箱上有几个密码孔。

生:2个。

师:每个密码孔中的数字都可以分别设置为0到9中的一个数字,你知道老师的这个密码箱可以设置多少种不同的密码吗?请大家猜一猜。

生猜密码

........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密码箱究竟可以设置多少种不同的密码吗,要知道这些密码的个数就得从今天的学习中去总结,下面老师把今天的课题写在黑板上,请大家用你们能干的手指头在空中学写课题,我看谁写得最好?

师:孩子们写完了,你们可真了不起,看着聪明又好学的孩子们,数字乐园里的几个可爱的数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要考验一下大家,瞧它们来了,它们可是带着问题来的哦,我们看看它们的问题是什么?

师:它们的问题是:用我们1、3、7、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师:现在请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1、7、3、9,以同桌为一组,大家可要分工好,一个排,一个记,看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生:写一写由数字1、7、3、9组成的两位数

师:让学生汇报自己写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题目: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师:为什么你们不把0写在十位上呢?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课件出示打开的大门图,恭喜同学们顺利解开了密码看喜羊羊和他的伙伴正排队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排队练习题。再完成教材101页做一做第1题。

三、练习

4、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要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五、板书设计

简单的排列

排列数3×4=12 (个)

3×3=9 (个)

西门豹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案 本文是关于西门豹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30西门豹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河伯娶媳妇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进行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性格。 3、理清文章条理。 4、学习起因部分。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解题谈话。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了一个官员西门豹,他被魏王派到

了漳州边上的邺县。西门豹会遇到什么?会做什么?你知道西门豹为了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饶、是翘舌音,“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褂”字注意最后一笔是提。“饶”字不要多写一点。 “渠”、“灌”各属于什么结构。 2、理解词语:荒芜、巫婆、人烟稀少、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一)弄清下面问题。西门豹到邺后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二)学生回答,师归纳。(填空形式) 1、西门豹到邺后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询问一位老大爷 了解到这一切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2、西门豹了解情况后就利用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把巫婆、官绅给扔下了河。 3、西门豹治了巫婆和官绅后就开始发动百姓开凿河渠,灌溉庄稼。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1、这篇课文是写()的文章。 2、这篇课文是写()治理()的事情。 3、这篇课文是按照()顺序写的。 4、事情的起因是:看到田地荒芜,了解原因。 事情的经过是:利用河伯娶媳妇,惩治巫婆、官绅。 事情的结果是: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 三、学习起因部分——"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后与教师展开对话。 1、带着问题默读: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传统节日 》 第7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 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9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生字,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等的意义。 2.正确、流利、多形式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前中国半年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了解“祭扫”“赛龙舟”等风俗习惯。体会“人如潮”的壮观场面。教学准备:PPT、图片、生字卡片、板书关键词条。教学过程:一、目标引领 (一)激发兴趣,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用聪明的小脑袋猜一猜图片描述的的是什么节日吗?(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这些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理解“传统”的呢? 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就叫传统,在传统节日里人们常常做的一些事就是传统习俗,这些啊构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理应去弘扬我们的传统精神。(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传统

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我们的传统节日吧。(二)初读童谣,认识新字,展示读书提示 1.大声朗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圈出课文中写到的节日。 七月七是七夕节又叫乞巧。藏在童谣的小秘密都被你们找到了,相信这些生词宝宝一定也难不倒你们,请小老师带读看来这些真的难不倒你们, 1.再读童谣,读出节奏。打拍子齐读童谣。(三)随文识字,了解节日习俗1.走进春节(板贴春节) (1)孩子们,一年的开始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请第一小组齐读春节的句子。 (2)你们在过春节都做一些什么呢?有节奏地齐读春节习俗(贴对联、穿新衣、走亲戚、守岁、发红包、吃饺子) (3)既然春节如此热闹,让我们一起读出春节的热闹吧。2.走进元宵(板贴元宵) (1)春节过去了,紧接着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宵字一个宝盖头加一个肖字,开火车来读一读,请小朋友说一说元宵的习俗, (2)这里面还有一个成语藏在了里面,大街小巷,大街和小巷分别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宽宽的大街,窄窄的巷子。 (3)体会“人如潮”:元宵灯会上,人们都涌上街头,那是怎样的场面啊?(人山人海) (4)怎么把“街”字写漂亮呢?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右部第

西门豹教案设计

西门豹教案设计 西门豹教案设计 《西门豹》一课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帮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21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年年闹旱灾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公开课教案

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时间:2014.12.4 班级:三年级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材简析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已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为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故在本组综合性学习之后安排了这次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了解生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汇报交流中,学会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学会有条理,有感情地向他人介绍“传统佳节”,细说“春节”、“端午”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佳节的丰富多彩。 3、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4、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搜集有关“传统佳节”的资料,并学会整理,有条理、清楚地向他人介绍,说出自己的快乐,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课外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搜集传统佳节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畅谈交流 1、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传统文化吗?请你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了解的传统文化?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陶瓷、烟花、剪纸、戏曲、湘绣、古诗词、中国古代神话…… 2、同学们说得很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我们最熟悉、最喜欢的莫过于传统节日了。我编了一首对对歌,我问你答,我们一起试试吧! 我来问,你来答,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几月几日是清明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 3、我国节日办公室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老百姓更好地过节,取消“五一”长假,而在清明、端午、中秋节时各放假一天。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让我们更深刻地去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吧! 三、走进佳节 1、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去了解传统佳节,并搜集资料,都准备好了吗? 2、各组汇报佳节。 3、请小朋友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组里汇报整理,待会儿看看哪些组是“优秀学习小组”。那我们先来看看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条件是什么呢?(出示要求) (1)小组成员都要大胆讲,认真倾听,提出见解; (2)小组推选“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发言; (3)其余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疑问时可以举手提问;同组或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学方法】循序式。 【教具使用】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过渡语: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

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西门豹,板书课题。 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 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公开课《过新年》教案

授课年级:小学音乐二年级第三册 课型:综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唱歌教学《过新年》 教材分析:《过新年》是一首曲调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它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音乐情绪活泼喜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孩子在过新年时的愉悦的心情,歌曲中一些模仿锣鼓声的“咚咚锵”的歌词更加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理解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歌声表达相应的情感。 2、正确选择并使用打击乐器,并能为歌曲作伴奏。 3、学习两个舞蹈基本动作并表演感受歌曲的民间音调特点。 4、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了解过新年时的风俗习惯,充分感受过新年热闹喜悦的气氛,并能 从歌唱中体验和表现快乐。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及正确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录音、钢琴、绸带、打击乐器(双响筒、三角铁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受 师:带领学生拍手进教室(《过新年》伴奏音乐) 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踏着这段欢快的音乐,同学们感觉怎样? 生:高兴、快乐等的回答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样的氛围呢?(提醒:像过什么节日一样?) 生:像过年一样,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说出了我们今天音乐课的主题《过新年》 师:老师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过年的情景,如放鞭炮、贴春联等。 二、入境体验感受音乐 1.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牛老师还准备了一些过年时候一些喜庆场景的图片,下 面请大家在音乐声中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播放《过新年》视频,欣赏图片)生:观看中国过年的风俗(观看新年的幻灯图片) 2.师:同学们,为了庆祝喜庆的节日,人们会用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庆祝节日。我们先来认 识一下这两种乐器。 现在让我们一起用声音来模仿一下吧! 生:用“咚咚锵”模仿锣鼓声。用敲凳子和拍手的方式模仿锣鼓声。 3.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太棒了,在这喜庆的节日里我想给大家送上一幅春联: 上联是:鞭炮声声锣鼓响,下联是:唱歌跳舞多欢畅。 请聪明能干的同学为老师加一个横批吧! 生:请学生为春联打上横批(过新年)引出歌曲曲名。 4.观看《过新年》的歌曲视频,再次感受《过新年》的欢乐场面。 5.师:教师按节奏来念春联,让学生找找特点。请大家想想老师读得有什么不同? 生:能够按节奏念歌词(按节奏念歌词的方法来解决难点节奏)学唱难点句师:我们的春联既能读还能唱,学唱两句难点。 (教师弹完整伴奏2遍,并范唱) 生:教师演唱请学生用同样的旋律模仿锣鼓的声音。

15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一

15《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一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

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循序式。 五、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过渡语: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歌曲《过新年》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探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音乐表演 3、课时:1课时 4、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课题与目标: 教学课题:音乐表演《过新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能熟练地演唱歌曲《过新年》,唱准音高和节奏; 2、能力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音乐作品的创新能力;及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欢快的情绪,并快乐的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教材分析: 《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2拍,五声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曲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锵”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的旋律,并大胆表现歌曲,有感情演唱。 难点:歌曲的第9、10小节和第13、14小节节奏紧密,学生在演唱时不容易跟上节奏。 四、教学方法: 方法:合作、创新、探究、成果展示

手段:利用百度搜索进行直观的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创设、谈话交流) 1、师生律动、问好。 2、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和一首好听的乐曲,想请同学们猜猜,图中的人是在过什么节日”。(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春节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生:……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鞭炮声声锣鼓响”,下联是“唱歌跳舞多欢畅”,你来出个横批。 生:……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过新年》,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生:…… (二)初步感知、学习歌曲的旋律 1、听歌曲的范唱,整体的感知歌曲的旋律,形成初步印象。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 3、用不同方式为歌曲伴奏(拍手、跺脚、拍桌子),在玩中巩固节奏、学习歌曲。 (三)接龙演唱、合作学习 1、采用师生合作接龙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突破难点:重点学唱歌曲的第9、10小节和第1 3、14小节,注意聆听和模唱; 3、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合作演唱歌曲。 (四)创作、实践、展示 1、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活动,歌唱组、打击乐组、舞蹈组、秧歌组;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这一部分的故事情节。 2、能借助10-14自然段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3、展开合理想象,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借助10-14自然段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想象,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 2、复习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评价:同学们将词语读得真准确。 3、回顾情节 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出故事情节: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4、这些情节中,西门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西门豹特别勇敢,有智慧,有正义感…… 评价:你真会思考。

5、今天我们将走进“惩治巫婆和官绅”来深入地学习,进一步感受西门豹不同凡响的智慧。 二、聚焦故事重点,感受人物智慧 (一)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思考西门豹是怎么一步一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完成导学单任务一。 ()()(惩治帮凶) 抽生反馈: 西门豹一步一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不好呢?好在哪里?(二)小组内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读一读,勾画出描写西门豹 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再带着感受朗读 汇报形式: 1号同学汇报,我们组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我们找到的句子有这些,大家一起读。 2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好在。 3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还好在。 4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还好在。请问还有补充的吗? 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西门豹治邺》教案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重难点: 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讨论、交流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具:课件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西门豹治邺的两件事,分别是: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定向导学 请孩子们用心自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过渡:让我们带着目标,愉快地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三、自主学习(品读感悟) 内容:1—9自然段 方法:读画思批 时间:5分钟 思考: 1、西门豹初到邺地是如何做的? 师:孩子们,通过学习,我们发现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罪魁祸首是谁? 生:巫婆和官绅 师:是他们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背井离乡。

过渡:两千多年前,由于科技不发达,老百姓对鬼神的传说深信不疑。那么, 西门豹究竟想到了什么妙计来既惩治巫婆官绅又教育了百姓呢?请同学们合作 学习10-12自然段。 四、合作交流 内容: 10—12自然段 方法:读画合作探究 时间:4分钟 思考: 1、西门豹是如何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 (1)交流两个问题。 (2)师: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其余的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说? 学生发言 (3)师:假如你就是站在漳河边上的老百姓,你明白了吗?(追问) 你明白了什么?(老师扮演西门豹,向学生发问这位老乡你明白了什么?\你呢?) 学生发言 (4)师:西门豹将计就计,及惩治了巫婆官绅有教育了百姓,他真是一个()的人呀!(学生发言) (5)师:让我们带着对西门豹的敬佩再来读读他的话吧! 指导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读西门豹的话) (6)师:惩治恶人,破除迷信以后,西门豹又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呢? (齐读最后一段) 六、质疑探究 孩子们,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不明白的吗?请提出来。 1、预设问题: 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2、老师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你们: 西门豹治邺做了两件事: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呢?(学生回答)为什么详写破除迷信,略写兴修水利呢? 破除迷信是兴修水利的前提,不扫除恶势力,迷信邪说还会继续迷惑百姓,西门豹的威信就树立不起来,兴修水利就很难进行,所以课文详写破除迷信,略写兴修水利。 写作方法渗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做到详略得当。 七、小结检测 1、小结:师生对接:同学们,因为西门豹相信科学,才会调查研究,发现症结所在。因为西门豹相信科学,才能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破除迷信,教育百姓。因为西门豹相信科学,才能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2、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常常会发生一些因封建迷信而,酿成的悲剧,法轮功剖腹取法轮,使人走上不归路,生病不就医,祈求神灵保佑,耽误最佳治疗

大班新年儿歌教案

大班新年儿歌教案

大班新年儿歌教案 【篇一:大班教案:伞(附儿歌)】 大班教案:伞(附儿歌)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要求幼儿选择一种或多种颜色涂色,涂色要求均匀饱满,勾边深,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创造性地装饰伞面。 2.把图案粘贴在纸的合适位置,学习合理布局,并添画、雨点。 3.教育幼儿关心帮助他人。 活动准备 1.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将幼儿分成三组:能力差的一组为小猫组,能力一般的一组为小鸭组,能力强的一组为小朋友组。 2.制作好各种姿态的小猫、小鸭、小朋友标志,粘贴在相应的幼儿身上。 3.每人一张作业纸,上面印有各种姿态的小朋友。彩色水笔,固体胶若干。 4.活动前幼儿观察过各种花型、颜色的伞,装饰过手帕、围巾、帽子等。 5.学过儿歌《共伞》。录好下雨音乐、打雷声音。活动过程 一、情境演示,导入主题 师:初夏的一个早晨,一群小朋友在街上散步、锻炼(录音机放打雷声)。要下雨了,他们都要被雨淋湿了怎么办?我们怎样来帮助他们呢?好,我们就来做一把漂亮的伞送给他们吧。

二、教师示范讲解装饰伞的要点及各组具体要求 师:大家想一想前几天老师给你们看过的伞是什么颜色、花型的。 对,伞有一色的、多色的,有花纹、动物,还有的伞上有点、线、格子等花色。这是没有装饰好的伞,我们怎样使这把伞变漂亮呢?先拿一支你喜欢的颜色把伞勾出来,要勾得深、浓,从伞顶朝下每个角画直线,现在我们来分工做。小猫组的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鲜艳的颜色勾边、涂色,注意涂色均匀,向一个方向涂;请小鸭组的小朋友选择一种颜色勾边,多种颜色涂色,要注意哪几种颜色在一起好看;请小朋友组的同学大胆地选用多种颜色、多种花型来装饰伞。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想一下,你准备怎样来装饰伞,想好了就可以画了。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画好伞后,要求幼儿把装饰好的伞与其身上的标志一起粘贴在印有小孩的白纸上,注意粘贴的位置要恰当,贴好后再添画上雨点。 四、展评作业 1.幼儿自我互相讲评。 2.音乐声中,幼儿与纸上的小孩一起共伞,边念儿歌边送他回家。附:儿歌 刮风了,下雨了,幼儿园放学了。 看一看谁来了,妈妈撑着伞来了。 走出门回头看,屋檐下站着张小宝, 招招手,笑一笑,伞下多了一双脚。 一二一,齐步走,踏着水花回家了。 中大班装饰画:装饰袜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找春天 》 第1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 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 姓名:刘艳红 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丰满、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读儿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本课秉承着“读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思路进行设计:“读写并重”是指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朗读和写字、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言意兼得”是指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在想象、朗读、补白、欣赏中体会语言的意境,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同同时在说写训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学生)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题:是的,春天来了!她已经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谁能说说早春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找春天) 二、检查预习提出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读通课文。 2、读读记记生字,再试着画画词语。 三、多种形式读1.自读《找春天》。 2.个别读:我来寻找我们班的朗读者,有请同学们来朗读。师评价:(1)声音好听,像小鸟一样。(2)一个错误都没有,太棒了!(3)好,我喜欢。(4)好极了 (5)还有这样的音符啊,真好听。3.齐读最后一段。 4、师生一起拼读一下生字。 5、老师把拼音去掉,我找同学读一读。 6、这些字跑到了向日葵的头上了,看看同学们谁抢答的快?四、分析课文 1、去找春天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了?生:冲、脱、奔、去

《西门豹》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0课《西门豹》,讲的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西门豹受魏王委派治理邺的三件事: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表现了西门豹的睿智、机警和气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本节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不多,社会阅历少,对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了解很少,要理清事物的逻辑关系很难。在以往教学中,常注重河边场景教学,忽视调查研究部分的分析,结果学生理不清内在逻辑关系,也弄不清破除迷信的意义,只停留在有趣层面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通过重点词语、场景的分析,体会西门豹的睿智和伟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深刻内涵和人物的品质特征,理清事件的因果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破除迷信、尊重科学,树立为民办实事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重点词句、重要场景和精彩对话,体会西门豹精

于调查、善于破除迷信、巧于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精妙之处。 难点:古代治愚和治穷的关系;体会西门豹的精细、睿智和伟大。 ●教学环境和准备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生: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 师:同学们,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象?(播放课件:漳河边,大片土地荒芜、土地龟裂、人烟稀少)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情况。 师:而后来的邺在西门豹的治理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播放课件:漳河水汩汩流入良田,庄稼茂盛,大地万象更新,鸟语花香)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并交流从课件中看到的万象更新、鸟语花香、安居乐业的场面。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前后两张图片,就知道兴修水利对邺的繁荣非常重要。但为什么以前人们就不懂得修水利?西门豹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兴修水利?(播放课件:前后两张定格的图片同时出现)学生对比图片,质疑。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巧用对比,制造悬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

鲁教小学音乐一上 唱歌 《龙咚锵 过新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鲁教小学音乐一上唱歌龙咚锵过新年【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过新年》,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用拍桌子、拍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学情分析 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将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重点难点 1、能够有感情地唱熟歌曲。 2、能够积极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4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过新年 1、师:老师要让大家听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是在过什么节日的音乐 播放《春节序曲》音乐。 2、师:这段音乐好听吗? 3、师:这样欢快、热闹的气氛象是在过什么节日? 4、师:你们喜欢过年吗? 5、师:说一下为什么喜欢过年 生答:压岁钱、穿新衣、放鞭炮、吃好吃的 6、幻灯展示:过年的一些习俗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每到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还要收到大大的红包,看财神爷还要给大家恭贺新禧。还有大街小巷的人们组织的各种活动,好不热闹。 7、播放过年的传说同学们,知道吗,还有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活动2 【讲授】学习新歌 师:过年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欢庆过年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过新年》音乐 1、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教师教读节奏 2、学习歌词 教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 3、学生齐唱歌曲 4、节奏游戏 既然这首歌是表现过年的热闹气氛,我们大家就热闹起来,怎么热闹呢?在歌曲里,这些“咚咚锵”是在模仿什么声音呀?生答。跟老师学: 咚咚咚咚锵 咚锵咚咚锵 咚锵咚锵咚咚锵 指导生用手拍桌子模仿“咚”,拍手模仿“锵”。 活动3 【活动】歌曲伴奏 1、师:你们瞧,老师准备了鼓和镲,你们想不想上台来试试呀? 请几位学生上台,教师可以先指导一下,再请他们伴奏。 2、台上台下同学合作伴奏。 请几位学生上台敲鼓和镲,没有乐器的同学边唱边用手拍击模仿伴奏。 (可以进行两三轮,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师生合作,放音乐,台下同学边唱边在锣鼓点处用打击乐器或拍桌子拍手伴奏。活动4 【作业】结束课业 师:老师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放歌曲录音,学生边唱边离开教室。

课《西门豹治邺》教案

19.《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治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西门豹?(生介绍,师适当补充)西门豹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历史故事。 二、初读课文,预习探究。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西门豹到了邺地后做了哪几件事?(生读文后概括,师相机板书:查因惩恶开渠)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看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呢?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 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2、出示三个带“闹”的句子:略 3、学生读书总结: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那个成语来概括?师总结板书:天灾人祸 4、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说)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直接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有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他听了老大爷的话后是怎么说的?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10-12)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和揣摩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北京春节习俗的文字、图片、歌谣、视频资料以及歌曲《恭喜》)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家乡的春节风俗。(师出示图片: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同学们喜欢童谣吗?老师这儿也有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童谣课件,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拍手吟唱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你们知道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吗?(春节)对,这首童谣写的是春节,不过,这是五十多年前北京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 3、揭示课题:“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去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里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6 北京的春节:强调“北”的笔顺:竖横提撇竖弯钩。)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要简练,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勾起自己对刚过去的春节的回忆,从而以最快速度进入学习本文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要求(屏幕出示要求):用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一看,按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课本上标注一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填写表格。 4、班上交流汇报: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交流要点: 腊八到二十三: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大扫除,预备足吃的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 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章中最值得悉心品味的就是人物语言。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让人透过平淡的文字,发现西门豹超常的智慧。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透过西门豹平静的外表感知他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体会到他惩恶扬善,崇尚科学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五、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遵循课标精神,依据“语文课语言是根,是本,是一切的凭借与基础”的教学理念,紧抓住语言这根知识和能力,思维和情感的缰绳,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反复品读、潜心体会人物语言,品味出语言的丰富内涵。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不仅学到了阅读方法,而且形象生动地感知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之巧妙,感悟到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六、教学过程: 1、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3、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写作教程》第二版(小教)教案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 师 教 案 课程名称:《写作教程》 任课教师:文禄林 教学单位:湖南幼专大学语文组

课程教学基本信息

教学进度安排表 注:本学期除法定节假日及学生见习、考试等,实际授课时间为17周。 此教学进度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当调整。

写作的含义 教学目标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重点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难点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导入 新学期第一堂课,简单自我介绍。 概说 关于教材的三个特点:学练合一三位一体与时俱进 引言 你会写文章吗? 你写过多少文章? 你文章写得怎么样? 你想写出很多很好的文章吗? 新授 一、什么是写作 “写”的本义:形象而又贴切地表达出了写作的内涵和特征 喜鹊筑巢的启示: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 写作的定义:是一个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义系统。 语义三角:文章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写作的媒介:口头语和书面语。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 ——鲁迅 “语言符号”的深远意义。 二、写作的文体:杂交文体之说,“太极图”。 “阴阳鱼”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三、写作的特性: 1、社会性。 2、个体性。 3、综合性。 4、实践性。 四、写作的功能:记录与传播、认知与审美、宣泄与共鸣。 1、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制造舆论,谋求发展。 4、表达感情,增强技能 板书设计 1、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制造舆论,谋求发展。 4、表达感情,增强技能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