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探索下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探索下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探索下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

方式探索(下)

成伟张灿贤牛喜霞

2012-09-04 11:14:02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03期(三)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于农业社会,它是以“崇老文化”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以“父权制”、“家长制”为中心,父母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家庭中的权威,长辈对家庭成员有绝对的制约作用,晚辈对长辈处于绝对的服从和无条件奉献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观念在逐渐弱化,个体的主体地位在增强,平等意识成为社会的主体意识。这种平等、自主意识逐渐渗透到家庭关系中,改变着家庭的代际关系。老年人在家庭中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对家庭事务也有发言权,而且由于年轻人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文化反哺”现象日益增多,老年人不再具有传统的绝对权威,他们不能再强迫子女接受他们的观点和做法。而且在现代社会,年轻人对家庭的经济收入的贡献大大超过了老年人,他们对父辈的依赖已经大大减少,老年人正在逐渐丧失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四)年轻一代养老观念逐渐淡漠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对家庭养老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传统的“孝道”也在不断受到冲击,传统的“孝道”对人们的约束作用逐渐减弱,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家庭义务观在不断更新、变化。随着年轻一代

民主意识、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的认可度越来越低,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越来越与市场经济的观念相一致、相适应,他们注重的是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再以家庭利益为重,出现了重权利轻义务、重利益轻道义、重小家轻大家、重经济利益、轻血缘关系的倾向,传统的道德和孝文化对人们的约束力减弱。由于老年人的经验不再是子女成长、发展的财富,老年人对子女的价值进一步下降,传统的“孝”观念正在逐渐失去维系家庭养老功能的作用,年轻一代养老意识正逐渐淡化,有的甚至把老人看成是家庭的负担和包袱,不赡养老人甚至打骂、遗弃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家庭养老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需要构建现代新型的养老模式。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总财富还不够丰厚,还不能主要依赖社会养老。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索一种依靠老年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为老年人服务的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自我养老

自我养老主要是指老年人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并自我寻找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慰藉,摆脱对子女和他人的依赖。首先,老年人要增强独立意识和自我养老观念,从中年时期开始为自己储存一定的养老金。拥有充足的养老金,是自己晚年生活幸福的有力保障。中国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几乎把一生的积蓄全部用来给儿子

盖房、娶媳,晚年完全靠子女的经济供养,使自己的晚年生活缺乏保障。其次,老年人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买菜、做饭、洗衣等日常家务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再次,老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参与中寻找精神慰藉,以摆脱晚年的孤独与寂寞。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歌、舞、棋、牌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减少老年人对子女的精神依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分居式家庭养老

分居式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子女要尽赡养老人的责任与义务,要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子女仍然是赡养老人的主体。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家庭养老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分别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尽管家庭养老面临种种的困境和挑战,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实行社会化养老财力还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单一的社会化养老很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家庭养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人伦,老年人很看重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这只有在家庭中才能感受到,所以家庭养老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但实行家庭养老,也正在由老人与子女共居的家庭养老模式向分居的家庭养老模式发展,有的学者将这种模式称为“分而不离模式”。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分居形式从实际情况看对供养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分居可以留给对方自由选择的空间,避免了

代际冲突和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在老人生病或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子女的照料,子女经常回家探望老人,老人也可以得到精神慰藉。实践表明,分开居住的形式并没有使得老人和子女间关系变得冷漠,反而由于这种若远若近的距离造就了一种新的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中“家”的含义扩展到了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这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这种养老方式一方面让老年人居住在家中,老年人能够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生活,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养老心理,又能解除老年人居住在养老院中的孤独、寂寞,避免了西方国家机构养老的弊端;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来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关心、生活照料及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区建设也在迅速发展。社区在社会成员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如何依托社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008年1月29日,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税务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初级目标是:在城市,所有社区都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起来,努力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服务队伍不断扩大,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在农村,要依托现有的设施资源,通过努力使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并在建成这些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

求。”根据这一精神,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开始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二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没有子女照顾或者子女没有时间和条件照顾的老人,让其享有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对减轻国家负担,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为依托,兼具西方国家机构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它既保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诸多优势,又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可以利用社区照料来弥补家庭照料的不足,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的养老模式。

(四)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主要是依靠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照顾他人能力的老年人和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一种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的延伸,是社会化养老的初级形式,是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一种过渡,是符合中国现实的一种养老模式,而且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首先,互助养老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有着相同、相近的人生经历,对问题、社会有相近的看法和观点,有一些相似的人生感悟,他们在一起能够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并容易达成共识,从而消除苦闷和烦恼,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这对形成愉快、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排除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互助养老能够增强老年人的独立意识。在西方社会,老人很注重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只要健康情况允许,都愿意单门独户居住,并为能自我照顾而感到自豪。中国人在自己老了以后,往往以孩童的心理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顾和关怀,所以,中国民间有“老小孩”之说。在互助养老中,高龄老人得到了低龄老人的服务,减少了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老年人这种独立意识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和压力,子女可以更好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老人可以从子女那里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这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

再次,互助养老能够增进社会的和谐。互助养老是社区邻里中有一定照顾能力的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关怀,这种养老模式,突破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养老的局限,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具体体现。在互助养老中得到关怀照顾的老年人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长辈,而是社区中参加互助养老的所有老人,所体现的是一种大爱、博爱,这种博爱必将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五)社会化养老

社会化养老是养老从家庭走向社会,从非正式制度走向正式制度的过程。养老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养老社会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资源提供者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养老的经济支持由家庭提供转向社会提供;二是指养老职能承担者的社会化,即养老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由家庭提供转向由社会提供。养老的社会化的目标是实现养老共济,不论贫富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保障,提高养老水平,保障老年人能够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老有所养。社会化养老不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否定,而是对家庭养老功能的补充和

拓展。我们要实现的养老目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样的养老目标,不仅提供养老的生活空间和养老服务,还应包含养老的文化和对老年人的真情关怀。在社会化养老的过程中,仍然要提倡“尊老”、“敬老”、“爱老”这样一些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使老年人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尊重,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30.

[2]成伟,陈婷婷,代际差异与冲突之分析[J],长白学刊,2009,(6)。

[3]李云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制度的嬗变[J],学术交流,2006,(7)。

[4]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

OL]https://www.360docs.net/doc/f012316282.html,gn201104-283004638,shtml,2011-04-2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新闻发布稿[EB/

OL]https://www.360docs.net/doc/f012316282.html,sjzzltxgbjgzlt200906t2009060370353.html,2009-06-03.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内容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做好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种种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集传统家庭养老与现代养老之优点而产生的养老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养老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①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到本世纪中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断下降,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老年抚养的比例将从2000 年的10.1%上升到2050 年的33%。②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增大。中国的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老年人口规模 ①中国统计年鉴 ②老龄社会应先破解养老难题[N].工人日报.2007-1-8.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调研组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对山东省东、中、西部的48个社区及120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问卷调查,调研组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 为%、%、%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高(%)。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

医养结合重视不足,%的老年人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但是只有%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执行力度,只能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引导。(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东省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或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为2377元,农村平均水平仅为1343元,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各项补贴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

城市养老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社区照顾:城市养老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何雨1王振卯2 (1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南京210093) (2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南京210013) 摘要:针对老龄社会来-临中国沉重的“未富先老”养老压力,本文提出了新型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可以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第三条道路”,分析了“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含义、缘起以及中国选择“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必然性,并提出“四三二”立体化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i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老龄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9)0l一0096—05 社区照顾的背景与缘起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中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在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联合国相关机构认为,在2020年到2040年期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从11.5%急剧升至21.4%。李浩等预计在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80岁及以上老年人VI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l】与瑞典、El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人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已经1—3万美元相比[2J,中国面临着“老龄社会”来临带来的“未富先老”的巨大养老压力。 老龄社会、高龄社会的来临对当前中国城市养老主要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其一,“反哺”式家庭照顾(FamiliyCare)养老功能在不断弱化。“反哺”式家庭照顾养老模式指的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主要是配偶、子女、孙子女和其他亲属等)向其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父辈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提供经济供养、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安享晚年的养老模式。当前,城市家庭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微型化、核心化趋势。家庭模式核心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在居住空间上呈现出代际分离特征,而这种空间上的隔离直接弱化了成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的功能,特别是成年子女们忙于工作、事业,更使得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据调查,有33%的中青年人认为照顾老人有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工作压力大没时间。L3J 其二,机构院舍化照顾(InstitutionalCare)养老面临两方面的困境:即一方面社会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高达1.3亿人,而全国只有4.2万多所各类养老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不到100万张,只能为不到l%的老人解决住房问题,这与发达国家的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数的5%至7%相比相差甚远。此外,社会性的养老机构设施不健全,缺少完善的服务机制和生活设施,特别是在低端的社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中 国社 区居 家养 老服 务 模 式 浅析 齐婷 婷 ( 内蒙古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7 ) 10 0 【 要】 摘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 日 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在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基础 上形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充分 b5E2RGbCAP 满足 老年人 需求、 高其生命及生活质量和建立 中国特 色的养老服 务体 系的基础上 得到不断地发展 。 提 本文通过对居家养老服 务模 p1EanqFDPw 式的 内涵 、 特征、 发展状 况进行研究分析 , 并运用 比较研 究的方法, 归纳总 结相 关理论 , 同时针对该模式存在 的具体 问题提 出相应 DXDiTa9E3d 的 解 决措 施 。 【 关键词】 家养老服务; 区照顾 ; 居 社 资源整合; 分类补贴 一 、 居家养老服务概述 活质量 , 解决养老服务 的难题 。 () 4 有利于加快服务业 的发展 , 拓宽就 业渠道 , 促进经济社会 的稳定和谐 。 二、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探析
RTCrpUDGiT
( 相关概述 一) 1 内涵 。居 家养老服务是指政 府和 社会力量依托 社 区 , . 为 居家 的老年 人提供 生活 照料 、 家政服务 、 复护理和 精神慰藉 康 等方面服务 的一种服务形式。 5PCzVD7HxA () 1 相关规定及政策溯源 。我 国的居家养老服 务起源于社 区养老服务, 9 7年 , t8 民政部提 出了发展城市社 区服 务的思路 , 2 .特征 。() 1 以社 区为服务载体。() 2 服务对象 的公众化 。 各地积极探 索 ,逐 步形成 了包括 为老服务在 内的社 区服务系 () 3 服务 内容和方 式的多 样化 。 () 4 服务提供主体 的多元化 , 福 列 ;0 1 6月 民政 部 在 全 国广 泛 推 行 “ 区 老 年 福 利 服 务 星 20 年 社 利 性与服务 性相 结合 。 jLBHrnAILg ( ) 位 和 作用 二 地 光计划 ” ,决定用 2 ~3年时 间利用 全国福利彩 票资金 总额 的 8% 在此背 景下 , 0, 开始 在全国各地推行依托社 区的居家养老服 xHAQX74J0X () 1 有利 于继承 和发扬 中华 民族的传统 美德 , 充分尊 重老 务模式 ;0 8 年 1 , 国老龄委 办公室 、 20 月 全 民政 部等 1 O部 门联 年 人的需求 。() 2 有利于促进家庭和 谐、 际和谐和邻 里和睦 , 合下发 《 代 关于全面 推进 居家养 老服务工作的意贝-, = 对居家养老 》 推 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 3有利于 提
1/7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目录 (一)

摘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经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设施、运行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中国己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亿,约占总人口的%,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口总数的%,[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家庭养老面临一定困境,而我国机构养老设施又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当务之急。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即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因此,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传统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不再依靠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和社区所提供的种种服务,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新型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二)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传统的“四世同堂”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过去的家庭养老。但是,依据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负担不起,特别是家中老人患有重病的。所以我们急需要探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是2001年6月我国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 [1]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06】7号。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早已进入多老少子的格局,社区社会养老模式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几大方面将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 引言 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占总人口的14.9%。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我国家庭的“小型化”和“高龄化”的趋势,家庭养老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社区居家养老呗提上日程,并且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目前各地的居家养老的实践层出不穷,并且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如何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理清目前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和建设的不断发展。 正文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的界定 有关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界定,学术界的观点不尽相同。王锦成社区居家养老定义为:由社区提供居住在家的老年人一系列或户内或户外的养老服务。从而构建一个符合老年人自身意愿又切实可行的居家养老体系[1]。而陈赛权给出的定义则是: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的基础之上,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和法律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陈赛权认为居家养老应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服务形式[2]。学者祁峰则认为,居家养老是与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新型养老方式,指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服务员到家中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的养老方式[3]。

城乡养老模式及养老配套设施一体化研究初探

城乡养老模式及养老配套设施一体化研究初探 发表时间:2018-08-30T11:27:02.01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梁媛媛[导读]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工业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南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将城乡一体化提上日程,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的重点应该讨论城乡养老金问题。现今,城市的养老模式已经十分多样化,有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等一系列养老模式;而在农村地区则最好选择家庭养老的模式。文章回顾了有关城市养老设施和环节的标准,并指出了这些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修订措施。最后,针对城市和乡村的养老设备规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养老模式;养老配套设施;一体化;研究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工业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现今,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着公共服务设备以及养老设备短缺的问题,之前的养老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之前我们都将城市作为发展的重点,最后使得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现今的经济发展中,希望借助经济新常态来促进城市化城市的发展,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因老龄化问题而造成的经济、工业发展困境,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现今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养老方面的不足 现今我国城市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四点:①养老模式不够多元化,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都是家庭养老方式;②老年家庭住房和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都严重的匮乏;③老年人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④外界的各种环境、设施等都未结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相应的设计。 (二)农村养老中的不足 农村养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可归结为以下四点:①养老模式缺乏多元性和丰富性;②农村地区没有很多的养老机构且这些养老机构的功能十分简单;③没有结合农村地区养老的特征配备相应的人员,工作人员不充足;④农村地区的财政一般都比较匮乏,因此很多养老机构都很简陋。 二、如何改进养老模式并提升养老设备的质量 (一)养老模式的改进 1、城市养老模式的分析 在城市中,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种模式是将家庭作为主体,家庭成员负责照顾老人并进行精神方面的沟通。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在老年服务方面不可能投入太大的成本,而我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因此,无法实现社会养老之前只能将家庭养老作为主要方式。不过,家庭养老也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克服这些问题和不足并鼓励老人选择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就是将老人送到各个养老机构中,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照顾老人,其优势有:①老人会有更多同龄人的陪伴;②养老机构中的医疗、娱乐设施等都更为齐全。其缺陷有:①老人需要远离自己的家庭,无法获得家人的长期陪伴;②有很多养老机构的水平十分低下,居住条件不好且对于机构内的工作人员缺乏统一的管理。 作者的观点是:机构养老应当是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必须积极推广这一模式,并对养老机构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以促进其整体质量的提高。社区养老是处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方式,这一养老模式除了可以使老人能够经常和家人相处,而且也能使老人有更多自己的同龄人作伴,可是我国传统家庭理念的影响决定了这种养老方式不会成为主流养老模式。 2、对于农村养老模式的分析 分析我国的国情不难发现,农村养老有着自身的显著特征。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这便使得在农村几乎都是家庭养老方式。而农村的老龄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农村地区应该积极发展社会养老的模式。 3、各种养老模式的综合分析 作者认为近几年,城市养老中应该还是家庭养老模式占较大比例,但在远期却会演变成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农村地区实现这样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不过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演化也是必然趋势,会慢慢的从家庭养老变成社会养老。今后我国在发展养老模式时,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重点:首先,在近几年,城市以及乡村依然应该积极的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要的养老形式,但从长期来看,则需要积极的发展“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这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并更好的和国际社会接轨。②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我国养老设施标准,最好能够结合城市和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立差异化的标准。 (二)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设备 1、养老设备配套标准评估 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针对老年人用地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A22属于老年活动设备,A6属于社会福利设备用地,主要是为了满足服务以及慈善类机构的需求,这类机构有福利院、养老院等,A51则属于社区卫生等医疗部门用地。这一套规范虽然对大面积的社会福利用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是对于具体的老年人福利设施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便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对于养老空间的需要。 《镇规划标准》中要求在中心镇地点可设置养老设备,但是很多乡镇却并未将这一标准落实到实处,很多镇内都没有设置这一项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也结合城市的规模确定了具体的用地面积,不过并没有对设施的类别进行具体的规定,无法很好的规划整个养老空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包括了养老院、托老所、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种老年公共服务设备,并对于用地的面积、工程的规模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现今我们在进行老年设备规划工作时,并没有将这一规划作为科学的根据。作者将各种规范标准都展开了综合分析,并针对城市乡村的养老设备规划制定了更为有效的建议。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世界首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儿女的职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们工作、学习等需要离开家,空巢老人也急剧增加,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受到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结构核心化、土地被征用等的冲击,农村养老在物质供养、精神照料和生活照顾等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村现有几种养老模式及其利弊 一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国最古老的养老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子女、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为老年人提供经济、生活和精神照顾,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这是区分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因此,从实质上来说,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 家庭养老模式的优势 1、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2、家庭养老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中国老年人,尤其如此。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老年人更多的是从子女身上获取那种情感慰藉,“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 3、家庭养老降低社会成本。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这个社会的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

全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政府投入

全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发展老龄事业,立足中国国情,推动和普及城乡社区居 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是顺应民意、惠及亿万老年人的伟大创举。 1居家养老服务, 是指由社区和社会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 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其定义包含 几层意思:就其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看,既有家庭成员的照顾,也有社会的帮 助,尤其强调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就其享受服务的客体看,主 要是在家里居住的众多老年人,而这部分老年人目前几乎囊括了老年群体的全 部(确切地说是99%左右)。就其提供的服务内容看,门类众多、丰富多彩,既 有养和医等物质生活方面的服务,也有文化娱乐、情感慰藉、心理疏导等精神 文化生活方面的服务。就其提供的服务形式看,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请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机构中享受自己所需要的多种服务,也有 派专业为老服务人员走进家庭为行动不便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的多种包护 服务。因此,可以说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 会化服务体系,它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 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居家养老”服务相对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而言,虽一字之差,但却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和解释,它把社会化的为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我国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 体系,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正是这一体系的基础工程。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是 我国目前破解巨大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依据中国国情,尊重民族传 统,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途径。它对 于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0年开始,各地陆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索。2008年 上半年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颁布和年初杭州居家 养老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后,各地的居家养老服务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杭州、宁波、南京、上海、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广州、哈尔滨等地走在了全国 的前面,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各地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还创造和形成了一 些各具特色、多种多样的服务模式。我这里结合调研掌握的材料,对几种最主 要的基本模式做一个简要地归纳、比较和分析,以便使各地在今后深入开展居 家养老服务时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吸收和借鉴,学其所长,避其所短。2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中、西部许多城市开展得居家养老服务中被较为普遍地采用。 它主要是采取各级政府和街居社区运用行政强制力进行推动的办法,运用各级 财政资金扶持和各级行政组织的自筹资金,相应在城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等 几个不同层面分级建立起规模有别、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有别、服务对象有别 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站点,并建立区、街、居三级管理机构,为本辖区内的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何开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该如何开展? 构建中国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模式,找出中国养老行业未来出路,打造全新专业的生活服务、健康管理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人生活与健康服务问题令人瞩目,有关数据指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22亿,空巢老人占比达到59.63%,他们的生活照护、预防保健和健康监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在421人口结构矛盾下,如何缓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压力是摆在国家、社会、家庭面前的首要难题。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孝”的观念使得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街区养老。只有少数条件较好或部分失能的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老人无论是选择居家、社区又或是机构养老,对于子女和社会保障体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在当前形势下,中康行健天天养老项目认为社区养老应该顺应数字时代的变迁,有效利用互联网在社会资源分配和优化中的作用,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社区居家养老将延伸出无限可能。 中康行健天天养老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新模式,首先解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问题,老年人不同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身体机能逐步老化,常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家人及普通保姆在照护中专业性不够,必须要用正规培训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来服务,然后再通过打造社区养老O2O,利用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及时服务的优势和链接作用,将社区养老各个分散的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利用大数据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监测,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提醒。这种模式借助于各种智能终端的应用,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连接老年人与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日常生活照护等服务工作,当然社区O2O也方便的把周边的生活服务机构纳入老人整体服务体系,理发店、超市、药店、社区医院、社区维修服务点等。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精)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居家养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 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 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的特点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是当前形势下适合城市社区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实践、优势、问题、建议 2011年 4月 28日(星期四上午 10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总人口为 1339724852人,其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个百分点。不可置疑,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考验, 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 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2005到 2030年是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时期,总人口预计增长 1.45亿,而老年人口预计增长达 2.02亿。【 1】人口老龄化正在逐渐瓦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从而将形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影响并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老龄化问题是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和尽早制定相应对策的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妥善处理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将会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话题。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居家养老所做的研究分析, 重点概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 探讨该模式提出的背景、相关的研究综述、个地方的经验以及在当前环境下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从而试着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根据学者们的学术报告, 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居家养老的涵义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随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许多不同模式的养老护理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5种模式。1老年护理院 老年护理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且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机构。 但是这种养老护理方式经济费用高,无论是给老人还是其子女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在老年护理院里老年人没有家的归属感,并且伴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所以说老年护理院也未臝得多数老年人的青睐。 2养老院 养老院又称敬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性组织。这种养老护理方式一般适于经济收入不乐观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养老费用基本由国家承担,提供给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 某些养老院缺乏相对完整配套的医疗服务设施,对于慢性病多发的老年群体而言,无疑是一种缺陷。所以相对于当今的现实而言,这种养老护理模式是不为提倡的。 3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是指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患者,在其家庭建立的病床。家庭病床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因为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康复,而家庭病床既能解决这种需求又能解决经济费用,具有方便、经济、环境熟悉的优点。但是家庭病床增加了子女的负担,尤其是对于现代“四二一”式的家庭。对于家庭小型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家庭病床模式的养老护理似乎背道而行。况且家庭病床在养老护理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4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即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6]。居家养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具有经济、实用、灵活、相对专一等特征,多适于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与护理。在这种养老护理模式中,社区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等服务,并且与老年人联系方便、及时。 在我国许多城市居家养老护理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在宁波海曙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即由当地政府出资,向非营利组织——宁波海曙区星光老年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落实居家养老人员,每天上门为辖区内600余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服务[7]。这种新兴的养老护理模式,目前适于我国人口老龄与高龄化趋势,同时也被人们所青睐。 5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被西方国家广泛运用的概念。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日间照顾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换句话说: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8]。我国目前城市老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自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 这种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模式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方式而探求的适于中国国情与老龄化现状的一种养老护理方式。具有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等优势,与居家养老相比更为系统与全面,与政府的扶持功能更贴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更适用于所有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养老护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 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5年9月

目录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过程 六、调查对象及地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地点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结果 (二)小组意见措施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摘要 本文主要从目前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生活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与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翻译: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ua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the exist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Wuhua District, Kunming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status were 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needs analysis, and soci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he Jinhua city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s.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五华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养老商业模式 全球最全的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中国老龄化到来时刻,你准备好将来如何养老吗?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中国?如何有效的整合资要源把中国养老和谐有序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多少种养老模式可以选择呢?这是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20种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3、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来源:中国敬老院网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 21世纪,全球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特点,老龄化问题则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合肥市为例,介绍了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首个居家养老项目—太阳湾老年公寓,最后提出在居家养老模式推行过程中的创新性建议。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aging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com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in china, aging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drawing on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y taking hefei city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family endowment in hefei city and the first family endowment item:the taiyangwan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oposal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合肥市 key words: aging;family endowment;hefei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327-03 0 引言 全球人口快速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总结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侨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十*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为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生活水平与质量,使老年群体能够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 东侨侨兴社区成立于20XX年4月,由XXX个居民小区组成,总面积1.75平方公里,现入住居民5XXX户,常住人口19XXX人,是一个典型的因购置房产而聚居的居民社区。20XX年8月,成立了侨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通过志愿者上门服务,爱心网点电话上门服务,邻里互助,老人“自雇”等形式,全方位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取得初步的成效。社区内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XXX人,其中60岁至70岁老人有XXX人,71岁至80岁老人有XXX人,80岁以上老人有XXX人,空巢老人XXX人,孤寡老人1人,独居老人9人。 根据对我社区老年人现状及心理需求的调查表明,我社区老年人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占XX%;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最好

由配偶 /子女提供帮助,占XX%;居家养老最需要的服务是精神慰藉,占XX%;老人喜欢参加的活动是老 如何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得到精神上的养护?我们应如何开展居家养老的精神慰藉工作,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第二个家,让每个老年人过的更幸福?以下是我们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些做法,我们将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使居家养老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侨兴社区根据省、市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要求,在市老龄委和东侨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注重建全工作机制。社区专门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聘请了一名老党员为日常管理员,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机构,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申请流程》、《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工作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强化服务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规范化。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思想汇报专题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它还是比较陌生,大多数老年人对它持观望态度,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加大了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氛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并专门组织几场会议,要求社区“两委”成员认真学习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