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计算法

肠外营养计算法
肠外营养计算法

如何为病人计算肠外营养处方

第一步:根据病人的分解代谢情况计算病人所需要的氨基酸的需要量。(以50公斤的中度应激患者为例)?

即:50kg*0.2g/kg.d=10g??????折合为8.5%250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0g/3.5g.瓶=3瓶?

第二步:根据热氮比,计算出与该病人氮量所匹配的热量值。(热氮比以?150:1为准)?即:10g(氮量)*150=1500Kcal?

第三步:根据双能源系统原则,热量是由脂肪、碳水化合物共同提供,一般情况下,糖脂比为50:50,呼吸疾病为40:60?即:脂肪热卡为:1500Kcal*60%=900Kcal???? ????????????????????????????????折合为20%脂肪乳:?900/500=1.8瓶? ????????????????????????????????折合为30%脂肪乳:900/750=1.2瓶? 葡萄糖热卡为:??????????1500Kcal*40%=600Kcal? ???????????????????????折合为10%的GS:600/4/10%=1500ml?(外周静脉输注)? ???????????????????????折合为50%的GS:600/4/50%=300ml??????(中心静脉输注)?

???????????????临床为控制渗透压和总液体量常联合使用?第四步: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对热量进行调节:体温/性别/年龄?体温:体温每升高1度,总热量需增加10%?性别:女性患者,总热量需减少10%?年龄:大于70岁患者,总热量需减少10%?

第五步:根据病人情况,添加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安达美/格利福斯?第六步:根据病人情况,添加钠/钾/钙/镁及胰岛素。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一、概述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听需的营养素。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 近20年来静脉高营养在治疗中的作用,尤其在外科患者的治疗中,已一个有效的辅助治疗。传统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氮源,适体代谢需要。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的提供营养,更重要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的代谢,保持组织器官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指当患者禁食时所需养素均经静脉途径提供。TPN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TPN是利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输入静脉营养液的一项复杂的治疗方法。 二、肠外营养适应症 (1)营养不良。 (2)胃肠道功能障碍,如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3)因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经胃肠道摄食或摄入不足。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严重感染、烧伤、创伤或大手术。 (5)抗肿瘤治疗期间。 (6)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的肠外瘘自愈,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改善营养状况。

(7)炎性肠道疾病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外营养是重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有利于黏膜修复。注意:有些患者虽有PN指征,当伴随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乡出现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应先纠正,待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再考虑PN。 三、肠外营养禁忌症 (1)胃肠功能正常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3)心血管功能不全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四、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 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有周围静脉输注和中心静脉输注。根据患者的病营养液组成、输入量及护理条件而定。 (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1)适应证:肠外营养时间短(<2周),部分营养支持或中心静脉置管理有困难时。 2)优点: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 3)缺点: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需反复穿刺,易发生静脉炎,不宜使用。 (2)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1)适应证:肠外营养时间长(>2周),置管途径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PICC等。 2)优点:易于活动和护理。

肠内与肠外营养

肠内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

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白、多肽或氨基酸、单糖、低脂等);如消化道功能完好,则可选择完整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养制剂;如结肠功能障碍,可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的配方。 6(根据输注途径选择肠内营养配方,直接输入小肠的营养液应尽可能选用等渗配方。由于胃具有缓冲作用,因此通过鼻胃管输注的营养液对配方浓度的要求不高(与经小肠输注的营养液相比)。 7(若病人对某些营养成分有过敏或不能耐受,出现恶心、呕吐、肠痉挛、腹胀或腹痛等症状,轻者可调整速度及浓度,重者则可改用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1(肠内营养输入途径主要取决于病人胃肠道解剖的连续性、功能的完整性、肠内营养实施的预计时间、有无误吸可能等因素。常用的途径有口服、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空肠造口等多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和空肠造口。 2(口服与管饲的区别在于管饲可以保证营养液的均匀输注,充分发挥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口服对胃肠道功能的要求较高,只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肠外营养配置标准

肠外营养液(TPN)的配置 一、TPN的计算 1.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计算: a. 基础能量消耗(BEE):Harri-Benedict公式:男BEE(kcal/d)=66.47+13.75W+5.0H-6.76A 女BEE(kcal/d)=655.10+9.56W+1.85H-4.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年)) b. 总能量消耗(TEE)(kcal/d)=BEE*应激指数*活动指数 应激指数(超过BEE的百分比) 大手术10~20 感染20 骨折20~40 外伤40~60 败血症60 烧伤60~100 活动指数(超过BEE的百分比) 卧床20 下床30 或无应激25kcal/d 轻度应激28kcal/d 中度应激30kcal/d 重度应激35kcal/d 或总能量消耗约=25~30kcal/(kg*d) 2.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每日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量 无应激,正常基础代谢0.8g/(kg.d)住院患者,轻度应激1~1.2g/(kg.d)中度应激 1.2~1.5 g/(kg.d)重度应激 1.5~2.0 g/(kg.d)或 无应激至轻度应激氮需要量:0.15g/(kg.d)热氮比:150~190:1 蛋白质:0.7~1.0 g/(kg.d)中度应激氮需要量:0.20g/(kg.d)热氮比:150:1 蛋白质:0.7~1.0 g/(kg.d)重度应激氮需要量:0.30g/(kg.d)热氮比:120~150:1 蛋白质:0.7~1.0 g/(kg.d) 蛋白质的需要量:6.25 * 氮的需要量(g/(kg.d)) 3.计算每日所需脂肪乳的需要量 脂肪乳可占机体总能量摄入的20%~50%。可提供1.2~1.5g/(kg.d)的脂肪乳 脂肪乳的量:0.2~0.3*总能量/10(g/d) 脂肪乳的液体量10%脂肪乳:0.2~0.3*总能量/1.1(ml)

肠外营养能量计算

营养代谢 一、机体能量储备 机体能量储备包括糖原、蛋白质和脂肪。 糖原的含量有限,供能仅约(900Kcal),只占一天正常需要的1/2左右。 体内无储备的蛋白质,均是各器官、组织的成份,若蛋白质作为能源而被消耗,必然会使器官功能受损。 体脂则是体内最大的能源仓库,贮量15kg,饥饿是消耗脂肪以供能,对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 机体能量的需要,按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BEE) 男性BEE(kal)=+×W+××A 女性BEEkal)=+×W+××A W:体重,H:身高,A:年龄 1、产热效能:1g糖=1g蛋白质=4kcal,1g脂肪=9kcal 2、所需能量:1kcal=, 一般病人=20~30kcal/kg/d, 危重病人=30~40kcal/kg/d, 一般情况下推荐的非蛋白热卡和氮之比为150∶1 临床上常采用下列公式计算肿瘤患者的每日能量需要量: 日能量需求=25~30千卡/千克×体重(千克)×年龄系数×活动系数(AF)×体温系数(TF) (年龄系数为:18~60岁,60~70岁,70岁以上。 AF为:卧床,卧床和室内活动,轻体力活动。 TF为:38℃,39℃,≥40℃~。) 85%~90%的能量来自非蛋白质,维持氮平衡所需的蛋白质及能量供应均应充足。 3、蛋白需要量=1g/kg/d,体内蛋白质约含氮16%,1g氮=蛋白质 4、糖脂肪混合性能源中:糖/脂=1~1,非蛋白热/氮=150/1 另外,简易的估计热量需要方法:机体每天所需热量为7531~8368KJ(1800~2000kcal),以公斤体重计,每天基本需要量为(25kcal) 机体热量来源:15%来自氨基酸,85%来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在营养支持时,非蛋白质热量(kcal)与氮量(g)之比为100~150:1 营养状态的评定: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ICU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5、水、电解质生理需要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A) 6、无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患者,都需要监测出入液量、水肿或脱水症状体征、血电解质水平等,并及时调整补充剂量,根据病情,选择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A) 7、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参照美国FDA推荐剂量,根据医生的判断,结合患者需求,调整部分维生素的应用剂量。(D) 三、对于住院患者可行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大会推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见附表二)。 对于总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住院患者结合临床要求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对评分暂时低于3分者,可以定时进行再次营养风险筛查。推荐意见如下:

肠外营养配制3L袋

【营养】配制3L(3000ml)袋 一、能量消耗的推算: 1、Ha能量 1、能量需求:30 kcal/kg【重症胰腺炎、烧伤、肠梗阻、腹泻、发热等疾病:50 kcal/kg;但心衰、肺动脉高压等疾病液体入量不超2000ml,心肺不好、肝肾不好、糖尿病时要注意调整补液量和质,拿不准时请会诊。】 如:50kg病人,需要能量30 kcal/kg×50kg=1500kcal 2、能量来源:①1g糖:4kcal; ②1g脂肪:9kcal; ③1g蛋白质(氨基酸):0(也提供热,1g氮4kcal;但一般仅作为 氮源,1g氮相当于30g肌肉)。 【卡文:1440ml—1000kcal;1920ml—1400kcal;2400ml—1700kcal】3、3L袋滴注速度:24小时均匀深静脉滴入; 二、配制 ★★关键在凑能量! 1、氨基酸(AA):不算能量,应该首先配,一般用500ml。 2、20%脂肪乳:供能:20%×500ml×9 kcal/g=900kcal ★★现在还需:能量:1500kcal-900kcal=600kcal NaCl:4~5g KCl:3~4g ★★继续配: 3、NaCl:5%GNS 500ml 能提供:①NaCl:0.9%×500ml≈5g(已能满足NaCl需要量) ②糖:5%×500ml=25g ★★现在还需:能量:600ml-4kcal/g×25g=500kcal,换算成糖:500kcal÷4kcal/g=125g 而液体总量还剩:3000ml-500ml(AA)-500ml(FAT)-500ml(GNS)=1500ml ★★要使糖(125g)和液体量(1500ml)相配,必须用高浓度糖水(10%GS,必要时可以用50%GS)凑能量。——必要时可以列方程算各种浓度糖分要多少体积。 ★★继续配: 4、10%GS:1000ml×10%=100g糖; 5%GS:(1500ml-1000ml)×5%=25g糖 糖总和:125g,正好! ★★配水时不一定是整数量的体积,可以是非整数,如1250mlGS。 三、其他 1、RI(Regular Insulin,普通胰岛素): 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Regular Insulin,普通胰岛素)。根据不同情况:

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伴随医学科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制药工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价,制定并实施营养医疗计划,监测耐受性和并发症以及决定何时结束营养支持或改变支持的方式等工作。药师在NST中扮演较重要的角色,保证患者营养支持的用药安全,以及个体化的合理使用,并随病情不断调整营养配方。为此,特制定本指南,以指导培训肠内肠外营养专业临床药师,集中培训时间为期一年。 一、培训目标 在完成培训之后,能够与临床医师、营养师一起查房,参与病例讨论,根据患者的疾病、化验室指标等不同情况,共同制定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合理选择营养制剂、计算所需剂量,并在随诊中根据病情发展及时与患者主管医师沟通,并建议其调整营养处方,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其次,审核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处方,并参与TPN合理配制、药物相互作用、稳定性、质量评价等研究,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二、培训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49周,1960学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0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8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肠内肠外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

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素质培训 1、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 2、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受训者应具有职业责任感、法律意识,能自觉规范自身职业行为的精神,尊重患者,维护其合理用药权益。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肠外营养药物的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使用,落实我院处方点评制度的要求,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特修订我院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处方点评管理组负责组织,肠外营养药物专项点评组成员进行实施,医务处、药学部共同协调相关工作。 二、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的依据 专项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等,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组组成 专项点评组由临床、药学、营养、护理等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具备丰富的合理用药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 四、点评要求 (一)每年不少于4次专项点评。 (二)抽样方法:面向全院使用肠外营养药物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按药物或按病区采用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评价。

(三)抽样率:每次不少于30例。 (四)专项点评组成员在点评后填写《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表》,双人复核并签名。点评表评价意见由小组集体讨论,专项点评组组长签名确认。 (五)专项点评组汇总点评意见,并向相关科室或处方医生、调剂药师反馈,反馈科室或人员接收后需签字确认。 (六)专项点评组最终形成评价意见,包括分析报告和整改建议及点评反馈情况汇总,提交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负责将评价意见提交医务部、药学部及相关临床科室。 (七)专项点评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情况,由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呈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八)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 五、持续改进要求 持续改进一般采用分步运行模式,如遇涉及到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急待解决问题时,应限期整改。 (一)根据点评结果的评价意见与责任医生、药师进行有效沟通,不合理用药问题按要求整改。责任医生、药师对点评评价意见有异议,需说明理由或提供依据,与专项点评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仍有待商榷问题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处方点评小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讨论论证。 (二)已确认待整改问题,仍在同一医生处方(医嘱)中再次出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标准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管理标准 1、用物准备齐全,洗手、戴口罩。配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 则。操作前治疗室要做好消毒、保持清洁、避免人员流动。 2、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及 药物有效期。 3、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 密闭,有无破损等。 4、严格核查药物配伍禁忌。最大程度减少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维生素 的氧化反应,在配置完成以后,要排尽营养袋中残存的空气。 5、在加入脂肪乳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有沉淀或浑浊现象及加入 后有无沉淀或浑浊现象,如有此现象禁止使用。 6、已破乳的肠外营养液严禁使用。 7、要注意输液速度(特别是氨基酸、脂肪乳单独使用时),开始15-20 滴/分,维持速度35-50滴/分。 8、现用现配,24小时内输完,不用时放入4℃冰箱内保存。为减少光敏 感性维生素的降解,在储存和输注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9、部位: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的静脉进行穿刺。首选上肢与远端,下肢静脉不作为优选,但儿童除外。应尽可能避免接受放射治疗侧或乳腺切除术等患侧手臂。 配制步骤: 1、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配制。 2、混合顺序: (1)将电解质溶液、微量元素、胰岛素先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中。

(2)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溶液中。 (3)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 (4)将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 (5)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 (6)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 (7)电解质不宜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 (8)避免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其它药物。 注:破乳定义:将脂肪乳加入到全胃肠道营养液中以后,有多种因素可能使脂肪乳的油滴相互融合,粒径增大,继而析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油滴,发生明显的两相分离,此称为脂肪乳的“破乳”。 通辽市医院护理部 2013年7月29日

肠外营养液有关数据要求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TPN的组成:TPN的一般组成包括糖(5%GS、10%GS、50%GS)、脂肪(MCT、LCT、MCT/LCT、结构脂肪乳)、氨基酸(普通氨基酸、肝安、肾安)、电解质(10%Nacl、10%Kcl、25%MgS04、%乳酸钠、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处方中不应单用其中几种,特别是不单用脂肪乳或氨基酸。此外,肝素钠、雷尼替丁、磷制剂。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1、液体量规定:一般方法:液体量:1500ml/20kg体重,体重每增加1kg,一般液体量增加20ml液体。可视临床情况加以调整,鼻胃管引液、腹泻、烧伤、创伤需增加液体量;肝病、肾病、心肺疾病、闭合性脑外伤需减少液体量,但总体积一般不少于1500ml。成人每天需水量30~40ml/Kg/d,儿童每天需水量50~100ml/Kg/d。 2、葡萄糖浓度规定:若液体量需要限制,可以配合使用5%、10%葡萄糖和5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在TPN中的比例(g/ml)一般应小于23%,最好小于15%,PN稳定,如外周途径则<10%,减少刺激。 3、能量规定和糖脂比:非蛋白质热卡由葡萄糖和脂肪提供,能量的需要量取决于病人的基础代谢和病情需要,一般在1800~4000 kcal,每日推荐供能20~30Kcal/Kg/d。糖与脂肪热量的1:1~2:1,能量供给应循序渐进式,如从20 kcal/kg/日逐增,对于严重应激病人,短期内予以“允许的摄人不足”(permissive under feeding) 反而对病情有利。肿瘤患者糖:脂肪供能少于1:1或倒置,高糖代谢增加脂肪供能,胰岛功能或肺功能受损者,应降低葡萄糖的热卡比;血脂偏高者,应适当降低脂肪乳的热卡比,而脂代谢失常、休克、急性胰腺炎患者要禁用脂肪。非蛋白质热卡中的脂肪与糖的比例:按规范,脂肪供能占PN应<50%,一般30~50%,每日不超过2g/d;糖供能占PN的50%~70%,每日不超过7g/d。 4、热卡计算方法:a)葡萄糖:1g=4Kcal(千卡)b)脂肪:1g=9Kcal(千卡)20%脂肪乳:1ml=2Kcal(250ml=500Kcal);20%橄榄油脂肪乳:1ml=2Kcal(250ml=500Kcal);20%结构脂肪乳:力文:1ml=(250ml≈500Kcal);20%中/长链脂肪乳:乔光卡路:1ml=(250ml≈500Kcal);力能:1ml=(250ml≈500Kcal);ω-3鱼油脂肪乳:尤文:1ml=(100ml≈100Kcal) 5、氨基酸计算方法:复方氨基酸(18AA-Ⅱ)%(乐凡命)14gN/L(250ml=);复方氨基酸(18AA-Ⅲ)% L(250ml=);丙氨酰谷氨酰胺(力太、玺太)32gN/L(100ml=);复方氨基酸(9R)%(肾安)L(250ml=);复方氨基酸(17AA-H)(绿甘安)(500ml=);复方氨基酸(20AA-H)10%(安平)L(500ml=) 6、非蛋白质热卡与氨基酸氮比例:非蛋白质热卡包括葡萄糖、脂肪的贡献。非蛋白质热卡与氨基酸氮比例=150~200(Kcal):1g(高应激状况、高蛋白质需要时可达到100:1)。 7、氨基酸规定:1g氮=6.25g蛋白质,正常蛋白需要量约1g/Kg/d,每天需提供的氨基酸量约1~1.5g/Kg体重,氨基酸氮量0.15g~0.2g/Kg/d(肿瘤患者0.12g~0.15g/Kg/d),感染病人应增加氮量,降低非蛋白热卡(100kcal:1g),肾衰和氮质血症病人应减少氮量,提高非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1

附录1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第一章制定指南的“指南” 引言 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支持的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 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1月- 9月,是我们分会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CSPEN常委们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了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工作者及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参比国内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指南。 在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周”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后,又做了大范围的修正和大范围的补充,于当年12月完成了第2005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虽然该指南范围窄,仅是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业者的重视。已经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三本核心期刊杂志登载。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也为2006年完善方法学和扩大内容打下了基础。 一、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

肠外营养适应症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外科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见表4-2-1。(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2.不可治愈、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肠外营养配比及渗透压的计算

肠外营养配比及渗透压的计算 1.能量的计算:Harris-Bendeict公式至今一直作为临床上计算机体基础能量消耗(BEE)的经典公式: 男:BEE(kcal/d)=66.4730+13.7513W+ 5.0033H-6.7750A 女:BEE(kcal/d)=655.0955+9.5634W+ 1.8496H-4.6756A (W:体重,Kg; H:身高, cm A:年龄,年) 2.每日所需能量的粗略估算: 基础代谢:20kcal/kg 安静基础值:25~30kcal/kg 轻活动:30~40kcal/kg 发热或中等活动:35~45kcal/kg 3.肠外营养配比方案: 一般糖脂比=1:1 a.葡萄糖:占总热量的50%±1g:4Kcal b.氨基酸:氮源(合成蛋白质)1~1.5g/Kg 1g:4Kcal c.脂肪:①热量②必需脂肪酸0.5~1g/Kg(<3g/Kg)1g:9Kcal d.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水溶性:复合制剂不能满足需要,需要额外补充VitC及B族维生素 脂溶性:代谢慢,禁食时间>1周,应用 e.水:尿≥800ml,不显失水600ml,粪100ml 1000Kcal=1000-1500ml补水量

总结肠外营养每日推荐量 4.营养液渗透压的计算 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应给予中心静脉,低于于1200mOsm/LH2O可给予外周静脉。 各种溶液渗透压数值: 1%GS渗透压值为50 mmol/L 5%GS为250 mmol/L

10% GS为500 mmol/L 12.5% GS为631 mmol/L 50% GS为2500 mmol/L 1%NaCl为340 mmol/L 0.9%NaCl 为308 mmol/L 10%NaCl 约为3400mmol/L 10%中型脂肪是129~158 mmol/L(以150 mmol/L计算)20%中型脂肪是258~315 mmol/L(可以300 mmol/L计算)30%长链脂肪酸310 mmol/L 1% 氨基酸为100 mmol/L 5% 氨基酸为500 mmol/L(6.74%AA大约600mmol/L)10%氯化钾为2666 mmol/L 25%硫酸镁约为4166 mmol/L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约为1900 mmol/L 3.实例: 生理盐水13毫升,10%氯化钾1.5毫升,5%氨基酸20毫升,20%脂肪10毫升,10%葡萄糖40毫升,50%葡萄糖液15毫升。 上述液体每100毫升含葡萄糖11.5克、蛋白质1克、脂肪2克。 渗透压值计算: 50%葡萄糖15毫升=(2500 x 0.015)=37.5 mmol

肠外营养液配制流程

肠外营养液配制流程 评估: 用物准备: 步骤: 一、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一)配制前准备: 1、环境清洁 2、检查物品是否准备齐全,避免走动过多增加污染机会。 3、检查营养袋外包装有无破损,检查所有营养液有无变质、浑浊,有无絮状物,检查各种药品、用物的有效期,并经2人核对后方可加药。 (二)配制顺序: 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酸液及葡萄糖液内。 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入葡萄糖液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后,再加入脂肪乳内。 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剂及配置好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查液体有无沉淀。 5、将配制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液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6、将配制好的溶液轻轻摇匀。 (三)整理用物 (四)洗手,记录。记录配制营养液的时间,在营养液的标签上注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剂量。

二、肠外营养液的输注及护理 (五)准备用物至患者床旁 (六)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周围静脉、锁骨下静脉、PICC均可。(七)给药前护士应认真核对标签上的信息,确保患者姓名、病案号、瓶子编号、液体配制日期与过期日期。 (八)输注速度开始时低于40ml/h,以后按20ml/h递增,直到所需速度,通常不超过120ml/h。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有无脱水、发热、电解质紊乱及胃肠道反应。 (九)给药后,洗手记录。 (十)停止肠外营养液的输注时,需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静脉管路的冲洗。 三、配制静脉营养液时注意事项 1、静脉营养液中不要加入其他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或临床验证过的可以配伍使用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 2、配制过程中应避免电解质与脂肪乳剂直接接触,避免钙和磷直接接触。 3、静脉营养液应现配现用,并在24小时内输完,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并且应在4度冰箱中保存。 4、静脉营养液中PH≥5.0,总量≥1.5L,葡萄糖的浓度为10℅~23℅,钠钾等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镁离子浓度<3.4MMOL/L,钙离子浓度<1.7MMOL/L。 5、配制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配伍禁忌。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 (摘自ASPEN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 前言 A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曾在1993年出版了“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旨在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1999年ASPEN再次组织专家小组对其进行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了这个2002年修订版本。 临床营养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我国,近些年来临床营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进步也相当快,而目前我们在基层临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指导能力的应用规范或原则,ASPEN发布的这个“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然而我们仍然非常需要一个针对中国临床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营养应用原则”,希望本文,美国版的“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摘要译文,为广大中国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营养的参考指导的同时,能早日呼唤出相应的“中国版本”,以促进我国的临床营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3个目标: 1.必须真实地反映出营养支持在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2.必须为临床医生及专业从事营养支持的医务人员提供表述清晰、具有临床实践依据的建议指导; 3.将作为一种工具,为政策制定者、健康卫生机构、保险公司和从事临床营养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医疗体系及与临床营养支持相关的政策、规定。 指导原则所依据的可靠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标示在下文的括号内): A. 其可靠性根据前瞻的、随机的研究结果;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草案) 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 2004.3 目录 第一章概述(吴肇汉) (1) 第二章营养评价(曹伟新) (4) 第三章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徐鹏远) (8) 第四章肠内及肠外营养 (12) 第一节肠内营养(李宁) (12) 第二节肠外营养(于健春) (14) 第三节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林锋) (17) 第五章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吴国豪) (19) 第六章各种疾病的营养支

持 (22) 第一节老年人(王为忠) (22) 第二节心脏病(林锋) (23) 第三节肺部疾病(许媛) (25) 第四节糖尿病(徐鹏远) (26) 第五节肾衰竭(刘敦贵) (28) 第六节肝硬化(迟强) (30) 第七节脑损伤(朱维铭) (31) 第八节烧伤(伍晓汀) (33) 第九节危重病人(许媛) (34) 第十节胃肠功能衰竭(彭俊生) (35) 第十一节短肠综合征(吴肇汉)…………………………

37 第十二节胰腺炎(伍晓汀) (39) 第十三节炎性肠道疾病(王为忠) (40) 第十四节消化道瘘(李宁) (42) 第十五节癌症(曹伟新) (44) 第十六节器官移植(刘敦贵) (45) 第十七节围手术期(周岩冰) (46) 第七章常用EN及PN制剂(朱维铭) (47) 第一章概述 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曾宪九、黎介寿,吴肇光等前辈就深切意识到营养支持 在外科的重要意义。尽管当时药品和器材都极为匮乏,仍然带领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临床营养支持的理念不仅被广大医

学界所接受,而且它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相当多的优质产品和器材, 而且逐步已在国内生根、开花,这又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各大教学医院里,特别是某 些领先的单位,临床营养治疗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所难免。在边远地区,受条件的限制而发展较慢。由于疾病谱的关系,各地区、各 单位所能积累到的经验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国内大多数的肠瘘病人都集中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原发性肝癌和肝移植也是集中在国内几家大医 院里。这些医院很容易积累治疗这类病人的经验,而其他医院则很缺乏这种临床体验。另外,虽然临床营养支持治疗首先是从普外科“起家” ,但显然这项措施是适合整个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外科。但从目前情况看,其他学科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显得不足,营养

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特点知识分享

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 特点

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特点 (中营销售人员基础知识之一)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各种生理功能必须依赖各种必要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它们对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恒定的体温,补充人体的物质消耗,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延长寿命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三者统称产能营养素,我国成人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 营养制剂系指维持机体正常营养或纠正异常营养缺乏状态的制剂,分为肠内营养制剂与肠外营养制剂。选择肠内营养抑或肠外营养依患者的胃肠功能及疾病的种类而定,肠胃功能健全时首选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一、肠内营养概念与发展历史 肠内营养(EN)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注入到患者的胃肠道内,提供患者所需要营养素的方法。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凡有营养支持指征、胃肠道功能存在并可利用的病人都可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①吞咽和咀嚼困难; ②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

③消化道疾病稳定期,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疾病和胰腺炎 等; ④高分解代谢,如严重感染、手术、创伤及大面积灼伤病人; 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 三、肠内营养制剂的组成 1、氮源 形式:L-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完全水解物或部分水解物。 2、糖类 形式: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双糖(蔗糖,乳糖等)、葡萄糖低聚糖。 3、脂肪 类型:长链甘油三酯(LCT)、中链甘油三酯(MCT)和甘油单酯或甘油二酯。 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全面、丰富,高于美国推荐的膳食需要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 5、纤维素 膳食纤维(dietary fibre,DF),正常饮食纤维摄取量为30g/天。 种类:可溶性纤维(solventable dietary fiber,SDF),如果胶、树胶和植物多糖等 不溶性纤维(insolventable dietary fiber,IDF)如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 生理作用:可溶性纤维:(1)缓解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