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2年度

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目录

1 概况与背景

1.1学院概况

1.2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1.3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学院强有力的发展支撑

1.4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全面提升了学院涵建设

2 学校与改革

2.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优化专业布局2.2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3坚持行动导向理论,系统推进课程改革2.4完善实训体系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2.5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6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2.7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3 学生与人文

3.1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3.2以学生为本,构建美丽校园

3.3认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

3.4“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5优质就业率稳步上升

4 政策与项目推动

4.1贯彻《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4.2以名校建设完善改革

4.3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

5 成果与分享

5.1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5.2开展社会培训,使学校成为企业发展的资源库

5.3中高职协调发展

6 发展与挑战

6.1生源危机导致招生工作压力增大

6.2科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亟待提高

6.3师资队伍建设上,还需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6.4经费投入分析

要点导读

概况与背景

●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建于2006年,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教职工432人,其中,专任教师307人,高级职称教师9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51人,在校学生6410人。学院设有汽车制造工程系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25个专业,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学院有3.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仪器设备总值5800万元,校外基地50多处。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容、方法、手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投入7.3亿元为学院建设新校区,新建了校舍、实训中心、标准厂房、实验室,以及模拟仿真生产、销售、维修等场所109处。同时,在资金、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给予学院极大的支持。

●以2011年省教育厅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使办学

理念更加清晰,办学定位更为准确,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师资结构明显优化,设备投入显著增加,图书馆藏大幅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学校与改革

●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形成以汽车、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工科专业为主,适度发展语言、管理等文科门类专业作为补充,创建独具特色,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专业体系。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在继续深化以“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坚持行动导向理论,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打破学科体系,整合教学容,改革考核模式,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推行“6·2·1”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建设成省级精品课4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2个。

●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各个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承接生产性实训任务。

●加大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力度,强化师资管理,重视师德教育,三年来,学院引进优秀人才37人,副高以上职称为99

人,中级职称为175人,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年来,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101人次,干部培训140人次,国外培训10人次。

●参照《省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学院“十二五”规划,吸收行业企业及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参与,深入研究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院、系(部)两级管理体系,建立教学信息运行反馈体系,制定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教授评议会,逐步提高学术在学院专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推行职员制、学院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动态的制度评估反馈机制,积极培育执行文化和必要的奖惩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充分重视纪检监察、工会、督查等部门的建设和发展,营造院氛围,保证决策过程的化。

学生与人文

●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责任感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营造学生品德养成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品德水平。

●加强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营造出一种体现弘扬我们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的氛围。按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和教育性四个原则来建设校园,充分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各种教育的功能。

●利用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细化订单培养方式,创新办学模式、构建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利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接受技能训练的同时,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接受企业文化的熏,以增强从业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不断探索“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强化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式培养。把教学工作“前伸”到企业,通过深入企业研究了解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我院2010年共有毕业生1702人,月薪均超过了3000元,优质就业率达到65%以上。2011年共有毕业生1146人,月薪均超过了3500元以上,优质就业率达75%以上。2012年共有毕业生1414人,月薪均超过了4000元,优质就业率达85%以上。

政策与项目推动

●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建并推广“6·2·1”课程教学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吸收借鉴国家级示性院校建设成果,以“创建省名校”为建设主线,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打造特色专业。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加强优秀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及优秀青年

骨干教师的引进、选拔与培养。

●建立适应“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运行机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三方合作机制”的规划、研究、开发、推进、实施、管理,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有关的工作制度。

成果与分享

●三年来,学院累计为企业输送技能型紧缺人才3000多名,为全市主导产业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学院的科研工作也紧紧围绕为制造业服务的要求。三年来,已有“汽车防二次启动保护装置”等32项专利获得授权;120余篇专业教研论文在国家级不同刊物上发表;3项国家级教科研课题结题、4项省部级教科研课题结题、50项省部级课题获立项。

●三年来,学院共组织各类培训20多个班次,累计受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中高职的协调发展上,坚持重点发展高职,逐步压缩中职,以高职带动中职的发展思路。同时,利用原中职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有效弥补高职计划不足,为高职发展储备生源。

发展与挑战

●2012年,我院大专共录取1847人,其中省录取1024人,比去年的1455人减少431人(省普通专科940人,对口84人),省外录取823人。随着省生源持续减少,录取批次的变化,以及高校无序竞争,导致高职专科招生压力不断增大。

●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带头人缺乏。科研项目等高水平标志性成果还

有待突破。技术开发和服务社会能力亟待提高。与行业、企业的横向合作技术开发和服务没有真正达到的高度和水平。

●采取特聘、兼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人才。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新机制,所有这些措施的出台,都需要政府予以支持。

●2011年学院教育经费总收入为15026.27万元,剔除基建及化债专项经费后总收入为7141.27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1.2%。在学校各项收入中,财政性经费占47.36%,学费占43.58%,其他收入占9.06%,财政性经费中财政经常性补助与专项分别占28.8%和18.56%。从经费支出角度看,在学院经费支出总量中,设备采购费、日常教学经费、教学改革及研究经费和师资建设经费占了经费支出总量的23.1%,比上年有所提高。从以上数据看出,公共财政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的支持,是学院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但财政经常性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多元筹资能力不强,仍是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2年度

1概况与背景

1.1学院概况

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学院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教职工432人,其中,专任教师307人,高级职称教师9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51人,在校学生6410人。学院设有汽车制造工程系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25个专业,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学院有3.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仪器设备总值5800万元,校外基地50多处。

学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为半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坚持人文技能相融,理论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实行订单式、冠名班、定向班等培养方式,先后与通用东岳汽车、斗山机械工程中国、科技集团、现代、浪潮乐金数字等大型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

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省经贸委确定为半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是省汽车工业职教集团和市汽车工业职教集团的龙头学校。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了全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考察,并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首批“企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1.2 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别就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是

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者、管理者与教学者梳理过去,厘清现状,展望未来的一种努力与尝试,对于提高办好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办好职业教育的信心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着重要意义。

《纲要》、《质量年度报告》及指导性文件为中国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学院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3 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学院强有力的发展支撑

学院所在的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对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院由一所普通职业中学,发展到职业中专,再发展到普通中专,直到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其发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福山区政府投入7.3亿元为学院建设新校区,新建了校舍、实训中心、标准厂房、实验室,以及模拟仿真生产、销售、维修等场所109处。同时,在资金、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学院极大的支持。市、区两级领导还多次到学校考察办学情况,与学院领导共同研究学院的发展建设。地方政府的支持成为学院发展的有力支撑。

1.4 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全面提升了学院涵建设

学院以2011年的省教育厅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使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定位更为准确,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师资结构明显优化,教学改革有声有色,设备投入显著增加,图书馆藏大幅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

养模式有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工程成效凸显,标志性成果相继涌现: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被确认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由评估前的3门提高到7门;学生在全国或省技能竞赛频频获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6%以上,学院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显著增加;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2学校与改革

2.1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优化专业布局

紧紧瞄准“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围绕大力发展制造业、海洋工程机械、船舶制造、港口贸易等战略,形成以汽车、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工科专业为主,适度发展语言、管理等文科门类专业作为补充,独具特色,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专业体系。

以重点专业建设拉动专业群建设,使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加大了专业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电气自动化技术等6个院级特色品牌专业,通过特色品牌专业的调整、改造和创新,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起步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6大专业群。

2.2.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订单培养,与国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有针对性的开设定向班、特色

班,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学院先后获“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省汽车行业培训基地”、“中汽人才培训基地”、“LG浪潮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定单班优秀人才培养基地”、“通用东岳汽车、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科技集团机构工程(模具)人才培养基地”等称号。

学院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在继续深化以“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举办校合作型生产工厂,学校提供设备、场地及工具等,培养学生由实训、实习型向实际操作型转变,从而实现与企业技术工人“零对接”;二是推进订单培养,引入企业文化。专业班级冠企业名,由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主要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由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承担,共同选配教师,用企业文化打造班级文化,主要专业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顶岗实习由校企双方共同安排,以企业为主实施管理和考核,实现招生招工同步,减少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成本。三是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面对合作企业生产订单出现阶段性、突击性增多的情况,学院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时间,探索出一条‘分段实习、学工交替、半工半读’的柔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四是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努力使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及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常态

化,指导专业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等事宜,真正将学院各专业与企业相互融合,提升专业影响力。

2.3.坚持行动导向理论,系统推进课程改革

坚持行动导向理论,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打破学科体系,整合教学容,改革考核模式,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推行“6·2·1”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和课程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共建设成省级精品课4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2个。

2011年学院制定了《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按照实施意见和《关于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组织我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专家共同研讨编写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制定了《关于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实施评价的规定》,出台了《关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打破单一考试模式,设立不同的考试形式,按照课程容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专业教师在调研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开发基于能力本位的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和教材,深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2011年,在全院推广6.2.1课程模式改革,在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从前期的企业调研,到整体教学设计,到最后的教学单元设计,比以往更全面、更深入、更贴近实际岗位操作流程,更能满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职业技能。在教学容上,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效。不拘泥于现行的规定教材。在考核方法上,把企业纳入考核的主体。

加强教材建设,精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积极鼓励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自编教材,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2.4完善实训体系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一)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开展2次会议,对各个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企业的专家还经常提供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成长情况,同时,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新技术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专业建设组,使学院专业建设工作始终健康、正确、有效的进行。

(二)校实训基地

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汽车综合检测线、汽车电控综合、汽车检测、钣金与涂装、自动变速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实训室,拥有先进汽车实训台、检查诊断仪器和维修设备、机械加工中心、数控车、普通车、数控技术、钳工、机床电器、网络可编程控制器、CAD/CAM、仿真模拟、电工电子、现代电工技术实训室、汽车电器、汽车总线、单片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柔性制造系统实训室、电工、模电,数电、电子、微电机控制、自动控制、电子商务等实训室。承担着培

养汽车行业、机械行业、电子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同时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师生提供生产性实训环境,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承接生产性实训任务,成为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已经与合作企业建立了成熟的合作关系。校外有对口、稳定、符合实习需要的实习基地50多个。其中国品牌企业实习基地有:上汽汽车变速器、东联汽修、斗山工程机械、上汽齿轮、、荏原空调、永宏机械、电子信息产业股份、得宝数字通信()、上汽通用五菱。国外品牌实习基地有通用东岳汽车、通用东岳动力总成、矢崎汽车配件、LG浪潮、大宇造船、东洋机电等。

2.5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一是大力实施“双师”素质与结构建设计划。加大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力度,提高任课教师中“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实施专业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和“访问工程师”制度。专业带头人每年不少于1个月时间到本行业龙头企业或较有影响的企业挂职实践;其他教师每年不少于2个月时间参加顶岗锻炼。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所有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对新进的仪器设备或生产线,

安排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安装、调试,直至熟练操作并积极主动开发新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动态管理,强调动态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要及时追踪行业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改善兼职教师队伍结构。

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择优引进紧缺人才,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跟踪服务与管理,落实好引进人才的优惠待遇,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调动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近三年来,学院引进优秀人才37人,使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99人,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达到175人,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强化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院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科研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有一篇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论文,都要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有项目”的良好氛围。学校教师在省级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上多次获奖,设计的课程多次获得省级精品课和优质课的称号。

四是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定了学院师资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积极选聘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同时,聘任企业行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到校任教。三年来,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101人次,干部培训140人次,

国外培训10人次。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五是积极探索师资管理机制。围绕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加强师资管理。完善师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师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层次、分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师资队伍的健康有序发展,既保证重点学科,支持优势学科,又发展新兴学科,既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又加强对已有教师的培养,既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扶植,又注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是大力实施专业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遵循专兼结合的原则,按专业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每个专业至少培养和引进2~3名专业带头人、培养5~7名骨干教师、聘请5~7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每个课程教学团队至少由3名教师组成,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课程负责人。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数据库,汇集学院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资源;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学生校实践技能课程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将兼职教师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兼职教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是加强师德建设。学校每年都开展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演讲比

赛、辩论赛、有奖征文等活动,积极做好优秀教师、先进个人评选工作,把在教书育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选拔出来,在教师节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同时,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的原则,完善师德考评制度,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督查制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舆论监督机制,把师德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容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严格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积极营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

2.6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多年来,学校从建立和健全保障机制入手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参照《省高等教育(高职院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方针政策,结合学院“十二五”规划,深入研究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坚持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原则,走访相关行业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员工会谈,收集资料以引证课程、专业及单位自我评价的结果,吸收行业企业及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参与。通过审阅文件-实地考察-确定结论的过程确定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容。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部分,通过主讲教师、辅导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及兼职教师等,多途径、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风气,其中:对学生学习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武昌职业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我院专业建设发展的定位和学校师资、基本教学条件的状况,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参照兄弟院校比较成功的培养方案,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目前该专业有2个班,在校学生139人,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是我系顺应人才市场需求,从我院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尝试往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实践。 二、专项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涉外各行业对商务英语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培养对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系统地运用商务英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级职称教师7人,研究生1 人,本专业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自专业设立以来,学院十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确保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顺利进行,积极投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使用的语音室已有四个;而且正在投资建设实训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招生以来,本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人才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创造、完善教学条件。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本专业对高职高专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专业,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总体评价

一是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清晰,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校企共建设实训基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硬件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并落实到行动。 三是教师数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学历职称结构得到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师的整体质量和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四是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规范。随着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人才培养如何与湖北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的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投入不足,现有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等。应按照学院要求,加强对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商务英语教研室 2013年9月19日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

用人单位人才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2019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二零一九年十月

Xx健康学院2019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多年来,我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 根据《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手册》的要求,学校对6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调查概况】 1.调研时间:2019年8月至9月 2.调研对象:部分录用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3.调研方法:由我校向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寄送调查公函和问卷,答卷人填写、盖章并寄回的形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聘渠道、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人才培养建议等内容。 此次调查选择的用人单位是近几年录用我校毕业生数量较多的单位,全部为医院、医药企业等相关单位。本次调研寄出问卷共计127份,回收问卷89份,有效答卷82份,其中医院72家,医药企业10家。 【用人单位信息】 1.用人单位性质:

图1 用人单位行业统计 2.单位职工总数: 图2 用人单位规模统计 3.用人单位员工中目前有xx学院的毕业生人数约为: 图3 用人单位有我校毕业生规模调查显示:

(1)我校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就业占主流,占比达到了91%,而到党政机关、国企和外企等就业的比例为0(见图1),这和学校所处的行业特征及专业性质相符合; (2)用人单位规模为大型单位居多,其中81%的单位规模超过500人,特别是规模为1001-3000的单位(46%)将近占所有调研单位的一半,50人以下和201-500人之间规模的单位为5%和1%(见图2),调研结果与我校毕业生就业区域的医院和企业类型基本一致; (3)在调研的用人单位当中,有我校毕业生数量处于5人以下及100人以上的居多,分别占比28%和21%,其他数量比例接近(见图3)。 【调查结果分析】 一、用人单位聘用我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1..用人单位是通过哪种途径选择xx学院毕业生的: 图4 用人单位招聘我校毕业生的途径统计 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聘用我校毕业生的途径中,“社会公开招聘”占52%,“校园招聘”占18%,“学生自荐”占13%,而“学校推荐”、“网上招聘”、“熟人推荐”等方式虽然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我校毕业生的几种方式,但所占比例较小;没有单位通过“中介”方式招聘我校毕业生。由此可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1)

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引导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职业类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枣庄市及周边辐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和内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想认识,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枣庄经济学校财经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分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别采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走访座谈、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电话访问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建筑类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分析报告

大学生培养质量是高校在激烈的招生、就业以及学校影响力等方面竞争中得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心。高校必须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获得生存。 室内设计专业通过校企共同参与,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的设计项目及施工项目为主线,制定了专业课程标准,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了“模拟岗位角色、真实项目设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把“以能力为主线”的培养要求切实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的递进关系,分解融入三个培养模块,将基本素质、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能力融入基本技能模块,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融入到综合技能模块,将创新创业能力、应用设计能力融入到岗位技能模块;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制度,形成了“教学结合、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方式。 一、基本质量状况 (一)学业水平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室内设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坚实艺术综合素养与设计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在室内设计装饰公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家具生产及陈设设计等岗位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应获得以下几 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 (1)能熟练识读室内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文件。 (2)能依据对室内设计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最新行业动态的了解,来认识世界及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3)能达到英语B级水平并能基本阅读专业资料。 (4)能依据室内设计所必须的理论知识,进行室内设计空间布局。 (5)能依据人体工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基本具备室内设计及家具陈设能力,能为室内设计提供相对应的设计尺寸依据。 (6)能依据室内设计师所必须牢记的原理、方法。在满足不同需求的条件下,具备独立进行原创室内设计和表达的能力。 (7)能依据室内材料的发展动态,室内设计所涉及材料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 (8)能依据建筑装饰和装修行业方面具的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有发法可依。 (9)能依据生产条件下制造工艺知识,基本具备室内工艺的管理能力,为室内设计发展提供“技术动力”支持。 (10)能建筑装修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有发法可依。 (11)能熟练具备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专业学习熟练应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发展空间。 (12)能依据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专业学习熟练应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发展空间。 (13)能依据后期设计的文件处理与手绘表现等设计的工作,能更好的与业主沟通。

天津国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168号文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7号)、市教委《关于做好2013年我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津教委专函…2013?80号)精神和统一布置,我院于2013年9月依据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2012-2013学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了采集,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有效的调查,获得了相关数据,现就数据采集结果及本学年教育质量进行分析,具体汇报如下。 一、办学基本条件说明 本学年学院在校生7082人,占地421397平方米、生均59.5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67265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9203平方米、生均15.42平方米,实践场所30040平方米、生均4.24平方米,学生宿舍51000平方米、生均7.20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79.646万元、生均5195.77元。学院共有馆藏纸质图书59.26万册、生均83.68册,其中新增图书2.13万册,生均增加约3.01册;拥有电子图书5860GB、其中新增200GB,订阅194种专业期刊。学院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分别设有950、3124和132个座位,百名学生拥有数为45.98个座位。有教学用计算机1070台(其中公共机房580台、专业机房220台),百名学生拥有数为15.11台。学院校园网出口总带宽为180Mbps,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 Mbps,支持2500个网络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日期: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办学基本信息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桂教高教〔2013〕66号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各本科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精神,我厅决定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编制并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反思、建立质量促进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发布方式 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由各高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自主如实编写,每学年度发布一次,于每年12月份在本校网站、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和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 1

三、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应围绕本科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性,展现学校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同时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年度报告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办学基本情况。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占比例,生源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描述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建设发展情况,生师比、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描述教学过程中各主要方面,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四)质量保障体系。阐述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师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情况。 (五)学生学习效果。描述应届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升学情况、就业情况等,报告最新收集到的社会用人单位 2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2015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会议,对2015年填报要求认真学习和研究,对填报细节工作逐一落实,按照源头录入、规范采集的原则,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填报。以用好数据采集平台为依据,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来引导学院的内涵建设,规范学院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了学院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数据平台培训工作通知要求,我院精心挑选两名责任心强且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专门负责汇总各项数据。按照填报精神,我院分管院长亲自召开数据填报安排会议,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新版数据平台中的各项指标内涵,从源头上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切实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建设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学院各项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院在使用和改进完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一是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牵头单位,为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院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对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我院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本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便于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有利于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的专家组来我院进行指导时能够准确的指出我院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有利于我院今后的发展。 我院建立健全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发挥其对学院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的信息为引导,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等各项建设工作,不断培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步构建学院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通过对学院2014年—2015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学院在生师比、实践教学场所、生均占有面积、生均图书量、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等方面已基本达

完整word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整改报告

一、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1.教学秩序情况 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经济管理专业严格执行教务处《关于调、停、代课审批管理办法》,严把教学单位调停代课审批关。2013年度经济管理专业共审核批准了各类调停代课申请30余次;严格执行教学事故检查与处理制度,2013年全年无教师发生教学事故;无考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教学秩序良好。 2.课堂教学质量 2013年,经济管理专业构建了院、系部督导员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一起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全专业共组织完成160多课时的随堂听课,涉及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段、不同授课类型、不同教师类型30人次。系部督导随机听课,每期召开2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反馈情况表明,经济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整体较好。制度化、规范化的督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013 年,学生评教参评率达95.34%;评教数据中,课程评测结果为“优秀”的占80.67%,教师评测结果为“优秀”的达84.02%,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3.课程资源情况 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学院实行选课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学校课程资源的需求。学校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资源,以此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需要。2013年,全专业一、二、三年级共开设各类课程34门次,合计可是2576学时,其中实践课程1434学时,占55.67%,理论课程为1142学时,占总课时44.33%。麦可思公司完成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显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满意度为较满意。(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 经济管理示范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养成,鼓励倡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12年-2013年度,全专业学生参加全院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一等奖一个;参加重庆市高校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荣获重庆赛区二等奖;参加重庆市企业模拟管理技能沙盘大赛,荣获重庆市赛区二等奖;参加2012年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业策划大赛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 (三)师资队伍水平评价 1.专任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状态

人才培养报告(定稿版)

铜仁职院督导室关于 2011下半年以来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的 报告 院示范办: 根据安排,下面就一年来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年来,督导室紧紧围绕院中心工作,以“服务广大师生、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质量、助推学院发展”为己任,以“骨干示范校建设、校庆、东盟会议”等项目为契机,狠抓教学督导、行政督查、绩效目标考核等三大块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一年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荣获2011年绩效目标考核一等奖;袁德奎教授被评为2011年院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称号;顾昌华教授在2011年年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并在2011-2012年度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本室一年来发表论文8篇,申报或完成主持的科研项目5项;为地方经济建设或社会服务近20余次;高质量地完成了6门课程近1000学时的教学任务。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亮点 一、教学督导工作亮点 (一)强化了督导理念,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本着“督出成效、导出亮点、管出水平、提升质量”的督导理念,一是加强了对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院教师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意义;二是切实践行了客观公正的教学督导工作理念,特别是将督导工作置于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阳光操作,公正督导的督导理念深得民心;三

是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对提升教学质量,助推学院发展的重要性。教学督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室全体督导工作人员始终将督导工作着眼于学院长远发展的高度,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学院发展这个大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大局利益为重,不断增强大局意识,从工作思路上、工作内容上、工作方式上积极抛弃传统思维束缚,彻底解放思想。 (二)强化了督导研究,进一步确保督导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一是亲临各系部教学一线,有机的将定期督查、常规督查、随机督查、突击督查、跟踪督查紧密结合,及时快速的掌握各系各授课教师教学动态;二是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各系部了解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授课、实践技能等方面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信息收集与汇总,定期撰写听课体会、及时编辑督导简报和通报,认真撰写督导心得和督导总结;三是有针对性的组织集中听课评价(如在计科系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导试点工作);四是强化对实践性教学的督导。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跟踪的调研等方面强化督导;五是立足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督导工作的研究力度。如2011年已圆满完成结题任务的省厅“地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实践与探讨”项目(该项目先后发表8篇论文)。 (三)增强了合作理念,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之间协作并进的热情。教学督导工作的目的是服务广大师生、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督导室自觉地、主动地与各、系、处、室以及各教师紧密配合,积极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试点和督考督评工作,不断为学院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等建言献策,进一步增强了教师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1.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关键评估要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自评结论:合格 依据: 1.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 2.合肥市“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发展规划 3.安徽省、“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 5.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十一五”、“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校园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 6.学院发展规划执行落实的相关材料(如学期工作要点与总结、各单位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 7.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数据平台表3.1-3.4) 8.教师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数据平台汇总表10.2) 9.评估当学期在校生名册(分专业分班级在校生名单) 说明: 学院自2007 年以来,在安徽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狠抓基础建设、内涵建设。在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理清学院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办学以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特色品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抢占制高点的发展战略和双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能力发展战略。 在发展目标上,按照稳步、健康和可持续的基本精神,推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06年到2010年,主要是打基础,上规模,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从2011年到2015年,主要是抓内涵、上水平,这个目标正在实施;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办学基本信息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

06-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全面了解我校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对口和适应工作程度等情况,掌握毕业生培养质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暑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积极展开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为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2009届、2010届、2011届毕业生。 三、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及对毕业生评价。 2、毕业生对自身专业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3、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4、毕业生对我校学生培养的评价。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走访企业座谈为主,将电话访谈法、QQ聊天等方式相结合。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用人单位情况反馈分析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质量从团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社会活动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9个方面进

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毕业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活动能力等指标受到单位的普遍好评。 用人单位诚恳的提出在对在校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在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环节的培养工作,对我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许多培养单位建议我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和课程学习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联系企业让学生去工厂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 2、许多用人单位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期间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使学生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3、培养单位建议学校应加强对在校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以适应工作后的工作需要。 4、加强校企合作。最好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组织,健全合作机制,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良好沟通。学校应向用人单位及时发布人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用人单位也要根据单位实际需求向学校提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5、学校也要多和用人单位沟通,提供毕业生学习、综合素质和社会背景方面的资料。 6、在人才选拔方面,许多单位认为通过面试和笔试方式,在短时间内很难选拔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许多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学校和企业的长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1.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关键评估要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自评结论:合格 依据: 1.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 2.合肥市“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发展规划 3.安徽省、“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 5.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十一五”、“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校园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 6.学院发展规划执行落实的相关材料(如学期工作要点与总结、各单位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 7.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数据平台表 3.1-3.4) 8.教师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数据平台汇总表 10.2) 9.评估当学期在校生名册(分专业分班级在校生名单) 说明:

学院自年以来,在安徽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狠抓基础建设、内涵建设。在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理清学院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办学以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特色品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抢占制高点的发展战略和双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能力发展战略。 在发展目标上,按照稳步、健康和可持续的基本精神,推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到,主要是打基础,上规模,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从到,主要是抓内涵、上水平,这个目标正在实施;第三步,从年到2020年,主要是创特色、树品牌,成为全省知名的高职院校。 二、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学院地处省会合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安徽省合、芜、蚌综合改革实验区和皖江城市产业承接转移及合肥市滨湖现代化大城市规划的实施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调整。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商业流通,餐饮业、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动漫业的迅猛发展为学院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学院领导紧抓发展机遇,积极谋求科学发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doc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2010-2011学年度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分析报告 二〇一一年九月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2010-2011学年度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教育部为规范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施质量工程而推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信息,是高职院校强化教学管理、开展内涵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判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为了进一步把握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优势与差距,总结成功的经验,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努力方向,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高效、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以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要素为导向,通过《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0—2011学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信息对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认真查找问题、仔细分析原因,为学院今后一段时间的建设、整改和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办学条件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是四川省财政厅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6年3月成立,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都西路4111号。 学院占地面积25492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4186平方米。学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43702.96万元,在岗教职工33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设置高职专业12个(本学年招生专业数11人)。截止2011年8月31日,高职在校生5141人。 一、基本办学条件 (一)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信息: 表1.1.1:基本办学条件情况 表1.1.2、监测办学条件情况

武威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武威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 一、政府支持坚强有力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1) 1.统筹规划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 2.政策支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2) 3.整合资源提升学院综合办学能力 (2) 4.长远规划确保学院持续发展 (2) 5.基础建设保障学院快速发展 (3) 二、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成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 (3) 2.不断完善“一体三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 1.以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5) 2.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5) 3.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本要求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5) 4.以精品课程为依托,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 (6) 5.实施名师工程,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师梯队初步形成 (6) 6.突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 (6) 7.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6) 8.考试(核)改革效果明显 (7) 9.构建了“五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和反馈机制 (7) 10.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

提升 (7) 11.教研科研工作成效明显 (8) 12.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8) 13.积极营造有利于对外交流、优势互补的开放办学环境,不断拓 展社会服务领域 (9) 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9) 1.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 (9) 2.课程建设与改革稳步推进 (11) 3.加强“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2) 4.深化产学融合,实验实训条件得到改善 (14) 5.教材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14) 五、正确对待现有问题明确未来发展思路 (15)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2.未来发展的思路 (16)

(整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平台数据分析报告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

平台数据分析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综述 通过对学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可以看到,学院从建校至今,共设置了39个高职专业,2010年招生34个高职专业,2011年计划招生36个专业。共有8届毕业生,截止2011年8月31日,学院在校生数11242人。 表1 办学基本条件统计表 生均占地面积56.36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20平方米;生均实践场所占有面积5.86 平方米;生均学生宿舍面积6.95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292.52 元;新增设备比例10.84%;生均纸质图书64.22册、电子图书227.72 MB;生均年进书量3.38册;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12.84台;百名学生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77.59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5人,校内兼课人员56人,校外兼职教师141人,校外兼课教师42人,学生与教师(折合后)比16.82:1。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71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3.41%。 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标准,学院在生均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学生宿舍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以及生师比、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和新增生均图书量、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等方面已符合国家的要求,说明目前学院这些方面已能够满足办学的需要。 此外,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学院生均纸质图书距离80册的标准尚有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不断改善。 二、对专项数据的分析 (一)院领导班子情况分析 截止2011年8月31日,院领导共8位,2人具有党政行政工作经历,6人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大学本科以上学历7人,专科学历1人;高级职称7人。平均年龄51.9岁。平均兼课量25.5学时,听课11.5次,走访学生寝室8.0次,走访校外实习点4.3次,参与学生社团文体活动5.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