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新闻学专业硕士点设置于2000年,次年开始招生,在部属院校中处于同专业点的中上水平;要紧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要紧研究特色是关于新闻理论范畴的研究;现有导师11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6人,刘九洲教授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有明显的成就;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8项,已连续推出一批时期性研究成果,有的在全国学界产生了一定阻碍;已有5届共115名研究生毕业,大部分在高校任教。

二.培养目标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新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敞,熟悉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其进展趋势;把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熟悉各种媒介的特性与功能,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新闻传播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

四.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三年。学习优秀者可申请二年毕业。

2、硕士研究生提早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优良,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早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刻达2年及以上,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可申请提早毕业,并报学校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学生要求毕业时获得总学分为38学分,其中:

1、一级学位课程6门,18学分(公共课程3门,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3门,9学分)。

2、二级学位课程(通选课)任选2门,4学分。

3、指定选修课课程任选5门,10学分。

4、任意选修课课程任选2门,4学分。

5、教学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已有三年有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能够免修教学实践。

6、凡以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用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培养打算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三门,同时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

新闻学专业硕士生的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新闻传播实践)和学术实践两部分,各占1分。教学实践(或新闻传播实践)一样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差不多有3年有关工作体会的能够免修教学实践(或新闻传播实践);学术实践要求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实践活动终止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七.科学研究

学生在读期间主动进行学术研究,或参与导师作课题、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或参加社会性学术活动等,以积存研究体会,提升研究能力;对三年毕业的研究生不作公布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早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以论文第一作者的身份在CSSCI上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用稿通知无效),且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分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

开题报告:此项工作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之前,必须向导师提交一份有关选题的研究综述,便于导师作具体指导。所撰写的开题报告要求选题新颖、资料预备充分、论文大纲设计合理。

论文工作检查:分为初稿、修改稿和定稿三个时期。导师必须分时期进行指导,专门是定稿须经导师签字认可。

论文评阅:聘请校内外专家各一名评阅论文。

答辩程序:答辩人陈述、导师介绍、宣读校内外专家评阅意见、答辩组成员提咨询、答辩人回答咨询题、答辩组综合评议、宣布答辩结果。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

培养方法:要紧采纳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十、其它

1、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每位硕士生须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6周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打算,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附录一: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1、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

1980年

2、权力的媒介(美)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

1989年

3、舆论学(美)李普曼华夏出版社

1987年

4、当代新闻学(法)贝尔纳·瓦耶纳新华出版社

1986年

5、论出版自由(英)米尔顿商务印书馆

1980年

6、新闻学概论(日)和田洋一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7、新闻学概论(前苏联)普罗霍夫新华出版社

1987年

8、传播学概论(美)威尔伯·施拉姆新华出版社

1984年

9、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

1989年

10、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年

11、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

2000年

12、启蒙辩证法(法)霍克海姆重庆出版社

1990年

13、单向度的人(法)马尔库赛重庆出版社

1988年

14、明白得媒介(加拿大)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

2000年

15、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法)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

1999年

16、美国的新闻自由(美)迈克尔·帕伦蒂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7、传播批判理论(中)张锦华清晨文化事业公司1994年

18、传播媒介的垄断(美)巴格迪坎新华出版社

1986年

19、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进展(中)殷晓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认识媒介文化(英)尼克·史蒂文商务印书馆

2001年

21、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蒂海南出版社

1997年

22、传播符号学理论(美)约翰·费斯克远流出版公司

1995年

23、新闻学(中)徐宝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24、大众文化批判(中)郑福林等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

25、传播社会学(中)陈昭郎清晨文化事业公司1991年

26、大众文化与传媒(中)陆扬等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

2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8、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华出版社

1986年

29、美国新闻史(美)埃德温·埃默里新华出版社

1982年

30、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刘京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31、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齐格蒙特·鲍曼郭国良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1年

32、消费社会让·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3、媒介批判——理论与方法(台)黄新生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

34、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美)约瑟芬·多诺万赵育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5、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美)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6、话语与社会变迁(美)诺曼·费尔克拉夫华夏出版社

2003年

37、后现代主义的幻想(英)特里·伊格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8、社会科学方法论(德)马克思·韦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39、符号学原理(法)罗兰·巴特北京三联书店

1999年

40、解读大众文化(英)约翰·费斯克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107105030005 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研究

英文译名:Topic Studies on Theory and

Mthod of Journalism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文学院学时/学分:51/3

任课老师:刘九洲

内容简介:

该课程分不介绍西方新闻传播批判学派中的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判理论、政治经济学媒介批判理论、符号学媒介批判理论、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理论。同时也对上述各种理论建构中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作详细讲明。此前,还扼要介绍西方新闻传播学批判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进展,要紧学者及其要紧观点和代表作。

要紧教材:

张锦华著,传播批判理论,(台)清晨文化事业公司,1994年

黄新生著,媒介批判——理论与方法,(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

参考书目:

殷晓蓉著,战后美国传播学的理论进展——体会主义和批判学派的视域及其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欧力同、张伟著,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出版社,1993年

陆扬、王毅著,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施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

课程编号:10710503012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

英文译名:Selected Reading of Marxist

Journalism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文学院学时/学分:34/2任课教师:喻发胜

内容简介: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的目的:

一、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差不多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增强识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的能力,在复杂的理论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推进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设。

要紧教材:

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泽东选集(1-5)、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文选

课程编号:107105030202 课程名称:跨文化传播研究专题

英文译名:Topic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文学院学时/学分:34/ 2

任课教师:普丽华

内容简介:

跨文化传播指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本课程要紧涉及跨文化传播的定义、传播与文化的关系、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文化多样性的要紧范式,介绍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跨文化传播的模式与特点,研究跨文化中的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文化身份、性不与传播、跨文化传播能力等课题,本课程还对一些跨文化传播实例进行研究分析,并联系实际作一些考察或调查。

要紧教材:

[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著,闵惠泉、王纬、徐培喜等译,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美]史蒂夫·莫滕生选编,关世杰、胡兴译,跨文化传播——东方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主编,麻争旗等译,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美]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主编,康敬贻、林振熙、柯雄译,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新华出版社,2004年[德]马勒茨客著,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乐黛云、李比雄主编,跨文化对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2003年,汤一介著,和而不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

课程编号: 107105030107 课程名称:报

告文学研究

英文译名: Studies on Mass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 文学院学时/学分:34/2

任课老师:李清晨

内容简介: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三个层面:第一,研究现代心理学理论与传播的关系;第二,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分析、讲明,认识人类传播活动中的现象、规律;第三,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心理学研究,包括对传受者心理特点、新闻传播活动中阻碍受众态度改变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采访活动中交流的互感效应等.

要紧教材:

李清晨,新闻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

汪新源,新闻心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

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郭庆光,大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

克雷奇,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彼得罗夫斯基,一般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课程编号:107105030103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史专题

英文译名:Topic Studies on Chinese

Journalism History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文学院学时/学分:34/ 2

任课教师:员怒华

内容简介:

本课程要紧讲述以下几个专题。中国近代报刊及新闻思想的发生:探讨中国近代报刊及新闻思想发生的历史动因、发生期中国报刊及新闻思想的差不多样态及要紧特点。中国新闻史上两种不同的办报模式——文人办报、政治家办报:从新闻思想与报业实践两方面探讨文人办报、政治家办报的要紧内涵、历史成因及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阻碍。近现代思想启蒙思潮与报刊的进展:讨论维新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时期思想启蒙思潮与报刊进展的关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梳理中国报纸副刊的进展轨迹,重点谈五四及九十年代副刊的变革。

要紧教材: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2、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学林出版社,2006年

李泽厚,中国古、近、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6年

许纪霖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

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中国新闻史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 992年

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进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史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华文出版社,2001年

课程编号:107105030210 课程名称:传媒产业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开课学期:2开课院(系):文学院学时/学分:34/ 2

任课教师:李三强

内容简介:

传媒产业是产业经济学与应用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在把握传媒产业差不多知识的基础上,分专题深入分析我国传媒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部门:报纸产业、广播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动画产业、互联网产业、新媒体产业,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媒产业的进展特点及其所存在的咨询题,把握我国传媒产业的进展趋势。

参考书目:

《传媒产业经营与治理》,周鸿铎著,经济治理出版社2003年版

《传媒产业市场策划》,周鸿铎等著,经济治理出版社2003年版

《美国广播电视产业》,詹姆斯·沃克、道格拉斯·弗格森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金冠军、郑涵编,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107105030112 课程名称:新媒体研究

英文译名:开课学期:3

开课院(系):文学院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刘震

内容简介: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正在改变媒体生态格局。本课程基于对新媒体的系统分析,涉猎与新媒体有关的新闻传播、教育、经济、法律、治理等多个学科,研究短信、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报、户外媒体、宽带网络、网络动画、网络游戏、博客、维客、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形式的传播现状、特点、规律、理论及进展趋势。

一、媒介即讯息:新媒体技术

二、新与旧:新媒体是旧媒体的延伸

三、层出不穷:新媒体形状的持续进展

四、分散与杂芜:新媒体传播理论

五、互动与依靠:新媒体受众研究

六、社会公器或赢利工具:新媒体的商业策略

七、自由与监管:新媒体伦理

八、抵制与利用:新媒体素养教育

阅读有关书目及网络资料,写一篇文献综述或读书笔记并在课堂报告,在对某种新媒体或新媒体的某个咨询题深入摸索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论文。

课程编号:107105030211 课程名称:媒介融合研究

英文译名:开课学期:4开课院(系):文学院学时/学分:34/ 2

任课教师:员怒华

内容简介:

在新技术的进展背景下,媒介融合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本课程分析媒介融合经历的多个时期,研究其不同融合模式,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组织、记者职责、受众角色等方面的变化,结合媒介融合的成功体会和失败案例展望其以后的进展战略。

一、媒介融合的必定趋势

二、媒介融合的模式研究

三、媒介融合的组织架构

四、媒介融合的记者角色

五、媒介融合的受众参与

六、媒介融合的市场策略

七、媒介融合的案例研究

八、媒介融合的进展战略

阅读有关书目及网络资料,就媒介融合的具体咨询题完成一篇论文。

课程编号:107105030212 课程名称:大众传媒现象的文化研究

英文译名:开课学期:4

开课院(系):文学院学时/学分:34/ 2

任课教师:孟君

内容简介:

1、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现象进行研究,目的是:①使学生了解文化研究的进展史;②介绍文化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和有关理论;

③运用文化研究理论解析当代各种大众传媒现象。

2、课程要紧内容:

本课程要紧介绍文化研究的有关理论,并对大众传媒现象加以分析。第一讲介绍伯明翰学派,讲明文化研究缘何兴起及对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阻碍。第二讲介绍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要紧学者及其理论。第三讲按照阿尔都塞和葛兰西的意识形状理论分析大众传媒的传播。第四讲按照鲍德利亚和费斯克的消费文化分析传媒现象与消费之间的深层联系。第五讲按照詹姆逊的后现代性理论探讨当代视觉传媒的文化特性。结语中对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现象作个案分析。

3、课程章节名目:

绪论

第一讲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兴起

第二讲从霍加特、威廉斯到霍尔:文化研究与日常生活中的传媒现象第三讲:阿尔都塞和葛兰西:从意识形状理论看大众传媒的传播

第四讲鲍德利亚和费斯克: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的生产

第五讲詹姆逊:后现代性与视觉文化

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说明】 古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我系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类,开设两学期,共126学时*。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文言文教学素养。要求学生在阅读背诵若干文选的基础上增强文言语感,占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并通过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为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这套教材虽略显陈旧,但毕竟经历了40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专家的严格修订,具有资料丰富,教学选择面宽的显著优点,多数院校至今将其列为汉语语言学科考研复习的指定教材或参考书。至于教材的不足之处,可由教师在教学中补充修正,这种做法也有助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教材处理和教法研究既要从本课程的特点出发,注重实效,又要围绕培养目标,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1)以教材一、二册为主,兼及三、四册的部分内容。对所讲授的教材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删调整。“常用词”、“古代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等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授课过程中遇到有关问题要适当联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利用二、四册的附录材料,授课时注意参考。2)感性知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文选与通论穿插照应。文选教学应援引教材以外的材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贯穿理论方法。通论课在宏观上不求系统完整,但对于具体知识点必须讲求相对的系统性、完整性。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熟读文选,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或段落,根据各自的发展方向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并为其提供材料和线索,组织研究性学习。结合考研需要,在单元教学完成之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4)突出师范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法技能,体现扎实的业务功底对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篇目,可利用学生熟悉原文的条件,采取提供训诂材料的办法,重点培养其参考古注和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的基本功。 【本文】 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 内容要点:1、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2、传统语言学——小学的产生及发展状况。小学中的三个分支学科: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3、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4、树立语言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介绍学习古代汉语的具体作用,列举古 * 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讲授第一册的内容;第二学期每周3学时,选讲二、三、四册内容。

新闻学与传播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1.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全方位传播研究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3.新闻宣传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研究 4.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研究 5.大宣传工作理念和格局研究 6.舆论引导的“时、度、效”问题研究 7.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创新研究 8.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研究 9.外宣工作创新研究 10.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1.加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12.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分析研究 13.边疆省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4.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研究 15.网上舆论斗争的特点、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 16.互联网信息保护与推行实名制研究 17.涉腐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研究 18.网络谣言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19.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研究 20.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 21.媒体社会责任与传播正能量研究

22.党管媒体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我国媒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4.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研究 25.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26.新闻发布制度化研究 27.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与规范传播秩序研究 28.理顺内宣外宣体制研究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核心理念和核心概念研究 31.“宣传”与“新闻”的异同研究 32.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研究 33.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发展研究 34.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35.媒介视野下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的结合研究 36.世界主要新闻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37.深度报道的中外比较研究 38.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媒介研究 39.我国省级卫星电视频道发展研究 40.全球化背景下电视节目创新研究 41.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传播研究 42.“新丝绸之路”与中亚发展的传播学研究 43.“美丽中国”对外传播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知识讲解

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是高等院校开设的着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的一门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或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我想从事记者职业,所以我觉得初入大学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一就进行职业规划,从一开始就不走弯路。 大一阶段 努力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学好汉语与英语,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参加学生组织并担任班级干部,锻炼自己的能力。广交朋友,扩大自己的人际圈。与学长多多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定时参加体育活

动,增强自己的体质。增强自己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并熟悉公文的规范表达,争取在大一考过国家计算机二级。 学习英语是个日渐积累的过程,要从大一开始,每天定下目标,提高词汇量和英语听力能力,并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尽量在大一阶段考过英语四级。 大二阶段 在这一年里,既要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度的准备。还要继续学习英语,争取通过英语六级并取得高分,计算机达到更高的水平达到六级。同时,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会减少学生工作增加社会工作,尝试做兼职赚一点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 大三阶段 学好专业课程,坚持自己的选择,继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阶段的暑假,找一份社会工作。学习之余,多多看书,丰富自己的内涵。心中已经做好在大四是就业还是考研的准备。 大四阶段 这时候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就业还是考研,并抛去一切杂念,脚踏实地的学习,找工作。我需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 (1)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概况及内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概况及内涵 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 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师范类大学出于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师资的目的,一般都开设了本专业;综合类大学中文系或文学院也 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和汉 语言文学专业。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 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现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字学、语 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 究方向,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 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 1.汉语言文字学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大方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 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包括汉语方言、汉语史、汉 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 展史、汉语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 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 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在广泛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字学、训诂 学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相结合,对传统文献词义及古文字进行系统的训释研究。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向以普通语言学理论、普通语言学流派和以语言本体为对象开展的各个微观层面的研究为对象,旨在揭示语 言内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揭示现代汉语在词义、句法、篇章上与其它语言类型的共 性和差异;应用语言学则侧重于语言教学、语用学以及语言对比层面上的规律研究,旨在 分析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机制。本学科与汉语言文字学中的现代汉 语方向关联系比较密切,且更着重于语言应用理论与语言现实的结合,着重于语言应用功 能的开发与研究,关注语言在市场经济大形势中的信息作用,把语言研究置于信息科学之中,密切贴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语言研究更有效地服务于现代社会。 3.文艺学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原理、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研究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文学观念、文学语言、文学形象、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风格、文学创作、文学 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厘清文学的本质、起源、审美特征、流派、思潮、风格、创作、 欣赏、批评、体裁、语言等等文学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方法、文学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 包括科学知识、生产工具等在内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属于人与自然的矛盾,其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科技进步而带来的人对自然的影响远远超过自然对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科技进步史。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是相互促进的。 新知识或技术总是在某些客观事物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可供开发和再开发的资源时才出现的。原始人为了采集食物才发明了石器。贫穷的游牧部落为了征服富有的农业地区才改进了军事技术。只是在地理大发现以后,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才开始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某种具体的知识或技术在何时何地由何人发现或发明纯粹是偶然的。) 新技术的出现会导致可开发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改变资源间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地区间的资源分布状况。在一定时期和地区,某类关键技术的发明可以使以前不能开发的资源变为可开发的资源,使以前重要的资源变为不重要的资源。这类技术连同可被这类技术开发的资源一起又形成新的可开发资源,并导致更多的可开发资源的出现。这样,掌握最新技术的地区往往能获得资源优势,它们拥有最主要的可开发资源,并通过资源的流动而成为其它资源的净流入地区,从而改变了资源的分布和流动状况。 例如,从公元前三千纪到公元前一千纪,农业用具主要由石器制成,适于耕种类似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半干旱的沙土地,因此中东是当时世界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但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其它类型的土地和更多的自然资源可以被开发。大量增加的铁器和农产品促进了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达,使地中海沿岸地区取代中东地区成为新的经济中心。随着中东地区的资源优势逐渐转变为资源劣势,古亚系亚文明也逐渐衰落,而古希腊罗马文明逐渐兴起。 再以美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经济重心是为欧洲纺织业提供原料的南方种植园,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欧洲对大量棉花的需要导致大量人力资源即黑奴的输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经济重心是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东北部,因为那里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原料来源。重工业对资金和自由劳动者的需要导致华尔街的出现和南方奴隶制的崩溃,大量资本的流入和流动以及劳动力自由流动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还为活跃的工人运动提供了基础。近几十年来,美国的经济重心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随着资金、高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入和相应的服务业的兴起,加利福尼亚也因此成为美国人口最多和最富有的州。 技术差异使不同地区间形成某种自发分工关系,而这种自发分工又会因技术的扩散而改变。相对先进的技术的扩散会导致资源优势的丧失,从而削弱已有的自发分工。例如,西罗马帝国的繁荣是以帝国内部经济互补为前提的:有的地区提供手工业制品,有的地区提供农产品,地区间的商业交流维持着帝国内部的分工与合作。但随着手工业技术的扩散,帝国经济逐渐分解为许多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于是已有的基于商业流通的自发分工被削弱,帝国也慢慢地衰落和解体。因此,掌握先进技术的社会为保持自身的优势,总是限制先进技术的转移。在生产和交往不发达的古代,重要技术的扩散可以通过各种保密措施来减缓;在现代,技术优势只能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维持。 相对落后技术的转移可以加强地区间已有的分工,并能同时转移社会矛盾。这实际上相当于技术先进地区的扩张或殖民,技术先进地区在保持其资源优势的同时又扩大了可供开发的资源总量。例如,自二战以来,许多下游产业从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到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使它们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材料或初级产品供应地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一方面,那些原本是自给自足的不发达国家进入国际分工体系,在经济上陷入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把因原材料开采所引起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在劳力密集形产业中比较突出的人与人的矛盾,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人类对自然的驾驭能力就越强,人类社会也就越发达。但人类在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一、专业概述 1、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以及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文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2、本专业主要培养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达到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 3、如果你的学习非常优秀,或者你在校期间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话,毕业之后你可以选择出国教书。 二、专业综合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国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学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必修的大学公共课程,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各个学校还会根据本校教师的治学专长,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古典文学方面的某个作家研究,如对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比较著名的作家所开的专题,某部作品研究的专题,某种文体及流派研究等。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也会开设和专业相配合的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的进行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开设历史较长,前人的研究及今人的开拓,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很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大都开设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必需的技能。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毕业生在文字工作方面能得心应手。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 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 2、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另一方面随着民智的启发,文化受到重视,一时间很多高等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随着时间的飞逝,我进的入大学已四个月又余,即将迎来大学期间的第一次考试。 从初入大学的对一切都存在好奇,到现在的冷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开始暗暗懊悔。古人有言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渐渐融入到大学——这一个新的环境中。 从这一个学期的虚度、迷惘中让我得到一个宝贵的教训,那就是计划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迷航时指引方向的灯塔,更是疲惫时不竭的动力。 下面我想对我的未来做一个初步的规划,希望能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一

定帮助。 二.自我分析 我来自祖国的西北角——新疆。爷爷和外公是退伍的老军人,解放前跟随部队转战新疆,从此在新疆扎下了根。 从小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中,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受尽宠爱,也许正是这样性格中有孤傲的一面。父亲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母亲98年下岗后开始经营一家发廊,做自己的老板。正是因为如此,我生活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没有同龄孩子做农活的经验。 小学和初中在团场的学校学习,成绩优秀,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当堂朗读,也许正是这样,我一步步爱上了文学创作。 高中已优异的成绩考入自治区优秀高中——华山中学。另插一句,我的母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得名于一次代号为“华山”的军事活动,学校以文科见长。高二选科时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文科。

经过三年的努力,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迈入了大学的校门,又是一番新天地。 作为09汉语言文学班的女生,从小对文学与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很荣幸能够来到河北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学习。我是一个偏向外向的女孩,同学都说有我在的地方一定会有轻松的气氛。我擅长于跟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交流,我认为那是锻炼自我语言能力的好机会。有时我也会显得很怀旧,很忧时伤神,显得少言寡语,因此很多人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安静的女孩。性格的双面性,总是能让我体验到不同人的情感世界。 作为现代的青年大学生,我的兴趣就像我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一样,泛而不专。我的兴趣很广泛,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我还喜欢看小说、电视电影,喜欢逛街,喜欢写一些东西宣泄自身的情绪。 我是一个很认真,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的女孩。高中时,我一直坚持课前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概况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简况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案、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网络)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1)(2)、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古代汉语(1)(2)、应用写作(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最低毕业学分为76分。 学生取得学习所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2007级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案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案、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网络)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设置及教案管理 (一)教案计划设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案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案过程管理。 (二)选修课可由各地电大或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各地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 (三)统设服务课程由中央电大提供教案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案资源的支持服务。地方电

浅论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影响

编号1150102136 文学院学年论文 (2011 级本科) 题目:浅论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影响 学院:文学院 专业:人文教育 作者姓名:王磊 指导教师:张惠林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2013 年12 月8日

河西学院文学院本科学生学年论文登记表

浅论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影响 河西学院 人文教育1班 王磊 摘要:网络文学,一种游离于传统文学之外的文学。它的产生和发展使整个生气不足的文学界焕发了新的生机,但关于网络文学的讨论却此起彼伏,有争端,有认同,众说纷纭。此外,网络文学更是在互联网上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被称为是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与经济、与文化、与大众,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网络文学;发展;影响 一、什么叫网络文学 什么叫网络文学,至今学术界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只能说,网络文学它起源于网络,依赖于网络生存。有人说它是平民文学,因为网络文学的创作具有极大的自由,网络平台给了每一个人发挥的空间,甚至平民话语可以同高贵、陈腐、故作姿态、臃肿、媚雅、世袭、小圈子等等话语并行;有人说网络文学是快餐文学,说它没有思想,缺乏内涵。说网络文学是创作如流水般迅速,阅读更是一目N行般闪过,是没有启发性,只负责打发无聊的快餐;也有人说网络文学是涂鸦文学,它不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加工,只是随心所欲的挥写。有叫好的,有厌恶批评的,有默默中立的等等,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网络文学的发展 1.网络文学的产生 网络文学的产生不是某一思潮引起的,也不是某一政治因素或者是舆论导向而形成的,它的形成具有天然的巧合性和时代的依附性。网络文学,顾名思义,它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它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附于网络的。 在1994年中国大陆以域名“.cn”加入了互联网的大家庭,中国的网络文学即开始萌芽。最早的汉语网络文学源于海外的一批中国留学生,他们身处网络已发展且成熟的国外,熟悉网络的运用,加之出于对祖国的怀念和沟通的需要,便将这些思绪整理之后发布于网络,便成了最早的网络文学雏形。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1995年即有了本土的文学网站,“橄榄树”、“花招”、“榕树下”、“黄金书屋”、“白鹿书院”等一大批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新浪、搜狐、雅虎、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及各种企业网站都开辟了“文学”视窗,社团几个人文学网站似“日出江花红胜火”,形成了网络文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文学发展诸种原因的辩证说明

文学发展诸种原因的辩证说明 经济因素是对文学发展起最终支配作用的因素。但这个最终支配性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将这种最终决定性因素说成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就会将唯物史观变成一种空话。 文学发展在最终意义上是受经济制约的,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的发展动因可以粗略的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首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等领域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要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直接相关;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上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的文学变革。 其次,文学发展有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有着它相对的独立性。恩格斯曾说过,法的观念是受经济状况制约的,它要反映经济的要求,但是,它又有自身的运作逻辑,这样就使得法律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显得模糊和疏远了。同样,文学自身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小说问题在叙事模式上的演变等等,大都是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与经济关系不明显。 第三,在承认经济状况与文学的变化发展并非一一对应的同时,还应看到经济的影响也可以反映在文学领域之中。古希腊城邦制国家以市民作为公民的主体,它的戏剧艺术很早就步入了发达阶段,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居住分散,闲暇时间不多,也没有建立商品消费的生活模式,这使中国戏剧停滞不前。中国戏剧的兴盛起于南宋时江南的一些商业城市。从上述方面,可见经济因素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 总之,推动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着不同的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这种种原因中,有些与经济因素相关,有些则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最终决定意义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1

050101汉语言文学专业

050101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文学 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 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 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 名称 等 级 1 北京 师范 大学 A + 27 厦门 大学 A 53 深圳 大学 A 2 北京 大学 A + 28 西北 师范 大学 A 54 重庆 师范 大学 A 3 四川 大学 A + 29 广西 师范 大学 A 55 广州 大学 A 4 复旦 大学 A + 30 安徽 师范 A 56 山西 大学 A

大学 5 山东 大学 A + 31 西北 大学 A 57 哈尔 滨师 范大 学 A 6 南京 大学 A + 32 清华 大学 A 58 青岛 大学 A 7 中山 大学 A + 33 渭南 师范 学院 A 59 河北 大学 A 8 华中 师范 大学 A + 34 上海 大学 A 60 扬州 大学 A 9 福建 师范 大学 A + 35 浙江 师范 大学 A 61 通化 师范 学院 A 10 上海 师范 大学 A + 36 天津 师范 大学 A 62 延边 大学 A 11 华东 师范 大学 A + 37 中央 民族 大学 A 63 济南 大学 A 12 浙江 大学 A + 38 江西 师范 大学 A 64 安庆 师范 学院 A 13 苏州 大学 A + 39 安徽 大学 A 65 湖北 大学 A

考研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考研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作者:————————————————————————————————日期:

考研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 考研选专业对考研人而言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有很多专业名称很相近,内容却大不相同,报考条件与培养方式自然也大相径庭。未免大家误选专业,凯程考研将为考研人推出系列易混淆专业对比,以让大家清楚其中的区别,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考研专业。 新闻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在不少地方是相通的。新闻学侧重于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实践层面,具体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采制和运作;而传播学研究范围广泛,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文化研究等紧密结合,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传播活动,以及研究传播活动主体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1.研究范围不同 新闻学主要以传统的报业为主,评论是重点。学习内容包括理论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实践方面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传播学除了报纸外,还涉及电视广播、电影甚至多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此外广告、公关、民意测验等也在其包容之下。传播学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课程方面的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有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内容。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 2.就业方向不同 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3.考研复习要点不同 新闻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客观平衡,培养的记者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核心课程是采访和写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借鉴;传播学是社会科学,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培养学者或者学者型记者,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拉开距离,而多靠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并且要多看欧美原著。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就业面宽,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比较专业的部门可以是新闻出版系统,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 但是,汉语言文学在就业方面也具有很多的劣势: (1)、需求趋于饱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虽然也在不断增大,但总体来说是趋于饱和,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 (2)、知识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 (3)、国家教育体制落后,现今所采用的“应试教育”,只按分数说话,限制了学生个体的潜力的发展。 一.与就业方向职业的差距 汉语言文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将走几条相差很大的路。一条是从事文学的研究,这要求要具有很深的文化根底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在我看来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国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员、大学教授老师、作家等;一条是从事政府发面的工作,如文秘等政府工作人员;一条是新闻出版等宣传行业的工作,这是用汉语言文学为最为常用的工具作为宣传手段。 在这三方面的就业方向中,可以说我都不是很合适。因为自己没有想要从事深层次文化研究的打算,也不想深入政坛,哪怕只是做文秘之类的小角色,对于新闻行业,有这个打算,但自己的能力还是很欠缺的。 首先,自己并不是很理性,这对于一个要理性报道事实的记者等行业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其次,自己并不是很善于社交,口才能力也很差,这样在新闻行业其实是记者行业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 四.对策 在学习方面,学好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多写一些文章,并针对自己过于感性的缺点,着重提高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同时,可以尝试投稿。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

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论文: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和网络语言相比,汉语言文学的形成具有更早的渊源。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经深深存在于中国人民的脑海之中。当然,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之中也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但都以自身强大的优势使其免受侵袭,巩固了自身的地位。但在网络语言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汉语言文学的健康长远发展,我们要正确分析网络语言的性质和特征,在使用的过程中注重选择健康的网络语言。 一、网络语言简介 (一)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促进许多新兴事物的出现、传播与普及。若网络语言离开信息技术,将难以得到普及,为人们所熟知。目前,网络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领着重要位置,很多人在平时与他人的交流中都用到了网络语言。他们有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有的则是利用网络语言的言简意赅表达自身惊奇、崇拜的感情等。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这句网络语言就是出自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通过大众媒体等途径得到了传播,最终为人们所熟知。 (二)特征 网络语言特征众多,将汉语与英文相结合就是其中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方式能够将特定的意思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

年轻人经常使用的一句话“I 服了you”,通常情况下用来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一些话或者行为显得很笨拙,却运用这种英汉结合又充满反语意味的形式说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1]此外,网络语言也存在使用谐音的情况。通过谐音表达自身的情感以及意向。例如“你爸妈造(知道)吗”“粉丝(fans)”等。使用谐音式的网络语言可以给人一种诙谐的感觉,又能较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类事件的播报是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网络语言在网络中得到传播,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普及。网络语言能够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表达说话人的特定含义和心灵感受,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喜欢将网络语言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有很多网络语言逐渐被运用到语言文学中,这主要体现在语文的作文题目中。有很多老师在出题的时候都会用到网络语言,借此来表达自身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而且也可以传达一定的教育意义,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深意,在无形之中教育年轻一代的学生,让他们懂得网络语言的利弊,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2]网络语言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也应该将此与汉语言文学区别对待,减少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具有暗讽、自嘲等诸多内涵,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能够通过网络语言一针见血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感受。它的负面影响在于,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培养什么人 提到语言文学,大家会想到中学语文课上讲过的作家,如老舍、鲁迅、冰心、巴尔扎克,想到《社戏》、《论语》、《祝福》这些经典作品。的确,这些不仅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要讲到的内容。但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是以单篇课文作为切入点,讲解其中涉及的字、词、语法现象、修辞现象、文化常识等相关内容,侧重点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基础知识。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在此基础上学习更为深入的内容。汉语言它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从语言的角度看,包括了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比如古代汉语和现在汉语;从文学的角度看,可以按照中国和外国、古代和现代这些地域和时间范畴划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课程。每门课程都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现象或者文学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走向和流变规律,涉及的是各个领域内更为系统和宏观的、具有史论性质的内容。把这些课程按照语言和文学这两大部类放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当下,中文专业不是受人青睐的热门专业,这与社会、时代因素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无关系。有些人认为学习中文出路窄,就业难。还有人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作家这个职业缺乏稳定性,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这些认识都有失公允。 不可否认,我国当代的不少作家确实有过中文系的求学经历和专业背景,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文字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文字能力包括了文字处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例如,担任编辑,需要的是文字处理能力。担任记者,需要的是文字写作能力。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的并不止于此,它通过教授给学生一系列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意在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新闻出版、文艺宣传、教学科研等文化研究单位,从事编辑、采写、企宣、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这,才是中文系真正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都设有中文系或是文学院。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北京大学中文系分为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三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下设文学、影视文学和语言三个方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个大部类,非师范类又具体分出涉外文秘、影视文学和比较文学三个专业。方向选择始于大一新生入学后,以个人兴趣为主,院系调剂为辅。但不论哪个方向,学科基础课都是一样的。只有到了大三,才会针对每个专业方向的特点,有区别地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开设哪些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有都什么内容?下面,我就做一下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