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

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
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

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浅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教育信息现代化的要求,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物理课堂引入了新的境界。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法宝,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创新

网络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物理课程改革是物理课程随时代需要的变迁和创新,它需要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条件、新的手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视角,对物理学科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时代的需求,带有信息时代的特色。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组织与主导教学的作用,又能启发学生通过对各类形象化教学媒体的观察思维去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感知教材,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整体优化。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物理课改的时代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大量使用,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整个群体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协作者、技术助理、帮助者。在教学方式上的与时俱进,必将促进全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_0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摘要:物理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之中,随着教育模式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式的开拓和创新上,能分别从学科的特点、教学切入点等方面不断地改进,使得初中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知识,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概述 物理教学生活化指的是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一个亲切、熟悉的情境,然后由学生通过思考和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充分掌握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该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消化物理知识,最后,数学生活化能够体现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运用问答方式进行教学 初中学生普遍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习“力”这一知识点时,讲述力的三要素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打台球时为什么击球点不同,球走的方向不同?在体育课上踢足球,不同的力道球飞出去的距离不同?靠墙的桌子使再大的力都推不动?学生陷入思考后便可以顺利引出“作用点、方向、大小”力的三要素的概念。同时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能够反映这三要素的生活实例,使学生都陷入思考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讨论,预留2~3分钟时间,然后派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讲述,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点评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加深记忆,而鼓励则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创设趣味性课堂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再加上物理科目本身就有很多的理论性知识,所以要设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趣味性课堂的营造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增加物理实验的课时等。但是若要使教学趋于生活化则应改变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相对运动时,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生活中令人捧腹的实例。例如,在讲述液体浸润时,可以用“落汤鸡”等日常用语,“落汤鸡”是因为鸡的羽毛不能防水受到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 ③观察和记录。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物理教学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自学法。 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 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学,不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的教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1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电流连续变化的简要途径。 ppt课件:展示 主讲教师:这实际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变阻器的原理。 ppt课件:展示课题现场学生:思考并回答。 改变接入电路导体的长度是使电路中电流连续变化的简要途径 二、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持续变化主讲教师:如果我们现在有2节电池、开关一个、电 灯一个、电流表一个、铅笔一支,同学们能用铅笔芯 使电路中的电流持续地变化吗?动手做一做。 ppt课件:展示仪器、问题 现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感知通过改变 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可以简便地改变电路中的电 流。 现场学生思 考,并动手实 验,并回答问 题 ppt课件:展 示仪器、问题 三、变阻器的使用主讲教师:通过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可以改 变电路中的电阻,但笔芯容易折断,所以科技人员发 明了各种各样的变阻器。我们收音机上的音量旋钮实 际就是一种变阻器叫做电位器,实验室还经常用滑动 变阻器、电阻箱等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ppt课件:展示各种变阻器。 主讲教师:我们今天这节课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结 构和使用方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本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图,观察滑动变阻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滑动变阻器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是由什么材 料做的? ②这些部分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③有几个接线柱? ④铭牌上标志有什么? ppt课件:展示问题 现场教师:让学生表述,相互补充,明确滑动变阻器 构造及各部分名称,以及表示符号。 主讲教师:同学们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已清楚了。滑 动变阻器共有四个接线柱,如果我们只选其中的两个 接入电路,可能有几种接法呢? 现场学生:观 察、讨论,回 答。 现场学生:观 察、讨论、回 答。 ppt课件:展 示各种变阻 器。 主讲教师:对,共有六种接法,AC、AD、BC、BD、AB 和CD。如果分别按照同学们所讨论的连接方法,将滑 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例如AC),电流将流过滑动变阻器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摘要:由于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慢慢向生活化靠拢,初中物理也应该是这样,理应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主要针对当前的教学教材中缺少物理体验的教学以及忽视生活的状况,提出了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构想。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生活化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即融入初中生的生活背景以及生活经验。所谓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指的是在物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这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每科学习中,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学好这门功课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的动力。相对于学习效果来说,一定会有很明显的影响。如果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教育融入学生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到很多与众不同、丰富多彩的学习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物理中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探索的欲望,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这

种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2.物理教育生活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 理念 在教学生活化的帮助下,使物理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让物理变成学生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运用物理。这样对现在的生活以及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不只是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容易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的生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生活中的小意外也可以很巧妙地运用到物理。这样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巩固物理知识 由于物理这门功课在书本上的表现是十分抽象的,这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很多物理知识,学生都会死记硬背。其实教育生活化充分表明,只要联系生活,很多知识点就会被学生很容易地记牢。生活中的东西学生每天都会接触,所以,只要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物理知识就会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并且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可以不断巩固,不容易忘记。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1.课堂引入的生活化 在物理课堂上,如果适当地加入生活元素,将会让学生更加渴望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更可以让学生有对学习的兴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要求教学走向社会,回归生活。而物理知识本身便是来源于生活,与很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物理教育更是要求学生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同自己在物理课上所学相结合。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打开物理世界这一大门,很对事情都是日常接触却又从没想过缘由,那么用理论支撑生活中所用到的物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知识的实际体验性,将物理教学生活化便显得很有必要了。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更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化实践教育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物理知识的实践体验,进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化日常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日常生活的琐事来帮助自己理解物理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本文将从初中物理生活化实践理论基础,初中物理生活化实践方式以及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1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教育与生活是密切关联的,教育本身的目的便是让学生在现在与未来更好的生活,更多的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原理以及自然现象成因。日常生活本身便是最好的教育载体,教育与生活相互影响。一方面,教育可以是生活更加科学、有序。教育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得以延续的方法,可以使个体生活得到升华手段。另一方面,生活制约教育。生活是教育的目的,离开了生活,教育便失去其意义,没有生活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的世界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教育即生活”是其实用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第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他认为教育是为了人的生活,教育本身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教育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桥梁。教育是为了克服生活中的弊端,其不仅仅是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更是在未来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的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2初中物理生活化实践方式 2.1物理课堂的生活化 初中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物理世界的教学阶段,然而物理知识本身又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复杂性,那么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便要利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事例作为知识点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功 教材分析: 本节对功的概念,以及功的计算方法做了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怎样才算是做了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铁块,小车,细绳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附板书门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附板书2)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3j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1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来进行划分 (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如传授法,程序半等; (2)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如发现法,自学法; (3)以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并重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讲讲、练练、读读、议议,实验·综合·引探法,有序启动式教学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等。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进行划分 (1)传授和感知教材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2)传授和理解教材的方法,如启发式,逻辑法则(包括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等; (3)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如练习法,复习法等; (4)检查知识的方法,如平时测验法,考试法等; 3.根据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划分 (1)讲解,谈话,讨论法; (2)物理实验方法; (3)练习方法; (4)复习方法; (5)考查、考试方法; (6)课外活动方法; 4.根据适用的范围大小分类: (1)一般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发现式方法等; (2)基本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问题讨论法,等; (3)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某一学科进行某一课题(如欧姆定律)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近些年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主要有: 1. 讲授—演播法

讲授—演播法是教师讲授与媒体播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现代教育媒体在讲授—演播法中主要扮演辅助教师讲授的角色。它可以呈现事物和现象的图像和声音,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现象规律生动的再现给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透镜成像”一节中,可以动态演示物体靠近及远离透镜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可以生动再现物理过程,提供感性材料,烘托课堂气氛;生动准确的使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借助于媒体资源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如分子的扩散过程及布朗运动、光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叠加、原子的核式结构、核反应过程等微观的或物理过程极慢的物理现象,弥补传统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创设虚拟实验环境,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学生使用它们自己做实验,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下的物理状态,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深,形成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 微型(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阿伦(Allen)和他的同事们,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的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总结出来的。它旨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后来,这种方法逐步被其他大学教学训练所用,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指教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来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录像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行为(或其他技能)的示范,并记录学习者的模仿过程,供师生共同观看、分析,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由于该方法一般是在小教室中对学生的某种技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短、规模小、内容单一,故称之为微格教学或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了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教师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教学技能自我完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 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技能的训练。(2) 训练目标明确、集中,重在技能的分解。(3) 观察示范典型、具体,重在细节分析。(4) 信息反馈及时、有效,重在自我训 练。(5) 减轻参训者心理压力,利于创新思维培养。 4. 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程序化教材,以练习或训练为主的教学。程序编制者和教师预先构想和设计学习过程,并将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项目,并按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小项目编排起来,每个小项目中既呈现内容,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提供反馈,这就是程序化教材。程序化教材按步骤呈现内容,学生对提问做出应答,然后机器给予核对或呈现正确答案,进行强化。如果程序化的教材通过机器来呈现的,就称作教学机器;如果通过课本来呈现,就叫课本式程序教学,简称程序教材;如果通过计算机来呈现,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在学生与教学机器(或计算机课件或程序教材)之间形成呈现内容—应答—判断—评价(强化)等一系列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5.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对于网络教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等都仍处于探讨之中。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自身的互动性、虚拟性、超时空性等特性,都决定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网络使教学过程走向开放,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收集信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了开放的、

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3-30T13:08:40.7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5期下作者:周华林[导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周华林山东省昌邑市北孟一中261318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如:在初二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物理教学生活化,即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物理存在于生活,从而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并付之行动。物理教学应该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地方,下面笔者就物理教学生活化谈以下几点方法。 一、善于挖掘,创设生活化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源自生活,而物理也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生活体验,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情景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让物理从生活中走出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景中愉快学习,物理课堂将自然有趣、充满活力。 我们以生活常见实例创设情景,如在凸镜一节中,我们看到街道的直角路口竖着一面大凸镜,在镜子里可以看到一些变形的景象。以自然界物理现象为铺垫,如在汽化和液化一节中,夏季早晨看到野外草尖和户外铁水管挂着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或以巧设疑问作前提导入新课,如在声现象一节中,为什么会闻其声见其人余音能绕梁隔墙会有耳呢?教师切入生活以实例来导入课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善于备课,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脱离了生活实际的物理课堂是枯燥而无味。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物理内容,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如在比热容一节中,生活中用水作为汽车的冷却液,农村傍晚给秧田灌水,保护秧田不会冻坏,都是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这些例子可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与掌握。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发现身边物理现象,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生能更好地从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价值,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自然就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善于引导,将生活问题物理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素材,挖掘生活中物理原型,体会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学生要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 四、善于引用,将物理实验生活化 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或进行简单的徒手实验,可以让实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做物理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既揭示了物理规律,又让学生将生活与物理联系在一起。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与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与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与方法一、各种教学方法简介 (一)基本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③观察和记录。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 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

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物理教学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自学法。 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 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学,不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的教材。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地给予具体指导,如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9-03-15T16:00:55.38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作者:龙昌山 [导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龙昌山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教育局 561400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43-01 物理是一门初中基础学科,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对这门学科教学的一点初浅认识。 一、物理老师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的本领,一旦学会,便会终身受益,且受益无穷。那么,什么是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也能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是“抱着”学生学习,还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本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至理名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求知,而在求知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双边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二、物理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讲究“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不一味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验证课本上的结论;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点,哪些知识学生还完全没有掌握,必须心里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快而准地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划定内容与范围。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要告诉学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难题恰恰就是在下节课堂上要注意听讲的,带着问题听课的效果,远比盲目地听课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教师还好,还高明。 三、物理老师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这些印象与概念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景:在一玻璃槽中装满水,在水中插上一个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将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粘上。准备完毕,再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上讲台用我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因为学生总认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跟在空气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而形成的错误判断。接着,我把泡沫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鱼的上方。这时,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会刺偏?”“假如你是用鱼叉叉鱼的渔民,你又能叉到几条鱼?”“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一个个都显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如此可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渔民叉鱼的情景中,不仅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如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四、物理老师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来整合学科教学。 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站建立在了因特网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因特网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因特网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让课件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策略运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案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doc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不需要那么深入的理解,可至少要让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点有个清晰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一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

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我通过实践,我有几点体会: 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方式研究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方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9T10:54:12.62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作者:刘力[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影响下,初中物理学科执教者率先打破传统的物理学科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的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之中。 刘力(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福建宁德 352106)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影响下,初中物理学科执教者率先打破传统的物理学科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的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之中。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有效改善了物理学科教学模式晦涩、单一乏味的不良特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进而有效的改善了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因此加强物理学科与信息化教学模式契合方式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首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弊病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在上述基础上就两者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本文对从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执教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物理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190-01 物理学属于一门典型的逻辑性较强的社科类学科,前者决定了学生在进行该门学科学习的时候会相对比较吃力,但同时由于其具有显著的社科类特点又决定了学好该门学科十分的重要。而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促使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且生动有趣。通过上述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在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势之处 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的构建一种可重复且又可多变的新型教学模式。上述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执教者的教学负担,而且还能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其还能为某些特殊试验教学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可以近乎真实的为学生营造各种物理教学情境,因此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结构都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而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自然也能够显著的提升。 2.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许多执教者都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过于依赖,殊不知信息教学的本质上只能算是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环节,其存在的目的仅仅在于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完善,但是部分执教者却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将整节课都进行多媒体教授,这种盲目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严重的悖离了时下的教学理念。 3.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探究 3.1建立健全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模式 在时下最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之下,执教者的教学目标也不再仅仅是物理课程知识点的简单传授,教学的重心已逐渐的转变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当然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目标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因此物理学科执教者在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的基础之上,必须适时适量的将信息教学环节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并尽量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与时下的物理教学视频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科学的信息化气息浓厚的物理教学场景。 3.2充分发挥好执教者的引导辅助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显著的生动形象特点,执教者只有充分利用好该特点,并且将其有效的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之中,才能将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发挥至理想状态。但是上述过程的实现离不开执教者的穿针引线。执教者不但是初中物理信息教学模式的主要设计者,而且还是该种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引导者和辅助者,执教者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认真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若果发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并予以一定的帮助。 3.3巧妙借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实现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根本前提,也是改善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全面丰富的物理信息涉猎、学习以及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浏览到诸多的真实物理实验,也可以即时的与网络平台上的物理爱好者进行交流和讨论,执教者也可以借助于上述网络平台进行物理学科知识讲授或者作业布置等等,如此不仅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被真实的物理实验所吸引,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与学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网络信息技术的形象生动视频为如今的物理课堂营造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氛围。 3.4突破传统的限制,缔造全新的实验模式 在传统的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受时间、空间以及环境都诸多因素限制,许多物理实验根本无法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之上进行实施。例如,银河系构造、星云景象、凝结以及升华等等都是执教者很难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演示的,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执教者可以借助于一些真实视屏、照片以及人为制作的动画等进行课堂演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执教者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物理学体验馆,进行物理知识的零距离真实体验,从而使得诸多复杂且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可视,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学科知识的难度系数,而且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对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探究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信息化教学特点以及我国现阶段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之上,就初中物理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研讨,其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还望同行能够予以指正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俊生.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18. [2]李珊珊.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探索[J].华夏教师,2017(17):55. [3]王宝玉.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6(07):185. [4]吕茂亮.浅谈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8):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