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花的勇气》同步训练(II )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花的勇气》同步训练(II )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花的勇气》同步训练(II )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花的勇气》同步训练(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5分)

1. (8分)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昌________ 未________ 抨________ 沙________

冒________ 末________ 怦________ 纱________

2. (4分)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四月的维也纳可真泛味!________

②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状观。________

③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沙帘。________

④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竞是一片花的原野。________

3. (4分)请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横线上

①乡亲们很想念________好心的嫦娥,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________爱吃的食品。

②有人抱怨________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气;有的人干脆________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4. (4分)把下面的字和它的正确读音搭配。

lǚ________làn________lí________shuā________

A.厘B.刷C.滥D.吕

5. (1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suā shuā

齐刷刷________

6. (2分)把词语补充完整。

神气________ ________

7. (3分)按课文《花的勇气》内容填空。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________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________!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________抓住了。

8. (10分)查字典填空。

(1)“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紫”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9. (12分)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眉—________ ________ 莫—________ ________ 监—________ ________

尊—________ ________ 感—________ ________ 巾—________ ________

10. (5分)缩写句子。

①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

②大片大片的草地上,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

③嫩绿的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

11. (8分)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壮________ 遗________ 躺________ 拔________

状________ 遣________ 躲________ 拨________

12. (5分)缩写句子

①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

②他的聪明救了这些动物。

13. (8分)读课文《花的勇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________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________我问________也许过几天________也许就在明天________小吕笑道________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________一天一个样儿________

14. (2分)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 ________而起

15. (5分)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①那个工人不小心把墨水洒到桌子上去了。

②那种纸把桌子上的墨水吸收得一干二净。

16. (5分)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我改正并认识了错误。

②他的作文显著地提高了水平。

③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子。

17. (8分)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露:lù________lòu________

藏:cáng________zàng________

铺:pū________pù________

绿:lǜ________lù________

18.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A.除了……还……

B.如果……就……

C.不但……而且……

①它们________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________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更多的乐趣。

②有一种会说话的笔,________内存6万多个单词,________会用英、俄、德语进行简单会话和提示。

③________你往冰箱里放的东西太多了,冰箱________会嚷道:“你放的食品太多了。”

19. (2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小吕________听了,将车子停住。

A.lǚ

B.lǔ

②整个世界铺________满了全新的色彩。

A.pù

B.pū

20. (8分)照样子写词语

①齐刷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改天换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1. (2分)把词语补充完整。

改________换________

22. (3分)填一填。

①交人交心,________。

②三百六十行,________。

③一分耕耘,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

23. (1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

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我不是草,我要开花!”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只要……就……无论……都……

答案为:________

(2)解释词语。

香消玉殒:________

相形见绌:________

(3)在描写依米花的美的时候,用了()修辞方法。(可多选)

A . 比喻

B . 拟人

C . 排比

D . 对偶

(4)在文中找出描写依米花拼搏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

(5)文中的“我”对生命的认识前后有什么不同?

24. (13分)课内《花的勇气》语段阅读。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偏偏”一词的意思是_____

A . 表示故意跟客观要求或客观情况相反。

B . 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

C . 表示范围,跟“单单”略同。

(2)作者循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变化,表现对花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这一段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3)写出文中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8-2、

9-1、10-1、

11-1、12-1、

13-1、14-1、15-1、16-1、

17-1、

18-1、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

23-1、

23-2、

23-3、

23-4、

23-5、

24-1、

24-2、24-3、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 知 识 点 总 结 中小学金牌教师

第20课《陀螺》 知识点 01生字组词 否:否则是否否认否定否决可否旋:旋转盘旋回旋螺旋凯旋旋即况:况且情况实况近况以古况今兵:官兵士兵兵器兵法纸上谈兵败:失败战败打败败兴身败名裂仍:仍然仍旧仍是仍操旧业 尤:尤其尤甚尤为尤妙怨天尤人恨:悔恨遗恨怨恨仇恨恨入骨髓帅:帅气元帅统帅帅才将帅挂帅预:预料预备预先预见预约干预溃:溃败溃散崩溃溃决溃不成军品:品茶食品商品人品品学兼优丑:丑陋丑态丑名出丑家丑丑小鸭豪:自豪英豪文豪豪爽豪言壮语 02多音字 钉:dīng钉子dìng钉扣子 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

挨:ái挨打āi挨家挨户 削:xiāo削苹果xuē剥削 03形近字 旋(旋转)旅(旅游) 仍(仍旧)扔(扔掉) 尤(尤其)优(优秀) 恨(仇恨)很(很好) 溃(溃败)贵(昂贵) 豪(自豪)毫(毫米) 04词语解释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 绰号:外号。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溃败:(军队)被打垮。文中指大陀螺被“我”的小陀螺打败了。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05反义词 增加——减少快乐——难过 接受——拒绝溃败——胜利 06近义词 增加——增添奋力——努力 况且——何况质量——品质 寻找——寻觅懊恼——烦恼 注意——关注英武——英勇 尤其——特别嘲笑——讥笑 预料——预测寂寞——寂寥 傲慢——骄傲顽强——坚强 07课文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0课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0课课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改天换地、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傲然挺立、拔地而起”等词语。 2、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花的句子,并能紧扣这 些关键句子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见闻与感受。 3、积累写花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意,理清脉络,积累写花的优美语句。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意,了解经历 1、解词导题 师:你能理解“勇气”的意思吗?告诉我,你是怎么理解的?(板书“勇气”)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和勇气有关的,不过不是人的勇气,而是——花的勇气!(板书补充课题《花的勇气》) 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引导归纳: 师:那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好好去读读《花的勇气》。想一想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生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反馈,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讲述自己所归纳的。

师:你能否简短地概括一下自己刚才讲过的呢?既清楚又简洁。 生简短讲述后。出示句式讲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意。板 书“一件事”。概括一下这件事。 四月,作者在维也纳看到了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冒出来)的小花。 (板书:看花) 4、师:作者一开始就看到这些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吗?他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呢?快速地浏览课文,来找一找作者看花的具体过程。 (板书“经历”) 填上作者的见闻(看见了什么),以及他的感受。刚见草地,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感到____失望_ ; 拨开草看,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感到____惊喜__;离开之前,看不到草地上的花,感到____遗憾__; 雨中去看,一片花的原野,感到___惊奇。 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5、师:作者经历了这么复杂的心理变化之后,他有了什么样 的感受?——在课文的哪里? 幻灯出示最后一段: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生齐声朗读(理解“怦然一震”,板书) 师:这就是作者最终的感悟与体会,从小小的花儿的开放体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教案设计

20陀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陀螺》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中运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传统游戏、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生字、课文重点语句、相关图片”等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游戏、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视频,分享资料 1.教师播放课件(传统游戏、玩具)。 2.童年的游戏有很多,伴随我们度过了难忘、幸福的童年时光。 你知道哪些游戏、玩具?(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自由介绍。) 3.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以后对玩具仍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让我们来学习吧! 设计意图:欣赏课件进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画课文中生字词语,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读不通的、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出示由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铁钉、旋转、士兵、恨不得、帅气、彻底、溃败、荣誉、丑小鸭、自豪。 ①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做动作、查找工具书等。 ②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A.查字典理解“溃败”“荣誉”。 B.造句理解“自豪”。 ③再次整体朗读词语。 (2)出示田字格内的会写字。 ①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②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 A.形近字对比识记:恨—很、帅—师、豪—毫、兵—乒—乓、尤—龙。 B.拆分识记:不+口=否;冫+兄=况;贝+攵=败;亻+乃=仍。 C.形声字:预、溃。 D.动作识记:旋。 E.特殊记忆:品、丑。

四年级下册语文20课

一、选择题12/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畸(qí) 形诘(jí) 责文绉绉(zhōu) 眼翳(yì) B.胡髭(zī) 黝(yǒu) 黑觅食(mì) 颔(hàn) 首 C.直戳(chōu) 解剖(pōu) 诱(yìu) 惑摹(mó) 画 D.滞(zhì) 留粲(càn) 然庶(shù) 祖母脊(jí) 背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禁锢犀厉暗然失色 B.轩昂广漠翻来复去 C.愚顿觅食粗制烂造 D.迁徙宽恕藏污纳垢 3.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 B. 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 C. 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感激不尽 . D. 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 4. 指出没有用比喻和夸张的一项( ) A.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 B.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C.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形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 . D.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 再加上父母的溺爱, 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 B .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毕业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 C .在老师的教育下, 我明白自己错了 . D .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6.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是() A《马说》——韩愈——唐 B《过零丁洋》———文天祥———元 C《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 D《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亲,这是你必会的题呀,一定会做吧?千万不要写错字呦! 二、古诗默写10/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赤壁》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9.《过零丁洋》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 ____。10.《水调歌头》“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11.《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 12.《马说》策之不以其道,,。亲,一个月以来我们学的文言文你都扎实掌握了吗?借此机会,赶快检测一下吧!不要错呦!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1 【自学目标】 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重点】 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自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读书学习 1、(师)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提示: ⑴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⑵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 ⑶ 起先……笼子周围……屋里……柜顶……书架上……画框上。 ⑷ 我不管它: ……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得到了它的信赖,它与我越来越亲近的语句。 2、(师)这些语句给我们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几处印象最深的语句,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师:日渐亲近。

细读: ⑴ (师)那我们就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语句”。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 (提示:学生结合鸟笼里、鸟笼外的环境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我”对珍珠鸟的关爱、理解与尊重。) (师)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继续谈感受,教师适时引导。 (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⑵ 哪些语句表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情景?读相关语句。 (提示:在课文的六七自然段。) ⑶ 哪些语句表现了“小家伙神气十足站在书架上”?“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提示: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⑷ 你是怎么体会“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这份亲近的情谊,谁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吗? (提示: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你体会着读一读。) (提示: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 ⑸ 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地欣赏,静静地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 把你的感受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总结 1、(师)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这一时感受的理解吗? (提示: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得到了它的信赖,它与我越来越亲近。)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教学资料

第20课.《芦花鞋》 知识与技能:会认“搓、葵、祈”等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较长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中感悟青铜懂事、无私、不怕吃苦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给每一部分准确加上小标题。难点:感悟青铜的高贵品质。 【预习评价】 问题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搓.手.()葵.花.()祈.求.()遗.产.()遗憾()污迹()木屑( ) 问题2.根据课文,我会填。 ()的日子()的稻草()的空气()的寒冷 问题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遗憾()()疑惑()()分明()() 问题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要求句意不变。 (1).难道下雪了青铜还坚持要去卖鞋吗? (2).这里能看到你的鞋,难道还能丢吗?

问题5.课文内容我知道。 也卖给了顾客的事情的记叙,表现了穷人家的孩 【我的疑问】 【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课文围绕“芦花鞋”可分为四部分,请列出这四个部分的小标题。 问题2.下着这么大的雪,青铜为什么还坚持要去镇上卖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拓展训练】 第27自然段两次写青铜放慢了脚步,两次写青铜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表现了青铜复杂而矛盾的心理。青铜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一)课内阅读。 读课文的5、6、7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短文中芦花的特点是、和。 (2)第5自然段中描写青铜动作的词语有、、

、。 (3)读第6自然段时,我会想到这样几个表示开心的四字词语:、 和。 (4)第7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是。 (5)找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选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课外阅读。 变 (1)马市长放下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2)“有什么事儿就说吧。” (3)“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啦?” (4)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5)“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6)“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四年级语文上册20课作业

一、带着问题读书。(20课) ___班姓名________ 组长签名________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均为________诗。 A送别B叙事C抒情 2、________送孟浩然去________,这是自______向______行。而_______送元二是自______向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二、组词。 唯( ) 酒( ) 辞( ) 浩( ) 维( ) 洒( ) 甜( ) 活( ) 孟( ) 陵( ) 君( ) 舍( ) 猛( ) 凌( ) 群( ) 舒( ) 三、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在诗中(谁)送(谁)去(地方)。 2、这首诗的前两句,后两句。(写景叙事)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清晨。 2、“安西”指________(A西安B安西都护府)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_,在诗中_________(谁) 送_________(谁)去______________。 4、从______、______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的 时间是________季。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还会写李白和孟浩然的诗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孟浩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 【教案】

20*芦花鞋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2.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 3.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引起阅读期待。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较少,学生都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掌握,不用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指导。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文中感人的情节,通过阅读体验交流,走近人物,感受他们的苦难,感受他们的幸福,形成阅读期待,培养阅读兴趣。 3.表达运用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章节,把握细节并能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能结合课文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歌谣导入。 (1)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歌谣,请大家仔细倾听。 (2)播放音频,同时出示歌词。

南山脚下一缸油,树头挂网枉求虾, 姑嫂两个赌梳头。泥里无金空拨沙。 姑娘梳成盘龙髻,刺槐树里栽枸橘, 嫂嫂梳成羊兰头。几时开得牡丹花? (3)师:多么有意思的歌谣啊!这两首歌谣是老师从一对兄妹那儿学来的,这对兄妹是谁呢?答案就在这本书里。(课件出示《青铜葵花》这本书) (4)生齐读书名。 2.了解概括。 (1)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2)简介主要内容。 师述:一次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3)简介人物。 ①师引导: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你认为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谁? ②示例:青铜和葵花。 ③走近青铜。 a.出示课件。(播放音频)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大麦地,青铜一家就生活在大麦地村,那里有一条宽宽的河,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荡。在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一片火海,大火过后,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色。青铜虽然在家人的呵护下逃离了火海,然而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听得见别人说话,却再也说不出话来的哑巴…… b.师指名读。 c.师引导:同学们,变成哑巴对于青铜来说,意味着什么?(生交流) d.师小结:苦难降临在青铜身上,从此,他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快乐…… ④走近葵花。 a.出示课件。(播放音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教案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 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11-20课-课时作业

11 白桦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huàmáo rónɡrónɡxiāo sǎhuāsuìménɡlónɡ()()()()()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树枝()的枝头 ()的花边()的流苏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的寂静中,()着这棵白桦。 2.在()的金晖里,闪着()的雪花。 【答案】 一、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 二、(白雪皑皑)(毛茸茸)(雪绣)(洁白) 三、1.朦胧玉立 2.灿灿晶亮 第二课时 一、辨字组词。 桦()涂()绣()辉() 哗()蜍()锈()晖() 二、补充词语。 ()的寂静()的雪花()朝霞 ()的光华()的金晖 三、缩写下面的句子。

1.姗姗来迟的朝霞在白桦四周徜徉着。 2. 一层银色的光华抹在白雪皑皑的枝头上。 【答案】 一、(白桦)(糊涂)(绣花)(光辉)(哗哗)(蟾蜍)(生锈)(余晖)二、(朦胧)(晶亮)(姗姗来迟) (银色)(灿灿) 三、1.朝霞徜徉着。2.光华抹在枝头上。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选择下列生字的正确读音。 炫(xuàn xuàn) 怯(qiè què) 曝(pù bào) 涉(sè shè) 二、巧填词语。 踏着()涉过()抖去()曝着() 三、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2.(凤蝶儿)把它五彩的智慧树叶,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3.在天晴了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走走呢?到小径中去走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的小诗,诗中描绘了 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怀。【答案】 一、炫(xuàn) 怯(qiè) 曝(pù) 涉(shè) 二、新泥溪流水珠阳光 三、1.拟人 2.比喻 3..设问 四、雨后的小径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芦花鞋》优秀教案

20*芦花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课文内容清新动人,动人心弦。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教案结合自读课文的特点,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注重对概括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注重对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习自主性的探究,组织学生围绕印象最深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畅谈感受。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提高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青铜葵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准备:搜集曹文轩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芦花鞋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鞋吗? 2.过渡:这就是芦花鞋。它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那感人的情节,那纯真的情感,久久萦绕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间。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你将会爱上芦花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并未见过芦花鞋,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深入读文奠定感情基调。 二、自主读文,梳理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每部分之间是怎样隔开的?(用空行的方式) 2.请默读课文,想一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

题。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搓绳葵花祈求遗憾污迹雪屑 (2)重点强调:“搓”是平舌音;“祈”的读音为qí,不读qǐ;“屑”的读音为xiè,不读xuè。 (3)开火车读词语。 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每一部分的内容,试着列出小标题。 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能根据段落大意列出小标题即可,不要求统一标题内容。 预设:引导学生先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再用一个短语来列出小标题。 第一部分:青铜和妹妹葵花一起采芦花,青铜一家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采芦花,做芦花鞋) 第二部分:青铜打算冒雪去镇上卖鞋。(青铜雪天坚持去卖鞋) 第三部分:风雪中青铜意外卖掉十双鞋。(城里人买走芦花鞋) 第四部分:青铜卖了脚上的芦花鞋。(青铜卖脚上鞋)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学习生字,对易错字加以强调。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

2019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0课

2019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0课 四年级73班学生姓名: 课题:20花的勇气预计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对象:73班学生设计与执教:贝远辉学案教案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先听课文范读,再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语文书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作上标记并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要上讲台说的,请准备好 2、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 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用具 媒体资源:动画课件《花的勇气》。

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0课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 (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4)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师边画边与学生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 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边。”版书:广陵) (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明确,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当时已诗名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 (6)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指名概述诗意。 (2)质疑。 (3)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 (4)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案设计: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根据学习目标, 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即确定“学什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1 【自学目标】 知道珍珠鸟很怕人, 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 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重点】 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自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两天, 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 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 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

的故事。 二、读书学习 1、(师)请大家打开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看看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提示: ⑴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⑵它小, 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 ⑶起先……笼子周围……屋里……柜顶……书架上……画框上。 ⑷我不管它: ……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 得到了它的信赖, 它与我越来越亲近的语句。 2、(师)这些语句给我们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几处印象最深的语句, 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师:日渐亲近。 细读: ⑴(师)那我们就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语句”。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 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 (提示:学生结合鸟笼里、鸟笼外的环境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0课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0课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0课 四年级73班学生姓名: 课题:20花的勇气预计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对象:73班学生设计与执教:贝远辉

2、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 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并写一些。 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之三月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花的勇气》是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描写三月的片段,那么冯先生笔下的四月和五月又如何呢?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蒙。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分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的凉滋滋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泻露,给人以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了一个无论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得出的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噘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捎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次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之五月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的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决不相同;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 《古诗两首》之“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 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五个生字;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学情: 这是本册中学生第二次学习古诗,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但是学生年龄小,对古诗的句义理解把握不好,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难以准确体会。教学中,教师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加强引导。 三、说教法、说学法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0课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0课 四年级73班学生姓名: 课题:20花的勇气预计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对象:73班学生设计与执教:贝远辉

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并写一些。 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之三月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花的勇气》是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描写三月的片段,那么冯先生笔下的四月和五月又如何呢?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蒙。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分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的凉滋滋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泻露,给人以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了一个无论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得出的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噘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捎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地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次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之五月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的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决不相同;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这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