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术PPT材料

颈动脉支架术PPT材料
颈动脉支架术PPT材料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但CAS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但CAS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CAS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1.1 心血管并发症

血管迷走反应占5%~10%;血管减压反应占5%~10%;心肌梗死占1%。心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1.2 颈动脉损伤

血管内操作可以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内血栓形成、颈动脉穿孔,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5%~10%;短暂性血管痉挛发生率10%~15%;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3%~5%。颈动脉的上述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

1.3 全身性并发症

包括穿刺部位损伤占5%;造影剂反应及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占1%~2%。

1.4 神经系统并发症

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占1%~2%;缺血性卒中占2%~3%;颅内出血<1%;过度灌注综合征<1%。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死亡约1%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宣教

术前由介入科会诊医生与家属及患者本人交谈,讲解支架置人的过程、危险性、并发症等相关事宜,并签写知情同意书,医生开立术前医嘱,护士配合医生给予患者必要的解释。术前患者及家属经常会有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故术前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讲解成功病例,以帮助其树立信心,消除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术前

1 d睡眠前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保障患者的充足睡眠。

2.1.2 术前准备

遵医嘱术前进行双侧腹股沟备皮,并告知患者术前6 h禁食禁水。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及各种药物过敏史。评价并记录双侧足背动脉博动情况、皮肤颜色及温度,训练患者床上排尿以减少患者术后尿潴留及不必要的导尿。遵医嘱术前3~7 d口服波立维75 mg,每日一次及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每日一次。并进行血液系统常规检查,有胃肠疾患者应注意观察胃肠道症状及大便颜色,及时与医生沟通患者服药后的耐受情况,必要时进行便潜血的化验。术前2 h给予尼莫地平2~5 ml/h泵人,在去往导管室前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钠0.1 g肌注。

2.2.1 进入导管室后的准备工作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右腿外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协助铺巾。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常规输液,并实施全身肝素化,按l mg/kg给予首次剂量静脉注射,每隔2 h减半量静脉注射,并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是否有出血现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并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

2.2.2 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的异常情况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并做好急救准备。

2.3 术后护理

继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言语表达及肢体情况,特别是术侧肢体及伤口有无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3.1 拨鞘前后的护理

拔鞘前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动脉鞘有无出血、渗血。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温及皮肤颜色。并告知家属患肢严格制动4~6 h,防止动脉鞘出血,必要时给予患肢约束;拨鞘后压迫动脉30 min后用

弹力绷带“8”字法加压固定。穿刺点加压包扎24 h,并予2 kg盐袋压迫8 h,此8 h内患肢完全制动,绝对卧床24 h,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2 h监测术侧足背动脉搏动一次,共监测4次。2.3.2 病情观察

支架术后的血压对预后十分关键。支架术后血压过高会导致过渡灌注甚至脑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向患者充分解释术后血压严密观察的必要性,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2 h内每15 min 测量生命体征1次,使患者血压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除了生命体征外,全身出血的并发症也是术后观察的重点。因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大大增加了术后全身系统性出血的可能,应该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形成,观察患者二便的颜色和性状,观察牙龈、咳痰、呕吐物或胃内容物的颜色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紧压伤口,以免增加伤口压力,导致伤口出血;饮食方面应指导患者进食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并协助患者床上排二便,大便避免过度用力,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处理便秘。

3 患者出院时的健康宣教

患者在出院时,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保持愉快心情,劳逸结合,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食粗纤维食品。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波立维和阿司匹林,反复强调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胃肠道不适、尿或大便颜色加深,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同时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到医院复查随访。

4 专科护士的培训

CAS专科护士包括病房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同手术医师一样,参与CAs的护士也应该进行卒中相关知识及技术上的培训。包括:(1)卒中相关知识:颅内、颅外的血管解剖及病理学、各中卒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颈动脉疾病的自然病史以及其他颅内疾病的相关知识;(2) CAS操作规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3)了解颈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危险因素的控制,术前术中术后有关药物的使用;(4)在介入病房参加培训和一定时间的轮转,并进行考核。只有通过有关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参与CAS工作的专科护士才能够做好CAS相关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目的观察使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对其实施CAS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能够减少颈动脉狭窄,使主要责任血管血流速增強,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临床疗效 脑血管病变造成脑部组织缺血性卒中是临床致死率最高的几种脑部疾病之一,也是脑部疾病致残主要原因之一,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粥样硬化所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以往临床常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但其手术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1]。近年来临床开展使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尝试治疗颈动脉狭窄,本文作者亦对我院颈动脉狭窄患者开展CAS治疗,取得较理想临床疗效,现将所观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3~68岁。所有病例均有较明显脑缺血临床症状,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感或黑矇,影像学检查表明颈动脉狭窄已超过50%,均已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均已清除本次实验内容,自愿参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局麻消毒后在右侧股动脉处穿刺,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将引导导管在导丝的导引下送入病灶处近心端,而后使用扩张球囊对颈动脉狭窄处进行预扩张,并将支架送入准确放置在预定位置,释放支架并对狭窄病灶处情况进行观察,如有必要再次使用球囊予以扩张,反复观察治疗后病灶扩张情况以及各附近动脉血流及组织供血情况,达到目的后完成手术,并继续服用相关药物,注射低分子肝素。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情况(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4数据处理对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降低,

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36例护理

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36例护理 摘要】总结36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 理护理,加强术前准备,术后重视患者体位与活动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加强颅 内高灌注症状、低血压等的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以保证 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其中2例出现高血压,2例颅内高压,8例现低心率及低血压表现,1例出现脑梗,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3-10天 出院。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护理;血管痉挛;脑缺血发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03-02 颈动脉狭窄:大多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其发 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 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是引 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医学证实,1/3的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 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占人口死亡的第一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应用颈动脉狭 窄的治疗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等优势,且 适用于无法耐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及高龄患者,现广泛应用于临床。[2] 选取我院2014年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6.3岁,颈动脉狭窄程度62%-96%, 均有高血压使,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糖尿病8例,术后2例出现高血压,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症,8例现低血压表现,伴或不伴低心率,1例出现脑梗,经治 疗后均康复出院。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耐心地讲解并详细解释相关知识,列 举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成功病例,消除其顾虑、使之理解和配合,避免因情绪 紧张而引起血压升高。[3] 1.2术前准备:完善常规检查;术前3~5d按医嘱予抗凝药治疗;予阿司匹林300mg/天及氯吡格雷75mg/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按医嘱给予降压药治疗, 控制血糖;术前12h禁食,6h禁水;备皮,皮试。 2.术后护理 2.1意识与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4h持续心电监护,每1h观察记录血压1次。 一般维持血压在90~120/60~90mm Hg,心率50次/min以上。同时注意观察心电 图ST段有无改变。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语言及对侧肢体活动情况,是否头痛,以 便及时发现脑出血和因术中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梗死及由于抗凝治疗过度或高灌注 所引起的脑出血[4],并时报告医生进行妥善处理。 2.2抗凝治疗护理,为防止血栓形成,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术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密切注意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大小便颜色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皮下淤血等。协助医生定期监测 凝血功能和血常规。 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1高灌注综合症指当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解除后,由于同侧脑组织血流量显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晨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我院自2010-10以来共完成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5 岁。其中脑梗死19例,TIA患者13例。有高血压史者26例,合并糖尿病9 例。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6h禁食禁水;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和会阴部备皮;完善常规检查,包括心、 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全项、免疫8项等检查;术前3~5天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即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1/d,及氯吡格雷片75mg,1/d;术前备好必要的导管、器材、脑保护装置及术中用药,对于因担心、惧怕手术而焦虑、失眠或情绪激动的患者可在术前适当给予安定针10mg肌肉注射。 1.2.1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 通过测量靶选择适合病变狭窄长度和直径的球囊和支架,置入导引导管,颈内动脉狭窄病灶远端放置保护伞,做球囊颈扩张后,支架直接定位于狭窄段并释放,再次造影确认支架张开良好。术毕,撤出保护伞、导管、导丝,局部加压包扎,带导管鞘回病房,3~6h后拔出动脉鞘。 2 结果 3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手术均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所有患者中出现术后穿刺口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3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出院。 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1穿刺部位出血因术前常规使用抗凝药,术中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血肿「2」。穿刺部位盐袋加压包扎4h,穿刺侧下肢平伸8h,卧床休息12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肿胀,术后4h每15min 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出血,穿刺部位保持敷料干燥。2例穿刺部位渗血,经重新加压包扎,延长盐袋压迫时间,适当减少抗凝药物后,出血停止, 3.2脑血管痉挛由于栓塞材料是一种异物,对血管机械刺激,加之导管在人体内长时间停留,极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嗜睡、烦躁多语、偏瘫。痉挛越强临床症状越明显。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头痛程度、意识状况、肢体活动情况以避免因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导致脑神经不可逆性损害,可遵医嘱静脉缓慢滴入罂粟碱,每日60~180mg或尼莫地平针1mg/h,持续静滴,防止血管痉挛。 3.3 栓塞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术后脑梗塞常因栓子脱落而造成,但由于目前使用保护装置,使得栓塞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减少,在护理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意识、瞳孔、面色、语言及肢体活动变化,严密观察凝血情况,定时检查出凝血时间,备好溶栓抗凝药物,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为溶栓治疗赢得时机。 3.4 过度灌注综合症过度灌注综合症是支架植入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介入治疗使病变血管开通后,血 流量急剧增加导致脑过度灌注而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1、适应症: ⑴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⑵血管狭窄率>60%. ⑶无血管外限制因素(如肿瘤、瘢痕)。 ⑷无严重的动脉迂曲及畸形。 ⑸无明显的血管壁钙化。 ⑹年龄<75岁。 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2、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 3、物品准备: ⑴血管造影包。 ⑵介入材料:5F、6F、8F血管穿刺鞘,150cm泥鳅导丝,260cm交换(超滑)导丝,5F或6F单弯造影导管,5F或6F导引导管、5F或6F猪尾导管、Y阀、微导管、微导丝,远端保护装置、颈动脉支架置入系统,球囊导管,负压泵,高压注射筒、连接管。 ⑶一般材料:5、10、20mL注射器,灭菌手套,三通开关、4把弯止血钳、11号尖刀片、刀柄、持针器、丝线,弹力绷带, 1.5kg盐袋。 ⑷药物:造影剂、肝素钠、局麻药、抢救药品(阿托品、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 ⑸仪器及抢救物品:氧气、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抢救车、除颤仪、高压注射器、加压输注装置、麻醉机。 4、手术体位:平卧位,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外展、外旋。 5、手术配合: ⑴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抢救车,除颤仪,麻醉机。 ⑵准备器械台:开启造影包,将术中所需物品核对开启并规范放置,配制肝素盐水,准备加压输注装置、排气。 ⑶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台上,胸部约束患者,妥善固定尿管,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路。 ⑷全麻患者按照全身麻醉护理常规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插管。 ⑸常规消毒皮肤,协助手术医师铺巾、穿无菌手术衣,套无菌机头套、射线板套,调整空调温度。 ⑹穿刺前实行“瞬间暂停”,核对患者信息,开启并与手术医师核对局麻药物,协助抽吸,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局麻药不良反应。 ⑺血管造影:根据需要递送穿刺鞘、导管、导丝、造影剂,血管鞘置入后,遵医嘱给予肝素化:肝素钠3000u-5000u静脉注射。 ⑻根据需要递送更换动脉鞘、11号尖刀片、导引导管、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微导丝、微导管、支架植入系统,及时添加造影剂,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聂本津)

颈动脉支架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聂本津天津市天和医院脑系科(300050) [摘要]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脑血管病的研究逐渐深入,在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康复等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等方面不断推出一些新理论、新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 CAS)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其在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相对少等特点,通过解除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达到改善脑血管供血的目的。但该项技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逐步增多,对于CAS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总结、探讨,以便于更好、更安全的开展该技术,本文就CAS常见的几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做一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支架;并发症;综述 目前脑卒中已占我国三大疾病死亡原因首位[1]。其中缺血性卒中大约四分之三以上,现已证实,颈动脉分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之一[2],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斑块脱落所导致[3]。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CAS已普遍开展,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因此,如何防治并发症是不容

忽视的问题。本文对颈动脉支架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处理措施综述如下。 1.颈动脉损伤导管、导丝的操作、球囊扩张等操作均可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血管壁穿孔、破裂,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动脉的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临床主要表现为:造影是见造影剂外露、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变化,大量出血可导致颈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我们在操作中,特别是较迂曲的血管,应尽量使用“颈外动脉支撑”、“导引导管衬管”等技术,以及在球囊扩张时,应严格遵照压力标注的范围,轻柔、缓慢操作,以减少操作对颈动脉的直接损伤[4]。 2.穿刺局部血肿股动脉穿刺局部血肿是CAS后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6%,多在置鞘、鞘管拔除后出现。主要原因:穿刺插管不顺利致反复穿刺;术后手法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不规范;术后患侧肢体未能有效制动、过早活动。局部血肿后严重者出现股动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甚至合并腹膜后血肿。主要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肿胀、肿块有波动、疼痛,局部大片青紫,或出现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变化。故我们在穿刺时,应注意穿刺部位、角度、是否透壁穿刺,避免多次、反复穿刺。术后拔鞘应严格规范操作、充分按压。术前宣教,瞩患者练习在床上排便,练习术后翻身的方法,卧床24h以上,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制动,防止患者穿刺侧下肢过度曲屈。术后除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穿刺点周围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伤口敷料情况;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压紧伤口,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适应症 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 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 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 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 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 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 《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 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 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 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

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 灌注成像。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 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 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 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内容包 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 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腹 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 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需急诊手术者,应 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除一般性术前准 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d)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 常用器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 a)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 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动脉 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术中发生夹层 等并发症时可植入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支

颈动脉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一、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适应症: 1、症状性患者,曾在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的低中危外科手术风险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5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6%; 2、无症状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7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3%; 3、对于颈部解剖不利于CEA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选择CAS,而不使用CEA。 4、对于TIA或轻卒中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可以在事件出现2周内进行干预。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应在梗塞至少2周后再进行CAS治疗。 5、CEA术后再狭窄,症状性或无症状性狭窄大于70%。 6、CEA高危患者:年龄大于80岁;心排血量低(EF<30%);未治疗或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近期心梗病史;不稳定心绞痛;严重COPD;对侧颈动脉闭塞;串联病变;颈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 7、急诊患者,如假性动脉瘤;急性颈动脉夹层;外伤性颈动脉出血。 8、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不推荐应用于已有严重残疾的脑梗死患者中。 二、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无症状颈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相对禁忌证: (1)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

(2)伴有颅内动脉瘤,并且不能提前或同时处理者; (3)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死或较大范围脑梗死; (4)胃肠道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者; (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6)对肝素、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者; (7)对造影剂或所使用的材料或器材过敏者; (8)有严重心、肝、肾、肺疾病; (9)血管迂曲或变异,导管或支架等输送系统难以通过; (10)血管病变广泛或狭窄范围过大; (11)血管炎性狭窄,广泛的血管结构异常; 三、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可能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包括穿刺点的并发症,栓塞、血栓形成和高灌注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心动过缓、低血压、血管损伤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病变处血管、操作路径血管及远端血管的损伤,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支架内再狭窄等;导管、导丝断裂及所致并发症;造影剂过敏;穿刺点血肿、瘀斑、假性动脉瘤或夹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技术路线: (一)、术前准备:1.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像。也需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2020年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版)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 指标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 mRS 评估率(NEU-CAS-01) 定义:单位时间内,术前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 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前行mRS 评估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 100% 术前mRS 评估率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规范化评估的现状。 说明:mRS参照《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指标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率(NEU-CAS-02) 定义:单位时间内,术前行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前行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 =× 100%术前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率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规范化 评估现状。 说明:颈动脉无创影像评估包含:颈部血管彩超、颈动 脉 CTA、颈动脉 CE-MRA、颈动脉 MRA。 指标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符合率(NEU-CAS-03) 定义:单位时间内,符合手术指征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患者数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符合手术指征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数× 100% 手术指征符合率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总数 (一)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指 征符合率(NEU-CAS-03A)。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符合手术指征治疗人数× 100%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符合率同期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总人数 (二)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指 征符合率(NEU-CAS-03B)。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符合手术指征治疗人数× 100%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符合率同期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总人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规范化开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情况。 说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 学会《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2017 年版)。

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蒋鸣坤袁良津方毅施雪英姚正鹏顾尚恒周立军 【摘要】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脑保护装置 The effect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under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Jiang Mingkun,YuanLiang jin,Fang Yi,Shi Xueying,Yao ZhengPeng,Zhou Lijun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AnQ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under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for patients with carotid stenosis. Methods22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had been carried out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under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filters umbrella)was placed carefully distally to the stenoses and deployed before carotid artery stenting.The incid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during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 and endovascular stenting wer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all patients , the mean diameter of stenosis (84 ± 9)% reduced was (21 ±8)%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p <0.01), There were no cerebral ischemia event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re was no endovascular narrow during six months follow-up. 作者单位:246003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 Conclusion 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s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carotid artery

护理_个案——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科室:B1西 大学医院 护理个案报告 题目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姓名 ___________ 倚婷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 护理学 _____________ 扌旨导老0帀 ____ 蓝远霞 _____________ 中国? 2015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尸、- 前言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疾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而颈动脉起始部及虹吸部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由此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目前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引起TIA 、RIND 、脑梗死,从而产生相应 的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狭窄越严重,发生卒中的危险性越大。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比无症状的狭窄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更高,约为无症状狭窄的 1.5 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随着设备和器械的进步,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逐渐开展和普及,并有取代手术治疗的趋势[2]。CAS主要是以血管介入技术(即全脑血管造影)为基础,采用球囊或是支架扩颈动脉的狭窄部位,从而达到重建颈动脉血流的目的。 1 病例简介 患者许XX男,62岁,因“体检发现右颈动脉狭窄1月”于2015-03-27入院。 1.1 入院原因 患者 1 月前体检发现:双侧颈动脉多发性硬化斑块(混合性),右侧颈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99%),无头痛、头晕,无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重影、视野缺损,现预约入院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介入治疗。 1.2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对答切题,查体合 作, 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无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 活动正常,未见眼颤,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力 5 级,肌力正常,腱反射存在,深浅感觉存在、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共济运动精准,脑膜刺激征阴性。 1.3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4 辅助检查 头颅CTA: 1.颈部CTA: (1)右颈总动脉非钙化斑,管腔狭窄20-30%;右颈动脉 起始部混合斑,管腔几近闭塞;( 2)左颈动脉起始部混合斑,管腔狭窄20-30%;( 3) 左侧颈总动脉末端及双侧颈动脉海绵窦段钙化斑,管腔未见狭窄;( 4)左侧椎动脉全

颈动脉支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颈动脉支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导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被积极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以及经济效益。颈动脉支架手术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颈动脉支架手术的并发症。 1.颈动脉损伤?导管、导丝的操作、球囊扩张等操作均可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血管壁穿孔、破裂,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动脉的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临床主要表现为:造影是见造影剂外露、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变化,大量出血可导致颈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我们在操作中,特别是较迂曲的血管,应尽量使用“颈外动脉支撑”、“导引导管衬管”等技术,以及在球囊扩张时,应严格遵照压力标注的范围,轻柔、缓慢操作,以减少操作对颈动脉的直接损伤。? 2.穿刺局部血肿?股动脉穿刺局部血肿是CAS后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6%,多在置鞘、鞘管拔除后出现。主要原因:穿刺插管不顺利致反复穿刺;术后手法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不规范;术后患侧肢体未能有效制动、过早活动。局部血肿后严重者出现股动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甚至合并腹膜后血肿。主要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肿胀、肿块有波动、疼痛,局部大片青紫,或出现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变化。故我们在穿刺时,应注意穿刺部位、角度、是否透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流程

颈动脉、椎动脉支架置入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④术前3~5d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定250mg+阿司匹林300mg或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300mg。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

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非离子型造影剂200ml、2%利多卡因10ml、软包0.9%氯化钠1000ml×2、肝素钠4支、鱼精蛋白2支、 0.9%氯化钠500ml×2及常用抗过敏、降压药和抢救用药物。 ⒎术前用药:术前3h尼莫地平静脉微量泵3ml/h、术前30分钟鲁米那0.1肌注、碘过敏试验(术前造影剂1ml静脉注射,15min后观察有无心慌、胸闷、皮疹等)。静脉通道平衡盐液500ml。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

颈动脉支架术PPT材料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但CAS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但CAS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CAS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1.1 心血管并发症 血管迷走反应占5%~10%;血管减压反应占5%~10%;心肌梗死占1%。心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1.2 颈动脉损伤 血管内操作可以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内血栓形成、颈动脉穿孔,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5%~10%;短暂性血管痉挛发生率10%~15%;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3%~5%。颈动脉的上述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 1.3 全身性并发症 包括穿刺部位损伤占5%;造影剂反应及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占1%~2%。 1.4 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