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

单元知识结构设计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雕塑之美人美版

17、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认识雕塑艺术造型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 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 技能:学习用美术语言评述雕塑的美感,表达欣赏感受,提升对雕塑的认识能力,培养欣赏评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欣赏方法,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感受雕塑的作品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雕塑作品的观察、研究、评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态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雕塑作品的特点,欣赏体会雕塑作品之美。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时代中外雕塑作品的内涵,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影视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引导: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忘怀,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节目。 播放奥运会放飞和平鸽的视频资料。 二、走近并认识雕塑 1、这段舞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舞蹈中的哪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学着做出来吗? 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个美丽的瞬间留下来,让它成为永恒? 学生交流体会:这段舞蹈表现了放飞和平鸽,祈求和平的情景。可以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让它们成为永恒。 (为欣赏雕塑做好铺垫) 板书部分课题:美 2、我们来看一看用雕塑定格的《放飞和平鸽》。 3、课件出示雕塑作品《舞》。 雕塑《放飞和平鸽》美吗?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雕塑之美》。 补充课题:雕塑之美 5、下面,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 《卢舍那大佛》:位于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外,高达17.14米,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哈德逊河附近,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03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教学目标 以雕塑、工艺、建筑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并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向学生展开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的辉煌画卷。让学生欣赏艺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及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中国不同朝代及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对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背景、审美及艺术表达方式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同学们出去旅游过吗?见到过一些文物古迹和艺术品吗?它们来自于哪个朝代?都有哪些特色?你知道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学生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想法进行发言和讨论。 如果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介绍的相似可进行补充或纠正。 先入为主的导入方式,抛出多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旅游的经历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课程情境中,并有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二、展开新课 中国古代的艺术发展过程 1、中国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期(距今6500年前) (1)雕塑代表:半山人首器盖、陶人头 (2)工艺代表:玉鹰、舞蹈纹彩陶盆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的播放向学生展示了远古文化的魅力。学生通过欣赏来思考,在这些精美的作品有哪些艺术特点?作品的背后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有怎样的文化?你能从这些作品背后能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吗? 除了老师展示的作品之外,你还知道其他新石器时期的艺术品吗?他们的有哪些艺术特色?一个时期的艺术表现是这段时期历史背景发展的缩影,它浓缩了那个时代的经济、文

化、信仰和审美。 但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讲解作品时要从历史背景入手对作品进行剖析,然后再对艺术形式与特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为了学生尽快的理解作品的含义。并为学生对下一阶段作品的欣赏打下基础。 2、中国艺术的发展时期——夏商、先秦、两汉时期 (1)雕塑代表: 夏商时期作品:三星堆青铜面具、四羊方尊 秦汉时期作品:秦始皇兵马俑、汉代仕女俑 (2)工艺代表:错金银云纹青铜犀牛尊(西汉)、击鼓说唱俑(东汉) (3)建筑代表:秦长城、阿房宫夏商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石器渐渐被历史淘汰,青铜器的广泛使用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青铜器不光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效率,它的可溶性和塑造性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夏商的青铜时代打开了历史新的一页,诠释着人类文明的辉煌。 秦汉时期是中国艺术大发展时期,艺术表现手法日益成熟、多样、细腻。大量优秀作品涌现,为后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使几段时期的作品相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并通过作品的区别来诠释文明的进步,并通过文明的进步引出艺术在历史中的价值。 3、中国艺术鼎盛时期:唐宋时期 (1)雕塑代表 龙门石窟(唐石窟)、昭陵六骏、侍女彩雕 (2)工艺代表 唐三彩、玫瑰紫釉花盆 (3)建筑代表 唐式建筑:包括魏晋和宋代早期。建筑本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下建筑,也就是陵墓。其代表有唐代的乾陵。二类是地面建筑分为砖石建筑,比如塔寺等,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和大雁塔等。宋代建筑代表有晋祠、保国寺、开元寺塔等。设问:大家知道唐宋的审美观吗?两个朝代的审美观有所不同吗?是什么造成了两个朝代审美的差别?唐宋时期的艺术品又有哪些相似之处? 唐宋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摘要】: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曾占有主流地位。 【关键词】:古希腊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语言精练、古代哲学精神、 中国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形象大多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这个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魏晋的雕塑健朗和潇洒。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雕塑呈现丰富、端丽的风格,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装饰性是中国古代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远古的中国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较高的艺术天分,且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实用性、宗教信仰、建筑装饰及墓葬陪葬等主要类型。中国古代雕塑具有八大风格特征,主要为: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点发展出以装饰性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这些器物多由原本的实用意义渐渐地转变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另外还有建筑的装饰雕刻,南朝王陵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其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以外,还反映在明器和宗教造像艺术上。明器即随葬品,其中雕塑作品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的造像,最为著名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唐三彩的陶马,这些于当时并非纯粹的艺术品,它们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代表着活人及动物而陪葬。 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十分突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明器,宗教造像还是建筑的雕刻,都反映了普遍的传统优久的装饰趣味,云岗大佛、南朝的石辟邪、相同时期的佛像对称的坐姿,袈裟的衣纹处理无不显示了浓厚的装饰性,经过处理的佛像包含了一种和蔼的亲切却又带有一种非人间的神秘感,原因在于,装饰不同于真实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装饰增强了佛像的严肃及神秘气氛。 中国古代雕塑有明显的绘画性。绘画性的表现不注重雕塑的体积、空间、块面,而是注意轮廓与身体衣纹线条节奏和韵律,而色彩本身的变化也加强了这些雕的空间和体积感。受绘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佛像所表现的是线性语言。经过高度的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雕塑相比,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以平面表现,且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没有立体和空间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通常雕塑表面平滑,没有西方雕塑的细微起伏和明暗变化。 源自中国雕塑的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不追求再现,追求表现物象,孕育中国雕塑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也因而形成中国雕塑高度的异象性,了解中国艺术的切入点在于中国绘画,中国画不画光影,色彩仅表现固有色,造型与画面效果平面性很强,背景一般为纸和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中国雕塑也是如此,它与中国画的观念一致的,而且贯穿着整个古代雕塑史。当我们站在了这个欣赏角度上,面对西方雕塑时我们不仅会看到从形到神都准确得像真人一般而且会感到中国雕塑所传达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形而上的东西。 因为意象性产生了中国雕塑语言的精练,中国雕塑的造像不在于精准,而多发于感觉和理解,以简明的语方而以少胜多而对耐人寻味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以夸张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中国古代雕塑产的重视“以形写神”也同中国画一样注重头部的刻画,中国古代有“头者精明之主也”之说,从原始时代起,人面或人头在工艺上就受到极高的重视,这种观念或许贯穿许多年,也因此中国古代雕塑及绘画中,头大身小逐渐变成一种习惯,然而,若究其比例之差乃吾之错误也,隆头部以外,艺者用充满韵律的身体衣没钱条件发挥美感,使人感受的不是比例结构比例的准确而是传神美化的功夫。 “温柔敦厚”是中华民族气质,受生活条件及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

苏少版美术八下第9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word教案

苏少版16册第九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课题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授课人 课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是苏少版美术第16册第9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模块。本课主要从陶俑、陵墓雕刻和宗教雕刻三个方面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陶俑、陵墓雕刻的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想内涵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要注意:1.适量、适度。面对初中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尚不足以把握整个知识面,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重点赏析。较为系统地学习可以留在高中阶段进行,如历史背景、人物、典故等知识融合和串联。2.赏析作品时要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学生之间互教互学,教师适时点拨、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加深记忆,理解也就为更深刻。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代表性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2.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提高欣赏与审美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以提问互答的法式激发兴趣,以图片展示赏析、讲解的方式,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及艺术风格,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雕塑的造型艺术体会艺术家们的情感,体会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进而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激励学生热爱民族悠久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学会主动学习,增强珍爱国宝文物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对其中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高中美术说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 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是对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 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 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 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中国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 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雕塑? ?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入题)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 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普通美术教育欣赏课教学参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10-13 14:27:00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赏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因为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好作品。佛教造像有宗教上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范本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所区别,在欣赏时需要了解经规仪轨的种种规定,如佛象两耳垂肩,手长过膝等等,否则很容易认为比例不准确,解剖有错误而加以否定。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为代表。中国古代重视绘画艺术,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像,都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纪念性雕刻在帝王上大夫染指绘画之前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着名的例子就是欣赏教材都有介绍的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实属凤毛麟角。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因为纯雕塑品少就不承认带实用性的雕塑品,也属于雕塑艺术而拒绝认识它们、理解它们和欣赏它们。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着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

第17课 雕塑之美总结

第17课雕塑之美 ◆本课知识与技能: 认识雕塑这种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提升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水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对艺术品的欣赏感受,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本课教学重点: 欣赏体会雕塑之美。 ◆本课教学难点: 理解古今世界著名雕塑作品内涵,并用美术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 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中国雕塑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人们首先从石器、陶器的制做过程中获得雕塑技术和造型能力的训练,并孕育着雕塑艺术的才能和审美观念,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雕塑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领悟雕塑艺术之美。 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本学段学习领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从本课前后知识的联系来看,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生已欣赏过中西方绘画作品、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创意设计作品等等,对世界文化遗产、美术各门类形式,优秀美术作品以及艺术家均有所了解和感悟。学习《雕塑之美》一课,无疑在学生的头脑中又增加了对一种艺术形式的深刻了解,再一次给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带来震撼和享受。 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在此之前的学习内容里就曾经以各种形式出现,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在二年级下册《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已经欣赏了解了我国出土的东汉著名的《铜奔马》、清代《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此外,战国《错金银双翼铜神兽》、唐代《三彩镇墓兽》也出现在二年级下册《怪兽》一课中,在四年级下册《材质之美》一课又出现了汉代青玉《马头》、汉代石刻《立马》等雕塑作品,在《衣架的联想》一课中,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雕塑《牛头》又使学生领略了外国艺术家的现代雕塑艺术。在“造型·表现”领域中,学生通过学习泥塑、面塑体验了塑造形象的简单技法,这些知识都为学生进一步感受雕塑之美奠定了基础,也引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版面共两页,分别展示了中西方不同时期的雕塑作品。教材38页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今的雕塑作品。其中,以我国唐代卢舍那佛为代表的河南洛阳龙门

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教案-精品

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教案-精品2020-12-12 【关键字】情况、成就、空间、传统、难点、整体、合理、加大、举行、保持、统一、发展、了解、研究、特点、突出、支撑、风尚、理想、思想、力量、精神、基础、需要、制度、规模、结构、水平、主体、反映、关系、塑造、弘扬、把握、形成、丰富、满足、调整、巩固、多方面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丰富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内容结构: 1、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的历史文物价值。 2、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石刻造像群。 3、佛教造像中的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古代随葬的俑对后世的影响。 2、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教学过程: 中国古代雕塑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种。其中,陵墓雕塑分为地上雕塑和地下雕塑两种。 一、陵墓雕塑 ?地下作为陪葬的佣。(汉、唐两代成就最高) ?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 (补充:世界八大奇迹 1、埃及金字塔 2、巴比伦空中花园 3、亚历山大灯塔 4、罗德港巨人雕像 5、宙斯神像 6、阿提弥斯神庙 7、摩索拉斯陵墓 8、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 (一)地下陵墓雕塑: 1、陶俑(秦始皇陵兵马俑) 俑,最初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后发展为替代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春秋战国时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多为陶、木俑,也有瓷、砖、石、金属俑。至宋代因流行纸冥器渐衰。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写实水平很高,其超乎寻常的气势,反映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意志,它以伟大的精神魅力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力量。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兵马俑群组成严整的军阵形式,守卫着秦始皇陵墓.他以宏大的群像,形象的再现了秦代的国威与军威.他不是以个体的艺术表现取胜,而是以气吞山河的整体气势显示着那强盛时代的精神力量,给予后来的观众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兵马俑的分类: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将军俑: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

中国古代雕塑(一)

中国古代雕塑 第一节中国古代雕塑概述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雕塑艺术之林中独具风格。中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 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铜成为雕刻艺术的主流,中原地区的各种礼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铜立体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 秦汉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它们共同奠定了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布,佛教造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流。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雕塑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颠峰。唐代佛教造像将宗教的神秘庄严与世俗的审美标准完美地统一起来,菩萨像的塑造姿态优雅,富有人情味。宋代的雕塑的题材更接近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元、明、清中国雕塑进一步衰落,但民间的充满生活情趣的雕刻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二节俑的制作工艺与艺术造型 俑是为了改变活人殉葬风俗而出现的替代品。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他们奠定了秦汉雕塑在世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秦兵马俑采用的是模制和手塑相结合分段制作的办法,先用模具作出身坯部分,用至少几十类模具作出大量与头形相近的头坯,然后分别对泥坯细部进行手塑处理,塑成互不雷同的头型,装贴订制的耳朵、头、发、帽子、嘴、胡子等。制作的材料为灰陶,质地坚硬细密,陶胎空实合宜,烧制成型后,再对其进行着色装饰。 秦俑艺术给人的最突出的感受是它采取了高度写实的风格,力求逼真地表现对象形体,并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例如,将军俑是手持宝剑凝视远方,显得刚毅沉着;射手俑握弓搭箭,有跪有立,目光炯炯有神,显得机警灵活;驭手俑手握缰绳,精神抖擞。秦始皇兵马俑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再现了秦始皇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历史场面。 霍去病墓前现存的石刻有立马、卧马、卧虎等十四件。另有《左司空》、《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益》题铭刻石等作品。这批大型石刻,均用花岗岩雕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划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而不作过多的雕镂,从而加强了整体感和力度感,显得古朴浑厚、沉雄博大。 汉代随葬用的小型雕塑和俑的使用十分频繁。与秦俑相比,汉俑的题材更加广泛,生活中的仓、灶、井、屋、猪圈以及坞堡庄园等等均是汉俑中常见的内容;武士、庖厨、哺乳、献食、劳作、说唱、奏乐、舞蹈等等,均是俑中的大项。就风格而言,西汉俑总体上单纯、朴素,东汉俑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对喜悦神情的表现尤为出色。 第三节佛教造像的传入和历史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佛教神像的塑造大大促进了雕塑对人物

七年级美术 第16册《第九课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七年级美术第16册《第九课中国古代 雕塑欣赏》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2)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3)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古代雕塑相关图片若干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相关文字、图片材料(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查阅有关中国古代雕塑的资料)。【教学过程】 提问式导入:(提问贯穿整节课,问题解决,即是课的结束。) ☆什么是雕塑?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作是雕塑? ☆你对中国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举些例子吗? ☆关于秦始皇陵兵马桶,你知道多少? ☆汉代雕塑有怎样的特点? ☆霍去病墓前雕塑整体风格是怎样的?谈谈你认为最经典的作品? ☆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时期的作品? ☆中国四大石窟是哪儿个?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云冈石窟大佛?

☆龙门石窟奉先寺佛造像建造的历史背景是如何的? ☆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乐山大佛的简况?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最后教师点评。) ●问题回答及补充。 ☆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质材料,通过不同手法制作的能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按用途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和园林雕塑。按材质可分为泥、木、石、铜、陶等。(展示图片,区分不同材质的雕塑,区分圆雕和浮雕。)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雕塑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当时的厚葬之风日益普遍和兴盛。因而使各种形制的雕塑殉葬品的制作发展更快。这一时期,数量可观,规模宏大的当数1974年陕西秦始皇陵东侧的重大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兵马桶。目前共发掘四个俑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共出土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桶、陶马7000余件。犹如在大地下面埋藏着一支气势滂湃的地下军队。发现如此庞大、逼真,数量众多的陶俑群震惊了世界,令人惊叹不已,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一大批兵马桶,不仅显示了昔日秦国的强大与秦始皇的权威,而且让人感到古代雕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雕塑水平。从全局看,尽管军队列阵是严整的、肃穆的,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人窑烧制后再加彩绘。个体形象力求模仿真实,注重细节,如发式、服装等,塑造得都很具体。尽管那个时代距我们很遥远,我们似乎仍然能真实地感受到当年秦军队的雄威。 (多媒体图片:秦始皇陵俑阵图2一3张,局部图片2张,军吏桶、将军桶、跪射武士俑各一张,兵俑头部特写4张。) ☆汉代厚葬风日盛,封建统治阶级中大小人物几乎邵想把自己生前享受的东西,统统带到他们想像的死后"世界"中去享用,除了日常生活器皿外,还要把难以人墓的家奴、护卫以及仪仗队、乐舞百戏等制成陶佣随葬墓中,供其死后使唤、娱乐享用。这些除了与封建统治者的迷信思想有关外,更重要的体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恋恋不舍。

《走近古人的生活—衣》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服饰 学校:江苏省扬中市八桥中学 姓名:汪宗豫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面向七年级学生 2.学科:美术 3.课题:《走进古人生活—衣》 4.课时:第1课时 5.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服饰的图片等 学生:查找并收集中国服饰相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13册,第九单元欣赏与评述《走进古人生活—衣食住行》第一课时。本课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了解服饰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了解服饰的不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演变过程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整体感知和了解。2.技能目标:能够从美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欣赏古代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中体现出的服饰美,从不同时期服饰的款式、纹样、色彩和整体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评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赏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中国古代服饰的款式美、纹样美和色彩美,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历程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在款式、纹样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 五、教学方法 情景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一段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视频,要求学生观察模特身上所穿服饰的特点。(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535941.html,/programs/view/o0pijm4p9UU/) 2.通过一组电影电视剧的剧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观感受说说剧中人物所生活的时代。(1.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535941.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C%C6%B4%FA% B5%E7%CA%D3%BE%E7&in=6451&cl=2&lm=-1&st=-1&pn=8&rn=1&di=63638738910&ln= 1998&fr=&fm=result&fmq=133206923912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 t=&face=0&is=&istype=2#pn8&-1&di63638738910&objURLhttp%3A%2F%2Fimgsrc.baidu.co m%2Fforum%2Fpic%2Fitem%2F81f481b1171bab670923020c.jpg&fromURLhttp%3A%2F%2Ft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535941.html,%2Ff%3Fkz%3D783837305&W513&H605&T9354&S98&TPjpg 2.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535941.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3%C0%C8%CB %D0%C4%BC%C6&in=24983&cl=2&lm=-1&st=-1&pn=2&rn=1&di=110607352380&ln=1986 &fr=&fm=result&fmq=133206983387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 ace=0&is=&istype=2#pn54&-1&di58535525805&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535941.html,% 2Fimagelist%2F11%2F19%2Fiv1220ekxp35.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535941.html, %2Famuse%2F263%2F380426 3.shtml&W500&H718&T8259&S78&TPjpg 3.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535941.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8%F1%B8%F1& in=10855&cl=2&lm=-1&st=-1&pn=42&rn=1&di=70885182855&ln=1998&fr=&fm=result&fmq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参考教案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2.学会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3.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可以在教室内完成,也可以在本地区比较有名的博物馆中进行。)1.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录像资料片(例如教材第103页的瓷器),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到什么地方去? 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3.教师总结,指出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4.教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其中的某一个展厅(如果在博物馆的话),或者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录像资料片(在教室中)。 5.教师提问:博物馆中有这么多好的作品,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它们呢?6.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7.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在时空与文明中穿梭”这一部分,并且分小组讨论、总结。 8.教师总结,指出:我们如果要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的话,一定要注

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是事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收集相关的资料; ②根据展览的分区和指示牌,确定有效的欣赏路线。 9.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完成“活动建议”。如果在博物馆,可以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欣赏活动,并且详细地画出活动路线,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作品。10.教师展示中国博物馆的一些图片资料或者录像资料,分析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如果在博物馆上课的话,这个内容可以等回到学校再完成。) 教学资料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古希腊) 此尊大理石女神雕像,高约2米,作于公元前306年,是希腊化时期初期最富代表性的杰作。它是为纪念萨莫色雷斯岛的征服者德米特里,在一次海战中大败埃及王托勒密的舰队而建立在该岛的。德米特里是亚历山大手下一位将领安提古诺的儿子。亚历山大帝国后来分裂,他和他父亲在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建起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塞琉西。当时在这个王国内铸造的银币上,就有这尊女神像的浮雕,人们根据银币上的浮雕,发现原来这座胜利女神像是立在一个船头形式的台座上的。遗憾的是,神像被发掘出来时,头与手已全失。雕像的整个动态非常生动,技巧也极完美成熟,从写实功夫看,足可与古典时期的神像媲美。女神好像面向海洋,在鼓吹胜利的号角,挺立如飞的英姿,从她紧贴身子的衣服处理上显示出来。因为海风是迎面吹来的,衣角都向后飘扬,加上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流畅的线条。薄薄的衣服下面隐现出这位女神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肉体。艺术家赋予这块冷硬的大理石以如此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形象,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米洛的维纳斯(希腊)亚历山德罗斯 1820年在希腊本土和克里特岛之间的一个称做米洛岛的山洞里,发现了一 尊最美的女性雕像——维纳斯大理石雕像,其时雕像的腰部已经断开,经修复后,考古学家们最初考证是作于公元前1世纪时期。由于女像的表情与姿势类似柏拉西特列斯的风格,比例却接近列西普斯的标准,因而引起了争议。最后在女像的台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5535941.html,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 作者:陈刚 来源:《世界家苑》2019年第03期 摘要: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国古代雕塑,不刻意追求比例和解剖的精确,而是突出主题,力求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意境。 关键词:赏析;理解;评价 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雕塑按其形态可分为圆雕和浮雕;按其用途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和园林雕塑;按其材质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塑、陶塑等。 雕塑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作品数量和种类很多。中国的雕塑艺术,如同中国的绘画、书法艺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偏重再现对象的形状,具有民族的美学特征,在适当注重形体美的同时,更注重形态美。在突出对象的神态和气质方面,多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采和风韵,而不像西方雕塑作品追求形象的逼真与俏似,这就是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雕塑,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它主要表现在轮廓、体量、结构、起伏、材质与肌理等方面。以线造型、意境表达、彩绘结合是中国古代雕塑的几大特色。至今,我国各地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大型的雕塑作品,从年代上看,大部分是属于秦代以后的作品,其中,秦代始皇陵的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前的陵墓石雕,南北朝至唐代在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大量的佛教雕塑,以及宋代之后在山西晋祠、山东灵岩寺、山西平遥双林寺中的一些塑像,都是我国雕塑史上极为珍贵的典范性作品。当然,中国古代的雕塑与我们民族的生死观念、丧葬习俗、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 1 陵墓雕塑 陵墓雕塑产生的原因:在封建社会时期,帝王、贵族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的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區域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展示大量的陵墓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不但代表了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重要的一部分。如:霍去病墓前雕塑群,记载的是在我国西汉时期,北部的匈奴族经常侵扰中原北部地区,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霍去病18岁就投入反击匈奴入侵的激励战斗,五年间,他六次出击均获大胜,但他年仅23岁就因病辞世,霍去病的逝世,汉武帝深为悼惜,下令“为冢像祁连山”以表彰他的功绩。霍去病墓前的立马、跃马、卧牛、卧虎等十多件雕塑,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作为永久性的纪念,作者选择了坚固性很强的岩石作为雕塑材料。

走近中国现代壁画

走近中国现代壁画 中国现代壁画创作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还应以1978年为起点。唐代的高峰期后,以唐“武宗灭法”(公元845年)为标志,中国壁画进入漫长的衰退期。直到辛亥革命(1911年)之后,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20世纪初至1949年,传世作品只剩了两幅图片:《龙女》(上海国际饭店)、《全民抗战》(汉口黄鹤楼),都是20世纪30年代的已毁作品。北伐、抗日、内战时期都有大量的以全民抗战为题材的作品,也已不复存在。尽管如此,这些作品仍然值得重视:一是由画家执笔创作,与传统画工因循摹写的性质完全不同;二是首次运用西方现代绘画手法进行绘制;三是少数画家已经意识到壁画的意义而开始研究。 此后,大致又分为几个阶段。 1949年至1979年为中国现代壁画的启蒙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项目开始注重雕塑的作用,很少顾及到壁画,然而也有少数例外:北京天文馆、民族宫、历史博物馆,以及70年代的北京饭店等。这些作品的艺术质量与技巧技法,都已进入相当高的层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位蓄志已久的先驱者如张光宇、董希文、张仃,在1958年已经把壁画创作、教育、培养人才的构想,提上实践日程,尽管为时甚短,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仍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他们对壁画特性、价值的认识,以及把中国古代壁画、墨西哥壁画、民间艺术与现代西方绘画相结合的观念,都颇有意义。这些因素,对于形成中国现代壁画的面貌起了决定性的启蒙作用。 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群的完成,是长期积蓄的能量集中释放的结果。其艺术表现形式与当时习见模式大不相同,使人耳目一新,从而确立了壁画自身存在的定位与价值,成为“壁画复兴”的象征。它的震撼效应还由于其艺术观念所处的前锋位置,给其它画种在表现、观念、形式等方面的革新带来了助推力。 1980年至1987年掀起了一股现代壁画热潮。1978年,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先后设置了系级教学单位,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实力、人才集中的两个群体。几年间,武汉、沈阳、西安、南京及全国各地画家都群起而响应。短短几年,至少有500件作品问世,其中不乏一些突破性的力作。尤其是制作上几乎涉及了所有可能使用的传统工艺手段,成为一次空前的实践行动,成果极为可观。1985年,中国美协成立壁画艺术委员会,壁画从此取得与其它画种的同等位置。 1988年始,由于建筑规模的收缩,使得中国壁画再次陷入低谷,并一直持续到1991年。而价值观的考验更是雪上加霜:壁画蒙上商品色彩,是初期所没有的。在商品化的干扰下,使“壁画热”时期隐藏的消极因素都露出了水面。美术界的争论,来自两端的质疑:一端看来,“机场壁画”的冲击波显然过于软弱、折衷。另一端则断言:“新潮”脱离群众,“唯美”疏远生活,“新古典”最适应时代。如此这般,在夹缝中的壁画自然最容易与“唯美”挂钩,于是似乎连美学上存在的价值也成了问号。当画坛全部力量都用来调整正统与非正统之间的关系时,壁画只能处在半失落的“偏陋”状态。1991年,中央美院“世纪大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