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配置清单1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配置清单1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配置清单1

多媒体教室配置及功能说明

为了更好的使我校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地做出反应。通过高速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互联,使得教师、学生之间能有效地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流、共享。我校将构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它将综合对包括语音、图像信号,电脑设备、影音设备、演播设备、监控设备、环境设备进行集中智能控制。

一、要求

整个系统要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结合各个系统,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现代化的教学。(一)多媒体显示系统:

多媒体显示系统由高亮度、高解析度的液晶投影机和电动屏幕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资讯的大屏幕显示。(二)A/V系统:

A/V系统由计算机、DVD、VCR(录像机)、实物展台、功放、音箱等A/V设备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信息(包括各种软体的使用、DVD/CD碟片、录像带、各种实物、声音)的播放功能;实现多媒体电教室的现场扩音、播音,配合大屏幕投影系统,提供优良的视听效果。

(三)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采用技术成熟、功能齐全的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多媒体电教室各种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

? 要求操作简单、人性化、智能化;

? 要求整个系统可靠性高;

? 尽量多的体现出各种设备的卓越功能,让所有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发挥设备的最大功效;

? 能够控制投影机,进行开/关机、输入切换等功能;并实现屏幕的上升、停止、下降功能;

? 能够控制DVD、VCR进行播放、停止、暂停等功能;

? 能够控制实物展台进行放大、缩小等功能;

? 能够控制音量,进行音量大小的调节功能;

? 能够实现音视频、VGA信号自动切换控制功能;

二、实现的功能

通过安装中央控制系统及设备,实现智能化、人性化的现代化教学。满足以下功能:

1. 多媒体显示系统的控制:

? 通过主机控制投影机的所有功能,如开/关机、VIDEO/VGA输入切换等;并且能够自动实现关联动作,如关闭系统时,自动将投影机关闭;

? 通过控制投影机的输入切换(VIDEO、VGA 1、VGA 2),实现对视频图像、计算机图像、预留计算机图像的切换;

? 通过主机控制屏幕的上升、下降、停止;并且能够自动实现关联动作,如投影机开时,萤幕自动下降,投影机关时屏幕自动上升。

2. 实现A/V系统的控制:

? 通过主机后的IR(红外)控制埠和IRP2(红外发射棒),控制DVD(录影机、实物展台)的所有动作,如播放、暂停、停止、快进、快退、上一曲、下一曲、菜单、上/下/左/右等;并且可以自动将DVD录像机、实物展台)的图像切换到投影机,投影机自动选择视频输入,自动将DVD录像机、实物展台)的声音切换到功放;

? 通过主机内置的音频切换模块,自动切换DVD、VCR、计算机的音频输入;通过主机内置的音量控制模块,控制功放输出音量的大小;

? 通过主机内置的视频切换模块,自动切换DVD、VCR、实物展台、预留视频的图像到投影机;通过内置视频切换模块的视频感应功能,可以准确的实现系统对DVD、VCR、实物展台的自动开/关机功能。3、教师通过直观的控制台操作,将复杂的电教设备(录像机、影碟机、投影机、录音卡座、实物展示台等)及环境设备控制变得轻松自如。操作者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对复杂的设备及环境的控制,比如可以进行输入信号切换及影音设备控制、自动调节室内光线、自动放下/升起屏幕、自动打开/关

4、话筒;可配置一个无线衣领话筒和一个无线手持话筒。无线衣领话筒为经常走动的演讲者使用,无线

手持话筒则为学生发言时使用。也可以满足学生表演节目的需要。

5、通过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影碟机、录像机、录音机、摄像机、视频展示台等教学设备的音、视频信号输入输出,实现教学设备间的相互切换,不再有繁琐的操作,全部由系统统一控制,省时省力,教学质量高。

6、提供校园网连接,实现计算机教学和INTERNET信息交互

7、系统操作方式多样,不会因某项操作失灵而导致教学中断,可任选下列方式:用鼠标或键盘操作、用触摸面板操作、用遥控器操作、用电脑触摸屏操作、用液晶触摸屏操作。

8、系统具有一键智能联动功能。比如轻触"系统开"按键,就使系统全部设备进入就绪状态,即可轻松上课;轻触"系统关"按键,即可关门离开教室,系统会自动依照管理员设定的程序依次关闭全部设备;

9、有线电视电缆连接到中央控制系统中的录像机,通过录像机的高频头和系统控制软件或面板实现直接收看电视节目或录制相关教育频道的内容。

10、多角度录制名师讲课、讲座。并能够将视频资料存储于电脑上,进行编辑等操作。

有线电视系统接入方案

CCTV有线电视接入系统 设计方案

目录 一. 设计说明 (3) 二. 网络设计依据和标准: (4) 三. 系统规划 (5) 1、节目源 (5) 2、系统带宽 (5) 3、网络系统 (5) 四. 系统工程设计 (7) 1、系统总体规划 (7) 2、采用技术 (7) 3、系统工程设计 (7) 五. 主要设备器材选择 (9) 1、干线放大器 (9) 2、用户放大器 (9) 3、分支、分配 (10) 六、系统建设指标…………………………………………………………….

一. 设计说明 本系统依据《电缆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民用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技术标准》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 设备选材:选择品质优良、功能齐全、实用可靠、价格合理的系统设备,通过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充份发挥系统的最佳使用效能。 实用性:本系统规划了足够数量的电视频道以提供选择。电视频道包括多套歌华有线电视节目频道。 先进性: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本系统按双向传输方式设计。网络器材采用宽带产品。其中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采用“双向”产品。 兼容性:本系统可作为独立的服务区使用,系统网络不需作改造,可直接并入有线电视网络。 可靠性: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可靠,除了系统前端选择优质、可靠的产品设备外,对系统传输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十分重要。为了提高系统网络的可靠性,本系统传输系统按分区传送方式,这种方式可有效地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系统带内高低端信号电平出现的不平衡,同时还可避免由于传输网络某部分出现故障而影响系统整体运作的情况。 此外,本系统在整体布局、方便维护和操作等方面均作了综合的考虑。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有线电视起源于共用天线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elevison)。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教育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加。曾起过重要作用的共用天线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地电视台开路播放的电视节目,而是期望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转播,有线电视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有线电视系统CATV(Cable Televison)以有线闭路形式传送电视节目,不仅能高质量地转播当地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或转发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有线电视网具有传输频带宽、信息容量大、播出质量高等特点,一般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几种。小型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特别适合于综合办公楼、大酒店等用户集中的地区。1985年,我国为适应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吸取了国外有益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电视标准的30MHz~1000MHz全频道邻频传输系统(包括增补频道)。实践证明,750MHz系统可保证大型办公楼电视系统的需要,它具有传输频率低、网络损耗小、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系统容量大等优点。但在规划、设计上需考虑技术的进步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设计依据: 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2.《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 3.《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设计规范》GBJ120-88 4.《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天线部分》GB7615-87 5.《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可行性要求和试验方 法》GB11318.5-89 7.东营鸿港医院弱电系统图纸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

第1章有线电视技术方案设计 1.1 技术方案设计原则和标准 1.1.1 设计原则 网络带宽:5~750 MHz。 传输特性:双向传输。 接收质量:有线电视接收质量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最为关心的问题,按国家GB-6510标准规定,接收点的信号电平应在57~83dB 之间,载噪比大于43 dB,即图像客观评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4分以上要求。 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最关心的问题,只有安全稳定运行的网络,才能确保有线电视终端的接收质量,网络的技术先进性是网络高性能的保证和基础,也是未来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增容的保障,还可有效地减少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麻烦。 通过建成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传输有线电视台传送的电视节目和调频立体声节目。 1.1.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依据 1)【GB889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2)【GB6510】《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3)【GY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4)《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GB6510-86】《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6)【GB502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7)【GY/T121】《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8)广电部“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 1.2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 有线电视一般是由天线、前端、干线传输和用户分配网络几个部分构成。 天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无线电波,并将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馈送给前端系统。天线系统处于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最前端,它对最终用户接收到的图像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前端设备位于天线和干线传输网络之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天线的高频电视信号和电视台自己开办节目的电视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比如滤波、调制、频率转换等,然后对所有这些高频电视信号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信号发送到用户分配网络。 如果把整个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比作一颗树的话,那么干线网络相当树干,而用户分配网络相当于枝叶茂盛的树枝,而普通用户的电视机相当于一片一片树叶。由此可以看出用户分配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干线上的高频电视信号将将其分配到各个用户。 用户分配网络通常是由延长分配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串接单元分支线、分支线、用户线和用户终端盒构成的。 就网络的拓扑结构而言,目前人们对星形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和星-树形结构比较感兴趣。所谓星形结构就是将用户分为一个一个小区,每个小区均用光纤直接与网络中心相连。这种方式的优

多媒体设备采购合同

甲方: 乙方: 今甲方向乙方采购一批多媒体设备,为友好合作,特定如下协议。 一、采购产品名称、价格和规定 甲方向乙方订购的设备,共计台(配置详见附件:多媒体设备清单),总金额为:元(大写:整)。 二、产品的验收、售后服务及质保 1、乙方按照双方约定的配置供货,甲方按照配置单收货。 2、验收通过标准:所有产品部件均为协议附件之约定的部件,并部件运行正常。 3、乙方对所提供的产品在质保期内出现的品质问题,在设备没有人为外力损坏的情况下,发生的一切设备故障,乙方将按照相应配件厂商质保标准提供免费维修、免费更换等无偿服务。 4、人为损坏和其它非自然缘故造成的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乙方不予免费质保,但可以提供相关服务,由此产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三、货款结算 协议签署后,乙方将设备备齐后,运送并安装到规定地点,由甲方清点验收,验收完毕后,甲方将货款(大写:元整)一次性付给乙方,乙方同时将设备交付给甲方。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和乙方应充分协商,制定本协议约定的机器配置。在配置确定后,若有任何调整影响,应及时向乙方说明。 2、甲方有对设备的采购建议和调整的权利,并有对乙方工作的监督权。 3、甲方有按时交付货款的义务,如甲方因未及时交付货款导致的商品交付延期或其它损失,由甲方承担责任。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保证按照配置单向甲方供货。如出现定制的配件型号或数量不齐时,则应及时向甲方说明并协商调整,如因乙方的问题而出现有品种、数量、规格、品质不符合协议规定的,由乙方承担责任,负责调换或退货而支付的费用。 2、乙方确保本协议中的安装、维修工作的及时到位,并根据双方约定的安装维修工作单开展工作。如因乙方的缘故给甲方带来损失,全部责任由乙方承担。 六、争议的解决 笨协议发生纠纷,甲乙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协议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附则 1、本协议的附件,作为协议正式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2、协议执行日期:自双方签字盖章日起。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一、方案介绍: 根据贵单位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该系统设计思路定位成集中供电型860MHz邻频传输系统,系统的总容量100套(PAL-D)电视信号,入户电平65±3dB,初期系统节目数量定为20套(根据需要可增加其它节目内容)。数字卫星接收机完全符合DVB-S标准,采用意法ST 处理器,具有高灵度信号接收功能;调制器采用内嵌式微机控制电路,图像中频、伴音中频、射频本振均采用PLL锁相。 二、系统设计依据: 本有线电视系统以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和研究了国内若干个城市有线电视系统的先进技术资料及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贵单位特点的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的依据如下: 1、GY/T106-92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 2、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4、GB6510-86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5、GBJ 《民用建筑电缆电视工程技术规范》 6、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三、本系统功能特点 1)、向用户传输N套(PAL-D)高清晰数字卫星电视模拟信号,也可以在N套节目的

基础上增加自办节目。 2)、网络通过光缆可以实行远距离传输,图像清晰、流畅。 3)、系统容量大,传输节目多。 四、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及指标分配: 1、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信号源、机房前端、干线传输、分配放大、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组成。 2、指标分配: 五、系统组成框图:

六、主要设备选用 1、华泰750MH邻频调制器或PBI-4000MUV 广播级全频道捷变式邻频调制主机 (入网证书编号:011040100427) (3C证书编号:2003020815000065) 是专业级的全频道870MHz捷变式邻频电视调制器,采用高可靠性残留边带滤波器,中频调制信号处理方式;双重PLL 频率锁定,性能稳定可靠;射频放大采用进口模块组件,非线性失真小,确保高输出电平;其带外寄生输出抑制度大于 60dB(若外加频道滤波器,可大于70dB);微电脑CPU控制,可编程100个频道,两位LED频道显示;有断电记忆功能,具有频率微调功能,最大微调频率范围可达±4MHz,射频输出电平高达115dBμV,有极好的音频及视频线性度;可独立或与视景调制器,PBI-3000MC, 2500MB, 2000MB调制器或其它品牌的调制器组成中大型的CATV系统,尤其可用于CATV系统的扩容和节目的增加。 技术参数: 输出频率:48MHz~870MHz(Ch1~Ch56,Z1~Z43频道连续可调) 图像载频准确度:≤5KHz(VHF);小于等于10KHz(UHF); 射频输出频率微调范围:最大4MHz(0.5MHz步进)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划分和频道配置

3.3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划分和频道配置 3.3.1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划分 早期的有线电视系统通常采用“低分割”方案来确保下行的频率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即5MHz~30MHz为上行业务,30MHz ~48.5 MHz为过渡带,48.5MHz以上全部用于下行传输,频率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随着有线电视多功能业务的逐步开展,“低分割”方案的上行带宽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要。另外,上行信道在频率低端有严重的噪声干扰,也限制了该频段的利用。 1999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了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重新颁发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一1999)。该标准对未来有线电视频率配置作了新的规划,更多地考虑了有线电视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对上行信号及数据传输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具体的波段划分见表3-1。 表3-1 有线电视系统的波段划分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一1999)中规定,FM段主要用于调频及数字广播,按不小于400kHz的载频间隔配置频率点;而原来标准中的DS-l至DS-5不再作为电视频道使用。数字电视、数据业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在模拟频道内安排。 3.3.2 有线模拟电视系统的频道配置 有线模拟电视所选用的频道配置方案是一种与无线电视广播频率相兼容的配置方案。在无线和有线电视广播中,图像信号采用残留边带调幅的调制方式,而伴音信号采用调频的调制方式,每一路电视节目所占有的频带宽度为8MHz。 早期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的频道配置方案完全搬用了开路电视的频率设置,即当时的所谓“全频道系统”。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双向传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全频道系统不能再适应有线电视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开路电视的标准频道之外又开发了有线电视独有的可用频道。在开路电视广播的频道配置中,DS-5与DS-6之间除调频广播频段外,还有59MHz的频率间隔;在DS-12与DS-13之间有247MHz的频率间隔;在DS-24与DS-25之间有40MHz的频率间隔。这些频率被分配给邮电、军事等通信部门,开路电视信号不能采用,否则会造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有线电视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系统,信号不会泄露,一般不会与其它通信之间造成相互干扰。因此,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可以采用上述的频率间隔来传输电视信号,以扩展节目套数。这就是有线电视系统中的增补频道。有线模拟电视系统的频道划分见表3-2。 表3-2 有线模拟电视系统的频道划分

有线电视系统详细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

目录 第一章有线电视系统的概念 (3) 第二章有线电视的特点和优点 (5) 第三章有线电视系统构成 (7) 3.1 接收信号源 (7) 3.2 前端设备 (8) 3.3 干线传输系统 (8) 3.4 用户分配网络 (8) 3.5 系统设计思想 (9) 第四章有线电视项目概述 (10) 4.1 系统概述 (10) 4.2 系统设计思想 (10) 第五章项目设计方案 (11) 5.1系统规划 (11) 5.2系统模式 (11) 5.3设计依据 (11) 5.4系统的指标分配 (11) 5.5设备简介 (13)

第一章有线电视系统的概念 有线电视起源于共用天线电视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elevision),共用天线系统就是多个用户共用一组优质天线,以有线方式将电视信号分送到各个用户的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不仅能高质量的转播当地的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和转发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有线电视以有线闭路的形式把节目送给千家万户,所以被人们称为CATV(Cable Television)。 有线电视网一般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几种,其传送的用户数分别可以是几百户﹑几千户﹑甚至是几十万户以上。中小型网通常采用电缆传输方式。 过去有线电视系统一般只能传输12个频道,由于技术上的进步,现在大部分的有线电视可以提供40个以上的频道,目前规为:频带为300MHz的系统有28个频道﹑频带为450MHz的系统有47个频道和频带为550MHz的系统有60个频道等等。在美国一般都能传送50套以上电视节目,最大的为纽约长岛系统已将100套节目送进每个用户,而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来传输500套电视节目的系统也将开通。 先进的有线电视系统汇集了当代电子技术许多领域的新成就,包括电视﹑广播﹑微波传输﹑数字通信﹑自动控制﹑遥控遥测和电子计算计技术等,而且还将与“信息高速公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天上卫星传送,地面有线电视覆盖”的星网相结合的结构模式不仅成为21世纪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也将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框架。这样一来,它将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打破行业界限,作到了统一规划,建立一个高频带,高速率的工友信息网络,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机,电传机和游戏机等融为一体,进行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多功能处理。将各种社会所需的信息服务业务纳入这个网络,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卫生保健,商业购物和娱乐方式带来一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指标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指标 根据《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和《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的规定,将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归纳成10项:载噪比(C/N)、载波复合三次拍比(C/CTB)、载波复合二次差比(C/CSO)、交扰调制比(C/CM)、交流声调制(HM)、回波值、微分增益(DC)、微分相位(DP)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r)。 行业标准GY/T106—1999《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有线电视系统测量项目共18项,即:系统输出电平、任意频道间电平差、相邻频道间电平差、图像/伴音电平差V/A)、频道内频响、载噪比(C/N)、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交扰调制比(C/CM)、交流声调制(HM)、回波值、微分增益(DC)、微分相位(DP)、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r)、回波值、图像载频准确度、图像/伴音载频间距偏差和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载波复合二次差比(C/CSO)和载波互调比。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共有10项:载噪比、载波复合三次拍比、载波复合二次差比、交扰调制比、交流声调制、回波值、微分增益、微分相位、频道内频响和色度/亮度时延差。 下面分别介绍上述各项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指标、对图象质量的影响及指标劣化原因和减少影响的办法。 1、载噪比 噪声普遍存在于有线电视系统内部,危害很大。人们只能把它减少到允许的限度之内,而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对有线电视系统来讲是连续随机噪波,由一系列无固定幅度的窄脉冲综合而成,其脉冲幅度分布是随机的,某一瞬间无确定值,只能掌握其统计规律性。因此,噪声电平用均方根值来表示。

1.1定义和物理意义 ⑴、定义:图像载波电平的有效值与规定带宽内系统噪声均方根值 之比,用dB表示。即:C/N=图像载波电平/噪声电平均方根值(规定带宽内)。 噪声带宽BW=5.75MHz. ⑵、物理意义:被视频调制的图像载波电压的大小与有线电视系统 本身固有噪声电压大小之比取对数.这项指标反映在图像上,用信噪比的好坏来衡量. 1.2指标 行业标准GY/T106-1999规定 C/N=43.0dB(噪声带宽为5.75MHz)。 载噪比的客观测试与主观评价的关系:评价有线电视系统图像质量可通过客观测试指标,也可以对电视接收机屏幕上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一般采用五分制。客观测试与主观评价是统一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见表1。 表1图像质量客观测试与主观评价的关系 1.3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有线电视参数

第一章 CATV工程设计标准 1、工程设计规格表(引自GY106-92,GY/T 121-95) 2、CATV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表 用户端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是采用五级损伤标准,应参照国际GB7401第4.2条五级损伤制标准执行,4级图像是CATV系统的设计标准。 对于中国电视制式 C/N=N+6.4dB,图像等级4级(S/N=36.6dB)对应C/N=43dB。 3、米加权信噪比与图像等级关系公式

(S/N)5MHz=23-Q+1.1Q2(dB)(欧广联实验公式),(S/N)5MHz指在5MHz带宽内测得的米加权信噪比 (S/N)6MHz=21-Q+1.1Q2(dB)(广电部补充公式) 第二章 CATV双向系统频率分割配置示意图 5-8MHz状态监测、业务通讯 8-22MHz数字电视回传 22-30MHz回传模拟电视 30-65MHz交互式数据业务 65-87MHz隔离带 87-108MHz FM广播(低端内含业务通讯频段) 111-566MHz下行模拟电视 566-670MHz下行数字电视 670-750MHz数据传输专用通道,传送交互式数据业务 此频率分割配置适合大型综合业务网,上行通路较5-30MHz扩展35 MHz,为开展交互业务提供可能;下行能路有58个模拟电视频道可供使用,同时提供了104MHz的下行数字压缩电视的频率空间,约可传送120套的数字压缩电视节目,为提供NVOD服务创造了条件;在最高端有80MHz 的带宽,可开展交互式数据业务。 第三章中国有线电视频道配置表

第四章常用电缆技术特性及参数 常用电缆枝术特性及参数常用(20℃) 结构特性

多媒体教室配置及清单

第一多媒体教室配置及清单 一、配置说明 显示系统: 多媒体显示系统由高亮度、高解析度的液晶投影机和电动屏幕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资讯的大屏幕显示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的设备操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所有设备的操作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多媒体信息: 多媒体信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笔记本、数字展台、DVD或VCD、录像机(VCR)、卡座、话筒,摄像机(现场直播使用)、功放和音箱等组成多媒体操作台:系统原理图

二、设备清单

第二多媒体教室配置及清单 一、配置说明 显示系统: 多媒体显示系统由高亮度、高解析度的液晶投影机和电动屏幕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资讯的大屏幕显示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的设备操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所有设备的操作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多媒体信息: 多媒体信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笔记本、数字展台、DVD或VCD、录像机(VCR)、卡座、话筒,摄像机(现场直播使用)、功放和音箱等组成多媒体操作台:系统原理图

二、设备清单 、

第三多媒体教室配置及清单 一、配置说明 显示系统: 多媒体显示系统由高亮度、高解析度的液晶投影机和电动屏幕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资讯的大屏幕显示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整个多媒体演示教室的设备操作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所有设备的操作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多媒体信息: 多媒体信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笔记本、数字展台、DVD或VCD、录像机(VCR)、卡座、话筒,摄像机(现场直播使用)、功放和音箱等组成多媒体操作台:系统原理图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1.1.系统设计 有线电视系统(CATV系统)一般由前端、干线传输和用户分配三个部分组成。有线电视系统前端信号经放大器进入分配网络,分配传输系统采用同轴电缆射频传输方式。分配网络全部采用分配分支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抑制反射信号,另一方面由于终端是和分配分支独立连接的,终端与终端之间不互相影响,便于维修和以后的收费管理。设计中将所选分支分配器均选用双向的,整个系统具有双向传输功能。为使系统耐老化,全部电缆采用物理发泡同轴电缆。 前端系统部分设计 CATV系统的前端部分包括自播节目设备、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导频信号发生器、调制器、混合器以及连接线缆等部件。前端信号的来源一般有三种:

①市有线电视的信号 ②卫星地面接收的信号 ③各种自办节目信号 根据客户的需求,前端系统我们一般不作设计,前端信号直接从当地有线电视网引入,电平不低于90dB。前端部分预留卫星电视信号接口,便于以后系统的升级与扩展. 干线部分设计 干线传输部分是把前端接收的电视信号传输给用户分配系统的一系列传输设备.自前端至各建筑物的传输部分为干线传输部分, 干线传输电缆采用 SYV75-9同轴电缆.若干线距离较长,为了保证末端信号有足够高的电平,需要加入干线放大器以补偿电缆的衰减.电缆对信号的衰减基本上与信号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故有时需要加入均衡器以补偿干线部分的频谱特性,保证干线末端的各频道信号电平基本相同. 用户分配部分设计 用户分配是CATV系统的最后部分,主要包括放大器(宽带放大器等)、分配器、分支器、系统输出端以及电缆线路等,它的最终目的是向所有用户提供电平大致相等的优质电视信号。有线电视前端信号经放大器进入分配网络,前端信号进入办公楼一层的分配器,再由分支干线(SYV75-9视频线)引至各楼层的分支器,再通过用户线(SYV75-5视频线)到各个终端的有线电视插座。 用户分配系统的设计: (1)电平的确定。用户电平太高,电视接收机的高频放大部分全工作在非线性区内,产生互扰调制和交扰调制。用户电平太低,会使接收机的内部噪声起作用,形成雪花干扰。按国家标准GB50200-94规定,CATV系统提供给用户的电平范围为60-80dBμV。 (2)分配器的作用是将射频电视信号功率均等地分配给各路。且分配损耗小,有利于高电平输出,但是应当注意,分配器的输出端不能开路(不接负载),否则会造成输入端的严重失配,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输出端。因此,分配器输出

医院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V1.3

目录
医院住院综合楼有线电视系统 设 计 方 案
(Ver1.0)
贵阳金华源数码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2010 年 12 月
页脚内容

目录
目录
一 工程概述 ................................................................................................................................................ 1 1.1 设计原则 ....................................................................................................................................... 1 1.3 设计依据 ....................................................................................................................................... 2
二 总体规划设计 ....................................................................................................................................... 2 2.1 设计目标 ....................................................................................................................................... 2 2.2 设计思路 ....................................................................................................................................... 3
三 系统设计要点 ....................................................................................................................................... 3
3.1.有线电视系统............................................................................................................................................... 3 3.1.1 系统简介 ................................................................................................................................. 3 3.1.2 系统功能结构描述 ............................................................................................................... 4 3.3.3 系统设备配置 ........................................................................................................................ 6 3.3.4 系统设备选型 ........................................................................................................................ 6
四 工程报价 ................................................................................................................................................ 8 五 售后服务体系 ....................................................................................................................................... 8
5.1 货物“三包”...............................................................................................................................8 5.2 售后服务 ......................................................................................................................................10
5.2.1“三包”期间保修承诺 ...................................................................................................... 10 5.2.2 服务响应时间 .......................................................................................................................10 5.2.3 维护保养服务 .......................................................................................................................11 5.2.4 制造商售后服务 ..................................................................................................................11 5.2.5“三包”之后保修服务 ...................................................................................................... 11
页脚内容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说明..

第1章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说明 1.1总体设计方案 1.1.1系统概况 构成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办公写字间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在该楼内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做为现代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即时传播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动态等各种音视频信息等功能。。 1.1.2系统设计依据 1、GY/T106-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2、GB6510-8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3、GBJ《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4、GBJ1200-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5、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6、GBJ79-85《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7、B11318.5-89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 可靠性要求与试验方法》; 8、广发技字[1992]7号《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 9、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0、GYJ33-88《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11、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2系统设计方案 1.2.1总体要求及总体设计方案 本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按双向传输860MHZ信号容量进行系统设备配置。系统由大连有线电视台的有线电视电视节目和卫星电视节目、自办节目信号构成。在

共缆传输网络的任意一个终端,可接收所有的传送节目。 1.2.2系统前端设计与设备选择 节目源: 根据下发的《大连外商通关大厦卫星电视设计与施工招标文件》的要求,确定节目源为: 自办节目:来自DVD、录象机、多媒体计算机节目等。(根据甲方实际需要可选择配置) 大厦拟开通卫星电视节目表 卫星节目接收表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试行) 灵山县实验中学 一、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脑、终端机、白板、投影机及其附属设备,以及网络线路设备材料等。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制订本制度,并由各班主任宣读和张贴在本班教室。 二、学校指定主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若干人,组成设备管理维护小组,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确保正常运行服务于教育教学。非维护小组成员不得使用备课室服务器。 三、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由学校设备管理维护小组负责维护,其他人不得私自拆开教学设备、更改配置、随意搬离。 四、不得在工作时间内做与工作无关事情,禁止在教学设备上安装各种游戏。发现一次扣除该班德育量化分10分。 五、学校制订班级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清单张贴在各班教室,要求各班学生共同爱护监督公物。 六、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设备正常,全体受益,设备损坏,人人受损。正常使用损耗,由学校负责。除此之外,无论无意或故意,谁损坏谁赔偿,找不出损坏者的,班级负责赔偿。赔偿原则:按发票原价加上安装维护费赔偿,并通知家长,故意损坏者学校将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处分。 七、各班选择责任心强的五人,成立负责管理监督设备小组。设一人为组长,掌管柜钥匙并负责在电脑上每天每节填写《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情况记录表》。二人掌管教室钥匙,另外两人起监督提醒作用。五人共同监督提醒同学们爱护保管好教学设备。每天放学后,要注意关好教室电源和门窗柜。如果发现设备软、硬件故障的,应及时报告班主任转达学校设备管理维护小组。

八、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应注意防盗、防潮,保持整洁干净。强调学生不能自行擦洗投影机镜头,镜头脏了应叫技术人员清理。 九、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规范 1、注意用电安全,不能随意拔插各类线路、插头,不得在教室私自为各类充电装置充电。 2、严禁用力击打鼠标、键盘,严禁争抢鼠标键盘,不得设备附近追逐打闹,以防损坏设备。严禁在设备上刻画涂抹。 3、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关设备,不得强行切断电源关机。课间可以不关机,但要锁定电脑,防止学生争抢键盘鼠标上互联网。 开机程序:开柜,用遥控器开投影机,然后打开电脑开关。 关机程序:先用遥控器关闭投影机,然后关闭电脑,锁柜。做完前面动作后(估计需要3分钟左右),方可切断总控电源。 特别注意:一定要等投影机上橙色的散热指示灯熄灭后方可切断电源。 4、星期一至五键盘、鼠标和鼠标垫可放在讲台上,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放回柜内锁好钥匙。 5、电脑装有还原系统,所以文件只能保存到E、F、G盘,保存到C、D盘无效。重要文件请注意备份到U盘或其他电脑上。 6、教室终端机安装有网络过滤软件,净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并已设置连接互联网时间段:星期一至五每天7~12点、14~17点、19~22点和星期日19~22点,其它时间段电脑处于单机状态。 十、本管理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于灵山县实验中学。 灵山县实验中学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____班多媒体教学设备清单

数字-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 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 1 范围 本指导性意见规定了在有线电视分配网实现整体数字化过程中的频道配置,在特殊情况下模拟与数字电视广播共存期间的过渡策略,以及上、下行频道的配置意见,为平衡实现有线电视分配网络模拟向数字技术全面转换提供频道配置的指导性意见。 2 引用标准 GB/T 17786-1999 有线电视频率配置 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 GY/T 180-2001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3概述 有关有线电视频道配置的技术规定在GB/T 17786-1999《有线电视频率配置》、GY/T 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GY/T 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等文件中都有规定,但对于有线电视分配网实现整体数字化过程中的频道配置以及模拟与数字电视广播共存期间的频道配置未作规定。考虑到多种带宽网络存在的现状,需要进一步规范模拟向数字电视广播过渡过程中,有线电视频道的合理配置。 本指导性意见未对有线数字电视广播频道的传输技术参数提出要求,这是考虑到一般条件下数字信号的传输要求比模拟信号低,因此在模拟有线电视网过渡到数字电视时,不作频道本身的技术要求,但严格执行GY/T 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是十分重要的技术保证。 有线电视分配网中如存在不同带宽的区域性网络,例如既有550MHz的网

络又有750MHz的网络,最好在两种网络共有的频段中引入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如不可能,可以采取分步实施或分别馈送信号的方式进行。 4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要求 4.1 配置方式要求 考虑到今后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与其它无线电业务之间的电磁兼容以及特殊的传输要求,本指导意见设置禁用频道、尽量避免使用频道、保护间隔和专用数据通道等。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的频道仍采用8MHz带宽、邻频配置,同时需采用高效率的数字调制技术,在一个有线数字电视频道内,传输数据率一般应高于20Mbps。最初,规划用于提供有线数字电视服务的频道不应少于15个,如现有系统的频谱容量不足,应考虑升级网络达到整体过渡到数字电视广播的技术方案。 4.2 频率配置要求 有线数字电视频道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7786-1999《有线电视频率配置》。本文中所述的频道标识号与该标准的附录A一致。 数字电视业务的频道划分为8MHz,其中心频率为标准GB/T 17786-1999附录A中所给出的频率范围的中间值。例如,频道DS25的频率范围为606~614MHz,其中心频率为610MHz。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频道分配可以小于8MHz。 有线数字电视频道均可邻频使用。 4.3 下行频道配置 (1)具备全网数字电视信号接入的网络 有线数字电视下行频道的配置建议如图1所示。为便于标识,本文中采用A、B(B1、B2)、C(C1、C2)、D、E作为频段标号。 750MHz以上有线电视数字化时,整体平移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可以首先在B2、B1段进行,之后可以考虑D和C段。由于A段存在较多的无线信号干扰应考虑最后使用。550MHz以下有线电视系统数字化时可先使用B2频段。各接入服务平台应避免使用受严重无线电干扰或可能对其它重要业务产生泄漏干扰的频道。

多媒体设备采购清单

多媒体设备采购清单

多媒体设备采购清单 序号名称主要参数指标要求 数 量 单位单价合计 1 短焦 投影 机 D871ST投影技术:DLP 显示芯片:0.55英寸 投影机特性:互动,短焦亮度:2800流明 亮度均匀值:90% 对比度:3500:1 标准分辨率:XGA(1024*768) 最高分辨率:1600×1200 光源类型:超高压汞灯灯泡功率:190W 灯泡寿命:正常模式:6000小时,增强模式: 4500小时投影参数变焦方式:固定(定焦) 投影比:0.6:1 投影距离:0.5-4m 投影尺寸:41-328英寸屏幕比例:4:3/16:9 色彩数目:1677万色梯形校正:手动,垂直: ±40度扫描频率:水平:15,30-90KHz 垂直:43-85Hz 视频兼容性:SDTV(480i), EDTV(480p),HDTV(720p,1080i/p),NTSC/NTSC 4.43,PAL B/G/H/I/M/N 60,SECAM 扬声器:单声道10W 接口参数输入端子:1×VGA(15-pin D-Sub, 支持分量视频)2×HDMI 1.3 1×复合视频接口RCA 1×S-Video接口(Mini Din-4)1×Y,Cb/Pb,Cr/Pr 1×3.5mm迷你立体声 1×Audio(RCA L&R) 输出端子:1×3.5mm迷你立体声 控制端子:1×RS232 1×RJ-45 1×Type-A(mini)USB 8 台16200 129600 2 吊 架 短焦投影机专用吊架8 副850 6800 3 电子 白板 1)工作原理:矩阵式电磁感应技术。 2)定位技术:提供4点、5点、9点、16点 四种精确定位,误差≤0.05mm。 3)白板尺寸:板体尺寸:>85英寸;有效感 应尺寸:>80英寸;有效投影面积:>75英 寸 4)板面材料:采用高分子防眩光(PET)面板 材料。铝合金边框,高档美观,不易磨损 5)面板快捷键: ? 双边各18个,配彩色图片和中文标题,直 观,方便老师使用;位置:左右对齐白板边框 与面板交界边缘,水平居中; ? 种类:从上而下快捷键分别为白板定位、书 写切换、新建页面、上一页、下一页、蓝色笔、 红色笔、黑色笔、荧光笔、智能笔、橡皮擦、 撤销操作、清屏、文字笔、屏幕录制、插入文 件、展台、软键盘; ? 快捷键标签附白板型号和服务热线电话,方 8 块4800 38400 单位:

智能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 目录 第1章有线电视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系统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设计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系统设计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需求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系统描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系统设计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 来自本地电视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自办节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 前端设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 传输与分配网络..............................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技术设计指标及各部分主要技术性能................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 技术设计指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 系统内各部分指标分配........................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 各部分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错误!未指定书签。 6 系统设备配置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7 系统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