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期末试题及答案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论述)。

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者科学内涵

A、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指出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总体布局和价值目标。

B、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升华、提炼的理论精髓,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实践的灵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性成果(不与毛中特搞混)。

1978年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该理论体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和拓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艰辛探索阶段,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实奠基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创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休系的丰富发展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从思想上指出了中国的发展的紧迫性

3、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

含义以及怎么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和确立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其中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都有其历史形成过程和深刻而丰富的科学内涵。系统考察其形成过程,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正确认识其科学定位,对正确理解把握和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全而”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概括性表述。“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及作为整体的“四个全面”,都有其形成和确立的历史过程,系统考察“四个全面”形成和确立的历史脉络,无疑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

在“四个全而”战略布局中,“全而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亦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既与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相衔接,也与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是一个包括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各方而全而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2.“全而深化改革”的基本内涵

“全而深化改革”是实现全而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从功能定位上说,全而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总体目标上说,全而深化改革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基本任务上说,全而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通过各方而改革彻底革除现行体制机制中的各种弊端,切实解决影响发展进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3.“全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在“四个全而”战略布局中,“全而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全而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从功能定位上说,全而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总体目标上说,全而依法治国就是要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基本原则上说,全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而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m;从重大任务上说,全而推进依法治国就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而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4.“全而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

在“四个全而”战略布局中,“全而从严治党”作为实现全而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全而从严治党”,关键在“全而”和“从严”。“全而”,既体现为党的建设主体的全覆盖,也体现为党的建设内容的全覆盖。主体全覆盖,就是从党中央到基层组织,从中央领导到普通党员,都是党的建设的主体,都对党的建设负有责任,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发挥带头作用。内容全覆盖,就是要全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并使各方而的建设相互促进。“从严”,就是要“严”字当头、真抓实管,把“严”字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方而,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一要“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这是从严管党治党的前提和基础。二要坚持制度治党、严格党的制度。从严治党,靠教育,更靠制度,要“坚持制度而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比的行为,

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u}}。三要坚守党性原则、严肃党内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锻造党员干部党性的最好熔炉。“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四要从严管理干部、管好“关键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特别是从严管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五要坚持弛而不息、严抓党的作风。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而纯洁起来。六要强化规矩意识、严明党的纪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必须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而,坚持纪律而前一律平等,严格执纪,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七要坚持依靠人民、接受严格监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同时,还要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深入把握和运用好从严治党规律,切实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全而提高从严治党的水平和成效。

“四个全而”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全而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而深化改革、全而依法治国、全而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其次,“四个全而”具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体,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题。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

“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既注重了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牵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牛鼻子”,又适应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四个全面”就是中国梦实现之“四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发展之维,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维,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之维,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之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完整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擎画出清晰路线图.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也只有实现全而建成小康社会,才能跨越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把全而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律保障

全而依法治国之“全而”,是没有死角的全覆盖。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的要求,沿着依法治国的“路线图”,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而依法治国新局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确保我们党能够承担起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重任的使命。

4、为什么说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

认识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基本国情没有变,属性没有变…(三个没有变)

内涵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

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问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是关于基本国情的科学结论,是对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提供了多维视角。

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国情没有变

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木性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基木出发点,是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二、我国所面临的人民口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是对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的总判断,是我们现阶段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思路的根木依据。

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是对我国的国际身份所作出的总的根木判断、它是我国处理现阶段国际关系、承担国际义务的总依据。

“三个没有变”以发展阶段论为核心实质,形成了一个具有逻辑结构和层次的有机整体,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总依据;坚持“三个没有变”,内在地要求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没有变”寓于丰富的量变和各具体阶段之中,与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历史进程相统一。

意义

一、认清“三个没有变”,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二、坚持“三个没有变”,全面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三、立足“三个没有变”,努力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5、面对中国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的优势。请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是什么;国际对其关注;你怎么看…

“中国道路”是近代120年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民族解放、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历经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初步科学总结所进行的一种理论概括,今后对它的认识仍将会在中国道路的不断探索中继续深化,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中国经验”是现阶段坚持中国道路、完善中国模式的宝贵认识,它给我们两点根本启示: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道路走下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改革和完善中国模式,才能使其充满生机活力。中国制度: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就是党的十一七大报告所概括的“三者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四大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模式优势:第一,在体制转轨上不搞“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而是促进诱致性制度变革和渐进式改革;第二,在政治制度上选择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权威政府;第三,在经济体制上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第四,在发展战略上选择高投入、低消费与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第五,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上,选择了经济改革“理性超前”和政治改革“理性滞后”的非对称性组合。

中国道路优势: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比较,中国道路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经济上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但不实行全面私有化,同时政府仍然具有比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强大得多的宏观干预和调控能力。意识形态上,中国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但允许不同思想流派的存在。政治上的特色更为突出,中国不搞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制度的优势:在这四大制度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无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政党制度,其强大的政治吸纳和整合功能,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所具有的重要制度优势之一。

我的看法:中国道路说到底,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它能够取得已有的成功也正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至于这条道路是否优越于其他国家的道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适合你自己,是否能够给你带来成功。我们不搞“多党制”,是因为它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实际。研究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结论只有一个,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目前我国发展中存在哪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作为当代中国的研究生,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结合学科背景

7、如何理解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是什么?

什么是新常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8、为什么说深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9、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分配制度是什么;理论;差距的表现;为什么出现差距;怎样解决…

10、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为什么要确立以中等收入群为主体的“橄榄形”分配格局?你觉得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你对未来跨入中等收入群体有哪些考虑?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欧美国家的困局;我们会不会出现?该怎么办?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基本路线、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理论体系,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

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的。

(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视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江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

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

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

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它既有整体性,又有发展的阶段性,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先后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实践是无止境的,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未竟的事业,是继续发展的事业,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3,为什么说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

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理论根据.

根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

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立足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想问题,办事情,制定规划,确定具体的方针政策,都不可忘记国情,不可脱离党的基本路线。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总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冢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