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坠机案探秘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坠机案探秘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坠机案探秘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坠机案探秘

【戴笠简介】

戴笠(1897—1946),字雨农,原名戴春风,浙江江山人,中华民国情报机关将领。早年就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后脱离学校到上海。1924年赴湖州参军,与王亚樵、胡宗南结为异姓兄弟。1926年报考黄埔军校第六期,因深得蒋介石信任,长期从事特务与间谍工作,负责国民政府情报机关,担任军统局负责人,号称“蒋介石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的希姆莱”、“中国最神秘的人”。1933年5月刺杀北洋军阀大汉奸张敬尧,同年6月杀害民主人士杨杏佛。1934年杀害《申报》主持人史量才及共产党员吉鸿昌。1936年10月将结拜兄长王亚樵暗杀于广西梧州。

1937年抗战爆发后,戴笠多次冒险潜赴沦陷区侦察敌情。1938年1月诱杀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同年3月刺杀华北第一巨奸王克敏未成。1939年2月将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箓刺杀于上海,同年3月派遣军统特工赴越南河内追杀汪精卫,同年6月制造金陵毒酒案。1940年8月枪杀青帮头目张啸林,同年10月刀劈伪上海市长傅筱庵,同年11月将天皇特使刺杀于北平。1941年提前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阴谋,美国情报机关称戴笠为“世界第一间谍”。1942年与美国合组中美特种技术所。1943年策反周佛海,令其设计毒死76号头目李士群。1944年1月指挥炸毁河北沦陷区煤矿。1945年抗战胜利后,下令拘捕全国各地汉奸。1946年3月17日,因飞机失事身亡,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追任戴笠为陆军中将。

戴笠一连改过四个名字,戴春风、戴征兰、戴芝兰。1926年,年过三十的戴笠报考黄埔军校时,所带的钱花光了,那天正下大雨,有人随手送了一个斗笠给他,并帮他付了旅馆欠费。这个人就是后来军统高层徐亮。为纪念这段友情,他改名叫“戴笠”。

1946年3月17日,龙华机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上海参谋长李崇诗冒着大雨来接戴笠。然而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迟迟不见戴笠专机的到来,李崇诗预感到一种不祥的征兆。

3月19日凌晨,神秘失踪两天两夜的戴笠专机,终于在南京岱山被发现,戴笠专机坠毁在当地。媒体报道,因为恶劣天气,戴笠死于飞机失事。但很多人对戴笠死因表示怀疑。戴笠的死亡并非简单的飞行事故,而是有人谋杀。

【戴笠之死推论】

其一:蒋介石谋杀。戴笠的军统组织非常严密,有十万之众,一色美式装备,只听命于戴笠。戴笠欲谋求警政部长、海军司令位置,想借美国方面之力达到目的,引起蒋介石惊慌,痛下杀手。

坚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想要搞明白戴笠的死因,首先要回顾一下他和蒋介石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起初,戴笠追随蒋介石,希望从蒋介石那里得到政治依靠,为自己的飞黄腾达提供一个有利的保护,蒋介石则想利用戴笠的这种忠心和才干,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蒋介石对戴笠的重用,戴笠对蒋介石的忠心不二、言听计从,应该说都是事实。

戴笠素来行踪诡秘,为人低调,在公众场合几乎很少露面。1942年,煞费苦心的戴笠特意邀请蒋介石参加军统特务组织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戴笠的本意是通过大会,展示军统的庞大实力,从而向蒋介石邀功。然而,戴笠却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引来的却是蒋介石对他的猜忌。从此,蒋介石对戴笠始终心存防范,戴笠至死也不过是个军事委员会下属的调查统计局局长,在国民党众多高级官员和高级将领之中,仅仅获得一个区区的少将军衔。同时,蒋介石派了他的一个亲信叫唐纵,到军统局做帮办,实际上是监督戴笠。

蒋介石和戴笠的矛盾激化发生在抗战胜利以后,欲取消国民党特务组织这个时期。当时,

蒋介石为了迎合舆论,要取消特务组织,这样戴笠的去处问题就突显出来了。戴笠为了个人前途,先谋求警政部长这个位置,但是蒋介石没同意,后又想当海军司令,这更引起蒋介石的不满。而戴笠利用私人关系去跟美国拉关系,更增加了蒋介石对戴笠的猜忌。

戴笠自己也承认,蒋介石在当时做出取消特务组织的决定,确实比较高明:第一可以应付舆论,在政治上对自己有利;第二可以解决军统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第三还可以解决戴笠个人实权的问题。因此,此时此刻,昔日威风八面、万人惊恐,今日穷途末路、万人唾骂的戴笠,也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筹划一下自己的后路。

面对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戴笠表面上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拖延时间的办法,一边假装无事,一边寻机观望。刚好抗战胜利以后,一些汉奸案件、敌伪财产案件需要处理,所以他当时以此为借口,在全国各地巡视检查情况,迟迟不回重庆。

戴笠为什么不顾蒋介石要他尽快去重庆的命令,先去了青岛呢?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戴笠深知蒋介石迟早要打内战,内战需要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帮助来完成运兵、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的军事任务,要是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做成这件事,戴笠觉得蒋介石肯定会改变主意,对他重新重用。其次,要是戴笠真的干不成特务头子了,他当时考虑想当中国的海军司令。当时,美国海军是戴笠在国外的主要支持者。美国海军的一些高级将领甚至希望将戴笠提升为中国海军总司令。1946年3月,美国第七舰队的柯克上将在北平受到戴笠问候时含蓄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而戴笠也在柯克的身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他甚至命令部下特意为他去上海精心定制专门的中国海军制服。

十分不巧的是,戴笠在青岛要见的美国客人已于当日飞往上海,戴笠扑了一个空。筋疲力竭的戴笠决定在青岛休息一夜,与此同时,他给3月17日上午,戴笠踏上青岛飞往上海的飞机。此时此刻的戴笠,的确运气有些不佳,飞机刚刚从青岛起飞,天气就开始变坏。不久,通讯员接到了上海机场发来的消息,因为大雨,飞机无法在上海机场降落。戴笠无奈,只好临时决定,改飞南京。

当天下午,戴笠的专机飞抵南京上空。然而,南京同样也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如注,无法降落。

1点13分,南京机场突然收到一条自称是“222号飞机正在降落”的神秘电讯后,再无音讯。

下午4点,重庆军统总部突然接到上海发来的一封绝密电报:“戴笠和他的专机神秘失踪。”

毛人凤,军统少将秘书,戴笠指定的留守军统总部负责人,接到电报后,马上命令重庆电讯总台向上海、青岛、南京等地的军统特务发出紧急指令,尽全力寻找戴笠和他专机的下落。

从3月17日下午4点到3月18日凌晨,寻找的结果表明,戴笠真的失踪了。

很快,蒋介石知道了消息,他立即命令毛人凤迅速扩大搜索范围,并且一再强调:“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3月19日凌晨,人们在南京西南江宁县板桥镇岱山村附近,一座海拔只有200米的小山上面,发现了一架失事的飞机。军统一帮人马赶到以后,发戴笠专机坠毁南京岱山,紧急电报迅速发到重庆军统总部。毛人凤得到消息,再一次赶到蒋介石官邸,把戴笠的死讯禀告蒋介石。蒋介石闻讯后半晌沉默不语,过了良久,终于吐出了一句话:“戴笠生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

其二:马汉三设计谋杀。戴笠在北平查阅汉奸名单时,没见金壁辉(川岛芳子)的名字,经查实是时任北平肃奸委员会主任马汉三收受了川岛芳子的贿赂而为。马汉三心知戴笠不会放过他,于是利用“美人计”,派机要秘书刘玉珠接近戴笠,在座机上安放了定时炸弹。

几年以后,对戴笠死因始终心存怀疑的军统少将特务沈醉,再一次来到岱山飞机坠毁现场,重新调查收集飞机坠毁的情况,并寻找现场遗失的物品。这一次,沈醉得到了新的线索,当地老百姓把一个鞘柄烧毁,但剑体依然寒光闪闪的宝剑交给了他。

这柄宝剑的出现,让众说纷纭的戴笠死因变得更加耐人寻味。据说,因为这把宝剑的发现,1948年,也就是戴笠死后两年,国民党保密局在一份呈送蒋介石的绝密文件中,指控戴笠是被北平军统站站长马汉三所谋杀。

马汉三,军统的一员干将,长期在北方从事情报工作,成绩卓著,因此深得戴笠的信任,地位也越来越高,担任过兰州工作站站长、宁夏缉私处处长,抗战胜利以后,又被戴笠任命为军统北平站站长。

多次受到戴笠提拔重用的马汉三,难道会恩将仇报谋杀他的顶头上司戴笠?

1946年,为了躲避面见蒋介石,戴笠不得不借各种名义拖延时间,在全国各城市上空飞来飞去。这年3月,戴笠来到北平,他特意来到北平第一监狱,提审大名鼎鼎的东洋魔女川岛芳子。戴笠本想通过川岛芳子原来在北方的情报关系,加强北平的特务组织。却没想到,在狱中的川岛芳子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说出了一个令戴笠震惊的秘密:原来,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在抗战的时候曾经被捕叛变,前不久,马汉三还从川岛芳子家中搜走了一把叛变时献出的九龙宝剑。

这把宝剑就是沈醉在坠机现场找到的那把宝剑,它本来是东陵大盗孙殿英盗窃慈禧墓时得到的宝物。1928年7月2日,刚刚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一夜之间将慈禧和乾隆两座墓掘开,将墓内陪葬的金银珠宝等洗劫一空,这就是著名的东陵盗宝案。

在孙殿英所盗得的宝物中,最珍贵的当数乾隆墓中的一柄九龙宝剑。这柄剑长5尺,剑柄特长,上雕9条紫金龙,象征“九九归一”。剑鞘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冀察游击队总司令。但由于他出身于臭名远扬的杂牌军,因而始终难得蒋介石的青睐。于是,他想到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军统特务总头目戴笠,通过关系与戴笠成了拜把子兄弟。后经戴引荐,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和任用。

1939年春,为表示对戴笠的谢意,孙殿英将从乾隆墓中盗得的九龙宝剑交给戴笠,由戴转献给蒋介石。但是由于当时战乱,戴笠就托马汉三替他暂时保管。

马汉三深知这把九龙宝剑价值连城,所以他想利用战乱的形势,寻觅机会拥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1940年,马汉三在张家口活动的时候,被日军逮捕。

马汉三落到日本特务机关手里以后,为了活命,不仅供出了所有知道的情报,而且献出了价值连城的九龙宝剑,结果他后来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释放,重新回到国民党军统工作。日本人投降后,时刻关注宝剑下落的马汉三,得知宝剑此刻藏在大间谍川岛芳子在北平的家里以后,迅速逮捕了川岛芳子,并从她家中搜出了宝剑。

戴笠从川岛芳子口中获得这个意外消息以后,马上进一步对马汉三进行了秘密调查,他发现这位一直颇受自己重用的下属,对自己并不忠心,竟然还有贪污的劣迹。

马汉三发现事情败露以后,也很聪明,他主动把宝剑交出,并且为了迷惑戴笠,也给自己留有退路,他还给戴笠送了好多金银财宝、古董、字画。

1946年3月16日上午,戴笠从北平出发,登机赶往青岛,随行还特意带上了那把价值连城的九龙宝剑。曾经实施过无数次暗杀行动的戴笠,此时竟然毫无觉察,死亡的阴影正一步步向他走来。马汉三和戴笠共事多年,知道戴笠风流成性,将自己的机要秘书、年轻漂亮的军统特务刘玉珠送给戴笠,美其名曰照料戴笠的生活。不巧的是,戴笠在青岛没有遇到他约见的美国客人,于是决定在青岛过夜,次日赶往上海。但是,事后有人发现,在青岛乘机的时候,刘玉珠并没上飞机,因此,就有人怀疑,很有可能刘玉珠在青岛机场上,对戴

笠的飞机动了手脚。

人们推测,戴笠启程当天,刘玉珠一大早就悄悄来到机场,以她军统华北督导员的身份作掩护,以检查“安全”为借口,很容易地登上了戴笠的专机。乘周围无人之际,刘玉珠迅速将一颗高爆力定时炸弹隐秘地安置在戴笠的专机上,随后,便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晨曦里。

3月17日,222号专机在空中飞行时,设有雷达的飞行员获悉上海机场正值暴雨如注。于是他转飞南京,但是那里也是滂沱大雨,雷电交加。空军派出了4架飞机导航,但云层太低,他们无法与222号专机取得联系。飞行员向地面发出了两次信号:第一次,222号专机准备返回;第二次,仍拟在南京降落。13点13分,该机发出信号说,他们正在降落。接着一声爆炸的巨响,联络中断了。

戴笠死后,蒋介石并没有撤销军统特务组织,只是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名为保密局。

1948年9月,马汉三、刘玉珠在南京被秘密处死。耐人寻味的是,处死的罪名不是谋杀,而是贪污。

其三:是美国特工所为,原因是美国政府获知戴笠将对过去与日本人合作者进行一次不顾人道的大清洗。为制止大屠杀,在戴笠的专机气压计的保险丝上做了手脚。

于戴笠的死因,还存在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戴笠是被美国特工谋杀的,是美国战略情报局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战略情报局探听到,戴笠要对过去所有与日本人合作过的中国人进行一场大清洗屠杀,情报局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将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大流血,必须制止这场愚蠢的屠杀行动。

美国战略情报局得到戴笠将在青岛过夜、次日飞往上海的情报后,迅速指示在青岛的美国特工,秘密在戴笠乘坐的专机气压计的保险丝上做了手脚。这种看法认为,飞机里一种气压计的保险丝被做了手脚,它被调成在5000英尺的高度上爆炸。戴笠坠机摔死后,一位美国间谍用品发明专家斯坦利·拉维尔(Stanley Lovell)认为,戴笠乘坐的飞机里有一种气压计的保险丝被做了手脚,这位美国专家坚信,戴笠是这么被谋杀的。他说:“在蒋介石政府中最招人恨的是戴笠将军,这位残酷的秘密警察头子,连中国人都管他叫中国的希姆莱。暗杀与处决是家常便饭,以至于人们只能耳语他的名字。日本人投降后,戴笠及其部下在重庆上了他的飞机飞往北平,去组织一场对所有据说与日本人合作过的中国人进行的大清洗。所有的人都感到这将是一场没有正义的大流血。有人告诉我,戴笠的飞机在飞到5000英尺高度时尾部爆炸了。”

莱司特·沃克(Lester Walker)在《哈珀斯》杂志(Harper’s)撰文,把戴笠作为“中国的间谍王”介绍给美国公众。关于戴笠的死亡,他写道:

这个故事天衣无缝,但没人相信。新闻简报是4月1日发出的,也就是愚人节。那天你只要问任何一个中国人他今天的看法,他只会笑,说“这不可能”,也就是说,中国人认为这不可能,相反,他们相信,这位世界上最大的“间谍王”仍在享受着迷人的生活,而不可能被杀死。

其四:共产党除恶。理由是王若飞在此不久前,死于空难,是军统所为。

其五:是一次空难,非人为原因。沈醉是这次调查组人员,据他所掌握的情报回忆,就是一场空难。

但是很多人认为戴笠当年乘坐的是一架美制DC-47飞机,它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DC-3民用运输机的改进型,也可以作为客机来使用。自1946年,DC-47飞机先后有70多种

改进型,一共生产了10928架,是历史上生产制造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运输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在战场上广泛运用C-47运输机。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州盟军的主要运输机。因此,它的质量应该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它的机体、发动机以及无线电通讯系统等等,在当时也都是性能卓越。所以从飞机的本身来说,因为DC-47飞机的性能故障,而造成戴笠机毁人亡的可能性极小。

那么,是不是因为天气恶劣,或者是因为驾驶操作失误,从而导致飞机坠毁呢?

专家认为,一般来讲,这两种情况同样不会发生。一是因为当时的飞机已经具备了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能力,二是因为事先有地面的调度和指挥人员,他们可以告诉飞行员如何在复杂条件下的飞行、起飞和着落。

而且,戴笠事先就有因天气不好、飞往其他地方的思想准备。因此,飞机在青岛起飞前,他就叫飞行员多加了油,如果南京天气也不好的话,飞机完全可以转到别的地方去着落,根本不需要在南京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强行着落,所以这也是人们认为不是天气原因的依据之一。

另外,当时国民党的空军人员,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人员,完全是在美国接受的全面技能训练,似乎也不可能犯操作失误那么低级的错误。而驾驶戴笠专机的飞行员更应该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飞行的能力,一般不会发生操作失误、导致飞机坠毁。

【本人观点】:

关于戴笠死因众说纷纭,至今未有统一的观点。认为前两种理由的人更多一点,我更倾向于马汉三杀的观点。蒋介石杀的推论,更多的是从蒋介石和戴笠的政治矛盾出发下结论,没有更多值得怀疑的证据论点,单纯从“戴笠欲谋求警政部长、海军司令位置,想借美国方面之力达到目的,引起蒋介石惊慌”就下结论是不合理的。况且戴笠是军统首长,又错综复杂的人脉政治关系,各种权衡利弊之下,蒋介石不会轻易痛下杀手。而关于马汉三杀,有更多的间接证据,首先戴笠发现马汉三当过汉奸的事实是矛盾的出发点,马汉三不同于蒋介石需要估计权衡许多,他只是一个小人,只要对自身利益有帮助的事都可以做,更何况事关生命,所以这足够形成杀人动机。其次是事故现场马汉三的机要秘书、年轻漂亮的军统特务刘玉珠的陪行,而在青岛乘机的时候,刘玉珠并没上飞机也可以构成怀疑。而几年后沈醉重新调查岱山飞机坠毁现场九龙宝剑的出现以及1948年9月,马汉三、刘玉珠在南京被秘密处死的事也都有意无意地透露着些什么。以上理由我更倾向于马汉三杀。

西安事变后西北军的变化是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北军的变化是什么 西安事变是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那么你了解西安事变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西安事变后西北军的变化,希望能帮到你。 自从张学良被扣押之后,蒋介石就对他手下的东北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吸收和改编,很快将这支几乎达到了二十万兵力的军队收为己用,这是东北军的命运。那么西安事变后的西北军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杨虎城并没有被扣留甚至还拥有着原来的职位,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西安事变后的西北军是否会发生变化? 西安事变后西北军的领导人杨虎城觉得自己的处境十分的尴尬,尤其是在张学良被扣押在南京之后,东北军被蒋介石控制住,而他的西北军也开始变得举步维艰起来,西安事变的西北军让杨虎城左右为难,他不能指望向原来设想的那样形成新的局面,同时又对手下的西北军有着深深的愧疚,不久之后在蒋介石的压迫下他辞去了身上的职务,然后被安排出国考察。其实这只是蒋介石为了吸收西安事变后的西北军的一种手段而已。 从此之后西安事变后的西北军走上了和东北军相差无几的道路,然后不停的被蒋介石拆散重整,逐渐的失去了很多的力量,最后融入到国民党军队的大团体之中。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这支西北军同时也是所有国民党军队中,包含共产党人数最多的队伍,很多将领都通过各

种手段加入了共产党,但是在这队伍中也有一部分人很早就被蒋介石收买,在西安事变之后一些西北军很快就投到了蒋介石的队伍之中,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西北军还是被蒋介石重新进行了整编,一些原来的队伍也被撤销。 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西安事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事件,通过这次事变两党之间的矛盾暂时化解,同时还站到了统一的战线上,这对于今后开展对日抗战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西安事变是哪一年发生的呢?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一次的事变也就是发生在1936年,既然是如此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这样问呢?其实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还是十分重要的。 之前已经说过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内战线的完全统一,同时也让张学良成为一个人们心中的英勇战士,那么也就是说在西安事变之后的战争当中,两党之间的矛盾已经渐渐淡化,转而面对的是抗日这个十分重大的战争,而1937年全面爆发的战争几乎让中国变得混乱起来,这时候再看看统一战线就十分的重要了,这样看来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也的确有很大关系。 另外知道了西安事变哪一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再来看看那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从大局着手就会发现那时候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了,而且中国在之前的胜利中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局,也就是属于总是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共的战败也让北平常常爆发示威游行等活动,人民的心声已经被喊了出来,蒋介石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和中共

惊人手段!军统戴笠竟是这样培训美貌女特务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惊人手段!军统戴笠竟是这样培训美貌女特务的 导语:戴亲自刑讯后,又在上海四川路新亚酒店将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捕获。他对这个女子用尽各种酷刑,甚至叫人用藤条抽打,用小针刺乳头等办法逼供 戴亲自刑讯后,又在上海四川路新亚酒店将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捕获。他对这个女子用尽各种酷刑,甚至叫人用藤条抽打,用小针刺乳头等办法逼供,这是戴笠亲自指挥对女犯进行性虐的有案可寻的例证。 以残酷无情著称的戴笠,号称“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杀人魔王”戴笠,恶名昭著,他任国民党军统局长8年,曾密令残杀了许多革命烈士,是双手沾满烈士鲜血的刽子手,欠下血债累累。 1935年11月1日,王亚樵主持进行了轰动民国的刺杀汪精卫案。 为了策划在国民党中央四届六中全会上刺杀蒋介石,王亚樵等人先在南京组织了“晨光通讯社”,趁国民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之机,派孙凤鸣以记者身份混入会场,把手枪放在照相机内混过了检查。但照相时蒋介石恰巧没有参加,孙凤鸣当即决定刺杀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因为孙放在照相机内的是一支三号小左轮枪,洞穿力不大,所以只把汪精卫击伤而未毙命。刺客当场被张学良、张继等人抱住摔倒在地,并被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卫士开枪打成重伤。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抓住蒋介石吵闹,她认为一定是蒋介石派人刺汪,所以自己不愿出来照相。蒋介石蒙受冤枉之后,便将戴笠大加训斥,限期要他破案以洗清自己。 戴笠亲自指挥对女犯进行虐待 戴笠连夜进行排查,他给垂死的孙凤鸣连续注射强心剂亲自审问,孙拒绝回答而亡。戴又通过孙凤鸣领取大会记者入场证的线索,将当时在中央军校工作的一个司书逮捕。戴亲自刑讯后,又在上海四川路 生活常识分享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经过及其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经过及其意义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存亡面临新的严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为起点,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但蒋介石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围剿”红军。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张杨的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部队,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之后,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张、杨因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均被拒绝。蒋蒋介石不仅拒绝了张、杨的要求,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使其继续进攻红军,蒋介石盲目的内战更加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督战。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蒋坚持不改“剿共”政策。9日,张向游行示威的学生表示,一周内用事实答复他们的爱国要求。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陈诚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十余人;并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八项主张:(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6)保障人民集会、结社等一切政治自由;(7)确实遵行总理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随后,张、杨又采取了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由张、杨担任正副委员长的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解散国民党省党部,成立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等重大军政举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映,形成了极其错综复杂的紧张局面中国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首先,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是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局势的发展,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磨刀霍霍乘机大肆侵略中国。第二个集团是以国民党南京政府中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立即调遣军队,竭力策动“讨伐”张、杨,轰炸、进攻西安,扩大内战,汪精卫、何应钦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南京政府于16下令讨伐张、杨,任何应钦为讨伐军总司令,汪、何蠢蠢欲动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第三是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希望和平解决事变,同时英美为使其在华利益不受损害,也主张与张、杨妥协,继续保持蒋介石的领袖地位。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并派出代表团赴西安谈判,是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另外,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出发,应张学良、杨虎城电请,派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调停。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周恩来等于16日到达西安以后,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只要蒋答应抗日就释放他。并于15、19日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促其接受张、杨主张,和平解决;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一代护主救国奇才戴雨农

一代护主救国奇才戴雨农 2017-04-06啸西风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左派文人章士钊的这幅挽联反映了人们对这个“旷世奇才、时代英豪”以及“混世魔王、政治杀手”的认识反差。中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后来蒋公还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周恩来在会上也说:“戴笠之死,我们的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日本人、汉奸和地下党都把他视为“催命恶魔”,普通民众说他是“抗日勇士”,朋友称他是怪物,醉心事业,连皮肉痛苦都能忘记,非怪物而何?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让我们来看看一代奇人的奇才、奇遇与奇功。

一代护主救国奇才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1897年5月28日,戴笠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一个殷实家庭,原名春风,字雨农。小时候母亲蓝太夫人找人算命,说他宿命不错,但命中缺水,“父在母先亡”。戴笠4岁丧父,6岁读私塾,14岁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因勇于

自承过失,三个月后就被学校开除。很快他以第二名考入联合师范,但未入学即投效浙军第一师模范营充学兵,后部队作战失败,流落宁波,蓝太夫人闻讯亲往接其回家,18岁时娶毛秀丛为妻。 为了找寻救国救民的良方,戴笠20岁时重新外出闯天下,那时他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有“苏杭第一才子”的美誉,因其年少侠义,曾与帮会往来。后在湖州与王亚樵、胡宗南、胡抱一金兰换帖结为兄弟。22岁时,戴笠与许世友等人在少林寺习武,希望能以高超的武艺除霸安良,三年后回浙江开办春风武馆。24岁时他在上海与青红帮老大杜月笙结为兄弟,27岁苏浙战争时,他在故乡发起自卫团,凭藉仙霞险要阻止闽军入浙,使江山县免于涂炭。 人说“三十而立”,“人过三十不学艺”,然而戴笠的生活可以说是30岁后才开始的。从小就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他,1926年(民国15年)快30岁时,听说“革命朝气在黄埔”,就自改其名为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道。

西安事变之后的17路军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第17路军的最后归属(来源:铁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发动了西安事变,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从而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 西安事变后,1937年4月,杨虎城将军被迫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1937年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从此,第17路军走上了一条被蒋介石逐步削弱、肢解、消灭的道路。 大分裂 杨虎城将军率领的第17路军,西安事变前,共有两个军,即第38军和第7军,军长分别是孙蔚如、冯钦哉,辖两个整编师第17师和第42师(师长分别由孙蔚如和冯钦哉兼),三个警备旅,再加上直属部队,总计28个团,6万余人。从西安事变开始到杨虎城离开西安出国为止,第17路军在蒋介石分化收买之下发生了大的分裂。首先是第7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冯钦哉等一些右派军官,率部投蒋(后被蒋介石扩编为第27路军,下辖第42师、第169师,师长分别是柳彦彪和武士敏),接着警备第一旅王俊部、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和唐得楹两个团(后被编为独立第19旅,但不久后就被撤销番号,部队分散编入其他师)、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部(后被编为独立第20旅)先后投向南京,计有14个团,2万余人。第17路军所余不到4万人,编为陆军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辖两个整编师17师和177师(师长分别是赵寿山和李兴中),两个警备旅,两个直属团――教导团和骑兵团,第17路军的番号也相应被撤销。 铁血抗战 孙蔚如部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7月下旬第38军赵寿山的第17师、第177师的529旅(旅长许权中)、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开赴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诸战役。其中,第17师与教导团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敌血战九昼夜,予敌以重大杀伤,教导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529旅在忻口战役正面防守14天,全旅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其中以共产党员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原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忻口战役后就只剩下60多名党员了。 1938年7月,38军扩编为第31军团。11月,第31军团又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1938年7月,孙蔚如部全部开赴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血战永济中,17师补充团102团团副杨法震、教导团团副魏鸿纪牺牲,教导团三营营长张希文和该营全部殉国。“六六战役”中,17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壮士因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生命绝唱。第4集团军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而日军也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对胡蝶说:“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你会坐在我身边。” 戴笠与胡蝶,一个特务头子,一个电影明星,完全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件失窃案走到了一起。 行李被劫,诬陷他人那是在1942年深秋时节,有一天杜月笙给戴笠打电话,约他到刘航琛的汪山别墅,说有重要事情商量。 刘航琛曾为已故四川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刘湘的“财神爷”,也是杜月笙的好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的家眷从香港辗转来渝,杜月笙就从交通银行招待所搬到了刘航琛的汪山别墅。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策划秘密活动或者谈论保密事情的最佳场所。 杜月笙要谈的事情无须保密,是一桩亟待破获的“公案”。他对戴笠说:“胡蝶被洗劫了,连同她本人的行李一共30多箱,全部被抢走了。”“什么时候?在哪儿被抢的?” 戴笠是胡蝶的铁杆粉丝,从20年代在上海打流期间,随着胡蝶在沪上影坛名声鹊起,他就迷上了胡蝶的电影。到30年代胡蝶红遍大江南北,他对胡蝶的电影几乎一部不落,每逢有新片上映他都会抽时间去一睹为快。听说胡蝶被抢,他的第一反应就像老朋友遭遇了什么不测一样。

“是陈志皋托人带信过来说的,让我们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行李追回来。” 陈志皋是杜月笙的“学生子”。抗战爆发后杜月笙撤退香港, 由负责中央赈济委员会的许世英提名、经蒋介石批准任命为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救济区特派员,分管第九救济区事务。第九救济区辖广东、广西、福建三省。杜月笙又将该救济区分为第七、第九两个区,第七区指派时为中央赈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兼广东省政府委员的陈志皋为主任,常驻曲江,成立了“难民救助站”,负责抢运香港沦陷后滞留的重要人士 及其他难民。胡蝶原没有撤退的打算,但由于日本军方主管电影戏剧等艺术活动的部门要求她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到日本拍摄《胡蝶游东京》纪录片,她因此决定逃离香港。 与胡蝶联系离港事宜的是曲江陈志皋的“难民救助站”工作人 员杨惠敏,她一直在香港从事秘密营救各界爱国人士的工作。此次她要营救两位演艺界名人,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位是电影“皇后”胡蝶。在梅兰芳不愿逃离(不久通过另外 渠道回到上海)的情况下,胡蝶的迫切逃离令她十分高兴。杨惠敏是拿着杜月笙打给胡蝶(杜与胡是朋友)的电报,化装成小鱼贩找到胡蝶家的。但她没有想到,胡蝶的行李竟有30箱之多。为了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她决定把人与行李分开走。不料人是平安抵达曲江了,行李却因太显眼被土匪抢走了。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对蝶说:“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你会坐在我身边。” 戴笠与蝶,一个特务头子,一个电影明星,完全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件失窃案走到了一起。 行被劫,诬陷他人那是在1942年深秋时节,有一天杜月笙给戴笠打,约他到航琛的汪山别墅,说有重要事情商量。航琛曾为已故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湘的“财神爷”,也是杜月笙的好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的家眷从辗转来渝,杜月笙就从交通银行招待所搬到了航琛的汪山别墅。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策划秘密活动或者谈论事情的最佳场所。 杜月笙要谈的事情无须,是一桩亟待破获的“公案”。他对戴笠说:“蝶被洗劫了,连同她本人的行一共30多箱,全部被抢走了。”“什么时候?在哪儿被抢的?” 戴笠是蝶的铁杆粉丝,从20年代在打流期间,随着蝶在沪上影坛名声鹊起,他就迷上了蝶的电影。到30年代蝶红遍大江南北,他对蝶的电影几乎一部不落,每逢有新片上映他都会抽时间去一睹为快。听说蝶被抢,他的第一反应就像老

朋友遭遇了什么不测一样。 “是志皋托人带信过来说的,让我们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行追回来。” 志皋是杜月笙的“学生子”。抗战爆发后杜月笙撤退,由负责中央赈济委员会的许世英提名、经介石批准任命为该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救济区特派员,分管第九救济区事务。第九救济区辖、广西、三省。杜月笙又将该救济区分为第七、第九两个区,第七区指派时为中央赈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兼省政府委员的志皋为主任,常驻曲江,成立了“难民救助站”,负责抢运沦陷后滞留的重要人士及其他难民。蝶原没有撤退的打算,但由于日本军方主管电影戏剧等艺术活动的部门要求她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到日本拍摄《蝶游东京》纪录片,她因此决定逃离。 与蝶联系离港事宜的是曲江志皋的“难民救助站”工作人员惠敏,她一直在从事秘密营救各界爱国人士的工作。此次她要营救两位演艺界名人,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一位是电影“皇后”蝶。在梅兰芳不愿逃离(不久通过另外渠道回到)的情况下,蝶的迫切逃离令她十分高兴。 惠敏是拿着杜月笙打给蝶(杜与是朋友)的电报,化装成小鱼贩找到蝶家的。但她没有想到,蝶的行竟有30箱之多。为了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她决定把人与行分开走。不料

军统头子戴笠的传奇一生

戴笠全传 一、初露锋芒 戴笠发迹以后, 回忆起这一段时期的生活, 曾称自己是“跑单干”。用现在的话讲, 就是“情报个体户”。因此, 他常常埋怨这份工作是没有衙门的苦差, 不是人干的, 其辛酸苦辣,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 是难以体会的。 当时, 戴笠最大的苦恼, 是由于地位不高, 人微言轻, 辛辛苦苦搜集到情报, 却不能及时送到蒋介石手中。以戴笠一个上尉联络参谋或少校副官的身份, 不用说难以面见蒋, 就是蒋的官邸或办公室也往往进不去。蒋身边数十名侍从参谋或副官, 大都是黄埔一、二、三期的老大哥, 军职也比戴高得多, 每见到戴笠这个六期末毕业的打流人员, 颇有些不屑一顾的神态。 不但是黄埔老大哥轻视戴笠, 就是蒋介石身边的佣仆之流, 如警卫、勤务、司机、厨师、娘姨等, 也常给戴笠白眼。远远看到戴笠,第一句话就是“小瘪三又来了”。听到这些话, 戴笠虽引为奇耻大厚, 但为了打开通往蒋介石身边的大门, 又不得不低声下气去巴结他们。有时他们起哄, 大敲戴笠的竹杠, 戴笠常常被搞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口袋里连吃晚饭的铜子也不剩。 直到戴笠发迹以后, 仍不敢对这些人怠慢, 经常在暗中赠金送礼, 巴结奉承。这样, 戴笠但凡有了情报, 就从官邸后门递到厨房,交到厨师或勤兵务后中, 由他们放到蒋介石的办公桌上。 在蒋介石身边的侍从人员中, 戴笠巴结最多的要数毛庆祥。毛北伐时,由其父介绍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 凡军政大员的任命、作战命令的颁发, 以及蒋与各方联络通信, 各方面递送的情报资料或情况反映等, 都要经过毛庆祥之后。 戴笠深知毛庆祥的地位非同一般, 于是就拼命只要毛庆祥有所暗示, 戴笠无不尽力去办。开始毛庆祥对戴笠的情报也懒得转呈, 后来见戴笠对自己十分谦卑讨好, 做事勤快, 毛庆祥有所感动, 加之戴的情报确有价值, 也就旨代为转呈。有时甚至打破常规程序, 随接随呈。因而戴的情报放在蒋的办公桌上总是十分及时, 往往要比别人的快半拍或一拍。蒋看了也就格外欣赏有加, 不但对戴笠送的情报仔细审阅, 而且如果有一段时间看不到戴笠的情报, 还要向毛庆祥查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

西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与杨虎城和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商议,擅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临行前他交给杨虎城一个手谕: 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请诸兄听从虎城、孝侯指挥。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 以杨虎城代理余之职 张学良 25日 群龙无首 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乘坐张学良的座机在洛阳停留,26日换乘空军的飞机飞赴南京。临登机时,工于心计的蒋介石说:“汉卿,你不必再送了,以免难堪面对迎接我的人。”张学良觉得过意不去,竟顺着“欲擒故纵”的杆子往上爬。于是,二人各自乘坐的飞机相继起飞…… 两架飞机先后飞抵南京,前来“接驾”的人,不但燃放鞭炮还高呼口号:“欢迎委员长蒙难归来!”一些党国要人争先恐后向蒋介石献殷勤, 日记中记下了读到这“最后一电”的心情:“悲痛之切,实为前所未有。” 衡阳保卫战坚守了47天,虽然兵败城破,但它对全国广大人民由此而掀起的爱国热情并不亚于一次胜利,全国报刊又再次掀起了“衡阳热”、“第10军热”、“方先觉热”。蒋介石发表了近千字通电,命令全国军队各在驻地于8月20日上午6时为衡阳殉国守军默哀3分钟。 发出“最后一电”,销毁密码本炸毁电台后,方先觉欲寻手枪自杀,被众将领哀哀相劝:希望军长以全军为重,不要扔下弟兄们自己先去!在这种情形下,所有的人都哭了。最后,方先觉作出了一个违心的决定:为了让剩余的官兵、伤员们能够活下来,派人去与日军谈判,提出了要求日军进城后不要杀害俘虏、给受伤官兵人道待遇、安葬中国阵亡士兵、保留第10军建制、派飞机送方先觉去南京面见汪精卫、第10军参加汪政府、但不能作为投降来宣传等条件。 “谈判”结束后,方先觉一行人被分别关押在天主教堂内。一个多月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汪伪政府将第10军编为“先和军”,分别给几位将军各授“委任状”一张,日式军刀一把。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先觉等高级将领的命运越来越为全国民众和最高军政当局所关注,戴笠奉蒋介石令传谕军统有关部下:“不惜一切代价,设法救其脱险,以励忠贞。”方先觉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被军统衡阳组组长黄荣杰潜入天主教堂内救出;周庆祥、孙鸣玉、饶少伟、葛先才、容有略等将领也先后伺机逃出衡阳,返回重庆。蒋介石分别一一接见并设宴招待,并对衡阳保卫战作了公正、客观的评价说:“衡阳失守,责任不在你们,你们已经作了最大努力。”日军大本营陆军作战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在他撰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中不无伤心地说:“此次衡阳之攻略,使我感知中国军战意之旺盛,尤以前经投降之各高级官员,在经过巧妙伪装其态度,终于突然逃脱,返回中国方面。” 随后,蒋介石授意以全国慰劳总会名义在重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方先觉和他的“五虎将”被分别每人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慰劳金各一百万元。★

一代奇人戴笠

一代奇人戴笠 封面人物 06-01 08:26 按语:?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左派文人章士钊的这幅挽联反映了人们对这个?旷世奇才、时代英豪?以及?混世魔王、政治杀手?的认识反差。中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后来蒋公还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周恩来在会上也说:?戴笠之死,我们的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日本人、汉奸和地下党都把他视为?催命恶魔?,普通民众说他是?抗日勇士?,朋友称他是怪物,醉心事业,连皮肉痛苦都能忘记,非怪物而何?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让我们来看看一代奇人的奇才、奇遇与奇功。 生平篇:戴笠一代护主救国奇才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 ?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1897年5月28日,戴笠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一个殷实家庭,原名春风,字雨农。小时候母亲蓝太夫人找人算命,说他宿命不错,但命中缺水,?父在母先亡?。戴笠4岁丧父,6岁读私塾,14岁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因勇于自承过失,三个月后就被学校开除。很快他以第二名考入联合师范,但未入学即投效浙军第一师模范营充学兵,后部队作战失败,流落宁波,蓝太夫人闻讯亲往接其回家,18岁时娶毛秀丛为妻。 为了找寻救国救民的良方,戴笠20岁时重新外出闯天下,那时他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有?苏杭第一才子?的美誉,因其年少侠义,曾与帮会往来。后在湖州与王亚樵、胡宗南、胡抱一金兰换帖结为兄弟。22岁时,戴笠与许世友等人在少林寺习武,希望能以高超的武艺除霸安良,三年后回浙江开办春风武馆。24岁时他在上海与青红帮老大杜月笙结为兄弟,27岁苏浙战争时,他在故乡发起自卫团,凭藉仙霞险要阻止闽军入浙,使江山县免于涂炭。 人说?三十而立?,?人过三十不学艺?,然而戴笠的生活可以说是30岁后才开始的。从小就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他,1926年(民国15年)快30岁时,听说?革命朝气在黄埔?,就自改其名为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道。 为了革命理想甘当无名英雄 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描述中等身材、体格魁梧的戴笠:?他走起路来像是脊粱骨上了钢条,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国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夸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审视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个性记下来以备日后之用。?不过年轻时戴笠很为

戴笠和军统在抗战中的贡献

戴笠和军统在抗战中的贡献 (2012-12-07 09:01:17) 戴笠:一代护主救国奇才 中华民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周恩来在中共会上也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介石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 为了革命理想甘当无名英雄 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描述戴笠:“他走起路来像是脊粱骨上了钢条,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国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夸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审视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个性记下来以备日后之用。” 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戴笠和军统的抗日功绩 1933年蔡廷锴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1934年6月13日,戴笠破获了日本驻南京副领事藏本英明自导自演的失踪案,使日本出兵阴谋在国际间颜面无存。1936年7月,陈济棠与李宗仁发动“两广政变”,不过戴笠早已从海、陆、空三方面暗中部署,一夕间多名将领被他策反,两个月内兵不血刃地结束叛变。至于西安事变,戴笠一再向蒋介石汇报“西北军心不稳”,蒋依然前往。待蒋被抓后,戴笠冒死陪同宋美龄赴西安救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抗战之前,戴笠很坚定地对其他人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戴笠说:“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这句话给其他人的震撼很大,后来成了军统抗日的经典创见。 1937年戴笠负责成立的苏浙抗日武装别动队(后称为忠义救国军),在敌后方起到了很大作用。淞沪大战前,戴笠赶到上海,吩咐军统的人从日本人的眼皮底下抢来了五六千只军火库武器。戴笠还找到杜月笙,在短短一个月内成立了一万人的“苏浙别动队”,在掩护正规军撤退时,一万人只回来了两千人。 当时戴笠白天忙于组织对日情报战和武装别动队,晚上他坐车从上海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战况和分析情报。当时日本人对戴笠的悬赏金额,犹在对毛泽东悬赏之上。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经过及其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经过及其意义摘要:西安事变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史上左右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结合史料分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历史地位 正文: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存亡面临新的严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为起点,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但蒋介石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围剿”红军。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 农红军。张杨的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部队,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之后,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张、杨因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均被拒绝。蒋蒋介石不仅

拒绝了张、杨的要求,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使其继续进攻红军,蒋介石盲目的内战更加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督战。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蒋坚持不改“剿共”政策。9日,张向游行示威的学生表示,一周内用事实答复他们的爱国要求。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陈诚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十余人;并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八项主张:(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6)保障人民集会、结社等一切政治自由;(7)确实遵行总理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随后,张、杨又采取了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由张、杨担任正副委员长的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解散国民党省党部,成立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等重大军政举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映,形成了极其错综复杂的紧张局面中国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首先,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是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局势的发展,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磨刀霍霍乘机大肆侵略中国。第二个集团是以国民党南京政府中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立即调遣军队,竭力策动“讨伐”张、杨,轰炸、进攻西安,扩大内战,汪精卫、何应钦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南京政府于16下令讨伐张、杨,任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戴笠墓背后的秘闻 确认尸体 戴笠墓颇具传奇之处,最大的地方倒不在于墓之本身,而是墓内一件特殊的随葬品――清朝皇帝乾隆下葬时的随葬宝物――一把“九龙宝剑”。这把剑惹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至今真相难明。 1953年2月,毛泽东来到南京中山陵时,特地询问戴笠墓一事。当听说“已被废除了”,毛泽东惜称:“不要把它搞掉,留着当反面教材嘛!” 戴笠是飞机失事死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大特务头子,最早到达出事现场的是戴笠副官贾金南,他在失事当天到达现场搜救。 贾金南虽然是戴笠的亲信,对戴笠体貌特征很熟悉,但所有尸体都被烧得焦黑,他分不出谁是谁。戴笠嘴内左臼齿下面镶有六颗金牙,凭这点记号,贾金南才初步确定了戴笠的尸体。又结合从夹得紧紧的左膀内取出的残存破衣片,这才肯定下来。衣片系戴笠生前穿着物,但尸体的右手和小腿已找不到。因为当地是接连三天大暴雨,戴笠在“困雨沟”内暴尸三天。 装殓

其余的尸体仅是根据生前身材高矮肥瘦等特征,大致分了一下。 贾金南找出戴笠尸体后,其他军统的要员便纷纷下山各乘自备汽车赶回南京。抱着戴笠半截尸体的贾金南被拒绝搭乘,最后他只得抱着戴笠的尸体,坐在大卡车上一路颠回了南京。 尸体运回南京三天后进行装殓。因戴笠的面部已完全烧毁,殡仪馆的技师按照其生前的照片,制作了一副假面具套上,装入一具楠木棺材中。其余的人只用一块白布,画上眼鼻,蒙在脸上装殓。 承建墓地 戴笠墓由当年实力雄厚的上海陆根记营造厂承建。 戴笠墓所用石料与中山陵一样,都是从苏州运来的优质花岗石,沈醉当时负责监造。整个墓地大约1500平方米,墓呈长方形,四周镶嵌花岗石,墓前竖立一块花岗石墓碑,上书“戴雨农将军之墓”,系国民党元老吴稚挥手迹。 戴笠墓十分豪华、气派,碑前设供奉石桌,两侧置石凳,墓道是水泥建造,左右环绕,成为当年陵园一景。 下葬 1947年春,依风水先生卜选“吉日”,将戴笠下葬。下葬的前一天,毛人凤将沈醉拉到一边,商量一个问题:如何把戴笠墓穴筑得牢固一些,使得别人无法打开棺材。因戴笠

戴笠与影后胡蝶的风流情史

戴笠与影后胡蝶的风流情史 8月的香港, 苍松翠柏蒙上了硝烟尘垢, 房屋在炮火的洗礼中坍塌, 在日寇的铁蹄之下, 民不聊生。曾闻名中国的童子军团献旗手杨惠敏及其夫赵乐天双双奉命护送难胞回内地。当时名震国际国内影坛的巨星胡蝶也在其中。行前, 胡蝶将所置的衣物、首饰、相册, 国内外所获奖品, 包括因主演《自由之花》而在意大利米兰国际电影节上所获奖品, 以及用胡蝶头像作为商标的搪瓷制品共39 件行李箱, 托杨惠敏托运回国。孰料, 天有不测风云, 在广东东江突遇海盗, 39 箱金银细软被洗劫一空。胡蝶大半生的积蓄不翼而飞。战乱之际谁又会理会这些海盗土匪呢? 几经周折, 胡蝶终于找到老友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海上闻人”杜月笙, 请求帮助。火急攻心, 胡蝶滞留桂林, 大病一场。 杨虎当时立即将此事告知军统老板戴笠。真是天上掉下大馅饼, 戴笠喜出望外, 胡蝶早已是戴笠心中的一盘天鹅肉。明眸皓齿、仪态万方、清丽端庄、丰韵动人的胡蝶, 以及她主演《啼笑烟缘》、《姊妹花》等影片内的一颦一笑, 都使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统老板垂涎三尺, 魂牵梦绕。 “这事就包在老兄身上, 一定不能委屈了咱们的大明星。”戴笠大包大揽地承担起了本不属于他的案子。 “那多谢老板美意了。” “请你马上转告胡蝶夫妇, 入渝的机票我会给他安排, 望她放心养病, 中

国的电影事业缺她不可啊!”一副侠肝义胆的神情。 杨虎领命而去, 果然, 一周内重庆军统机构就把机票办好, 并且隆重地把胡蝶夫妇接到了特意腾出的重庆进中四路151 号公馆。并免费向胡蝶夫妇提供了全套食宿用具、勤杂人员。落魄之时的胡蝶夫妇对此自是千恩万谢。 胡蝶虽然过上胜似从前的舒适生活, 却对那39 只细软箱念念不忘, 食不下咽, 睡不安眠。戴笠忙前忙后, 又是安排厨师烹调可口饭菜, 又是叮咛手下人员购买名贵中药, 自己更是天天慰问, 关怀备至, 连胡蝶的丈夫潘有声都自愧不及。 但胡蝶本就不是什么伤风感冒、胃痛肝疾什么的, 病根就是宠物失盗。戴笠自谙心病还须心药治之道, 首先命湖南株洲军统将杨惠敏、赵乐夫提审归案, 其后又命人四处收罗金银细软, 将胡蝶的失物清单一一购置, 把可以买到的东西尽快买来。 “瑞华, 鄙人才能疏浅, 失物只先追回部分。案犯正在审理之中, 万望海涵。”在胡蝶面前戴笠竟毕恭毕敬, 斯文了许多。 “戴先生, 我们夫妇在此落难之际, 能得到您的热情关照, 此恩此德, 不知该如何报答。”憔悴的胡蝶显出一丝感激的冲动, 脸上泛起一阵红晕。 “瑞华, 千万别这么说。能为你效劳实是我三生有幸, 我一直最喜欢看你演的电影: 什么《啼笑姻缘》、《姊妹花》、《空谷幽兰》、《火烧红莲寺》、《自由之花》, 从来一部不落。你的演技绝伦, 什么角色你一演都能演活, 因而只要是你的片我都百看不厌。你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艺术之花, 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啊!”说到激动之处, 他情不自禁地握住胡蝶的手。 “谢谢戴先生的夸奖, 蒙戴先生厚意胡蝶, 今后定当更加努力,上演更好的影片。”时下中国炙手可热、大权在握的戴笠能对自己如此关照, 十七八岁就涉足影坛、大紫大红的一代影后能不谙风月之事。对戴笠的的举措早已心领神会。况且再看到戴笠以追查名义购置的心爱之物, 虽然不是原物, 却胜过原物, 更加春意盎然。双颊绯红、含情脉脉地望着戴笠, 一颦一笑, 再加上那一对又圆又深的小酒窝, 樱桃小口, 皓齿洁映, 更显娇媚动人。 胡蝶接着说道:“今生能结识戴先生这样的枭雄豪杰, 当倍加珍惜自己的年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最富戏剧性也是最神秘的一个重大事件。其 主要参与者为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宋子文和宋美龄。其中,宋子文一方面说服蒋介石妥协, 一方面稳住南京政府不要轰炸西安,一方面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和*谈判。即使相关西安事变内幕的很多说法或当事人回忆已陆 续见诸报刊和书籍。但宋子文的亲笔日记,因其不是为发表而写,反 而是最有可能真实记述历史事实的。 张学良和杨虎城1936 年12 月12 日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后,宋 子文日记记述的时间从20 日抵达西安当天“ 探路” 开始,到25 日 蒋介石获释离开西安为止。日记用英文写成,为打字稿,其中要点和 人名均为中文亲笔手写,共15 页。 蒋介石痛哭绝食 宋子文 20 日上午10 时乘飞机抵达西安,“ 我单独拜见委员长。他甚为感动,失声大泣。我对其安慰,告诉他,彼并未蒙羞,相反, 整个世界均在关心他,同情他。” 蒋介石刚被捉之时,态度羞愤绝望,不吃不喝,与张学良连话都 不讲,更别说谈判了。张学良告诉宋子文,蒋曾于17 日接受他所提出的四项条件,即:1 、改组国府、采纳抗日分子;2 、废除《塘沽》、《何梅》、《察北》协定;3 、发动抗日运动;4 、释放被捕七人。但 蒋当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 蒋在见面时果真告诉宋,他不会在胁迫下接受任何条件,军事解 决为之途。宋向蒋指出,“ 军事上之成功并不能确保其性命之保全, 即便西安被占,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

当天下午,蒋介石“ 渐次通情达理” 。他再次见张学良,事后告宋,他已同意张学良将其军队开往绥远 ;召开大会讨论四项条件;改组陕西省政府,由杨虎城提名人选。 蒋介石性命堪忧 宋子文在西安之所以敢对蒋介石直言,晓以利害,其主要原因是宋子文抵达西安后确实为蒋介石的性命感到担忧。宋子文在日记中写道:“ 他们( 张、杨) 已走向极端,若其遭受失败之打击,他们甚有可能挟持他退往其山上要塞,甚或,他们可能变成一伙暴徒,并在暴徒心态下杀死他。汉卿( 张学良) 直言不讳告诉我,其委员会已经决定,若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事,为安全起见,他们将把委员长交给*。这决非凭空之威胁。” 当天晚上,宋继续探寻解决办法,与张、杨甚至谈到请阎锡山出面调停。他在次日的日记中得出了结论:和平解决。 一、此次运动不但系由张、杨二人所发动,而且亦得到全体官兵上下一致之支持。张、杨至为团结,南京方面很多人计划并希望彼二人分裂,此不但不可能,且充满严重危险。 二、张、杨与*两方军队联合一起,将成一令人生畏之集团,以现有之兵力,加之有利之地形,在目标一致之条件下,他们完全可固守战场数月。 三、*已毫无保留地将其命运与张、杨维系在一起。 在离开南京之前,一直在军事解决与政治解决间摇摆,然经我实地细量,我坚信,拯救中国之途只能藉政治解决。” 张学良扣没蒋遗嘱 21 日上午11 时,宋子文在离开西安返回南京前1 小时再次面见蒋介石。蒋介石交给他几份遗嘱,是分别写给全国人民、夫人宋美龄和他两个儿子的。蒋要宋先将遗嘱给张学良过目,但张过目后扣下了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戴笠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戴笠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毛泽东的好友章士钊的这幅挽联,反映了即使是国民党的反对派,也不得不认真看待这个“旷世奇才、时代英豪”,尽管戴笠被反对派刻意涂画为“混世魔王、政治杀手”的认识反差。中华民国军统局局长戴笠死后,举国悼念,很少流泪的蒋介石几次流泪感慨:“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使汝绩;奇衲从天隆风云变幻痛予心。”后来蒋公还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周恩来在中共会上也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美国总统罗斯福称他为“中国的希姆莱”。 但日本人、汉奸和中共地下党都把他视为“催命恶魔”。那么,戴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他是一代奇人、奇才,对国家和民族建有奇功。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 从戴笠30岁给自己取的名字就能窥见他早年生活的起伏。“戴笠”取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人们常用“乘车戴笠”来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1897年5月28日,戴笠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一个殷实家庭,原名春风,字雨农。小时候母亲蓝太夫人找人算命,说他宿命不错,但命中缺水,“父在母先亡”。戴笠4岁丧父,6岁读私塾,14岁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17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因勇于自承过失,三个月后就被学校开除。很快他以第二名考入联合师范,但未入学即投效浙军第一师模范营充学兵,后部队作战失败,流落宁波,蓝太夫人闻讯亲往接其回家,18岁时娶毛秀丛为妻。 为了找寻救国救民的良方,戴笠20岁时重新外出闯天下,那时他在江浙一带小有名气,有“苏杭第一才子”的美誉,因其年少侠义,曾与帮会往来。后在湖州与王亚樵、胡宗南、胡抱一金兰换帖结为兄弟。22岁时,戴笠与许世友等人在少林寺习武,希望能以高超的武艺除霸安良,三年后回浙江开办春风武馆。24岁时他在上海与青红帮老大杜月笙结为兄弟,27岁苏浙战争时,他在故乡发起自卫团,凭藉仙霞险要阻止闽军入浙,使江山县免于涂炭。 人说“三十而立”,“人过三十不学艺”,然而戴笠的生活可以说是30岁后才开始的。从小就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他,1926年(民国15年)快30岁时,听说“革命朝气在黄埔”,就自改其名为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只比戴笠大十岁。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道。 一位美国军官这样描述中等身材、体格魁梧的戴笠:“他走起路来像是脊粱骨上了钢条,步子大而有力,像是中国戏台上的英雄人物夸大了的步伐。他那犀利审视的目光,像是要把人的五官和个性记下来以备日后之用。”不过年轻时戴笠很为自己这张长长马脸自惭形秽,特别是他患有鼻炎,经常发出像马哼的声音。很相信命运的他偶然看见相书上写:“观君之相如马,此主大贵,君之前程无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