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的中医治疗



【】 女性更年期是指由于卵巢功能退化,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能力衰退的老化过程。雌激素代谢的改变能够引发多种瘙痒性皮肤病,常见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老年性瘙痒症、慢性荨麻疹等。由于妇女天癸衰竭后的肾精不足与绝经后的雌激素缺失具有相关性,因此通过调节阴阳的方法可以有效 治疗 女性更年期皮肤瘙痒症。 论文代写
【关键词】 女性更年期 皮肤瘙痒症 调和阴阳 中医药疗法 毕业论文
皮肤瘙痒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病的症状之一。如果皮肤瘙痒发生在更年期而又没有其它原因可解释时,最可能是更年期内分泌改变的相关疾病。 毕业论文网
1 现代 医学认为某些皮肤病变与机体内分泌变化有一定关系 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机体内分泌环境发生了改变,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上以月经不规则或闭经,潮热出汗,心悸抑郁,易激动和失眠,血压波动,卵巢、子宫萎缩、功能衰退为主要表现。 与此同时,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当更年期发生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均可反映到皮肤上而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相关性皮肤病,临床上主要有黄褐斑、痤疮、脂溢性皮炎、感觉异常、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老年性女阴瘙痒等。例如老年性女阴瘙痒多见于更年期后 自然 绝经及卵巢去除后的妇女,发病机理与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直接相关,是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变薄,阴道黏膜萎缩、分泌下降,外阴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局部干燥及抵抗力下降所致。另有报道更年期的潮热与循环雌激素落差有关,尤其与垂体促性腺素类促黄体激素LH的波动关系密切[1]。现代研究表明更年期情志因素亦可引起皮肤瘙痒,内分泌失调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制约失衡,引起体内某些多功能神经化学物质如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组织胺的释放,这些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皮肤从而引起更年期瘙痒症状,或使原有皮肤病加重甚至反复不愈[2]。 毕业论文
2 中医理论认为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衡有关,其病因与风、热、情志关系密切 妇女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平均为50岁左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更年期妇女正值七七前后,天癸属于阴精,肾

气由盛渐衰,精血日趋不足,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另一方面,肝与肾存在精血互化,乙癸同源的关系 肾精化生肝血,而肾精亦需肝血的滋养才能保持充足 二者相互滋生,相互转化,同盛同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肝失柔养,疏泄失常,失于条达,则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精血不能互化,肝肾之阴皆虚,情志不畅,化火生风,则反复恶性循环,加重皮肤病症状。对于瘙痒的病因,中医认为不外乎风、湿、热、毒、虫、虚、淤、情志导致气血不和,皮肤失养,其中与更年期皮肤瘙痒相关性较密切的病因为风、热、情志。 毕业论文网
2.1 皮肤瘙痒症往往以风盛立论“无风不作痒”,“风盛则痒”。《诸病源候论》曰 “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瘙痒也”。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 “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另一方面,阴血不足则虚风内生而产生瘙痒。“血虚不荣则风痒”。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天癸渐竭,冲任失养,血海渐空。由成年后期向更年期转化时,妇女经历了胎产和月经的阴血损耗,原本就“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灵枢·五音五味》篇云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妇女在绝经前后,天癸渐竭,脏腑无力补充冲脉、任脉而血海不足,阴阳二气不平衡,肾阴不足,阴不系阳,阴虚血燥可致虚风内动,肌肤失于濡养,则皮肤干燥或瘙痒、有蚁行感。“阴津不足则风燥”。肾主水,《素问·逆调论篇》曰 “肾者水脏,主津液。”肾开窍于二阴,阴津不足,失于濡养,风燥内生,二阴受累,可见于老年性女阴瘙痒。绝经后妇女肾中精气不足,气化失常,开阖不利,当开不开,当阖不阖,而水道莫制,肌肤失润,常可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毕业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