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现状和应用

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现状和应用
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现状和应用

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现状和应用

聚四氯乙烯换热器是一类重要的化工换热设备,它地开发、发展和实际应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演变历程,现已拥有许多不同结构,不同用途及性能的聚四氯乙烯制品。当前工业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列管式和盘管式换热器。本文结合几年来它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一下其发展现状,工业应用,行业调研等方面,谈一谈一些看法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1 据四氯乙烯换热器的发展

聚四氯乙烯换热器和国际上化工设备的新品种,由于聚四氯乙烯材质耐蚀性冠于多种合金,非金属甚至贵金属,如黄金、银、锆等,故此类设备多解决制药工业,石油化工等强腐蚀性流体物料的换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报道,已有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家,多家工厂企业广泛地使用了这种新设备,而我国此项设备的制造和应用尚没有全面铺开。1965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功聚四氯乙烯盐酸冷凝吸收器,代替了传统的陶瓷盐酸冷凝吸收器、玻璃冷凝吸收器及石墨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热换设备的耐蚀性和换热介质的洁净率。在石油化工、硫酸、医药电镀、轻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83年郑州工学院开展了此种设备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旨在开发此类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并制出工业用制品,进行使用积累数据。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介绍如下。

1.1氯塑料换热器制造工艺

(1)自创了一种氯塑料换热器F-4管板限施压加热焊接性工艺,解决了管式聚四氯乙烯换热器制造的技术关键。目前此工艺已用于工业性生产。其技术为郑州工学院独创,其特点为所需设备简单,投资少,解决问题。

(2)郑州工学院与锦西化工总厂协作研究了F-46蜂状管板焊接法和F-46管板熔加热焊接法,后者已用来制造出工业用的F-46换热器制品。

1.2工业用的各种聚四氯乙烯换热器设计、试制

自1985年至今已设计试制了多种结构不用的氟塑料换热器,如管壳式、盘管侵入式和U型管侵入式,轻工业生产现场应用考试,认为其中有数种效果理想,在国内已开始生产供应工业需要。

设计、是指产品规格型号标记如下:

目前以生产试制并在工业上应用的聚四氯乙烯换热器最大换热面积达140平方米/台。管束换热器管根数1400根。

2我过聚四氯乙烯换热器的应用现状

2.1分类

目前聚四氯乙烯换热器的类型较多,性能各有特色,按不同的原则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管壳式:是应用领域最广,使用量最大的一类,目前单台最大面积达80平方米。

(2) 侵入式:有两类,一类是U型侵入式,一类为盘管侵入式。

由于采用的材质F4化学性能稳定,即使在能溶于黄金的水中煮沸亦不会发生反应,因此制品可用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流体物料的换热过程,例如用来作苛性溶液、氢氟酸、硝酸混合物、20%发烟硫酸、冷凝之用。由于F4表面的自由能很低,只有8×10-6N/cm2,加上其膨胀系数较一般污垢的大,所用管子具有扰性,易于震动,这就大大减少了结垢堵塞的机会。列管管束采用薄壁细管,单位体积内包容的换热面积比普通列管式增加了数倍,弥补了F4用做传热材料其导热系

数过低的缺点。在一般情况下,设备的总传热系数209.34~290.75W/m2 .k,同时由于采用了小口径换热管,设备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管程壳程均能承受介质的一定压力,需用使用温度范围:-50℃~150℃。需用使用压力范围:管程许用压力0.5MPa,壳程许用压力0.3 MPa。

2.2聚四氯乙烯换热器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自1975年研制成功以来已制造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F4换热器制品,这些制品已投入生产中应用,其中一些类型的制品在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效果不佳,绝大部分应用成功,其中摘取FHLK-6×0.5-325-10型在生产中取得的显著效果加以介绍:

(1)聚四氯乙烯FHLK-6×0.5-3-10型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情况:应用单位:北京第二制药厂;应用设备型号:FHLK- 6×0.5-325-10;应用工艺条件:维生素B6生产流程有机溶媒,盐酸,水蒸气混合工段冷凝,管程:有机溶媒,盐酸,水蒸汽温度100℃。压力,微负压。壳程:冷却水、常温。压力:0.2 MPa。测定数据:管程进口:有机溶媒,盐酸(冷凝液)平均温度45℃。操作时间:3小时左右。产量:有机溶媒,盐酸冷凝液150公斤左右(约 50Kg/h

).从1992年至今已正常运转十三年仍在继续使用。效果:(1)原钢制设备安装后使用一次就发现腐蚀,后改用石墨冷凝器,平均寿命一年,且安装维修易出现问题。换上F4换热器后已正常运转十几年,较前者寿命长十几倍,仍在继续使用,且穿热效率稳定。(2)安装简易,运输方便,制品有郑州用汽车运送北京,途中经受颠簸震动,安装使用均未发现由此造成的异常现象。

北京第二制药厂已作出这种聚四氯乙烯换热器的应用小结,认为实践证明使用的技术经济效果十分明显,这种设备真正做到小巧玲珑,高效耐用,深受车间操作同志欢迎。并认为聚四氯乙烯换热器在工业上的应用,是打破外国独有填补我国空白,为化学工业发展解决难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就目前来讲,聚四氯乙烯换热器管板焊接技术操作较难掌握,制作海达不到机械化和自动化,尚待进一步探索改进。氟塑料换热器与其它任何材质的换热器一样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使用的设备,应用时必须根据他的特性,合理使用才能收到预期技术经济效果。由于采用小口径薄聚四氯乙烯换热管,使其使用温度范围和耐压程度受到极大限制,也必须防机械性损伤。同时为预防较大介质克里产生堵塞,有必要再换热器入口处安装颗粒分离器。如果颗粒浓度不高,采用定期使流体反向通过也可以,这样从一定程度加强了设备的适用性。聚四氯乙烯的关板焊接工艺原理不同于钢制换热器管板焊接,加上其材质所限,就目前来讲无法进行,内部焊接质量检测,只能通过宏观检验手段如水压试验和气密性实验来确定含界面的牢固性。对含界面上存在的个别缺陷无法立即确定,只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定期检查弥补。

聚四氯乙烯换热器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强对F4基材料研究以提高产品的应用范围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努力开发新品种,新系列以适应市场。我国市场广阔,硫酸,化肥,医药等行业设备也要更新换代,因而需大量的、先进的据四氯乙烯设备。

换热器家族中的一朵奇葩

一、换热器ABC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工业流程的需要,往往需要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热量变换,如:加热、冷却、蒸发赫冷凝等,换热器就是用来实现上述热量交换与传递的设备。通过各种设备,一边使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以满足生产巩义的需要。换热器应用极为广泛,使实现化工生产必不可少的设备,它通常占化工厂总投资的10%--20%,在是由工业,换热器设备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35%--40%。

在化工生产的热交换过程中,除了遇到高温高压、深冷等一些条件外,还常常伴随一些腐蚀性很强的无聊,这就不仅要求实现工艺流程需要的热交换,同事要求这些设备必须具有抗腐蚀性能。因而化工生产对制造换热器以及用不锈钢赫钛、钽、锆等稀有金属制成的换热器就是噶怒防腐需要而生产的。

二、聚四氟乙烯换热器以其有一的性能独树一帜

用石墨、玻璃、陶瓷及钛、钽、锆等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具有防腐性能,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用石墨、陶瓷、玻璃等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尽管其防腐性较好,但有易碎、体积大、导热性能差、效率低等缺点。用钛、钽、锆等稀有金属制成的换热器,虽导热性好,但价格昂贵,一般用户难以承受,如:锆、钛换热器价格是不锈钢换热器价格的5倍。在我国目前国立情况下难以大面积推广。聚四氟乙烯又称泰佛隆,简称F—4,是工程塑料的一种,它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已它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换热器具有极耐腐蚀、极好的表面不沾性、较快的温度范围赫耐老化寿命长等优点。是解决强腐蚀、强氧化介质传热过程中的理想设备。

F—4换热器除了在高温下,元素氟、熔融状态金属及其铵溶液、三氟化氯、六氟化铀及全氟煤油能与其反应外,对于其它物质在其使用范围内均几乎不作用。如象:浓盐酸、氢氟酸、硫酸、硝酸、磷酸、醋酸、草酸、苛性钠、次氯酸钠、偏硅酸钠、苯、二甲苯额、丙酮、乙醇、王水等百余种强腐蚀、强氧化性化学物质均不与其发生反应。

F—4换热器的使用温度范围较宽且耐老化寿命长。F—4制品可在-180--+250℃范围内长期使用,虽在换成换热器后,其使用范围略有缩小,但仍比一般工程塑料包括F—46制品的使用范围要宽的多。由于其分子中不含光敏基因及其管子有较好的挠性,因而长年在大气中曝露,表面无任何变化,当其管壁厚为0.4mm 时,其穹曲疲劳寿命为20万次。F—4换热器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抗污塞是其最大的优点。尽管氟塑料的传热系数较低,但因其表面光滑不结垢和采用小管径(通常φ3~6mm)薄壁管(一般壁厚在0.3~1.0mm)、排列密集换热面积大,从而弥补了其自身的不足,使F—4换热器能在相同体积内换热量达到碳钢换热器换热量的5%-8%,重量仅为铸铁换热器的1/10.由于其表面具有很强的不污性,加上换热过程中管子微震,凡直径小于管径长1/5的物料均可畅通无阻,不致污塞。价格与锈钢换热器持平,但寿命在强腐蚀介质中是不锈钢换热器的20~30倍。因而在生产工艺允许的范围内采用F —4换热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郑州工学院(郑州喜临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聚四氟乙烯热交换器不仅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且已在北京、上海、湖南、江苏、河南等省市使用,深受客户好评。

聚四氟乙烯热交换器1965年由美国杜邦(Du Pont)公司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由于聚四氟乙烯工程塑料的焊接工艺条件非常苛刻,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

在我国,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不少厂家寄科研院所对四氟换热器的研制表示出极大观注并积极进行探索。1983年郑州工学院化工厂研制组,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开始研制,经过数年探索,他采用管板限胀施压加热焊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管式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的管子赫管板焊接技术这一难题。该项技术 1988年获得河南省重点科技成果奖,并于1980年通过四氟换热器的产品鉴定,填补了我国F—4换热器的生产空白。还达到了下列技术参数:

① “焊缝”经常温下气密性试验不泄露,耐压>4*105Pa

② “焊缝”在常温下剪切强度t≥4*105Pa(设计要求r=7*105 Pa)

③ 该换热器经工业生产试用,其焊缝在温度150℃、压力3~4*105Pa条件下性能可靠。

这项焊接工艺在世界上为我国首创,与美国杜邦公司的管束制造工艺比较,

具有工装简单、操作容易、工艺流程等优点。

由郑州工学院研制的聚四氟乙烯焊接工艺及聚四氟换热器的的制造技术多年来经不断探索,不仅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及一整套成熟技术还先后开发了 139、181、325、1200等多种产品,并根据用户要求,生产了不同规格的聚四氟乙烯换热器100多台,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如:北京第二制药厂至今已用了13台。他们说:在此之前,曾使用过聚丙烯、石墨赫紫铜、搪瓷及钛合金等换热器比较起来都不如F--4换热器,有的易漏,有的昂贵,从92年开始使用郑州工学院(郑州喜临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四氟换热器至今10年有余。仍万户奥无损。几乎不用维修。上海新亚制药厂过去使用的玻璃换热器、其寿命仅一个月,使用郑州工学院(郑州喜临设备有限公司)的四氟换热器后两年来一切正常,去年他们在工厂扩建时,先后订购了40台。新乡755 厂,江阴农药厂,沈阳化肥总厂,浙江绍兴下方桥纺织三场等厂家在考察了用户反映后,也纷纷向郑州工学院(郑州喜临设备有限公司)订货。从上事实不难看出,

使用聚四氟乙烯换热器不仅使化工企业节省大量设备投资,而且还可以避免频繁更换设备而被迫停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我们相信,聚四氟乙烯换热器---换热器中的奇葩,必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异彩。欢迎广大客户在技术交流协作中共同探讨,互惠互助。

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

大家知道聚四氟乙烯薄膜和其它塑料薄膜的生产是有区别的,加工工艺也不同,四氟薄膜具有高绝缘、耐腐蚀、耐热、耐寒及耐老化特性。四氟薄膜是通过车削得来的,是用悬浮聚四氟乙烯树脂经模压成管状压坯、放在烘箱中进行烧结、然后冷却成熟毛坯,然后经车床或切削机器车削而成,所以许多人都叫聚四氟乙烯车削膜。PTFE车削膜应卷取平整,端面整齐,薄膜表面不能有折痕、裂纹、孔洞、机械损伤及其它影响使用要求的缺陷。厚度公差应符合轻工部专业标准为QB4876-2015允许范围。 聚四氟薄膜车制出来的是一种不定向薄膜,表面有点暗,这和四氟车削板情况是相同的。为了能使车削薄膜分子更紧密一些,增强它的耐压性能,并使车削薄膜的厚薄更均匀。我们通过压延的方法,对车削薄膜再加工,制作成为定向薄膜,压延后的薄膜分子结构紧密,压缩强度增大,表面光洁挺括,外观更平整,高密度,半透明、或透明状。车制出来的薄膜厚度一般比较厚一些,通过压延也可以得到更薄的产品,压延过程有偏差就会造成薄膜厚薄不均现象,不定向薄膜经压延1.1-1.8倍为半定向薄膜。 主要用途:聚四氟乙烯薄膜定向膜用于制造电容器;半定向膜用于导线绝缘;不定向膜用于电器仪表接线绝缘或用作密封衬垫材料,也可以用来为脱粘和脱模用材料,高频加热电缆、航天航空等军事行业耐温导线、通讯电线及电缆等高科技尖端技术方面。PTFE定向薄膜的规格较多,定做时需要根据规格要求,生产好车削膜,再进行压延定向,压延时的厚度不能太厚,否则压下去达不到要求的厚度;如果车削膜太薄,又起不到压延定向的作用,另外,还有压延机温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四氟车削薄膜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操作比较容易和保证质量。二辊之间的保持平行确保定向薄膜厚薄均匀。

聚四氟乙烯各个领域应用

聚四氟乙烯各个领域应用 四氟乙烯制品是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用模具冷压后烧结而成,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良好的自润滑性和不粘连性。故制品几乎耐所有化学介质,且具有耐磨、耐压、摩擦系数低等特性。 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交通医药食品、电力等诸多领域中。 聚四氟乙烯可采用压缩或挤出加工成型;也可制成水分散液,用于涂层、浸渍或制成纤维。  聚四氟乙烯在原子能、国防、航天、电子、电气、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工业中广泛用作耐高低温、耐腐蚀材料,绝缘材料,防粘涂层等,使之成为不可取代的产品。  聚四氟乙烯具有杰出的优良综合性能,耐高温,耐腐蚀、不粘、自润滑、优良的介电性能、很低的摩擦系数。用作工程塑料,可制成聚四氟乙烯管、棒、带、板、薄膜等,一般应用于性能要求较高的耐腐蚀的管道、容器、泵、阀以及制雷达、高频通讯器材、无线电器材等。在PTFE中加入任何可以承受PTFE烧结温度的填充剂,机械性能可获得大大的改善,同时保持PTFE其它优良性能。填充的品种有玻璃纤维、金属、金属化氧化物、石墨、二硫化钼、碳纤纤、聚酰亚胺、EKONOL…等,耐磨耗、极限PV值可提高1000倍。 聚四氟乙烯管材选用悬浮聚合聚四氟乙烯树脂经柱塞挤压加工制成。在已知塑料中聚四氟乙烯具有最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及介电性能

。聚四氟乙烯编织盘根是一种良好的动密封材料,是由膨体聚四氯乙烯带条编织而成,具有低摩擦系数、耐磨、耐化学腐蚀、密封性良好、不水解、不变硬等优良性能。用于各种介质中工作的衬垫密封件和润滑材料,以及在各种频率下使用的电绝缘件、电容器介质、导线绝缘、电器仪表绝缘等。聚四氟乙烯 薄膜适用于作电容器介质、 特种电缆的绝缘层、导线绝缘、电器仪表绝缘及密封衬垫,还可做不粘带、密封带、脱模、密封圈等。 此外,生活中用的不粘锅的内衬也使用聚四氟乙烯制作的,就是利用了聚四氟乙烯耐高温,不粘的特点。

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摘要:换热器是化工、石油、能源等各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据统计,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换热器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 , 在炼油厂中占全部工艺设备的40% 左右, 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则几乎全部是由换热器组成的。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约64% 。新型换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开发研究的结果表明, 列管式换热器已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期, 无论是换热器传热管件, 还是壳程的折流结构都比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有了较大的改变, 其流体力学性能、换热效率、抗振与防垢效果从理论研究到结构设计等方面也均有了新的进步。目前各国为改善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包括管程结构和壳程结构强化传热的发展。 关键词:换热器:发展前景:存在问题 一.应用前景 近几年来, 随着高温热管技术研究的不断成熟和深入, 高温热管换热器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在冶金、化学、陶瓷、建材及轻工等工业生产中, 常需要500℃以上的清洁空气以满足助燃、干燥和供氧等需要, 采用高温热管空气加热器可以轻易地达到这一要求, 并且从根本上解决常规空气加热器所无法解决的传热难题。 高温热管技术在喷雾干燥中的应用取得成功, 并已收到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根据现场测试的参数表明, 高温热管换热器达到的某些性能指标, 是其他类型热风发生器所达不到的, 因而在某些特定工况条件下的应用也是无法取代的: 1. 向各类干燥设备( 喷雾于燥、沸腾干燥、气流干燥、隧道干燥及链板式干燥等) 提供清洁的高温热风。 2. 向气流焙炉提供800 ℃以上的高温热风,对物料直接进行气流焙烧。 3. 向各类燃烧器提供助燃热风, 改善燃烧状况, 提高燃烧效率, 节约燃料。据资料介绍, 用普通换热器将助燃风加热到300~ 400 可节约燃料15% ~ 25%, 用高温换热器可节约燃料40% 以上。 4. 高温预热煤气( 或助燃气) , 使冶金工厂大量的低热值高炉煤气( 其热值约为4 187J)资源在加热炉上的利用成为可能。 5. 回收利用六大耗能工业( 冶金、化工、炼油、玻璃、水泥及陶瓷) 的高温余热, 使这些领域的能源利用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由以上可以预见, 高温热管

换热器基本知识

一、换热器的结构型式有哪些? 换热器是很多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常见设备,通过这种设备进行热量的传递,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可按用途、换热方式、结构型式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按结构型式分类如下: 换热器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新型材料换热器和其他型式的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又分为:套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沉浸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和翅片管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又分为:夹套式换热器、平板式换热器、伞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和板壳式换热器。 新型材料换热器分为:石墨换热器、聚四氟乙烯换热器、玻璃换热器和钛材及其他稀有金属材料换热器。 其他形式的换热器包括回转式换热器和热管。 二、换热器管为什么会结垢?如何除垢? 因为换热器大多是以水为载热体的换热系统,由于某些盐类在温度升高时从水中结晶析出,附着于换热管表面,形成水垢。在冷却水中加入聚磷酸盐类缓冲剂,当水的PH值较高时,也可导致水垢析出。初期形成的水垢比较松软,但随着垢层的生成,传热条件恶化,水垢中的结晶水逐渐失去,垢层即变硬,并牢固地附着于换热管表面上。 此外,如同水垢一样,当换热器的工作条件适合溶液析出晶体时,换热管表面上即可积附由物料结晶形成的垢层;当流体所含的机械杂质有机物较多、而流体的流速又较小时,部分机械杂质或有机物也会在换热器内

沉积,形成疏松、多孔或胶状污垢。 换热器管束除垢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 一、手工或机械方法 当管束有轻微堵塞和积垢时,借助于铲削、钢丝刷等手工或机械方法来进行清理,并用压缩空气,高压水和蒸汽等配合吹洗。当管子结垢比较严重或全部堵死时,可用管式冲水钻(又称为捅管机)进行清理。 二、冲洗法 冲洗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逆流冲洗,一般是在运动过程中,或短时间停车时采用,可以不拆开装置,但在设备上要预先设置逆流副线,当结垢情况并不严重时采用此法较为有效。 第二种方法是高压水枪冲洗法。对不同的换热器采用不同的旋转水枪头,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绕性的,压力从10MPa至200MPa自由调节。利用高压水除污垢,无论对管间、管内及壳体均适用。高压水枪冲洗换热器效果较好。应用广泛。 三、化学除垢 换热器管程结垢,主要是因为水质不好形成水垢及油垢的结焦沉淀和粘附两种形式,用化学法除垢,首先应对结垢物质化验分析,搞清结垢物性质,就可以决定采用哪种溶剂清洗。一般对硫酸盐和硅酸盐水垢采用碱洗(纯碱、烧碱、磷酸三钠等),碳酸盐水垢则用酸洗(盐酸、硝酸、磷酸、氟氢酸等)。对油垢结焦可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洗衣粉、液体洗涤剂、硅酸钠和水按一定的配比配成清洗液进行清洗。采用化学清洗的办法,现场需要重新配管,比较花费时间。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和构成。从目前各国掌握的制造技术来看可分为四个领域的研究,它们横跨多个学科,并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1 现代设计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模糊智能CAD等。 2)性能优良设计基础技术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断裂设 7)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2.4 系统管理技术 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集成管理技术;3)生产组织方法。 3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3.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实现了机械制

聚四氟乙烯合成方法及成型工艺汇总

聚四氟乙烯合成方法 ——乳液合成法 此法属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此法中. 使用的单体为气体四氟乙烯。具体方式如下:先向一个压力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然后将自由基引发剂、乳化剂、 pH 值调节剂以及一些其它必要试剂以一定的顺序加入其中, 再将气体四氟乙烯单体通入反应器发生反应, 生成聚四氟乙烯颗粒。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一般为氟化型, 而引发剂一般使用水溶性过硫酸盐:但使用水溶性过硫酸盐作为引发剂时应注意一个原则:反应温度高于 50℃时,只单独使用此引发剂可以了;当温度在 5~ 50℃之间时, 需再加入一些还原剂, 如铁盐、硝酸盐和二硫酸钠等。此法所得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尺寸一般较大。如 Bladel[3】合成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尺寸在 50~150 nm 范围内, 平均粒子直径为 100 nm。因乳液合成法所获得的粒子一般是悬浮在溶液中, 此聚合过程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液相聚合反应, 有时把它称作悬浮聚合反应。乳化聚合反应具有高转化率、高反应速率以及可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的优点。 膨胀聚四氟乙烯成型工艺 膨胀聚四氟乙烯的成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 PTFE 散树脂与润滑助剂按 一定比例混合。放置一定时间后预成型, 然后将糊膏挤压成纵向排列纤维状的预成型品经干燥去除助剂; 第二阶段在低于聚四氟乙烯熔点的温度下进行高速拉伸, 再在高于熔点的温度下对处于拉伸状态的聚四氟乙烯半成品进行热定形,即可得到膨胀聚四氟乙烯制品。其工艺流程如下: (1混料将聚四氟乙烯树脂与助挤剂按一定质量比例, 混合均匀。选用分散树脂,它有良好的成纤性,粒子问的凝聚力低,分子链受到很小的剪切作用就会沿粒子长轴方向排列, 形成线形结晶。加入助挤剂可以增加颗粒问的粘连, 降低树脂颗粒间及树脂与容器间的摩擦力,提高加工性能。助挤剂通常可用石油醚、甲苯、丙酮、煤油、石蜡等。 (2预成型将混合料压制成与推压机膜腔相同形状的坯体。

聚四氟乙烯(PTFE)的性能与作用

聚四氟乙烯(PTFE)的性能与作用 聚四氟乙烯(英文缩写为Teflon或[PTFE,F4]),被美誉为/俗称―塑料王‖,中文商品名―铁氟龙‖、―特氟隆‖(teflon)、―特氟龙‖、―特富隆‖、―泰氟龙‖等。它是由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是当今世界上耐腐蚀性能最佳材料之一,除熔融金属钠和液氟外,能耐其它一切化学药品,在王水中煮沸也不起变化,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抗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耐温优异(能在+250℃至-18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聚四氟乙烯它本身对人没有毒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之一全氟辛酸铵(PFOA)被认为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温度-20~250℃(-4~+482°F),允许骤冷骤热,或冷热交替操作。 压力-0.1~6.4Mpa(全负压至64kgf/cm2)(Full vacuum to 64kgf/cm2) 它的产生解决了我国化工、石油、制药等领域的许多问题。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垫圈、垫片. 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垫片、密封垫圈是选用悬浮聚合聚四氟乙烯树脂模塑加工制成。聚四氟乙烯与其他塑料相比具有耐化学腐蚀与的特点,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作为密封材料和填充材料。 用作工程塑料,可制成聚四氟乙烯管、棒、带、板、薄膜等。一般应用于性能要求较高的耐腐蚀的管道、容器、泵、阀以及制雷达、高频通讯器材、无线电器材等。分散液可用作各种材料的绝缘浸渍液和金属、玻璃、陶器表面的防腐图层等。各种聚四氟圈、聚四氟垫片、聚四氟盘根等广泛用于各类防腐管道法兰密封。此外,也可以用于抽丝,聚四氟乙烯纤维——氟纶(国外商品名为特氟纶)。 目前,各类聚四氟乙烯制品已在化工、机械、电子、电器、军工、航天、环保和桥梁等国民经济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聚四氟乙烯(PTFE)使用条件行业化工、石化、炼油、氯碱、制酸、磷肥、制药、农药、化纤、染化、焦化、煤气、有机合成、有色冶炼、钢铁、原子能及高纯产品生产(如离子膜电解),粘稠物料输送与操作, 卫生要求高度严格的食品、饮料等加工生产部门。使用优点耐高温——使用工作温度达250℃。 耐低温——具有良好的机械韧性;即使温度下降到-196℃,也可保持5%的伸长率。 耐腐蚀——对大多数化学药品和溶剂,表现出惰性、能耐强酸强碱、水和各种有机溶剂。 耐气候——有塑料中最佳的老化寿命。 高润滑——是固体材料中摩擦系数最低者。 不粘附——是固体材料中最小的表面张力,不粘附任何物质。 无毒害——具有生理惰性,作为人工血管和脏器长期植入体内无不良反应。

浅谈换热器研究应用的发展前景

浅谈换热器研究应用的发展前景 摘要 换热器是化学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 换热器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 , 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则几乎全部是由换热器组成的。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约64% 。新型换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开发研究的结果表明, 列管式换热器已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期,其流体力学性能、换热效率、抗振与防垢效果从理论研究到结构设计等方面也均有了新的进步。目前各国为改善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包括管程结构和壳程结构强化传热的发展。 关键词 换热器现状研究应用前景 一、换热器的国内研究现状 换热器按其功能分为:如冷凝器、蒸发器、再热器、过热器等,按换热部件的特点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包括板片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对于各型换热器的强化换热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换热器内流体流态变化以及对各部件的参数优化研究两方面,而对换热器部件参数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换热管(板)排列方式(顺排或叉排)、换热管(板)排数、换热管(板)间距大小、肋片布置间距、肋片形状等。通常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值

模拟计算、实验方法研究、理论研究三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高温热管换热器在传热方面还面临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过渡段的衔接不合理, 导致部分热管处于不工作和非正常工作状态。 2. 结构庞大, 成本昂贵, 极大地阻碍了高温热管换热器工业化应用进程。 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的关键 1. 优化高温热管换热器结构有两个途径: 一是对单根热管进行传热强化研究; 二是合理预测壳程的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 二者的优化组合研究是今后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发展的方向。 2. 过渡段的强化传热对优化高温热管换热器结构、安全衔接各区域热管换热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应用的发展前景 (一)换热器研究的发展前景 换热器肋片换热的研究应该注重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创新,寻求建立能支撑肋片设计选型的系统化的理论,同时要结合实验研究,寻求实际应用中最节能的肋片参数值。换热器制造商和设计人员对于换热器肋片外型、布置仍然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传统的肋片布置方式在换热效率上不如换热管表面设置的针状或圆台状肋。 换热的散布规律仍然还不明晰,理论研究非常薄弱;对替代传统的平板和环状肋片的高效换热肋片研究甚少。新型换热管的形状研究

浅析聚四氟乙烯冷热交换器和铁氟龙换热器的特点

浅析聚四氟乙烯冷热交换器和铁氟龙换热器的特点 1、聚四氟乙烯/PTFE铁氟龙换简介 铁氟龙英文全称为Polytetrafluoroetylene,简称Teflon、PTFE、F4等。因为发音的缘故,通常又被称之为特氟龙、铁富龙、特富龙、特氟隆等等(皆为Teflon的译音)。资料来源:深圳丹凯铁氟龙管源头厂家,工业品牌。 图1:PTFE铁氟龙管来源:深圳丹凯 2、聚四氟乙烯冷热交换器/PTFE铁氟龙换热器简介 PTFE铁氟龙热交换器材质采用铁氟龙原料制造,采用先进的制管设备及加工手段,对管束及法兰进行热溶性焊接,组装成换热器。 3、聚四氟乙烯冷热交换器/PTFE铁氟龙换热器结构

聚四氟乙烯冷热交换器/PTFE铁氟龙换热器,一般也叫:管式蒸汽铁氟龙换热器、聚四氟乙烯冷热交换器、氟塑料设备。采用深圳丹凯生产PFA、PTFE、FEP毛细管制作,标准管径有Φ4.5MM,Φ6MM,Φ12MM,壁厚有0.7mm、0.8mm、1mm。主要的结果形式有管壳式和沉浸式两种。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化学稳定性和冷热稳定性(-250~260℃)。F4换热器管板和管束(φ3~10mm毛细管)均是采用先进的粉末冶金工艺烧结而成,各种性能优异。通过独特的、先进的焊接方法,使铁氟龙换热器管束与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达到1.5 Mpa。它广泛应用于热交换设备,是管式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冷凝器的理想材料。详情结构如下: 3.1聚四氟乙烯冷热交换器/PTFE铁氟龙换热器产品选用Φ9、Φ6、Φ5、Φ4、Φ3直径的PFA、PTFE、FEP毛细管(深圳丹凯铁氟龙管源头厂家,工业品牌)等管束与法兰按蜂窝孔排列,整体焊接而成,用耐蚀PP纯板制作保护框架,使管束定形、定位,方便使用和安装简便,洁净美观,接口为不锈钢(304,316)法兰式或PP、PVC、铁氟龙接头(深圳丹凯可以提供铁氟龙接头样品等)。利用蒸汽(导热油或热水)加热;用冷却水(地下水,自来水,井水,冷冻水)降温。

聚四氟乙烯的制备和应用

聚四氟乙烯的制备和应用 1. 聚四氟乙烯的简述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化学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许多新型的无机材料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氟乙烯(TFE)的发现首先是被用于冰箱的制冷剂。1938年4月6日,杜邦公司(Do Pont)的研究员Plunkett和他的助手首次从装有TFE的钢瓶中得到了粉末状的聚四氟乙烯(PTFE),引起杜邦公司的重视,并探索其聚合条件及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前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TFE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列为军需品,同时其专利也被保护起来。直到1946年JAC才报导了杜邦公司在聚四氟乙烯的研究工作,同时美国专利局批准了多项专利。 聚四氟乙烯的性能特点主要有耐高低温性、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摩擦系数低、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自润滑性和非粘附性等众多优良品质,因此聚四氟乙烯被用于防腐材料、无油润滑材料、电子设备的高级介质材料、医学材料、防粘材料等。虽然PTFE材料具有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优异性能,但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例如:难熔融加工性、难焊接性和冷流性。随着材料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缺点正在逐渐被克服,从而使它在石油化工、电子、医学、光学等多种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2. 聚四氟乙烯的制备 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经自由基聚合而生成。工业上的聚合反应是在大量水存在下搅拌进行的,用以分散反应热,并便于控制温度。聚合一般在40~80℃,0.3~2.6MPa压力下进行,可用无机的过硫酸盐、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也可以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每摩尔四氟乙烯聚合时放热171.38kJ。分散聚合须添加全氟型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全氟辛酸或其盐类。聚四氟乙烯的聚合方法包括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 亦称分散聚合) 等,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 2.1. 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PTFE的加工方法基本步骤包括预成型、烧结和冷却三部分。预成型是将粉末状PTFE树脂压成具有一定形状的预成品;烧结是将预成品加热至树脂熔点使树脂粒子密集为均相结构;冷却是在一定的冷却速度下降温以获取一定形状的聚四氟乙烯材料。 (1)PTFE挤压成型工艺。挤压成型是将聚四氟乙烯树脂加入挤压机的料腔中加压,挤入口模使它形成密实的管材、棒材等制品,然后经烧结、冷却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产品,挤压成型的特点在于可连续成型,是模压成型工艺的连续化。 (2)PTFE等压成型。等压成型又称为液压成型,用于制造体积较大的PTFE 的套筒、贮槽、半球壳体、大圆板、塔柱、圆管和用于切削大张薄板的大毛坯、方坯等,也可制造整体的内衬PTFE复合结构的三通弯头、导流管等形状复杂的制品。PTFE等压成型具有设备简单、投产快、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品受压均匀、质量好、节约树脂等特点。 (3)PTFE模压成型。模压成型是PTFE最常用的方法,一些形状简单的制品如板、棒、套管、薄膜毛坯、垫板等都可用模压成型。模压成型方法基本上包括混料、预成型、烧结、冷却四步组成。即在室温下使聚四氟乙烯成型成密实的

换热器发展状况

换热器发展现状 由于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结构,传热面积小、体积较大、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管壳式换热器的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20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生产。在此期间,为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20世纪60年代,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开发出管式换热器[1]。 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的强化传热元件被推向市场,如折流杆换热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双壳程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表面蒸发式空冷器等高效换热器。 进入21世纪后,大量的强化传热技术应用于工业装置,世界换热器产业在技术水平上获得了快速提升,板式换热器日渐崛起。 为了节能降耗, 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要求开发适用不同工业过程要 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因此, 几十年来, 高效换热器的开发与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课题, 国内外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新型高效换热器[2]。 各国对强化技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见表1[3]。气—液换热器中,液体侧的传热系数大大高于气体强制对流值,即在某些气一气换热器中,传热面两侧的传热系数也存在差别, 此时,强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强化技术的主要工作也是针对气体传热工况的。

塑料换热器工业应用现状分1

塑料换热器工业应用现状分析 郑州工业大学马双林 公司于1965年制造成功并实现了商品化生产。我国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 力致力于氟塑料换热器的开发,1985 (简称F一4)管板限胀施压加热焊接” 工艺,解决了氟塑料管子与管板连接的关键技术。随后,国产各种类型的氟塑料换热器陆续投入实际生产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氟塑料换热器也由制造厂家从单一的按需生产,发 热器相比存在着许多差异之处。如普通金属换热器具有易腐蚀和传热系数受污垢层厚度变化而变化等缺陷:用非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具有易碎、体积庞大和效率低等缺陷;用贵、稀有金属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因其价格昂贵难以推广应用。而氟塑料换热器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弥补这些缺陷。 氟塑料换热器以小直径氟塑料软管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又称挠性管换热器。常用的氟塑料有聚四氟乙烯和聚全氟乙丙烯。氟塑换热器主要用于工作压力为(3~4)×10(帕、工作温度在200℃以下的各种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如硫酸、腐蚀性极强的氯化物溶液、醋酸和苛性介质的冷却或加热。结构这种换热器的结构有管壳式换热器和沉浸式换热器(见蛇管式换热器)两种型式。它们的主要部分都是由许多小直径薄壁的氟塑料传热软管组成的管束。最常用的管子规格有两种,外径×壁厚分别为6毫米×05毫米和7毫米×1毫米。管束包含有60~5000根管子,两端各用聚四氟乙烯卷带互相隔开。管束插在一环中,焊成整体蜂窝状管板。换热器的其他部件与常见的、用金属管作为传热元件的管壳式换热器和沉浸式换热器略同。 特点氟塑料的化学性能极稳定,抗蚀性能尤好。氟塑料管壁表面光滑,并且有适度的挠性,使用时微有振动,故不易结垢。氟塑料换热器体积小,结构紧凑,设备单位体积内传热面积为金属管的管壳式换热器的4倍多。挠性的氟塑料管能在流体的冲击和振动中安全工作,管束可按需要制成各种特殊形状。氟塑料的导热系数低,力学性能较金属差,不耐高温。采用小直径、薄管壁,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己内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 己内酰胺caprolactam (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CPL)主要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纤维树脂,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二、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为:工程塑料和食品包装膜占总消费量的25%,尼龙6纤维占总消费量的75%。在尼龙6纤维的消费量中,民用丝(包括运动服、休闲衣、袜子等)的消费量占47%,地毯的消费量占30%,工业丝(包括帘子布、渔网丝等)占23%。在我国,尼龙6纤维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6.2%以上,尼龙6工程塑料占12.2%以上,其它方面的消费量不大,约占1.6%。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根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487.2万吨,巴斯夫、帝斯曼和霍尼韦尔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15.1%、12.6%和7.7%。 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我国引进的两套大型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才使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DSM)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生产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为48.7万吨/年。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装置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苯法生产工艺。

聚四氟乙烯的性能、加工及应用

聚四氟乙烯的性能、成型加工以及应用 摘要:聚四氟乙烯是氟的重要化合物, 它是目前化工行业最新型的工程塑料之一。本文介绍了聚四氟乙烯的基本结构性能、成型加工和应用。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性能、成型加工及应用 一、概述 聚四氟乙烯是工程塑料的一个重要品种。自1938年美国科学家R.S.Plunkett在研究氟里昂致冷剂时,合成了具有“塑料王”之称的聚四氟乙烯(PTFE)以来,聚四氟乙烯的研制、生产、加工和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聚四氟乙烯产量虽然不算太大,但应用面非常广泛。它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极好的电绝缘性、非粘附性、耐候性、不燃性和良好的润滑性。由于其独特的性能,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筑、轻纺等工业部门,并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军工和民用中解决许多关键技术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不可或缺的材料。 二、聚四氟乙烯的结构、组成及物理化学特性 1、聚四氟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 聚四氟乙烯分子结构式为:

是完全对称而且无支链的线型高分子,分子不具有极性。从聚四氟乙烯的分子结构可以看出PTFE分子所具有的特点。 PTFE的分子是碳氟两种元素以共价键相结合。在PTFE中,氟原子取代了聚乙烯中的氢原子,由于氟原子半径(0.064nm)明显大于氢原子半径(0,028nm),使得聚四氟乙烯中未成键原子间的范德华力大于聚乙烯,有较大的排斥力,这就引起碳一碳链由聚乙烯的平面的、充分伸展的曲折构象渐渐扭转到PTFE的螺旋构象(如图1-1)。该螺旋构象正好包围在PTFE易受化学侵袭的碳链骨架外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完全“氟代”的保护层,这使聚合物的主链不受外界任何试剂的侵袭,使PTFE具有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耐溶剂性、化学稳定性以及低的内聚能密度;同时,碳-氟键极牢固,其键能达460.2kJ/mol,远比碳-氢键(410kJ/mol)和碳-碳键(372kJ/mol)高的多,由于分子的化学键能越高,其分子越稳定,这使PTFE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另外氟原子的电负性极大,加之四氟乙烯单体具有完美的对称性而使PTFE分子间的吸引力和表面能较低,从而使PTFE具有极低的表面摩擦系数和低温时较好的延展性,但这也导致PTFE的耐蠕变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冷流现象;PTFE 的无分支对称主链结构也使得它具有高度的结晶性,使PTFE的加工比较困难。

换热器分类及发展趋势

换热器的种类及各种发展趋势 一、按照传统方式的不同,换热设备可分为三类: 1.混合式换热器 利用冷、热流体直接能与混合的作用进行热量的交换这类交换器的结构简单、但价便宜、常做成塔状。两种容许完全混合且不同温度的介质,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完成其热量的传递。 例如:冷水塔(凉水塔)、造粒塔、气流干燥装置、流化床等。 2.蓄热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能量传递是通过格子砖或填料等蓄热体来完成的。首先让热流体通过,把热量积蓄在蓄热体中,然后再让冷流体通过,把热量带走。由于两种流体交变转换输入,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小部分流体相互掺和的现象,造成流体的“污染”。 蓄热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传热面大,故较适用于气——气热交换的场合。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料气转化和空气余热。回转蓄热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实现连续操作,换热器中的蓄热体一般采用成型板片或金属丝网组装的扇形柜内,其外部由金属壳体密封,并以每分1~4转得慢速转动进行连续换热。 3、间壁式换热器 所谓间壁式换热器,是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在固定的壁面(称为传热面)相隔的空间里流动,通过璧面得导热和壁表面的对流换热进行热量的传递。参加换热的流体不会混合,传递过程连续而稳定地进行。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面大多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造。在某些场合由于防腐的需要,也有用非金属(如石墨,聚四乙烯等)制造的。这是工业制造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换热器。冷、热流体被一固体壁面隔开通过璧面进行传热。按照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可分为: (1)管式换热器: 如套管式、螺旋管式、管壳式、热管式等。 (2)板面式换热器: 如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 (3)扩展表面式换热器: 如板翅式、管翅式、强化的传热管等。

2014热质交换题库ch1

Ch1绪论 知识点: 1.热质交换是传递热量和质量的设备,热量是指全热量,包括显热的传递和潜热的传递。 2.按工作原理分类,热质交换设备分为表面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换热器 3.表面式换热器冷热流体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表面式换热器存在固体传热面,以中间间隔面为传热面,因此存在接触热阻,传热效率低于混合式换热器。 4.蓄热式换热器冷热流体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蓄热体传给冷流体。蓄热式换热器存在固体传热面,以蓄热体为传热面,存在接触热阻,传热效率低于混合式换热器。 5.混合式换热器又称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冷热流体直接接触,混合进行换热。混合式换热器不存在固体传热面,不存在接触热阻,传热效率高于表面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 6.管式、板式换热器都属于表面式换热器。 7.按流体流动方向分类,热质交换设备分为顺流式、逆流式、叉流式和混流式换热器 8. 混流式换热器中,当冷、热流体交叉次数在四次以上时,可根据两种流体流向的总趋势,将其看成逆流或顺流。 9.叉流式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 10.石墨、聚四氟乙烯和玻璃为材料的换热器可用于处理有腐蚀性的介质的换热。 11.三种传递现象的含义,各自发生的条件,各自的基本定律。 填空题 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动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牛顿粘性定律。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傅立叶定律。用来表征由分子扩散引起的质量传递规律的定律是斐克定律。 (3分)当流体中存在速度梯度时,会发生动量传递;当存在___温度___梯度时,会发生热量传递;当存在质量浓度梯度时,则发生质量的传递现象。 质交换的推动力是浓度差,热交换的推动力是温度差,动量交换的推动力是速度差。热质交换同时存在过程的推动力是焓差。 质交换的基本型式是分子扩散、对流扩散,其中对流扩散较强烈。 分子扩散是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而湍流传递是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用。 菲克定律是表示质量传递现象的基本定律,表达式为,其中负号表示质量传递的方向是浓度梯度的负方向(或者质量是朝浓度降低的方向传递的)。 牛顿粘性定律是表示动量传递现象的基本定律,表达式为,其中负号表示黏性动量通量的指向是速度梯度的负方向(或者动量是朝速度减小的方向传递的)。 傅里叶定律是表示热量传递现象的基本定律,表达式为,其中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温度梯度的方向(或者说热量是朝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的)。 动量交换传递的量是运动流体单位容积所具有的动量(u。 热量交换传递的量是物质单位容积所具有的焓cp(t。 质量交换传递的量是扩散物质单位容积所具有的质量,即浓度CA。 按工作原理分类,热质交换设备可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应用最广泛的是间壁式。 按工作原理分类,蒸发器和冷凝器属于间壁式,喷淋室属于直接接触式,蒸气加湿器属于直接接触式。 蓄热式换热器冷热流体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蓄热体传给冷流体,与混合式换热器相

国内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外来制造业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代工阶段。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基于中国市场的薪资水平,来为是否选用机器人做成本核算,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周边国家及地区“竞争对手”的人力成本。其实,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升级制造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减少流水线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因为除了精准、高效、可适应恶劣生产环境等优势,机器人可以给制造业带来“高水平制造工艺”和“制造高水平产品”。 观察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出现生产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等趋势,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日见端倪,与之相伴的是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发达国家。 一些迹象表明,美国一些大企业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福特正在觉醒,开始在本土大规模投资先进制造业,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在2012年已显露疲态。 对于中国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智能类新型制造业兴起,其特点是个性化“按需定制”,生产地点必须靠近使用地点。这样一来,原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的制造业将“回流”。一旦“智能制造”开始普及,加上美国能源成本持续降低,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具有竞争力。 产能过剩成我国制造业的一大硬伤 发布时间:2015-06-17 资讯内容 分享到:1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年年创新高,不断刷新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份额比例,但在这中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过于快速扩张带来的“底盘不稳”,科技含量低、行业规范缺失以及产能过剩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国制造业要想脱胎换骨,还有许多必须经历的阵痛。 10余年时间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

关于聚四氟乙烯的综述

关于聚四氟乙烯的综述 蔡炜梁(08330020)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工专业,广州,510275)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聚四氟乙烯(PTFE)的发展和制备原理,以及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的比较,同时主要介绍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展望其发展前景。聚四氟乙烯作为一种功能性塑料,在众多材料里拥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包括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很好的电绝缘性能、非粘附性、耐候性、阻燃性和良好的自润滑性,对人体无毒性,已在化工、石油、纺织、电子电气、医疗、机械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性能应用“塑料王”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ly tetra fluoro ethylene (PTFE), and the comparison amo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prepa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e introduce the performance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PTFE. It has a broad prospect. As one kind of functionality plastic, PTFE has many excellent performances, including excellent chemistry stability and bear causticity, electricity insulates function, no adherent, weather resistance, incombustibility and excellent self-lubricity. PTFE is not poisonous to human body and it has already acquired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many realms, such as chemical engineering, petroleum, spinning, electronics electricity, medical treatment and machine. Keywords PTFE,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the king of the plastics 1.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化学学科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许多新型的无机材料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聚四氟乙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氟乙烯的发现首先是被用于冰箱的制冷剂,杜邦公司(Do Pont)的研究员Plunkett 在研制四氟乙烯时意外得到的。1938年4月6日,Plunkett和他的助手首次从装有TFE的钢瓶中得到了粉末状的聚四氟乙烯(PTFE),引起杜邦公司的重视,并探索其聚合条件及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前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TFE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列为军需品,同时其专利也被保护起来。直到1946年JAC才报导了杜邦公司在聚四氟乙烯的研究工作,同时美国专利局批准了多项专利。

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换热器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换热器由于其在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使得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结构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也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石化、煤炭工业中的余热回收装置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现有换热器的分类,各种换热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对目前换热器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换热器;强化换热;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换热器由于其在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使得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1换热器的分类方式 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种换热器层出不穷,难以对其进行具体、统一的划分。虽然如此,所有的换热器仍可按照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来加以区分,具体如下。 按照用途来分: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 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金属的、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 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 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