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观测光斑大小

显微镜观测光斑大小
显微镜观测光斑大小

显微镜观测光斑大小

摘要

介绍用显微镜观测光斑大小的方法。显微镜观测光斑大小的方法结合分析软件,可以测量和分析尺寸小、形状不规则、能量分布复杂的单色光和复合光形成的光斑,为需要对光斑进行评估的各种应用领域提供了实时、快速、有效的测量方法。通过该实验能了解到不同波长的光斑大小,以及光斑大小与显微镜放大倍数和观测角度之间的关系。

测量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形成物方远心光路,使被测工件的光学成像落在仪器的分划板上,然后通过目镜使分划板上的标准刻线对工件影像进行瞄准,以达到测量的目的。因此,影像法是测量显微镜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测量显微镜,影像法,波长,观测角度,放大倍数

MICRORCOPY SPOT SIZE

ABSTRACT

Introduction spot size with a microscope observation method.Microscope observ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spot size analysis software can measure and analyze small size,irregular in shape,monochromatic light energy distribution and the complex formation of composite beam of light for the spot to assess the need for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provides real-time,fast effective measurement method.The experiment can be learned by different wavelengths of light spot size,and spot size and microscope magnification and viewing angle relationship.

Measuring microscope optical system telecentric in object form,enabling the optical workpiece partition imaging instruments on-board fall, and then eyepiece so that the standard partition board groove on the workpiece image to aim to achieve the measurement purpose.Therefore,the image method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asuring microscope,the basic measurement method.

Key Word:measuring microscope,imaging method,wavelength,observation angle,magnification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绪论. (1)

1.1测量显微镜 (1)

1.1.1测量显微镜107JA (1)

1.1.2测量显微镜的使用 (1)

1.1.3测量显微镜正常使用注意事项 (2)

1.2观测光斑 (3)

第二章测量光斑的方法 (4)

2.1观测光斑大小的方法 (4)

2.1.1CCD摄像法 (4)

2.1.2光纤探针扫描法 (5)

2.1.3 测量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小光斑 (6)

第三章材料与方法 (8)

3.1实验材料 (8)

3.1.1显微镜 (8)

3.1.2 滤光片、凸透镜、激光器 (10)

3.2实验方法 (11)

3.3实验步骤 (13)

3.4实验测量方法 (14)

第四章实验的结论与分析 (16)

4.1实验结论 (16)

4.1.1解决问题 (16)

4.1.2实验结果 (16)

4.2实验分析 (20)

结论 (2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绪论

1.1测量显微镜

测量显微镜是一种大型的精密测量仪器,具有准确度高、功能全等特点,是生产企业长度计量工作中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测量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形成物方远心光路,使被测工件的光学成像落在仪器的分划板上,然后通过目镜使分划板上的标准刻线对工件影像进行瞄准,以达到测量的目的。因此,影像法是测量显微镜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测量方法。由于测量显微镜还配备了许多辅助设备,所以除了最基本的影像法外,它还能实现轴切法、光学接触法、机械测量法、双像法等测量手段,以达到不同的测量目的。

1.1.1测量显微镜107JA

产品简介:

测量显微镜107JA,采用透、反射的方式对工件长度和角度作精密测量。特别适用于录象磁头、大规模集成电路线宽以及其它精密零件的测试。广泛地适用于计量室、生产作业线及科学研究等部门。

107J为光栅数显的小型精密测量仪器。工作台除作X、Y坐标的移动外,还可以作360º的旋转,亦可以进行高度方向做Z坐标的测量;采用双筒目镜观察。照明系统除作透、反射照明外还可以作斜光线照明。仪器进一步可连接CCD 电视摄像头,作工件的轮廓放大;亦可连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等测量。是一种理想的多用途的小型精密测量仪器。

1.1.2测量显微镜的使用

寻找像平面

(1)针尖试样应采用“光点找像法”。

一般显微硬度计测量显微镜物方视场只有0.25~0.35mm,在此视场范围外区域在测量显微镜目镜视场内,眼睛是看不见的。而针尖类试样顶尖往往小于0.1mm,

所以在安装调节试样时,很难把此顶尖调节在视场内;如果此顶尖在视场周围而不在视场内,则在升降工作台进行调节时不小心就会把物镜镜片顶坏,即使不顶坏物镜,找像也很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光点找像法”方法。

开启测量显微镜的照明灯泡,这时在物镜下面工作台上就有一个圆光斑,把针尖试样垂直于工作台安装在此光斑的中心,升高工作台,使此针尖的顶尖离开物镜约1mm这时眼睛观察顶尖部位,调节工作台上的两个测微丝杆。使物镜下照明光点在前后左右对称分布在此顶尖上(这一步骤必须仔细)随后缓慢调节升降机构,这时在目镜视场中即会看到一个光亮点。这就是此顶尖上的反射光点,再进一步调节升降即可找到此针尖的像。

(2)表面光洁度很高的试样(如显微硬度块)应采用边缘找像法。

显微硬度试验中,试样表面光洁度一般都是很高的,往往是镜面表面上没有明显观察特征,而显微硬度计中所有高倍测量显微镜的景深都是非常小的,只有1~2mm 所以在调焦找像平面时,对于缺乏经验的操作者是很困难的,甚至会碰坏物镜,所以操作者有的留用表面残留痕迹来找像平面。但有时往往无残留痕迹时,建议采用边缘找像法。即按上述同样方法使用照明光点(约为0.5~1mm)的中心对准试样表面轮廓边缘,则在目镜视场内看到半亮半暗的交界处即为此轮廓边缘,随后进一步调节升降即可找到此表面边缘的像。

调焦

为找到正确成像位置,应注意要调节使压痕边缘清晰而不是压痕对角线或对角线交点清晰。我们需要测量的是这个四棱角锥体坑表面棱形的对角线长度。为帮助操作者掌握这一步骤,这里提出“视差判别法”,当用分划板刻线或十字交点对准压痕对角线顶尖时,人眼相对于目镜左右移动,这时如调焦不正确,即压痕边缘象不完全落在分划板上,则会发现此边缘相对于分划线会左右移动。这说明调焦不正确,如人眼相对目镜的位置不一致,则一定存在测量误差,此时应进一步调焦,直至此边缘相对分划线在人眼晃动时无相对位置才为正确。

1.1.3测量显微镜正常使用注意事项

①用调焦手轮对被测件进行调焦时,应先从外部观察,使物镜镜筒下降接近被测件,然后眼睛才能从镜中观察。旋转调焦手轮时,要由下向上移动镜筒;

②防止空程误差。在测量时应向同一方向转动测微鼓轮,让十字叉丝垂线和

各目标对准。若移动叉丝超过了目标时,应多退回一些,再重新向同一方向移动叉丝,完成测量。

③要正确读数。

1.2 观测光斑

观测光斑的技术在现在越来越全面,为观测光纤通信领域内的各种微小红外光斑,研制了一种采用变象管的仪器。使用这种仪器比采用靶摄象管或、等其它器件的观测设备具有更直观、方便和更经济的优点本仪器用于观测光斑模场的分辫度高于协,而用于测量自聚焦透镜焦点位置参数的精度优于林可广泛应用于科研和生产领域中。

而在图像传感技术的许多应用中,例如光电几何量非接触测量、目标图像跟踪和天文学测量等领域,经常需要用探测器(如CCD)在像面上接收一个成像斑点(称为像斑),以便从中提取空间深度和横向位置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估值精度除依赖于许多技术上的因素外,最基本的物理限制来自对像斑位置估值精度。光斑位置估值精度除了与图像噪声等外界因素有关外,还与光斑本身的大小[ax,ay]有关。因此,如何设计合适的光斑和提高对像斑中心位置的检测精度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第二章测量光斑的方法

2.1观测光斑大小的方法

微光斑的测量与分析对于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激光光束等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微光成型、微细加工、光学存储、材料处理等应用领域,对经过光学系统形成的光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光斑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目前国外已开发出一些商品化的光斑测量仪器,这些仪器大多用于测量光束能量分布(Profile),且现有测量对象仅局限于激光光斑。由于激光属单色光,形成的光斑形状较规则,且能量分布为已知的高斯分布,因此其光斑的测量与分析相对较易实现]1[。

2.1.1CCD摄像法

CCD是一种光谱响应宽、稳定性好、操作容易的图像传感器件。近年来,CCD 器件与CCD摄像机在现代光电子学和精密测量技术(如尺寸测量、定位检测、天体观测等)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用CCD测量光斑可及时获得光斑的二维扫描结果,是较理想的测量方法之一。彩色CCD摄像法不仅可测量单色光的光斑,而且还可以测量复合光的光斑。CCD传感器的像元尺寸小,几何精度高,配置适当的光学系统,可以获得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它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测量,因而使用方便灵活,适应性强;它的输出信号易于数字化处理,容易与计算机连接组成实时自动化测量系统。这些优点使CCD摄像法近几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加工件尺寸的高精度、高速度的检测领域。

利用CCD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普通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数码改造,减少复杂的机械运动部件,从而减少误差的来源,提高了测量精度,实现了孔心距的数字化测量和读数自动化。采用CCD摄像法的孔心距测量系统是用显微镜图像分析法对孔心距进行精密自动测定,主要由工具显微镜、面阵CCD摄像

头、图像采集卡、PC机、数据分析软件等组成。

光斑测量系统由光学系统、显微物镜、彩色CCD、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见图1—1)。被测光斑经显微物镜放大后在CCD光敏面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光斑。CCD 器件输出的图像视频信号传送到图像采集卡,经A/D 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计算机供显示、存储和测量分析。显微物镜的放大倍率根据被测光斑和CCD光敏元的大小而定。

图2-1 CCD测量系统框图

CCD摄像头将工件轮廓拍摄下来后,通过图像采集卡将工件的数字化图像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对图像作二值化处理,得到工件的轮廓图像。显然,工件图像的尺寸(以像素点数量表示)与工件的实际尺寸(以厘米或毫米表示)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即两者之间的测量比为常数K,由摄像物镜的放大比和CCD 器件的放大比所决定。利用一尺寸已知的标准工件作为测量目标,对CCD摄像测量系统的测量比K作精确标定。测量尺寸未知的工件时,只需测定其图像的边长或直径所包含的像素点数量,除以K,即可获得工件的实际边长或直径。

被测光斑经显微物镜放大后在CCD光敏面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光斑。CCD器件输出的图像视频信号传送到图像采集卡,经A/D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计算机供显示、存储和测量分析。显微物镜的放大倍率根据被测光斑和CCD光敏元的大小而定。

2.1.2光纤探针扫描法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发展很快,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采用了光纤探针和探针—样品的切变力间距调控两项先进技术。光纤探针作为SNOM的探测器,针尖直径仅50nm左右。我们将光纤探针应用于微小光斑的测量中,可知光纤探针扫描法非常适合微小光斑的测量,且测量分辨率很高。一般而言,为了提高SNOM系统的分辨率,需要探针尖直径越小越好。然而,随着针尖直径的减小,探针的传输效率急剧下降。例如,若偶合进光纤的激光功率为1.0mw,当光纤探针锥尖直径为100nm时,其输

出功率为10nw,衰减为5

10-;当锥尖直径为50nm时。输出功率为0.1nw,衰减为7

10-。

利用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光纤探针采样技术和压电陶瓷扫描技术,可对光学系统小光斑的光强分布进行高空间分辨的测量。由于光纤探针采样点的大小为几十纳米或更小,压电陶瓷扫描间距为几纳米或更小。因此该方法特别适合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小光斑的测量。实验证明,采用该方法测量的空间分辨率可达50~100nm 左右。

光学探针扫描测量系统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纤探针扫描器、光电倍增管/A/D 转换电路、计算机和其它驱动电路等组成(见图1-2)。装在扫描器上的探针对光斑进行扫描,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出,经过A/D转换后输入计算机。探针的扫描通过控制压电陶瓷在X,Y方向的伸缩而实现]2[。

图2-2 光纤探针扫描测量系统框图

为获得光斑的实际能量分布,必须对测得的能量分布进行修正。如不考虑金属镀膜的影响,可将光纤探针简单地视为小孔。在此假设下,如果设光斑实际能量分布函数为E,测得的能量分布为'E,小孔函数为)

circ,则存在如下关系

()ρ

E c i r c

E='(1-1)因此,可根据上式进行能量分布修正以获得光斑的实际能量分布。

彩色CCD摄像法、光纤探针扫描法两种测量光斑的方法并结合分析软件,可以测量和分析尺寸小、形状不规则、能量分布复杂的单色光和复合光形成的光斑,为需要对光斑进行评估的各种应用领域提供了实时、快速、有效的测量方法。2.1.3 测量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小光斑

以测量大数值孔径显微镜物镜的点扩散函数为例,其测量装置的原理如图2-3所示。

图2-3 测量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小光斑的系统

由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经非球面透镜准直和普通扩束镜扩束后入射到大数值孔径显微镜物镜上,在被测物镜焦面上形成一小光斑,即点扩散函数。前端有一个小孔的镀金属膜锥形光纤探针置于小光斑处,对光场采集,并由光纤主体将光传输至另一端的光电倍增管上进行光电转换;电信号经放大和模数转换后由计算机处理。计算机通过数模转换控制高压放大器的输出,从而控制管状压电陶瓷管的横向两维扫描和纵向位移(用于调焦)。压电陶瓷管带动光纤探针进行焦面上的两维扫描,从而使计算机可给出小光斑的两维光强分布图,即点扩散函数,如需要的话,由快速傅里叶变换给出被测物镜的光学传递函数。

实际装置中对光源进行了直接光强调制,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后再解调,以减小外界光及电路噪声的影响。

通过更换激光器和调制方式(工作波长不同,使用的激光器也不同;激光器工作方式不同,光强调制方式也不同),该装置可以直接用于测量光盘驱动器与母盘刻录机物镜的读写或刻录光斑的小光斑。实际上,所有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的小光斑都可以用类似方法测量。根据被测光学系统的不同,光源既可以是单色激光器也可以是白光加小孔光阑(小孔光阑不够小时可随后增加一个倒置的显微镜光路);光路布置既可以是共轭距无穷远的,也可以是有限远的]3[。

第三章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显微镜

正如上一章提到的,实验首要采用测量显微镜。测量显微镜的准确度高以及功能晚上等特点都有利于得到准确的数据并且有利于测量,测出所需的数据。而影像法测量显微镜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测量方法。

以显微镜观察钢珠为例。显微镜观察光亮体表面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会有光斑而影响观察。而通过摄像显微镜独特的光路大范围调节功能,改变照明光路中心,利用弱光照明、优化光路等技术手段,解决了光斑问题,获得了良好的图像效果。

图3-1 照相机拍摄的钢珠照片

正常观察光路是由于存在反光则会得到如下图片

图3-2 正常照明光路观察时出现的光斑

通过优化调节可以得到钢珠磨痕最佳照片从而得出相对清晰的照片

图3-3 正常照明光路通过优化调节得到的钢珠磨痕最佳照片

接下来通过改变光路中心,消弱反光,并且利用弱光照明可以得到清晰的钢珠磨痕最佳照片。

图3-4 改变光路中心利用弱光照明得到的钢珠磨痕最佳照片

当然光学显微镜也是精确度高的一种显微镜。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学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足以观察的尺寸。近代的光学显微镜通常采用两级放大,分别由物镜和目镜完成。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象,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而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就是物镜放大倍率和目镜放大倍率的乘积。放大倍率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结构

光学显微镜一般由载物台、聚光照明系统、物镜,目镜和调焦机构组成。载物台用于承放被观察的物体。利用调焦旋钮可以驱动调焦机构,使载物台作粗调和微调的升降运动,使被观察物体调焦清晰成象。它的上层可以在水平面内沿作精密移动和转动,一般都把被观察的部位调放到视场中心]4[。

3.1.2 滤光片、凸透镜、激光器

发射的光束可由激光器或者手电筒发出的光,但由于光束中可能存在不只一种波长,因此需要用滤光片过滤掉不需要的波长光,然后通过凸透镜聚焦。

滤光片原理:滤光鏡是摄影中不可缺少的光学器件,它能按照规定的需要改

变入射光的光谱强度分布或使其偏振状态发生变化。就光学行为而言,主要是透

射、反射、偏振和密度衰減、散射等。

实际在滤光镜两个表面处都同时发生透射和反射。从能量角度看,常以反射率、

透射率及吸收率表示能量的分配状态,根据不同的需要令它们有不同的分配情况。滤光镜的材料吸收的辐射通常是以热、荧光或在材料中进行的光化学反应的形式

释放出来。

激光器则可由手电筒等代替。同样的凸透镜也可用不同的透镜来代替。

3.2 实验方法

影像法测量

万能测量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形成物方远心光路,使被测工件的光学成像落在

仪器的分划板上,然后通过目镜使分划板上的标准刻线对工件影像进行瞄准,以

达到测量的目的。因此,影像法是万能测量显微镜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在此以影响法测量螺纹为例来解释实验的方法。

1.调光圈

用影像法测量时,理想照明光线是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这样,工件的

光学成像失真最小。但实际照明光束中往往包含斜照平行光,这样的光束用作边

缘比较薄的工件成像,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但对于曲面轮廓的测量,如圆柱直

径、螺纹和曲面样板等,成像光束不平行将给测量带来误差。为了尽可能地消除

这种影响,通常需要调整可变光圈。缩小光圈能够控制斜光束,但如果光圈太小,由于光线绕射,又会产生相反的后果。所以,在万能测量显微镜上测量曲面轮廓,必须按照被测工件的曲率半径调整光圈,这样才能减小成像误差。光圈直径可通

过实验近似公式来计算,在测量螺纹时,最佳光圈直径的数值方程为:

3)2sin(18.0d f D α

*?= (3-1) 式中:f ——准直透镜焦距;2d ——螺纹中径;2α——螺纹牙型半角。

通常,最佳光圈的大小可在仪器说明书中直接查得]5[。

2.调焦

影像法测量时需要正确地调焦。首先根据测量者的视力调节目镜视度旋钮。使之

能看清分划板上的刻线。然后上下移动中央显微镜悬臂,使工件的像清晰地成在

分划板上。只有在二者都清晰的情况下才能瞄准,否则将产生瞄准误差。调焦也可采用焦距规。即先使焦距规上刀刃的像清晰地成在分划板上。然后换上被测件。同样可实现在工件的轴截面内测量。

3.调中央显微镜的立柱倾斜角

测量螺纹时,调整好焦距和光圈后,还需把显微镜立柱倾斜一个角,倾斜方

向视螺纹左旋还是右旋而定。目的是使平行光向上通过螺纹牙槽时与牙侧螺旋面

相切,得到一个真实而清晰的牙型轮廓,Ψ值按公式(2-2)求得: 2tan d np πψ= (3-2)

4.中径测量

使目镜米字线的中心虚线和牙型边缘相压,记下横向读数,再移动显微镜到

螺纹的另一侧.并使立柱反向倾斜 角,在视场内引入另一面影像,使其边缘与米

字线的中心相压,记下第二次横向读数(如图2-5所示)]6[。

图2-5影像法测量螺纹中径 测量中工作台不许有纵向移动,此时两次横向读数之差即为被测螺纹的中径。

为消除螺纹定位时被测件轴线和横向导轨不垂直产生的误差]7[,可以在牙型左、

右两侧面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径的测量值,即:

2222右左d d d += (3-3)

5.螺距测量

将米字线的中心线压在牙型轮廓的边缘,记下纵向读数,然后移动纵向滑板,

使米字线的中心线与相邻的同名牙型边缘相压,记下第二次纵向读数,两次读数

之差即为螺距的实测值。测量过程中横向不许移动]8[。为消除螺纹的轴线和测量线不平行引起的系统误差。应将左右牙廓上的螺距分别测出,取其算术平均值作

为测量结果,即:

2)(右左p p p += (3-4)

6.牙型半角的测量

使目镜米字线的中心虚线与牙型轮廓影像边缘相靠,如图2-6所示。在角度目镜内读取角度值)2,2(I I I αα。为消除由于螺纹轴线与测量线不平行所引起的测

量误差]9[,还需在螺纹另一侧进行测量,读取角度值)2,2(V I I I I αα,并取算术平

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即:

()2222IV I ααα+=左 (3-5)

()2222III II ααα+=右 (3-6)

测出左、右牙型半角后.与牙型半角的公称值进行比较,得出牙型半角的偏差左2α?和右2α?]10[。

3.3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显微镜,激光器,滤光片,凸透镜,笔,纸(如果显微镜不带测量功能,自带测量工具)

2.调节显微镜

(1).显微镜的取送:①右手握镜臂;②左手托镜座;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

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 左右。

(3).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7).镜头的擦拭:①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擦镜头时,先将擦镜纸折叠几次,然后朝一个方向擦,不可来回擦或转动擦;③如果镜头被油污污染,则可在擦镜纸上滴几滴二甲苯,然后按上述方法擦拭。

(8).显微镜的放大对象: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更不是体积。

(9).显微镜的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准焦螺旋的使用。

(10).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在视野何方,则装片即向该方向移动。

调节好显微镜,使观察的视线清晰,亮度便于观测。

3.调节好显微镜后,按激光器,滤光片,凸透镜,显微镜摆放实验仪器,并且要使激光器,滤光片,凸透镜处于同一直线上,焦点同时也在同一直线上。调整角度使最后的光源聚焦到显微镜的观测面上,平行光束通过透镜后,会聚与焦平面上,相互加强成一亮点。

4.调节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得出清晰的光源光斑。

5.要是使用测量显微镜则可用显微镜的测量功能直接得出观测到的光斑的大小。多次重复以上的操作,也可改变入射光源,从而可以得出不同波长的光斑大小,为实验增加准确度。

3.4实验测量方法

对于一个光学仪器来说,如果一个点光源的衍射图样的中央最亮处刚好与另

一个点光源的衍射图样的第一个最暗处重合,这时两衍射图样光强度约为单个衍

射图样的中央最大光强的80%,一般人眼睛刚能够判断出这是两个光点的像,这

一条件称为瑞利准则。以圆孔形物镜为例,“恰能分辨”的两点光源的两衍射图样

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应等于爱里斑的半径]11[。此时,两点光源在透镜处所张的角

称为最小分辨角,用R θ表示。对于直径为d 的圆孔衍射图样来说,爱里斑半径1θ由下式给出: d λ

θ22.1sin 1= (3-7)

即最小分辨角的大小由仪器的孔径d 和光波的波长λ决定。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都与仪器的孔径成正比,与所用的光波的波长成反比

]11[。

第四章实验的结论与分析

4.1实验结论

4.1.1解决问题

1.实验仪器的摆放问题,正如上面步骤里说的四个仪器必须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滤光片,激光器,凸透镜的焦点也要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重中之重。

2.显微镜调试好,并且使用得出数据后要记下当时使用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这是容易忽视的问题。

3.这是本实验的最大问题,就是从显微镜上的得出的数据并不是光斑原来的大小,由于显微镜存在一定的角度,我们观察时会使得出的数据不是原来的大小,因此需要根据实验时偏转的角度将得出的光斑大小还原成原来大小。

4.1.2实验结果

根据3.3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调整好激光器,滤光片,凸透镜以及显微镜的位置,使其平行入射并且最终是光源聚焦到显微镜的观测面上,通过显微镜的调节从而得到相对清晰的光斑大小,大概如下图4-1所以是一个相对椭圆的光斑。然而光斑是圆形的,原因即为上述需解决问题中的第三点,由于观测角度的问题使原本为圆的光斑呈现出了实验得到的椭圆光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的椭圆的大小以及观测的角度,从而得出光斑原来的大小。

显微镜种类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配合,因而可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对物体的细微结构进行放大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 倍(最大的分辨力为0.2μm)。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附图1) 1.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和光源等。 (1)目镜通常由两组透镜组成,上端的一组又称为“接目镜”,下端的则称为“场镜”。两者之间或在场镜的下方装有视场光阑(金属环状装置),经物镜放大后的中间像就落在视场光阑平面上,所以其上可加置目镜测微尺。在目镜上方刻有放大倍数,如10×、20×等。按照视场的大小,目镜可分为普通目镜和广角目镜。有些显微镜的目镜上还附有视度调节机构,操作者可以对左右眼分别进行视度调整。另有照相目镜(NFK)可用于拍摄。 (2)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于转换器上,又称接物镜。通常每台显微镜配备一套不同倍数的物镜,包括:①低倍物镜:指1×~6×; ②中倍物镜:指6×~25×;

③高倍物镜:指25×~63×;④油浸物镜:指90×~100×。 其中油浸物镜使用时需在物镜的下表面和盖玻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 1.5 左右的液体(如香柏油等),它能显著地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其他物镜则直接使用。观察过程中物镜的选择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的顺序,因为低倍镜的视野大,便于查找待检的具体部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粗略视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聚光器由聚光透镜和虹彩光圈组成,位于在载物台下方。聚光透镜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于视场范围内;透镜组下方的虹彩光圈可开大缩小,以控制聚光器的通光范围,调节光的强度,影响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使用时应根据观察目的,配合光源强度加以调节,得到最佳成像效果。 (4)光源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借助镜座上的反光镜,将自然光或灯光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作为镜检光源。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不用聚光器或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或光较弱时,一般都用平面镜。新近出产的显微镜一般直接在镜座上安装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用于调节光照强度。光源类型有卤素灯、钨丝灯、汞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显微镜的光源照明方法分为两种: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前者是指光源由下而上通过透明的镜检对象;反射型显微镜则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 2.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壁、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和准焦螺旋等。 (1)镜座基座部分,用于支持整台显微镜的平稳。 (2)镜柱镜座与镜臂之间的直立短柱,起连接和支持的作用。 (3)镜臂显微镜后方的弓形部分,是移动显微镜时握持的部位。有的显微镜在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活动的倾斜关节,可调节镜筒向后倾斜的角度,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先端的圆筒状结构,上连目镜,下连接物镜转换器。显微镜的国际标准筒长为160 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5)物镜转换器镜筒下端的可自由旋转的圆盘,用于安装物镜。观察时通过转动转换器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6)载物台镜筒下方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用于放置载玻片。载物台上装有固定标本的弹簧夹,一侧有推进器,可移动标本的位置。有些推动器上还附有刻度,可直接计算标本移动的距离以及确定标本的位置。 (7)准焦螺旋装在镜臂或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转动时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成像系统的焦距。大的称为粗准焦螺旋,每转动一圈,镜筒升降10mm;小的为细准焦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仅升降0.1mm。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物体时,以粗准焦螺旋迅速调节物像,使之位于视野中。在此基础上,或在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必须注

几种显微镜种类的介绍

几种显微镜种类的介绍 00 暗视野显微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台下配一个暗视野聚光器(图4),来自下面光源的光线被抛物面聚光器反射,形成了横过显微镜视野而不进入物镜的强烈光束。因此视野是暗的,视野中直径大于0.3m的微粒将光线散射,其大小和形态可清楚看到。甚至可看到普通明视野显微镜中看不见的几个毫微米的微粒。因此在某些细菌、细胞等活体检查中常常使用。 实体显微镜由双筒目镜和物镜构成。放大率7~80倍。利用侧上方或下方显微镜灯照明。在目镜内形成一个直立的放大实像,可以观察未经加工的物体的立体形状、颜色及表面微细结构,并能进行显微解剖操作,也可以观察生物机体的组织切片。 荧光显微镜在短波长光波(紫外光或紫蓝色光,波长250~400nm)照射下,某些物质吸收光能,受到激发并释放出一种能量降级的较长的光波(蓝、绿、黄或红光,波长400~800 nm),这种光称荧光。某种物质在短光波照射下即可发生荧光,如组织内大部分脂质和蛋白质经照射均可发出淡蓝色荧光,称为自发性荧光。但大部分物质需要用荧光染料(如吖啶橙、异硫氰酸荧光素等)染色后,在短光波照射下才能发出荧光。荧光显微镜的光源为高压汞灯,发出的紫外光源经过激发滤光片(此滤光片可通过对标本中荧光物质合宜的激发光)过滤后射向普勒姆 氏分色镜分色镜将激发光向下反射,通过物镜投射向经荧光染料染色的标本。染料被激发并释放出荧光,通过物镜,穿过分色镜和目镜即可进行观察。目镜下方安置有屏障滤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荧光通过)以保护眼眼及降低视野暗度。荧光显微镜的特点是灵敏度高,在暗视野中低浓度荧光染色即可显示出标本内样品的存在,其对比约为可见光显微镜的100倍。30年代荧光染色即已用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及细胞、纤维等的形态观察和研究。如用抗酸菌荧光染色法可帮助在痰中找到结核杆菌。40年代创造了荧光染料标记蛋白质的技术,这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的常规技术中,可检查和定位病毒、细菌、霉菌、原虫、寄生虫及动物和人的组织抗原与抗体,可用以探讨病因及发病机理,如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及诊断,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的关系等。在医学实验研究及疾病诊断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 偏光显微镜从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空气和普通玻璃时,在与光线垂直的平面内的各个方向以同一振幅进行振动并迅速向前方传递,这是光的波动性原理。空气与普通玻璃为各向同性体,又称单折射体。如果该光源的光通过一种各向异性体(又称双折射体)时,会将一束光线分为各只有一个振动平面的,而且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线。这两束光线的振动方向、速度、折光率和波长都不相同。这样只有一个振动平面的光线称偏振光。偏光显微镜即利用这一现象而设计。偏光显微镜内,在物镜与目镜间插入一个检偏镜片,光源与聚光器间镶有起偏镜片,圆形载物台可以作360°旋转。起偏与检偏镜片处于正交检偏位时,视野完全变黑。将被检物体放在显微镜台上。若被检物为单折射体,则旋转镜台,视野始终黑暗。若旋转镜台一周,视野内被检物四明四暗,则说明被检物是双折射体。许多结晶物质(如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盐结晶、尿结石、胆结石等),人体组织内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染色体和淀粉样原纤维等都是双折射体,可借偏振光显微镜术检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各种显微镜的讲义.doc

几种特殊的光学显微镜 (一)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不具备观察物体内部的细微结构的功能,但可以分辨 0.004μm 以上的微粒的存在和运动。因而常用于观察活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内微粒的运动等。暗视野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丁达尔效应。 暗视野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下: 1.安装暗视野聚光器(或用厚实的黑纸片制成遮光板,放在普通显微镜的聚光器下方,也能得到暗视野效果)。 2.选用强光源,一般用显微镜灯照明,以防止直射光线进入物镜。 3.在聚光器和玻片之间加一滴香柏油,避免照明光线于聚光镜上进行全反射,达不到被检物体,而得不到暗视野照明。 4.进行中心调节,即水平移动聚光器,使聚光器的光轴与显微镜的光轴严格位于一直线上。升降聚光器,将聚光镜的焦点(图2 中圆锥光束的顶点)对准待检物。 5.选用与聚光器相应的物镜,调节焦距,按普通显微镜的方法操作。 (二)体视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或解剖镜,其成像为正立三维的空间影像,并具有立体感强、成像清晰宽阔、长工作距离(通常为110 mm)以及连续放大观看等特点。生物学上常用于解剖过程中的实时观察(附图13)。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为平行光,因而形成的是二维平面影像;而体视显微镜采用双通道光路,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具有一定的夹角体视角(一般为 12o15o),因而能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像。体视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相近,但更为便捷。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体视显微镜的镜检对象可不必制作成装片。 2.体视显微镜载物台直接固定在镜座上,并配有黑白双面板或玻璃板,操作者可根据镜检的对象和要求加以选择。 3. 体视显微镜的成像是正立的,便于解剖操作。 4. 体视显微镜的物镜仅一只,其放大倍数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旋连续调节。 (三)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利用细胞内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一种光学工具。细胞内的荧光物质物质有两类,一类直接经紫外线照射后即可发荧光,如叶绿素等;另有一些

暗视野显微镜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暗视野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用途。 2.学习并掌握使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品的基本技术。 二、基本原理 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主要是采用一种特殊的聚光器,在聚光器的下方中央为圆形黑盘所遮,光仅由周缘进入,使光会聚于载玻片上,并斜照物体,物体经斜射照明后,发出反射光可进入物镜,这样,造成显微镜视野黑暗,而其中的物体明亮。如无暗视野显微镜时,只需将明视野显微镜上的聚光器取下,换上暗视野聚光器即可;也可在明视野显微镜聚光镜头上附一中央遮光板(黑色的X光片包装纸,用剪刀剪成直径小于聚光镜直径大约0.8-1cm,用少许镜油轻轻粘附于聚光镜头上,使光源的光线能从周围透过即可应用)。 三、器材 暗视野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生理盐水。 四、操作步骤 1.选厚薄在1.0—1.2mm的干净载玻片一块,按常规方法取标本制成等渗盐水涂片,加盖玻片(注意切勿有气泡存在)。 2.安装暗视野聚光器或中央遮光板,将聚光镜光圈调至1.4。 3.光源的光圈孔调至最大。 4.在聚光器上放一滴香柏油,将标本置载物台上,旋上聚光器使油与载玻片接触(不能有气泡发生)。 5.进行聚光器光轴调节与调焦。水平移动聚光器,使聚光器光轴与显微镜光轴位于一条直线上。调节聚光器的高度,首先在载玻片上出现一个中间有一黑点的光圈,最后为一光亮的光点,光点愈小愈好,由此点将聚光器上下移动时均使光点增大。 6.换上所需目镜和高倍镜,缓慢上升物镜进行调焦,至视野中心出现发光的样品。 7.按普通显微镜方法操作仔细观察玻片。 五、光学显微镜的保养 1. 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则使用显微镜,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损毁。 2. 显微镜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生霉起雾问题,霉和雾会使显微镜的视场模糊,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暗视野显微镜又叫暗场显微镜,是一种通过观察样品受侧向光照射时所产生的散射光来分辨样品细节的特殊显微镜。 1、暗视野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特点 暗视野显微镜和一般的明视野显微镜区别在于二者的聚光器不同,暗视野显微镜装有一个中央遮暗的聚光器,使光线不能通过聚光器,而只能从聚光器四周边及未遮暗的部位斜射到载玻片的标本上。因光线是斜射的,不能进入物镜,故观察的视野是暗的,而聚光器斜射到菌体上的光线,因光散射作用而使菌体发出亮光,反射到物镜内,这样在显微镜中可见到暗视野中明亮的物像。 暗视野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未染色标本的形态和运动能力。 2、操作方法 ①使用研究用暗视野显微镜,或将普通光学显微镜上的聚光器取下,换上暗场聚光器。

②不论是使用干燥物镜还是油浸物镜,镜检时都应在聚光器的上透镜上加一大滴香柏油。 ③将制作好的细菌悬滴标本片置于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至顶部使油与载玻片接触。 ④放大光源。 ⑤进行聚光器光轴调节及调焦。用10*物镜找到被检物像,关小聚光器虹彩光圈至可在视野中看到视场光阑的轮廓,再上下缓慢调整聚光器,这样会使视场光阑的像变得清晰,如视场光阑不在场中央,利用聚光器外侧的两个调节钮进行调整,当亮光点调到场中央后,再将其开大,即可进行观察。 3、注意事项 ①暗视野观察所用物镜的数值孔径宜在1.00—1.25左右,太高反而效果不佳,最好是使用带视场光阑的物镜,转动物镜中部的调节环,可随意改变数值孔径的大小。

②要求使用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必须无划痕且无灰尘,物镜前透镜也必须清洁无尘。载玻片与盖玻片的厚度应符合标准。载玻片太厚,聚光器的焦点将落在载玻片内,达不到被检物体的平面上;使用油镜头时,由于物镜的工作距离很短,甚至无法调焦,从而看不到或看不清被检物体。 ③镜检时室内要暗,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应尽可能使用遮光装置,以阻止目镜周围的光线射入。 ④在进行油镜镜检时,由于油内的杂质和气泡的漫反射,会妨碍视场的镜检效果,所以要求尽可能地除掉油内的杂质和气泡。 此文章由广州深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辑修改。

第03章 显微镜网络版习题要点

第三章显微镜 首页习题 习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光学显微镜 2.荧光显微镜 3、相衬显微镜 4.暗视野显微镜 5.偏光显微镜 6.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7.倒置显微镜 8.紫外光显微镜 9.电子显微镜 10.透射电子显微镜 11.扫描电子显微镜 12.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13.分辨率 14.放大率 15.数值孔径 16.景深与焦长 17.视野 18. 齐焦 19. 显微摄影术 二、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 ) A.显微结构

B.超微结构 C.亚显微结构 D.分子结构 E.微细结构 2.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一般利用( ) A.显微镜技术 B.电子显微镜技术 C.放射自显影技术 D.离心技术 E.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3.研究组织或细胞显微结构的主要技术是( ) A.显微镜技术 B.电镜技术 C.离心技术 D.电泳技术 E.放射自显影技术 4.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 ) A,显微镜技术 B.电镜技术 C.离心技术 D.电泳技术 E.放射自显影技术 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目镜10×,物镜4×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10×,物镜20× D.目镜10×,物镜40× E.目镜15×,物镜40× 6.在物镜里增加一个相位板和在聚光镜上增加一个环形光阑的显微镜是( ) A.透射电镜 B.扫描电镜 C.荧光显微镜 D.暗视野显微镜 E.相衬显微镜

7.关于光学显微镜,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采用日光作光源,将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仪器 B.细菌和线粒体是光镜能清晰可见的最小物体 C.由光学系统、机械装置和照明系统三部分组成 D.可用于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 E.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目镜决定 8.关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有误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双眼同睁 B.按照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顺序进行标本的观察 C.使用油镜时,需在标本上滴上镜油 D.使用油镜时,需将聚光器降至最低,光圈关至最小 E.使用油镜时,不可一边在目镜中观察,一边上升载物台 9.适于观察细胞复杂网络如内质网膜系统、细胞骨架系统的三维结构的显微镜是( )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相衬显微镜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E.暗视野显微镜 10.关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以单色激光作为光源 B.激光变成点光源后聚焦到标本成为点照明 C.点光源激光束在标本的整个焦平面进行光点扫描后在荧光屏上成像 D.图像信息要经电脑三维重建处理 E.所用标本须经超薄切片 11.下面对透射电镜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泛光式电子束和透射电子成像 B.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 C.发展最早 D.性能最完善 E.景深长、图像立体感强 12.用于观察活细胞中有规则的纤维结构如纺锤丝、染色体以及纤维丝等构造的光学显微镜是( ) A.荧光显微镜 B.相衬显微镜 C.普通显微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