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2、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传染病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肺结核护理常规

履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因为长期疗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头脑情况,予以解释和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放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卵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事情,出格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呈现耳鸣,口唇麻痹,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用损伤等情况时,应实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流传途径的隔离预防。

2.活动与休息:急性肝炎、肝衰竭、慢性肝炎活动期者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3.饮食:肝炎急性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慢性肝炎患者,恰当增加卵白的摄入量;血氨升高、有肝性脑病倾向及症状时,给予低卵白饮食;严峻肝性脑病时严格限制卵白质;腹水、少尿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

4.病情观察:患者的精神、食欲及乏力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程度如何,皮肤、巩膜黄染情况。了解黄疸的消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5.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对肝衰竭患者应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6.用药护理:干扰素的反作用较多,最初治疗的l~2周内可呈现流感样症状,患者也可呈现发热、疲惫、体重下降、脱发和骨髓抑制,有的患者可有焦急、易冲动、忧虑和自尽倾向等心理问题。应留意观察与护理。

7.健康宣教:应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和活动,饮食上宜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并能提供足够热量的食物,绝对禁洒。遵医嘱用药,所有用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并保证按时服药,忌滥用药物,以免增加肝负担,阻碍疾病恢复。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到门诊复查肝功能、8超和病毒复制指标等。

三、肝硬化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悲观情感。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呕吐物,大便颜色及量,若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肝昏迷前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吗啡,四环素等)。

病人躁动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

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并发症。

腹水病人应取半卧位,并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合并肝昏迷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禁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灌肠。

四、高热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

给予高卵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克不及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

鼓励病员多饮水,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体温39度以上者,每2小时测T,P,R一次,可行冰枕,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出汗情况,并记录。

保持呼吸道迟滞,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大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防止受凉。诊断未明,疑为传染病者,应暂时隔离,并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验,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五、休克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内,采取头与腿均抬高30度与平卧位交替使用。

备齐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

保持呼吸道迟滞与吸氧,提高血氧含量,纠正缺氧对休克的危害。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在输液前抽血,做好各类急测事情。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

下静脉穿刺。严密观察意识,表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皮肤色泽,肢端温度等改动,并作好记录。

留置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出格留意尿量,比重,颜色及酸碱度等。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

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者要注意保暖。

六、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

吸氧。

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

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肌注。

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曲池,三阴交等穴。耳穴肾上腺,神门等穴。

呼吸受抑制时,可肌注可拉明或XXX等呼吸兴奋剂,酌情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

出现呼吸停止,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气管插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行被动呼吸。心跳骤停时,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和一般情况,根据病情变革采纳相应的急救措施。

七、伤寒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床旁隔离至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卧床休息,热退1-2周后才可恰当活动。

给予高热量,低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腹胀时应停食牛乳和糖食。

高热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清洁。热退后仍应逐日测体温三次,继续观察1-2周。

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有精神症状时,应专人守护并加床栏,防止发生意外。

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生命体征改变及腹痛,便血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八、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按传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急性期因体温高,排便次数多,应卧床休息。

多饮水,给予清淡少渣易消化的流汁或半流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病情,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及时采取大便标本送检。有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腹痛猛烈时腹部置热水袋热敷。

中毒型痢疾的护理:按高热,昏迷,抽搐护理常规护理。增强病情观察,留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发现异常实时报告医师。严密观察呼吸变革,如发现呼吸不规则,停息,或抽泣样呼吸等,应实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迟滞,实时给氧,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九、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主要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疹后l0天。患者离开病室应戴口罩,严格探视与陪护。

2.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风,但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患者身上,避免强烈光线刺激患者的眼睛。

3.饮食: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做到少量多餐,多喂开水及热汤,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卵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做好饮食护理,无需忌口。要经常开窗通风利于排毒、退热。

4.发热的护理: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高,一般不宜降温,因体温下降可使出疹困难,易于并发症的产生。对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按医嘱给予平静药,体温超过40℃时,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口、鼻、眼的护理: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洗濯,口腔粘膜表面有真菌感染的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沽口腔,局部可涂抹制霉菌素粉剂。麻疹患者鼻分泌物多,应实时清除,以免分泌物积压,形成鼻痂梗塞鼻腔,切忌用指甲强行抠除,以免毁伤粘膜形成出血或感染。眼部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洗濯,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

6.并发症的发现及处理: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皮疹的变革。并发喉炎、肺炎、脑炎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少挪动转移刺激,保持安静。

十、水痘护理常规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呈现瘙痒性水泡疹,伴有全身症状。

1.隔离: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还应采纳飞沫流传和接触流传的隔离预防。一经确诊为水痘,须隔离至全身皮损干燥、结痂或病后l4天。

2.休息:若有发热需卧床休息。

3.饮食:发热时应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食品、油腻食品、热性食品。

4.防止疱疹感染的措施:忌搔抓,保持手的清洁,常为儿童修剪指甲,婴幼儿可包裹双手或戴布手套,避免抓破皮疹引起细菌感染。与皮疹直接接触的床单、被单、内衣、尿布应平整、洁净、柔软、勤晒洗,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并观察皮疹发展情况,若发现有继发感染症状要实时通知医师予以处理。

5.口腔疱疹每天用淡盐水或2%~3%碳酸氢钠液含漱l分钟。有鹅口疮时;用2%~3%碳酸氢钠液漱口后,涂抹制霉菌素粉剂。

6.鼓励患者进食。重型水痘患者因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应选用患者喜爱、无辛酸辣味、易咀嚼消化、富有营养的蛋羹、牛奶、粥等半流食,温热为宜。

7.密切观察病情变革,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患者伴有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炎的表现,或有头痛、抽搐、谵妄、昏迷等脑炎症状时,应积极救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削减与别人接触,以防感染其他疾病。

十一、登革热护理常规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皮疹、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疼痛、极度疲乏、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

1.隔离:病房应有防蚊设备。防蚊隔离至完全热退。

2.休息:急性期患者宜卧床休息。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体温正常、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倾向方可适当活动。

3.饮食:给予高卵白、XXX生索、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克不及进食、潜伏血容量不足者呵静脉补液。

4.发热患者可用物理降温。严格按医嘱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革,做好记录。留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保持大便迟滞,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5.需静脉补液的患者,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注意防止输液反应。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等变化,避免诱发脑水肿而加重病情。6.注意观察皮疹的分布情况,剪短指甲,加强皮肤保护,避免痒感搔抓致皮损,诱发感染。

7.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衄、呕血或黑便,皮下出血、咯血、血尿、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如出现烦躁不安,四肢厥冷、体温下降、呼吸快丽不规则、脉搏细弱等休克者,应立即报告医师,迅速而准确地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铜梁县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 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5.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

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加床栏,防止坠床。 2.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低钾、低盐饮食,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3.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及时送检尿标本,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酒精擦浴,协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 4.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蔓,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

(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 (五)霍乱护理常规 (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 (九)疟疾护理常规 (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 (十二)水痘护理常规 (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 (十四)麻疹护理常规 (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 (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 (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 (十九)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 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症状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除长期或多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四、急性肝炎早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进食量少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病情及食欲好转后,适当增加蛋白饮食,避免过多含糖高的饮食。慢性肝炎可给病人乐于接受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浮肿者适当限制水和钠盐。 五、病情重,有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肾功能障碍者,应严格限制钠盐、蛋白质、粗纤维食物和水分的摄入。恢复期病人,给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六、病情观察 1.注意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饮食、恶心、呕吐、腹胀、乏力、黄疸消长、排便情况、发热、浮肿及出血倾向等。 2.重症病人加强巡视,日夜监护,注意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肝臭、瞳孔、神志、精神、智能、性格、扑翼样震颤、胃肠症状、大小便、黄疸及腹水等情况。意识不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㈠环境要求 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㈡消毒隔离要求 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活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如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分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 采用床边隔离措施。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 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 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①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戴口罩,无需加穿 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 ②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护理时需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

污染物品一律焚烧。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 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汽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㈢传染病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 可适当活动。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躁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期康复。 5.针对不同病种,建立健全健康指导材料,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合理 的安排休养,巩固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观察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确保 医疗安全。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 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 【皮疹护理】 1.卧床休息 2.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卧床休息 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 上压痛反应 2.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 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4.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 5.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2.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 4.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测量生命体征。 5.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及有合并症者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谵忘及有精神症状者,如放床栏以防坠床。6.按医嘱给予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7.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8.昏迷、高热者按昏迷及发热护理常规。 9.有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输液时奕减慢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10.病情危重或长期卧床者做好皮肤护理。 11.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 12.做好精神护理,消除顾虑与急燥情绪。 13.观察所有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14.做好卫生常识室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知识。 主要传染病护理常规 一.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溃疡,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夏、秋季多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进行消化道隔离,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3.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烦燥、紧张等不良情绪,频繁腹泻伴发热,疲备无力,严重脱水者协助床上大、小便,以减少体力消耗。腹痛剧烈者应用热水袋热敷。 4.严重腹泻伴呕吐者暂禁食,静脉补充营养。能进食者可给高蛋白、维生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淡盐水。 5.加强肛周护理,每次便后清洁,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标本采集应采集脓血,粘液部分,及时送检,提高阳性率,病人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7.对中毒性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监护,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神志、尿量一次。病人平卧或置于休克体位,有计划集中安排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避免过多搬动病人。 二.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特殊症状,玫瑰疹,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特征。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及配合程度。 2、评估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 3、健康史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者。 二、护理措施 1、热情接待患者,做好入院介绍,讲明消毒隔离意义,取得患者配合。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履行疫情报告职责。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防止传染病播散。 3、根据不同的疾病给予治疗饮食,做好饮食护理。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准确及时留取和送检化验标本。 6、鼓励、安慰患者,消除紧张、自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讲解传染病的预防,传播途径等知识,保护易感者,做好一级预防。

2、做好出院后休息、饮食、服药、复诊等指导。 四、注意事项 根据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隔离措施,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手术当天及术后按要求书写交接记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一、一般护理 二、麻疹 三、伤寒、副伤寒 四、细菌性痢疾 五、霍乱 六、病毒性肝炎 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八、流行性出血热 九、猩红热 十、水痘 十一、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环境要求 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消毒隔离要求 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加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采取床边隔离措施。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否则应进行消毒后,再给另一病种病人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先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播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⑴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传染病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燥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5.针对不同病种,建立健全健康指导材料,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合理的安排休养,巩固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观察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相应的有关规定。 消毒隔离参照各种物品消毒、灭菌法严格执行。 二、麻疹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护理常规执行 评估 1.口腔粘膜变化。

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感染性疾病科设立专门的收款、挂号、药房、化验部门。腹泻患者不能与肝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同一诊室就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必须及早给予口罩,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2.腹泻患者做到有泻必查、有泻必登,快检率达到100%。发热门诊要做好患者信息的采集,详细询问1周内有无疫区接触史,并做好登记。 3.消毒隔离:对疑似霍乱患者安置在单独的房间隔离,对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用专门的容器,消毒处理后弃去,及时留取粪便培养送检,并根据疾控的要求对患者采取合理的隔离措施;接触消化道传染病要做好手卫生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擦拭;呼吸道传染病要做好开窗通风,无人的情况下及时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正确居家隔离方式,防止疾病传播和疫情扩散。 4.密切观察病情,做到先急后缓,对脱水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保持输液通畅。输液患者必须按病种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指导患者粪便标本的留取,要选择新鲜的粪便,留取黏液、脓血部分。粪便培养要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对疾控要求的检测项目,如风疹、麻疹免费抗体检测,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并告知化验结果的取得由疾病控制中心提供。 6.疫情上报:对集体食物中毒者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并及时上报卫生监管部门。在疫情高峰期,严格按照市疾控、

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要求做好疫情上报和信息采集工作。 7.饮食和休息:腹泻患者急性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饮食.忌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腹胀明显可避免食用牛奶、豆奶、鸡蛋等产气较多的食物;急性肝炎患者应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并注意卧床休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注意避免食用酸性食物,减少唾液的分泌,减轻腮腺的肿胀和不适;发热患者多饮水,促进毒素的排泄,利于疾病的恢复。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一般要求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一般要求 简介 传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对传染性疾病,有一些一般的护理要求需要遵守,以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护理要求 1. 个人防护措施 - 护理人员在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 护理人员应定期洗手,使用合适的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 护理人员应遵守正确的穿脱装备顺序,确保装备不被污染。 2. 感染控制措施 - 患者应单独隔离治疗,确保传染源不扩散。 - 在患者的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 使用一次性器械和设备,确保不交叉感染。

- 床单、衣物等物品应单独收集和清洗,使用高温杀菌消毒。 3. 亲密接触措施 - 禁止亲友探视患者,以减少传染的可能性。 - 如果有必要进行亲密接触(如护理或医疗操作),护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操作前后彻底清洁双手。 4. 定期监测 -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并采取相应措施。 - 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应定期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5. 教育与宣传 - 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醒他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传染疾病的可能。 结论

传染性疾病的护理要求非常重要,合理、规范地按照要求进行 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感染风险,保障双方的 安全。同时,定期监测和教育宣传也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总之,护理人员在处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应遵循个人防护措施、感染控制措施,加强亲密接触措施,定期监测,进行教育与宣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传染的可能性,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1.1 传染病的定义 1.2 传染病的分类 1.2.1 空气传播类传染病 1.2.2 粪口传播类传染病 1.2.3 血液和体液传播类传染病 1.2.4 虫媒介传播类传染病 1.2.5 食物中毒类传染病 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2.2 个人防护措施 2.2.1 规范手卫生操作 2.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2.3 完善个人卫生习惯

2.3 环境卫生控制措施 2.3.1 室内通风与消毒 2.3.2 食物安全管理 2.3.3 医疗废物处理与管理 3.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3.1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3.2 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 3.3 传染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3.4 急诊抢救措施 4.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4.1 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与接触控制4.1.1 医院隔离指引 4.1.2 家庭隔离指引 4.2 传染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4.2.1 饮食禁忌与调理 4.2.2 饮食补充与营养支持 4.3 传染病患者的活动与休息护理

4.3.1 体位转换与活动指导4.3.2 睡眠与休息管理 4.4 传染病患者的感染预防4.4.1 定期皮肤护理 4.4.2 常规口腔护理 4.4.3 泌尿系统护理 4.4.4 呼吸道护理 4.4.5 血管通路护理 4.5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4. 5.1 患者情绪管理 4.5.2 心理支持与安慰 4.5.3 家属心理护理 附件: 1.隔离标志示意图 2.个人防护用品选购指南 3.饮食禁忌指南 4.床位安排与隔离室设计指导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法律,用于管理与预防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 2.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国家规定,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及个人发现、诊断或治疗传染病病例时,应按规定报告。 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 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2、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 疾病知识教育。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对 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 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与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需卧床 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 标本。 传染病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肺结核护理常规

执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由于长期休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予以解释与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安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尤其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出现耳鸣,口唇麻木,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能损害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2。活动与休息:急性肝炎、肝衰竭、慢性肝炎活动期者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3。饮食:肝炎急性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英气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常见病 多发病。 1. 病区按区域分三区,健康人与病人要分开,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按常规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子、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2. 根据污染的程度及工作需要,病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 病室设施力求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按不同病种收住。 5. 测量生命体征,急性期卧床休息,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床栏。 6. 遵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 7. 做好卫生宣教,病人之间不能互相窜病房、互送食物。 8. 传染病区禁止探视,特殊情况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9. 凡接触病人的物品或被污染的物品必须消毒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 的一组传染病。 1. 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 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腰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 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然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腰避免过度劳累。 5. 护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0%碳酸氢钠容易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皮损状态不规则,一般24小时内会消退,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1. 呼吸道隔离至出诊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探视制度。 2. 良好的休息环境:患者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病室内环境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每日通风3~4次每次少于15分钟。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患者。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 进食与饮水:提供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要多饮水,以利于体内毒素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使降温和出疹。 4. 发热的护理: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升高,一般不予以降温,否则可因体温下降,而是使出疹困难,对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予异丙嗪等镇静药。体温超过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5353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5353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是非常重 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预防感染的方法、护理环境的准备、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等。 一、预防感染的方法 1.隔离措施: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如空 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2.感染控制:对于感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如定期消毒、隔离病人、 避免交叉感染等。 3.环境清洁:保持病房的整洁、干燥,定期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二、护理环境的准备 1.病房准备:清洁病房,布置必要的设备和用品,如手消毒液、手套、口罩、消毒剂等。 2.护理用具的准备: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准备不同的护理用具,如 一次性手套、纸巾、洗手液等。 3.感染物品的处理:将带有传染性的物品单独处理,避免与其他物品 接触。 4.护理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 的预防措施和感染控制方法,做好个人防护。

三、个人防护 1.手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与病人接触之前、之后,使用洗手液 或酒精消毒剂。 2.戴手套:与病人接触时,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 液和分泌物。 3.戴口罩: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需要佩戴口罩。 4.穿防护服:对于有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肺结核、乙肝等,需要穿 戴防护服。 5.眼部保护:适当佩戴护目镜或护目板,保护眼部免受感染物的侵害。 四、感染控制 1.标准预防:遵守医院的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清洁消毒、废 物处理等。 2.转运和处理:对于感染病人的转运,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感染的 扩散。 3.废物处理:将有传染性的废物单独处理,按照医院的规定,采取合 适的处理方式。 4.家属教育:对病人的家属进行教育,讲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醒 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在传染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科学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严 格遵守护理常规,以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健康安全。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

传染病护理常规

肺结核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及血氧等变化,如出现高热、咳嗽加剧,应注意是否有结核播散。 2.对咯血病人,要密切观察有无窒息先兆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详见咯血护理)。 3.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1.发热结核病一般午后低热,应加强休息,如出现高热应按高热护理。 2.盗汗结核病多在夜间出现盗汗,应及时擦身,勤换内衣裤,注意保暖。 3.轻症及恢复期病人不必限制活动;有高热及咯血者应卧床休息. 4.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优质高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灶愈合.多食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 5。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知识,并给予病人帮助与支持,使其坚持正规治疗,建立良好的修养心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对做特殊检查,应提前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如胸腔穿刺抽液。 6。按时、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7.注意消毒隔离①餐具使用后先煮沸再擦洗,剩余饭菜煮沸后弃去。②用具、便器、痰具用后消毒。③痰液入纸盒或纸袋,焚烧处理。④病室、被褥、书籍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日光曝晒。 【健康教育】

1、不随地吐痰,到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咳嗽、打喷嚏应轻捂口鼻。 2、尽可能与家人分床、分食。 3、定期随访,有利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性胸膜炎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血氧及神志的变化。痰液的性质. 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3.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 【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 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 8.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避免剧烈咳嗽。 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忽然改变而引起疼痛. 3.督促和指导病人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 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传染病护理常规

感冒护理常规 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卫。 1.1护理评估 1.1.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1.1.2有无咳嗽、咯痰。 1.1.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能力,支持程度等。 1.1.4辨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气虚感冒证、 1.2护理要点 1.2.1一般护理 1.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1.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1.2.1.3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1.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2.2.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1.2.2.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2.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3给药护理 1.2.3.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 1.2.3.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1.2.4饮食护理 1.2.4.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1.2.4.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1.2.5情志护理 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辨证施护

1.2.6.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1.2.6.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1.2.6.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1.2.6.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1.2.6.5暑湿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1.2.6.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1.2.7并发症护理 1.2.7.1咳嗽、咽痒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远离特殊气味的刺激,遵医嘱给予药物止咳或雾化吸入止咳。 1.2.7.2鼻塞 指导病人鼻流浊涕时,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拭出,不可同时按住两侧鼻孔用力过猛。 1.2.7.3头身痛观察头痛部位,可用鲜藿香、佩兰代茶饮,并艾灸大椎穴。周身酸痛不适,可循足太阳膀胱经作背部按摩至周身微汗出。并可行四肢局部按摩。 1.2.7.4恶寒发热观察病人寒热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并做好记录。 1.3健康指导 1.3.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1.3.2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1.3.3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