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1分

[知识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点2:南水北调工程]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知识点1](2021年陕西汉中月考)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B.④→①

C.③→④D.②→③

【答案】1. C 2. 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表示资源需求量小,储量小,我国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储量较大,A项错误;②表示资源需求量小,储量大,我国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能源资源需求量较大,B项错误;③表示资源需求量大,储量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能源资源需求量较大,但是能源资源储量小,C项正确;④表示资源需求量大,储量大,我国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能源资源需求量较小,但是能源资源储量大,D项错误。第2题,②表示资源需求量小,储量大,资源供大于求;③表示资源需求量大,储量小,资源供不应求;因此②→③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

[知识点2]读中国南水北调线路图,完成第3~5题。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水源地在长江口B.中线工程水质最好

C.西线工程水量最大D.中线工程位于我国季风区

4.下列关于西线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青藏高原上B.路程短,施工难度小

C.跨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D.全线可以自流

5.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质优良②地势较高,便于自流③减轻汉江洪涝④地下水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3. D 4. B 5. A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线工程水源地在扬州附近,A项错误;西线工程水质最好,B项错误;东线工程水量最大,C项错误;中线工程位于我国季风区,D项正确。第4题,西线工程虽然路程短,但全部位于青藏高原上,沿线多崇山峻岭,地形复杂,施工难度最大,B项错误,符合题意。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流域将水资源调往黄河流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全线可自流。第5题,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且地势较高,便于向北实现河水自流,因此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①②正确。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可以减轻汉江的洪涝灾害,但这并不是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水源区的主要原因,③错误;地下水资源丰富与水源区的选取无关,④错误。

[知识点2](2021年江苏盐城月考)读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完成第6~8题。

6.东线工程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地面下沉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D.湿地面积增加

7.南水北调工程体现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影响最深的是( )

A.蒸发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D.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第6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沿线地势低平,调水会导致沿线地下水位升高,沿线春秋季节降水少,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从而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南水北调有利于减少北方地区对地下水的开采,缓解地面下沉;湖泊面积增大、湿地面积增大是南水北调产生的积极影响。第7题,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抽调到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体现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影响最深的是地表径流。第8题,南水北调减少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但由于抽水量有限,对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1](2022年陕西渭南期末)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

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小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第9题。

9.“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答案】C 【解析】西线工程把“调水”变为“调电”后,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向西北,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增加黄河上游水库枯水期蓄水量,进而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增加冬春季节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库能影响黄河径流的季节变化,但对黄河流域的总水量没有太大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知识点2]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4分)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 【答案】(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

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3)修水库;人工增雨;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养成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7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2021年吉林延边州期末)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渍化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答案】1. C 2. C 【解析】第1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第2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

有明显变化。

[区域认知] 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及中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线均从长江干流直接调水B.东线工程调水自济宁以北可以自流

C.东线工程调水水质更好D.中线工程可基本实现自流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答案】3. D 4. C 【解析】第3题,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读图分析可知,东线工程的最高点为黄河,因此黄河以南需要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自流;东线工程沿线经济发达,工农业排污量更大,水质最差;中线工程地势南高北低,水基本可以自流。第4题,北方交通以陆上交通为主,水运少,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紧张问题,不会提高水运能力;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沿线不会发展水产养殖业;中线工程能够增加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从而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春旱;读图,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工程以引水为主,沿山麓地带建设,沿线地势落差较小,又缺少建设水库条件,不适宜开发水电。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022年河南郑州期末)南水北调工程是党和国家为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实施的战略性工程,分为东、中、西线三条线路。为配合中线工程实施,丹江口市取缔库区网箱养殖,昔日“百里万箱下汉江”的壮观场景已不复存在。丹江口大坝高程从

162米加高至176.6米,增加淹没面积370平方千米,数十万人移民他乡。2021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七周年。七年来,工程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惠及7个省级行政区域,受益人口达1.4亿。据此完成第5~7题。

5.为妥善解决移民问题,政府应( )

A.将移民全部分散安置,减轻迁入区压力

B.发放安置资金,要求民众自行转移

C.加大库区开发力度,弥补淹没区土地损失

D.制定多元移民政策,保障移民权益

6.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库区( )

A.水质提升B.蓄水量变小

C.农业用水增多D.工业实力增强

7.为保障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目前北方地区需要( )

A.优先保障农业用水,确保粮食安全

B.减轻高耗水工业限制,大力发展经济

C.大力增加植被、水域,改善生态环境

D.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推进节水护水

【答案】5. D 6. A 7. D 【解析】第5题,妥善解决移民问题,就要切实为移民的权益考虑,制定多元移民政策;发放安置资金,要求民众自行转移,会留下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加大库区开发力度,会加大库区生态压力,甚至造成生态破坏。第6题,根据材料“丹江口市取缔库区网箱养殖”“丹江口大坝高程从162米加高至176. 6米,增加淹没面积370平方千米”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水质提升了,蓄水量变大了;库区农田淹没面积增加了,农业用水减少了;材料中无法得出库区工业的发展变化。第7题,为保障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目前北方地区需要优先保障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应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推进节水护水;北方地区大力增加植被、水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南水北调应遵循“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减轻高耗水工业限制,大力发展经济,违背了南水北调遵循“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

[人地协调观](2021年河北联考)2021年1—8月,辽宁省用电总量1 717. 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47%,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出现电力严重短缺。同期受我国煤炭供需矛盾、煤电价格倒挂(煤电价格倒挂是指煤炭的购进价格高于所发电的销售价格)影响,我国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出现供电紧张局面。据此完成第8~9题。

8.导致我国煤电价格倒挂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价格的上涨B.电力价格的提高

C.政策的严格调控D.发电企业的减少

9.缓解当前我国供电紧张局面见效最快的措施是( )

A.提高公众节电意识B.大力开发新型能源

C.推进电力设施建设D.加快煤炭资源开发

【答案】8. A 9. A 【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我国煤炭供需矛盾突出,随着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煤炭供不应求局面有所加剧,从而导致煤炭价格上涨并高于所发电的销售价格(也就是出现了煤电价格倒挂现象),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电力价格的提高和政策的严格调控;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发电企业数量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减少。第9题,缓解当前我国供电紧张局面见效最快的措施是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节电意识,A项正确;开发新型能源、推进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煤炭等能源资源开发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成效。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丹江口水库(图甲)位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引江济汉”工程(图乙)作为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于2010年3月在湖北荆江河段与汉江之间开工。

(1)说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汉”工程对水循环的影响。(4分)

(2)从自然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6分)

(3)说明“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的作用。(4分)

(4)说明丹江口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未来可持续供水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6分)

【答案】(1)主要干预或控制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影响着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流和物质流。

(2)水库坐落于群山之中,环境优美,水质好;库区雨季长,降水丰沛,水源足;集水区面积大,库容量大;地势高,向华北地区可自流引水。

(3)工程具有生态补水功能,可减轻丹江口水库蓄水和调水后对下游的影响;能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条件。

(4)减少库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迁移周边工厂,工业废水实行达标排放,防治工业污染;避免过度水产养殖;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2)教学设计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2)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南水北调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了解南水北调对山东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 3、了解西气东输及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积极意义和带来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1、南水北调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西气东输及西电东送工程的线路及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组织教学(点名) 限时3分钟答题---利用实物投影抽样展示点评(生先评,师后评)---同桌互评得分 评价已做学案(全批全改)---点名表扬或婉转批评 切换到电脑屏幕---导入新课: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给我们身边又带来什么影响呢?(板书课题---)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以东线工程为例 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1.积极意义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某组:(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上溯,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又某组:(3)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另某组:(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承转: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在山东境内呈“T”字形,根据以上所学,这给我们身边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现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投影出题目后,切换到实物展台展示老师画的“南水北调山东段线路图”。 知识迁移应用 【合作探究】 南水北调对山东、对淄博、对我们高青会产生什么影响? 现在同学们自由展示回答---- 师:简要点评后归纳总结: 对山东:山东省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影响:①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②增加生产生活用水,缓解城乡、地区、工农业争水的矛盾。③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④缓解地下水位下降,控制地面下沉。⑤利于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对淄博、高青:淄博市为鲁中重工业城市,需水量大。长期以来,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大问题的困扰。高青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影响: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承转: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发展带来的影响。(板书)◇西气东输工程——以一线工程为例(东西双赢) 1.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 (1)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2)师: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确定将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能源地域分布的一项重要举措。 ◇西气东输工程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区?属于中西部地带的省区是哪几个? 展示电脑投影: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现在小组讨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发展带来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②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六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含答案

第六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考试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案例——抓牢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总量 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分布 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协调。 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 (1)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2)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3)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5)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教材外案例——领悟好] 一、西气东输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的线路 (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3)三期工程线路: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到广东韶关,与二期工程并行3 000 km。 2.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二节第2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第2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二)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 1.西电东送 (1)概念: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2)三大通道 通道详情 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① 水电资源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② 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广东 中部 通道 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③ 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北部 通道 将黄河上中游和④ 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⑤ 京津唐地区温馨提示“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由火电和水电两种构成(以火电为主);中部通道由水电构成;南部通道由火电和水电两种构成(以水电为主)。南部通道以水电为主,兼有火电,这样的好处是火电可以弥补水力发电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发电不稳定的缺点。 概念辨析坑口电站

坑口电站就是指建设在煤矿矿区附近的燃煤火电厂,这样只需要建设输变电线路就可以方便地将能源输出,改变了以往需要靠各种交通方式来输出原煤等矿物的方式,降低了成本和能耗,也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损耗。 优点:可以节约煤炭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缺点:建设坑口电站会导致煤矿附近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如果当地水资源不足,可能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问题。 2.北煤南运 (1)概念:指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2)原因: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集中于⑥ 北方 ,山西、陕西、⑦ 内蒙古 尤为丰富。⑧ 华东、华南 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明显不足。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区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资源调出区 将⑨ 资源优势 转变为⑩ 产业优势 和⑪ 经济效益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 集群和大型产业 基地 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 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 低等 资源调入区 解决了当地⑫ 资源短缺 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可能引发一些⑬ 生态环境 问题 沿线区 不同类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因资源运输载体、管道线路、工程规模以及施工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1分 [知识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点2:南水北调工程]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知识点1](2021年陕西汉中月考)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B.④→① C.③→④D.②→③ 【答案】1. C 2. 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表示资源需求量小,储量小,我国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储量较大,A项错误;②表示资源需求量小,储量大,我国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能源资源需求量较大,B项错误;③表示资源需求量大,储量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能源资源需求量较大,但是能源资源储量小,C项正确;④表示资源需求量大,储量大,我国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能源资源需求量较小,但是能源资源储量大,D项错误。第2题,②表示资源需求量小,储量大,资源供大于求;③表示资源需求量大,储量小,资源供不应求;因此②→③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 [知识点2]读中国南水北调线路图,完成第3~5题。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水源地在长江口B.中线工程水质最好 C.西线工程水量最大D.中线工程位于我国季风区 4.下列关于西线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青藏高原上B.路程短,施工难度小 C.跨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D.全线可以自流 5.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质优良②地势较高,便于自流③减轻汉江洪涝④地下水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3. D 4. B 5. A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线工程水源地在扬州附近,A项错误;西线工程水质最好,B项错误;东线工程水量最大,C项错误;中线工程位于我国季风区,D项正确。第4题,西线工程虽然路程短,但全部位于青藏高原上,沿线多崇山峻岭,地形复杂,施工难度最大,B项错误,符合题意。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流域将水资源调往黄河流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全线可自流。第5题,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且地势较高,便于向北实现河水自流,因此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①②正确。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可以减轻汉江的洪涝灾害,但这并不是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水源区的主要原因,③错误;地下水资源丰富与水源区的选取无关,④错误。 [知识点2](2021年江苏盐城月考)读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完成第6~8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二节第1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黄河是“地上河” 答案:C 解析: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故从长江流域向北调水,不能自流而需逐级提水。 2.与东线相比,“南水北调”中线的优点是( ) ①水质好②工程量小 ③可实现自流④可供调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好,①正确;需要开挖渠道,工程量大,②错误;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自流,③正确;水源调出地为长江支流,可调水量小,④错误。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答案: C 解析:北方交通以陆上交通为主,水运少,“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紧张问题,不会提高华北地区水运能力;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沿线不会发展水产养殖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增加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从而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春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引水为主,沿山麓地带建设,沿线地势落差较小,又缺少建设水库的条件,不宜开发水电。 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材料主要说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B.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 C.为了发展西部地区的油气工业 D.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 答案: D 解析:依题意,结合材料信息“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可知,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因此我国需实施“西气东输”。 5.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 ②西部地区人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 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单元第3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练习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截止到2019年4月北京地区已接收南水北调水量总计超过45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目前,南水北调供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七成以上,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 200万。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北京市大量缺水的原因() ①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 ②经济发展迅速,用水量增加 ③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④降水总量偏少,季节变率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相对于东线而言,中线工程的优势体现在() ①水质较好②建设成本较低 ③建设工期较短④利用地形可以全程自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的缺水问题,必须() A.树立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B.缩小经济规模,减少用水量 C.禁止外来人口迁入 D.改变城市职能,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 【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北京缺水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去考虑。第2题,中线工程可以利用地形落差由南向北送水,同时水质相对于东线而言较好。但是工程浩大,工期较长。第3题,解决北京市的

缺水问题必须要从树立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4、5题。 4.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析】4选D,5选A。第4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根据图中海拔高低可见。第5题,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重,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减少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盐碱化问题严重。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第3节黄河流域内部协作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

第三章第三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3分 [知识点1:黄河流域概况。知识点2:黄河流域开发面临的问题。知识点3:黄河流域的内部协作]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知识点1](2021年河南安阳模拟)天然径流量指实测河川径流量的还原水量,一般指实测径流量加上实测断面以上的利用水量。黄河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其以占全国2%的径流量承担了全国13%的粮食生产和12%人口的用水需求,被称为沿黄地区的生命线。下图为1969—2018年黄河干流自上游至下游各水文站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对比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自上游河段至下游河段,黄河( ) A.天然径流量快速增长B.实测径流量先增后减 C.天然与实测径流量差值渐增D.各段用水量逐渐增加 2.自河南花园口至山东利津河段,黄河天然径流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城市密集B.天然支流汇入少 C.降水量变化小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3.由甘肃兰州至内蒙古头道拐河段天然与实测径流量的差异可推知该河段( ) A.农业灌溉用水量大B.河流落差较大 C.水土流失较为严重D.水利工程数量少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天然径流量在上游至中游河段增长较快,下游河段变化不大。图中显示实测径流量呈波动变化,并不是单纯的先增后减。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天然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差值在逐渐增加,C项正确。根据材料“天然径流量指实测河川径流量的还原水量,一般指实测径流量加上实测断面以上的利用水量”可知,天然和实测径流量差值可能为各段用水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头道拐到龙门段差值无太大变化,可见并不是各段用水量都是逐渐增加的。第2题,沿岸城市密集,则用水量大,应该导致实测径流量出现变化,会引起天然径流量和实测径流量的差值发生变化,与黄河天然径流量变化关系不大。河南花园口至山东利津段属于黄河下游,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沿线无天然支流汇入,可能导致该河段天然径流量变化不大,B项正确。降水量不等于入河水量,还与蒸发、下渗等因素有关。跨流域调水和天然径流量变化没有直接关系。第3题,甘肃兰州至内蒙古头道拐河段的黄河沿岸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使实测径流量远小于天然径流量,A项正确。河流落差、水土流失、水利工程都不会对实测径流量有大的影响。 [知识点2](2021年河南郑州期末)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20世纪90年代,黄河有九年发生断流,合计901天。1999年开始,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断流。2015年黄河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79%,工业用水占10%,生活用水占7%,生态用水占4%。据此完成第4~5题。 4. 1970—1999年,黄河断流频次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降水减少B.流域内蒸发增强 C.生态用水增加D.中上游用水增加 5.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断流后( ) A.河道行洪能力下降B.土地沙化增强 C.农田受旱面积减少D.海岸侵蚀增强 【答案】4. D 5. C 【解析】第4题,1970—1999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发展较为迅猛,黄河中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黄河断流频次不断增加。第5题,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断流后,径流量会有所增加,流水搬运作用加强,河道行洪能力也会有所增强,A项错误;有了水源之后,流经地区的植被将会逐渐恢复,固沙作用会逐渐增强,土地沙化会减弱,B项错误;有了水源之后,农田用水需求将会进一步得到满足,农田受旱面积将会减少,C项正确;流水搬运作用加强之后,到达河口流速将会减慢,流水堆积作用将得到增强,从而减弱海岸受侵蚀的影响,D项错误。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后限时集训 35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的西气东输与南水北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的西气 东输与南水北调) (对应学生用书第367页) 一、选择题 (2019·南昌联考)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输入地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明显改善四川大气环境质量 D.天然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2.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省,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省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 1.A 2.C[第1题,由材料可知,川气东送项目主要向上海等能源短缺的地区供气,即这些地区为川气东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条件。第2题,江苏省人口稠密,经济发展速度快,因此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再加上江苏省本身常规能源相对缺乏,故川气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工程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省。] (2019·湖北四校联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

图,完成3~5题。 3.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保障城乡用水 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 4.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 5.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3.B 4.C 5.C[第3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第4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第5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 中俄原油管道全长4770千米,中国境内全长965千米,下图示意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漠河至大庆段沿线地形分布。读图,完成6~8题。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南水北调为例含解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选择题 传统火电厂的湿冷系统是利用大量自然状态水对锅炉水蒸气进行蒸发冷却。建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五彩湾火电厂是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也是我国疆电东送配套工程之一其新型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五彩湾火电厂选址新疆戈壁滩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市场近B.地价便宜 C.原料产地近D.交通便利 2.五彩湾火电厂采用新型制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煤炭利用效率B.减少发电用水量 C.降低工程建设成本D.减少废气排放量 3.疆电东送项目的实施有利于( ) ①改善电力输入区大气质量②缓解新疆与东部地区间交通压力③缓解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④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C 2.B 3.B [第1题,火电厂对煤炭消耗量大,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五彩湾火电厂选址新疆戈壁滩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产地近,C正确;戈壁滩地广人稀,距离市场远,A错误;戈壁滩地价低廉,但不是火电厂选址在此的主要原因,B错误;戈壁滩交通并不便利,D错误。第2题,新型制冷火电厂利用空气进行冷却,传统火电厂用水进行冷却,故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新型制冷火电厂耗水量少,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采用新型制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发电用水量,故B正确,A、C、D错误。第3题,疆电东送给东部地区提供了电能,可以减少输入区的煤炭消费量,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电力输入区大气质量,①④正确;输出电力与输出煤炭相比,输出电力可以缓解新疆与东部地区间交通压力,②正确;疆电东送不能缓解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中俄两囯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正向纵深发展。随着中国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进口天然气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如下图所示)向中国供气。读图,完成4~6题。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第1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

第三章第一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2分 [知识点1:区域产业转移。知识点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知识点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021年黑龙江大庆期中)图甲为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乙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甲 乙 1.图甲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路径①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 2.图乙中,c是指( )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1. C 2. B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路径①为我国承接韩国的IT产业的转移。环渤海地区靠近韩国,地理位置优越,最有可能承接了韩国IT产业的转移,C项正确。第2题,c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B项正确;制造、加工、组装、运输环节的附加值较低。 [知识点1](2021年四川凉山州月考)2017年4月1日,“在南海边画一个圈”的历史画

面正式重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通知,将雄县、容城、安新这三座紧邻京津的县城纳入统一规划,成立雄安国家级新区。读雄安新区、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对比数据,完成第3~4题。 3.为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雄安新区首先需要改善的是( ) A.基础设施B.劳动力素质 C.科技水平D.社会治安 4.雄安新区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相比,在成立初期承接产业转移中可能面临的不同问题是( ) A.产业基础薄弱B.环境污染严重 C.缺乏政策支持D.矿产资源缺乏 【答案】3. A 4. B 【解析】第3题,雄安新区由县区合并而成,基础设施较差,首先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来吸引产业迁入,故A项正确;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不是短期之内能够改善的,而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很好,不会成为产业迁入的制约条件。第4题,雄县、容城、安新这三座县城当前的产业基础好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经济特区;华北地区重工业比较发达,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这是雄安新区与其他两区相比,需要面对的不同问题;三区的建设都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矿产资源缺乏是浦东和深圳需要面临的问题。 [知识点2](2021年安徽马鞍山期末)“双转移”(如下图示意)是广东省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的统称。它具体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5~6题。

(15)区域协调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5)区域协调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时间:25分钟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内容的名称是() A.北煤南运 B.西气东输 C.川气东送 D.西电东送 2.图示输送路线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 3.建设该输送线路的原因是() ①西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②东部地区能源相对充足 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酒泉桥湾变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北部通道上的特高压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核心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输电通道输送的电力最可能是() A.核电 B.火电 C.水电 D.风电 5.桥湾变电站建设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是()

A.降水集中,暴雨频繁 B.多大风,沙尘天气 C.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 D.气候高寒,严重缺氧 6.酒泉桥湾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促进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 B.促进资源产地的能源消费转型 C.保护输入地的生态环境 D.促进资源同经济发展的合理配置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下图示意利比亚相关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该调水工程的调水水源是() A.雨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8.该调水工程调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该调水工程带来的影响是() A.南部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B.沿海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 C.加剧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D.加剧沿线所有地区盐碱化 LED(发光二极管)由于能量利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光源。该产业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但近几年该产业逐渐从台湾转移到福建、江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台湾地区的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版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学案-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含答案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素养达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 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 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 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 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 义。 1.结合案例,从区域联系的角度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结合案例,从区域联系的角度了解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3.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及意 义。(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区域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①地貌、气候、②水文、生物、土壤等,它们相互③联系、彼此④制约,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2)联系方式: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运动和交换。 2.区域人文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它们共同形成了⑤区域发展特征。 (2)联系形式:人口⑥流动与⑦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⑧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区域联系的表现:区域⑨经济一体化和⑩经济全球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联盟(EU)、二十国集团(G20)、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等。 (2)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⑪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温馨提示区域发展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特征的变化。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个方面入手。 二、区域协调发展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2节海水的性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热量收入——太阳辐射 热量支出——海水蒸发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分布规律 (1)垂直分布规律: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水平分布规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季节分布规律: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3.海水温度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水温度影响因素 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深度 ①海洋表层,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②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纬度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季节变化 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不同海域水温状况 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 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海域比较明显。(3)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二、海水的盐度 1.含义: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3)入海径流状况: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较低。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海水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 (4)随科技发展,海水也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特别提醒]高纬度地区的结、融冰量的大小,也会影响海水盐度,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三、海水的密度 1.含义: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特殊分布:有时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呈现“海中断崖”现象。 (1)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 (2)低纬地区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因而盐度较高。( ) (3)一般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海水盐度较低。( ) (4)海洋中的“海中断崖”现象的出现对潜艇航行危害较大。( ) (5)影响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港冬季不冻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沿岸地形 C.太阳辐射D.海水运动 提示:(1)√海水水温对全球的热量传输与交换有明显调节作用。 (2)×海水盐度的高低往往受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状况的影响,蒸发量大的地区,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偏低。 (3)√河流入海口因有大量河水径流汇入,使其盐度较低。 (4)√存在“海中断崖”的地方往往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影响潜艇的安全航行。 (5)D [受北大西洋定向的海水运动的影响,摩尔曼斯克港冬季水温较高不冻。]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图。读图,完成1~2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有(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分析,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发展方向。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

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舍饲养殖。故选D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故①正确。东部农耕区向西部地区提供粮食,故②④不正确。由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 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蓄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 的水源涵养带,③正确。故选A项。 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在该区域大片圈租土地,进行经济作物种植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读萨赫勒区域示意图和津德尔的气候资料图,完成3~4题。 3.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 D.土地荒漠化 4.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不包括( ) A.减小风力侵蚀 B.增加土壤肥力 C.保持土壤水分 D.减轻流水侵蚀 答案3.D 4.D

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导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 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1.水资源总量:总量,居世界第位。 2.供需矛盾: (1)长江流域水资源,耕地,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2)北方地区人口、耕地,水资源,且季节分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二、南水北调工程 1.总体方案: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各地的的发展需要。 2.三条线路 全面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生态环境。 1.社会效益 (1)缓解当地水资源矛盾,保障用水。 (2)改善调入区的。 (3)缓解争水矛盾,利于。 2.经济效益: 破除的瓶颈,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 (1)保障用水需求,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2)减少地下水开采,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控制。 4.不利影响(以东线工程为例) (1)东线工程范围内,调水后土壤易发生。 (2)径流量减少引起长江加重,航道淤塞。 (3)径流量减少后,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影响长江下游。【预习自测】 下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 B.保障城乡用水 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 D.提高通航能力 2.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 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土壤盐碱化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可以全程自流的调水工程。下为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水源供应 C.降水总量 D.城市分布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D.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根据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分析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2.结合北京气候资料和长江流量,分析如何解决供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二节第2课时西电东送与北煤南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含解析2

第2课时西电东送与北煤南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巩固 读我国西煤东送运输网络示意图,完成1~2题。 1。“西煤东送”途经的地形区主要是() A.云贵高原、江南丘陵B。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C.横断山区、两广丘陵 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2.下列关于“西煤东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 是() A.促进了西南地区到华南地区交通网络的建设 B。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C.有利于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D。减轻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 1题,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煤东送”途经的地 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四川盆地位于图示煤炭输出 区北部,江南丘陵主要位于江西、湖南、浙江境内,横断山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西北部,图示运输网络没有经过这三个地形区。

第2题,“西煤东送”有利于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燃煤对环境污染较大,会加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压力。“西煤东送”促进了西南地区到华南地区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但这些不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B 2.C 3。图示内容的名称是() A。北煤南运 B.西气东输 C.川气东送 D.西电东送 端为上海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相对富余,而上海市经济发达,能源不足。因此图示内容应为“川气东送”。故选C项。 下图分别是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图1)和中国“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图1中,正确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有关“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电东送”工程中电能调出区均以火电的形式调出 B.“西电东送"工程中电能调出区均以水电的形式调出 C。“西电东送”缓解了东部地区电能紧张状况,同时改善了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节 课时2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Word

课时2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2.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①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 ②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③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④卫生条件。控制⑤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⑥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⑦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⑧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⑨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沿线土壤易发生⑩盐碱化。 (5)沿线经济发达,污水排放多,⑪降低水质。 思考 1.从经济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 答案有效地拉动内需,并开拓传统产业市场,又可以为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后劲,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2.华北地区由于地表水十分匮乏而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样做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因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严重的地区(尤其是大城市)还会引起地面下沉,甚至造成地面建筑物塌陷,在沿海地带还可能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了解,治污环保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山东、江苏两省治污实施方案中的426项工程已全部开工,其中已经完成399项。目前,山东省已加快了截污导流工程建设,并在2010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人工湿地项目也在2011年底前全部完成;江苏省4项截污导流工程,已有3项建成投入运行。 (1)学生们讨论一下各自对南水北调影响的认识。 (2)为什么说治污环保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