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港务局城市设计资料

哈尔滨港务局城市设计

一、规划片区概括

该地块北临松花江、南到东北新街、西到江堤二巷、东临港务局船坞。由此围合而成的一个狭长的地块,长约1000m、宽约400m、面积约400k㎡。此外,距离该地块东侧500m 位置上有一座滨江桥,东侧距离地块约800m处正在建设松浦大桥,即将通车。

港口地域环境优越,水陆铁交通极为便利,是黑龙江省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水路下行可抵达佳木斯、同江、俄罗斯伯力,经庙街可进入鞑靼海峡,经水路换装,可抵达大连、日本酒田、韩国釜山等港口城市,铁路专用线六条5,870延长米,公路毗邻二环快速干道,是哈市东出口的交通要塞。

二、自然条件

1、地形

位于哈尔滨市区,与松花江相邻地势高低不平,局部低洼,海拔在132~140米之间。

2、气候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哈尔滨的集中降水期为每年7至8月,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年平均温度3.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3.2℃至零下24.8℃,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8.1℃至22.8℃。3-5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6-8月份为夏季,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9-11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12-次年2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

3、水文

毗邻松花江,哈尔滨港是全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口。

三、历史沿革

哈尔滨港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松花江南岸。哈尔滨港是全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口。哈尔滨早期的码头是傅家甸(今哈尔滨市道外江沿)。清末,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开工后,船舶码头设在游艇俱乐部(今铁路江上俱乐部)及江桥(西江桥)附近。日俄战争期间(1904—1905年),沙俄出于战争的需要,在埠头区的八区码头(滨洲线铁路桥至道外头道街)沿岸铺设了铁路线,增加了港口通过能力。中华民国成立后,1918年,由于航道变迁和码头区失于疏浚,戊通航业公司将码头移至道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主要从事木材、粮食等货物装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5年3月,经国家交通部批准,正式建立哈尔滨港,隶属交通部东北内河航运局,1959年下放给黑龙江省管理。货运港口拥有千吨级泊位12个,铁路专用线5条,5624延长米,1990年吞吐能力350万吨。货运线有哈尔滨至大赉、佳木斯、同江、黑河、依西肯等航线,并经松花江、黑龙江水道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等俄罗斯远东港口相通。可承担木材、煤炭、粮食、矿产、化肥、盐等货物的装卸业务。

四、经济条件

港口现有固定资产净值1939万元,有直立式码头1454延长米,千吨级泊位14个,各种机械设备90台(组),传统货源为煤炭、木材、粮食、杂货、砂石。港口现有在册职工1530人,在岗职工500人。依托于哈尔滨,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哈洽会”,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全国大型区域性交易会之一。每年6月15日至19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定期举办。哈洽会自1990年创办,是连接东北区经济贸易的纽带,是开拓俄罗斯、独联体以及世界各国市场的窗口和桥梁,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级经贸盛会,被写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联邦前总统F.F.普京发表的《中俄联合公报》。2010年6月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历时5天,签订国内销售合同总额241.5亿元,比上届增长28.5%;签订国内经济合作项目337项,签约总额1279.6亿元,合同利用省外资金1253.8亿元。此外,还有19个交易团组与4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各类涉外合同119.1亿美元,签约总额较上届哈洽会增长33.1%。共有37个国内政府和经贸代表团,21个国家和地区的58个省州级外国政府和经贸代表团参会。哈洽会主要商务活动共有56项,各项子活动74项,未列入大会活动统计的各地市和企业举行的洽谈对接活动还有近百项。

五、现状职能结构

该地块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物流也较发达,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六、现状建筑

建筑等级是R4,建筑层数是1-3层,都已破败不堪。

七、现状内部道路

质量较差,没有统一规划。规划地块内有一条现状道路江畔路,该道路宽5米,且道路泥泞。

八、对外交通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主要铁路有哈大线、滨绥线、滨州线、滨北线、拉滨线。主要公路有G10绥满国家高速、G1京哈高速、哈佳高速、哈大高速、哈同公路(同江)、哈黑公路(黑河)等。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最佳经停点,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之一。

九、周围现状、建筑质量及与港务局的关系

1、周围现状及建筑质量

东北新街沿路有港务局家属楼、大片的棚户区、哈尔滨木材转运站、镇江小区、哈尔滨华能热电有限公司。

港务局家属楼现状:建筑等级是R4级,层数是7层,即将拆除的建筑。

棚户区:建筑等级是R4,建筑层数是1-3层,都已破败不堪。

哈尔滨木材转运站:位于北新街和陶瓷大街交叉口处,与本规划地块内的木材市场是一个体系。

镇江小区:建筑等级是R2、属于新建建筑、

哈尔滨华能热电有限公司:属于工业建筑M,产值近几十亿元。由于供热燃煤的特点,

对城市周边地区有一定的污染性。

2、周围现状与港务局的关系

(1)东江桥、新建松浦大桥与港务局的关系

东江桥即滨北松花江公铁两用桥,又称滨江大桥。该桥为公路与铁路共用的大钢桥,共12个孔,全长1147.6米,是哈尔滨市最早的公铁两用过江大桥。现在,每天平均有100余列货车、客车从东江桥通过。该桥作为公路铁路两用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是铁路单行线,上层是可供两车并行的公路,公路两侧是1米宽的人行道。1986年以前,也就是在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前,东江桥是连接松花江两岸和哈尔滨连接大庆、伊春、黑河的唯一公路交通特大型桥梁。因此,东江大桥对港务局物流业早期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东江大桥加强了松花江两岸的交通联系,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业务拓展空间。使得该地区的工业格局和功能分布初步形成,并且持续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2)松浦大桥大桥于2008年月上旬开工,是哈尔滨市规划的城市中心区重要越江通道之一,是省、市城建重点大项目,也是哈尔滨市自行组织建设的第一座跨江大型桥梁工程。该桥南起松花江南岸道外区南勋街,北至松花江北岸永胜路,路线全长4.027公里,主线桥梁长度3450米,由南引桥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北引桥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主桥采用独塔斜拉桥,结构为半漂浮双索面结构体系,主跨268米,主塔高160米,其余部分桥梁采用钢筋砼连续梁结构。主桥桥宽39.5米,双向八车道,设计车速80km/h,最大可满足高峰小时9800辆通行能力,跨江大桥两侧各设2米宽的人行道。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城市A级,主航道最大水位时桥净空高不低于10米,可满足松花江航道通行需要。该桥梁将按照现代化城市桥梁标准同步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为完善全省公路交通路网格局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力地促进松浦镇的发展。对于港务局地区而言,即将建成的松浦大桥为该地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此前该地区脏乱拥挤的现状有望得到改善,松浦大桥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松花江现有过江通道压力,提高南北城区大交通联网组织能力。同时大桥通至松北后将与哈大、哈依、哈绥公路紧密相连,构成江北地区重要的对外集散通道,这为港务局地区未来即将实施的改建工程创造了必要条件,使该地区的的棚户区改造得以顺利实施。

(3)华能热电厂与港务局的关系

哈尔滨华能热电有限公司:属于工业建筑,产值近几十亿元。由于供热燃煤的特点,对城市周边地区有一定的污染性。尤其对该区域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带来商机,例如煤炭运输。

十、未来发展方向

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适当结合三类工业。

十一、成功的港口设计案例

1、重庆港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为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构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于2006年7月由重庆港务集团、重庆物资集团、万洲港和涪陵港整合组建而成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完成了市国资委打造我市最大综合物流集团的战略性重组,实现了“三港合一”,初步形成了市政府“一城一港”的发展局面,承担着重庆市“一干二支”港口码头项目投资、建设、对外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的职能职责。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以港口、航运、综合物流及其延伸服务为主营业务,整个企业集团由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39个子企(事)业单位构成,其中独资公司19个、国有控股公司10个(控股上市公司1个)、参股公司7个、国有事业单位3个,分布在重庆市16个区县和长江近700公里岸线范围之内。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集装箱吞吐港企业,是重庆市目前唯一的5A级现代综合物流企业。所属重庆港九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长江上游内河首家公开发形股票并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港口企业;所属重庆港盛船务有限公司是目前上江上游综合运能最大的航运企业,船队运力达25万吨。所属寸滩港区是我国首家内陆保税港区的“水港”。

生产力、市场份额:截止2009年未,企业集团现拥有客运码头、集装箱、400吨级特大件、危险品、化工、散货、重滚等各种码头泊位162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实际能力达到2793万吨。

按照“业务归核、板块协同、岸陆一体”发展战略,重庆港务物流集团的发展目标是打造西部现代综合物流航母企业集团,建成西部最大、最有带动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综合物流集团和全国有实力、有影响的物流集团,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水运中转港和集装箱枢纽港,成为重庆商贸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临港工业和保税港区的重要支撑。

2、港口改造再现城市活力——德国汉堡港口新城

紧邻港口新城的是原自由港仓库城,楼房、桥梁、堤岸、水面共同组成了一个具有世界级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1991年被列入自由汉萨城的汉堡市的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内。仓库城的货物往来等商业用途将被保留,以保持该区的活力;部分建筑经过谨慎改造,可为服务性行业提供场所,但仓库城的整体面貌将不会改变。仓库城不属于港口新城的规划范围,但它

对港口新城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汉堡市中心进入港口新城,首先看到的是仓库城高大的红砖建筑,使人领略到这种特殊的港口气氛。仓库城成为该区环境的决定因素,这当然不仅仅因为这些建筑本身独具一格,而且也因为这些建筑至今所起的作用。如果仓库城空置,那么它就会成为缺乏生气的、只有很高怀旧价值的博物馆。

如果从汉堡的南面进入城市,由教堂尖顶、仓库城、贸易大楼构成的剪影立即映入人们的眼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港口新城的大部分也处于这一视野范围中。因此,在考虑港口新城的建筑高度时,一方面应该使新建筑成为城市的新亮点,另一方面又要不破坏现有的城市面貌,做到新旧交融,在此尤其是要考虑和仓库城、市中心的有机结合。在某些突出的地点如沙滩码头、码头仓库A或易北河大桥中心可以建造高楼。人们业已习惯的空间和建筑规模、道路和广场特征、建筑高度和特点应得到保持和发展,同时建立新的标志性建筑,采用新的建筑模式,注重实现多功能、多用途的混合型建设方案。

港口新城的土地80%属于汉堡市政府,其余属于德国铁路有限公司以及企业、个人所有。90年代中期汉堡市收购了该区大部分原工业用地,并和区内的企业进行迁址协商,有些企业现已迁出。拆迁是逐步进行的,例如以新的环保型的天然气热电厂取代原来位于格拉斯布鲁克港区的煤炭热电厂,拆除旧厂房后的地块改做其他用途。

港口新城所处的中心位置使它目前已经拥有与城市交通网相连的便利的交通条件。有Niederbaum、Brooks、Komhaus、Oberbaum、Oberhafen五座公路桥与该区连接,通过自由港易北河桥和双桥街能够迅速、直接地进入地区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另外还有宽阔的四车道的菲斯曼大道经过该区。现在,从处于格拉斯布鲁克区北面的地铁Messberg站和Baumwall 站,步行600 m即到达新区。规划总图计划增加新的公交线路,并考虑增建新的地铁站,进一步改善目前的公共交通条件。

老港池在港口新城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们赋予该区水滨城市的特点。这里将建设河滨大道、广场和绿化区,使原先的码头成为市民进行各种水上和水边活动的胜地;延长易北河沿岸步行道,形成带有水上色彩的都市性休闲场所,吸引汉堡市民和游客在工余或周末、节假日到此散步休息。

港口新城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目前它有部分区域仍位于自由港区内,周围有铁丝网隔离。根据欧盟关税法规,将采取新的更现代化的关税收取办法,这样可以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同时,拆除现有的隔离网和海关关卡。这一方面为港口新城提供新的利用空间,另一方面能使之与周边市区更紧密地相结合。

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城市设计的成果包括三个部分: (1) 城市设计研究报告:通过图纸、图示和文字,汇编基础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2)城市设计图则:通过图纸、模型(或计算机三维图形)和文字,表达城市设计内容; (3) 城市设计导则:以条文和表格的形式,表达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控制体系。 (4) 以上成果应提供相应的电子文件和必要的设计模型。 一、城市设计研究报告 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 1、前言 说明城市设计编制背景及主要过程等,包括项目委托、编制、修改和审批程序等。 2、基础资料调查 局部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现状。 (2)相关城市规划对设计范围所提出的控制要求。 (3)现状城市空间系统如公共开敞空间、天际线、发 展轴线及重要节点的分布及形态结构特征。 (4)现状自然景观资源如植被、地形地貌和水系等的 分布及其特征。 (5)现状建筑风格、组合方式、体量、色彩、质感特

征。 (6)设计范围内的历史文遗产及保护,传统民俗民 情,社区习惯。 (7)设计范围内的市民活动类型、场所、领域、路径 和强度特征。 (8)市民(居民)对设计范围内的空间景观的感知、认 同和建议。 (9)设计范围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 3、分析研究 (1)在收集现状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主要 问题。 (2)依据城市设计指标控制体系提炼主要影响因素。 (3)对主要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作出评价。 二、城市设计图则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城市设计依据、原则 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明确城市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 2、城市设计的目标与构思 根据对现状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理论基础;对设计范围的可能形式和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和分析,提出发展目标,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构思。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1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组分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简介:本小组以“时间轴”的顺序对于兆麟公园、斯大林公园、群力体育公园进行调研分析。 兆麟公园: 始建于1906年,公园的兴建经了四个发展时期,初建命名为“董事会公园”,后改为“特别市公园”,解放后更名为“道里公园”。一九四六年三月九日,李兆麟将军安葬于此,后经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兆麟公园”。哈尔滨兆麟公园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地带,周围大厦林立,与美丽的松花江隔道相望,公园占地面积8.4公顷,是哈尔滨人休闲度假的圣地,气势磅礴“冰灯游园会”更是吸引来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 一、交通流线分析 兆麟公园主入口的交通引导功能较弱;城市公园入口是交通序列的第一要素,是交通系统的第一阶段,是游人由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的开端,也是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的结尾,具有强烈的交通组织功能。对于汽车时代的今天,兆麟公园的交通引导功能明显不足。随著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美感和空间的进一步追求,兆麟公园的入口设计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再次,因为城市公园是一个复杂的场所,他既要服务于公园,也要服务于城市,充当一个过渡的空间,兆麟公园与城市的过渡性较弱,不能使游人享受到由此及彼的一种放松感,容易造成游览过程中心理的突变。 兆麟公园的设计是延中轴进行的,主入口、桥梁、山体、纪念碑基本成一条直线,这也符合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思路,入口、山体、桥梁等构筑物、纪念碑共同组成了一组高低

起伏的有机形式。因此在这里主入口发挥的起引的作用。 主入口坐落在森林街,而不是其他街道,并不只是因为与后部纪念碑相呼应,还因为森林街可以东西向无限延伸,,而南北方向的两条街道却没有,从而满足了主入口的利用尺度,极大的增加了公园的交通流动性。 二、周边环境分析 兆麟公园周边大致有四部分主要的区域、上方橙色的区域临近江边主要是商业区与住宅区的结合,左边蓝色的区域临近中央大街,有许多商业建筑以及饭店酒店,主要以商业区为主,右侧绿色区域以学校、住宅为主,还有许多的单位,主要以办公区和住宅区为主,下方的三个颜色区域以学校、政府机构为主,主要以办公区和商业区为主。 三、景观分析 3.1 自然景观分析 3.1.1 水体 水体位于公园的中心。作为景观的中心,流动感强,水中高地的设置是整个区域富于变化。中心小岛、鸳鸯岛、鸟岛、西山等特色景观被水体环绕,使游览者视野丰富多变,全园景观布置大致依水建造,流线清晰。 3.1.2 植被 园内植被品种多样,层次分明,色彩多样。并独具哈尔滨特色,有大量紫丁香灌木,不紧有视觉效果,而且芳香沁人。 3.1.3 小山 园内小山增加了公园的垂直层次,并且,山上多建造亭榭,独具中国特色。 3.2 人工景观 3.2.1 桥 园内有多座样式各异的小桥,依水而建,链接岸边和各水中高地。既有中国特色的木桥,也有欧洲风情得铁艺小桥,形成了中心景观的亮点。 3.2.2建筑(俄式建筑、遗留工业建筑) 园内留有两座俄式小屋,色彩鲜艳,造型多变,使游览者可以感到随处是风景。遗留下的工业建筑钢框架结构,给园内的广场界定出一个活动范围,使场地具有空间感,作为一块老少皆宜的露天活动场地,巧妙而独特。 3.3 道路分析 园内道路分为三级

城市设计教案资料1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概述 1.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 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1.1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 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例如公建住房、商业服务中心、公园等。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准化的路标系统等。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美国著名学者林奇(K. Lynch)在《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中,从城市的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空间形态环境结合的角度指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进而应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之共存。 1.2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 曾任纽约总城市设计师、现任宾州大学教授的巴奈特(J. Barnett)曾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像柯布西耶设想的那样将城市全部推翻然后重建,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他有一句名言:“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曾主持费城和旧金山城市设计工作的埃德蒙·培根,在研究考察历史上著名城市的案例后认为,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市民感官可以感知的“城市体验”。为此他强调很多美学上的观察,特别是建筑物与天空的关系、建筑物与地面的关系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评价(Appreciation)、表达(Presentation)和实现(Realization)3个城市设计的环节。 中国学者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他认为城市设计包含着这样几个意义:一是离不开‘城市’(Urban),各种空间形体虽层次不同,但均属于城市。二是离不开‘设计’(Design),不是单项的设计,而是综合的设计,有主从、有重点、整体进行的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资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

(完整版)城市规划资料集电子版

城市规划资料集电子版 篇一:城市规划资料集内容详述 (第1分册总论概论)目录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述第二部分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部分城市规划重要文件、法规资料索引附件《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6月1日建设部令第43号发布)各章引据的文件、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录后记(第2分册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目录 第一部分城镇体系规划 1 概述 2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3 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例简介 5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部分城市总体规划 1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3 城市性质、城市规模 4 城市总体布局 5 城市用地规划 第三部分城市分区规划 1 概述 2 常用表格 3 实例 第四部分城市总体规划实例共计60个实例 附录城市空间发展战备规划研究(或称“概念规划”) 1 概述 2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实例后记 (第3分册小城镇规划)目录 1 小城镇界定、类型和发展 1.1 小城镇界定 1. 2 小城镇的类型

1.3 小城镇的作用、发展理论和现状 1.4 国外小城镇建设 2 小城镇规划特点、依据和原则 2.1 小城镇规划特点2.2 小城镇规划依据 2. 3 小城镇规划原则 2. 4 小城镇建设指导思想 3 小城镇规划的内容、程序与审批 3.1 小城镇规划的一般任务 3.2 小城镇规划编制程序 3.4 小城镇镇域规划的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5 镇区总体规划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6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7 小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8 小城镇规划的编制管理与审批主体 4 小城镇规范的基础资料 4.1 基本要求 4.2 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基础资料 4.3 其他相关资料 4.4 详细规划基础资料 5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5.1 镇域村镇体系 5.2 镇域村镇发展条件的评价 5.3 镇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5.4 镇域职能结构 5.5 镇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5.6 镇域村镇空间分布结构 5.7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8 镇域基础设施及社会设施 6 小城镇的性质与规模

设计资料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1. 城市特色定位 2. 城市设计目标 3. 城市要素解析 4. 城市形象设计策略 5. 城市风貌设计策略 6. 项目整体现状条件分析及规划原则; 7. 城市边线及人口预测 8. 城市空间体系总体用地布局; 9. 城市山水生态规划设计 10. 城市文化景观规划设计 11. 城市空间要素设计 12. 城市分区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13. 城市总体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规划; 14. 地块功能分区编号; 15. 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规划 16. 城市视觉走廊规划 17. 城市水景规划 18. 历史文物的保护及利用 19. 道路系统框架; 20.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思路 21. 城市停车系统规划思路; 22. 道路主框架布局与出入口设置思路; 23. 地块功能分区及商业旅游业态布局思路; 24. 绿化系统布局规划; 25. 规划区整体(模块)鸟瞰图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方案包含内容为: 包括城市主要街道和通用街道景观设计 1. 地形设计方案 2. 放线坐标图纸 3. 园林动线规划方案 4. 园林道路规划方案 5. 园林亮化设计方案 6. 地上物节点景观设计 7. 水体景观设计方案 8. 园林节点设计方案 9. 园林家具设计方案 10. 园林铺装设计方案 11. 园林绿化设计 12. 园林管线规划设计

13. 主要节点透视和鸟瞰 14. 总体透视图和鸟瞰图; 城市建筑立面改造方案包含内容为: 1. 传统建筑元素分析 2. 建筑立面色彩规范设计 3. 建筑外立通用图案规范设计 4. 建筑外立通用节点设计规范设计 5. 主要建筑、构筑物单体外观概念设计规范 包括:立面鸟瞰透视外装饰节点剖面 6. 主要街道所有建筑立面设计 包括:立面鸟瞰透视外装饰节点剖面 本项目部分修建性规划包含内容为: 1. 现状条件分析; 2. 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 用地布局; 4.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 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 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7.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8. 主要街道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9. 主要街道和公共广场竖向规划;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 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应涉及的内容: 城市肌理 城市符号 城市印象 城市景观 城市建筑 城市节点 公共空间 步行系统 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 )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资料清单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资料清单 1)自然环境状况 气象、水文、地理环境资料; 相关地形、地貌、山体、水体、植物与城市滨水等; 自然植被,有代表性植物和适宜树种、花卉等; 环境质量状况。 2)历史、文化方面 历史发展沿革与变迁; 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民俗、民情; 附近居民生活习惯、行为规律。 3)城市、片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情况 总体规划思想、城市结构,规划实施情况及总规对设计地段的要求; 设计地段的土地使用、建设项目和条件限制; 相应总规与详规的规划文本。 4)城市形态结构 城市结构网格、发展轴线及重要节点; 规划地区建筑群组合方式和类型; 市民对城市空间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感知、印象与认同(问卷); 5)城市与建筑景观 城市中特有的道路、桥梁、自然环境区域、街区、建筑群等; 有特色的地方建筑风格与色彩; 地方传统建筑风格、空间形式与活动、地方建筑色彩以及相关历史文化遗存; 市民对城市景观的评价(走访调查或问卷); 城市特别是规划区内部及邻近地区的建筑形态、体量、质量、风格、色彩、尺度、材料等。 6)土地利用 规划区及邻近地区的土地使用情况; 设计地区的用地功能与产权状况。 7)城市公共活动场所 市民活动的类型、分布与城市功能布局关系; 城市重要地段的市民活动地区的空间类型、场所、路径、强度与感受(问卷); 市民对城市公共活动区域的感知、印象和认同(问卷); 市民对城市公共活动区域的感受与评价(问卷)。 8)城市交通与活动体系

规划区周边的综合交通框架与分布; 规划区周边的步行交通系统与分布; 规划区周边的机动车交通系统与分布; 车流量统计分析; 社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 市民和旅游者对公共交通、步行系统的认可与评价(走访调查)。 9)基础设施 道路系统与断面形式; 环卫设施分布; 防灾系统。 10)其他相关资料 人口现状及其相关规划资料;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开发潜力、发展机会、公众要求等); 国内外相似实践案例。 注:其他资料可到《中国三亚门户网站》和《三亚规划信息网》上查找 要求:①安全第一!!!切记!!②需做≥30份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必须有;③调查与收集期间各组分工明确,组员的调查收集任务组长做好安排和记录;④小组之间分开调查,分头行动。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①是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 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 的设计和组织 开放空间:指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 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与一身的。 建筑色彩:指城市色彩中众多建筑物的群体色感、分为主色调、辅色调。 场所色彩:相对建筑色彩而言,与之互补的环境色。 环境设施: 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 建筑小品:在功能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息、交往的方便。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 休闲空间等 步行区: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辆行走的区域。 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 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 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 副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 的三维实体。 开敞空间:相邻空间视觉通透感强,无压抑,是一种明快、开放的空间。 封闭空间:其开口面积小,有大片实体界面,封闭感强,内向,是一种有安全感的 空间。 积极空间:完全由面围合的空间称为积极空间 消极空间:由点或线所暗示围合的空间称为消极空间。 明空间:通常的城市外部空间,无天棚、屋顶等遮挡 暗空间:室内空间 灰空间:常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中界,过渡空间 静态空间:是一种被完全限定的,由静态的水平和垂直界面构成的,动线上不通的空间。动态空间:是由曲面、学、折面构成的,暗示方向,具有一定动向的空间。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都需要面对处理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 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等的差异。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空间形式理论: (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 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 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1、城市设计的概念: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2、城市设计的目标任务:目标:(1)理想目标与基本目标 理想目标----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品质。基 本目标----城市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强调创造最好的空间环境,而是强调必须防止最坏的空间环境出现。 (2)四个具体目标:1、功能的目标---功能的确定与不定 2、变化的问题---环境的变 化与不变 3、为他人设计---设计的主观与客观 4、美学的目标---景观的保护与创造 任务: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2、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3、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4、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5、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的联系: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1、目的性比较:城市规划宏观控制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则是促进环境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建筑设计则直接为修建建筑服务; 2、工作对象比较:城市规划为二维空间,考虑社会经济物质环境相结合;城市设计为三维空间,可局部、微观;建筑设计仅对建筑物及外部小环境; 3、成果表现比较:城市规划反映用地平衡;城市设计表现为方案引导;建筑设计则是实施性设计文件; 4. 实施时间比较:城市规划体现为发展过程;城市设计实施时间不确定,而建筑设计确定 5. 委托人比较:城市规划为政府;城市设计可为政府或开发商;建筑设计主要为开发商 4、不同城市的特征:古罗马城市设计的特征:1、具有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 中世纪城市主要类型:1、要塞型,即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代发展成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第二种是城堡型,主要是以从封建主的城堡周围 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或修道院教堂附近的广场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第三种为商 业交通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哈 尔 滨 市 概 述

哈尔滨市概述 哈尔滨市区,位于金朝上京(阿城市白城乡)京畿地区。皇统六年(1146年)和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前后,按拱卫上京《猛安、谋克城寨体系规划》于道里区新发镇四方台村、太平镇松山村、道外区万宝镇后城于村、香坊区幸福乡莫力村、平房区东方红乡平乐村等地规划修建了一批古城。 清朝初年,旗人举家迁徙入关后,哈尔滨市区土地荒芜。雍正、乾隆年间,按《…封禁?、…屯垦实边?规划》,在江南先将库叉河(俗称运粮河)至阿什河沿江宽5公里地带划为牧场,设莫力街(马厂),后建小嘎哈、大嘎哈(香坊成高子镇)、西嘎哈(动力旭升街),并向东扩展了牧场。在江北设水师营(前进乡双口面)。 嘉庆二十年(1815年),为安置"京旗闲散",编制以双城堡为中心的《京旗移垦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道光五年(1825年)至二十七年(1847年)伐木盖房,建成3城、24旗营(120旗屯)。其中,哈尔滨市区13座旗屯属东官所右翼3个旗营。道里区有厢红旗二屯,南岗区有厢红旗头屯、正红旗头、二、三、四、五屯,动力区有正黄旗头、二、五屯,平房区有正黄旗三、四屯。 咸丰十年(1860年)始,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弛禁”、“招垦”,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哈尔滨地区江南陆续建起田家烧锅、元聚烧锅

和草料厂、傅家店,油坊屯等非农业人口聚居点,逐渐成为松花江上的重要渡口,并设税关。 中日甲午战争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月,俄国迫使中国清朝廷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9月,签订《合办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攫取了筑路和租借铁路附属地的特权。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中东铁路工程动工,大宗铁路器材由松花江水运,哈尔滨被选作中东铁路与南部支线建设器材集散、加工中心与工程指挥中心,在道里修建码头、木材厂、临时总工厂,形成“码头区”,在“哈尔滨站”(香坊站)前修建护路队营区,形成“哈尔滨街”。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铁路工程局编制《松花江新城规划》(南岗西大桥至奋斗路间),形成以铁路管理局、铁路总站(时称“松花江站”)为主中东铁路管理中心城镇。同时,编制码头区整顿规划,将元聚烧锅的草料厂(兆麟公园址)以西划为“中国街”。 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东铁路附属地已扩占3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吉林铁路交涉总局与中东铁路公司联合勘界、调减后,铁路工程局编制了《哈尔滨及郊区规划图》(1903年发布),将码头、新城、“哈尔滨街”相连,并向东西方向伸展,平面呈“4”字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吉林铁路交涉总局出放了收回的傅家店以北(道外头道街)、四家子(道外靖宇街以北十二道街一带)部分地段。

(完整)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 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18.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运动过程。 19.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或是指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运营过程中的形态 20.城市空间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另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著的表现就是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图形 21.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 22.城市开放空间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哈尔滨港务局城市设计资料

哈尔滨港务局城市设计 一、规划片区概括 该地块北临松花江、南到东北新街、西到江堤二巷、东临港务局船坞。由此围合而成的一个狭长的地块,长约1000m、宽约400m、面积约400k㎡。此外,距离该地块东侧500m 位置上有一座滨江桥,东侧距离地块约800m处正在建设松浦大桥,即将通车。 港口地域环境优越,水陆铁交通极为便利,是黑龙江省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水路下行可抵达佳木斯、同江、俄罗斯伯力,经庙街可进入鞑靼海峡,经水路换装,可抵达大连、日本酒田、韩国釜山等港口城市,铁路专用线六条5,870延长米,公路毗邻二环快速干道,是哈市东出口的交通要塞。 二、自然条件 1、地形 位于哈尔滨市区,与松花江相邻地势高低不平,局部低洼,海拔在132~140米之间。 2、气候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哈尔滨的集中降水期为每年7至8月,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年平均温度3.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3.2℃至零下24.8℃,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8.1℃至22.8℃。3-5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6-8月份为夏季,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9-11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12-次年2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 3、水文 毗邻松花江,哈尔滨港是全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口。 三、历史沿革 哈尔滨港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松花江南岸。哈尔滨港是全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口。哈尔滨早期的码头是傅家甸(今哈尔滨市道外江沿)。清末,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开工后,船舶码头设在游艇俱乐部(今铁路江上俱乐部)及江桥(西江桥)附近。日俄战争期间(1904—1905年),沙俄出于战争的需要,在埠头区的八区码头(滨洲线铁路桥至道外头道街)沿岸铺设了铁路线,增加了港口通过能力。中华民国成立后,1918年,由于航道变迁和码头区失于疏浚,戊通航业公司将码头移至道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主要从事木材、粮食等货物装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5年3月,经国家交通部批准,正式建立哈尔滨港,隶属交通部东北内河航运局,1959年下放给黑龙江省管理。货运港口拥有千吨级泊位12个,铁路专用线5条,5624延长米,1990年吞吐能力350万吨。货运线有哈尔滨至大赉、佳木斯、同江、黑河、依西肯等航线,并经松花江、黑龙江水道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等俄罗斯远东港口相通。可承担木材、煤炭、粮食、矿产、化肥、盐等货物的装卸业务。 四、经济条件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哈尔滨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 通知 哈规便字[2001]234号 局各业务处室、规划院、勘测院: 为加强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确保城市规划的有序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特制订《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现将《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哈尔滨市规划局 二00一年八月三十日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暂行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临时工程、个人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在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的保护地带以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建筑物,按照《哈尔滨市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管理办法》控制。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退让 第四条沿基底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五条建筑基底边界不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电力线两侧的建筑物,其离建筑基底边界的距离应按以下规定控制。 (一)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按下表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

注:3层以下为低层建筑(含3层),住宅:4层---9层建筑为多层(含9层),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公建:24米及24米以上为高层建筑。 (二)界外是已改造建筑的,可按建筑日照和消防间距控制,但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不得小于第(一)项建筑的最小距离。 (三)界外是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按第(一)项非居住建筑的离界距离控制。 (四)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5倍,且其最小值为3米。 (五)如果按(一)项规定退让确有困难,或者相邻基底历史上遗留有退界不足的建筑,或者相邻两基底愿意统一规划,允许某一方减少退界距离时,必须签订有关协议,并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减少退让或不作退让。 第六条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无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其中,单纯住宅项目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 第七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6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八条高层建筑(含裙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 (一)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60米的,不得小于5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60米、小于或等于100米的,不得小于8米; (三)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不得小于12米。 第九条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8米。 第十条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出道路红线。 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米;2.5米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米,并不大于3米;3.5米以上允许突出阳台、突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不应大于1米;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百题问答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百题问答 1.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和规划区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域是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 5.3 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是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 平方公里。 2.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区规划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主城区是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 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 平方公里。 3.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近期为 2011—2015 年;远期为 2016—2020 年。 4.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确定为: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 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5. 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2020 年市域人口规模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本轮《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 2020 年人口规模为: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 万人。 6.本轮规划中规划加快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新型城镇化步伐,2020 年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规划达到多少? 答案:到 2020 年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 65%,即城镇人口发展到683 万人。也就是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由原来的48.2%提高到 65%。 7.2020 年哈尔滨市城市主城区的人口及用地规模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 2020 年实际居住人口为46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458.0 平方公里。 8.2020 年主城区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是多少? 答案: 99.6 平方米 /人。 9.哈尔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

哈尔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哈尔滨市“建设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哈尔滨市绿化以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结合哈尔滨市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规划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构筑城乡一体、结构合理、植物多样、文化蕴涵丰富的生态型城市绿地系统。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原则 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以生态学原理科学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哈尔滨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调解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体现地域特色和可操作性原则 立足哈尔滨市地带型生态条件,充分利用现状江、河、沟和其它水域,强化地域特色,构筑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体系。 3、人本性原则 一切从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游憩绿地体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真正服务于民。 4、文化性原则 绿地规划融合哈尔滨市的历史文脉、时代文化,把自然绿化空间与人文特色空间相结合,生态景观与反映城市特色的主题文化景观相结合,在城市出城口和部分公共绿地处,形成自然美与人工美有机结合的空间,提升城市窗口型绿地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营造地方景观特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5、整体协调性原则 分析城市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规律,研究城乡一体的大环境下生态影响机制,使绿化建设与城市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哈尔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分两个层次进行规划: •市域宏观层面,包括哈尔滨市八个区和外围十县(市)。 •市区总面积708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建设用地500平方公里,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八区,生态控制区面积58.79 平方公里,为松花江(四环桥—滨北铁路桥)沿江湿地、呼兰河沿江湿地和长岭湖林地,总计城区总面积 558.79平方公里,是本次规划工作重点。

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 要性备受关注。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 筑设计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 筑设计,从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哈尔滨市的历史沿革 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始于19世纪末的俄国租界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东清铁路的修建,哈尔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随后,建筑师们将欧洲的建筑风格带入到哈尔滨,诞生了许多具有俄 罗斯风格的建筑物,如松花江畔的哈尔滨火车站等。 2. 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 设计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建国初期,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主要以满 足基本居住和工作需求为主,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许多典型的社会 主义建筑如市区的“七一酒店”等相继建成。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 筑设计逐渐注重人文关怀和城市形象的塑造。新的建筑如哈尔滨工业 大学的校园、中央大街的商业建筑等纷纷涌现,充分展示了现代建筑 的魅力和创新。 3. 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挑战

尽管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 一些挑战。首先,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带来了土地利用的问题,需要 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其次,哈尔滨市的冷气候条件对建筑 设计提出了独特要求,需要科学把握建筑结构、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平衡。此外,城市的历史遗产保护和当代建筑融合的问题也需要得到更 好的解决。 4. 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未来展望 未来,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将继续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 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活方式。其次,建筑设计将更加 关注人们的需求和舒适性,注重空间布局、设计细节和功能性。最后,哈尔滨市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和历史优势,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总结起来,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阶 段的发展和变革。当前,面临着土地利用、气候条件、历史保护等方 面的挑战。但同时,未来发展的展望仍然充满希望,可持续发展和人 性化将成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与 建筑设计必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作 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哈尔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同时也面 临着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哈尔滨正在进行城市规划,制定未来发展的蓝图。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土地利用、交通设施、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在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 历史遗产、自然资源和社会需求,以及城市规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规划。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首先,哈尔滨的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和发展城市的历史遗产。哈 尔滨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保护这些历史遗产,维护城市的独特性和魅力。 同时,也要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利用历史建筑和遗址开展文化创 意产业,使历史遗产与现代化建设相互融合。 其次,交通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 规模的扩大,哈尔滨的交通拥堵问题愈发突出。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 何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可以采取建设轨道交通、改善公交系统、引入出租车共享平台等方式,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 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此外,环境保护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因素。哈尔滨位于黑龙江中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松花江、太阳岛等。城市规划需要注重

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可以建设污水 处理厂、加强废弃物管理、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生态资源。 最后,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建筑设计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哈尔 滨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许多高层建筑和商业中心。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建筑的风格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发展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哈尔滨的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如历史遗产保护、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建筑设计等。在制定未来发展的蓝图时, 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居民 的幸福感。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相信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将会迈 入一个新的阶段。

城市设计推荐书目

城市设计推荐书目 I.《城市设计》王建国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著、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城市空间设计》夏祖华,黄伟康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4•《城市意象》[为凯文?林奇著、方益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城市设计》[英]E、D培根等著、黄富厢等译、北京冲国建筑工业出版,1989 6.《市镇设计》[英]F?吉伯德著、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7.《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2 8.《外部空间设计》[日]卢原信义著、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1983 9.《城市建设艺术》[奥地利]卡米诺•西特、仲德昆译、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1990 10.《城市并非树形》[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严晓婴译 (全文连载于1985年建筑师杂志) II.《总体设计》[美]凯文?林奇著、黄富厢等译、北京冲国建工出版,1999 12.《拼贴城市》[美]柯林?罗著、童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1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简•雅各布著、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 社,2005 14.《寻找失落空间》[美]罗杰?特兰西克著、朱子瑜等译、北京:中国建工出版,2008 印制份数____________ 院长 _____________ (签字) 教研室主任____________ (签字)

城市设计推荐书目 形 图

城市设计推荐书目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A(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 学期:四年级下学期 班级:建筑11级指导教师:任震、张克强、陈兴涛、王月涛、周忠凯、高晓明 ※评分表只贴首页,作业名签需每张作业都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