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综述姓名: 宋晶晶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班级: 公管62

学号: 2236214

指导教师: 曾艳艳职称: 助教

2009年06月2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宋晶晶

指导教师曾艳艳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悄然兴起。网络文化的崛起是新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现象,它的诞生对传统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由于互联网及其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陷入两难选择。本文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国内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对如何更好的对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作总结和综述。

关键字:网络文化;文化管理;文化建设

Summarization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NG Jingjing

Tutor ZENG Yanya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rise of network culture quietly. The rise of network culture is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in the new century's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the birth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its active role, i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net and its network of cultural specificity, the traditional way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 the dilemma.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culture and problems, as well 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cultur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on how better to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culture for summary and synthesis.

Key words:Internet culture;Cultural Management;Cultural construction

一、关于网络文化概念和网络文化特点的研究

(一)网络文化概念研究

虽然网络文化这个词已经被许多学者广泛运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的含义至今尚无定论。尽管如此,许多学者仍然从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理解和不同视角的观察研究,对网络文化的概念作出了界定。

我国较早对网络文化予以关注的是图书馆学界,王瑞华1996年就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把网络文化同计算机文化、多媒体文化和信息文化相提并论,认为网

络文化是指从网络上鉴别、存取和使用电子信息的能力。1999年初,匡文波提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张相轮等对其作了广、狭之分: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电脑互联网络上进行的文化活动;广义的网络文化则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现象。

网络文化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以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为支点的全新文化。李仁武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中指出网络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随着上网工具的扩展,电脑不是唯一的上网工具,手机上网以其移动、方便成为网民的第二大上网工具。因此,我个人比较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对网络文化的定义: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

(二)网络文化特点研究

《网络文化管理研究》小组在《网络文化管理研究》中指出:

现阶段,不同的人们对网络文化的特点有不同的理解。专家认为,所谓网络文化,目前有5个特点:

1、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

詹恂在《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中指出:以技术为基础是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只要一种网络技术被加以运用,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一特点,匡文波博士也认同。且,何伟在《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管理》中一文中也有类似描述,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历史上以纸为媒介的“纸文化时期”已经持续了近两千年,以纸为首的文房四宝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丰富、更形象、更生动。

2、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

何伟在《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管理》中一文中也有提到: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文化都可以认为是缓慢发展的文化,更新的速度很慢。而网络文化则是高时效性文化,发展快、进步快、更新快。

3、网络文化是开放性文化

在技术上网络对任何人都不是封闭的,其连全球为一“村”,网民不分阶级贵贱,内容无所不包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对其各取所需,资源共享。何伟在《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管理》中一文中也这样写道:“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可进入电脑空间交流思想,发表学术观点,提供一个任意存取的环境。”

4、网络文化是交互性文化

詹恂在《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中提出:网络传播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的信息流通方式,使得网络公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实现人际互动。匡文波博士认为,作为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融合而生产的一种新型文化,网络文化与现实文

化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第四点就是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何伟也认为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它不是静态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

5、网络文化从特定意义上理解是虚拟性文化

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特殊文化,它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为主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活动和思维的方式。关于这一点,几乎所有研究网络文化的学者都对这一特点具有共识。匡文波教授、何伟教授、傅治平教授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提到这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韩萍在《网络信息文化学》一书中也写到了这一特点。

以上这些特点在匡文波教授的《论网络文化》一文中都提到了。除此上述认同率比较高的特点之外,费文晓在《略论网络文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网络文化还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容量的海量性,思想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包容性。李钢在《网络文化透视》中还提到网络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和商业色彩。

二、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近几年来,由于大众对互联网文化内容的巨大需求,以及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推进,再加上电脑产品的不断普及,带动了网络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在这样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1、网上不良信息泛滥

网络游戏中色情、暴力,以及一些屡禁不止的黄色网站,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一些不法份子利用信息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制作、传播淫秽、色情、虚假等有害信息,盗取他人网上账号,攻击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仅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而且危害国家安全。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指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传统的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和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使色情、暴力、迷信、反科学、伪科学和带颓废、低俗恶搞等落后文化在网上泛滥。

2、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受到侵犯

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指出:“网络知识产权、名誉权、隐私权受到侵害。网上大量的文章、音乐、影视都可免费下载而不要支付版权费。网络文本的可复制性也致使网上知识产权的维护成为一大难题。利用互联网散布诋毁他人名誉、公布他人的隐私、滥用网民的个人资料,使个人的隐私在网上一览无遗。而有些个人或组织搜集他人的信息则更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具有明显的犯罪动机。“单泽润、史原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构建》中也强调了:“网络侵权问题,这一问题是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中的普遍的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对保护知识产权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在李钢和王旭则编写的《网络文化》一书中第四章、第五章都是网络隐私保护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分析。以此看出他们对此问题的肯定。

3、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侵害

据调查,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网民中,13%有网瘾倾向,有的甚至患上“网络依赖症”、“网络幽闭症”,产生人格扭曲和人际交往障碍。一些网吧非法经营、违规接纳青少年上网,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如何使网络文化趋利避害,服

务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网络技术问题,也是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必须深入研究、认真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指出:“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难辨,青少年自控能力弱,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犯罪行为。”单泽润、史原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构建》中提到:“我国有3.67亿未成年人,他们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但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业和健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且,在苏振芳编写的《网络文化研究》一书中,第九章标题为: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第十章标题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及对策。由此可见,不良的网络文化是一个这些问题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4、网络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

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这就是网络时代的“文化霸权主义”。在当今的时代,由于互联网发源于美国,英语在网络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所谓的“西方话语霸权”,实际上就是“美国话语霸权”,我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美国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谁的语言文字在网络上占主导地位,谁的文化就会在网络上获得更多更大的覆盖率。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分两点来阐释这个问题:“(1)网络加剧了全球的跨文化冲突和网络霸权。网络技术标准是网络赖以生存的基础。谁掌握了互联网的标准和核心技术,谁就控制了互联网。(2)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干扰破坏。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加强“西化”、“分化”的渗透日渐猖獗。”

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网络文化管理研究

(一)网络立法

1、美国:美国早在1978年,佛罗里达州就率先通过《电脑犯罪法》。随后,美国共有47个州相继颁布《电脑犯罪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各部门先后提出130项法案,1981年还成立全美电脑安全中心。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禁止利用电脑犯罪法》。1987年,美国国会批准成立国家电脑安全技术局,并制定了《电脑犯罪法》。此外,美国还先后制定了《1998年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反垃圾邮件法》等。此外,《网络文化管理研究》小组在《网络文化管理研究》中指出:美众院司法委员会要求,色情邮件须加标注,因特网接人服务提供商可以起诉滥发垃圾邮件者。此外,还有《儿童网上保护法》等。曲青山在《浅议国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及启示》中还指出:美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规定,中小学校、公共图书馆等必须在其网络服务程序的目录上提供过滤器,确保未达17周岁的未成年人接触不到色情内容的成人网站。该法还规定,任何因商业目的在互联网交流中,导致未成年人接触到有害信息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可以受到不高于5万美元的罚款或被判不长于6个月的刑期处罚,或者两罚并用。“9?11”后,美国出台《爱国者法》,授权执法机构可以不经法院授权监控公民网上通信。

2、韩国:曲青山在《浅议国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及启示》中指出:从2005

年10月起实行网民在网站发言验证身份制度,每个网站对申请邮箱或聊天等服务的用户要求填写详细的客户资料,包括填写真实姓名、住址、身份证号、职业等;对17岁以下没有身份证的青少年,网站在获取他们的详细信息后,会以向手机发送密码的方式确认使用者身份,外国人注册韩国博客的也需要提供有效证件。韩国是第一个专门设立网络审查法规的国家,早在1995年就出台了《电子传播商务法》,对“引起国家主权丧失”或“有害信息”等网络舆论内容进行审查。

3、法国:《网络文化管理研究》小组在《网络文化管理研究》中指出:1996年6月,法国对一部有关通讯自由的法律进行补充并提出《菲勒修正案》。

4、新加坡:《互联网管理法》规定,对网上涉及“反政府和影响民众信心”,“煽动种族和宗教仇恨、歧视”、“危害公共安全和国防”等内容进行管制,并将上百个政治性网站列入禁止访问清单中。

5、德国:李小霞在《中外信息安全法制建设比较研究》中指出德国政府出台了《信息和通讯服务规范法》,即《多媒体法》。还通过了《电信服务数据保护法》。在德国为保护知识产权和网络资源,凡使用“电骡”或PSP等点对点技术进行网络下载被视为违法行为,加以打击。曲青山在《浅议国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及启示》中指出:德国《信息与通讯服务法》规定,在网上传播恶意言论、谣言,宣扬种族主义均为非法行为;禁止利用互联网传播纳粹言论、思想和图片。德国“联邦危害青少年媒体检查处”将5400家媒体列为“青少年不宜接触媒体”,要求服务商不得链接或在搜索引擎中出现法律禁止的网站,违者最高罚款 1. 5万欧元。

6、马来西亚:曲青山在《浅议国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及启示》中指出,马来西亚的《资讯及多媒体法》规定,利用互联网传播谣言或发布不正确消息,除罚款外,还可最高判处3年徒刑。西方主要国家的媒体网站很少开设论坛和新闻跟贴,据中央有关部门对20多个国家60多个知名英文媒体网站的调查,开设新闻跟贴的只有5家,开设论坛的只有9家,基本不向普通网民提供博客服务,且开设论坛的网站都有严格的监管制度。

7、英国:李小霞在《中外信息安全法制建设比较研究》中指出,1996年9月23日,英国颁布了第一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3R安全规则》。1999年公布《电子通信法案》的征求意见稿。英国内政部、贸工部不仅设有管理互联网的专门机构,还直接指导和资助“英国网络观察基金会”,全面监控网上信息内容。

8、印度:朱玉明在《论国家安全中的网络安全》中2000年6月颁布《信息技术法》,为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框架。该法规定,黑客将被处以罚款和监禁,禁时间最高可判3年,网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将面临最高为5年监禁的惩罚。

9、瑞典:王兰敬、李德英在《刍议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电子通告板责任法》规定,网络接入服务商和论坛版主必须监测、封存并清除煽动新纳粹主义的内容,否则要负刑事责任。

(二)人性化管理

1、美国:美国的网络行业组织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如美国电脑伦理协会制定了“十诫”、美国互联网保健基金会的网站规定了八条准则、各大论坛和聊天室有服务规则与管理条例等,美国在1998年出台《网络免税法》,对自律较好的网络商给予两年免征新税的待遇。

2、韩国:通过实名制培养网民自律意识。张丽,叶永成在《人性化管理:

网络文化管理的核心选择》中指出,韩国信息通讯部信息伦理部门负责人金钟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韩国推行网络实名制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管理。韩国导入网络实名制的最大意义,在于树立起了网民的责任和自律意识,而自律才是网络管理的核心。

3、日本:李小霞在《中外信息安全法制建设》中指出,比较研究后,日本的行业自律体系比较完善,电气通信业者协会、电信服务业提供商协会等行业组织,制定一系列行业规范,与政府部门形成了互为补充的互联网管理体系。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公众教育工作,教育人们自觉抵制网上各类有害信息。张丽,叶永成在《人性化管理:网络文化管理的核心选择》中指出:务省主管媒体的机关主动邀请ISP运营商、软件开发企业及消费者代表组成自律性组织,并引进分级管理制度,待组织成立并正常运作后,政府则退出该组织,完全由民间组织的力量,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监督并实行行业自律。

4、英国:1996年9月,英国网络服务提供商自发成立半官方组织———网络观察基金会,在贸易和工业部、内政部及城市警察署的支持下开展日常工作。为鼓励从业者自律,与由50家网络服务提供商组成的联盟组织、英国城市警察署和内政部等共同签署《“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协议》。网络观察基金会以此为基础,制定从业人员行为守则。曲青山在《浅议国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及启示》中指出:英国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管理时贯彻“监督而非监控”的理念,主要通过行业自律组织网络观察基金会来实行。半官方性质的网络观察基金会主要解决互联网上日益增多的违法犯罪活动问题,如色情、性虐待、种族歧视等,尤其致力于解决儿童色情问题。

5、欧盟:欧盟于2004年建立“安全互联网论坛”,广泛吸引了包括企业代表、法律强制机构、决策者以及用户群体代表在内的各界关注和参加,为各方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和借鉴以及共谋对策的平台,对希望建立自律机构的国家给与建议和支持等。而且,欧盟每年均拨出数百万美元专款用于儿童上网咨询服务。

四、我国网络文化管理研究

(一)我国网络文化管理取得的成就

1、立法方面

郑齐心在《试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指出:全国人大、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黄鸣奋在《互联网艺术产业》一书中写到了很多我国目前对网络的立法现状:1996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条例》,97年通过修正版。此后国务院直接发布的相关法律有:《电信条例》(2000)、《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曲青山在《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指出:我国目前共出台涉及网络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共有100多部。这些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有效地规范了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秩序,促进了网络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网上舆论引导工作体系初步形成;网络的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成效明显等。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指出:我国制定了3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现在还在不断地完善。

2、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

郑齐心在《试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指出:目前,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导、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知名商业网站积极参与的网络文化阵地新格局基本形成。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3、开展了很多治理工作

包括整治网吧、打击网络赌博、淫秽色情等;郑齐心在《试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指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认真做好公众举报的受理通报工作。2006年以来,互联网业界广泛开展了“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积极参与,广大网民大力支持,形成了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网络文化的良好舆论氛围。

4、开发和应用以及网络管理逐步规范

我国建立了两个关防工程,一个是封堵有害网站,另一个则是对境外的反动网站进行监控和封堵;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指出:原信息产业部(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互联网的主管部门,为了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保障互联网络的安全,对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IP地址备案单位、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网站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细化。在技术上采取了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网站ICP备案管理。

5、倡导行业自律和道德调控

陈春萍在《网络文化的道德维度》一文中写到2003年7月1日,由文化部发布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正式生效,这一暂行规定填补了我国因特网业界管理的很多空白,应该说是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针对性比较强的网络文化管理规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确保网络文化消费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调控,其中的道德调控则是众多调控手段和方式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指出:互联网协会有4000多家会员,协会发起了如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很多行业自律行动。

(二)我国网络文化管理的不足

1、建设不平衡

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网络文化建设还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况。中共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在《关于铜陵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中提出:网络文化算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对网络文化的了解、研究不多,对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既无成功经验借鉴,又无创新举措可以实施,功力缺乏。曹学娜在《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指出:横向上,地区网站的种类少,数量少;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网络文化建设多,而引领人们形成高尚精神情趣的网络文化建设少。纵向上,国家和省、市部门以及单位互联网非常普及,而县、乡部门和单位互联网建设相对差些。徐建勇还在《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研究》中指出:网络文化建设重事业轻产业。政府财政每年都对政府电子政务和事业单位网站有巨大投入,但效果不明显,利用效率低,与投入不成比例,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不相适应。

2、道德监督差

由于网民一般是以独自的“隐形人”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操作,如果缺乏“慎独”的道德自律,有可能摆脱现实社会中人伦关系的束缚,丧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出现诸如随意公布他人隐私、不负责任地制造虚假网络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曹学娜在《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中提到,在网络空间中,系统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起来,我国当前网络空间还处在道德失范状态,网上不讲诚信、不讲礼仪、不讲职业道德的状况随处可见。徐建勇在《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研究》中指出互联网从业人员和网民的道德素质亟待加强。许多网站为吸引眼球刻意搜集一些个人隐私、色情信息进行发布。许多网民利用电子信箱、各类论坛、公告板、留言簿对他人进行诽谤、恐吓,甚至形成网络集体暴力,网络风气亟需净化。郑齐心在《试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指出:网上淫秽色情、欺诈、赌博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虚假信息、违法信息在网上传播,给人们思想和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网上攻击、谩骂、造谣、恶搞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出现,干扰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

3、法律制裁弱,立法滞后

尽管我国出台了上百个有关互联网的管理规定,但总体上还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支持,很多领域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在网络安全方面,戴天岫、马民虎在《网络安全文化的法律对策研究》中指出,我国法律对于网络安全文化只是笼统地提及,如《国家信息化领导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文)提出其主要精神之一就是要“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如何创建,对于教育和培训更是没有规定。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就指出:在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制工作中,我国目前普遍大量使用行政管制的手段,缺少法制管理手段。徐建勇在《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研究》中指出:自1994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我国已制定了多部关于互联网的法律、规定,但是仍然落后于现实发展需要,许多问题如互联网跨国犯罪、电子签名效力、网络侵权的不正当竞争等需要新的立法进一步明确。曹学娜在《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提出,我国网络文化法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已颁布相关网络管理的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大多属于管理性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多以“暂行规定”,“管理办法”,“通知”等命名,法律位阶较低。另一方面,当前网络文化存在事实上立法难的问题。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性,同时民族间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的不一致都使得网络文化立法、执法面临困境。

4、技术监管低

网络文化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起来,对加强网络文化的技术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中指出,一方面,我国目前预防手段单一,多半是出现问题后解决。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管制技术的不成熟,管制盲区大量存在,严格制约管制效果。

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路

(一)网络文化,首在建设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中办发〔2007〕16号)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网络文化,首在建设。加强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张丽、叶永成在《人

性化管理:网络文化管理的核心选择》一文中通过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外的网络文化管理的实践指出: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构筑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宣传阵地,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要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将抽象的原则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中的“引领”作用,从而构筑网络文化的主宣传阵地。向英明在《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综述》中提出要重点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域名服务器,拓展我国信息的辐射空间,增强我国网络文化的内外影响力。积极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提高网络文化的汉化程度,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各类健康、向上的信息,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二)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倡导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

李海红在《网络文化建设的政府责任》一文中指出,我国政府一贯高度关注网络文化管理。2007年初,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全体会议上围绕“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强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国务院2007年工作要点》第三十二条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中国上网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这个日益扩大的群体是以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为主体的知识人,这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的未来关系巨大。李钢在《网络文化透视》中提出要利用网络开展精神文明教育,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陈春萍在《网络文化的道德维度》中提出以下观点:

1、网络文化创作需要道德规范。网络文化创作是网络文化的源头,与社会道德密切相关。应当遵从平等、公正、自主、兼容、互惠以及无害的原则。

2、网络文化传播需要道德规范。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因其丰富多彩和双向互动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感官享受,同时也深藏着危机。因此,任何网络道德主体都有义务在网络文化传播中遵守适应时代需要的道德规范。应当遵从爱国守法、诚信自律、友善互利、避免伤害的原则。

3、网络文化消费需要道德规范。网络文化消费者往往依据自己的消费偏好进行自由的消费行为选择。消费偏好有两个基本向度:利益偏好和道德偏好。因此,在网络文化消费的同时也应当加强道德规范。

除此之外,王兰敬、李德英在《刍议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提出:网络安全必须以网络文明为基础,网络的文明使用理应成为计算机用户的“公共基础课”。陈春萍在《网络文化的道德维度》提出这样的观点:网络文化管理应当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建立网络道德监控机制、推进网络道德教育、实行积极的道德调控。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

要依法规范网络管制。法治作为文明社会最公正最有效的治国方式,是建设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文明的有效途径。网络法治针对的是网络信息内容而不是网络载体。网络上的信息内容与传统社会的信息内容并没有实质区别。因此,判断网络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合法,应该与现实社会的标准一样。我国目前的计算机安全法规主要由国务院或有关部委发布,虽然大多冠名为“管理办法”、“实施办法”,却仍有过于原则之嫌。我国网络安全问题也已经纳入国家立法的轨道。200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还通过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从现在起,我们应当对计算机安全法规进行修正、充实,争取尽早制定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法》。戴天岫、马

民虎在《网络安全文化的法律对策研究》中指出:建议我国也对特定人员进行强制培训,如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也应该通过立法要求网络服务商对于使用和接受网络服务的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培训,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网络文化管理研究》组.网络文化管理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03).

[2]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学术论坛,1999(02).

[3]何伟.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管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07).

[4]钟晓梅.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影响[J].探求,2001(04).

[5]王栾生.我国学界对网络文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刊,2003(03).

[6]单泽润,史原.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和谐文化的构建[J].大连教育学院学刊,2007(09).

[7]王岑. 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期刊,2008(10).

[8]黄奇帆.重庆社会科学年鉴2007年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3-14.

[9]Alvin Toffler.Power Shift[M].New York: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1991:122-124.

[10]王文宏,许萍丽.网络文化与文化霸权主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01).

[11]王兰敬,李德英.刍议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现代情报,2003-11-11.

[12]曲青山.浅议国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青海民族学院学刊,2009(01).

[13]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89-201.

[14]张卫清王以群.网络安全与网络安全文化[J].情报杂志,2006(01).

[15]张丽,叶永成.网络文化管理的核心选择[N].中共乐山市委党报,2009-03-18.

[16]曲青山.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J].青海民族学院学刊,2009(01).

[17]张相轮.网络文化及其哲学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09).

[18]赵志力.网络传播学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30-38.

[19]郭晓苗.因特网上的信息安全问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0(02).

[20]李海红.网络文化建设的政府责任[J]领导之友,2008(04).

[21]龚彦舟.论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不足与完善[J]情报科学, 2005(03).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

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姓名宋晶晶

题目《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综述》

指导教师意见

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 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王玉__ 学号:090760211 指导教师:潘文焰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这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们闲暇的需求与设施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游憩场地的数量不足和休闲空间质量不高比较明显。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公园范围内创造出与需求相适应、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土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城市公园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相继出现了一批缺乏本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城市公园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休闲,公共空间,设计表达

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国外的相关研究 公园规划的内容早已包含在了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之中,最早的公园规划案例要数英国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从那时起,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园有着改善城市卫生、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产升值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休闲权益,而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1990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从行为学的角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 此外,Alexander Adrew von Kursell、Sassan Seyed Kalal、Anne Farrell Peterson、Dana H.Taplin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园再造的因素、政治和社会机制对城市公园分布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影响、城市公园的景观价值、公园在城市和社区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对于城市公园的上述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 1.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出现在1979年以后,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公园发展、功能分析、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生态研究、休闲游憩行为研究、公园容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国内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类似,也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国内研究城市公园的学者们大都从研究单个或多个公园入手,进而总结出普遍经验。总结国外研究经验并因地制宜运用到国内城市公园中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针对公园系统的研究主要有:石金莲等(2005)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POE评价分析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How to write literature review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怎么写文献综述2篇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 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怎么写文献综述 2、篇章2:文献综述标注文档 篇章1:怎么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 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通过写作文献综述,至少从以下几方面受益: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实践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四、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姓名: 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力方向) 年级:2006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一、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要求: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历史、派别、观点、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等)。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观点派别、代表人物、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放在文末,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二、文献综述撰写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应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来完成有关主题的文献评述。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如何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是提高撰写内容质量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步骤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报告 题目:芦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学号: 20070124035 姓名:张宇博 年级: 2007级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系别:化工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陈祎平(教授)/梁振益(工程师) 完成日期: 2011 年3月30日

前言 浸渍法是在提取时将中草药溶解于溶剂中,以使其有效成分浸出、提取出来。选取溶剂时依照相似相溶原理。但浸出率较低,如果用水溶解,提取液还会发霉变质,因此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先装在渗漉器中使药材浸渍24~48h膨胀,然后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收集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经典液体色谱技术分离量大,载样品多,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量分离组分,是进行天然产物常用的方法。 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人类越来越青睐于绿色的健康产品。含有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产品是众多健康产品中的佼佼者。对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种多样的芦荟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国内很少有高附加值芦荟产品的生产与推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芦荟的相关报道与研究,为芦荟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文献参考。。 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杀虫物质,以开发新型的杀虫剂。从植物中筛选杀虫活性成分,开发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又有人称之为“中草药农药”,由于其来源于天然的生物,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易降解,残效期短,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其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己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杀虫植物的抽提物可以直接用于防治害虫,或者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或者以杀虫活性物质为模板,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芦荟作为百合科中的一个属种,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有着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具有生命力强,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利用前景,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将会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范文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怎么写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 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 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