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4.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多媒体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在地球上生息繁衍,有的已经经历了上万年。

2.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这些生物又会怎样呢?是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还是因为环境变化而灭亡?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7环境变化以后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引导: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存与非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非生物包括哪些呢?

预设:阳光、水、温度、土壤等等。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一段话:

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3.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初步了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为了适应大自然,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活动一:交流季节更替和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1.季节更替对生物的影响

(1)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地球上会有四季更替。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有哪些方式来适应呢?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5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5种插图,了解这5组插图中的动植物分别是以怎样的方式来适应季节更替的?

左边三组图片是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图片1:雷鸟在季节更替时会变换羽毛的颜色。冬天,雷鸟的羽毛会变成白色与雪地的颜色是一样的。

图片2: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天气温暖时,麻雀体内的脂肪含量降低,毛量

减少;天气寒冷时,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毛量增加,以应对季节的变化。

图片3: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天气温暖,北极狐的皮毛颜色为褐色,毛量稀少;冬天,为了使自己身体的颜色与白雪的颜色一样,北极狐身上的毛色也会变成白色,并且毛量增加,以应对严寒。

右边两幅图片是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上面一幅图是猴面包树,依靠粗壮的树根蓄水来度过旱季。

下面一幅图是普通的树木,一到秋天,这些树木的叶子就会变黄飘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呢?

(4)学生列举其他一些动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更多的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动物:

以卵或幼虫过冬,如蚕卵、蚊子的幼虫等;

储存食物过冬,如松鼠、老鼠、星鸦等;

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

冬眠过冬,如青蛙、蛇等;

迁徙到南方过冬,如大雁等;

夏眠过夏,如蝾螈、青蛙等;

迁徙度过旱季,如角马等。

植物:

落叶过冬,如杨树、柳树等;

树干储存水分度过旱季,如猴面包树等。

2.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1)教师引导:同学们,动物为了应对季节更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当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动物和植物们还能适应吗?

(2)出示课本52页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生物还能适应吗?他们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预设:

旱灾使得生物缺水、脱水、生病甚至死亡。

雪灾使得气温极低,冻伤或冻死动植物,动物刨开雪层找食物时容易受伤或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土壤沙化使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植物的种子被风吹走、幼苗连根拔起、禾苗被吹干,草场退化,动物缺少水分和食物被迫迁徙甚至死亡。

森林火灾烧毁林木,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还会破坏土壤,更加不利于生物生活。

海水倒灌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荒芜,植物无法生长,还会加剧水污染,影响人类生活。火山喷发影响周围环境,导致气温下降,火山灰影响生物呼吸,产生的酸雨造成危害,导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

(3)教师引导:环境的变化除了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以外,还有一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当这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发生时,生物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4)出示课本53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当生物无法适应这些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就是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5)出示课本53页的上面两幅图片——恐龙灭绝图片和猛犸象灭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且将这两幅图片与上面的文字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扩散至整个大气层,导致地球持续数月处于黑暗状态,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灭绝。生物史上的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大约2万年前,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由于栖息地缩小,草场植物减少,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量锐减,最后灭绝。

(6)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家族的庞大,再结合恐龙的灭绝,进一步体会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巨大影响。

活动二:了解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教师引导:环境的变化除了火山爆发、陨石撞击地球等自然原因以外,还有很多的人为的原因。

2.出示课本53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哪些人类的因素影响了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生存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预设:

砍伐森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的栖息地。

城市扩张使得土地资源短缺,土壤结构被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缩小,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排放废气使大气受到污染,产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威胁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

石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导致鱼群死亡、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丧失。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

3.教师小结:这些人为的因素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动植物和谐共存。

活动三:查找资料,分析评估鱼类洄游时人们设计的鱼道是否合理

1.教师引导: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保护生物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在进行活动时都会考虑到生物原本的生存环境。比如说鱼类。

2.出示课本54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的迁徙,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随着人们对河流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隔流建筑物修建在自然河流中,如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这往往会阻断、破坏鱼类自由迁徙的洄游通道,大大影响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鱼类的减少甚至灭绝。目前,人们多采用建设鱼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3.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鱼类洄游的概念,以及人们针对鱼类洄游应对的办法。

4.提出要求: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评估下面哪种鱼道的设计更合理?

5.出示课本54页的上面两幅图片,一幅是横隔板竖缝式鱼道示意图,一幅是原生态式鱼道示意图。

6.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两种鱼道的特点、总体结构,并想一想这两种鱼道哪一种设计更为合理?

7.学生分小组活动,结合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对两种鱼道进行分析评估,选出设计更为合理的一种,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预设:

原生态式鱼道将鱼类通行的自然鱼道与人工鱼道相结合,更符合鱼类习性,能提高过鱼效率。例如鱼道全长10千米,其中自然鱼道6千米,人工鱼道4千米,两类鱼道有效结合给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水流条件,更接近自然条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横隔板竖缝式鱼道,能以调整过鱼孔的形式、位置、尺寸来适应不同习性鱼类的需要。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近代鱼道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8.教师小结:这两种鱼道设计,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活动四:拓展活动,在藏羚羊迁徙的路上修建铁路时,应该怎样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出示藏羚羊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

认识。

知道他们叫什么吗?

藏羚羊。

大家知道藏羚羊生活的环境吗?

藏羚羊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区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这些区域植被稀疏,并均为高原草本植物。此外,这些区域气温较低,许多地方年被雪覆盖期超过6个月。在青藏高原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寻觅足够的食物和抵御严寒,经过长期适应,藏羚羊形成了集群迁徙的习性,并且其身体上生长有一层保暖性极好的绒毛。

2.教师引导:藏羚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现在要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路规划修建一条铁路,你认为如何评估铁路的修建方案?要从哪些方面去评估呢?

3.全班交流,预设:

①尽可能绕避;②根据藏羚羊的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通道,以保障藏羚羊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③通道形式有桥梁下方、隧道上方等;④听取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当地牧民的建议。

4.下面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考虑的一些方面的要求来设计一条铁路,画出设计方案。

5.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修建一条铁路,画出设计方案。

6.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说一说自己这样设计的想法以及原因,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对设计比较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对设计不太合理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

7.各小组针对同学们的评价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8.全班交流,评出最优设计奖。

三、课堂总结

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人类在利用科技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

一、选择题

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A.均匀的

B.先快后慢的

C.先慢后快的

D.没有规律的

2.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是太阳的()造成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D.散热3.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

A.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B.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管冻裂了

C.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

4.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

A.露

B.霜

C.雨

D.雪5.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固体,叫做()。

A.气冰

B.液冰

C.干冰

6.丹顶鹤的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D.育雏7.下列是胎生动物的是( )。

A.蝴蝶

B.猪

C.金鱼

8.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A.苍耳

B.莲蓬

C.野果

9.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或一些细小的种子,易于()。

A.动物传播

B.风传播

C.水传播

10.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自体传播

B.动物传播

C.风传播

11.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自体传播

B.动物传播

C.风传播

12.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C.轻、带翅或绒毛13.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A.椰子、油菜花

B.蒲公英、苍耳

C.苍耳、鬼针草

14.孔雀的求偶方式是()。

A.特殊的声音

B.开屏

C.鲜艳的羽毛

15.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天时间。

A.15

B.5—7

C.10

D.2—3

二、填空题

16.不靠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17.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18.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________变成的。

19.深色物体升温________;浅色物体降温________;

20.________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2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22.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________。

23.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________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24.蓟的果实和槭树的果实如下图所示,根据它们果实的结构特点,这两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________

25.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靠________传播,如蒲公英;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靠________传播,如椰子。

26.我国西汉时候的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这条通道称为________。27.用________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

28.蚕蜕皮时千万不能弄断它身上的________,不然________不仅脱不下来,还会死掉。29.吃了几天桑叶的蚕宝宝不吃也不动,说明它准备要________。

30.蚕蛾是从________羽化出来的。蚕蛾有________对翅膀,________只脚。

三、判断题

31.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32.温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人体的一般温度是37℃。()

33.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34.油菜、凤仙花、蒲公英都是属于弹射传播。()

35.母乳为后代提供了养分充足且易于被消化。()

36.吃了桑叶的蚕吐的丝质量会好些。

37.蚕卵是有生命的,观察是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38.蚕卵在孵化过程中,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它的样子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39.蚕卵是静止的,所以它是没有生命的。

40.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

四、解答题

41.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42.水有哪几种形态?

43.想一想,为什么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长得漂亮威武?

44.抽丝要经过几道程序?

45.写一种和蚕属于同类动物的昆虫?

46.你的养蚕经验是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凉的规律。

2.C

解析:C

【解析】【解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辐射的存在。

3.A

解析:A

【解析】【解答】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分析】本题考查冷却后的变化。

4.B

解析:B

【解析】【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霜。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5.C

解析:C

【解析】【解答】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6.A

解析:A

【解析】【解答】丹顶鹤的跳舞行为是为了求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界不同的动物求偶方式不同,有鸣曲求偶的,有跳舞求偶的,有赠送礼物求偶的。

7.B

解析:B

【解析】【解答】A、蝴蝶是卵生动物,不符合题意。

B、猪是胎生动物,符合题意。

C、金鱼是卵生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卵生动物有:蝴蝶、蜻蜓、鸡、蟾蜍、青蛙等;胎生动物有:山羊、熊猫、猪、牛等。

8.B

解析:B

【解析】【解答】A、苍耳利用动物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莲蓬利用水流传播的,符合题意。

C、野果也是利用动物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9.B

解析:B

【解析】【解答】种皮表面有毛,松树、枫树的种皮延伸有翅或羽毛状的附属物,属于风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满足风传播的条件。

10.B

解析:B

【解析】【解答】番茄成熟后掉到地上,遇到牛羊等踩烂后带到附件的草地上,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就会发芽,属于动物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

11.C

解析:C

【解析】【解答】蒲公英成熟后飘散与空中再掉落到土壤中,属于风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

12.B

解析:B

【解析】【解答】番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属于弹射传播,轻、带翅或绒毛属于风传播,故而选B。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传播。

13.C

解析:C

【解析】【解答】油菜花属于弹射传播,椰子属于水传播,蒲公英属于风传播,故而选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传播的具体种类。

14.B

解析:B

【解析】【解答】雄性孔雀通过开屏吸引更多异性的注意力,是孔雀的求偶方式。【分析】本题考查孔雀的求偶方式。

15.D

解析:D

【解析】【解答】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2—3天。

【分析】本题考查蚕宝宝吐丝结茧时间。

二、填空题

16.空气;水;其他物体

【解析】【解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分析】本题考查辐射的定义。

解析:空气;水;其他物体

【解析】【解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分析】本题考查辐射的定义。

17.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底和侧壁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解析: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底和侧壁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18.水蒸气

【解析】【解答】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云、雾、雨、露、霜、雪的由来。

解析:水蒸气

【解析】【解答】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云、雾、雨、露、霜、雪的由来。

19.快;慢

【解析】【解答】深色物体升温快;浅色物体降温慢。

【分析】本题考查深色物质和浅色物质的比较。

解析:快;慢

【解析】【解答】深色物体升温快;浅色物体降温慢。

【分析】本题考查深色物质和浅色物质的比较。

20.沙子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解析:沙子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21.形态;体积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分析】本题考查加热和冷却。

解析:形态;体积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分析】本题考查加热和冷却。

22.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分

解析: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分析】本题考查冷却后的变化。

23.受精

【解析】【解答】受精过的花和卵才能开始新的生命。

【分析】大多数植物生命都是从种子开始的,动物的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解析:受精

【解析】【解答】受精过的花和卵才能开始新的生命。

【分析】大多数植物生命都是从种子开始的,动物的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24.风力传播

【解析】【解答】蒲公英,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

解析:风力传播

【解析】【解答】蒲公英,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25.弹射;风力;动物;水流

【解析】【解答】种子传播的方式有自体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和水传播。【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传播方式。

解析:弹射;风力;动物;水流

【解析】【解答】种子传播的方式有自体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和水传播。【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传播方式。

26.丝绸之路

【解析】【解答】我国西汉时候的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这条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

解析:丝绸之路

【解析】【解答】我国西汉时候的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这条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

27.竹丝刷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竹丝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解析:竹丝刷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竹丝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28.丝;“外衣”

【解析】【解答】蚕脱皮的时候,千万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

【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时的注意事项。

解析:丝;“外衣”

【解析】【解答】蚕脱皮的时候,千万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

【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时的注意事项。

29.蜕皮

【解析】【解答】吃了几天桑叶的蚕宝宝不吃也不动,说明它准备要蜕皮

【分析】本题考查蜕皮的时候。

解析:蜕皮

【解析】【解答】吃了几天桑叶的蚕宝宝不吃也不动,说明它准备要蜕皮

【分析】本题考查蜕皮的时候。

30.蚕蛹;2;6

【解析】【解答】蚕蛾是从蚕蛹羽化出来的。蚕蛾有2对翅膀,6只脚,身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知识。

解析:蚕蛹;2;6

【解析】【解答】蚕蛾是从蚕蛹羽化出来的。蚕蛾有2对翅膀,6只脚,身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知识。

三、判断题

31.正确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比如人类和动物等;【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用途。

32.正确

【解析】【解答】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分析】本题考查温度的定义。

33.错误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34.错误

【解析】【解答】油菜、凤仙花属于弹射传播,而蒲公英属于风传播。【分析】本题考查弹射传播。

35.正确

【解析】【解答】母乳为后代提供了养分充足且易于被消化,是天然优质食品,有效的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繁殖活动顺序。

36.正确

【解析】【解答】吃了桑叶的蚕吐的丝质量会好些。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桑叶是蚕的主食,喂食过桑叶的蚕吐出的蚕丝质量会更好。

37.正确

【解析】【解答】蚕卵是有生命的,在观察时应该轻拿轻放,小心呵护。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38.错误

【解析】【解答】蚕卵在孵化的过程中,是可以逐渐长大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39.错误

【解析】【解答】蚕卵是有生命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蚕是靠蚕卵繁殖而来的,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所以蚕卵是有生命的。40.正确

【解析】【解答】被称为“纤维皇后”的蚕丝,可以制作服装、服饰品和美术品。

【分析】本题考查蚕丝的美称。

四、解答题

41.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下降的规律都是先快后慢。

【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凉的规律。

42.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解析】【解答】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分析】本题考查水的三种形态。

43.因为,“漂亮”增大了向雌性动物求偶的成功率;“威武”表明在与同性的竞争中更易获得胜利,从而使更优秀的物种繁殖下去。

【解析】【解答】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一般在长相、毛色、大小上有所区别,雄性动物更漂亮,更威武。它们的“漂亮”主要能向雌性动物求偶获得更多成功。它们的“威武”更能显示战斗力,能保护雌性动物和小动物不被伤害。雌性动物色彩相对灰暗,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以减少被攻击的机会。

【分析】本题考查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的区别。

44.答:(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解析】【解答】蚕抽丝的程序包括:(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分析】蚕抽丝的过程:等蚕茧收获以后,在蚕蛾未破茧之前,把蚕茧氽入沸水之中,一边用一个稻柴扎成的把帚,在锅中搅缠,蚕茧的丝头就会缠在把帚上,然后把丝头引上缫车,摇动缫车,蚕丝就缫出来了,如果你是一个二个,玩玩而已,那你就先把蚕茧用开水泡一下,再慢慢把蚕茧外面的乱丝剥去,一直剥到蚕丝的头出来,你就可以把它绕在圆筒上,一直绕到蚕丝抽完,中间是不会断的。

45.蝴蝶

【解析】【解答】蚕属于卵生动物。蝴蝶也属于卵生动物。

【分析】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46.(1)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要干净、通风,桑叶要新鲜,不能带有水迹。(2)别忘了在盒子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3)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

鼠等,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4)宝宝不喝水,桑叶洗净后必须要控干水分才能喂养它。(5)刚出壳的蚕宝宝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它,如果想让它挪地方,应该用洗净的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地帮它;桑叶切碎后给它吃。(6)脱皮的时候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

【解析】【解答】积累一定的养蚕经验可以养好蚕。

【分析】本题考查养蚕经验。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 条土十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环境保护:“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了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规划。作为本次常务会议研究的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是民生之重,很多时候也是民生之痛。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大战略,本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十条”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同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水十条

大气环境(一)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车辆中学刘彩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本节既是对宇宙中的地球的承接和复习,又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一切天气现象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因此,要分析天气与气候,首先就要分析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又是太阳辐射。通过身边实例引入新课,讲课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探究题激发学生兴趣。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为学生详细、生动的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的知识,为后面大气的运动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记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抽象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来说,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就在身边。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可以说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达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借助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 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自然现象,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二)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大气的保温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教案设计

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教案设计 第二节环境污染的危害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我国的环境质量现状。 2.能力: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自由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德育渗透: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加学生的忧患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录像、三支试管、清水、水蚤、Hg(NO3)2(质量浓度为0.01mg/L)KNO3(质量浓度为0.01mg/L)。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群体调查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引言、提问:环境危机除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外,还包括什么?(答:环境污染。) 对,唐朝诗人杜甫曾经这样赞美大自然:“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们这节课的研究主题是环境污染的危害。 前几天,我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头走访环保部门,调查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并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请问从大家的调查情况来看,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方面? (答:5方面。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声污染。) 我们先来研究大气污染的危害。 问:通过调查,大家知道我国大气污染类型和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吗?(答:我国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讲述:那么衡量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以什么作为标准?我们天津市的空气质量又是如何呢?我们请调查大气污染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学生介绍:环保部门把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称TSP)作为城区污染评价的主要指标。我们在河西区环保局监测站对这三项指标亲自进行了监测,下面请大家看我们在环保局监测站的监测过程录像。

环境保护教案

第一课时环境保护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知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结合材料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究,分析讨论问题,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热爱环境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2、教学中强调图表运用,经由过程设计问题情景, 五、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1 联系生活,说出你所了解的环境问题 学生发言 老师引导:这些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几大类? 学生总结归纳 承转:面对如此多的触目惊心的景象,和我们人类的行为脱得了干系吗?! 探究活动2 结合必修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所学知识,完成示意图 [资料1]据科学工作者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探究活动4 阅读资料2,通过企业负责人说的话反映出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资料2]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在挂牌督办的黄河沿岸一家重点污染企业做调研时,企业负责人说:“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我宁愿罚款。”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是主要原因。 思维拓展: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同学们,归纳一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巨大的人口压力 产生原因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承转:通过分析,大家会发现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造成的。既然这样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呢? 探究活动5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教学设计

2010学年下学期《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下册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是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地球真美丽》中第三个主题《做一名地球卫士》的第5篇课文。本课前承“水危机”、“土地问题”、“生活垃圾”等环境问题,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重视,教育学生既要发展,又要环保的道理。后启对“人类持续性发展思想”的初步感知。 空气质量问题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通过看视频,读故事,分析理解信息卡片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感受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明白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要注意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初步感知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一般都从电视天气预报中接触过“空气质量预报”,一部分学生知道空气质量预报分为优、良、轻度、中度以及严重污染这几个级别,而对其他如:污染物及其来源则知之甚少或者认识比较片面。因此让学生会看空气质量预报,认识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及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助于学生对怎样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更为合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天气质量预报的分析了解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 2.阅读教科书几段文字说明,结合辩论准备,进一步提高整理、分析信息的能 力。 3.在辩论活动中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4.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明白既要发展社会又要注意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中班环保教案20篇

中班环保教案20篇 【篇一:中班环保教案】 中班环保教案《小狐狸卖空气》活动设计背景: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缔 造者,因此,如何唤起这些幼小心灵的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是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的最直接的人,更要尽自己 的心去把幼儿溶入保护环境的大家庭里,所以根据小狐狸卖空气的 故事设计了关于空气污染的语言活动,旨在引导孩子了解身边空气 污染现象,知道新鲜空气的重要性,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活动 目标: 1、通过故事知道空气污染的几种途径及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危害。 2、让幼儿明白新鲜空气对人们的重要性,知道保护新鲜空气的方法。 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通过故事知道空气污染的几种途径及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危害。活 动难点: 让幼儿明白新鲜空气对人们的重要性,知道保护新鲜空气的方法。 活动准备: 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摸空气引出故事内容: 1、教师:“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小朋友们想不想摸一摸呀?” 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来摸摸我们周围的空气。 2、“有没有摸到”?“其实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小狐狸却 能装着空气到处去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播放视频) 二、听故事,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 1.听故事 (1)提问:“听完这个故事,谁能说说你听到了故事里讲了什么? 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小狐狸得了什么病?它怎么会得这种病的? (3)平时,你见到过什么现象也会使我们周围的空气受到污染的呢?(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有关图片。)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会污染环境,如:燃放爆竹、 烟花,咳嗽乱吐痰,抽烟、工厂的烟囱和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等都对空气有污染。 2、了解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1)你们喜欢污染的空气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回答) (2)污染的空气除了对人会造成危害,还对谁有危害? 小结:我们吸了污染的空气会引起咳嗽,头痛、四肢无力,严重的 可能会生癌症,还可能因缺氧致息甚至于死亡,动物和植物也会无 法生存下去。 3、知道保护新鲜空气的方法。 你们觉得污染的空气可怕吗?那我们怎样才会使空气更新鲜呢? (幼儿讨论回答) 小结:对了,要使空气新鲜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多种树,植草坪, 咳嗽用手帕捂住,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工厂治理烟囱和废气等等好 多种做法。 4、评一评 (1)老师前两天拍了许多照,现在要请小朋友来评一评,说一说,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 (2)讲评:出示几张图片,请幼儿一起说说卡片上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该对他说什么? 三、结束 今天,我们知道了污染的空气危害很大,那我们就应该从我做起, 还要监督和督促好我们周围的人,让大家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保 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优美。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提问、讨论和操作,让幼儿明白知道空气污 染的几种途径、新鲜空气对人们的重要性及空气污染给予人类带来 的危害,从而激发幼儿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与老师的呼应到位。活动结束后,我们制作了展板,希望大家都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充分调动了孩 子们的环保意识。 中班环保活动:《保护环境》 活动设计背景:

环境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_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 3.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一起讨论。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 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由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等诸多要素构成。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 《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三、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的含义 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 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 2.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①漂浮颗粒物;②硫的化合物;③氮的化合物;④碳的氧化物; ⑤碳氢化合物;⑥含卤素的化合物;⑦放射性物质;⑧…… 将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写在卡片上。 3.大气污染的形成 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 ②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矿石燃料的动力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4.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有毒氧化物、烟尘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物的生长。 ②硫的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枯萎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的概念 (2)环境科学的任务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学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规律;了解其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概述 (1)生态学及其发展 (2)生态系统 (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1)生态平衡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3)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三)自然资源 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1)概述

二年级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环境保护教案 1. 清清水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大水球; 2、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 3、懂得水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你认识水的家族吗? 二、师出示地球仪,提问:你知道地球上海洋多还是陆地多? 1.出示:蓝色部分为海洋,绿色部分为陆地。 2.再出示:原来地球是个大水球! 三、思考:在大自然中哪些地方有水? 1、交流:在大海里,小溪里,小河里等等 2、各个地方的水是一样的吗?(海里的水是咸咸的,河里的水是清清的) 3、温度低的时候水会变成怎样的?(变成冰) 4、温度上升的时候水又会变成怎样?(变成蒸汽) 四、听故事《水的四季旅行》 出示:海里的水——水蒸气——云层里——(夏日)雨点——(秋天)霜——(冬天)雪花——冰——(春天)小水滴 五、师小结本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学习的内容,了解和巩固水的变化

二、提问:那么世界上的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学生交流:供我们玩;给我们带来凉快;喝水解渴;给植物浇水等 2、看图总结:1)供人们嬉戏2)有了水使世界变得更美丽3)植物吸收水分4)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三、水能发出哪些动听的声音?请想象一下 1、流水的声音:叮叮咚咚 2、杯子里盛水时再敲打发出的声音:叮咚,叮咚 3、下雨时的声音:淅沥淅沥,滴滴答答,哗啦哗啦 4、水开的声音:劈里啪啦等 四、水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呢?让我们各种方式赞美水吧! 1、画一幅画 2、拍一张照片 3、写一首赞美水的诗 …… 五、布置课外作业 2. 神通广大的小水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水的用处,懂得动植物离不开水,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水; 2、通过学习儿歌,使学生更深地了解水的用处; 3、通过兴趣,激发学生对水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问题:你知道水有哪些用处吗? 2、学生畅舒欲言,交流水的用处:水可以使船行驶在海面上;水可以使我们解渴;谁可以使我们……

空气污染和保护教案

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教学重点:空气污染的危害性;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报告的分析 一、引入 展示中国全景的卫星图,问:你们知道图中的绿色部分表示什么?中国和日本之间有什么区别? 学生答…… 老师补充: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而中国只有17%。 提问: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看资料一:,日本政府看重森林, 问:森林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答…… 教师总结:森林的作用(光合作用,和吸尘的主要作用)出示吸尘的树叶 展示尘埃的来源、特点和危害,颗粒物越小对人的伤害就越大。引出,指出应提高检测标准。并引出可吸入颗粒物为大气污染物之一。 提问:除了吸附灰尘外,森林里的有些植物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如:樟树,榆树、丁香、枫树等。 教师解说二氧化硫等的来源和危害,再引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大气污染物。 教师:酸雨对自然界中物质有什么危害?,我们来做一个模拟酸雨的实验。 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或现象,联系实际主要是破坏什么呢?(讲论) (对树叶的危害由于实验效果不明显,通过图片展示逐渐危害的效果。 教师总结:酸雨的危害 同学们不要小看植物,他们的作用可大了,它们还能杀菌消毒呢?比如松树等 综述——森林的净化作用。并引出森林是地球之肺,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都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所以我们把他们作为判断空气质量的标准之一。那么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如何呢?以北京为例我们来看看吧! 展示:杭州空气质量日报 结合课本72页,完成题目:(叫一位学生回答) 我国目前的空气质量到底如何呢? 看资料二:两会期间,环境保护就是热点问题。 举国上下都在重视环境保护,作为学生我们更要为保护大气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师问:

小学环保教育教案

小学环保教育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六年级环保教育教案——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 2、让每位学生的环保概念落到实处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播放环境被破坏的录像 四、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五、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七、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八、小记者的调查 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九、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小学环保教育教案——空气与人的关系 教学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姓名:牛子禄指导教师:姜洋(四)16-2班级:自动化12年201730月日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

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治理途径污染源大气污染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语 四、致谢

引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 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 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

《环境保护》教案

环境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3.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师生一起讨论。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由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等诸多要素构成。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三、大气污染同学们阅读P80至P84页,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1.大气污染的含义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2.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①漂浮颗粒物;②硫的化合物;③氮的化合物;④碳的氧化物;⑤碳氢化合物;⑥含卤素的化合物;⑦放射性物质;⑧……将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写在卡片上。3.大气污染的形成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②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矿石燃料的动力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4.大气污染的危害①有毒氧化物、烟尘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物的生长。②硫的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枯萎死亡,这些氧化物还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并且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③对金属、矿石及其制品有腐蚀性的物质,会损害建筑和某些雕像;④二氧化碳的过度排

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目录 1.总论 2.环境现状评价 3.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环境质量指标 4.环境量控制方案 5.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第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一总论 1.规划目的与原则 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为环境保护专业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总体规划中的部 分,意在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 使得园区二、三区的土地在被开发时,在总体规划上区域功能明确,土地利 用布局合理,以保障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和改善苏州工业园区的环 境。 规划的原则 (a)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 环。 (b)完善功能区划,明确环境质量目标。 (c)工业用地的划分;应注重土地使用的并存性,根据工业项目性质不同, 建立环境保护所需要的缓冲区。 (d)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无污染或轻污染的现代工业为主体,开发建设 园区。 (e)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的环境问题,力求规划的可行性。 2.规划的范围与依据 规划的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一、二区范围东起青秋浦;南至吴淞江,西邻金鸡湖,北接娄江、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 规划的依据 (a)苏州工业园区70平方公用规划概念 ()我国环境规划规范。 (C)省、市对娄江的保护条例。 (d)苏州工业园区结构规划(二、三区)。 3. 环境保护目标 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安全、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工业环境,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根据此规划概念,确定以下环境保护口标:

大气环境 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冲的二级标准,最终与 古城苏州同步。 水环境 主要河道、水域(包括金鸡湖、娄江、青秋浦、吴湘江等)水环境质量中远 期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III类水质标准;最 终与古城苏州同步 声环境 达到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放射污染 没有放射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 二环境现状评价 1水环境现状评价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周围水环境主要有二、三区的边界河流(娄江、青秋浦、 斜塘河、吴湘江)及二、三区内的金鸡湖、沙湖、白荡等湖泊及娄斜线河等河道。 根据近期(94年11月一95年3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并采用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公式进行计算。以此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水质监测资料及有关计算公式与计算结 果见表10-3) 从计算结果可见: 娄江的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BOD、COD、As等五项指标超过 了III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基本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青秋浦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总磷三项指标超过了III类标准,其 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标准限值。 斜塘河水质指标中,石油类、NH3-N、总磷、COD、As等五项指标超过了III 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吴淞江水质指标石油类、NH3-N、总磷等三项指标超过III类水标准。COD己 超过或接近超过III类水标准限值,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金鸡湖水质指标石油类、NH3-N、BOD、COD、总磷等五项水质指标超过 III类水标准。其他水质指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 从总体上来分析,娄江、金鸡湖水质较差,斜塘河、吴松江、青秋涌水质稍 好。周围水环境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 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述 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参量为二氧化硫(SO2)及总悬浮颗粒物(TSP)。因此采用

生态环境保护 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板书〗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1.全球气候变化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 3.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板书〗(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3. 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0001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气环境咨询题的形成。 2、 大气环境咨询题的危害。 大气环境爱护的措施。 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酸雨危害差不多成为全 球性大气环境咨询题,它直截了当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进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确实是:大气环境爱护。 【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 【提咨询】地球什么原因出汗了?该漫画反映了什么咨询题?(全球 气候变暖) 录像引入全球变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觉并提出咨询题: 1、什么原因全球变暖了? 2、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何解决这些咨询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咨询题,并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 【讨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是什么? 3、 大气环境咨询题的危害。 大气环境爱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大气环境咨询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分析总结造成大气环境咨询题的缘故及其危害 补充大量事实,以事实服人。 用漫画的出现方式给同学以启发和触动。 1、 2、 1、 2、 3、

【小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缘故,也有人为缘故。大伙儿明白, 自然界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例如气候一直处在冷暖交替变化之中,这在前面差不多学习过还有太阳辐射的变化] 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引起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然而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因此,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缘故是温室气体增多。 【提咨询】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 【讲述】要紧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材料】按照1958 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截了当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持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讨论】什么原因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持续增加? 【讲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要紧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缘故:(1)燃烧矿物燃料行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毁林,专门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讨论】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小结】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阻碍。第一,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这是因为一气温在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增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可能上升0.2—1.4 米; 另一方面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地冰川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截了当威逼。现在全世界有1/3 的人一辈子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发达的地点,海平面升高会埋住许多临海都市和港口。其次,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蒸发强烈而变得洪涝;现代农业发达的地点将退化成草原。如此荒漠化将扩大,土地腐蚀更加严峻,森林退向高纬地区,旱涝灾难严峻,雨量将增加7%—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加洪涝,迫使原有的水利工程重新调整,所以高纬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尽管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 一些好处,但从全球来讲,人类社会将为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提咨询】那么人类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全球变暖咨询题 呢?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大气环境保护

2.9大气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等。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环境问题危害及其保护的措施、大气环境问题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引起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的三大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危害。 一、全球变暖 1、现象: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了0.6~0.9C0,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2、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 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提问:目前地球上哪个地区的热带森林破坏最严重? 答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破坏最严重,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原始林。 3、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 一方面气温升高,海水温度也升高,造成海水膨胀而导致;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现在农业发达的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变干旱,从而退化成草原;而高纬地区因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4、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作简要讨论。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现象:卫星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南极臭氧洞”(教材63页图2.37)——指南极地区出现全球臭氧最低值(约为全球平均值的30%~40%)。只在春季(9~11月)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 2、平流层臭氧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2)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 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紫外线 CF2Cl2·CF2Cl+·Cl ·Cl+O3ClO·+O2ClO·+O3·Cl+2O2 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据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就会增加2%。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等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如农产品减产及品质下降、渔业产量下降、破坏森林等 4、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教材63页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199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10周年之际,15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发达国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冻结使用,2040年淘汰。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并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关于《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doc 8页)

关于《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doc 8页)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2、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3、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重点: 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教学难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教学方法:

1、收集资料,分析总结造成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 2、补充大量事实,以事实服人。 3、用漫画的呈现方式给同学以启发和触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酸雨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大气环境保护。 【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 【提问】地球为什么出汗了?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录像引入全球变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全球变暖了? 2、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

【讨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大家知道,自然界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比如气候一直处在冷暖交替变化之中,这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还有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引起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是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所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多。 【提问】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 【讲述】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 【材料】根据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 【讨论】为什么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断增加? 【讲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原因:(1)燃烧矿物燃料行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讨论】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会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