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部分

绪论

1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

3

4

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为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有兴奋性。(判断)

5

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6负反馈:如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这样的反馈称为负反馈。(在人体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维持过程中,负反馈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7正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凝固等都属于正反馈过程。)

8 为保持恒常——负反馈暂时——正反馈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概念

1 肌细胞(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肌肉安静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2.0~~2.2微米。

2

3

4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藕联。

5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6:肌肉收缩时,长度缩度的收缩,又称为等张收缩。

7

8

9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判断,选择

1、肌细胞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按一定规律排列成。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肌凝蛋白)组成。许多肌球蛋

白的杆状部分集束构成粗肌丝的主干,其头向外突出,形成横桥。横桥部具有ATP(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可分解ATP而获得能量,用于横桥运动。细肌丝又要有肌动蛋白,(又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又称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3、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由于动作主要是Na+由外向内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4、当膜内正电位所形成的电场力增大到足以对抗Na+内流时,膜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即Na+离子平衡电位(动作电位)。

5、等动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6、相对力量可以更好地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7、运动单位是由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重点大题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形态、机能、代谢、运动)

1、肌纤维类型的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分为快肌纤维、慢肌纤维。根据收缩及代谢类型,可分为快缩、

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和慢缩氧化型。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也可为快缩白、慢缩红和慢缩红三种类型。

2不同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1)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的收缩蛋白。快肌纤维的肌浆网也较慢肌纤维发达。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2)生理学特征: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 )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和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在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力量,但容易疲劳。慢肌纤维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的多。(3)代

谢特征:慢肌纤维中作为氧化反应场所的线粒体大而多,线粒体蛋白的含量也较快肌纤维多;快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小,而且数量少,线粒体蛋白含量也少。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较慢肌纤维高。

3、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

(1)肌纤维类型

(2)动员在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兴奋性较高首先被动员;而在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爆发力速度)在运动训练时,采用不同强度的练习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快肌-最大强度的练习;慢肌-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练习。

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肌纤维百分比)

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的运动员,其骨骼肌中的快肌纤维百分比较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而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既需要耐力有需要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其肌肉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二章血液

一、概念

1

子约为40%~50%,女子37%~48%

2、内环境:细胞外液。

3血液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4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里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底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又叫假性贫血。(应视为运动员血液系统对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二、选择,判断

1、健康成年人的RBC比容,男子约为40%-50%,女子约为37%-48%。

2、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5-7.45,平均值为7.4。。

4、血浆中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成为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有NaHCO3和H2CO3,它们的比值为20:1时血液酸碱度能维持恒定。

5、碱储备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血浆中H2Co3能解离出的CO2的毫升数来间接表示,正常约为50%-70%。

6、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约为450—550万个,平均为500万个,女子380-460万个,平均420万个。

7、一次性运动中,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RBC增加越多。运动中RBC数量的暂时性增加,在运动停止后变开始恢复,1-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8、长期运动训练,单体积的RBC和HB量不高,但RBC总数和HB总量较高。(储存库而不是循环血量)

9、一次性极限强度运动也会使RBC滤过率下降、悬浮粘度增加、RBC变形降低、血浆渗透压升高。

10、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RBC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RBC内部的粘度、RBC膜的弹性。RBC变

形性降低可使血液流变性降低,并影响现象组织供氧和使心脏复合加重。

11、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人,男子12—16克,女子11—15克。运动不能超过17克。运动后下降。

三、简述(一般了解)

1、血液的功能

(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二)运输作用血液不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和尿素等运输到肺、肾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三)调节作用血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媒介,通过皮肤的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四)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称为细胞防御。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

2、如何应用H b评定运动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对运动训练指导有何重要意义?(了解)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概念

1

2

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心率。

3

4

5/分每平方米)55%-65%。

6 3.0~3.5L/min·㎡

7,称为原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

8

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率可降低至40-60次每分,这种现象就称作——窦性心动徐缓

二、选择,判断

1、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2、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即有兴奋性。心肌的兴奋性(同骨骼肌一样)都要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但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正是这种特点是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保证心脏有节律的单收缩。

3、心肌收缩的特点,(1)由于心肌细胞的肌质网终池很不发达,所以,对细胞外液的Ca+浓度有明显的

依赖性。(2)、“全或无”同步收缩。心房和心室内的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速度快,心肌细胞间闰盘处的电阻有低,从而引起心房肌或心室肌同时收缩。(3)、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4、心脏的储备能力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可能发生的最大最适宜的变化。

5、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心力储备=最大心输出量-安静心输

6、正常人安静时,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安静时舒张压

高于95mmhg,即可认为是高血压。舒张压低于50mmhg,收缩压低于9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

7、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中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中的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

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它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加强。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它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量减弱。

8、延髓的心血管中枢是调节控制心血管活动的其本中枢

三、论述

1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收缩压减低,脉压减小。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也升高。2)心率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都没有变化时,由于心舒期缩短,贮存于大动脉中的血液就多,舒张期血压也就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则舒张压减低,脉压增大。(心动周期—心舒期—向外流动血)3)外周阻力如果搏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时,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输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流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正常人弹性变化不明显,老年人明显。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重点)

一、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

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的结果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即使安静已降到40次/分的优秀运动员,停止训练多年后,有些人的心率也可恢复接近正常值。一般认为运动员的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故可将窦性心动徐缓作为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二、动性心脏增大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病理性增大的心脏扩张、松弛,收缩时射血能力弱,心力贮

备低,心肌纤维ATP酶活性下降,不能承受哪怕是轻微的体力负荷。而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型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其重量一般不超过500克。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以静力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和举重运动员心脏的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而游泳和长跑等耐力性运动员的心脏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a动员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对运动训练的适应。b过训练新心肌的细微结构回发

生改变,心肌纤维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c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动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第四章.呼吸机能

一、概念

呼气量之和,或为深吸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男3500ml,女2500ml。

2

管腔因其解剖特征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其管腔内的气体就气体交换来说是无效的,故这

部分管腔称为解剖无效腔。

3

为生理无效腔。

4

活量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

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情况。

5

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

6Va/Qc = 0.84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肺换气的效率最高。

100毫升血浆中Hb与氧气结合的最大量。14Hb的氧含量:每100毫升血浆中Hb与氧气结合的量。

8

9

二、简答或论述

肺通气机能的指标(概念、评定方法)

(一)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二)连续肺活量连续地测五次肺活量,根据5次所测数值的变化趋势,判断呼吸肌的机能能力。可以简单、快速地判断呼吸肌的疲劳及身体机能状况。

(三)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

(四)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是衡量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

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概念

1

成2分子乳酸。

220-25度条件下。

3

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

4

糖为1,脂肪约为0.71,蛋白质约为0.80。剧烈运动糖酵解呼吸商可能大于1。

1L氧所产生的热量。

6

二、选择,判断

1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又被称为三大能源物质,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人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血糖、肝糖原、肌糖原。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方式贮存的糖类约有350—400g

3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为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为80-120m g﹪

4每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时,产生38个ATP,为糖酵解产能的19倍。

5一般认为,运动前3—4小时补糖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肌糖元的贮量。运动前5分钟内或运动开始时补糖效果较理想。运动前或赛前补糖可采用稍高浓度的溶液(35%-40%),服用40-50克糖,运动中或赛中应采用稍低浓度的糖溶液(5%-10%),每20分钟给15-20克糖。低聚糖为好。

7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男性为体重6%--14%,女性为10%--14%,男性体脂》20、女性》30属于肥胖。

8脱水是指体液丢失达体重1%以上。失水量为体重的2%左右为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4%左右为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6%--10%为重度脱水。

9为改善和缓解脱水状况所采用的补水方法称为复水。

10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当量,可以用于评价机体运动时的相对能量代谢水平。

11人体处于安静时,肝、肠和肾等内脏器官的产热量占机体总产热量的50%,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可占机体产热量的90%以上。

三、简答,论述

三大能源系统的特征?(重点)(三大能源系统供能特点+举例)(以马拉松/800m/自行车为例供能特点)(名称、底物、可供运动时间、供给ATP恢复的物质和代谢产物)

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和氧化能系统。

1磷酸原系统又称ATP—CP系统底物ATP、CP CP在肌肉中贮存量很少,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虽然维持运动的时间仅仅6-8秒,但却是不可代替的快速能源。如100米跑

2酵解能系统又称乳酸能系统,是运动中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供肌肉利用的能源系统。底物为肌糖原。储量较大,运动开始阶段即可参与供能。在运动30秒左右供能速率最大,其输出功率可达5.2mmolATP/Kg/s,持续时间2-3分钟。酵解能系统与磷酸能系统共同为短时间高强度无氧运动提供能量。中距离跑如400、800等运动持续时间在2分钟左右的项目,主要由酵解能系统供能;而篮球、足球等非周期性项目在运动中加速、冲刺时的能量亦由磷酸原及酵解能系统提供。

3氧化能系统又称氧能系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充分时,可以氧化分解提供大量能量。底物为肌糖原和脂肪。但其储备良丰富,维持运动的时间较长。成为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如马拉松。

第六章肾脏机能

一概念

1

2=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动力)(阻

力)

3160—180mg%

:正常人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

5

二判断选择

1一般认为是由于运动负荷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引起的。

2尿蛋白生成的比例岁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第七章内分泌机能

一概念

1

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

2内分泌腺所生成的激素并不能通过导管直接输送到作用部位,而是直接分泌到血液成淋巴液中,而后又血液运送全身。由于这种方式并为借助导管的输送作用,故将其称为内分泌。内分泌调

节称做体液调节。

3

效能生物火性物质称为激素。

4

均出现血中ACTH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这一现象称为应激反应。

5—肾上腺髓系统的活动也大大加强,称为应急反应。

4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是最明显表现为血糖升高,超出肾糖阈,糖随尿排出,称为糖尿病。

二选择判断

1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表现在(1)促进生长。分泌不足将出现侏儒症,分泌过多将出现巨人症或肢端肥大。(2)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加强对糖的利用。加强对脂肪的分解作用。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体内糖和脂肪的分解。(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甲状腺素主要影响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由于脑与长骨上午发育障碍而出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现象称为呆小症。(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甲状腺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甲状腺素可使心薄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大,外周血管扩张。

3肾上腺包括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4引起应急反应和应激反应的刺激是相同的,但反应的途径是不同的,前者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增强,后者是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

5甲状旁腺激素具有声升高血钙、减低血磷的作用。

第八章感觉和神经机能

一概念

1

2

3

4

二、判断、选择

1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其感受器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椭圆囊、球囊其适宜的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三个半规管的适宜刺激是旋转正负加速度。

2肌梭是一种感受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感受器。腱梭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肌肉舒张。

3

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紧张性收缩。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牵张反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维持身体姿势、增加肌肉力量。

4 状态反射中,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增加。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和腹肌的肌紧张性增加。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增强,对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第九章运动技能

一概念

1

2 条件下完成。

二判断选择

1运动技能的分类:运动技能可分为闭式和开式两类。闭式运动技能的特点是:a成动作时,基本上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b运动结构上多属周期性重复动作。c成动作时,反馈信息只来自本体感受器。多数单人项目属于闭式运动技能。开式运动技能的特点是:a成动作时往往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b运动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或非周期性特征。c成动作时由多种分析器参与工作,并综合总的反馈信息,其中往往以视觉分析器起主导作用。

2 运动技能与一般运动条件反射的区别在于:复杂性连锁性本体感受性。

三论述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1泛化过程。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特点:大脑皮质内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教师: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

2分化过程。特点: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逐渐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和连贯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会重新出现。表现: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逐渐消除。教师: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是动作更趋准确。

3巩固过程。达到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特点: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表现:不仅动作优美准确,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在环境变化时技术动作也不易受破坏,完成练习时也感到轻松和省力。但是动力定型发展到巩固过程也不是就一劳永逸了。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一概念

1250毫升/MIN

2

3

4

氧。

5

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6

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有氧——无氧)

8

集体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指标。

9

二.选择判断

1最大摄氧量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生理指标。我国正常成年男子VO2Max 为3.0-305L/Min,相对值为50-55ml/kg/min,女子绝对值为2.0-2.5,相对值为

40-45。

2、乳酸阈受训练影响,能反映训练水平,不能评定选材。

3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持续训练法(时间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以上)、乳酸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和高原训练法。

三论述或简答

(一)最大摄氧量的生理机理及影响因素?(重点)

1氧运输系统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1)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器官的活动吸如肺,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2)HB含量(3)心输出量,它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制约。(4)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与心输出量的比值,正常人为0.84,此时最合适。

2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3其他因素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1)遗传因素。(2)年龄性别因素。(3)训练因素。

(二)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 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2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3 作为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如为论述,则答最大摄氧量和有氧耐力的概念、影响最大摄氧量因素,以上3点)

第十一章身体素质

一概念

1、-

2、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3、

4、

5

6

二选择判断

1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主要通过协调各肌群活动、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

2后天训练可以使单根肌纤维的收缩力得到明显的增加。上肢屈肌的横截面积增加23%时,肌力增长92%,训练可使肌原纤维收缩蛋白含量显著增多。

3 耐力训练使慢肌纤维百分比等增加,而速度和力量训练可使快肌纤维面积百分比等增加。

4 肌肉的功能肥大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的增粗,可表现为肌浆型功能性肥大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肌浆型功能性肥大可以提该肌肉的有氧工作能力和收缩耐力(耐力性运动),而肌原纤维型功能性肥大表现在肌纤维中收缩蛋白的含量增多,导致肌肉绝对肌力和相对肌力的显著提高(力量速度型)。

5 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2个变量。

6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有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及高原训练法等。

三论述简答

(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

1肌纤维的横断面积。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增加造成的。

2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

3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慢肌运动单位兴奋较高,快肌运动单位神经元的兴奋性较低。

4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肌小节最适初长度为2.0-2.2微米

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主要通过协调各肌群活动、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最大肌力的20%-80%通过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完成,大于80%则靠提高中枢发放冲动的频率完成。

6年龄与性别。肌肉力量从出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自然增长,通常在20到30岁时达到最大,以后逐渐下降。

7体重体重大的人一般绝对力量大,直线增加。

(二)力量训练的原则(大题)(6个标题+解释+生理机制)

1、大负荷原则此原则是指要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要足够大,阻力应接近或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生理机制:阻力负荷较小时,调动兴奋性高的慢肌纤维的运动元参加收缩,,随着阻力的加大,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逐渐增多。

2、渐增负荷原则此原则是指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随之增加,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

3、专门性原则是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

4、负荷顺序原则是指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习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总的来说应遵循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前后相邻运动避免使用同一肌群的原则。

5、有效运动负荷原则要使肌肉力量获得稳定性提高,应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引起肌纤维明显的结构和生理变化。

6、合理训练间隔原则就是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量训练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从使运动训练效果得以积累。

(三)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概念、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最大摄氧能力。最大摄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也是衡量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凡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均能影响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心脏的泵血机能和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都是影响吸氧能力的重要因素。

2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优秀耐力专项运动员慢肌纤维的百分比高切=且出现选择性肥大的现象。

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长时间进行耐力训练,不仅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耐受力和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改善各种中枢间的协调关系,表现为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更加集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更加协调;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耗费,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4能量供应特点。耐力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运动中的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有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及高原训练法等。

(四)无氧耐力基础(概念、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肌肉内无氧酵解功能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如乳酸脱氢酶等的活性)。

2、缓冲乳酸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碳酸氢钠的含量以及碳酸酐酶的活性)。

3、脑细胞对酸的耐受能力

发展无氧耐力的方法有:间歇训练法和缺氧训练法。

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一概念

1

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2“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

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3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4

化过程。

5

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二选择判断

1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升高及内脏器官活动增强。2赛前状态产生的机理可以用条件反射机理解释。

3 赛前状态的三种类型:准备状态型起赛热症型起赛冷淡型(针对不良的赛前状态,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一,要求运动员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比赛。第二,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增加比赛经验。第三,进行适当形式和强度的准备活动。)

4准备活动的强度以45%vo2max强度、心率达100-120次/分、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为宜。准备活动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一般教学中以2-3分钟为宜。

5 极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致使供氧不足,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 值朝酸性方向偏移。

6 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同时运动速度下降。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的结束,开始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7 第一拐点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动员阶段)结束、稳定工作状态开始。

第二拐点标志着稳定工作状态结束、人体整体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疲劳开始。

8疲劳的分类: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分全身性疲劳和局部疲劳;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分中枢性疲劳、外周性疲劳和混合性疲劳。

三论述简答

(一)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产生机理。

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调整赛前状态(2)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3)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4)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2准备活动作用的生理机理。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了兴奋性提高的痕迹。

3 做准备活动的生理负荷强度应以45%最大摄氧量强度、心率达100-120次/分、时间在10-30分钟为宜;到正式练习开始时间不超过15分钟,教学中以2-3分钟为宜。

(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简答)

(1)“衰竭学说”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的耗竭。(2)“堵塞学说”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组织在肌组织中堆积造成的。(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机体内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4)“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5)“突变理论”肌肉疲劳时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三维空间关系,提出了肌肉疲劳的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6)“自由基损伤学说”自由基化学性活泼,可以机体内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而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三)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简答)

恢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和运动后超量恢复阶段。第一阶段: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占优势,消耗大于恢复,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第二阶段:运动停止后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第三阶段: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的程度和出现的时间与所从事的运动负荷有密切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实践意义: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体育概论学部分

绪论

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体育概论常用的科研方法——情报资料搜集和文献资料综述法、整理和研究资料的方法。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

1、确定体育术语时考虑三条原则

(1)、科学性(2)、民族传统习惯(3)、力争与国际用语相一致

2、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

(1)、竞技运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它总包含着身体的努力(包括体力和智力)(2)、竞技运动的竞赛具有国际性

(3)、竞技运动的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

(4)、参加竞技运动的人,往往代表一个组织或团体

(5)、竞技运动活动的目的是讲究功利的

3、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4、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5、竞技体育——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6、身体锻炼——指以健身、医治、卫生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7、身体娱乐——指以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8、广义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竞技运动、狭义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

9、广义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点

(1)、它们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2)、三者都要求全面发展身体,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

(3)、三者的过程中都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

(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三者共用的

10、广义体育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目的、主要形式方法都各有不相同。

11、怎样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

(1)、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2)、群众体育普及的程度

(3)、体育科学研究的成就和水平

(4)、体育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和招待情况

(5)、各种体育场地、设施的情况

(6)、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成绩等

12、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有系统的学科群。

13、加强体育科学体系研究的意义

(1)、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体育科学的内部结构、系统及其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便于制定我国体育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选题计划

(2)、可以明确体育科学的综合性质,摆正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发挥各学科综合研究的功效

(3)、可以激励体育工作者自觉地把新鲜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速学科的建设

(4)、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设计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各种类型体育人才提供设置课程的论据

14、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

(1)、指导科学——如马克思哲学是体育科学的指导思想

(2)、基础科学——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

(3)、体育的应用学科——如体育管理、体育学

(4)、体育的专项技术学科——专项技术的理论

第二章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体育产生的动因——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2、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1)、原始体育在生活中和劳动过程中萌芽

(2)、体育是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3)、原始的体育与军事、医治卫生、宗教祭祀和娱乐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

3、体育的盛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演进的

(1)、体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

(2)、体育与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3)、体育与军事的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4)、体育与医治卫生、体闲娱乐更是水乳交融,并行不悖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体育

1、体育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1)、政府部门中的体育机构

(2)、体育政策法令的制定

(3)、把体育列入教育制度中

(4)、各国政界人物重视体育参与体育,把体育放在显赫位置

2、体育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

(2)、竞技运动已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社会活动之一

3、现代社会需要体育

(1)、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都市化生活给人体发展带来不利条件

4、现代社会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体育经费得到保证

(2)、各国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兴建

(3)、整个社会和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

第四章体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1、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1)、体育要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也要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发挥其一定的上层建筑的职能。

(2)、由于体育有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它可以被各种不同的政治所控制和利用,因而体育与政治的关系又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在任何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

文化传统之间左右逢源。

(3)、体育虽然要为政治服务,但并非说体育只为政治服务,体育还有其他方它的社会职能。

2、体育与政治超来密切

(1)、政治干预体育,体育受政治制约

(2)、政治渗透到体育,体育为政治服务

3、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1)、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经济有一定的依赖性

(2)、体育运动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4、体育能促进经济发展表现在

(1)、体育运动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体育运动的开展能推动整个经济建设

5、体育是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体育与德育有机联系、互相促进

(1)、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青少年

(2)、学校体育运动的基本形式多以集体为单位,使于进行教育

(3)、学校体育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4)、学校体育作为一种进行教育和善度余暇的手段,对于防止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教育犯有过失的学生、有其显著的作用

7、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

(1)、体育能提高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和工作能力,有激活脑细胞的功能,可以保证发展积极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心理品质

(2)、进行积极性休息,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和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3)、体育也智育也有矛盾的一面,在具体安排上,时间是一个矛盾,应安排适当,不可偏废

8、体育与美育关系密切

(1)、体育教学目的上的美学要求

(2)、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形象美的动作,同时要加强对动作美学价值的评定

(3)、在教学过程的安排和组织上,要做到严密紧凑,使人产生一种热烈追求的美好愿望(4)、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示范动作的准确、熟练、舒展大方,讲解时的语言美,生动形象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5)、在教学形式上,有些教材通过音乐伴奏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9、体育与军事的关系

(1)、军事需要体育,体育为军事服务

(2)、体育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10、体育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表现在

(1)、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官兵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有利于战斗中能攻善守

(2)、体育运动能培养指战员勇敢、顽强的品质,有助于适应艰苦的战争环境

11、电视在传播体育方面的特点

(1)、电视传播直观性强

(2)、电视实况转播不用更多编排,直接播出,真实性强

(3)、电视转播把本国运动员再现于祖国人民面前,可以激励运动员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第五章体育的功能

1、体育功能取决于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2、体育运动健身功能具体表现在

(1)、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

(3)、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

(4)、体育运动能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5)、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6)、体育运动可以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3、体育娱乐功能是通过参观和参加两个途径来实现的

4、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1)、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

(3)、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5、社会感情功能是人的社会心理稳定性直接有关的,心理稳定是指人们的心理与社会相一致,或者叫人的社会心理平衡。

6、体育的教育功能——在宏观上、由于体育运动的竞赛具有群众性,国际性,技艺性和礼仪性特点,使它成了传播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它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教育人们保持与社会一致。

7、体育政治功能

(1)、为国争光,提高民族威望,振奋民言辞精神

(2)、为外交关斗争服务

(3)、促进国内政治一体化

8、体育在大型比赛中获取收入的措施

(1)、出售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

(2)、发行纪念币

(3)、发售体育彩票

(4)、组织门票收

(5)、收纳广告费

9、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增加收入的措施

(1)、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2)、经常举办热门项目比赛

(3)、举办娱乐体育

第六章体育的目的任务

1、研究体育目的任务的意义

(1)、体育的目的任务有极大的动员作用

(2)、体育的目的任务是制定体育方针、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2、确定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体育的目的任务的制约或称社会需要

(2)、必须要反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或称人的需要

运动生理学试题

绪论 一、判断 1.运动生理学时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错 2.任何组织都是具有兴奋性。错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时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对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错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错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物质代谢改变)。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的,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而(广泛)的。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3.刺激:能引起活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4.应激性:机体和一切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5.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6.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7.适应性:生物体在环境变化中,以适当的反应保持自身的生存,克服可因这种变化造成危害的特性。 8.神经调节:特点是迅速而而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胜似缓慢而广泛,作用持久。 9.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包括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货借助于血液循环被送到一定器官和组织,以引起特有的反应,并以此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以及肌肉活动的适应等重要机能。 10.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11.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12.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队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来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肌小节。对 3.在肌小结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对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对 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对

体育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2)

一、判断40 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 D 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原始 B.本来 C.未来 D.基本 2、 A 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 A.生产劳动 B.学习技能 C.生活实践 D.身体进化 3、广州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 B 届亚运会。 A.15 B.16 C.17 D.18 4、以下不属于奥林匹克文化特征的是 B 。 A.人文性 B.单一性 C.象征性 D.多元性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体育组织是 A 。 A.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B.中国奥委会 C.国家体委 D.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6、 A 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者、指导者和扞卫者。 A.国际奥委会 B. 国家奥委会 C.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D.竞技制度 7、 B 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娱乐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社会体育 8、负责管理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以及由它们制定和实施的各种体育法规和措施的总和称之为 C 。 A.行政领导 B.政策机构 C.体育体制 D.国家教委 9、体育的功能取决于 D 。 A.体育自身的特点 B.社会的需要 C.劳动 D.A+B 10、竞技运动的本质特征是 B 。 A.高度的科技性 B.激烈的竞争性 C.严密的组织性 D.广泛的国际性 11、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 B 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A.娱乐 B.社会文化 C.经济 D.政治 12、 C 是要把动作做得好而省力,在做动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时间和能量的消耗。 A.动作的准确性 B.动作的协调性 C.动作的经济性 D.动作的弹性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人体三个功能系统的特点。 ①磷酸原系统功能特点: 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②乳酸能系统功能特点: 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氧气,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③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 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试述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运动中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优于 脂肪? 答:⑴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糖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功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耗氧少、效率高;脂肪只能有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慢、耗氧大、效率低。 ⑵由于糖和脂肪上述不同的代 谢特点,对于长时间耐力运动主要依靠脂肪氧化供能,而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脂肪的分解受抑制,糖成为主要供能物质,糖代谢的利用增强,血乳酸水平可显著增高。总之,运动时脂肪供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糖的供能则相反。因此,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比较肌肉三种收缩方式特点,指出他们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答:⑴缩短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起止点靠近 ②肌肉做正功 在体育实践中,缩短收缩是实现身体各种环节的主动运动,改变身体姿势,加速跑等原动肌活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⑵拉长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起止点远离 ②肌肉做负功 在体育实践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⑶等长收缩的特点: ①肌肉长度不变②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 多能量 在体育实践中,等长收缩对运动 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 姿势起重要作用。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 特点是什么? 答:①化学传递 ②兴奋传递是节律1对1的 ③单向传递④时间延搁 ⑤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他环 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易疲劳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是 什么? 答:①电传导 ②生理完整性、绝缘性 ③双向传导 ④不衰减、快速传导 ⑤相对不疲劳 兴奋性 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 奋的特征,称兴奋性。 什么是牵张反射?举例说明牵 张反射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答: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 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拉 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 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 张反射。 ①牵张反射的主要生理意义在 于维持站立姿势,增强肌肉力 量,肌肉在收缩前适当受到牵拉 亦可以增强其收缩的力量。 ②例如投掷时的引臂动作、起跳 前的膝屈动作,都是利用牵拉投 掷和跳跃动作的主动肌,刺激其 中的肌梭,使其收缩更加有力。 ③为了能更大的增加肌肉力量, 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的延 搁时间越短越好,否则牵拉引起 的增力效应就将消失。 何谓激素,简述激素作用的共同 特征。 答: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 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 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 为激素。 共同特征: ①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②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③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血氧饱和度 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 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 氧容量的百分比,其主要由氧分 压所决定。 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体量为肺活量。其为潮气 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 和。 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 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答:①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 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②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 体中,总有一部分不能进行交换 的气体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 上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空腔为 解剖无效腔。 ③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 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其 计算公式如下:肺泡通气量=(潮 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次/ 分),即在运动过程中当呼吸频 率过快时,气体将主要往返于解 剖无效腔,而真正进入肺泡内的 气体量却很少。所以从提高肺泡 气体更新率的角度考虑,增加呼 吸的深度是运动时呼吸调节的 重点。 ④适当的呼吸深度既能节省呼 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又能提高 肺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率。所以说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 要好。 何谓呼吸,有那几个环节构成? 答: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 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并 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呼吸。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外呼 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 吸。

北京大学-保研自述

我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为新闻学(体育方向);同时,我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修读了经济学双学位。大学生活是充实而精彩的,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本专业同学当中排名第,并担任***学生会主席,同时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卫生经济学助理研究员,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万博宣伟国际公关公司等单位也有一定实习经历。 本科期间,借助北京体育大学活跃的体育运动氛围、厚重的体育文化积淀,我攻读了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美学、体育文化学、体育社会学等课程,选修了跆拳道、体育健身健美、羽毛球等体育课。对于体育的人文观、社会观有了基本认识,也进一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新闻学(体育方向)相关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新闻理论、体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传播心理学等理论课程和新闻采写、电视画面编辑、电视节目策划等实务课程。在完成课程作业时,由于专业培养方向的引导和自己的个人偏好,我倾向于选择体育方面的现象和案例作为主题,结合传播学等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这也得到授课老师的肯定,帮助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2年9月,我开始了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学习,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而且令我见识到真正的大师风采,增添了对北京大学的向往。作为一门严谨而成熟的社会科学,经济学的众多一般理论都适用于体育领域的分析,如市场均衡理论、科斯定理等能够帮助理解体育产业与市场领域的问题,成本——收益分析可以评估体育赛事等,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理论有助于认识体育协会的权与责,垄断竞争有助于认识体育赛事转播权等问题。体育人文社会学下的众多分支方向都是体育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对健康领域研究的热情,我选修了卫生经济学这门课程,对于健康的生产、医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体育概念 第一节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1、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名词解释) 2、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名词解释) 第二节体育的分类 一、体育分类的依据 二、体育的三种形态 (一)体育教育 1、体育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她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主体部分就是学校,学校体育的对象主要就是儿童、少年与青年,规模大、普及程度高。 3、育人思想“以学生为本”,体育思想“自主发展”,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二)竞技运动 1、竞技运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与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与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与竞赛。 2、竞技运动源于娱乐,现代竞技运动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区别一般的游戏与娱乐。 3、竞技运动就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当今政治与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三)健身休闲

1、健身休闲就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2、重要特征: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兴趣性与娱乐性。 3、作用:使人们在情感的宣泄中获得补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愉悦,可以使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第二章体育功能 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 一、我国体育功能研究所的简介 二、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体育的功能:就是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与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与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与社会需要 3、社会对体育的需求:社会政治需要与社会经济需要 三、体育功能的变化性 1、任何事物的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事物的功能初一一种变化的状态之中。 2、体育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所凸显的功能也处于一种变化状态。 四、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一)体育的本质功能 1、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2、体育最原始的表现形式: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与负重等各种运动方式。 (二)体育的延伸功能 1、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简答题或论述题)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 (一)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二)调适与保持心理健康 (三)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四)促进骨骼与肌肉的生长发育 (五)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二、体育的教育功能 (一)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二)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 (三)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四)开展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三、体育的娱乐功能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6) 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注:1、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2、试卷内容共6页,请考生检查是否齐全; 3分,共15分) 1、内环境: 2、等张收缩: 3、有氧工作能力: 4、进入工作状态: 5、身体素质发展的稳定阶段: 20分) 1、肌肉中如果的百分比较高,肌肉的收缩速度较快。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特征。 3、激素按照其化学性质与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类,即

和。 4、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是:男性g/L,女性是g/L。 5、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 6、心力储备包括储备和储备,后者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 7、随着运动负荷量的增加,出现尿蛋白阳性的几率也会;当训练适应后,在同样的运动负荷量下,尿蛋白排泄量将会。 8、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和。 9、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则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 10、运动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多,越有助于的形成。 11、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有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性变化过程,即阶段、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2、在高温环境运动时,心输出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感应和分化阶段,增殖阶段,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C.感应阶段,增殖阶段,效应和分化阶段 D.分化阶段,增殖阶段,效应阶段 2、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呈正比关系。 A.持续时间 B.强度 C.时间与强度 D.以上都不是 3、与快肌相比,下列那条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A.收缩力小于快肌 B.抗疲劳能力强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直径小

新版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新闻写作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 徐泓、张征、刘明华主编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郭庆光主编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李良荣主编

《体育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马修?D?尚克著、董进霞等译 《体育新闻学概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毕雪梅、贾静主编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也可以用app软件。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⑶作文:谨记踏踏实实写作文,不要到头来依靠模板,模板自己可以整理出来,但也请高大上一点,语法什么不要错误。字体也要写的好看一点,一定有帮助的。 ⑷完型:不要看分值少,就不去理会,做题时可以放在最后做,也可以放在第一题去做,但一定要做,因为完型的做题套路其实并不深,只要做几年真题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的简单之处。 ⑸新题型:新题型今年超级简单,但是有时候会难,大家平时也要多加练习。 ⑹翻译:翻译一般得分都很低,尽力去练习,遵循“信达雅”原则,当时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使劲练,还是有效果的,信达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也就是说当我们做翻译时,绝对不能简单直译,而是要转换成符合中文习惯与中文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海师)

绪论 一、生命活动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二、“反应”的定义:机体或细胞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 三、“兴奋”的定义:生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称 为 兴奋。 四、“兴奋性”的定义: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五、“内环境”的定义: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又称内环境。 六、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生调节。 第一章:肌肉活动 一、“静息电位”的定义: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 差。 二、“动作电位”的定义: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 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 的电位波动。 三、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一)张力--速度关系:当前负荷不变,改变后负荷时,张力与速度成反比关系。(二)长度--张力关系:初长度过长和过短都会使张力减小,只有达到最适初长度, 张力才最大。 五、人类肌纤维的类型及比较:

第二章:能量代谢 一、合成ATP的三种途径及比较: 二、“基础代谢”的定义: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清晨极其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三、“基础代谢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一、“前庭器官”的定义: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姿势、运动状态及空间位置感知 的感受器,对保持身体平衡起重要作用。 二、“前庭反应”的定义: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 肌紧张性的改变以及自主功能的反应,这些反应称为前 庭反应。 三、“前庭稳定性”的定义: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称为前庭稳定性。 四、“牵张反射”的定义: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 伸长时,引起受牵拉肌肉反射性缩短,该反射称为牵张 反射。(包括:腱反射、肌紧张) 五、“状态反射”的定义: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

《体育概论》复习材料

一、单选题(共20个,每个1分,共20分) 1、《体育概论》是从()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微观上、宏观上 B、单项上、整体上 C、宏观上、整体上 D、全面和局部上 2、《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属于() A.自然科学 B.人文与社会科学 C.工程技术科学 D.医药科学 3、()年,体育科学被列为一级学科。 A 1990 B 1980 C 1992 D 2000 4、()发表的《体育之研究》较为系统地探讨体育的含义、体育的功效、体育在“三育”中的地位以及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A 朱德 B 洛克 C 毛泽东 D 郑杭生 5、()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6 ()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7 ()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 体育教育 B 竞技运动 C 健身休闲 D 体操 8、下面哪项不属于体育的本质功能() A 健身功能 B 教育功能 C 娱乐功能 D 政治功能 9、“三维”健康观不包括() A 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C医疗卫生 D社会适应能力 10、(),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权利。 A 1989年11月26日 B 1979年11月26日 C 1999年11月26日 D 1969年11月26日 11、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称之为。 A.体育人口 B.运动员 C.体育锻炼者 D.体育爱好者 12、竞技运动的本质特征是。 A.高度的科技性 B.激烈的竞争性 C.严密的组织性 D.广泛的国际性 13、()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 A 体育参与 B 体育教育 C 竞技运动 D 健身 14、体育的延伸功能除了政治功能,还有() A 健身功能 B 教育功能 C 娱乐功能 D 经济功能 15、我国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 A 增强人民体质 B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C 提高运动成绩 D丰富人民业余生活 16、以()为标准,可将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等。 A 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B 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体 C 参与体育活动人群的年龄 D参与体育活动的职业。 17、体育的功能取决于。 A.体育自身的特点 B.社会的需要 C.劳动 D.A+B 18、“体育”这一术语在含义上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当这一术语传入我国时,就是指___,是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 A.身体的教育 B.竞技运动 C.体操 D.大众体育 19、1971年,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促成了中国和()建立外交关系,传为外交工作的佳话。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印度 20、体育过程控制按时间分类,可分为_______ A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B 预先控制、时间控制、事后控制 C 预先控制、事后控制、过程控制 D 预先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控制 21、体育过程按活动的主客体分类,可分为______ A自我控制、个体控制、社会控制 B 自我控制、他人控制、社会控制 C 自我控制、间接控制、直接控制 D 自我控制、他人控制、直接控制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1.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 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3. 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 统完成)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4. 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 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 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一一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一一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 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 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新版广州体育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一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广州体育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版 《体育新闻学概论》毕雪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版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李希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版 《体育解说评论》张德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版 跟大家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吧。

学英语免不了背单词这个难关,词汇量上不去,影响的不仅是考试成绩,更是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背单词也是学习者最感到头痛的过程,不是背完了转身就忘,就是背的单词不会用,重点单词主要是在做阅读的时候总结的,我把不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全都挑出来写到旁边,记下来反复背直至考前,总之单词这一块贵在坚持,背单词的日程一定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 因此,学会如何高效、科学地记忆词汇,养成良好的记单词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用的是《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里面的高频词汇都给列出来了,真的挺方便的,并且刷真题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这本书,我感觉对我帮助特别大,里面的知识点讲解的通俗易懂,而且给出的例子都很经典,不容易忘记。 前期,在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积累,也就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背考研单词,而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同学考研单词相对于你来说就会比较简单,这时就不必浪费时间,可以进行外刊阅读。由于考研英语阅读的文章全部都是从外刊中摘录的,所以进行外刊阅读就可以把其当作“真题”的泛读。 中期,在期末考试和小学期结束之后就要开始做真题了,我从最早的那年开始一路做下来,留了三套考前模拟,大概是有二十多套。我一般会第一天做一套然后后面花1~2天的时间对文章进行精读及分析错误原因。早些年的英语出题有相当难度,考察的有不少都是很复杂的句式及熟词僻义,这与近几年的考察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建议时间不多的同学完全可以放弃早些年的真题,然后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可以做一做,但是不需要因为错很多,而丧失信心,我记得有一张卷子的阅读我错了快十个,但是今年阅读部分,我分数还不错。关于完型部分不需要特别的训练,这个是考词汇的用法,要训练的话可谓大海捞针,最重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体育概论总复习

一.列举体育起源主要学说。 1.游戏说: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和身体完善间的重要联系,肯定了游戏是在人的 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由于精力过剩所从事的一种身体活动(仅仅 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揭示出体育产生的最终原因)。 2.模仿说: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类试图去再 现自己所见到或感到有趣的行为或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些带有动物行为特点的活动。对于原始体育来说,模仿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这一行为更多的是手段,而不是 目的(模仿的观点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3.巫术宗教说:巫术就是早期人类试图控制自然力的一种行为方式和行为指导。 体育的起源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 活动,巫术和宗教并非体育起源的最初动力。 4.劳动说:劳动说认为,体育是从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的,是人类伴随着劳动在人 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生产劳动只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最主要的方式,而 不是唯一的方式。 5.战争说:尽管战争不能作为体育起源的原动因,但是战争丰富了原始体育的内容,并使之具有一定的仪式化和军事化倾向,对体育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需要说: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包 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人类本身的需要(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 生的。 体育的起源不是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为体育的产生创造力前提条件,模仿、游戏是体育产生的直接原因,巫术、宗教、战争对体育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是体育产生的诱因和目的。总之,体育的起源表现出明显的多源性。 二.西方的骑士七技有哪些内容?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三.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是什么? 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四.体育(广义)的概念是什么? 广义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概念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培养组 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体育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人、人的运动、目的指向、运动项目

体育生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生理考试资料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 过程。 2.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3.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这种电位差 存在细胞膜两侧。 5.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6.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7.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8.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9.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 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10.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 运动单位。 1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 12.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细胞外液。 1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4.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在同一时期,左心和右心接纳回流的血量 大致一致,输出的血量也大致相等。 16.动脉脉搏: 17.心力储备: 18.基础心率: 19.收缩压: 20.舒张压: 21.潮气量: 22.肺活量: 23.肺泡通气量: 24.氧扩散容量: 25.体液调节: 26.感受器: 27.运动神经元池: 28.本体感受器: 29.牵张反射: 30.状态反射: 31.姿势反射: 32.翻正反射: 33.运动技能: 34.需氧量: 35.摄氧量: 36.身体素质: 37.赛前状态: 38.准备活动:

第一章 体育新闻学概论

第一章:体育新闻的定义 (与体育新闻定义相关的知识在课本13页到25页) 1、报道对象: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人物 2、满足体育受众兴趣为目的 3、突出娱乐性的 4、媒体内容 第一节体育新闻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媒体内容 我国学者对新闻定义基本是从报道的角度阐释媒体内容。例如在新闻理论学习中,经常学到的“新闻是对新近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国外教科书对什么是新闻的界定较为宽泛,更多的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描述,例如著名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对体育新闻的定义,将借鉴我国学者新闻定义的角度,突出其中的体育元素和新闻元素。体育新闻是以体育赛事或体育人物为主要报道对象,以足体育受众兴趣为目的、突出娱乐性的媒体内容。 一、体育赛事和体育人物是主要的报道对象 体育新闻中“体育”是通过报道对象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的,有别于教科书上给出的体育定义。体育赛事和体育人物组成了主要的报道对象,这是经过新闻流程筛选的结果。 【体育赛事】(与体育赛事相关的知识在课本292页到364页) 1、体育赛事的分类 体育赛事的分类与体育分类密不可分,体育的分类主要基于对体育的

认知和体育现实发展。在体育较为发到的欧美国家,体育的分类影响到体育赛事的类型。 第一类:专业竞技体育(athletics sport)、职业体育(professional sport)和观赏体育(spectator sport)(https://www.360docs.net/doc/f03243337.html,/wiki/Outline_of_sports)(https://www.360docs.net/doc/f03243337.html,/wiki/Sport) 专业竞技体育指的是需要身体技巧,并通过专业训练才能在体育比赛中获得成绩。该类型的体育最古老,古希腊奥运会就是其中的代表。 职业体育指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大众媒体推广、广泛球迷参与基础上的体育赛事。 观赏体育指以观众收看为目的的体育赛事,例如网球、足球、棒球等。 以上这三种类型的体育分类以及涉及到的赛事之间有交叉,但它们的相同点也较为明显:需要运动员具备很高的竞技能力,并能挑战人类纪录,观赏性较高;对运动员的参赛资格要求高,需要接受专业训练;观众人数远远多于参赛人员,球迷数量决定着体育赛事成功的关键。(例子:美国的职业联赛)第二类:休闲体育 体育这个词汇的古英文原意有寻找休闲和娱乐的含义。顾名思义,休闲体育就是以强身健体、娱乐放松为目的的体育参与,而不是以竞技对抗、输赢金牌为目的。休闲体育的参与项目丰富多彩,比赛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媒体内容中,各种“真人秀”体育休闲比赛,也是重要的播出内容。(例子:城市之间) 第三类:智力体育(mind sport)、网络环境下的体育竞技比赛(fantasy sport)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得生理功能。 答:血液得生理功能有:⑴血液得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得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得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得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与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与抗碱得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与,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得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与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得细菌与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得泌尿过程。 答:肾得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就是在肾单位与集合管中进行得,包括肾小球得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得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得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与大分子就是得蛋白质外,血浆中得水与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得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时,99%得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 ⑶肾小管与集合管得分泌与排泄:分泌就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得物质分泌到小管液得过程;排泄就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得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得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得滤液,经过重吸收与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就是建立复杂得、连锁得、本体感受性得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得形成与建立一般得条件反射不同,它就是在本能与一般简单得运动条件反射得基础上,建立起来得更复杂得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得中枢就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得;⑵所有得运动技能都就是成套得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得链条,前一个动作得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得开始得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得链锁性得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得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条件刺激强化得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就是建立复杂得、连锁得、本体感受性得运动条件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