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细胞损伤

组织和细胞损伤
组织和细胞损伤

第一章组织和细胞损伤

https://www.360docs.net/doc/f04871390.html,医学考研网

试题

A型题

1.水变性超微结构的改变是

A.粗面内质网脱颗粒

B.溶酶体增大或增多

C.线粒体变短、变少甚至消失

D.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断裂、空泡变甚至解体

E.光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

2.实质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脏

C.脾脏

D.肺脏

E.肾脏

3.纤维素样坏死的实质是

A.胶原纤维增粗并相互融合所致

B.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变性

C.基质中PAS阳性的粘多糖增多所致

D.基质中透明质酸的大量储积

E.小血管基底膜下结合粘多糖蛋白质的沉积

4.在各种变性中,属于细胞内物质沉积引起的是

A.粘液样变性

B.淀粉样变性

C.纤维素样变性

D.脂肪变性

E.钙盐沉积

5.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

A.是否保持组织轮廓

B.是否有核破裂

C.是否存在溶酶体膜损伤,水解酶逸出

D.胞浆内是否存在自噬溶酶体

E.病变组织有无炎症反应

6.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A.脑

B.心脏

C.肾脏

D.脾脏

E.小肠

7.下列病理改变属于不可逆的

A.核碎裂

B.线粒体肿胀

C.内质网扩张

D.水样变性

E.脂肪变性

8.关于脂肪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中毒时,脂肪变性首先累及肝小叶中央的细胞

B.肝淤血时,脂肪变性首先累及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

C.肾远曲小管容易发生脂肪变性

D.严重贫血时,心脏乳头肌可呈虎斑状

E.心肌脂肪变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9.下述哪项肝细胞的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

A.细胞内大量糖原沉积

B.核内出现假包含体

C.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D.前角蛋白细丝聚集

E.糙面内质网增多

10.关于固缩性坏死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固缩性坏死是生理性死亡

B.常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C.凋落小体是细胞核碎片

D.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是固缩性坏死

E.肝细胞嗜酸性小体是固缩性坏死

11.不称为玻璃样变的病变是

A. Aschoff小体

B. Rusell小体

C. Councilman小体

D. Mallory小体

E. Negri小体

12.下列哪项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是错误的

A.可见于结核病

B.可见于骨髓病

C.可以是全身病变

D.可以是局灶性病变

E.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成

13.关于水变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膜损伤、钠泵功能障碍所致

B.变性细胞胞浆疏松并逐渐透明

C.核稍大,并淡染

D. HE染色容易与脂肪变性相鉴别

E.属于轻、中度的细胞损伤

14.关于坏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以是渐进性的,可由变性发展而来

B.心绞痛猝死患者,在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发生坏死

C.心绞痛猝死患者,在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可以不显示坏死性改变

D.坏死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

E.出现细胞坏死的形态学改变,则表示细胞损伤为不可复性

15.关于凝固性坏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坏死后,组织轮廓较长期保存

B.所有凝固性坏死后组织结构轮廓消失

C.坏死灶为灰白、黄白和土黄色

D.坏死灶周围常有出血带

E.合并感染时可引起组织溶解

16.下列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

A.化学毒物使脂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肝脂肪变性

B.糖尿病时,脂肪酸入肝过多,导致肝脂肪变性

C.缺氧时可导致肝脂肪变性

D.食入脂肪过多可导致肝脂肪变性

E.白喉杆菌外毒素影响脂肪酸代谢导致肝脂肪变性

17.坏死组织本身的结局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溶解吸收

B.分离排出

C.机化

D.化生

E.包裹钙化

18.关于化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机体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B.是向成熟的、性质相似的细胞转化

C.是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细胞方向分化所致

D.某些化生上皮可发生癌变

E.细胞转化过程是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细胞

19.关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粘液水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类粘液及水分的潴留

B.病变在全身皮肤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内

C.透明质酸酶的活性降低

D.病变在肢体皮肤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内

E.类粘液降解减弱所致

20.下列哪种疾病最不可能发生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A.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

B.结核病的干酪样坏死

C.肺硅沉着病

D.慢性胸膜炎

E.心肌梗死

21.化生不可能发生于

A.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肾盂粘膜上皮

C.宫颈柱状上皮

D.结缔组织

E.神经纤维

B型题

A.胶原纤维互相融合,其间伴有多量糖蛋白积聚

B.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

C.肾小管上皮吞噬吸收大量血浆蛋白

D.前角蛋白成分在肝细胞内聚集

E.免疫球蛋白在浆细胞内堆积

22.细动脉硬化

23.Mallory小体

A.淀粉样变性

B.纤维素样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粘液样变性

E.脂肪变性

24.结节性动脉炎

25.四氯化碳中毒

A.含铁血黄素

B.胆色素

C.脂褐素

D.黑色素

E.钙盐沉积

26.老年萎缩心脏的心肌细胞内的色素颗粒

27.心力衰竭细胞的色素颗粒

A.水变性

B.细动脉玻璃样变

C.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

D.粘液样变性

E.淀粉样变性

28.恶性高血压可发生

29.间叶组织肿瘤可发生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溶解坏死

D.干酪样坏死

E.脂肪坏死

30.重型病毒性肝炎可发生

31.脑梗死的坏死属于

C型题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32.病毒性肝炎

33.脾梗死

A.细胞内物质沉积

B.细胞间质内物质沉积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34.粘液样变性

35.淀粉样变性

A.对机体有利

B.对机体有害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36.血栓

37.钙化

X型题

38.湿性坏疽可发生于

A.小肠

B.肺

C.下肢

D.脾

39.萎缩心肌的电镜形态特点包括

A.自噬泡增多

B.线粒体减少

C.溶酶体增多

D.内质网减少

40.属于细胞可复性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是

A.核碎裂

B.线粒体肿胀

C.内质网扩张

D.自噬泡增多

41.引起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的常见疾病有

A.肾移植排斥反应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风湿热

D.恶性高血压

42.易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的病灶是

A.血吸虫卵

B.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血栓

D.干酪样坏死灶

43.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

A.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

B.宫颈腺上皮细胞

C.胆囊粘腺上皮

D.胃粘膜上皮

44.萎缩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A.实质细胞体积缩小

B.实质细胞数目减少

C.胞浆内可见脂褐素

D.电镜下可见残存小体

45.在坏死的类型中哪些可表现为单个细胞的坏死

A.液化性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局灶性胞浆坏死

D.固缩坏死

46.下列哪些病变是细胞坏死的表现

A.细胞内玻璃样小体

B.嗜酸性小体

C. Mallory小体

D.凋落小体

47.溶酶体增大增多的原因是

A.功能增强

B.一些物质不能被溶酶体消化

C.功能减弱进入细胞内物质过多

D.细胞萎缩

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组织和细胞损伤

A型题

1.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细胞水肿,在缺氧、缺血等病理条件下可引起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细胞水肿,严重时称为细胞的水变性。光镜下见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淡染,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之称;电镜下胞浆基质疏松变淡,线粒体肿胀及嵴变短、变少甚至消失,内质网则广泛解体、离断和发生空泡变。

2.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脂肪变性。脂肪变性大多见于代谢旺盛耗氧多的器官,如肝、肾、心等,尤以肝最为常见,因为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

3.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坏死也称纤维素样变性,是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对纤维素样物质的性质和形成机制,至今尚无统一意见。一般认为,在早期,结缔组织基质中含有PAS阳性的粘多糖增多,以后纤维崩解为碎片,从而失去原来的结构而变为纤维素样物质。此外,还有免疫球蛋白的增多,有时还有纤维蛋白的增多。

4.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细胞的变,脂肪变性是细胞内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而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钙盐沉积是属于间质内物质的异常沉积。

5.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细胞自溶与坏死的区别,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后,

才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6.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通常发生于蛋白质少、脂质多的脑,以及产生蛋白酶的组织,如胰腺。因此A为正确答案。

7.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细胞变性与坏死,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改变是核缩、核碎、核溶,细胞一旦发生坏死,就不能再恢复。而变性属于可复性改变,当原因消除后,变性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仍可恢复,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属于水样变性的病变,是可复性的。

8.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脂肪变性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特别是乳头肌处会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犹如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故选D。磷中毒时,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小叶周边区。肝淤血时,脂肪变性则主要发生于小叶中央区。肾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可吸收漏出的脂蛋白而导致脂肪变性,而不是远曲小管。心肌脂肪变性时,心功能通常并不受影响。

9.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乙型肝炎肝细胞的病理改变在乙型肝炎时,肝细胞内光面内质网明显增生,在其管道内形成HbsAg,由于光面内质网的大量增生,这种肝细胞在光镜下呈毛玻璃样外观,有毛玻璃细胞之称,故选C。

10.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固缩性坏死的特点肝炎病人肝细胞内出现嗜酸性小体,属于固缩性坏死,故选E。目前认为固缩坏死不仅与胚胎发生、发展、个体形成、器官的细胞平衡稳定等有密切关系,并在人类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能认为固缩坏死是生理性死亡。坏死和固缩坏死的区别之一在于前者有炎症反应。凋落小体实际上是脱落的细胞浆,有胞膜,核碎片可有可无。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是肝炎病人肝细胞发生了坏死、崩解,呈带片状或灶状分布。

11.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玻璃样变性。Rusell小体为浆细胞内蓄积的免疫球蛋白。Councilman小体为肝细胞发生嗜酸性变所形成的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也叫嗜酸性小体。Mallory小体出现于酒精性肝病的肝细胞的胞浆内。Negri小体为狂犬病患者神经细胞内的包含体。均为细胞内的玻璃样变性。Aschoff小体又称风湿小结,为纤维素样变性,而非玻璃样变,故选A。

12.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淀粉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的。局部性淀粉样变发生于皮肤、眼结膜、舌、喉、气管和肺、膀胱、胰岛(糖尿病时)等处,也可蓄积于恶性淋巴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例如甲状腺髓样癌)的间质内。全身性淀粉样变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者的淀粉样物质来源未明,多继发于严重的慢性疾病,例如慢性空洞性肺结核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和某些恶性肿瘤;原发性者的淀粉样物质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因此选E。

13.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脂肪变性与水样变性发生脂肪变性的细胞在HE染色时,由于脂肪可被有机溶剂溶解,因而脂滴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与水变性时的空泡不易区别。需对脂肪进行苏丹Ⅲ或锇酸染色来区别。

14.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细胞的坏死在多数情况下,坏死是由组织、细胞的变性逐渐发展而来,即渐进性坏死,坏死的组织细胞出现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细胞一旦坏死,损伤就不能在恢复。心绞痛急死患者,由于致病因子强烈,坏死迅速发生,甚至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15.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凝固性坏死的特点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故称凝固性坏死,特点是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而结构轮廓则依然较长时间地保存,坏死灶的周围常形成一暗红色缘(出血边带)与健康组织分界,凝固性坏死如果发生腐败菌感染,可引起组织溶解,发生坏疽。

16.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原因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1.脂蛋白合成障碍:如化学毒物;2.中性脂肪合成过多:如糖尿病时,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超过了肝脏利用能力;3.脂肪酸的氧化受损:如白喉外毒素的作用。食入脂肪的多少一般与肝脏脂肪变性关系不大。

17.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坏死组织的结局。坏死组织本身的结局有: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

3.机化;

4.包裹钙化。化生是一种已分化的组织替代另一种已分化的组织,不是坏死的结局,故选D。

18.答案:E

本题考点:化生的概念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这种转化过程是细胞对损伤的适应性反应,并不是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并且只能转化为性质相似的而不能转化为性质不同的细胞。化生的细胞常是癌变的基础,如支气管鳞状上皮的化生是支气管鳞状上皮癌的基础,胃的肠上皮化生可成为肠型胃癌的发生基础。

19.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粘液样变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全身皮肤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的基质内有较多类粘液及水分潴留,形成粘液水肿,其机制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能促进透明质酸酶活性的甲状腺素分泌减少,致透明质酸(类粘液的主要成分之一)降解减弱而大量潴留于组织内。

20.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瘢块等,主要原因是原胶原蛋白分子发生变化所致,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是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其中并无胶原蛋白分子的存在,因而最不可能发生玻璃样变。

21.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化生由于化生发生于两种性质相似的组织之间,如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肾盂粘膜上皮、宫颈柱状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结缔组织可由软组织化生为骨。而神经纤维无与其性质相似的组织,因此不可能发生化生。

B型题

22、23.答案:B、D

本题考点:细动脉壁的玻璃样变和细胞内的玻璃样变,细动脉硬化又成为细动脉壁的玻璃样变,常见于缓进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肾、脾和视网膜等处的细小动脉。此时,由于细动脉的持续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得以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形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在酒精中毒时,肝细胞核周胞浆内出现不甚规则的红染玻璃样物质,电镜下,这种物质由密集的细丝构成,认为可能是细胞骨架中含角蛋白成分改变的结果,并被称为Mallory小体。

24、25.答案:B、E

评析:

本题考点:细胞变性结节性动脉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动脉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四氯化碳破坏肝细胞的内质网,抑制某些酶活性,引起脂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26、27.答案:C、A

评析:

本题考点:病理性色素沉着,脂褐素为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的细胞碎片未能被溶酶体酶消化而形成的一种不溶性的残存体,呈黄褐色颗粒状,常出现在老年人及一些慢性消耗性患者的心肌细胞核两端的胞浆内、肝细胞内,也可见于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内。含铁血黄素是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溶酶体分解转化形成的色素颗粒,呈棕黄色,有折光性。在心衰引起肺淤血时,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

28、29.答案:C、D

评析:

本题考点:细胞和组织的变性恶性高血压的细动脉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粘液样变性可见于间叶性肿瘤、急性风湿病时的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而细动脉的玻璃样变常见于良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

30、31.答案:C

本题考点:坏死的类型重型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变性不明显,胞核固缩、溶解、消失,最后细胞解体,称为溶解性坏死;脑由于富含脂质,发生的坏死一般是液化性坏死。

C型题

32、33.答案:C、A

评析:

本题考点:坏死的类型病毒性肝炎为变质性炎症,可出现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脾梗死时仅出现凝固性坏死。

34、35.答案:B、B

评析:

本题考点:变性的类型粘液样变性和淀粉样变性的异常物质均在细胞间质内沉积,细胞内的物质沉积常见于脂肪变性和细胞内的玻璃样变。

36、37.答案:C、C

评析:

本题考点:血栓和钙化对机体的影响转移性钙化可使钙化的组织、细胞功能丧失;血管壁钙化可使血管失去弹性变脆,容易破裂出血;而结核病灶的钙化则有可能使其中的结核菌逐渐失去活力,减少复发的危险。血栓对机体的影响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血栓形成能对破裂的血管起堵塞破裂口的作用,阻止出血,另一方面,血栓可阻塞血管,引起局部器官的缺血坏死,机化后还可引起心瓣膜的变形。

X型题

38.答案:ABC

评析:

本题考点:坏疽坏疽是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发生的,分干性和湿性两大类。

湿性坏疽多发生在与外界相通连的内脏,如肠、子宫、肺等,下肢在静脉回流受阻时也可发生湿性坏疽。

39.答案:ABCD

评析:

本题考点:萎缩的形态表现萎缩细胞胞浆内的细胞器大量退化,因而线粒体和内质网减少,但溶酶体增多,吞噬自身物质形成许多自噬泡。

40.答案:BCD

评析:

本题考点:细胞损伤的可复性核碎裂属于细胞坏死的表现,因而不具有可复性,其他三种表现均属于变性的表现,是可复的。

41.答案:ABCD

评析:

本题考点: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和纤维蛋白样坏死均是同一种病变,主要常见于肾移植排斥反应、急性风湿病、恶性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疾病中。

42.答案:ABCD

评析:

本题考点:营养不良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比较常见,是变性坏死组织或异物的钙盐沉积,如结核病灶、脂肪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变性坏死区、坏死的寄生虫虫体、虫卵及其他异物。

43.答案:ABC

评析:

本题考点:化生化生发生于两种相似的组织之间,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宫颈腺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

第六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教学目的 明确细胞和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萎缩、变性、坏死、病理性色素沉着、结石形成的概念、发生机理、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概念 2、萎缩、变性、坏死的病理变化及时机体、影响 3、结石形成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概述: 1、进行性变化:即细胞进行性生长,指细胞增大、细胞器复制(细胞增生、肥大、再生、修复,创伤愈合)等,趋向适应,恢复方向进展。此时物质代谢同化大于异化。 2、退行性变化:即细胞的损伤(萎缩、变性、死亡),细胞功能↓,向死亡发展,此时物质代谢异化大于同化。 细胞组织的损伤机械性——直接作用于细胞的损伤。 其它各种致病因子——由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开始。 细胞损伤发展过程: 细胞代谢改变—→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变化和肉眼可 见形态学变化(病变)—→病因除去后恢复常态(可逆性变化)。 ↘严重不可逆病变—→细胞死亡。 营养不良性变化——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细胞组织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进而在形态结构上发生各种病变,最后引起功能障碍的变化。 萎缩、变性等——轻微可逆变化,细胞仍能维持不同水平生命活动。 坏死——不可复性损伤,死亡。 损伤——变性、坏死。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补充资料 组织细胞的损伤——基础性病理变化。 一、原因 缺氧、化学物质、药物、物理(机械、高温、低温、高低气压、电流、辐射等)、生物因子(细菌、病毒、真格菌、寄生虫等)、营养失衡、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 缺氧是细胞损伤的非常重要的基本环节。 老年动物的细胞处于生理性自然退化状态,对于长期积累的或即时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损伤作用会更为敏感—→衰老(aging)或老化(semility)。 在人类有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这是一种思想、情感障碍引发细胞损伤所形成的器质性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冠心病、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由于诊断过程本身继发的伤害。 二、机制 发生机制复杂,如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氧自由基)增多、胞浆内高游离Ca+2、缺氧、化学毒作用、遗传物质变异等。

第一部分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第一部分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一、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5.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6.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7.气球样变性是脂肪变性的一种类型,制片过程中脂肪溶解,细胞呈气球样。( ) 8.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9.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 10.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11.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12.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13.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14.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 15.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16.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17.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18.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19.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 20.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21.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22.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23.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24.肺出血性梗死并腐败菌感染即为湿性坏疽。( ) 25.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伴感染的伤口。( ) 26.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属于适应性改变。( ) 二、填空题 1.骨折愈合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2.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于、。 3.Mallory小体是指。 4.坏死的结局有、、、。 5.常见的变性有、、、、。 6.常见病理性萎缩有、、、、五种。 7.机体的适应性改变有、、、四种类型。 8.形态学上可将坏死分为、、、四种类型。 9.玻璃样变性有、和三种。 10.按再生能力,可将人体组织或细胞分为、、三类。 11.苏丹Ⅲ染色可将。 12.水变性和脂变的原因常是、、。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病理学教研室龙捷 ?电话:37103237 (A1-637)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重点掌握适应性反应、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的非损伤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适应性反应包括: 1.萎缩 2.肥大 3.增生 4.化生 ?萎缩(atrophy) ?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目的减少。 ?病理性萎缩的类型 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局部性 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脑积水; 失用性萎缩:长期卧床; 去神经性萎缩:ALS,脑卒中,神经离断; 内分泌性萎缩:绝经后子宫、卵巢萎缩 老化和损伤性萎缩:阿尔茨海默病、萎缩性胃炎

?萎缩的病理变化 ?大体:器官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功能降低。质韧、色深、包膜皱缩。 ?光镜:细胞数目、体积、细胞器、残存体。 ?类型: 1 生理性:运动员的肌肉、妊娠期的子宫 2 病理性: ①代偿性肥大 如高血压早期的左心室、单侧肾切除后的对侧肾 ②内分泌性肥大 如甲亢时的甲状腺、垂体瘤时的肾上腺 ?病变: ?大体: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增强。 ?光镜: ①细胞器体积大、数目多,核DNA含量↑; ②细胞体积增大。 ?肥大有一定的代偿功能 ?过度肥大会诱发器官组织的损害 ?假性肥大 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细胞增生、器官体积不变或增加

? 2 病理性: ?(1)代偿性增生:肉芽组织、慢性炎症 ?(2)内分泌增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增生与肥大的关系 ?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器官,其体积增大是肥大和增生的共同结果 ?细胞分裂增殖能力低的器官,其体积增大仅仅是肥大所致?化生(metaplasia) 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类型 ①鳞状上皮化生:气管柱状上皮,胆囊粘膜上皮,宫颈粘膜柱状上皮。 ②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转化成小肠或大肠粘膜。 ③结缔组织化生:软骨化生,骨化生,骨化性肌炎 ?化生的意义 ?化生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化生可以是一种防御反应 ?化生也可以是一种癌前病变(如食管癌、肺癌)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教学大纲要求 1. 掌握适应及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2. 掌握变性、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及后果。 3. 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4. 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与骨折愈合过程。 5. 熟悉再生的概念、类型及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再生过程。 6. 熟悉适应、变性、坏死与修复的结局或转归。 7. 熟悉细胞凋亡与老化的概念及形态学表现。 8. 了解组织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9. 了解影响修复的因素。 二、理论内容提要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与病变特征,举例。 1、萎缩:病理性: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2、肥大:代偿性,内分泌性 3、增生:内分泌性,代偿性,再生修复性,肿瘤性。 4、化生:(1)鳞状上皮化生:膀胱、肾盂移行上皮→鳞状上皮(鳞状化生可癌变) 支气管、胆囊、子宫颈柱状上皮→鳞状上皮(2)腺上皮化生:胃→肠上皮化生(大肠上皮化生可癌变)。 (3)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间叶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与损伤过程、机制 各种损伤因素→生化代谢改变→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光镜改变→肉眼改变。 机制: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缺氧,化学性损伤,遗传变异 2.细胞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 细胞核:大小、形状、结构、核内包含物及核仁的改变。 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的改变。 细胞膜:形态结构、通透性的改变。 3.各种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组织、细胞)及其形态学变化,举例

试验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大体和镜下标本的病变特征 2.掌握不同类型坏死的大体表现 3. 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1.脑萎缩: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变宽。 2.心脏萎缩: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呈深褐色或棕褐色。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呈蛇行状迂曲,切面心壁变薄。 3.心脏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心脏重量增加,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大,左心室壁增厚,可达2.0cm ,乳头肌、肉柱增粗。 4. 肾细胞水肿:肾脏肿胀,包膜紧张,重量增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灰白混浊,失去正常光泽,似沸水烫过。 5.肝脂肪变性:肝脏增大,边缘钝圆,包膜紧张;切面稍隆起,边缘外翻;色淡黄、质软、有油腻感。 6.脾凝固性坏死:脾的近表面区域见一个或多个边界清楚、锥体形的梗死区(凝固性坏死),锥体的底位于脾表面,稍凹陷,尖端指向脾门。切面见呈梗死灶呈楔形,土黄色或灰白色,均匀一致,质致密而干燥。 7.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体积增大,切面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新鲜干酪样坏死为淡黄色,质地松软、细腻,状似干奶酪样或豆腐渣样(固定后及陈旧性干酪样坏死呈灰白色)。 脑回变窄 脑沟变宽

8.足干性坏疽:足自其远端起始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9.足湿性坏疽:足明显肿胀,湿润。呈暗绿或污黑色,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10.肺脓肿(液化性坏死):肺切面可见单房之脓肿,脓液已流失,腔较大,边界清楚,有一较厚的脓肿壁,由灰白色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二)病理切片观察 1. 肾细胞水肿:首先找到肾小体,区分肾小体周围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观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界限不清,凸出于腔内,以致管腔狭小而不规则;胞浆内有伊红染色的颗粒,颗粒细小,大小较一致。部分胞浆已崩解脱落入管腔,细胞核清晰。肾间质中毛细血管受挤压。 2.肝细胞水肿:此为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之切片。肝细胞因胞浆内水含量增多而明显变大,胞浆淡染,称胞浆疏松化;有的肝细胞胞浆透明,称气球样变。肝细胞核的形态大致正常。肝窦受压变狭窄。 3. 肝脂肪变性:肝小叶的结构尚存在(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体积增大、变圆,胞浆内出现了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脂肪滴空泡(该空泡处原为脂滴,制作石蜡切片时被有机溶剂溶去)。有的空泡细小、量多,分布在核周围,有的融合成一个大脂滴空泡,将肝细胞核压向边缘,形似脂肪细胞。肝窦受压、变狭窄。 4.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之间为纤维母细胞和各种炎细胞,纤维母细胞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或星芒状,胞浆丰富,略显嗜碱性,胞核体积大,染色淡,可有1~2个核仁;炎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5.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玻璃样变性的结缔组织,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变粗,彼此融合,形成均质的梁状或片状粉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6. 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细动脉,如脾中央动脉、肾入球小动脉等。此为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下凝固,形成均匀红染的无结构状物质,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又称细动脉硬化, 7.宫颈腺体鳞状上皮化生:宫颈管粘膜部分粘液腺泡腺腔尚可辩认。部分宫颈管粘膜固有的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鳞状细胞分化成熟,腺泡腔消失,细胞团周围有完整基底膜。腺泡之间结缔组织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Unit1 组织和细胞损伤和修复

第一部分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一、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5.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6.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7.气球样变性是脂肪变性的一种类型,制片过程中脂肪溶解,细胞呈气球样。 ( ) 8.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9.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 10.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11.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12.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13.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14.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 15.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16.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17.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18.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19.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 20.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21.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22.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23.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24.肺出血性梗死并腐败菌感染即为湿性坏疽。( ) 25.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伴感染的伤口。( )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单项选择题 (8题×20套) 1.不属于... 细胞适应性改变的是 A. atrophy B. hypertrophy C. hyperplasia D. metaplasia E. degeneration E 1.属于不可复性损伤的是 A. fatty degeneration B. cell edema C. mucoid degeneration D. amyloidosis E. necrosis E 1.结节性动脉炎血管壁出现的红染、纤维素样物质,称为 A. apoptosis B. necrosis C. gangrene D. caseous necrosis E. fibrinous necrosis E 1.心脏褐色萎缩,心肌细胞内的黄褐色物质是 A. lipofuscin B. melanin C. hemosiderin D. calcification E. bilirubin A 1.黏膜坏死脱落而遗留的深达黏膜下层的缺损,称为 A. erosion B. fistula C. sinus D. cavity E. ulcer E 1.表皮细胞属于 A. stable cell B. labile cell C. permanent cell D. stroma cell

E. stem cell B 1.细胞内、血管壁 和结缔组织内出现均质、红染、玻璃样物质,称为 A. fatty degeneration B. hyaline degeneration C. amyloid degeneration D. mucoid degeneration E. hydropic degeneration B 1.一种分化成熟组织取代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称为 A. atrophy B. hypertrophy C. hyperplasia D. metaplasia E. degeneration D 2.不属于... 萎缩的是 A. 80岁老人的脑 B.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脏 C. 空洞型肾结核的肾实质 D. 小儿麻痹症的下肢肌肉 E. 恶病质患者的脂肪组织 C 2.癌症患者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 脂肪组织 B. 骨骼肌 C. 心肌 D. 肝细胞 E. 神经元 A 2.符合萎缩的描述是 A. 器官体积小于正常即为萎缩 B. 萎缩的器官间质增生 C. 萎缩细胞功能正常 D. 萎缩器官的细胞数目正常 E. 供血断绝引起萎缩 B 2.符合萎缩的病变是 A. 淋巴结结核 George 综合征的胸腺 C.老年妇女的子宫内膜 D.先天性食管闭锁 E.主动脉夹层 C 2.不属于... 萎缩的是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A型选择题 1 光镜下检见肯定的细胞损伤,在肝细胞缺血发生: A.5分钟后 B.15分钟后 C.30分钟后 D.60分钟后 E.120分钟后 2 HBsAg阳性肝炎时,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 A.粗面内质网增生 B.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C.基质型线粒体肿胀 D.高尔基体肥大 E.溶酶体增大、增多 3 对各种损伤最敏感的细胞器是: A.粗面内质网 B.光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E.溶酶体 4 .关于干酪样坏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肉眼较松软 B.镜下组织结构遭破坏 C.容易液化 D.坏死灶中心结核菌少 E.发生机理为四型变态反应 5 Mallory小体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细胞成分有关: A.细胞膜 B.线粒体 C.核蛋白体 D.中间丝 E.光面内质网 6 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哺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的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7 组织损伤时,血中酶含量升高是由于: A.细胞内酶减少,使血中酶相对增高 B.细胞内酶增多,释放入血增多

C.细胞内酶减少,释放入血增多 D.细胞外酶减少,均存在于血液中 E.损伤周围代偿性释放增加 8 下列器官肥大时不伴细胞增生的是: A.乳腺 B.甲状腺 C.心脏 D.肝脏 E.肾脏 9 营养不良性萎缩多累及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通常首先见于: A.骨骼肌 B.脑 C.肝脏 D.脂肪组织 E.心肌 10 在萎缩的肌细胞内可见: A.含铁血黄素 B.脂褐素 C.黑色素 D.胆色素 E.纤维素 11 支气管粘膜上皮鳞化属哪种改变: A.分化不良 B.异型增生 C.不完全再生 D.癌前病变 E.适应性改变 12 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 A.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 B.肠上皮转变为其它上皮 C.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 D.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E.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13 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肝、肾 C.肺、脾、心 D.心、肝、脾 E.肝、肾、脾 14 发生脂肪变性的细胞,电镜下可见脂滴形成于: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胞浆基质 D.自噬泡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适应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为了避免损伤,可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与之协调的过程称为适应。在形态学上的改变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 1.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体积变小称为萎缩。通常是由于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所致,有时也可因细胞数目减少引起,或二者兼有。萎缩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萎缩有的表现为全身性萎缩,如消化道慢性梗阻;有的表现为局部组织器官萎缩,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肾等器官萎缩。此外,萎缩又可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废用性萎缩;③压迫性萎缩;④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等。 2.病变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韧、包膜增厚。光镜下萎缩的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或两者兼有。胞浆常深染,核浓缩。心肌萎缩时,其胞浆内可出现脂褐素。 3.后果萎缩一般是可复性的,如原因持续存在,萎缩的实质细胞最后消失。 (二)肥大 概念: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一般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两类。病理情况下,例如高血压病,左心负荷加重,心肌纤维体积增大,属代偿性肥大。肥大有时需与实质细胞萎缩、间质增生引起的假性肥大区别。 (三)增生 概念: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增生也有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之分。肥大和增生常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 (四)化生 1.概念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的过程。化生是一种可复性病变,原因去除后大多可恢复。 2.类型 (1)鳞状上皮化生:气管及支气管的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胆囊粘膜上皮、宫颈粘膜上皮、肾盂的移行上皮等在慢性炎症时转化为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出现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甚至形成小肠绒毛。如果一种腺上皮转化为另一种腺上皮,则称为腺性化生。 (3)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如间叶组织化生为脂肪组织或透明软骨。 3.意义化生对机体是有利的,但也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善性。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组织和细胞适应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和发生机制、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 损伤的修复:再生、创伤愈合、纤维性修复 在生活过程中,机体的细胞、组织经常不断地受到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因子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反应和调节机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抵制刺激因子的损害并得以存活。细胞、组织或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和形态改变称为适应(adaptation)。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机体的这种反应能力可保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机体正常生存,但这种反应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越了一定界限,细胞就有可能出现损伤(injury)。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因子后,受损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变性或亚致死性细胞损伤。严重的细胞是不可逆的,最终将致细胞死亡。 正常细胞、适应细胞、可逆性损害细胞和不可逆性损害细胞呈现代谢、功能和形态的连续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无截然的界限。可复性改变和不可复性改变之间也常难以截然区分。一个刺激究竟会引起细胞的适应反应、损伤还是死亡,不仅由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决定,还与细胞的易感性、血供、营养等有关。适应与损伤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一、萎缩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到正常状态后受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器官、组织或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主要是脂肪组织)的增生,有时使组织、器官的体积甚至比正常还大,称为假性肥大,见于萎缩的胸腺和肌肉等。 萎缩通常由于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液及营养物资供应不足,以及神经或内分泌刺激减少等引起。 (一)分类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类 1.生理性萎缩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这种现象也称退化。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妊娠后子宫的复旧、高龄时期出现的老年性萎缩(不可恢复性)。 2.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1)营养不良性萎缩:有全身性和局部性营养不良性萎缩,前者常见于蛋白质等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如消化道梗阻长期不能进食或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结

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名词解释 萎缩(atrophy) 变性(degeneration) 化生(metaplasia) 虎斑心 酶解组织坏死 机化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坏死 瘢痕组织(scar tissue) 坏疽 水变性 肥大与增生 再生 Mallory body 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 核碎裂(karyopyknosis)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二、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5.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 6.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浓缩,核分裂和核溶解。 ( ) 7.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 8.气球样变性是脂肪变性的一种类型,制片过程中脂肪溶解,细胞呈气球样。 ( ) 9.湿性坏疽是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 10.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浓缩,碎裂和溶解。 11.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 12.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13.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 ) 14.伴有腐败细菌感染的坏死称坏疽。( ) 15.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 16.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17.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18.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19.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20.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 ) 21.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 22.萎缩的肉眼观察可见体积缩小,外形发生改变。 ( ) 23.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 ) 24.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 25.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26.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 27.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肺。( ) 28.组织坏死若有腐败菌感染就称坏疽。( ) 29.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 30.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 三、选择题 1.一种成熟组织由另一种成熟组织取代的现象称: A.间变 B.机化 C.化生 D.再生 E.分化 2.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3.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脾、肺 C.心、肝、肠 D.肝、肾、脾 E.心、肝、肾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单项选择题(8题×20套) 1.不属于 ...细胞适应性改变的是 A. atrophy B. hypertrophy C. hyperplasia D. metaplasia E. degeneration E 1.属于不可复性损伤的是 A. fatty degeneration B. cell edema C. mucoid degeneration D. amyloidosis E. necrosis E 1.结节性动脉炎血管壁出现的红染、纤维素样物质,称为 A. apoptosis B. necrosis C. gangrene D. caseous necrosis E. fibrinous necrosis E 1.心脏褐色萎缩,心肌细胞内的黄褐色物质是 A. lipofuscin B. melanin C. hemosiderin D. calcification E. bilirubin A 1.黏膜坏死脱落而遗留的深达黏膜下层的缺损,称为 A. erosion B. fistula C. sinus D. cavity E. ulcer E 1.表皮细胞属于 A. stable cell B. labile cell C. permanent cell D. stroma cell E. stem cell B 1.细胞内、血管壁和结缔组织内出现均质、红染、玻璃样物质,称为 A. fatty degeneration B. hyaline degeneration

C. amyloid degeneration D. mucoid degeneration E. hydropic degeneration B 1.一种分化成熟组织取代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称为 A. atrophy B. hypertrophy C. hyperplasia D. metaplasia E. degeneration D 2.不属于 ...萎缩的是 A. 80岁老人的脑 B.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脏 C. 空洞型肾结核的肾实质 D. 小儿麻痹症的下肢肌肉 E. 恶病质患者的脂肪组织C 2.癌症患者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 脂肪组织 B. 骨骼肌 C. 心肌 D. 肝细胞 E. 神经元A 2.符合萎缩的描述是 A. 器官体积小于正常即为萎缩 B. 萎缩的器官间质增生 C. 萎缩细胞功能正常 D. 萎缩器官的细胞数目正常 E. 供血断绝引起萎缩B 2.符合萎缩的病变是 A.淋巴结结核 B.Di George综合征的胸腺 C.老年妇女的子宫内膜 D.先天性食管闭锁 E.主动脉夹层 C 2.不属于 ...萎缩的是 A.高血压的左心室 B.80岁老年人的脑 C.慢性高血压的肾实质 D.脑积水的脑实质 E.晚期癌症患者的心脏 A 2.食管癌患者体内最先萎缩的是 A.心肌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肝细胞 D.神经细胞

组织细胞的损伤

组织细胞的损伤 (Tissue and Cell Injury) ●细胞、组织的损伤:指病因引起细胞、组织物质代谢和机能活动障碍,形态结构的破坏。疾病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 ●本章主要论述“组织损伤”的形态结构机能的变化,内容主要有萎缩,变性,坏死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基本病变。 第一节萎缩(Atrophy) 一、概念: 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称为萎缩(atrophy)。 ?萎缩≠发育不全(hypoplasia),后者指组织或器官、细胞不能达到正常大小或结构; ?萎缩≠不发育(aplasia),后者常用来表示自胚胎原基结构的发育受阻,即没有形成新组织的趋势。二、原因及类型 (一)生理性萎缩:生理状态下发生,随年龄增长而某些器官发生萎缩,如性成熟后。胸腺,法氏囊退化。老龄动物性腺、性器官萎缩。 (二)病理性萎缩:病因作用而引起,按波及范围分 1、全身性萎缩:多见于长期饲料不足,慢性消化道疾病(慢性胃、肠炎),严重的消耗性疾病(慢性传染病,恶性肿瘤)及寄生虫病。最后导致恶病质状态。 2、局部性萎缩,可分为以下几种 1)废用性萎缩:肢体长期不活动——功能降低所致。(骨折、关节粘着等——肌肉萎缩)。 2)压迫性萎缩;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发生萎缩。肿瘤,寄生虫对相邻组织压迫。肝细颈囊尾蚴——脑包虫、多囊肾(肾实质萎缩) 3)缺血性萎缩:局部小动脉不全阻塞——血液供应不足—萎缩。(动脉硬化、血栓形成) 4)神经性萎缩:神经系统损伤——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失去神经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截瘫,小儿麻痹症,颜面神经麻痹等) 三、病理变化 1、全身性萎缩 1)外表呈衰竭症状:精神萎钝,被毛粗乱,严重消瘦,贫血以及全身水肿(恶病质状态) 2)不同组织、脏器萎缩的规律及表现:规律对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程度而定。顺序是脂肪组织,发生早而严重,几乎可完全消失,其次是肌肉,可减少45%。再次是肝、胃、脾等实质脏器。而心、脑、肾上腺、甲状腺等重要生命器官发生较晚、较轻。 主要变化如下: 眼观:萎缩器官体积均匀减小,原形状基本保存,边缘锐薄,被膜增厚,皱缩,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胃肠道壁变薄,半透明状易拉破。脂肪组织呈黄白色半透明胶冻状(浆液性或胶冻状萎缩) 光镜下:萎缩奇怪观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胞浆致密,染色较深,胞核皱缩浓染,间质增生。电镜下: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体积减小,胞浆内自噬泡增多。肝、肾、心萎缩时,有时呈深红褐色——褐色萎缩。光镜下见细胞浆内有多量棕色细颗粒-脂褐素,为自噬泡内未彻底“消化”含脂代谢产物。 2、局部性萎缩:形态学变化与全身性萎缩相同。不同的是除可见萎缩病变外,有时还可见引起萎缩的原始病变。 四、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02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 A、细胞膜 B、细胞浆 C、细胞器 D、细胞核 E、细胞连接 2.细胞坏死后,核的变化之一可表现为: A、核分裂 B、核碎裂 C、核异型 D、核仁肥大 E、核膜增厚 3.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 A、凝固 B、梗死 C、栓塞 D、坏疽 E、脂肪坏死 4.下列各项属病理性增生与肥大的是() A、妊娠期子宫肥大 B、哺乳期乳腺肥大 C、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运动员肌肉肥大 E、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5.在萎缩的肌细胞内可见() A、含铁血黄素 B、脂褐素 C、黑色素 D、胆色素 E、纤维素 6.细胞水肿与脂肪变性最易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肝、肾 C、肺、脾、心 D、心、肝、脾 E、肝、肾、脾 7.下列哪种变性性质上为组织坏死() A、细胞水变性 B、玻璃样变性 C、纤维素样变性 D、黏液变性 E、淀粉样变性 8.下述哪项与液化性坏死无关() A、脑组织坏死 B、化脓性菌感染 C、乳房的外伤性脂肪坏死 D、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 E、肾梗死 9.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表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软骨母细胞 10.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 A、第3天 B、第5~6天 C、2周 D、3周 E、以上都不是 11.有关肉芽组织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提法是() A、肉芽组织是不完全修复的必经之途 B、含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常伴有炎性水肿及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 D、当它老化时血管和胶原均见增多

E、最后被大量纤维组织反取代 12.肉芽组织与肉芽肿的光镜下区别在于() A、局部是否有淋巴细胞浸润 B、病灶内是否有单核细胞浸润 C、局部是否有单核巨噬细胞结节形成 D、是否有纤维细胞增生 E、是否含有毛细血管 13.最易通过完全性再生达到修复的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骨组织 D、神经组织 E、肌肉组织 14.易发生化生的组织为() A、关节软骨 B、支气管粘膜 C、横纹肌 D、宫颈粘膜 E、胃粘膜 15.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 A、脂肪坏死 B、坏疽 C、干酪样杯死 D、凝固性坏死 E、液化性坏死 16.关于脂肪变性,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器官体积肿大,质地变硬 B、器官颜色灰白,切面有油腻感 C、镜下见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HE染色) D、镜下见胞浆内充满淡红染微细颗粒(HE染色) E、为一种不可恢复性病变 17.营养不良性萎缩时,首先萎缩的组织是: A、肌肉 B、肝脏 C、心脏 D、脑 E、脂肪 18.创面一期愈合的条件是() A、手术烧伤 B、刀伤 C、创面小面整齐,组织损伤少 D、不伴有继发感染的创面 E、已经扩创处理的大面积创伤 19.肉芽组织中一般不含有()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神经纤维 D、细菌 E、异物 20.细胞坏死过程中,核变小,染色质浓聚,被之为() A、核内包涵体 B、核溶解 C、核碎裂 D、核分裂相 E、核固缩 21.区别组织坏死与尸体组织自溶最无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是()A、中性粒细胞浸润B、充血反应带C、病灶呈楔形 D、核碎裂、溶解 E、间质纤维蛋白样坏死 22.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病变是() A、肝阿米巴脓肿 B、心肌梗死 C、干酪样坏死 D、肾梗死 E、肝细胞嗜酸性小体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坏死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坏死 坏死 生活机体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坏死(necrosis)。各种损伤因子,只要其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或持续一定的时间,均可导致细胞的死亡。细胞死亡可表现为坏死和凋亡。坏死较常见,是指在损伤因子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并发生了一系列形态学改变。由组织细胞的变性逐渐发展而来的坏死叫渐进性坏死。凋亡大多数是指在生理状态下细胞更新的程序性死亡,但在病理状态下也可发生。 1.坏死的病理变化 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 核浓缩(pyknosis):即由于核脱水使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体积缩小 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分散在胞浆中。 核溶解(karyolysis):DNA降解,核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核染色浅淡。坏死组织核改变 细胞浆的改变:胞浆红染,结构崩解呈颗粒状。 间质的改变:实质细胞坏死后的一段时间内,间质常无改变,后可有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液化。 肉眼:坏死组织失去正常组织的光泽,污秽,痛觉消失。 2.坏死的类型 1. 局灶性胞浆坏死:坏死仅局限于细胞的某一部位,坏死区由界膜加以包裹,从而与周围健康胞浆相隔离。 2. 凝固性坏死:是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其特点是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而结构轮廓则依然较长时间的保存。如肾梗死,其特殊类型有两种。脾凝固性坏死肾凝固性坏死肾凝固性坏死(HE)肾上腺凝固性坏死(HE)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如结核病时发生的凝固性坏死,其组织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大体呈淡黄色干酪样。肺干酪样坏死坏死后空洞形成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HE)干酪样坏死(HE) 坏疽:当大块组织坏死后,由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败菌的感染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形态改变,称为坏疽(caseous necrosis,caseation)。坏疽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干性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组织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多见于四肢未端。坏疽的组织干固皱缩状,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足干性坏疽 (2)湿性坏疽:多发生于内脏,也可见于四肢(当其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伴淤血水肿时)坏疽组织水分多,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伴有恶臭,如坏疽性阑尾炎等。肠湿性坏疽下肢湿性坏疽 (3)气性坏疽: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腐败弧菌等厌气菌感染时,细菌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气性坏疽 3.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on necrosis):是指坏死组织溶解形成软化灶。常见于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和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等部位。脑液化性坏死脑液化性坏死(HE)脑液化性坏死(HE) 脂肪坏死:为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有酶降解性和外伤性两种。前者见于急性胰腺炎时,胰酶外溢引起胰腺周围脂肪组织坏死,后者是由于外伤脂肪细胞破裂而引起的脂肪组织坏死。脂肪坏死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 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萎缩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体积缩小 B.细胞数目减小 C.细胞功能降低 D.细胞适应减弱 2.当尿路阻塞时,尿液在肾盂中潴留,引起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称为: A.变性 B.肥大 C.萎缩 D.增生 3.骨折时石膏固定后患肢可出现: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4.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着增多,称为:A.代偿 B.适应

C.变性 D.坏死 5.最常见的轻度变性是: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纤维蛋白样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 A.脂肪细胞内出现了脂肪滴 B.组织内出现了脂肪细胞 C.正常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D.脂肪组织中脂滴增多 7.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是: A.变质 B.变性 C.坏死 D.死亡 8.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9.最严重的组织损伤是: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坏死 10.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常发生于: A.细动脉 B.小动脉 C.大动脉 D.小静脉 11.下列哪种变性实为组织坏死的一种表现:A.玻璃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纤维蛋白样变性 D.黏液样变性 12.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哪项改变: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器 D.细胞核 13.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 A.病变部位不同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节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适应(adaptation)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改变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反应。 ?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达到新平衡,以避免环境改变引起的损伤。 ?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老化(aging)或衰老(senescence):随年龄增大,各器官系统均发生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这种生命活动全面下降的总和就是衰老。细胞老化是个体老化的基础。 一、萎缩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称为萎缩分类: –生理性萎缩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与年龄及内分泌关系密切。许多结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乃逐渐萎缩,称为退化:如青春期后的胸腺、妊娠期后子宫复旧、授乳期后乳腺复旧、绝经期后的卵巢,子宫及乳腺、高龄几乎一切组织和器官均萎缩,尤其脑、心、皮肤。 –病理性萎缩 ?发育不全及未发育:器官或组织先天地未充分发育至正常大小,或处于根本未发育状态。 ?如:发现一位患者的肾脏明显缩小,是否是肾萎缩? 病理性萎缩:在病理状态下,由于致病因素作用,组织细胞内代谢障碍,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因而细胞功能降低,久之细胞缩小或减少。 1营养不良性萎缩: 全身性:见于长期营养不良(如全身消耗性疾病、恶病质)、消化道梗阻。此时按脂肪、肌肉、脾、肝、肾、心肌、脑顺序萎缩,有其代偿意义。 局部性:动脉硬化症引起脑、肾萎缩,为局部血管病变所致。 2废用性萎缩:长期不活动、工作负荷减少。如骨折 3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经元或轴突损伤,其效应器官及组织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发生营养障碍。如脊髓灰质炎 4压迫性萎缩:组织、器官长期受压,如肾盂积水 5内分泌性萎缩:多见于内分泌功能低下时。如垂体受损时,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靶器官均萎缩。 萎缩的病理学改变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基本要求(五)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 二、形态观察指导 1、肝细胞水肿 (一)萎缩2、肝细胞脂肪变 1、心脏萎缩 3、玻璃样变 2、脑萎缩(六)细胞死亡 3、肾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 1、凝固性坏死 (二)肥大 2、凝固性坏死 (三)增生 3、液化性坏死 (四)化生三、专业词汇 1、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四、相关基础医学课程综合复习参考纲目 2、子宫颈粘膜鳞状上皮化生 3、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 一、基本要求

(一)掌握细胞、组织的适应1和损伤2的有关概念。 (二)掌握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发生机制。 二、形态观察指导 (一)萎缩 [萎缩3的概念类型后果] 1、心脏萎缩 [原因] 肉眼标本为老年人的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致相当于本人右拳大小),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蛇行样迂曲[原因]心肌呈棕裼色[原因],故称褐色萎缩(4) 镜下心肌纤维变细,排列稀疏,细胞核两端的胞浆内可见细小褐色颗粒,即脂褐素。[脂褐素的来源和意义] 2、萎缩 [脑萎缩5的原因后果] 肉眼标本为老年人的大脑。大脑两半球对称地弥漫性缩小,脑回变窄,脑沟变宽(尤以额叶明显)。 3、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

(肾盂积水6的原因) 肉眼标本为成人的肾脏。外观上,肾体积增大。剖面:肾盂和肾盏囊性扩张,皮质变薄;囊腔内充满尿液(继发感染时变为脓性,即肾盂积脓)。(二)肥大 [肥大7的概念类型] 肉眼高血压患者的心脏(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大(8)。高血压病时,外周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心肌排血负荷增加,致使心肌代偿性肥大,左心室明显增厚(向心性肥厚,正常厚度约1cm). (三)增生 (增生(9的概念) 镜下慢性炎症时的复层鳞状上皮增生。皮肤和食管、咽、喉、子宫颈等处粘膜发生炎症时,其表被的复层鳞状上皮增生;上皮组织因细胞层次增多而不同程度地增厚。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上大致正常。 肉眼结节性甲状腺肿。 (四)化生 1、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肠化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