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东西方文化的全方位交流,作为文化泉源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退化,以至于出现失传和断层的现象,相应的,我国美术教育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从美术教育视角来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和体验,寻找如何与传统文化相吻的切入点,尽可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和谐发展,同时起着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教育人文素质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群体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有利于该民族或该群体生存、繁盛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要求的结果,是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与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民族长期存在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盛行于尧舜时期,广大于春秋孔孟时代,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德为主的。人生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儒家重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道家重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而美育目的意义也是突出修炼

完美的人格,以至于实现人生最高之理想。

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方向及价值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教育。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基础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而是通过艺术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就曾说过:“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这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然而,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濒临断层的现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实施好中小学美术教育呢?这是当下亟需探讨的课题。面对问题,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更需要归顾传统。从老祖宗的智慧中寻找答案。所以,解决当前的美术教育问题,应该回归到民族文化的本源中来,建立一个与民族文化传承息息相关的可执行的基础美术教育模式。这种可增长性的、自觉性的行为一旦成形,则如源头活水,将会奔流不息地滋润青青田园。

(一)传统文化传承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从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打个比方来说,儿子与母亲有着血缘关系,母亲的基因遗传至儿子。因此,了解母亲有助于了解儿子,反过来说,了解儿子也有助于了解母亲。传统文化与美术也是母与子的关系。美术是传统文化之子,则必然存在着传统文化的基因,那么通过对美术的了解也能了解孕育它的传统文化母体。

为了更好地通过美术了解传统文化,也为了更好地通过传统文化了解美术,可以让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传统文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为修炼完美的人格与高尚道德情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和重视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与传统文化有关联的课程逐渐增多,将现在所缺失的传统知识揉合到美术教育中去,让艺术生活化,让文化与教育不再脱节,让传

统文化、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的加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所以,在缺少情感与关怀的信息时代,具备人文关怀特征的传统文化被慢慢记忆起来。学校美术教育在这一时刻肩负重任,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对于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莫让“遗产”变“遗憾”。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让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小学美术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面已论及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活动。所以美术教育必定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讨与实践。

(一)在欣赏课中渗入传统文化理念

就拿《中国传统色彩印象——中国红》的一节欣赏课举例吧。

首先,以图片呈现事实:这些图片包括春节期间的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装饰物上的红色;敦煌壁画中的红色;油画《开国大典》中的红色;剪纸作品、婚庆服饰、影视作品、雕塑作品中的红色;刘翔运动服的红色……,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红色的确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是中国传统民俗中所常见的颜色。其次,教师点明了“红色是令人热血沸腾的颜色,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最喜欢的颜色,它象征着喜庆、热闹,代表着吉祥、如意,更是让每个炎黄子孙骄傲的颜色。”这里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讲明红色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五行中是火的颜色,其二是教师对形象后面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发掘,揭示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吉祥如意的追求。接下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色的运用的方法。如果教师将第二个环节取消,直接由举例进入到介绍传统文化对红色的运用,并继之于进行操作活动,那么这样一节课虽然有中国传统文化之题,却无中国传统文化之实了。

再如举例对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来说。这幅作品意味隽永,其中的灵感正如画中成群蝌蚪顺着清泉畅游而下,给学生以充分想象的余地。我们看到画上面没有青蛙,而观者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声音是耳闻的,绘画将如何表现呢?老师可以讲解创作的构思:“据说老人整整想了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但是老人没有画蛙,而是在那四尺长的立轴上,画两

山峡谷间泉水汩汩地流向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有欢快地游动着。”然后再解读画的内容,人们见到有鳃有尾巴的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这仿佛是去寻找妈妈,有好像是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呼唤蝌蚪,它们在深情地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却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以此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然会想到蝌蚪和蛙的关系,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从而揭示了母子情深的生命真谛。这正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美学观点。通过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中小学美术课渗入传统文化的理念得到升华。

(二)在技法课中渗入传统文化

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不仅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更重要的是这种绘画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

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学习中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美学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和理解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

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终极价值并非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在全民的基本素质培养方面注入艺术、文化的营养,无论今后从事任何职业,这些营养都会有益于他终身的发展。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担负起希望与未来的人才。而只有受过民族文化滋养的人,才会萌生对民族的自信。在对美术教育的任务、宗旨、本质、目的及功能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是符合我们的美术教育宗旨及终极价值的,也是利于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同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教育理念等内容,都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必然影响和规范后代的生活及教育等活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审美修养的提高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促进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这便是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影响与作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2]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

[3]陈瑞涛.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来看美术教育的发展,河北城乡建设学校报

[4]尹少谆.《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戚志容.丰华瞻:《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6]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

[7]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8]王景浩.《传统文化回归与现代基础美术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9]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 .

[10]马桂顺.《探讨后殖民地时期香港艺术教育中的文化认知》,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