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生产管理的现状及瓶颈与解决方案

老粗布生产管理的现状及瓶颈与解决方案
老粗布生产管理的现状及瓶颈与解决方案

襄子老粗布生产管理

之瓶颈与建议解决方案

在今日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普遍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且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局面时,对后来居上的家纺行业来说更是困难重重。今天在此就襄子老粗布家纺企业的生产制造这一环节来讨论其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性解决方法。

众所周知:襄子老粗布家纺公司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导致目前的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制造系统普遍存在各种问题,总结如下十个代表性问题:

一、工源不足,

二、专业人员少;

三、淡旺季太明显带来的系列矛盾;

四、各级人员管理基础差;

五、软件应用不到位,产供销信息脱节;

六、现场与流程管理混乱;

七、材品质意识落后,料浪费严重,成本高;

八、专营店及销售人员个人素质急需提高;

九、制度落实不到位,需加强培训;

十、干部员工执行力差。

对于上述十个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的同时,积极地提出一些个人的解决建议以供参考。相信只要管理者能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去尝试、去解决,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工源不足

目前中国普遍存在民工荒,各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都缺一线操作工,而家纺行业更是如此。而家纺行业比其它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更为麻烦的一个问题是:家纺企业不仅是同行企业间抢员工,而且更多的是同时和其它行业在抢员工。由于历史原因家纺行业企业总数量与鞋服、电子类的企业总数量及从业人员没法比。同时由于过去几年家纺行业员工收入普遍不如前几个行业员工收入,外加淡旺季太明显,造成家纺行业员工呈外流型趋势,即家纺行业各岗位员工改行去其它行业的多于改行进家纺行业的人数。

对于大部分家纺企业面临的工源不足的问题,根据我们这几年走过的历程心得,建议解决办法是:

内外着手,双向解决——内指内部管理,内部管理着手的方法主要如下:

一、为员工建立一个全年稳定收入保障体系。能在上半年淡季的时候稳定住员工、让他们能安心在企业上班。这种保障机制可以是收入的年保制(全年各月收入不足一定数额可以到年底进行补发)。也可以进行淡季收入分期保底制,或者两者相结合;

二、建立企业内部必要的福利机制;尤其是淡季员工收入不高时,能提供员工一些免费福利,让员工不会感觉在淡季时生活成本压力太大,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感;

三、管理人员对员工学会管理的基础上加以关心与体贴。可以说一些不良管理平时的不良行为造成后果是在淡季时会出现总暴发的情况。应该不客气的说:70%的员工离职与的他的直接上级有关。所以无论何时员工离职,管理人员或多或少都要承担一定责任。目前对大部分家纺企业来说:想办法留住现有员工,尤其是淡季时留住员工,比一年四季天天招工重要的多。现实情况是很多家纺企业进出流动的员工远多于在职员工。如果每一家企业老总及管理人员能想办法留住在职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工源不足的问题也许能得到部分缓解。而对外着手的办法主要针对的是中型以上的家纺企业在目前工源不足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

应发挥其专业、积极的作用。不应、也不再是仅仅靠厂门口挂挂牌、上网登记、劳动力市场转转、老员工转介绍这些被动的方法来招工。企业在坚持传统招工方法的同时还而应主动地走出去与各地劳动力市场、劳务公司、大学及职业技校建立长期地合作关系,建立起一条条稳定的劳工输送渠道,以保证公司制造部门用工来源的稳定性与及时性。对于一些中大型、有实力的企业来说,从公司人才战略出发,人力资源部门更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招聘人员的方法——坐等人员上门求职,而应主动走出去与一些专业的院校(如:服装学院、服装技校、技校里的专业班或各地短期培训班)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把人才招聘与用工需求的人员技术培训进行提前预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数个各层面的人才培养、人员培训的基地。不仅为公司的制造部门、还包括公司其它部门解决长期的用人问题。问题二:专业人员少在家纺行业工源不足所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每一道工序的现有专业人员都少,尤其是熟练缝纫工更缺。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通常可以直接招到熟练专业人员(也包括或多或少的缝纫工),但家纺行业除南通市场外很少能直接招到在本行干过的熟练工人,基本都要从头开始培训。其它岗位相对缝纫这个岗位只要有人还比较好培养,但缝纫工这个岗位则因为熟练周期太长、刚开始学习时收入偏低让很多初学者难以坚持下来,因此而流失掉的员工真是不计其数。

在这种情况下外加淡季人员流失造成专业人员不但难以增加起来反而是越来越少。据自己了解的数个家纺企业,这几年业务量是年年在增加,但制造部门人员,特别是缝纫工却是无可奈何的一年少于一年,企业在旺季时不得不越来越多的倚靠外加工帮忙,问题是有一天外加工也招不到人怎么办?

综合上述两点所暴露出家纺行业制造部门人员流失率如此之高原因是:技术掌握周期长且前期工资偏低、淡旺季过于明显且全年收入不稳定。

建议解决方法参考:

在谈具体解决方案之前我们不妨参照其它行业:服装企业的缝制车间,由于他们有成熟的人工流水线或机械流水线的作业方法。他们早已实现了把单件产品分解为数十道(有的甚至更多)工序进行流水化作业,一般的缝纫工只要有一点缝纫基础车间现场管理就能把他们马上作为熟练且有效的作业员派上用场。现场管理在日常工作时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熟练程度安排上不同的岗位作业,所有人员无论其熟练程度如何都可以作为熟练工安排工作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而缝纫工的收入也立马就有保障。但家纺行业的缝制车间生产安排与技术分解的思路则大大落后于其它行业。家纺行业的缝纫工基本是要学习做整件产品、有的企业甚至要学习做整套产品。由此造成缝纫工要花很长时间去学习掌握这些技术,也导致他们很长时间内无法拿到与服装行业流水线上的缝纫工相等的收入。这种传统而僵化的思维直接导致两大恶果出现:

一、家纺企业技术一般的缝纫工或不太熟练的缝纫工如改行去其它需要缝纫工的行业,尤其是去服装企业做流水线上的缝纫工,他们的收入立马会比在家纺企业高)。因为在流水线上操作简单、学起来快,加上他们原有的基础,一进去工资收入就比较可观;

二、本来在服装厂工作过、有服装缝纫基础的缝纫工最受家纺企业欢迎。但这些有服装基础的缝纫工、尤其是服装厂流水线上的缝纫工进行家纺行业改行做本行业的缝纫工,基本上都要从头开始学,想要真正做上套件类产品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也造成最受家纺行业欢迎的一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在改行到家纺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工资待遇比原行业低而失去耐心纷纷离开。再者缝纫产品是缝纫工一针一线一分一秒踩出来的,每天上班时间较其它岗位都长,旺季加班至深夜是正常事,每天一坐上缝纫机基本就是十多个小时。这种辛苦的工作在年青人、特别是九零后的眼里实在是没有一点吸引力。而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方法之一,建议向鞋服行业学习,将同一件产品尽其可能分解后流水化作业,尽其可能将缝纫工艺简单

化,尽其可能让新学的缝纫员工只要能踩直一条线就能被视为本行业的基本熟练缝纫工人,并能保证至少二三千元的最低收入。

举一个实际例子:过去一个简单平斜纹四件套的枕头是由一位缝纫工独立完成。目前我们可以采取流水线作业方式,将其进行分解为这几道工序:上拉链、盖拉链、拼缝、锁边、合缝、整烫、压线六道工序进行流水化作业。这样安排可以大大降低缝纫工的技术难度,新老员工搭配起来混合排程可以保证人尽所能。技术好的安排到技术要求高、关键一些的工序或岗位,技术差一些的缝纫工安排到技术要求低、普通一点的工序或岗位。这样安排尤其是对新入行学习缝纫技术不久的员工、还有那从服装厂转行过来的员工能做到上手快、收入提升快!在家纺行业一些企业有个僵化的思维是:流水化作业很麻烦,而且做出来的产品很容易产生色差。但我想指出的是,产品色差这种问题不是家纺产品所独有。服装厂、鞋厂在流水化作业过程中同样会出现这个问题,既然他们能克服并加以解决,家纺企业也同样可以解决!否则就会像目前一样人员永远难以补进来,补进来的大部分人在学的过程中就流失掉。最终形成的局面是:本行业的人员更容易流失到其它行业,而其它行业的缝纫工难以立足于本行业。应该说;流水线安排方便的是员工、图利的是企业、考验的是现场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家纺行业中大中型企业更应该想办法走作业流水化,甚至建立机械化流水线。因为流水化作业的一大基础就是业务量的稳定与单件业务的量大,这对较大规模的企业基本不成问题。一线管理人员必须将缝纫工操作的单一化、标准化与简单化,这不仅能保证新进的员工能派上用场,同时能保证新进员工的收入。同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家纺其它企业挖本企业的熟练缝纫工。而家纺企业间缝纫工相互挖的现象一直存在,中小企业到大企业挖缝纫工、小企业间互相挖。如果大中型企业实施流水化作业后,可以部分阻止本企业缝纫工被挖现象。因为只会一道工序的缝纫工去需要做整件甚至整套产品的企业是基本派不上用场的。另外毕竟流水化作业对管理人员来说不是说学习就能学习、说实施就能实施。它建立与实施的基础考验的

是企业单一产品的业务量、同时更考验制造部门主管的管理理念、执行力与整体生产安排,还有现场管理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方式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可能有。一个管理混乱、执行力差、现场管理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与训练的企业是没法操作起来。应该说:不单单是缝纫这个岗位,其它岗位我们也力求:流水、标准、简单。而管理人员的使命也在于此:让每道路工序、每种产品的技术难度尽可能降低,操作相对容易,让一线员工一看就会、一会就能上手、一上手就能熟练。他们的收入就能有保证、员工也容易稳定下来、而且也只习惯于这种模式。

三、淡旺季太明显

其它行业人员不稳定还是在行业内流动,而家纺行业的人员不稳定则是向其它行业的流动,这是目前家纺行业制造部门整体管理上一大瓶颈,也是单靠本部门一已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除了有品牌知名度的一些企业如:罗莱、水星、南方寝饰等少数几个有实力、有销售规模的企业能保证本企业的制造部门全年业务量稳定而且处于繁忙状态,一线员工特别是缝纫工的收入稳定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因业务原因都会出现企业制造部门员工上半年收入偏低,全年的实际收入主要靠下半年几个月来冲刺。这样的结果导致制造部门的员工在淡季时大批流向其它行业去。而人员一旦外流后基本不会再返回家纺行业。这种事实的存在造成了制造部门人员管理上的巨大困难:技术好的员工走一个少一个;每年花大力气教育新员工、刚学会一点人员又流失掉,产品品质与产量总是无法稳定下来。现场管理无法真正地管理手下员工、尤其是技术员工。甚至是管理人员求员工做事,管理上的这种主客倒置的不正常现象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南通市场的很多企业比比皆是。

对于行业性淡旺季明显造成的问题前面已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我们在此不再重复。现在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一、培养核心员工的多面手作业技能,让一些员工(尤其是非缝纫、裁剪岗位员工)可以从事多个岗位工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某些岗位一时招不到人带来的困境,同时又能保证现有人员工作量饱满而有稳定、满意的收入。、

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特别是那些不大不小的企业,一方面企业内某些岗位总招不来人,或者招来人因为工资令人不满意而人员总在不断流失,另一方面某些岗位(特别是淡季)因为工作量不足而不用加班,甚至白天也没什么事做,到发工资时因为工资偏低又纷纷提出离职。如果主管部门能将现有人员充分利用起来,特别是淡季时将核心员工多岗位使用既保证核心人员的收入与人员的稳定性,又保证公司的事情随时有人干,不会因一时人员不到岗而束手无策,当然也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二、一些不大不小的企业可以在淡季时以养员工、特别是缝纫工为目的,让制造部门做一些代加工的业务,以此来稳定员工。怕就怕家纺行业的一些企业一则同行企业的老总间平时少有交往;二则一些企业说创品牌品牌没树立、面子倒先树立起来,不肯想办法求人,宁可让自己制造部门员工没事干,坐看人员流失也不想办法接一些代加工的、不挣钱的订单来维持员工的稳定;

三、一些有一定规模、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可以将订货期、促销品的准备期提前,让制造部门充分利用淡季的空档期为公司提前生产出一些下半年旺季的主打产品、特别是促销品(如:准备主推的大套件、促销用的单四件、棉被与枕心套等等、、、)。同时可以把原材料仓库、发料室的材料、半成品进行清理,将其做成成品当正品或促销品下半年进行处理,用这些办法保证制造部门在淡季时员要白天能正常上班。之所以提出上述这一点,因为我们看到了不少企业淡季时制造部门一点事也没有,甚至白天都难以为续,到了下半年,特别是一过八月主销产品、促俏产品的生产任务像潮水一般冲向制造部门,制造部门一线人员就是不睡觉也

无法完成这些生产订单。公司只好一方面指责制造部门管理不力,专拖公司销售业绩的后脚,另一方面只好又把大量订单外发给南通大大小小的加工厂。

倘若一些企业的销售部门真正有市场预见性、且能做到提前把促销计划、要货计划(哪怕是部分)定下来,企业便能充分利用淡季时间让制造部门做好如下几件事:

1、做好旺季开始的促销产品的准备工作;

2、做好往年遗留下来的库存面料、裁片、半成品、不配套产品的清仓工作;

3、做好一线缝纫工的技术升级工作。

如果能这样有心安排,应该说企业的制造部门人员在淡季也会显得比较忙碌,企业完全可以让员工在淡季稳定下来,同时能为公司下半年的销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四、各级管理人员管理基础差

相对于鞋服、电子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家纺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是最弱的。这个问题的出现当然不是制造部门的管理人员自己造成的,而是整个家纺行业的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形成的。这是因为:

一、家纺行业中人员上千、或规模为中型以上的企业很少,而鞋服、电子类企业不要说人员过千、甚至人员过万企业在国内也是比比皆是。规模大的企业内部管理不能说绝对一流,但总体上可以说相对于规模小的企业内部管理无论从各方面来说还是要规范一些。目前家纺企业主要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作坊式的企业难以规范、也培养不出有优秀管理理念的各级管理人员。(另外需补充说明一点是:管理人员优秀与否与他的智商没太大关系,甚至可以说小企业不缺聪明、能吃苦、能干的一线管理人员。不同环境培养了他不同的价值观、做事的习惯与管理理念)

二、家纺行业有着先进管理思想的外资企业太少。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鞋服、还是电子、眼镜等其它行业的外资企业纷纷来中国沿海地区设厂组织加工生产。他们在中国设厂组织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并培养了一批批本土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中的一些人后来陆续跳槽到本土企业担任更高的职位,用他们在外企所学到的管理思想把本土企业管理水平带上一个新台阶。但家纺行业相对而言外企则少得可怜,除广东那区区可数的几家,其它地区的外企少之又少,无法在国内的家纺行业形成气候,在管理上也没法带动本土企业的管理升级。在上述几大行业的本土企业中我们可以很容易遇到有过外企从业经历的各级管理人员,但在家纺企业的管理队伍中这样的管理人员凤毛麟角;三、社会教育培训体系相对其它产业太薄弱。服装行业有着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及数以万计的技校、职校,还有不计其数的短训班,电子行业也基本如此。这些科班出身或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经过若干年磨砺后优秀者一旦走上管理岗位,管理方法、思维逻辑与那些没有经过专业教育、训练的管理人员比要强很多。

而后起的家纺行业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少有这种专业,目前也只有少数几所学院有家纺设计这个专业。管理人员由于非科班出身,外加很多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程度有限,企业则因为规模小、实力有限,企业主也基本没什么管理意识,不注重管理人员的学习、改进与自身提升,大家关注点基本上还是在如何最原始地挣到钱。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建议解决方法如下:

1、企业主自己首先要努力学习。企业内部基础管理这种事不可能靠外请一个人解决。如果自己都不明白这些基础管理的道理,一则请不到真正好的职业经理人;二则在管理改革过程中一旦发生冲突,领导们常常站错队、判断失误。

2、培训与交流的常态化。企业无论大与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训练必须要常态化,按季、月、周展开综合性培训、综合性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与水平。不学习,任何人都不会进步,

常时间不学习就会与时代脱节,目前很多中小型家纺企业管理实际就与外界脱节。否则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是:等老板有心改造时,从罗莱、水星、南方寝饰等知名企业挖一个(或做生产、或做销售)管理过来,他说的每一句话对这个企业原有的人来说都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用不了多久就被本企业的人轰走。

3、不管成与否企业还是要保证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企业在不断自我学习与不断完善自己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要不断让外面人加入本企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观念、新思维与新的管理方法。只有不断有新人加入,企业管理人员思维才不会僵化。

4、打造企业各层次管理核心能力。应该说,小企业打造基层管理核心重点是企业家自身必须爱学习、求进步、重视并参与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型企业打造基层核心点是重视一线员工的来源建设与部门负责人的能力打造。大型企业打造基层管理核心能力是企业培训体系与绩效体系的建立。处于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在管理上有不同需求、侧重点也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上下都要不断学习、企业都要不断地吸纳与培养更多企业可用人才,不断将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才有发展的可能,市场竞争永远是不进则退。

五、产供销信息脱节

家纺行业相当多的企业产供销的信息是脱节的。企业规模不大时可以由老板说了算,不存在所谓信息脱节问题。但企业一旦发展大了,企业很快就出现产供销信息脱节问题,以下便是在家纺企业经常发生的一些信息脱节事例:

一、销售部门的销售计划的制订与确认生产部门从不参与,也像无权参与。销售部门制定这些计划从不用考虑制造部门的产能,也不考虑材料采购周期。很少有内销型公司销售部门就相关计划与制造部门、采购部门定期召开联系会议或战前动员会议。一旦销售季节开始,制造部门就是拼死有时也赶不出来那些货(特别是将正常品与促销品安排在一个档期出货);

二、销售部门有时做大型活动时印上海报单的主推产品、促销品经常性不与制造部门协商,当然也不会与采购部门协商,造成在好几个企业看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笑话:明明生产此款产品还不知在哪?此产品已上了海报单,促俏活动已开始了!这种事先不进行信息沟通就开打的混仗、烂仗不知在多少家纺企业发生过多少回。不可思议地是在很多企业却是屡教不改,年年出现这样问题、年年还是照样发生;

三、信息脱节在日常业务上的表现主要是生产、供货这一环节的脱节,也就是是商务与制造这两大对口部门由于双方没有建立有效地信息的沟通渠道,商务部没有定期(甚至应该是每天定时)向制造部门提供最新、最紧急的缺货信息——缺货产品、缺货数量及要货时间,制造系统的生产永远不太清楚客户准确的要货信息,除了加班加点以外也只有把制造产品的绝对数量最大化,也没有别的办法。这样做的结果是制造部门的大量产能被浪费掉!每日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当部门都是入仓库睡觉、或者睡上几天,公司仓库的库存量在销售旺季也还是呈上升趋势,而公司缺货量还是那么大,并没有因为制造产量的上升而有所缓解。

对于上述这些不正常现象,也可以说是很多家纺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个人建议如下;

1、公司在组织设立上应保证有人能全权负责产、供、销的日常沟通工作及协调工作,并能建立起日常的联系会议制度。保证有问题及时沟通、就地解决,最有效率地协调这些跨部门的合作事宜。如果一家企业的干部没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服从意识,永远停留在小作坊时代观念,眼中只有老板,只有老板才能叫得动,管理者总是持这种落后的心态,那部门间的协作就永远无法真正实现;

2、公司应建立起产、供、销沟通渠道,并创造一切工作或工作以外的条件让三大系统的部门工作人员经常能在工作内外进行沟通、交流及开展一些增进大家了解的活动,以此促进大家配合的默契;

3、公司销售部门在制订年度、季度及月度销售计划或在重大活动制订时不应仅仅根据市场需要,而应与其它部门进行事先协商,保证公司销售计划或活动能量力而行——制造部门有能力完成;弹药充沛——采购部门材料能及时到位;

4、为了保证公司最快地满足客户货品需求,也为了避免制造部门的产能浪费,提升制造部门的生产精确度,商务部门与制造部门应建立趋同每日沟通渠道——每日准确地向制造部门提供客户要货量,保证制造部门每天生产出来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客户实际上立马就要的产品,生产出来物流部门就能第一时间发出去,而不是把制造部门加班至深夜出来的产品放进仓库。也就是说:宁可要制造部门每天生产四百套套件、当日发货发掉三百九十套,也不想要制造部门每日生产出五百套产品、二百五十套产品进仓库这样的结果;

六、现场与流程管理混乱

衡量一家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可以以他的现场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现场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意识,也同时反映了该企业的流程管理。家纺行业很多企业还处于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下,或者说刚刚脱离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不久,一线管理人员此前既没有接受现场管理训练,企业也没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要求,造成家纺企业制造部门的一线管理没意识、没概念、也没有能力进行良好的现场管理。甚至有些企业一线管理人员还不知现场管理为何物?在中小家纺企业成长起来的现场管理他们也想像不

出现场管理到底要搞成什么样?他们早已习惯的现场是:

车间物品随意摆放,对于混乱早已视之为正常。员工上班时吵吵闹闹、车间主任如菜市场,车间内的设备、工具从不擦拭、各个角落脏乱不堪,平时做活多的材料、半成品散落于车间每个角落及每一个缝纫工身前身后的筐内筐外。最应有清洁卫生意识的行业的管理人员与员工反而没有一点点清洁卫生意识:进出车间不换鞋,甚至上洗手间也不换、大家随意在产品上踩踏。

一家企业管理上真正可怕的是——在他们的意识中早已把不正常视之为正常,把正常要求视之为不正常、或者不可能!

现场管理的混乱除反映管理干部自身的一些问题外,从另一个侧面同时深层次地反映了制造部门生产计划安排、流程管制、物料管控上的混乱!

一些家纺企业的制造部门对生产计划的管控还只是开开生产计划单,别的部门要货时去下面催催货,从来没有做产前的产能评估工作与材料到位情况的追踪工作,也没有计划完成的过程情况追踪与套件产品及时配套、完成时间限制的概念,当然也没有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概念!更不用说生产计划上的日期清日毕的观念!今天如果对一些家纺企业制造部门的干部要求:套件生产同日配套出库、日清日毕!很多人都会说——不可能!甚至会说——你不懂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有的企业已经做到了!而在计划、流程安排上不求精准与前面所提及的商务与制造两大部门平日不沟通倒是很多企业特色。而这个特色造成计划安排上出现了为了一块肉要杀一头猪的现象。用本来十分有限的产能粗放地安排整个生产计划。一天忙碌下来的结果是增加仓库库存量,进仓库的成品比当日发往客户的货要多得多。

而上述问题的建议解决方案是:

一、加强对制造部门的6S长期培训、落实工作,把6S工作要求常态化,每个

企业应让制造部门所体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管理人员明白:这个工作是管理人员的日常基础工作,不是高要求、更不是额外负担;

二、对生产计划安排实施周计划、日计划的规定,规定每日必须完成的配套产品的品种与数量,实现日清日毕的目标,保证现场无过多待配套存货;

三、规范企业物料管控制度,改变车间领的随意性,也应做好到大部分材料按日计划提前一天领料,不得多领、也不得少领。这样可以保证车间无过多存料,并建立及时退料机制;

七、半成品、成品库存量大

家纺行业内大大小小企业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半成品、成品库存量大!车间在制品、尤其是下半年周转量大得惊人!如果把库存半成品、成品折算成现金,一定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数字。倘若再将在原材料仓库的各种材料及车间滞留周转的原辅料也折现计算,我们就能多少明白一点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累加起来,那巨大的数目既极大的挤占公司的流动资金,也全面掩盖了因公司内部管理与生产安排不当而造成的种种问题。由于僵化的习惯思维,家纺企业管理层认为如果不能及时生产出足量产品早一点发给客户那是管理问题却不知道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在公司内存量过大,随处可见这些东西照样是管理问题,而后者的问题严重性绝不小于前者。

可以说:前者的问题是是否能及时为客户、公司创造利润,而后者问题则是帐上的利润是否会真实变现。但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后者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仔细分析一下问题产生的根源,当然也没有想过怎样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制造部门从上至下的管理人员普遍没有精细化生产概念,也没有成本观念,以为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把产品保质保量做出来、产品及时交货当作制造部门从上至下除产品质量以外全部的、甚至是唯一的任务,所有生产管理基本没有想过生产过多也是一种浪费!更没有意识到在制的半成品、库存的成品过多所造成的浪费是更严重的浪费!

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这样一个理念:如果裁剪下来的在制品、缝纫车间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如果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内没有留到下工序,或者说没有配套出库。那么这就是生产安排的重大失误,也就是可以说是产能浪费与成本浪费。因为前工序算是白做了,他们在为公司制造滞留品、增加公司库存而加班加点。

我们在家纺企业常见的现象是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员(特别是缝纫工)人员有限而无法满足销售部门的要货量,另一方面由于制造部门生产过程控制不当致使大量提前出的产品无法配套出库。下半年当每家家纺企业的制造部门高喊忙不过来、做不出来,销售部门天天叫缺货

时,仓库里仍然堆满了刚生产下来、一时发不出去的货。如果商务部门能每天向制造部门及时提供精准的要货信息,如果制造部门改变观念,学会精准地安排每日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产品在二十四小时内配套出库,制造部门就此增加了一半以上生产能力!每一家企业更应想办法改变生产模式、提高有效产能、提升生产效率、甚至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并不遗余力地降低库存量。

对于上述问题参与解决方法如下:

一、树立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低库存,半成品零库存量的观念。尽量减少库

存,定期及时清理库存,同时不断跨部门检讨库存产生的原因;

二、树立新计划观念:

1、商务部与制造部门建立及时沟通渠道,以客户要货为计划安排导向,旺季时每日不生产滞留品,提高计划安排的精准度;

2、制造部计划下达时应做好配套生产、配套出货、平衡生产产能、日清日毕工作;

3、定期处理零碎半成品、在制品、拼补片时,应规定时间期限;

4、调节拉平各工序产能,合理规划产能分配,不浪费各环节产能。

三、引进精益生产方式或用精益思想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

八、材料浪费严重

由于上述几点谈到的问题,材料浪费就不可避免,我们经常在企业内看到的现象是:生产前的批次用量核算与生产后的核算监控工作基本不做,生产过程中换补材料随意且不追究责任人。面料、综合材料、发料室陈年用不上的材料多如牛毛,也无人处理。公司从上至下,很少关注这些库存品,一般公司也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来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一般家纺企业的仓库、生产车间随处可见材料、半成品,成品库的陈年老货也是数量可观。

相对应解决之道:

一、重视工艺核算工作,并以工艺核算指标来核算每道工序的实际用量;

二、财务部介入,做好各环节物料盘存、核算工作,将问题暴露出来,监督公司从上至下重视并彻底地解决问题;

三、建立有效的物料管理制度,对制造过程中的浪费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核算发现,一旦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处罚。

九、品质意识不到位

家纺行业的管理层中整体品质意识弱于其它传统行业,与其它一些行业相比较,除部门的设置与人员编制上有很大不同外,就质检人员安排上就有很不同:在其它行业的质检人员都是选用技术中上的员工来做检验工作,检验人员的作用与地位等同于一线的管理人员。反观家纺行业却很少用本企业技术好的员工去做质检工作,基本上都是没有做过家纺这个行业的人员来做质检工作,大部分企业的检验员等同于整理人员。检验员日常工作中检验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技术性的质量问题不是主要工作,主要工作是处理产品上的杂物(如:线头、杂物等、、、)或发现一点产品色差、破洞及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真正的技术性质量问题检验员是不管的,当然他们也没有能力发现。大部分中小企业检验等同于整理,只有少数企业还能做到检验与整理分开。在原材料上也只有少部分企业能真正使用验布机对所进的每个批次的布进行全检,当然就更不用说辅料的质量问题。也许顾客买产品时对质量问题发现的不多,或不敏感,所以大部分家纺企业管理层认为检验人员费用开支能省则省,能用非技术人员来应付,就不用专业技术人员来负责。在过程中的巡检验、技术指导等专职与质量、技术有关的岗位人员很多企业也是能省则省。这样也同样造就了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产品优势难以区分开。

相对应解决建议:

一、企业在建品牌前,一定要有品质观念。在基层系统的人员安排上应向专业化倾斜,尽可能用专业人员负责检验工作,把检验与整理工作区分开来;

二、建立必要的检验标准,能进行标准化作业。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品管部门相对于生管部门要有权威性,也就是品管系统的技术能力应在生管系统之上,而不是之下;

三、建立系列品质管理制度,对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十、自我改革意识差

这个问题在不少企业都存在,但今天就家纺行业来说,问题似乎更普遍一些。家纺行业制造部门管理层从上至下与外界接触少,平时同行之间基本上都是老死不相往来。一般公司也很少让他们经常出去学习、参观与交流。造成管理人员如井底之蛙思想与观念越来越封闭。大环境造成他们不太讲究自我学习、自我改革创新,也没有一种进取心。而自我改革与创新精神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根本所在,一个在管理上没有持续自我主动改革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必是死水一潭。其实企业现实管理现状落后一点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企业从上至下早已自我封闭起来,既没有自我改革与创新意识,也没有乐于接受外来先进管理思想的胸怀,对外来的思想与外来的人员带进来的所有与自己习惯不同的方法或思想均抱着本能的排斥态度。我们听到企业内原有人员说的最多的是:

——不可能的!没用的!太麻烦了!这样做不现实的!

——你用的方法是你那个企业或那个行业的,在我们这行不通!

如果管理人员持有这种落后、不思进取的心态。久而久之企业的管理层整体就形成封闭、保守、排斥所有外来新事物的气候。到了一定时间任何一名能干的外来管理者、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也无法在这家企业站住脚。甚至是请过来的人越能干、思想越超前,走得就是越快!

现实中有多少企业老总请外来的中高层管理过来,不少人都在不长的时间内被原企业世俗、保守、落后的思想及他们抱团一致对外加以排斥而打败,不是灰溜溜的离开,就是无所作为,或者平庸化与同质化。

相对应解决方案参考:

一、企业管理风格与转变永远是以企业主的态度为转移,并经此形成为企业文化。企业主自己在管理上首先要有创新精神与进取心,在内部管理上不能永远表现得像个纯粹的商人;

二、企业要有一种学习的氛围。企业主自己要爱学习、常接受培训,同时安排自己的各级干部不断学习、接受培训,并监督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上;

三、创造机会让自己干部与外界接触,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宽阔的视野,培养他们海纳百川的胸怀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企业应留适当的位置让不管是不是同行的外来人上任,不断用外界观念、思想来冲击原有的思想与观念,培养大家创新精神;

总之:企业主自身的态度与行为最关键,学习是核心动力、创新是企业管理进步的源泉,不断改变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以上十个问题是家纺行业中一些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并不可怕,企业无论大大小小都是有问题,可怕的是企业内管理层不去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改变、甚至抵触改变。而每一项工作要做好、其实也只要抓住几个关键事情(要素),坚持不懈的做好既可,因为任何管理归纳总结都是简单的几条基础方法(或道理)。在企业改革中,我们可以学习本行业或其它行业先进企业好的经验与方法,但不可以完全照搬与模仿。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话说: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但不可以模仿与复制。

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摘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企业立足之本。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措施,中小企业只有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加强措施 1 前言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的关键,如何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则成为企业的重大课题。随着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其他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都使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运作处于非常严峻的环境之中,我国中小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跟多问题。 2 质量成本的含义和内容 质量成本最早是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 (A.V.Feigunbaum)提出的。他指出,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上述二

者之和即为企业的质量成本。他一般分为四大类: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3)内部故障成本;4)外部故障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统称为质量管理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统称为质量故障成本。 3 当前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和分析 3.1 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不平衡,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意识落后。管理阶层和员工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管理,质量成本普遍较高,质量成本构成不合理。一是忽视产品的质量,只求产量。二是不惜工本,片面追求“高质量”.不讲效益,脱离实际需要。 3.2 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阶层经济观念淡薄,质量成本意识不强。企业只管产量,对产品质量要求不严,没有充分认识到质量、成本、效益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2)中小企业职工素质低.没有现代质量管理的观念和知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每个职工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支付的费用有限.使得职工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管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总体质量成本。 3)中小企业的技术落后,没有现代化的生产装备。原

生产现场管理的现状及改善

生产现场管理的现状及改善 在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和现代化管理成为发展主流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生产成本和交货期已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稳定保持产品质量已日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企业生存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市场/产品,一个是管理。质优价廉的产品是在现场(设计现场、生产现场、销售现场)形成和实现的,这已形成了共识,所以市场/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管理。因此,卓越的产品质量必须通过对现场进行科学、细致的管理才能实现。《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用“系统”提高管理成熟度!!一、现场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1、现场和现场管理的含义所谓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例如制造业,开发部门设计产品,生产部门制造产品,销售部门将产品销售给顾客。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与顾客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及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是现场,也就都有现场管理,这里我们所探讨的侧重点是现场管理的中心环节——生产部门的制造现场,但现场管理的原则对其他部门的现场管理也都是适用的。我们学过《管理学原理》这门课,都知道关于管理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要是我们从现场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所拥有的资源,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运作所采取的措施,它对生产的范围、时间、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设置目标,把握进程的时间情况,为完成目标寻求最好的方法所实施的行动。所以现场管理就是设置目标、编制实施计划,充分地利用人、物、设备等物资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前面提到企业要及时为顾客提供质量好的产品,当然,好的产品和服务还应具备价格的竞争力,满足顾客的价格要求,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与现场管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日本已能制造出比欧美国家更好的照相机了,成本只是其一半。现在,日本产品仍然是优良品质的代名词,这是日本企业“低成本的改善方法、良好的环境维持、消除不良品以及标准化作业方式”的结果,同时也是现场管理的结果。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企业的管理活动同人的生命活动是一样的,投入的资源可以看成是人的骨骼,消化系统,大脑等,结果就是输出。如面部表情、手足的运动能力、知识能力和人的魅力等等,而最终的输出结果就是人所取得的业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使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就要摄取营养,注意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调查 篇一: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件: 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 企业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 篇二: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 公司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2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健全安全领导机制 公司落实安全管理职责,根据“一岗双责”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组织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减少和杜绝种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小组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定期研究本部门的安

全管理工作,综合、协调公司的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督办安全生产小组所议定的事项;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把预防工作作为工作的第一要素,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安全检查。 3健全安全目标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紧紧围绕“加强教育,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安全发展,重在落实”的主要内容,提高认识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的建设,公司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充分发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及时检查和消除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发生,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制度、操作规程。发现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 适宜的条款、不能充分反映公司实际情况和不能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应及时进行修订;个员工部门加强沟通,多次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经验交流,以点带面、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建设有系、全面地得到改善,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加大宣传,注重实效 明确了安全学习和安全再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员工、驾驶员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同时本着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何 桢,万 平,李长贵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制造业;质量管理;I SO9000;连续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01)04-0347-03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TATUS AND ITS STRATEGI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E Zhen,WAN Ping,LI Chang-g ui (Schoo l o f M anagem ent,T ianjin U niv ersit y,T 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lo t of surv eys the paper analyzes t he curr ent sta tus o f quality manag em ent o f China's manufact ur ing industry and pro bes the main pr o blems and their causes.It pr esents the strat egies fo r impr ov 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which ar e of pr actical significa nce. Key words:manufactur ing industry;quality manag ement;ISO9000;co nt inuo us quality impr ov ement 20世纪90年代,全球质量管理的一个热点就是ISO9000认证。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已按照ISO 9000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认证。从ISO90001994年版的推出,至今已有6年时间。2000年年底,ISO90002000年版即将推出,企业又面临着将质量管理体系过渡转换到ISO90002000年版本的任务。目前从学术界到企业界,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我国制造业从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 QC,到90年代趋之若骛地进行ISO9000认证,目前质量管理水平现状如何?从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实物产品抽查结果来看,实物产品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加入WT O的条件下,制造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全球竞争和质量挑战。从国际范围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知名跨国公司都制定了基于6R的质量策略。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我国制造业当前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在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 S主题的资助下,对国内4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企业分布于天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国有企业12家,中外合资企业14家,外商独资企业12家,私营企业4家。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被调查人员一般是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或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调查结果如下: 1.在被调查的42家企业中,40家已获得ISO 9000认证(其中20家获ISO9001认证,其余20家获ISO9002认证),两家企业正在准备认证中,获得 2001年12月Dec.2001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 RN A L OF T I AN JIN U N IV ERSIT Y(SOCIA L SCIEN CES) 第3卷第4期 V ol.3 No.4  X收稿日期:2000-09-29;修回日期:2001-03-01. 基金项目:国家863/CIM S主题资助项目(863-511-944-009);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3605511). 作者简介:何 桢(1967-),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确保工程质量,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成为 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保证 建筑工程合格验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引言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企业逐渐增多,企业之间竞争逐 渐增大。在新时期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建 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多,建筑工程 质量问题时常出现,造成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保证 建筑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近几年,建筑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著名的上海楼房坍塌事故就是由于地基出现问题,现场 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具体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很多的建筑项目来说,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因而必须要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 质量管理,从整项工程的开始部分进行参与,一直到工程的结束,都不可以轻视 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还要努力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严格对工程项目各阶段 的施工结果进行验收把关。 图1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1设计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设计环节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只有严格、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设计方 案的合理性。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勘察不准确、工程地质资料不足、计算简图不准确、设计 构造不当、结构计算出现错误等,或过多地考虑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形式,忽视地区环境 差异、施工条件限制、抗震构造、整改难度等因素,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较差,问题 处理的方案不当或质量不高,都会使得后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少的工程质量事故。在设 计时没有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或是设计时没有设计经验,也会造成设计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程出现安全隐患。 2.2建筑材料的问题 建筑工程包含的技术较多,施工量较大,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也较多。因此,一旦建筑材 料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对于一些材料没有仔细检查,就使其进入施 工现场。劣质材料的性能较差,达不到原有的设计要求,进而影响建筑的质量,造成其耐用 性降低,寿命缩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或是购买材料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购 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会造成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造成建筑工程发生倾斜或坍塌现象,威胁施工人员安全。材料的优劣、来源、功能等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必 须重视这一问题。 2.3质量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一些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中国目前精益生产的现状

中国目前精益生产的现状 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中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要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企业同时也得益于西方和日本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避免了走过多的弯路。当前国内制造型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发析如下: 截止到目前,通过企业改制、战略规划、CIS系统、组织结构梳理与营销体系设计等管理提升工作,很多中国企业基本解决了发展定位、组织运行机制、市场开拓及企业理念定位等企业发展与组织运营性的问题。但随着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定位、WTO的进一步对接以及政策边缘的逐步消失,中国企业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对于很多制造型企业来讲,交货拖期、库存资金的大量占压、产品质量不稳定、有订单但又做不出来、生产系统效率低等等不良现象,已成为阻碍其生存和发展的致命因素。因此,从精益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很多中国制造型企业决定通过引入5S、精益生产管理与生产流程再造加强生产管理的过程控制、提高制造系统的灵活性、合理布局生产系统运行过程,提升企业市场反应速度,以整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通过我们的研究,中国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系统存一般在以下方面存在着或轻或重的问题: 1)整理、整顿尚有欠缺,现场存在很多问题点,定置管理混乱。 2)几乎没有目视管理,目视管理不明确,缺乏标识,物品寻找浪费时间。有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 3)标准规范化管理做得不够,生产工作缺少标准化,作业标准不完善,标准制定不合理。 4)设备维护保养机制不健全,故障较多,故障停机次数比较频繁。 1)部分人员生产理念落后,没有形成以定单为中心的生产运作理念。 2)生产统计与分析系统不完善,难以有效评估公司生产系统的状况。 3) 生产模式造成中间在制品较大,占用了较大的资金和生产空间。 4) 色浆配置和样品试制操作不规范,导致浪费了大量生产时间。 5) 对交货期不断调整,掩盖了制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生产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解决,造成系统反应速度缓慢。

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实质是质量。一个企业而言,要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讲,首先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没有质量就没有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既是数量的基础,又是经济效益的基础。要把质量搞上去,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组织起来汇集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的目标上去。 公司质量管理有“硬的一面”和“软的一面”。硬的一面指的是质量控制使用的测量和统计手段;软的一面指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以使质量概念成为现实。要做到这些就的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真正把质量管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让每个员工认识到在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广泛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是保障企业生产出优质产品的有效方法。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口山有色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百年大型国有企业,随着其市场的不断拓展,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并已经开创了很多国际知名产品,其中包括“水口山牌”铅锭、“水口山牌”银锭、“水口山牌”锌锭、“飞轮牌”氧化锌等,但水口山有色集团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包括产品质量意识相对薄弱、原料采购难度加大、在产品生产中缺少成本和利益分析等等。 本文通过分析水口山有色集团的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及其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这是作者自工作以来,对水口山有色集团在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析与见解,希望能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有参考意义。 1.2 产品质量管理相关概述 1.2.1 产品质量管理的概念 产品质量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测定或事先加以控制,保证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产品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产品质量管理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

安全生产管控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排查管控情况的制定和落实措施 为贯彻落实安监局《关于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现就对安全风险排查情况的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进行具体规划和部署。 一、任务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管控、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到20176年年底,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部,赵国祥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三、工作计划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为切实做好“两个体系建设”活动。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条幅进行宣传。利用学习时间和班前班后会时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如何发现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学习和讨论,各单位员工要人人参与“两个体系建设”活动。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危化品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风险排查主要依据《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A/B/C/D/E级(E级最危险,依次降低)(风险具体分级标准依据《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3.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工段、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管控手册”。 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岗位,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

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王宝仓

京沈客专TJ-9标三工区 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京沈铁路项目部自7月1日进场以来,制定了2014(2015)年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主任,党委书记、副经理、安全总监、总工程师为副主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立了安 全生产保证和监督体系,加强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为加强我项目部安全生产,做好各类事故的事前防范、事发应急响应、事中应急处置、事后恢复善后等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和影响,结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编制了《应急预案体系》;为了确保各类施工作业人员和各种设备操作、维护保养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正确的安全技术操作方法,实现作业行为标准化,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结合本项目部路基、桥梁、隧道和临建工程施工实际,收集整理编制了《安全操作规程汇编》。同时,随着工程进展,新工艺、机械设备的使用,不 断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并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制定了安全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实施;在每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针对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部位和具体的施工内容编制了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施工作业前,在施工现场将施工项目的作业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以及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等等讲述给作业人员,让一线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该作业项目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减

少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深入扎实开展“打非治违”活动,以强化预防、落 实责任、应急管理、基础建设为主要内容,坚持做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技能的各项工作,实现全年无人身死亡事故,无火灾、机械、设备损坏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新 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JSLNTJ-9标三工区施工区域起止里程为 DK565+660.77?DK574+414.21,线路总长度8753.44m。含路基总长3892.89m;涵洞4座;桥梁5座,总长3210.55m,其中特大桥2座,大桥2座,中桥 1座;隧道1。1650m座,长担任该工区项目总监几个月以来,根据现场 的实际情况及自己平时的检查情况,我发现本工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主 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有效的安全运行机制。管理不规范,安全生产责 任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二)监督检查体系不完善,人员数量和素质与其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 (三)对经济发展中新出现的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四)安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安全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同时没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安全管理工作只能在低水平徘徊,这将不利于安全事业的发展。 (五)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特别是对农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很多时候不是缺少必须的安全认证、安全培训,就是应付差事走形式,甚至花钱买证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安全教育培训有的部位对进另外,不严格是导致“人失误”

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产品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基本情况

第一部分单位概况 1. 单位所属行业: 公司主导产品: 2.质量管理机构与体系 名称: □单独机构□合署办公 □是否有质量检验机构 (名称: ) 现有质量管理制度:(名称: ) 现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3.从事质量工作人员基本情 从业人员总数:人。 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人,其中:质量管理人员:人,专职检验人员:人,计量管理人员:人,标准化管理人员:人(一人多职时只计1次)其他涉及质量管理人员人。 共有质量工程师(国家发证)人,计量工程师人,标准化工程师人。有ISO9000管理体系内审员人,外审员人;有六西格玛管理绿带人,蓝带人,黑带人;有QC小组活动国家级诊断师人,市级诊断师人;有人参加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相关学习或培训。 注: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 =质量管理人员数+专职检验人员数+计量管理人员数+标准化管理人员数 4.外部认知情况: ⑴近三年获得质量奖励的情况: □全国质量奖□地方质量(管理)奖 □质量技术奖□其他(请说明: ) ⑵持有驰名商标的情况:□有□没有 商标名称: ⑶持有名牌产品的情况:□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没有 名牌产品: ⑷已获得的认证有(可多选): □ISO9001 □ISO14001 □OHSAS18001 □Q HSE □TS16949 □HACCP/ISO22000 □QS □安全质量标准化

□GMP □其他(请说明:)

第二部分质量管理情况 A1.领导关注和参与质量工作的方式为(多选): 1.全权委托给质量部门 2.没有固定的方式,有质量问题的报告随时协调处理 3.定期听取质量部门关于质量工作的全面汇报,有问题决策处理 4.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及时评价质量绩效,发现机会,决策并督促改进 5.建立质量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参与改进创新活动,领导抓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A2.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多选): 1.顾客投诉 2.国家、地方监督抽查结果,外部认证审核 3.对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标杆企业的绩效和经验 5.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 6.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目标 A3.近三年在质量管理方面经费投入相对较多的几项为(最多选3项): 1.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及质量技能培训 2.质量改进及创新项目 3.检验及质量监测设备 4.识别顾客需求 5.解决顾客抱怨及投诉 6.质量奖励 7.质量信息系统 A4.质量责任制度的状况及执行情况(单选): 1.没有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2.明确了质量部门的责任,要求质量部门对质量问题负全责 3.在质量部门和生产部门建立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4.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5.在4的基础上,公司从总经理到每位员工都明确了质量责任 A5.质量管理职能设置情况(单选): 1.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 2.有职能,隶属于其他部门(如企管部、生产部等)

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新版) 安全生产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全就是企业的效益,是生命、是科学,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而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所以,加强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赖以维系的最基本保障,也是班组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工作。 本文试从通信设备工程分公司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浅谈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一、公司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特点初探 几年来,公司各部门比较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开展“安全月”、“争创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等活动,逐步健全了相关制度,事故隐患得到整治,在实业集团率先实行了“一法三卡”,通过实践,安全管理明显加强。但是管理中仍然存在安全意识逐级淡化、安全管理逐级弱化的现象,班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

本改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班组安全管理不够落实。 推行班组安全管理,要发动班组成员共同参加管理。现在有些班组民主管理跟不上,班长一人唱独角戏,安全目标管理不能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安全台帐记录不及时、不健全,或是虚假的或是作弊,一经检查,漏洞百出。 2、监督检查不够到位。 分公司职能部门常因忙于事务而无法深入基层,既使检查了,也没有检查到,经常凭经验、凭习惯,感觉“习惯了也就是正确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 3、班组长的素质亟待提高 “班组变不变,班组长是关健”由于种种原因,班组长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学习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要么一知半解,要么完全不知,要么知道一点也无法付之实践,所以,说严重些,现在的班组安全管理是靠企业的规章制度,靠各个班组长经验的管理。科学管理创新意识不强。

安全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安全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根据对在建项目安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情况,现将在建公路水运项目安全生产状况分析如下: 一、全县在建重点公路水运项目生产安全总体情况(一)生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 年,全县在建公路水运项目共个,其中,县道项目个,乡道项目个,渡口改桥梁项目个,新建桥梁个. 全年,全县在建公路水运项目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零事故). (二)检查发现隐患总体情况 年局质监办根据安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情况,共检查次,涉及个项目,检查共发现安全隐患处.按照隐患类别统计,安全基础管理类隐患处,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类隐患处,占. 二、安全隐患统计分析 (一)按隐患类型分析 .安全基础管理方面.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条件、安管人员持证、安全体系建立、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隐患排查记录等是安全基础管理方面数量最多、存在项目最广地安全隐患.这类隐患共处,主要集中在新开工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地检查工作开展不到位、记录不全等方面. 表年安全基础管理方面不同隐患类型统计分析表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安全防护类、警示标志类、高处作业类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数量最多、涉及项目最广地安全隐患.这类隐患共处,分别在近半数地项目上都有所体现.这反映出大部分项目在临边防护,警示提醒、高空作业安全防护及人员上下通道等方面安全管理不到位. 表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不同隐患类型统计分析表 三、突出安全隐患分析 (一)安全基础管理方面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 ()施工单位未按要求编制本项目地安全生产费用计划,未按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现场地安全防护用具偏少,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 安全保证体系责任未落实到人,安全检查记录、台账不完善;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不到位,汛期安全专项方案粗糙,汛期隐患排查资料不全等. .新开工项目地安全生产条件检查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新开工项目主要安管人员存在缺岗现象;()安全生产“安管人员”持证不符合要求;

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前言 1.1 我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建筑工程应当具备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体现。影响房屋建筑、公路、铁路、隧道的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人为不可控的因素有很多,所以特别易产生关于质量的问题。由于工程项目施工所涉及的面及其宽,是一个相对来说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工程质量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设计、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地形、地质、施工工艺、操作方法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况且工程项目由于位置固定,体积大,使得每一个项目都处于不同的地点和环境。例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是不可能象其他产品一样拆掉重新再做或者废弃不用,这样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握,就更显得极其重要。 近年来,随着土建工程的迅猛发展,建筑市场渐渐变得很不规范。突出表现为房地产业质量令人担忧。购房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开销,如果房屋质量方面出现纠纷、问题,会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烦恼。就有关人士说,国内某市一周内接到的房屋结构性质量问题的投诉就超过120起。基础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领导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不按规范规程要求施工。如: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弱地基时为节约成本,往往采用减少水泥掺入量和使用潮湿、过期水泥,以及减少搅拌次数等方法,给地基基础工程造成很大的质量隐患。施工过程中往往盲目急切追求节省工期和人员配置开销,忽视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导致大量工程质量通病的重复发生。例如屋面漏水、排水不畅、新型砌体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梁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暗敷渗漏,阳台栏杆过低,电器设备无防雷接地等。我们知道,这仅仅是暴露在阳光下、普通消费者可以看得到的问题,调查显示目前一些看不见的问题更加严重。现在全国相当多的建筑工程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并未真正落实到具体问题上。这些质量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住宅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成为了人民群众质量投诉的热点。 1.2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居住、办公、学习条件要求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国内各项建筑投资逐渐增大,工程类型和数量迅猛提高,随着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逐步运用,工程质量和设计得到了迅速提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生产管理现状调研大纲

生产管理现状调研提纲

一.公司总体情况调研 1组织结构 1.1公司组织结构 1.2现行的企业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有哪些?管理现状如何? 1.3组织管理具体业务涉及的部门及职责划分; 1.4描述有关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流程、职务的设置和调整流程、岗级的设 置和调整流程。 1.5组织层级是是如何划分的,如所高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基层管理层等 1.6组织的类别如何划分,如经营管理类、行政管理类、政工管理类等 1.7公司的经营策略:企业将来是否以机加工为主?未来规划的加工中心数量? 人员数量? 1.8公司的主要业务、简介 2人事管理与薪酬福利 2.1目前企业的员工数? 2.2现行人事管理制度有哪些?人事管理的现状如何? 2.3请提供公司的作息时间表及生产排班规则。分别适用于哪类员工?请提供 各种排班规则下的考勤细则。 2.4迟到、早退、旷工和加班的确认规则,如何扣款或发放加班费,请提供相 关制度。 2.5薪酬制度如何(是否有相应的文件?) 2.6公司的福利制度:薪酬构成、奖金构成、各项福利、隐形收入、是否实 行年薪、有无股权、各类人员薪酬水平 2.7薪酬基数,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设置标准及计算规则。 2.8目前是如何对岗位或员工进行分类管理的? 2.9薪酬标准是如何确定的?采用什么考勤评价方法?请提供薪酬管理相关 制度。 2.10请描述试用期特殊人员工资发放规则,比如临时工等。 2.11补发和补扣前面月份工资时,目前如何算税?

2.12您觉得是否具有对外竞争力,对内公平性,激励效果如何? 2.13员工可以享受哪些假(比如,年假、事假、病假),对于各类假是否有 最高限额的规定?请提供相关的管理制度。 2.14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由谁负责?有哪些举措吗? 3绩效考核 3.1公司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 3.2绩效考评结果是如何影响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3.3现有的绩效评估模式,有哪些分类,比如个人绩效,部门绩效;月度绩效, 年度绩效等。实施的效果如何? 3.4绩效评估的结果如何反馈?和薪资,培训及岗位变动等如何结合,具体执 行标准是什么? 4成本核算 4.1本公司成本核算分为几级?(总公司、分公司、分厂、车间级) ? 4.2成本核算对象为何(产品成本、零件成本) ? 几种产品?几种半成品? 4.3成本核算要素(成本项目)包括什么(原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制造费用、 其它) ? 4.4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如何分摊(按产量、约当产量法、按定 额) ? 4.5辅助生产费用是如何核算(直接分配(按劳务量)、交互分配、按比例) ? 4.6成本核算采用何种价格体系(计划价、实际价(加权平均,先进先出...)) ? 如果是按实际价核算成本 , 对原材料、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别说明 . 4.7各业务是否单独核算?

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通用设备制造业> 基本情况企业名称:法人代表: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网址: 主管质量领导:职位:质量部门 名称:部门领导:填表人: 联系电话:手机:传真: 电子信箱:(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前言质量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全 过程,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提高产 品质量的能力。为了解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把握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受工 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中国质量协会目前正 在组织各地质量协会开展全国企业质量管理 现状调查活动。贵公司是本次调查随机抽样 选取的样本企业,您的积极配合对我们的调 查工作非常重要。请按“填写说明”填写调查表。本次调查结果不作为评价企业质量管理 工作的依据,仅用于分析和反映当今我国企 业质量管理的总体水平。调查表涵盖了企业

质量管理的各个重要方面和要素。通过填写调查表,可以帮助您梳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找出公司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空间。此外,您还将免费获得《全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简本,通过对比,准确把握贵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状况。我们郑重承诺对任何企业和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衷心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若有疑问,可致电:010 – 66079909,66070299(兼传真)中国质量协会二〇〇九年七月 填写说明 1. 请以公司质量部门负责人为主填写本调查表2. 第一部分选择题的回答方法在各备选项中选出符合公司实际 的选项,并在对应选项“√”。中打例: 3. 公司所有制性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 企业 3. 第二部分选择题的回答方法从各备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最 合适的选项,并在对应选项的数字上画“○”。调查表中每道 选择题都注明了“单选”或者“多选”,请按照提示作答。在作 答时,选项中列举的所有内容必须都是已经实施的或已经做到的。若选项中一部分已经实施,另一部分尚未开展或效果不佳,应选择上一档的答案。例: J2. 贵公司质量信息管理 的情况(单选): 3. 有部门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处理

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如何做好安全生产

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如何做好安全生产 1.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十会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伤亡事故多发,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据统计资料分析,最近几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企业安全事故每年死亡人数15000人以上。致使一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规章制度松弛,工会的监督作用形同虚设,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 对安全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安全无关紧要;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工作不到位。熟视无睹,疏于监管,组织的安全大检查,走马观花。由此可以看出,有些企业安全生产,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没有意识到它所产

生的法律后果。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需要进一步落实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作用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但是,很多企业并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对有关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培训。我们都知道,安全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另外,企业机构合并、人员裁减,安技部门首当其冲,导致安技人员流失严重。 (3)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安全生产保障 企业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产投入,对于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达到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要求,非常重要。企业采用比价采购的办法,降低成本,导致采购的劳保用品质量低劣;更严重的是造成工伤或疑拟职业病就解除劳动合同。很多企业缺乏必要的安全获救警示标志,安全设备、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直到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使用的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安全条件极差,粉尘、噪音超标严重,通风不符合要求,照明很差或不足,从业人员在这样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条件下作业导致了伤亡事故和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其中,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提出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8-0052-02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成败。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虽然我国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工程质量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建筑企业大部分项目管理人员都是来自于基层,因此缺乏一些现场管理经验和知识,且文化水平较低,管理工作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应付,加上有些管理人员思想道德观念较差,缺乏一定的创

新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同时,由于一些领导没有做好带来作用,不能合理分配工程施工任务,难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1.2工程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质量问题层出不断,这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不能很好地分清各自的责任范围,待质量问题出现后,他们互相之间推诿责任,在建设工程合同条款签订时,并没有认真了解合同的条款约定,不能利用合同来约束自已的责任,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问题得不能及时解决,进而造成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事故。 1.3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项目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选用最优化施工方案。然而,在施工组织设计时,一些管理人员只是为了尽快完成设计工作而去照搬其他施工方案,不重视现场材料检验,导致一些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上工程质检员不能负起自身的职责,常常采用不规范的监管方式,进而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了保障。 1.4未能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施工,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建筑钢筋混凝土中,有些施工管理人员不能能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钢筋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且不重视钢筋抗压、抗弯等试验。同时,对于混凝土工程,不能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水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