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二班)

道路工程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LD803公路路线路面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资料

目录一:道路平面定线设计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

四: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五: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六:附录

附录一:实验数据整理

附录二:Bisar数据输入及计算结果七:图纸汇总

一:平面定线设计

1.交通组成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拟定。

交通组成

折减系数

初始年交通量:

)

/3579(= 1×1535+2×22+3×145)+(73+2×123)+(139+1.5×134)+260+(154=N 0日辆

暂定公路远景设计年限拟定为 15 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

)

/(6900%)8.41(3579)1(11510日辆=+?=+?=--n k N N

根据相关规范,小于15000,所以远景年限拟定为15年合理,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FB01-2014》,并考虑到该区域为山区,人流量交通都比较少,可以归为次要干线公路或集散公路,因此拟定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双向车道,设计速度60km/h 。

2.平面选线 2.1.交通背景

该地段位于湖南省境内,山岭,梯田比较多,也有一些河流,人口比较稀疏,地势高低

起伏,可以归为集散道路

2.2地图定点

在地图上拟定道路的起点,交点,终点,如下:

方案比选:

两种方案,首先在工程量上,方案一总长度1256米,方案二1271米,相差不大,方案一相对而言经济造价稍有优势,其次,方案一只有一个交点,线性简单,易施工,行车舒适平缓,而方案二有三个交点,线路复杂,工程量更大,行车也不舒适,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都不如方案一;除此之外,路线选择还要考虑与当地居民的联系,比较两个方案,线路都比较靠近当地村民,而且没进村,不扰民,在地形地势方面,方案二的设计的线路的地形较为复杂,而方案一地势比较平缓,施工运输都比较方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方案一更佳。

2.3 相关技术指标的拟定及线形设计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FB01-2014》,圆曲线最小半径要求,最大超高为4%时,圆曲

线最小半径为150米,最大半径为10000米,因此初拟超高为3%,圆曲线为300米。

如图,走向为A-C ,D ,E 为切点,B 为交点,坐标如下: A:(460974.664,935746.581) B:(461615.764,935373.830) C:(462009.505,935721.180)

路线长、方位角计算: (1) AB 段

372.751)

(-641.100,)

935373.830- 1,935746.58461615.764-4(460974.66==A

m D AB 588.741)372.751()-641.100(22=+==

?-=??=175.30arctan

x

y

R ?=?-=+=825.149175.30180180R AB

θ

(2) BC 段

)

35.347,741.393()

180.935721830.935373,505.462009764.461615(4BC --=--=

?=??=418.41arctan

x

y

R ?=418.41BC θ

所以转角ɑ=149.825-41.418=108.407度

2.4 缓和曲线的设定

根据相关公式,缓和曲线有最小长度的要求

(1)m R v L 25300

60035.0035.0m in 3

3=?=?= (2)行驶时间不宜过短,行驶时间取为3秒,则m t v L 5036

.3606.3min =?=?= (3)超高渐变率适中,p B

L ??

=

min 综上,取缓和曲线长度为50米

2.4 圆曲线计算与校核

α——路线转角 L ——曲线长(m ) T ——切线长(m )

E ——外矩(m ) J ——校正数(m ) R ——曲线半径(m )

已知圆曲线半径m R 00.300=,

m L s 50=α=108.407度

m 994.242402/2

3=-=R L L q S

S 347.02384243

4

2

=-=R

L R L P S

S 0

7746.46479.28==R L S

οβ

489.4412

tan )(=++=q P R T α

618.6172180

)

2(=+-=S L R L π

βαο 494.2132

sec

)(=-+=R P R E α

360.2652=-=L T J

桩号校核: JD K1+439.450

-) T 441.489

ZH K0+997.961

50.000

+) L

S

HY K1+047.961

) 567.618

+) (L-L

s

HZ K1+615.579

50

-) L

S

YH K1+565.579

-)(L-2Ls)/2 258.809

QZ K1+306.770

+) (2T—L)/2 132.680

JD K1+439.450 校核差0

二纵断面课程设计

2.1竖曲线设计

根据纬地软件上绘制的纵断面图,以及公路线路设计规范,尽量使土挖方量和填土量保持平衡,设计出一条合理平缓行车舒适的竖曲线。

相关技术指标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拟定纵坡,坡长及竖曲线半径汇总如下

2.2 竖曲线

根据在纬地软件上的纵断面地形起伏变化,尽量使两个不同方向的坡度能更好的衔接,行车更舒适,取竖曲线半径R=15563米,满足规范大于10000m;

变坡点的桩号K0+740,ω=i2-i1=-2.258%,为凸形竖曲线,则竖曲线长度L=R ω=351.413m

切线长T=L/2=175.668m

竖曲线外距E=T2/2R= 0.991m

竖曲线起点桩号:K0+740-175.668= K0+564.332

竖曲线终点桩号:K0+740+175.668= K0+915.668

竖曲线起点高程:

H 95.827+1.224%×424.332=101.021m

q

坡点高程:95.827+1.224%×600=103.171m

三 横断面设计

3.1.横断面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

3.1.1.超高的计算

μ1272-=R v i h ,μ=03804.07275

.102328.78042+-R

R ,其中R=300m,v=60km/h,代入公式,可求得i h =0.0549≈5.49%

根据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路面类型为碎,砾石等粒料路面,路拱横坡度为2.5%~3.5%,取横坡度为3%。

3.1.2.超高过渡段的设置

超高过渡段长度的计算。

p

Δ'i

B L c =

,其中'B 为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绕内便沿线旋转,取'B =B (行车道宽度)=3.5m,i Δ为超高坡度与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即0249.003.00549.0=-,P 为超高渐变率,根据规范取1/150,代入上式,可求得c L =13.0725,安全起见,取5的整数倍20m

3.2平曲线加宽设计

3.2.1.加宽值的确定

考虑车速的影响,圆曲线上路面的加宽值按道路勘测设计上的公式???? ??+=R v R A N b 05.022

其中N=3,A 为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三种标准车型轴距加前悬的长度分别为5m,8m,5.2+8.8m 。根据设计资料,交通流量中3钟车都有,因此一个方向的总加宽值可取普通

28.13006005.030021423006005.030028222=????

?

??+??+???? ???+??=b m ,取1.3米

3.2.2加宽过渡段长度

加宽过度段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一致50m。

各项公路技术标准汇总如下表

四:路面干湿类型及土基回弹模量的计算

4.1 设计资料

土类地质情况如下

承载板试验资料如下

4.2 路面干湿类型的判断

本道路位于湖南省境内,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相关规定,湖南省属于Ⅳ5区,土类为粘性

土,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取路基临界高度值如下: H 1=1.9m,H 2=1.4,H 3=1.1m

湖南省最不利季节出现在4,5月份,降雨量大,最高水位根据上面设计资料为0.99m,小于H 1,因此可判断干湿类型为过湿状态。

4.3 刚性承载板法算E 0

土是非线弹性-弹性变形体,但在一定条件下,简化为线弹性材料(一般为变形L<1mm,

即取上表中回弹变形小于100),根据公式Σli

Σpi

)

μ1(4πD 1000200-=E 计算。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公式如下

()()()

N x x N y x xy a //2

2∑∑∑∑∑--=

)(a -)(平均平均x y b ?=,即为拟合曲线,也可以用excell 编入数据绘制拟合曲线,如下图

由上图可得土基的应力应变拟合曲线为8525.036.855-=x y ,拟合精度为0.9942,由于线弹性变形是从零点开始出发,因此实际的弹性变形应为试验测出的值加上截距0.85,实际土压缩值如下表

P(MP) 0.02 0.04 0.06 0.08 0.10 0.15 L(0.01mm)

22.85

37.85

50.85

65.85

80.85

119.85

Σli

Σpi

)

μ1(4πD 1000

200-=E ,0μ为土的泊松比0.35,D 为承载板直径,取30cm,,代入上式可求出Mpa 1046.240?=E 。

4.4贝克曼梁弯沉实验法算E 0

实验数据如下表

\\

根据上表数据,可求得标准差S=22.249,E 0计算按下面的公式

其中l(平均)=192.643,,μ0等于0.35,P=0.7MPa,δ=10.65cm,

根据规范查,二级公路取Z ɑ=1.645,所以

243.229249.22645.1643.192ɑ00=?+=+=S Z l l (0.01mm )

MPa p E 636.40712.0)μ1(l δ210002

00

0=?-?

=

测点 1 2 3 4 5 6 7 回弹弯沉0.01mm 201

168

209

151

215

211

179

测点 8 9 10 11 12 13 14 回弹弯沉0.01mm

212

201

201

206

197

198

148

4.5 沥青路面容许弯沉的计算

根据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b S c D A A A Ne L 2.0600-=

其中,公路二级,Ac 取1.1,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As 取1.0,半刚性沥青路面,A b 取1.0,Ne 为362.514万次,带入上式,求得D L =269,大于实际弯沉229.243,满足设计要求。

4.5轴次计算

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BZZ-100)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

4.5.1 交通组成(小于25的轴重均不给予考虑)

4.5.2.轴次计算

4.5.2.(a)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计算路面厚度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i的作用次数ni,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35

.4

1

2 1

∑=

?

?

?

?

?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N—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

i

N—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i

P—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C

1,C

2

分别为轴数系数和轮组系数

轴载计算结果如下表:

车型P i C1C2N i

解放

CA10B 后轴60.85 1 1 154 17.744 解放

CA390 前轴35 1 6.4 260 17.292 后轴70.15 1 1 260 55.615 东风

EQ140 后轴69.2 1 1 134 27.013 黄河

JN150 前轴49 1 6.4 139 39.953 后轴101.6 1 1 139 148.937 黄河

JN253 前轴55 1 6.4 73 34.680 后轴66 2.2 1 73 26.349 长征

XD980 前轴37.1 1 6.4 145 12.426 后轴72.65 2.2 1 145 79.463 日野

ZM440 前轴60 1 6.4 123 85.318 后轴100 2.2 1 123 270.600 日野

KB222 前轴50.2 1 6.4 22 7.025 后轴104.3 1 1 22 26.422 太拖拉

138 前轴51.4 1 6.4 103 36.451 后轴80 2.2 1 103 85.842

971.130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2年,双向两车道,车道系数为0.6-0.7,取0.65,γ=4.8%,所以 累计当量轴次:

()[][]

车道万次/514.36265.013.9710.048

365

1048.1ηγ

3651γ112

1

=???-=?-+=

N N t

e

根据相关规范,

其交通量在300万与1200万之间,属于中等交通量。

4.5.2(b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时,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i 的作用次数Ni,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8

1

21∑=???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

i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 —标准轴载,KN

i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C 1,C 2分别为轴数系数和轮组系数

轴载计算结果如下表:

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2年,双向双车道的车道系数是0.6-0.7,取0.65,γ=4.8%.

累计当量轴次: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嘉应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 设计题目: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1301 姓名:健文 学号: 133120001 指导老师:王莺歌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1设计容 (1) 2设计条件 (2) 二.框架结构计算过程 (2) 1.平面布置 (3) 2.结构计算简图 (4) 3.力计算 (5) (1)恒荷载计算 (5) (2)活荷载计算 (8) (3)荷载转化 (9) (4)水平荷载计算 (15) (5)弯矩调整 (21) (6)力组合 (23) 三.构件配筋计算 (32) 1.梁的设计 (29) 2.柱的设计 (35) 四.绘制框架结构施工图 (45)

1 设计题目 某办公楼是五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图如附图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设计该办公楼。选第②榀框架进行设计。 根据学号选择自己的跨度

2 设计资料 (1) 设计标高:层高3.300m ,室设计标高000.0±m ,室外设计标高-0.600m ,基础 顶面离室外地面为600mm 。 (2) 屋面楼面荷载:恒载1.5 kN/m 2(不包括板结构自重),活载2kN/m 2。 (3) 梁上墙荷载:8kN/m 。 (4) 基本风压:20/60.0m KN w =(地面粗糙度为B 类)。 3 设计容 (1)结构布置及主要构件尺寸初选。 (2)荷载计算。计算第②榀框架的梁柱承受的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 (3)力计算。使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或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使用D 值法计算水平荷载。 (4)力组合。考虑永久荷载控制,可变荷载控制情况。 (5)框架的梁柱截面设计。进行正截面、斜截面配筋计算。 (6)绘制一榀框架的结构施工图。 4 提交成果 (1)多层框架设计计算书。 (2)一榀框架结构施工图。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指导老师:刘雁 班级:建学0901班 学生姓名:张楠 学号: 091402110 设计时间: 2012年1月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系

目录 1、设计任务书———————————3 2、设计计算书———————————5 3、平面结构布置——————————5 4、板的设计————————————6 5、次梁的设计———————————8 6、主梁的设计———————————12

一、设计题目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设计资料 1.扬州大学图书馆, 层高均为5.0米,开间5米,进深6.6米。试设计第三层楼盖。楼盖拟采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RB400。 2.楼面做法:楼面面层为20mm厚1:2水泥白石子磨光打蜡,找平层为20mm厚1:3水泥砂浆,板底为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 三、设计内容 1.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方案,确定梁板截面尺寸。 2.板的计算 (1)确定板厚 (2)计算板上荷载 (3)按照塑性理论计算板的内力 (4)计算板的配筋

3.次梁计算 (1)确定次梁尺寸 (2)计算次梁上荷载 (3)按照塑性理论计算次梁内力 (4)计算次梁配筋 4.主梁计算 (1)确定主梁尺寸 (2)计算主梁上荷载 (3)按照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内力,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及调幅 (4)绘制主梁内力包罗图 (5)计算主梁的配筋,选用只考虑箍筋抗剪的方案 (6)绘制主梁抵抗弯矩图,布置钢筋 5.平面布置简图

成果应包括: 1.计算书 (1)结构布置简图 (2)板和次梁的内力计算,配筋 (3)主梁的内力计算,内力包络图,配筋 2.图纸 (1)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包括梁板编号,板配筋),比例1:100(2)绘制次梁配筋图(包括立面、剖面详图),比例1:50,1:20 (3)绘制主梁弯矩包罗图、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包括立面、剖面详图),比例1:50,1:20 (4)设计说明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设 计 计 算 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第二章方案论述 (6) 2.1 建筑方案论述 (6) 2.2结构设计论述 (7) 第三章结构方案设计 (9) 3.1设计总说明 (9) 3.1.1设计依据 (9) 3.1.2 设计概述 (9) 3.1.3 结构说明 (9) 3.1.4.各部分建筑构造 (9) 3.2结构方案设计 (10) 3.2.2场地条件 (10) 第四章荷载计算 (11) 4.1荷载汇集及截面尺寸的选取 (11) 4.1.1 框架柱: (11) 4.1.2 框架梁: (11) 4.1.3 材料情况: (11) 4.2荷载汇集 (11) 4.3 计算简图及层数划分 (13) 4.4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4) 第五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19) 5.1层间侧移刚度计算 (19) 5.1.1梁线刚度 (19) 5.1.2柱线刚度计算 (20) 5.1.3柱侧移刚度计算 (20) 5.2水平地震作用层间地震剪力和弹性位移的计算 (21) 5.2.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计算 (23)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采用D值法) (23) 5.4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 (25) 5.5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梁端剪力和柱轴力 (25) 5.6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图 (26) 第六章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26) 6.1自然条件 (27) 6.2风荷载计算 (27) 6.3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采用D值法,取中框架计算) (28) 6.4 风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计算 (29) 6.5风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30) 6.6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图 (30) 第七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31) 7.1竖向荷载计算 (31) 7.1.2 恒荷载 (3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宾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桩基础,首层柱网布置如附件所示,试按要求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 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岩土层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划分:1、人工填土层(Q m1);2、第四系冲积层(◎); 3、残积层(Q1);4、白垩系上统沉积岩层(K)。 各土(岩)层特征如下: 1)人工填土层(c m1) 杂填土: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较多建筑垃圾(碎砖、碎石、余泥等)。本 层重度为16kN/nt松散为主,局部稍密,很湿。层厚 1.50m。 2)第四系冲积层(c a1) 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可塑,含细砂及少量碎石。该层层厚 3.50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3 =44.36%; p = 1.65 g/cm3; e= 1.30 ; I L= 1.27 ; Es= 2.49MPa;C= 5.07kPa,? = 6.07 °。 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55kP& ②-2粉质粘土:灰、灰黑色,软塑状为主,局部呈可塑状。层厚 2.45m。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为:3 = 33.45%; p = 1.86 g/cm3; e= 0.918;l L=0.78; Es=3.00Mpa C=5.50kPa,①=6.55 °。 ②-3粉质粘土:褐色,硬塑。该层层厚 3.4m。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 3 为:3 = 38.00% ; p = 1.98 g/cm ; e= 0.60;I L=0.20; Es=10.2MPa。 3)第四系残积层(Qf) ③-1粉土:褐红色、褐红色间白色斑点;密实,稍湿-湿。该层层厚2.09m。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纸

一、设计资料 温州地区某一单跨厂房总长度60m,纵向柱距6m,跨度18m。建筑平面图如图1所示。 1.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柱,梯形钢屋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屋面坡度i=1/10; L为屋架跨度。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无侵蚀性介质,屋架下弦标高为18m; 厂房内桥式吊车为1台30t(中级工作制)。 2. 屋架形式及材料: 屋架形式、几何尺寸及内力系数(节点荷载P=1.0作用下杆件的内力)如附图2所示。屋架采用的钢材为Q235钢,并具有机械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180℃冷弯试验和碳、硫、磷含量的保证;焊条为E43型,手工焊。 3. 荷载标准值(水平投影面计) ①永久荷载: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5 KN/m2 保温层0.55 KN/m2 一毡二油隔气层 0.0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2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按经验公式0.120.011 q L =+计算: 0.318 KN/m2 悬挂管道: 0.15 KN/m2 ②可变荷载: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2 7.0m kN / 雪荷载标准值: 0.35KN/m2 积灰荷载标准值: 1.2 KN/m2 厂房平面图

.51507.5 9 内力系数图 二、屋盖支撑布置 1、上弦横向水平支撑 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房屋两端的第二开间,沿屋架上弦平面在跨度方向全长布置。考虑到上弦横向水平支撑的间距大于60m,应在中间柱间增设横向水 平支撑。 2、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屋架跨度为18m,应在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同一开间设置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辽宁工业大学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工程结构课程设计(36组)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32班 学号:X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 教师职称:教授 起止时间:2016.1. 4-2016.1.15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结构教研室

目录 1.设计资料---------------------------------------------------------------1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1 3.板的设计-------------------------------------------------------------- 2 (1)荷载计算---------------------------------------------------------------2(2)计算简图--------------------------------------------------------------2(3)弯矩设计值------------------------------------------------------------3(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 4.次梁设计---------------------------------------------------------------4(1)荷载设计值-------------------------------------------------------------4(2)计算简图-------------------------------------------------------------- 4(3)内力计算---------------------------------------------------------------4(4)承载力计算------------------------------------------------------------5 5.主梁设计---------------------------------------------------------------6(1)荷载设计值-------------------------------------------------------------6(2)计算简图--------------------------------------------------------------6(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7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巨详细的步骤)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部分:框架结构设计资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科技局拟建的办公楼,其功能为该局提供日常办公活动、举办各类小型学术报告的场所。结构形式为整体五层框架结构,局部六层,第六层为砖结构。建筑面积为5238m2,层高3.6m,总高为21.900m,室内外高差0.450m。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二设计依据: 2-1. 气象条件: 2-1.1雪荷载:基本雪压力为S0=0.45kN/m2(水平投影); 2-1.2 风荷载: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基本风压力为W0=0.60kN/m2; 2-1.3常年气温差值:年最高温度390C,最低气温-40C; 2-1.4 最大降雨程度65.2㎜/h,降雨强度145㎜/h。. 2-2. 建筑耐久等级、防火等级为Ⅱ级。 2-3. 工程地质条件: 2-3.1 该场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属浑河冲积阶地。根据建筑对基地的勘察结果,地质情况见表1: 表1建筑地层情况表(标准值) 序号岩土分类(m)土层深度(m)厚度范围(m)地基承载力 f ak(kPa) 1 耕植土0-1. 2 1.2 2 粘土 1.2-4.6 3.4 220 3 砾砂 4.6-5.5 0.9 320 4 圆砾 5.5-12.0 6. 5 360 ②表中给定土层深度自然地坪算起. 2-3.2建筑场地冰冻深度:-1.2M; 2-3.3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场地,拟建场地不存在软土震陷、砂(粉)土液化的可能性,为建筑场地有利地段。 2-3.4地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3.5活荷载:走廊2.0KN/㎡,楼梯间2.0KN/㎡,厕所2.0KN/㎡, 办公室2.0KN/㎡,门厅2.0KN/㎡,库房6.0KN/㎡,上人屋面2.0KN/㎡, 不上人屋面0.5KN/㎡. 2-4 主要参考资料: 2-4.1各专业课教材 2-4.2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建筑设计资料集》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11土木工程(专升本)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某多层工业建筑物平面如下图所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资料 1)楼面构造层做法:水泥砂浆地面(0.65KN/ m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5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17kN/m2); 2)可变荷载:Pk=6.0 kN/m2 3)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当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4kN/m2时,取1.3); 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 钢筋: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余采用HPB235级钢筋;5)本建筑物位于非地震区,建筑物安全级别为二级,结构环境类别为一类。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3m,次梁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布置两跟次梁,板的跨度为2.1m ,l02/l01=6.6/2.1=3.14,因此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200/40=55.0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10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2=6600/18~6600/12=366~550mm。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h=500mm。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框架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0/10=6600/15~6600/10=440~660mm,取h=60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三、板的设计 1)荷载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水泥砂浆地面(0.65KN/ m2)=0.65kN/m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0.1*25=2.5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0.020*17=0.34kN/m2 小计: 3.49 kN/m2取3.5 kN/m2 板的活荷载标准值:60.0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因当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4kN/m2,所以取1.3。 于是板的恒荷载设计值:g=1.2*3.5=4.2kN/m2 活荷载设计值:q=1.4*6.0=8.4kN/m2 荷载总设计值:g+q=4.2+8.4=12.6kN/m2 1)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由设计任务书可知: 厂房总长为120m,柱距6m,跨度为24m,屋架端部高度为2m,车间内设有两台中级工作制吊车,该地区冬季最低温度为-22℃。暂不考虑地震设防。 屋面采用1.5m×6.0m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屋面坡度为i=1:10。卷材防水层面(上铺120mm 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和三毡四油防水层)。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7KN/㎡,雪荷载标准值为0.4KN/㎡,积灰荷载标准值为0.5KN/㎡。 屋架采用梯形钢屋架,钢屋架简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二选材: 根据该地区温度及荷载性质,钢材采用Q235-C。其设计强度为215KN/㎡,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接,构件采用钢板及热轧钢筋,构件与支撑的连接用M20普通螺栓。 屋架的计算跨度L。=24000-2×150=23700,端部高度:h=2000mm(轴线处),h=2150(计算跨度处)。 三结构形式与布置: 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见图1所示: 图1 屋架支撑布置见图2所示:

图2 四荷载与内力计算: 1.荷载计算: 活荷载于雪荷载不会同时出现,故取两者较大的活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防水层(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0.35KN/㎡找平层(20mm厚水泥砂浆)0.02×20=0.40 KN/㎡保温层(40mm厚泡沫混凝土0.25 KN/㎡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钢屋架和支撑自重0.12+0.011×24=0.384 KN/㎡ 总计:2.784 KN/㎡可变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屋面活荷载(取两者较大值)0.7KN/㎡积灰荷载0.5KN/㎡风载为吸力,起卸载作用,一般不予考虑。 总计:1.2 KN/㎡永久荷载设计值 1.2×2.784 KN/㎡=3.3408KN/㎡可变荷载设计值 1.4×1.2KN/㎡=1.68KN/㎡2.荷载组合: 设计屋架时应考虑以下三种组合: 组合一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 屋架上弦荷载P=(3.3408KN/㎡+1.68KN/㎡) ×1.5×6=45.1872KN 组合二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可变荷载 屋架上弦荷载P1=3.3408KN/㎡×1.5×6=30.07KN P2=1.68KN/㎡×1.5×6=15.12KN 组合三全跨屋架及支撑自重+半跨大型屋面板自重+半跨屋面活荷载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建筑概况 1、设计题目:++++++++++++ 2、建筑面积:6500㎡ 3、建筑总高度:19.650m(室外地坪算起) 4、建筑层数:六层 5、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二、工程概况: 该旅馆为五层钢筋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6500m2,建筑物平面为V字形。走廊宽度2.4m,标准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45m,其它轴网尺寸等详见平面简图。 三、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本地区基本风压 0.40kN/㎡,基本雪压0.35kN/㎡(按你设计的城市查荷载规范) 2、抗震烈度:7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1g(按你设计的城市查抗震规范) 3、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地点冰冻深度0.7M;(按你设计的城市查地基设计规范) 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场地土;(任务书如无,可按此) 场地土层一览表(标准值)(可按此选用)

注:1)地下稳定水位居地坪-6m以下; 2)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 4、屋面做法: 防水层:二毡三油或三毡四油 结合层:冷底子油热马蹄脂二道 保温层:水泥石保温层(200mm厚) 找平层:20mm厚1:3水泥砂浆 结构层:100mm厚钢筋砼屋面板 板底抹灰:粉底15mm厚 5、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或铺地砖 120㎜厚现浇砼板(或按你设计的楼板厚度) 粉底(或吊顶)15mm厚 6、材料 梁、柱、板统一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PB335,箍筋采用HPB235,板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四、建筑要求 建筑等级:耐火等级为Ⅱ级 抗震等级为3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五、采光、通风、防火设计 1、采光、通风设计 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门窗位置,从而形成“穿堂风”,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便于通风。 2、防火设计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Ⅱ级,建筑的内部装修、陈设均应做到难燃化,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及降低蔓延速度,公共安全出口设有三个(按设计),可以方便人员疏散。因该为旅馆的总高度超过21m属多层建筑,因而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50045-95)规定,楼梯间应采用封闭式,防止烟火侵袭。在疏散门处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各层均应设有手动、自动报警器及高压灭火水枪。 六、建筑细部设计 1、建筑热工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 2、建筑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说明书 二零一三年六月 土木工程

某框架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威海近郊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当于七层以上民用建筑),车间有三排柱,柱截面尺寸为400×600mm2,平面图如图1。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特征值如表1,弯矩作用于跨度方向。室内外高差0.30m。 图1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图 表1 荷载效应特征值 二、地质资料 1.综合地质柱状图如表2,地下水位在细砂层底,标准冻深为2m; 2.冻胀类别为冻胀。

表2 综合地质柱状图 三、设计要求 1.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绘制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剖面图,配筋图。 四、设计步骤 1.考虑冻胀因素影响确定基础埋深;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3.计算基础底面尺寸,确定基础构造高度; 4.计算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5.按倒梁法计算梁纵向内力,并进行结构设计; 6.计算基础的横向配筋及翼缘高度; 7.绘制施工图。

五、工作量 1. 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 计算该条形基础相邻两柱的沉降差; 3. 完成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4. 完成铅笔绘制2号施工图一张; 5. 配合教师安排进行答辩。 六、内力计算 (一) 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地质资料进入土层1.2m 为粘土层,其基本承载力特征值为147kPa ak f =,可知其为最优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大于30cm 。又有考虑冻胀因素的影响,根据规范可知,其设计冻深d z 应按下式计算:0 2.0 1.00.90.95 1.71m ...zs zw ze d z z ψψψ=???==,基础 埋深应在设计冻深以下,据此可初步确定基础埋深为2.3m 。根据基础埋深 2.3m>0.5m d =需进行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度修正,持力层为黄褐色粘性土层。液性指数 2618 0.50.853418 p L L p w w I w w --= = =<--,又0.70.85 e =<,查表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0.3, 1.6b d ηη==,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m γ= 317 1.2190.8 17.8kN/m 2.0 ?+?=, 条形基础的基础埋深一般自室内底面算起,室内外高差为0.3m ,取 2.30.3 2.6m d =+=, 则可得修正值为:(0.5)147 1.617.8(2.60.5)206.81kPa a ak d m f f d ηγ=+-=+??-=。 (二) 确定基础梁的高度、长度和外伸尺寸 根据规范要求,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应该取为柱距的1/81/4倍 ,又有此处柱距取为6500mm ,故可得到基础梁的高度(1/81/4)6200(7751550)mm h =?=,取 1500mm h =,即为 1.5m h =。根据构造要求,条形基础端部外伸长度应为边跨跨距的1/41/3倍,故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可以得到基础端部左侧延伸 1(1/4 1/3)(1/41/3)6200(1550 2067)m m l l ==?=,取1 2.0m l =。计算简图如图 2所示:

单层厂房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课 程 设 计 专业: 土木工程(本科) 学号: 姓名: 杨树国 日期: 2008年4月16日 一、设计资料 1、白银有色(集团)公司某单层车间建筑平面图。 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 二、计算简图的确定 计算上柱高及全柱高: 室外地坪为-0.15m ,基础梁高0.6m ,高出地面 m ,放置于基础顶面,故基础顶面标高-0.65m 。 根据设计资料得: 上柱高u H =吊车梁高+轨道构造高度+吊车高度+安全距离 =900+200+2734+166=4000=4m 全柱高H =轨顶标高-(吊车梁高+轨道构造高)+上柱高-基顶标高 =++4+= 故下柱高u l H H H -==6.35m 上柱与全柱高的比值 386.035 .100 .4===H H u λ 柱截面尺寸:

因电车工作级别为5A ,故根据书表(A )的参考数据, 上柱采用矩形截面 A 、C 列柱:mm mm h b 500500?=? B 列柱:mm mm h b 700500?=? 下柱选用Ⅰ型 A 、C 列柱:mm mm mm h h b f 2001200500??=?? B 列柱:mm mm mm h h b f 2001600500??=?? (其余尺寸见图),根据书表关于下柱截面宽度和高度的限值,验算初步确定的截面尺寸,对于下柱截面宽度 A 、C 列柱: mm b mm H l 50025425 6350 25=<==(符合) B 列柱: mm b mm H l 50025425 635025=<==(符合) 对于下柱截面高度: A 、C 及 B 列柱皆有: mm h mm H l 120052912 6350 12=<==(符合) 上、下柱截面惯性及其比值 排架A 、C 列柱 上柱 49310208.5500500121 mm I u ?=??= 下柱 33800200121 21200500121???-??=l I +]502002 1 )27005032(50200361[423???+?+???41010067.7mm ?= 比值:074.010067.710208.510 9 =??==l u I I η 排架B 列柱 上柱 410310429.1700500121 mm I u ?=??= 下柱 33120020012 1 21600500121???-??=l I

课程设计计算书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某综合楼给排水工程设计 学生:王玥 学号:12141020128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2012级1班 指导教师:陈妮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二○一五年一月

四川理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某综合楼给排水工程设计》专业:给排水工程 班级:2012级1班学号:12141020128 学生:王玥指导教师:陈妮 接受任务时间 2014.12.01 教研室主任(签名) 1.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A)项目简介 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建设任务书,拟在某市修建一综合楼,地上9层,建筑面积约为8000㎡,建筑高度为28.50m。一层为商业用房,层高4.50米;二至九层为普通住宅,层高3.00米。 (B)设计资料 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资料 建筑物各层平面图等。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用途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室内要设有完善的给排水卫生设备。生活供水要安全可靠,水泵要求自动启闭。该建筑物要求消防给水安全可靠,设置独立的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室内管道全部暗敷。 城市给水排水资料 1.给水水源 建筑以城市自来水管网作为给水水源。建筑物前面道路有一条市政给水可供接管,给水管管径DN200,常年水压不低于200Kpa。 最低月平均气温7℃,总硬度月平均最高值10德国度,城市管网不允许直接吸水。 2.排水条件 本地区有集中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5%,城市排水体制为雨水、污水分流制。市内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本建筑右后方有一条市政污水管和一条市政雨水管预留的检查井可供接管。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设计总概况: 1.规模:本工程是一栋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使用年限为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面积约3000㎡, 建筑平面的横轴轴距为6.5m 和2.5m,纵轴轴距为4.5m ;框架梁、柱、板为现浇;内、外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空心砌块, 外墙装修使用乳白色涂料仿石材外墙涂料, 内墙装修喷涂乳胶漆, 教室内地面房间采用水磨石地面, 教室房间墙面主要采用石棉吸音板, 门窗采用塑钢窗和装饰木门。全楼设楼梯两部。 2.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结构。 1.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1气象资料 A.基本风压值:0.35kN/㎡, A.基本雪压值:0.25kN/㎡。 B.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为1.2m; C.室外气温:年平均气温最底-10℃,年平均气温最高40℃; 2水文地质条件 A.土层分布见图1-1,地表下黄土分布约15m ,垂直水平分布较均匀,可塑 状态,中等压缩性,弱湿陷性,属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fak=120kN/㎡。

B.抗震设防等级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地震设计分组为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C.常年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8m ,地质对水泥具有硫酸盐侵蚀性。 D.采用独立基础, 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因素, 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独立基础的挖土方量是最为经济的,而且基础本身的用钢量及人工费用也是最低的, 整体性好, 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因此独立基础在很多中低层的建筑中应用较多。 二、设计参数: (一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为一般的建筑物,破坏后果严 重,故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耐久等级二级(年,耐火等级二级, 屋面防水Ⅱ级。 (三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应进行必要的抗震措施。 (四设防类别丙类。 (五本工程高度为15.3m ,框架抗震等级根据GB50223-2008《建筑工程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高度不超过24m 的混 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六地基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图1-1 土层分布 第二章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 第一节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2 .计算书 某大学7层学生宿舍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没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年限为50年,试设计该结构(限于篇幅,本例仅介绍 轴框架结构的设计)。 2.1设计资料 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学生宿舍,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别如图1-1、图1-2所示,L 1=6m ,H 1=4.5m 。 (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00m ,室内外高差600mm 。 (2)墙身做法:墙体采用灰砂砖,重度γ=18kN/m 3 ,外墙贴瓷砖,墙面重0.5kN/㎡,内 墙面采用水泥粉刷,墙面重0.36kN/㎡。 (3)楼面做法:楼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1.56kN/㎡;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5kN/㎡。 (4)屋面做法:屋面采用柔性防水,屋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3.24 kN/㎡;屋面为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 (5)门窗做法:木框玻璃窗重0.3kN/㎡,木门重0.2kN/㎡。 (6)地质资料:位于某城市的郊区,底层为食堂,层高4.5m ,2~7层位学生宿舍。 (7)基本风压:4.00=ω 2 m kN 。 (8)材料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级别HRB400和HPB300。 图1-1 建筑平面图 2.2 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1所示。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如下: 图2-1 结构平面布置图 边跨(AB 、CD 跨)梁: mm l l h )1000~7.666(8000121 )121~81(=?==, 取mm h 1000=;h b ) 3 1 ~21(=,取 mm b 400=。 边柱和中柱(A 轴、B 轴、C 轴)连系梁:取mm mm h b 500250?=?;中柱截面均为mm mm h b 600500?=?,边柱截面均为mm mm h b 500450?=?现浇楼板厚mm 120。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59所示根 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标高为mm 1500-,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 mm 5.6。 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2-2。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02I I =(0I 为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 惯性矩)。 图 2-2 结构计算简图:单位;×10-3E (m 3)

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浅埋式闭合框架结构设计 结构计算书

一,截面尺寸 设S为600mm,则有h1=S+h=600+600=1200(mm),可得 h+S/3=800≤h1=1200, 如右图所示。 二,内力计算 1计算弯矩M 1.1.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基本结构如下 图。 1.2典型方程 弹性地基梁上的平面框架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只是需要将下侧(底板)按弹性地基梁考虑。 由图-1的基本结构可知,此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就只有X1和X2,即可以得出典型方程为: 图-1截面图

系数是指在多余力x i 的作用下,沿着x i 方向的位移,△iP 是指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沿x i 的方向的位移,按下式计算: δij =δ‘ij +b ij △ij =△’iP +b ip δ’ij =ds i ∑? EJ Mj M δij ---框架基本结构在单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不包括地板)。 b ij ---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单位力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 i 方向的位移; △ ’iP---框架基本结构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 b ip ---底板按弹性地基梁在外荷载的作用下算出的切口处x i 方向的位移。 1.2求δ‘ij 和△’iP ; X 1δ11+X 2δ12+△1P =0 X 1δ21+X 2δ22+△2P =0 图-3 M 1 图-4 M 2

M 1=1×L y =3.4(kNm) M 2=1(kNm) M P 上=1/2×q 1×(L X /2)=66.15(kNm) M P 下=1/2×q 1×(L X /2)+1/2×q 2×L y 2=193.31(kNm) M1 Q 10 M2 Q 20 M P 上 M P 下 M P 下-M P 上 -3.4 0 -1 0 66.15 193.31 127.16 以上摘自excel 文件; 根据结构力学的力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 δ’11= EI y 2 1L 2/3M =4.85235E-05 δ’12=δ’21=EI L M y 1=2.14074E-05 δ’22= EI L L 2x y +?=2.03704E-05 图-5 M q

课程设计计算书资料

东东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夜大学 课程设计计算书 题目: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课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院部: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YS05115 学生姓名:刘晓强 学号:5320005115152023 设计期限:2016. 06——2016. 08 指导教师:谢鲁齐 教研室主任: 院长(主任):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6年8月30 日

目录 1 设计资料 (1) 2 平面结构布置 (1) 3 板的设计 (2) 3.1 荷载计算 (2) 3.2 板的计算简图 (2) 3.3 板弯矩设计值 (3) 3.4 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 3.5 绘制板施工图 (5) 4 次梁设计 (5) 4.1 次梁的支承情况 (5) 4.2 次梁荷载计算 (5) 4.3 次梁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6) 4.4 次梁内力计算 (6) 4.5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 4.6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8) 5 主梁设计 (8) 5.1 主梁支承情况 (8) 5.2 主梁荷载计算 (9) 5.3 主梁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9) 5.4 主梁内力计算 (9) 5.5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1) 5.6 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2)

1 设计资料 某工业车间楼盖,平面如图所示(楼梯在平面外)。墙体厚度370mm,柱子截面尺寸按400×400mm。 楼面活载为6.20kN/m2。采用C30混凝土,板中钢筋一律采用HPB300级钢筋,梁中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余采用HPB300级钢筋。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kN/m3),板底抹灰采用15mm厚石灰砂浆(17kN/m3)。厂房安全等级为一级。 2 平面结构布置 (1)主梁沿着纵向布置,跨度为3.60m,次梁的跨度为6.30m,主梁每跨内布置一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10m。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图2.1楼盖结构布置图 (2)按高跨比条件,当h≥1/40l=1500/40=37.50mm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二、设计条件 1.题号(TH×××××)后的数字对应上表中的设计条件中的数字,见附表所示。 设计主要条件见下表 2.其它条件 (1)房屋室内外高差0.45m,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采用框架结构。 (2)建筑构造 1)墙身做法±0.000标高一下墙体均为多空粘土砖,用M7.5水泥砂浆砌筑;±0.000标高以上外墙采用粘土多孔砖,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用M5混合砂浆砌筑。 内墙(乳胶漆墙面)刷乳胶漆 5mm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浆粉面(16 kN/m3) 12mm厚1:1.6水泥石灰膏打底(16 kN/m3) 刷界面处理剂一道 外墙(保温墙面——聚苯板保温) 喷涂料面层 5mm厚聚合物抹面抗裂砂浆(20 kN/m3) 耐碱玻纤网格布 界面剂一道,刷在膨胀聚苯板粘贴面上

25mm厚膨聚苯板保温层(0.3kN/m3) 界面剂一道,刷在膨胀聚苯板粘贴面上 3mm厚专用胶粘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 界面处理剂一道 粘土多孔砖基层墙面 2)平顶做法(乳胶漆顶棚) 刷乳胶漆 20mm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16 kN/m3) 刷素水泥浆一道 现浇混凝土板 3)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 15mm厚1:2白水泥彩色石子磨光打蜡(22 kN/m3) 刷素水泥结合层一道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5 kN/m3) 4)屋面做法(刚性防水屋面——有保温层) 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25 kN/m3)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 6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0.35 kN/m3)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一层(厚度大于12mm)(0.05kN/m2) 20—150mm厚轻质混凝土找坡(坡度2%)(7.0 kN/m3) 100mm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5 kN/m3) 5)门窗做法隔热断桥铝合金窗,木门 (3)可变荷载标准值 1)建设地点基本风压ω0=0.45kN/m2,场地粗糙度为B类,组合值系数ψc=0.6。 2)建设地点基本雪压S0=0.40kN/m2,组合值系数ψc=0.7。 3)不上人屋面可变荷载标准值0.5kN/m2,组合值系数ψc=0.7。 4)办公室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2.0kN/m2,组合值系数ψc=0.7。 5)走廊、楼梯可变荷载标准值2.5kN/m2,组合值系数ψc=0.7。 三、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楼盖布置、估算构件截面尺寸)与材料选择。 2.横向框架结构分析(荷载计算、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水平荷载下内力计算、水平荷载下侧移计算)。 3.框架梁、柱截面设计(选择材料、内力组合、配筋计算)。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工业大学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工程结构课程设计(36组)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32班 学号: XXXXXXXXXX 学生: 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教师职称:教授 起止时间:2016.1. 4-2016.1.15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目录 1.设计资料---------------------------------------------------------------1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1 3.板的设计-------------------------------------------------------------- 2 (1)荷载计算---------------------------------------------------------------2 (2)计算简图--------------------------------------------------------------2 (3)弯矩设计值------------------------------------------------------------3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 4.次梁设计---------------------------------------------------------------4(1)荷载设计值-------------------------------------------------------------4 (2)计算简图-------------------------------------------------------------- 4 (3)力计算---------------------------------------------------------------4 (4)承载力计算------------------------------------------------------------5 5.主梁设计---------------------------------------------------------------6 (1)荷载设计值-------------------------------------------------------------6 (2)计算简图--------------------------------------------------------------6 (3)力设计值及包络图-----------------------------------------------------7 (4)承载力计算-------------------------------------------------------------9 6.参考文献--------------------------------------------------------------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