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穷人服务的银行》-精编教案

《为穷人服务的银行》-精编教案
《为穷人服务的银行》-精编教案

《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教案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孟加拉国的现状及尤努斯创立乡村银行的意义。

2.学习作者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崇高的人格精神。

3.学习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用讲故事说出自己亲身经历来展示思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出自己亲身经历来展示思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尤努斯创立乡村银行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上17点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其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他们将获得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136万美元)的奖金。

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称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的名字如雷贯耳,其创建近三十年以来在孟加拉推行的贫困农户小额贷款的成功模式,被复制到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欠发达国家),在全世界反贫困事业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MuhammadYunus)因而也就被视为全世界利用小额贷款向贫困宣战的最具象征性与号召力的人物。

这个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孟加拉吉大港大学任经济系主任的孟加拉上层精英人士,以满腔的激情、虔诚而强烈的道义感去关注那些处于饥饿与赤贫中的穷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无比的坚韧挑战传统的金融体系与无效率的官僚体制。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27美元(借给42个赤贫农妇)微不足道的贷款艰难起步发展成为拥有近四百万借款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分行遍及46620个村庄)、12546个员工、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的乡村银行网络。这一传奇历程一直是我深感兴趣的课题。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格莱珉的模式不仅在贫困地区得到广泛推行,而且

美国等富裕国家也成功地建立了格莱珉网络并有效实施反贫困项目。

二、穆罕默德·尤努斯简介:

穆罕默德·尤诺斯,1940年生于孟加拉国吉大港,曾在吉大综合学院求学。他在达卡大学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1966年,获富布赖特奖学金赴美留学。他在1969年获得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得到富布赖特基金资助。不久他就回到孟加拉国,并在吉大港大学教授经济学。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饥荒,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与贫困斗争到底。他的第一笔贷款是他个人当时仅有的27美元。他把这笔钱贷给了吉大港大学附近村庄的一名妇女。

1976年他创立了格拉明乡村银行,并开始为贫困的孟加拉农民提供信贷业务。这种新兴的银行业务很快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并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银行信用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有23个国家仿效格拉明乡村银行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农村信贷体系。

尤诺斯成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之前获得过很多荣誉,总计有60项,如1978年获孟加拉总统奖,1985年获孟加拉银行奖,1998年获悉尼和平奖等。很多非政府组织也授予他很多奖项。他还获得了27项荣誉博士学位。

三、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复述课文

四、结构与内容:

本文节选自尤诺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从“1974年,孟加拉国陷入饥馑之中”开始节选。

1.苦难的现实,促其善举。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大饥荒,穷人因衣食无着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尤诺斯教授在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子走访一些最贫困的家庭时,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关切地问一个正在制作竹凳的妇女:做一个能赚多少?妇女回答:资金是高利贷者的,收入极其微薄。他又问:如果自己有钱,加工一个能赚多少?妇女说可以赚3~5塔卡,这是用高利贷获得加工收入的6~10倍。第二天,他组织学生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很普遍,她们共计需借27美元。他拿出27美元借给那42人,让她们还给放贷人,等产品出售后再还自己钱,不要利息。结果她们很守信用,实现了诺言。

英语写作课教案

英语写作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单位阿城区交界一中 姓名邹静

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Teaching Aims: According to the form, teach students 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using the effective sentences. Train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2.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get the key words and how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complete a coherent composition. Teaching Methods: Discussion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elements Six step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① Analyzing the task ②Finding out the main points ③Thinking of key points/phrases ④Forming sentences ⑤Combining the sentences into a passage ⑥Copying normally Step 2 Discussing the composition Present the writing materials to the class, ask students to do some brainstorming: 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对此看法不一。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字数:150左右)

压缩语段教案精编(精)

课题:语言运用·压缩语段 一、学习目标 1.明确压缩语段的几种考查类型。 2.掌握压缩语段的方法。 3.培养对语段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 掌握语段压缩的方法。 三、考点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关于“压缩语段” 的要求是考查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特点是“化繁为简”。它主要考查考生三个方面的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能力;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能力;③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 “压缩语段”,特别能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准确理解语段是不可回避、不容轻忽的基础。解答此题应分步进行:(1)分析语段,找出层次;(2)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3)按照既定目标,压缩字数。 四、分类解析 第一课时 (一)提取关键词 【考点解读】 这种题目一般要求既要理清文章思路,又要概括各大部分大意,把握语段的中心。提取关键词的原则 1. 首先通览语段寻找锁定有效信息:冷静取舍。 2. 其次筛选有效信息中的核心信息:再次取舍。 3. 提取而不是组合语段中的关键词:文中原有。 4. 主要用双音词或短语的形式表述:二字多字。 提取关键词的三个技法 1. 核心话题法:抓取语段核心话题词语 ●任何文体性质的语段都得围绕某个核心话题展开 ●这个话题词语在语段中出现的频率一般较多 ●承载语段核心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 2. 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 ●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 ●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 ●抓住这类关键语句就易于筛选出关键词 3. 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入门四问》教案课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与先哲对话;学习与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与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还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介绍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中国文化经典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 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是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在相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选择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经典常谈>》,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 “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链接”栏目,介绍了“古代典籍”、“《四库全书》”“常用文史工具书”三个知识,提供给学生积累;“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介绍,启示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学会好好利用工具书,培养自我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这个单元的学习,建议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 因时间关系,整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一个课时。 一、导入

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设计

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

高中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知识介绍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书面表达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点。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过程进行了一次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堂实践。教师旨在通过与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making friends”, 搜索学生头脑中有关朋友的消息,通过阅读两则e-pal广告,获取e-pals的一些信息,指导如何写e-mail ,从而达到给e-pals 写信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1.Warm-up活动:通过听一首英语歌:“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ll be.”目的是活跃气氛,为引出今天的话题做准备。 2.Revision ①使用大脑风暴法(brainstorm)让学生想出一些和friends 有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目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和写作话题make friends 相关的东西,如想法、概念、形象等酝酿写作的思路,供拟稿阶段(drafting stage)选择有写的价值和意义的东西时参考。] ②根据下列所给提示介绍你的朋友(四人一小组活

压缩语段教案

压缩语段 教学目标: 1、明确压缩语段的几种类型。 2、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掌握几种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设想: 1、分析知识要点,讲解高考例题。 2、概括压缩类型,理清解题思路。 3、点击解题误区,避免重蹈覆辙。 4、归纳解题方法,巩固练习成果。 考点阐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段落(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主要内容,提取关键词,给概念下定义,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 2011年共有7套试题考查压缩语段,分别是山东卷、天津卷、福建卷、江西卷、重庆卷、四川卷、浙江卷。题型有概括主要内容(山东卷、浙江卷、江西卷)、拟写一句话新闻(天津卷、福建卷)、按要求把段落压缩成一句话(重庆卷、四川卷:要求将文段压缩成句或者要求对多个划线句子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句式一致)。本考点的分值为3分或4分。 第一课时压缩语段之新闻(消息) 一、基本常识: 1.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所作的传播或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考查中一般为消息。 2.特点:新、快、准。 3.要素:最全的要素包括六个“W”——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4.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1

《入门四问》精编教案

《入门四问》教案 教学参考 0829 1711 《入门四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4.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这个单元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阅读渴望什么? 在国学热、读经热的当下,看看《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大卖,就会发现,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我们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用文化塑造自己。 二、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 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有很多人都发生气质性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与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高三英语写作课教案)

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 (高三英语写作课教案) 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南校区)魏燕萍 教学目的:教会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表格中涉及的要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中文要点,由词成句,由句成文。最后适当使用连接词,组句成篇,实现用词准确,行文流畅。 教学辅助手段:电脑(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介绍书面表达六步法(Introduction) 1.仔细审题,确立主题,明确要求. 2.围绕主题,提炼要点,编拟提纲. 3.分析要点及提纲,提炼关键单词和短语 4.恰当使用句型,连词成句 5.恰当使用连接词,组句成篇 6.规范誊写 二、呈现学生得分情况(Presentation) 反映出学生得分差距,引起学生共鸣:希望在作文上获得提高。 三、讨论 (Discussion) 1.写作人称为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词数150词左右,时态一般现在时. 2.明确要点,确定核心词、词组、句型。 (要点“你的看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起课堂高潮。) 四、呈现(Presentation) 1. 高考英语写作关键:A.学会使用较高级词汇。B.学会使用较丰富的句式。C.学会使用恰当的连接词。2.呈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典型句子。要求学生用高级词汇、高级句型进行改写,加以完善。 3. 展示挖空后的范文,要求学生填入适当的关联词,并指出范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反馈 (Feedback) 1.学生修改作文,互查互改错误。 2. 教师总结。首先,针对文中学生未找出或改对的错误, 帮助学生一起改正。其次,对文中的错误之处进行分类(如:名词复数、动词时态、介词等),引起学生的重视。 六、提高书面表达建议:(Suggestions) 1.准确记忆单词 2.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点,如构词法,语法知识等3.经常进行写作练习 4.适当背诵作文参考答案 5.大量阅读 七、作业 (Assignment) 发给学生另一篇体裁相似的书面表达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思路独力完成。 Teaching plan Topic: writing a composition Teaching Aims: According to the form, teach students 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using the effective sentences. Train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2.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get the key words and how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complete a coherent composition. Teaching Methods: Discussion, Presentation Teaching Aids: 1.the multimedia 2.the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elements Six step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①Analyzing the task ②Finding out the main points ③Thinking of key points/phrases ④Forming sentences ⑤Combining the sentences into a passage ⑥Copying normally Step 2:Showing results:

压缩语段教案

压缩语段 教学目标: 1、明确压缩语段的几种类型。 2、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掌握几种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设想: 1、分析知识要点,讲解高考例题。 2、概括压缩类型,理清解题思路。 3、点击解题误区,避免重蹈覆辙。 4、归纳解题方法,巩固练习成果。 考点阐释: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段落(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主要内容,提取关键词,给概念下定义,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 2011年共有7套试题考查压缩语段,分别是山东卷、天津卷、福建卷、江西卷、重庆卷、四川卷、浙江卷。题型有概括主要内容(山东卷、浙江卷、江西卷)、拟写一句话新闻(天津卷、福建卷)、按要求把段落压缩成一句话(重庆卷、四川卷:要求将文段压缩成句或者要求对多个划线句子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句式一致)。本考点的分值为3分或4分。 第一课时压缩语段之新闻(消息) 一、基本常识: 1.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所作的传播或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考查中一般为消息。 2.特点:新、快、准。 3.要素:最全的要素包括六个“W”——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4.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下学期 授课课题:Talk about everyday activities 教材版本:《Go for it》 授课时间: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题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设计为一堂写作课,重点学习如何将一天中的活动按时间顺序描述出来。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基础不牢,兴趣不高,升入初中后,缺乏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再者,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的欠缺,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用英语遣词造句,不懂英语句子结构,学生的英语写作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三、教学目标 1.能表达时间的读法和写法。 2. 能用一般现在时描述一天中的活动。 四、教学重点 1. Teach the students five basic simple sentences. 2. Develop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using simple 、complex sentences and some linking words. 六、教学难点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use some writing skills to describe everyday activities. 五、教学过程 “My day”这篇作文要求学生能描述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和活动情况,例如“I get up at 6:00. I go to bed at 9:30 in the evening.”等句型,当然也要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动词词组。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游戏What

新闻类压缩语段公开课优秀教案讲课讲稿

新闻类压缩语段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明确新闻类压缩语段的几种类型。 3、掌握新闻类压缩语段中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拟写新闻标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浙江省近几年压缩语段题,这些题考了些什么? 2016年提取关键词2013年概括寓意2012年下定义 2012年一句话新闻2010年概括内容 它们都属于压缩语段考点。 2、结合这几道高考题,请同学们说说压缩语段在题型上和选材上的特点。(题型灵活多变,取材新颖且贴近生活) 二、介绍压缩语段相关知识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或短语句。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地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 高考命题常见形式:1、新闻类:拟标题、写导语、拟写一句话新闻、概括新闻要点等; 2、筛选概括类:对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性语段压缩概括; 3、寓言类语段概括寓意; 4、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5、提取语段的关键词。 三、介绍新闻相关知识 (一)、简述:新闻广义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狭义只包括消息。 (二)、新闻的基本要素:人、事、时间、地点、事因、结果。(5个“W”指:人who、事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事因why。) (三)、新闻的基本组成部分:标题、(电头、或叫新闻来源)、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示例:7000余人连续40多小时全力搜救武警福州某部遭受山洪袭击失踪人员【引题】找到50位遇难者遗体仍有36人下落不明【正标题】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电头】在解放军总部机关、武警总部工作组和福建省有关领导的现场组织指挥下,经7000多名官兵、公安民警和当地干部群众连续40多个小时的全力搜救,截至4日17时,共找到遇难者遗体50具,还有36人下落不明。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主体】 受19号台风影响,福州地区突降特大暴雨,2日傍晚造成山洪暴发,武警福州指挥学校训练基地突然受到山洪袭击,部队驻用的两幢民房被冲毁,部分学员被冲走。【背景】(根据预习,让学生当堂说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四)、新闻类语段压缩考查题型 1、为新闻拟写标题 2、拟写一句话新闻 3、为新闻拟写导语 4、概括消息要点 5、续写新闻结尾 6、新闻点评 四、学习如何拟写一句话新闻 1、预习作业:尝试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2016绍兴一中】记者从10月25日曲阜市举办的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开幕式上获悉,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景区将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这是继孔子后裔、曲阜籍市民免费游“三孔”,驻曲高校、曲阜市中小学生特殊时段集体参观免费,游客“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之后,曲阜再次向游客推出的优惠举措。 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开幕式上,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说,“兴市须重教,孔子作为‘万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 教学参考 0830 1237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与学习方法。 单元介绍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与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汗牛充栋,内容丰富,要在限定篇幅之内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全貌,必须借助目录学的成果。所以教材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运用了经、史、子、集的四部法,对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做了宏观的梳理。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古人治学一个很重要的入门途径:从目录入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十七史商榷》)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也说:“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了。”(《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 第二个问题讲的是“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如果说第一部分是横向,那么这一部分则是纵向展开,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所做的梳理。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古人“治学要先治史”的观点。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及其与教材的对应情况,我们可以用图表的形式作一总结。 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 春秋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老子》《论语》 《孟子》《庄子》 第二单元 哲学一

※压缩语段教案设计

压缩语段教案 一、考纲要求: 压缩语段压缩语段要求对一个自然段或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段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我们可以把压缩语段看成平时语文学习中概括段意的翻版。 压缩语段考查了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二、“压缩语段”的命题形式: 1. 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或主要信息:主要是考查能否抓住段 中的关键句。 此项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能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材料的内容不同,其主要信息也不相同: (1)以说明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③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 不同类别的说明对象,具有不同的信息特征。对不同信息进行分层概括。 ①如说明对象是具某功能的物体,则主要信息为“属性、特点、功用”等; ②如是“景物、建筑物”,其主要信息则是“方位、大小、结构、成因”等; ③如是抽象事物,其主要信息即是它的“内涵”、“外延”、“属性” 例:(10年山东卷)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 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尽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 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参考答案】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2)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论点;②证明中心论点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 步骤: 1、把握论点和论据,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 2、找出中心观点(句) 3、根据论据、论证思路、关联词语、过渡句分层概括。删去论证性、支撑性、解释性的语句。 1 / 12

入门四问 学案2012年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部作品不是 ..“四书”的内容() A、《尔雅》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2、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D、特权教育 3、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下面的历史人物,不属于 ...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吕不韦 D荀子 5、下列论述,不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从宋代后,成为了士人必读之书,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B、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C、中国古代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反,他却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影响巨大。 D、中国文化经典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就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体现。 二.简答题 6、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7、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8、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9、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10、《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三.文段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中国文化经典首先表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就提醒过他的学生,学习经典,是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他指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到了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更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主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以说,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 也正是从这种现实性出发,民本思想成为贯穿中国文化经典的一条红线,从《论语》讲“为政以仁”,到《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主张,有助于我们今天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中国文化经典还表现了很鲜明的包容性。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中庸》也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个“和”包括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代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 本着贵和精神,古人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社会关系。《周易》就有“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主张,而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中国文化经典又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当今中国正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跨越。在这一过程中,环境破坏相当严重,资源的短缺与需求的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尖锐,而这其实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面对这一艰巨的挑战,中国文化经典同样可以给我们丰富的启迪。因为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孟子就指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实际上,从夏、商、周以来,历代朝廷都颁布过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法律规定,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早的。 中国文化经典还有其他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因此,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 (节选自《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11.下列对中国文化经典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B.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很强的现实性。 C.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很鲜明的包容性。 D.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英语写作课教案

Writing: How to Make Vegetable Salad By 潘秋荣ⅠTeaching Objectives ?Skill : Use the knowledge to write an article of making vegetable salad ⅡTeaching Stress and Difficulties ?Knowledge: Learn the words and verb phrases: tomato, cucumber,onion, black pepper, cut... into pieces, cut up, add... to..., pour... into, mix up ⅢTeaching procedure: 1.Lead-in Play a game – Brainstorm: ask the students to give the names of the vegetables they know 2.Step 1 1)Read the title together and then learn the key words 书面表达(15分) 你喜欢蔬菜沙拉吗?知道如何制作吗?请根据提示以“How to Make Vegetable Salad”为题,介绍制作的过程。 1.把4个西红柿和1个黄瓜切成小块,把他们放进一个大碗里。 2.把1个洋葱切碎,放进同一个大碗里。 3.加入半勺盐和一些黑胡椒。 4.放入两勺橄榄油(olive oil)和一勺醋(venigar)。 5.把他们混合,10分钟后,你就可以吃了。 tomato, cucumber,onion, black pepper, cut... into pieces, cut up, add... to..., pour... into, mix up 2)Translate all the steps into English ①Cut four tomatoes and one cucumber into small pieces, and put them in a big bowl. ②Cut up an onion, and put them in the same bowl. ③Add half a spoon of salt and some black pepper to the bowl. ④Pour two spoons of olive oil and a spoon of vinegar into it as well. ⑤Mix them up. And 10 minutes later, you can enjoy it.

压缩语段专题复习教案

压缩语段专题复习教案 压缩语段自2000年《高考考纲》中首次列为考点后,立刻成了语文学科的一个考查热点。预计最近几年仍将是考查的热点。它的题型设置常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拟写新闻、广播稿的标题或一句话新闻,补写消息导语;②概括内容要点或作者的观点,补写结论句、总起句等;③根据材料对某一概念下定义。 分析历年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可发现解答压缩语段题时常会出现以下的失误: 1.不能准确捕捉文段的主要信息,误把冗余信息、次要信息当作主要信息,从而导致压缩后要点概括不全面。 2.语言组织不合理,导致压缩后的文字不能准确表达语意。 语段压缩解题步骤有二,一是准确地筛选出符合文题要求的重要信息,二是按要求组合信息。其中关键的是筛选信息,因为它是准确地组合信息的前提。要走好关键的第一步——准确地筛选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看表达,二重特殊(即关注有规可循或出现频率高的题型),三辨结构。 角度一:看表达 一、记叙性语段 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主体(谁、什么)+怎样(人或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里的“主体”就是语段的陈述对象,即具体的“人”、“事”或“物”。“怎样”即记叙的六要素。因为记叙性语段总是陈述某人、某事,于何时何地缘何故发生何情况,结果又怎样。所以记叙性语段如果关注了这些记叙的要素,也就抓住了其主要的信息分布点。 例①:(2002年北京市高考试题) 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 【解析】:根据记叙性语段主要信息分布点集中在记叙的要素上的规律,细读上述语段,可筛选出如下信息:语段陈述主体为“团中央和联合国”;“时间”是“5月27日至28日”;地点在“北京”;“事件”是“主办‘志愿者服务会议’,会议的主题为‘认知、支持、发展’”。至于第二段“旨在”之后的内容尽管篇幅较长,其实是对主题“目的”、“意义”的阐释性说明,属次要信息,可删。组合这些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该题的参考答案即为:5月27日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二、说明性语段 说明是对事物特征、性质、状态、功能等进行解释、介绍、阐述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性语段的主要信息集中在“说明对象的特征”上。不同类别的说明对象,具有不同的信息特征。如说明对象是“人”,则其主要信息该为“外形+性格”;如说明对象是具某功能的物体,则主要信息为“属性、特点、功用”等;如是“景物、建筑物”,其主要信息则是“方位、大小、结构、成因”等;如是抽象事物,其主要信息即是它的“内涵”、“外延”、“属性”……说明性语段,如果抓住了说明对象的这些“本质特征”,也就把握住了其“主要信息”。 例②:(2004年天津高考试题)

《中国古代经典研读入门四问》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经典研读入门四问》教案(人教版高 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纵向展开,介绍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中国文化经典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 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

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是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在相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选择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经典常谈>》,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 “思考•讨论•练习”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梳理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链接”栏目,介绍了“古代典籍”、“《四库全书》”“常用文史工具书”三个知识,提供给学生积累;“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介绍,启示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学会好好利用工具书,培养自我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这个单元的学习,建议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 教学时数:2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全英文英语写作课教案

全英文英语写作课教案 Teaching Aims 1. To get th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the text properly 2.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3.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how to write an essay 4.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upon the basi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Methodology 1. Constructivism 2. Theory of Task-based Teaching&Learning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 Show several pictures about different professions. Have a free talk with the students. Step2 Presentation Show two pictures of part-time jobs. Let the students have some idea of a part-time job. Introduce the topic. Step3 Reading Comprehension Allow the students a few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and then check their comprehension. 第1 页共2 页

压缩语段下定义教案

压缩语段下定义 一、考点分析 压缩语段类考题最常见的形式是下定义,下定义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正确表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其基本格式为: 二、牢记一个公式: (一)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差别),属概念即指被定义概念所属的大类,也就是归类;在种属关系中,外延大的包含另一概念的概念。例如“工具书”与“词典”,前者属于属概念,后者则是种概念。“邻近属概念”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二)请给“苹果”下个定义:苹果是水果。 下定义,要有个判断词“是”,“是”前后的表述内涵相等,可以互换,即 A 等于B,B也等于A。“苹果是水果”仅仅是作解释,不是下定义,因为不能倒过来说“水果是苹果”。苹果是落叶乔木所结的果实圆形的果皮青黄或红的供生食的味甜或略酸的一种普通水果。(下定义)因为前后可以倒过来说。解题时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试比较下面的两种形式,第一种为下定义格式,第二种则是解释。 自来水笔是一种有着金属笔头,能吸墨水的笔。 自来水笔是一种笔,它有着金属笔头,能吸墨水。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如:无理数(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直角三角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种差,独有的属性,区别,特征)(邻近的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三、解题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找出来;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第四步,消语病。语言要组织一下,个别地方微调。默读一遍,看顺不顺。 第五步,誊答案。 【例题1】(2006全国卷Ⅱ)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效果,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