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中药产业集聚 发展基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年的 通知》办发〔〕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 规划—年的通知》政办〔〕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 以建设养生为抓手,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挖掘市场潜力,鼓励 多元投资,拉动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构建全市中医 药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不 断提升中医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以中医药养生保健、基本医 疗、健康养老、慢性病调理、健康旅游、中药产业、居家健康服务等为主 要业态,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 健康服务成为我市健康服务业的优势领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

力量。 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制造、流 通与消费规模不断壮大,中药产业上规模、创品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 的中药企业。 积极打造 1 个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 一体"共同发展的省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居全省领先地位。 二、重点任务 一养生建设。 争创省级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 依托我市丰富的中医药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养生建设,积 极创建省级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 依托高校、医院、企业、协会,积极开发养生食品、花茶、药酒、药 膳、针灸、推拿、药石、导引等养生产品与养生方法。 开发集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智能 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 构建养生文化产业体系。 充分挖掘道家养生、"华佗五禽戏"养生以及民间"养生秘方",整理传统 中医养生保健资料,出版"中华药都"系列养生文化丛书。 构建有"中华药都"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主导或参与中医药健康服务 领域有关标准的制定,大力宣传养生品牌。 推广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等中医传统养生健身

运动,全面推进五禽戏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加大 养生对外宣传力度,每年举办 1 次养生美食节或药膳大赛,每年举办至少 1 期养生文化学术讲座或论坛。 构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中医养生保 健机构。 指导和监督各类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按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规 范和标准提供服务。 加快推广互联网+技术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鼓励和支持建 设全市中医药健康体质档案数据库。 鼓励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旅游服务企业、养生保健产 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连锁经营、 统一管理, 促进中医养生保健产业规模化、 品牌化发展。 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为核心,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探索 建立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健模式。 专栏 1 养生建设项目 中医养生保健示范区建设项目 以华佗中医院为龙头,整合区域内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生 态旅游服务企业、 养生保健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等资源, 提供研发、 生产、 销售、服务等全方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力争创建成为省级中医养生保健 示范区。 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在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 立治未病科,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医院体检项目,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 预服务。 "药都"养生文化系列丛书编纂项目 鼓励文化旅游、文联、大专院校、医疗机构等单位,搜集道家养生、 华佗五禽戏养生、长寿老人养生经验,编纂系列养生丛书,扩大养生品牌 知名度。 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开发项目 开发集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智能 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 二中医医疗服务。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建立包括市级中医院 -县区中医院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村 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全市城乡、中医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 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 85 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 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 放开规划限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院、开办中医门诊部、中医 诊所含中医坐堂医诊所。 创新中医医院发展模式。 开展集团化和托管试点,积极参与省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专科联盟 建设,实施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

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县区中医院"五统一"管理统一机构设置、统一 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饮片配送、统一业务管理,提供中医药基 本医疗和健康服务。 开展"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建设。 把蒙城县中医院、华佗中医院创建为全省知名"三甲"中医院,利辛县 中医院、涡阳县中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院。 积极创建优势突出、疗效显著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 病,在全市建设 2 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创建 2 个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 病,新建 10 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 12 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着 力培养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 开展名师带徒工作。 培养 10 名省级、20 名市级名中医。 专栏 2 中医医疗服务建设项目 名院建设项目 在现有基础上,组建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市级中医院。 蒙城县中医院、华佗中医院创建为"三甲"中医院,涡阳县、利辛县中 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院。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 85 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 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 大力支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积极引进中医医疗机构,对新建民 营中医医疗机构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名科建设项目

在全市建设 2 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创建 2 个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 病,新建 10 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 12 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 名医培养项目 邀请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定期来亳坐诊、带徒,省、市级名中医 广泛开展名师带徒工作。 培养 10 名省级、20 名市级名中医。 中医馆建设项目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全市建设 32 个中医馆,提 供规范化中医药服务。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创建项目 争取 2018 年前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三中医特色康复。 支持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 拓展服务领域, 开展慢性病管理、 残疾人康复、工伤康复等服务。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合作开展中医康复技术服务,推动 中医医院与大型康复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合作。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中医康复机构。 专栏 3 中医特色康复建设项目 康复医院建设项目 新建 1 所康复医院。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项目 三级中医医院建设康复中心,二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专

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康复科;支持我市各级中医医院与省内外大型康 复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合作。 社区、养老机构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中医医院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康复中心建设。 以派出医务人员、设立医务室等方式,与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伤康复 中心、民政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合作,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 复服务。 开展在家康复试点工作。 四中医药健康养老。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 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 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 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 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 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鼓励中医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办或与养老机构联 办中医养老院。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 康复、护理服务。 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 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

询等服务。 促进中医药与养老产业相结合。 将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纳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相关企业开 发针对老年人的中医诊疗设备、健身产品、中成药等产品,打造一批融中 医医疗养生、健身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力 强的养老基地。 专栏 4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试点项目 中医医养结合试点项目 在蒙城县中医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 并在政策、 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民营中医养老院、护理院引进项目 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兴办中医养老院、护理院,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 中医医养结合试点。 至少引进 1 家民营中医养老院或护理院。 五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 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 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建设以华佗医学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 基地。 创作并宣传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 品和文化精品。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 中医药机构要定期开展社会开放日活动, 让群众参与体质辨识、 砭石、

针灸、推拿、导引、中药识别等体验活动。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依托华佗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材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与旅 游产业、农林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 打造以华佗镇华佗故居、十八里镇中药材种植旅游基地、十河镇芍花 基地为中心的中医药特色旅游小镇,鼓励药企建设具有旅游功能的药用植 物园,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 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 大力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旅游服务 品牌。 每年举办 1 次中医药发展论坛、中医院院长论坛,加强中医药文化交 流。 专栏 5 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建设项目 中医药养生旅游线路项目 整修华佗镇小华庄华佗故居,打造华佗故居—华佗纪念馆—中药材交 易中心—药用植物园中药材种植基地—郑店子养生体验区—特色中药材购 物街精品旅游线路。 中医药养生一条街建设项目 推动北关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打造融养生保健、药膳、保健产品购物 于一体的养生体验街。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做好华祖庵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新创建 1 个省

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中医药文化宣传项目 市卫生计生委每年举办 1 次中医药科普宣传周、1 次中医药知识技能 竞赛,组织 2 次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 编制名老中医医学经验集 3 部,出版中医药文化科普著作 1 部,编印 1 部青少年中医药知识读本,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 在重点地段设立中医药文化宣传专栏,加强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宣传。 六中药产业发展。 实施现代中药产业提升计划,促进传统交易方式向现代化交易方式的 转变。 形成"三大中心"即中药材大宗交易中心、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和中药 材商品等级分类标准示范中心。 培育中药商贸流通"六大市场"即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种子种苗市 场、保健品市场、植物香料市场、制药机械市场、药包材市场。 打造全国中药产业"九大基地"即中药材种植基地、 中药材进出口基地、 中药饮片及提取物生产基地、中成药制造基地、中药保健品生产基地、植 物香料生产基地、中药科技研发基地、中药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中药材检 测及中药材产品标准制定基地。 稳步发展中药材种植,全市种植面积稳定在 120 万亩左右,种植业总 产值 40 亿元。 鼓励本地中药生产企业走出,在道地药材产地设立种植基地。 全市中药材种植业总产值、中药商贸流通业、中药工业总产值、进出

口额继续居全国前列,销售过亿元的中成药品种数达到 10 个,新增中成 药注册品种 300 个,保健品注册品种 50 个,5 个中成药品种进入国内基本 药物目录。 专栏 6 中药产业发展项目 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 建设以为中心的北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 中药资源监测、检测及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 建设省级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中心及 1-2 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设立 国家级第三方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中药资源监测信息平台,提供中 药质量检测认证服务、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 七对外交流和服务贸易。 发展中医药国际贸易。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中医药国际贸易。 积极鼓励中药材经营企业增加出口品种,扩大出口范围,争取更大出 口份额。 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建立境外营销网 络。 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中药企业在国外同步开展临床研究,扩 大中医药老字号和知名品牌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生产,以北京同仁堂饮片有 限责任公司、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等中药企业为重点,积极开拓国际 市场。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

扶持一批中医药医疗保健单位开展中医药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 以华佗中医院为龙头,组建中医药技术团队,通过 "一带一路"走向世 界,与相关国家医疗机构建立业务技术合作关系,扩大我市中医药服务对 外发展。 开展涉外中医药信息服务。 依托市药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中医药服务网站等中外文信息 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争取驻外经济商务机构支持,收集整理国外中医药服务和传统医疗业 的市场需求、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人员交流等方面信息,为企业提供相 关信息咨询服务。 组织中医药机构参加境内外中医药服务贸易展会、项目推介会,帮助 中医药机构线上线下开拓国际市场。 专栏 7 中医药国际交流和服务贸易项目 中药服务贸易示范区建设项目 选择同仁堂、协和成、济人药业、广印堂等中药企业大力发展中药国 际贸易,形成规模和水平,打造中药服务贸易示范区。 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 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影响力。 八相关支撑产业发展。 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鼓励医疗机构、中药生产企业等相关单位 研制便于操作使用、 适于家庭或个人的健康检测、 监测产品以及自我保健、

功能康复等器械产品。 开展第三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认证、评估等服务,培育和发展 第三方医疗服务认证、医疗管理服务认证等服务评价模式,建立和完善中 医药检验检测体系。 完善中药材质量认证体系,建立第三方中药材质量控制中心和流通溯 源系统, 实现中药种植养殖、 流通、 饮片生产、 消费使用等环节全程追溯, 做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 专栏 8 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项目 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推广项目 开展民间医药及技术的筛选、验证和推广应用。 对特色中药制剂、名老中医验方进行深度开发,研制生产中药新药和 保健食品。 中医药健康产品及食品协同创新研发项目 研发适宜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健康食品、饮品及保健设施 设备。 第三方平台建设项目 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评估及相应的咨 询服务机构,开展质量检测、服务认证、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市 长任副组长,市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药发局、商务局等部门主要负

责人为成员,加强对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委,承担市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发展改革、卫生计生等部门要根据本规划制定分阶段行动计划。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强组织领导,认 真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 各县区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方 案。 二强化保障措施。 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投入保障机制。 市、县两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资金纳入年 度预算,并适时予以调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效应。 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中医药健康服务事业, 共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中医医疗机构。 加大对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的投入,对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的运行按照相 关规定给予补偿。 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包收费,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针 灸、砭石、导引、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技术纳入基本医保及新农 合。 各县区要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 用地计划,保障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政府投资的非营利性中医 药健康服务机构用地。

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中医药健康服 务机构,连续经营 1 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健康服务业项目可按划 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 用地手续。 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 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投资 形成的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用于贷款抵押。 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健康服务业融资进行担保。 鼓励健康服务业利用境外直接投资、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国际 商业贷款,大力引进境外专业人才、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 放宽市场准入,对于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 诊所、门诊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 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 只提供经核准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中医诊所。 三加强人才培养。 鼓励我市高校、职业院校增设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在相关专业 增设中医药健康服务课程。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工学 一体"就学就业工作。 鼓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与相关院校和培养机构联合培养、培训中医 药健康服务专门人才。 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对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中医岗位

工作的大学本科生给予补贴,对到本市医疗机构工作的高层次中医药专家 提供工作和生活便捷服务,并给予政府津贴。 在养老机构服务和被认定从事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的具有执业资格的 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医疗机 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引进、培养目标考核机制,对县区任务目标 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四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系列报道宣 传医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中医个人和团体,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 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从业人员的 职业素质。 加快中医药养生文化的挖掘、整理,积极传播传统中医文化,营造体 现中医药养生文化理念的人文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养生建设的良好 氛围。 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坚持科学精神,任何组织、个人不得 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以中医药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 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中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违法 违规行为。 五加强行业监管。 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组织,通过行政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

适宜行业组织行使的职责委托或转移给行业组织,强化服务监管。 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自律、人才培养和第三方 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规范服务行为,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领域,制定并落实服务承诺、 公约、规范。 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推行属地化管理。 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 失信惩戒以及强制退出机制, 引导行业自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