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培训总结

培训时间:2012年10月29日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主讲人:董事长高麟

培训主题:膜分离技术(二)

培训内容:

一、YT膜过滤系统同陶瓷膜过滤系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

1、陶瓷膜过滤系统一般用于轻工、食品和制药等领域,而YT膜过滤系统主要用于大化工和环保领域。所以,相比较而言,YT膜过滤系统更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陶瓷膜过滤系统多用于超滤,而YT膜过滤系统多用于微滤(~10μm)。

3、YT膜过滤系统的使用条件更苛刻—戒指的温度高,酸碱性明显,固含量高,所以YT膜过滤系统更要注重膜面的清洗保护,以防止膜面污染和过度的浓差极化。

4、过滤操作中,循环流量大,需要进行阀门的定量、精确调节而且调节频繁。因此,在具体应用中一般不宜采用易发生故障、易泄漏的蝶阀,而采用球阀。

5、物料输送泵(补液泵和循环泵)是过滤系统的核心工作机构,必须确保其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功能。过滤系统的工艺参数的调节与控制十分重要,物料输送泵的电机最好采用变频调节。

6、YT膜过滤系统只能在临界跨膜压差附近正常工作,不应追求单纯的大通量过滤,否则会引起频繁的运行故障。

二、膜分离系统的集成分析

液—固浆料体系的过滤工艺控制

一、过滤温度控制

1、系统可以设置换热装置,对物料进行直接或间接加热或冷却。

2、换热过程既可以采用集中式换热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散式换热方式。具体方式由系统的材质特性决定。

3、对于温度敏感系统,应对系统进行绝热保护(保温或保冷),以减少系统同外界之间的热传导或热辐射损失。

二、固含量的控制

1、要降低原液固含量,可以采用加入过滤后清液与原液混合的方式,不同的固含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混合比例而得。

2、要提高原液固含量,可以采用取走过滤后清液的方式,不同的固含量可以通过取走不同量的清液而得。

3、还可以采用静置沉降的方式,获取上部固含量较低的液体和下部固含量较高的液体。

三、PH值的控制

1、增强酸性可以向液体中加入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等。

2、增强碱性可以向液体中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氨水等。

3、对于小范围内的PH值变化,也可以通过稀释或浓缩的方式实现。

四、跨膜压差的控制

1、通过补液泵的频率变化或补液泵出口阀门的开启度调节可以提高或降低跨膜压差。

2、通过循环泵的频率变化和控制膜后阀门开启度的综合操作,可在保证膜面流速的情况下提高或降低跨膜压差。

3、通过改变系统出口阀门的开启度也可增加或减少跨膜压差。

4、通过清液出口阀门的开启度也可改变跨膜压差。

五、膜面流速

1、通过循环泵的变频控制可以调节膜面流速。

2、通过管路阀门的开启度也可以调节膜面流速。

3、通过变频器和膜后阀门开启度的综合操作,可在保证跨膜压差的情况下调节膜面流速。

六、清液流量

对于给定的物料体系,清液流量是在温度、跨膜压差、膜面流速、回流比等参数选定的条件下,自动确定的。

七、回流比(清液流量:回流量)

1、调节清液流量(清液流量主要靠调节跨膜压差来调节)。

2、调节补液量(补液量可通过调节补液泵出口阀门开启度的方式进行调节)。

八、反洗速度

1、提高反洗压力可提升反洗速度。

2、增大反冲器进气管径也可提升反洗速度。

九、反洗量

反洗量主要通过反冲器液腔容积来改变。

十、反洗温度

1、对吸液管路、反洗管路进行保温,可以防止温度的大幅变化。

2、对钢制反冲器,可以用加热带对反冲器加热,使反洗液升温。

3、也可以通过对蓄积清液加热的方式来提升反洗温度。

流媒体技术简介

流媒体技术简介 流媒体技术(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是为解决以Internet为代表的中低带宽网络上多媒体信息(以视音频信息为重点)传输问题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新技术。采用流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低比特率接入Internet方式下的带宽瓶颈,克服文件下载传输方式的不足,实现多媒体信息在Internet上的流式传输。Microsoft、Intel、apple、RealNetworks等公司在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 一、流媒体技术原理 1.流媒体 "流媒体"的概念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其一,流媒体是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中低带Internet/Intranet)上需要实时传输的多媒体文件,比如声音、视频文件。在传输前需要压缩处理成多个压缩包,并附加上与其传输有关的信息(比如,控制用户端播放器正确播放的必要的辅助信息),形成实时数据流。数据流最大的特点是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其二,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使视频等对实时性要求严格的多媒体文件在Internet/Intranet上在既无下载等待需求又不占用客户端硬盘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播放。 目前Internet上比较流行的流媒体有RealNetworks的Realmedia、Microsoft的WindowsMedia以及Apple公司的Quicktime,它们包括不同的媒体内容,具有不同的流格式(StreamingFormat),都有专用的播放器。以目前网上最常见的RealMedia为例,其中包括RealVideo、RealAudio、RealFlash(RealNetworks公司与Macromedia公司新近合作推出的一种高压缩比动画格式),专用播放器是RealPlayer。传输过程中通过MIME (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s,多用途邮件扩展)识别流媒体类型。 2.流媒体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压缩编码技术 压缩编码技术是流媒体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一定的编码方式,将文件的数据结构进行重组,一方面,去掉一些重复或占而不用的空间,以达到减小文件尺寸的目的;另一方面,将文件分成压缩包,形成数据流,将原有的多媒体文件转化为具有流格式的流媒体。 例如,Microsoft采用MPEG4(最新版本为版本3)视频压缩编码算法,能够基于视频内容编码,生成ASF格式流媒体,同时支持多带宽、高带宽视频压缩编码,可以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生成包含几种不同传输速率数据流的视频流,为高级流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3.流式传输 以视频文件为例,压缩处理后的视频文件被分成一些小片段(CliP),当用户端发出请求后,由服务器向用户端连续、实时传送这些小片段,用户端利用解压设备(播放器)对压缩过的视频片段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在用户端播放小片段之前,这些小片段已经存入用户机的内存,而在播放前一片段的同时,后续片段继续在后台从服务端以

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论文

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摘要:膜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指出了饮用水的处理要求,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最后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字: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foreign film has becom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deep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requirements,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保证饮用水质量,世界各国不仅及时修订了本国的水质标准,而且制定了控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对策。随着这些调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人们逐步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常规的净化工艺已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病原菌、病毒等。因此,以去除饮用水中有机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为目标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得到 日益广泛的应用。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先简单的介绍了生物膜法概念及历史,然后简述了解了生物膜技术 和各自的应用,最后从生物膜法在具体事例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关键词:生物膜法技术应用污水处理 引言:生物膜法是令微生物附着在惰性滤料上,形成膜状的生物污泥,从而对污水起到净化效果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的特点主要有对废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操作稳定性好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转管理较方便生物膜中的物相丰富,且沿水流方向膜中生物种群具有一定分布剩余污泥量较少采用自然通风供氧.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设备容积负荷有限,空间效率较低。其作用机制是利用生物膜的强吸附性和吸水性,通过将微生物细胞固定于反应器内的载体上,实现了微生物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般所用到的技术有: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床技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有毒污染物等。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就是通过惰性材料的粘着性使微生物附着其上,以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20世纪50年代以前,生物膜法一直未被重视,其主要原因是它以碎石为原料,微生物附着困难,并且操作不方便,而50年代,塑料工业的发展及其向生物膜处理技术的引用克服了滤料堵塞等困难。生物膜技术的核心就是滤料【1】。滤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经过加工的石英砂、无烟煤、大理石、白云石、磁铁矿石、石榴石、锰砂等颗粒物质,还可以是人造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球、高效纤维束和陶瓷滤料。它的选择特点有: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密度适宜,形状规则,易成膜,但无毒无味,无异物脱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再生性强.Allant等【2】人研究结果表明:上浮式滤料比沉没式滤料对SS(悬浮颗粒物)、有机物的去除率高,更耐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冲击。由此可见,滤料的好坏关系着生物膜的脱落和附着情况,进而影响了曝气生物滤池运行的稳定和处理效果。下面,我们具体的了解生物膜法的应用。 1生物膜在污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1.1生物膜法除无机元素 1.1.1生物膜法除磷 磷是生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磷含量过高可造成藻类的过度繁殖,引起严重的水质富营养化问题【3】。国内外对控制水体中的磷含量均十分重视,经济、高效地降低排放废水的磷含量已成为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污水中磷的去除有化学和生物两种途径【4】:化学途径是指投加Ca2+、Al3+和Fe3+形成金属磷酸盐沉淀;生物途径是指微生物对磷的吸收,磷最终通过沉淀池排放剩余污泥得以去除。微生物对磷的吸收又分为两种【5】:①微生物生长的生理需要,对磷的正常吸收,普通活性污泥微生物细胞干重含磷2%~3%;②生物强

互联网中的流媒体技术

互联网中的流媒体技术 概述 随着经济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internet网的飞速进展,使人们对信息时代的网络经济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次的创新,就有一次的飞跃;每一种业务的应用,确实是一次想象力的考查。 internet网的种种应用,都阻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推动社会经济的进展,从而形成一个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流媒体技术(streaming media)作为internet网的应用之一,自产生以来,就注定要被广泛应用。 什么是流媒体 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迫切要求能解决实时传送视频、音频、运算机动画等媒体文件的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因此产生了流式传输技术及流媒体。通俗的讲,在互联网上的视音频服务器将声音、图像或动画等媒体文件从服务器向客户端实时连续传输时,用户不必等待全部媒体文件下载完毕,而只需延迟几秒或十几秒,就能够在用户的运算机上播放,而文件的其余部分则由用户运算机在后台连续接收,直至播放完毕或用户中止操作。这种技术使用户在播放视音频或动画等媒体的等待时刻成百倍的减少,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缓存。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它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其他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其关键技术确实是流式传输。 与传统的单纯的下载相比较,流媒体具有明显的优点: 由于不需要将全部数据下载,因此等待时刻能够大大缩短; 由于流文件往往小于原始文件的数据量,同时用户也不需要将全部流文件下载到硬盘,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磁盘空间; 由于采纳了rstp等实时传输协议,更加适合动画、视音频在网上的实时传输。

磁分离处理法

水工程与工艺新技术期末小论文 学生姓名: _ 李静 学号: 6002208016 专业班级:给排水081班 时间: 2011-12-6

磁分离技术简析 班级:给排水081班 姓名:李静 学号:6002208016 文章摘要: 本文章主要研究了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本文还对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点、分类等做了简单介绍。对于磁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存在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及对磁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做了简单概括和总结。还对磁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做了简略剖析等。 文章关键词: 磁分离技术 水处理 分离原理 外加磁场 应用前景 正文 (一)磁分离处理法 磁分离法又称电磁吸附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水处理技术。利用现代磁化技术能实现磁性微粒粗粒化,弱磁性颗粒强磁化,非磁性颗粒磁性化。磁分离作为物理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获得了许多成功应用,显示出许多优点。该法不仅能直接处理水体中各种微粒的弱磁性、顺磁性物质,而且还能分离不具磁性的细菌、病毒、藻类悬浮物、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油脂类、重金属类等,应用范围非常广。如磁分离法已用于含油废水治理,包括磁性粉末法,被覆油膜磁粉法,磁流体法,油层悬浮磁粉过滤法,43O Fe 超微粒子破乳净化法等除油技术。 磁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外加磁场产生磁力,把废水中具有磁性的悬浮颗粒吸出,使之与废水分离,达到去除或回收的目的。对于水中非磁性或弱磁性的颗粒,利用接种技术可使他们具有磁性。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磁分离设备是圆盘磁分离器和高梯度磁过滤器。 (二)磁分离技术的分类 磁分离按装置的原理可分为磁凝聚分离、高梯度磁分离和磁盘分离法,其中磁盘分离法中按使用磁铁类型的不同可分为铁氧体磁盘法和稀土磁盘法。 按磁场的产生方法可分为永磁分离和电磁分离(含超导电磁分离)。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式磁分离方法和间歇式磁分离法。 按颗粒的去除方式可分为磁处理技术的优点磁凝聚沉降分离和磁力吸着分离。 (三)磁分离技术的磁力分离原理 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会被磁化而产生附加磁场,其磁场强度'H 与磁场强度H 的向量和即为磁介质内部的磁场强度或称磁感应强度,'H 的方向与H 相

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

一,工程说明 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 一、超磁分离技术的特点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水处理技术,其成套设备与普通的沉淀和过滤相比,具有无反冲洗,分离悬浮物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针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矿井水、油田采出水、河道水、景观水等不同种类的废水,长期的净化试验和工程实例表明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处理量大,磁盘瞬间产生大于重力640 倍的磁力,处理效率高,流程短,总的处理时间大约3 min,可多台并联运行,满足大流量处理要求; 2、占地少,出水稳定,占地面积约为传统絮凝沉淀的1 /8,混凝时间1min,絮凝时间2min,过水平均流速320m/h。(占地面积:600m3/d,2.4×4.0;3000 m3/d,9.6×6.0;10000 m3/d,磁盘机外形尺寸6.0×3.0×1.9,磁分离磁鼓外形尺寸,3.3×2.0×1.45) 3、排泥浓度高,磁盘直接强磁吸附污泥,连续打捞提升出水面,通过卸渣系统得到高浓度污泥; 4、运行费用低,采用微磁絮凝技术,投加药量少,且磁种循环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 5、日常维护方便,设备无需反洗,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二、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 直接磁选技术在分离污水(如钢厂废水)中的铁磁性杂质方面效果明显,但对于造纸、化工、制药、食品、石油等工业废水,由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

物质大多为酸碱离子、有机物、油等,主要是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因此采用直接磁分离方法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有效分离,必须通过预先加入磁种的方法,使本身无磁性的有害物质带上磁性,然后在高梯度磁场中实现磁分离。磁种—絮凝分选法主要包括磁种絮凝、磁分离和磁种回收三大主要步骤。具体方法是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向污水中添加专用磁种和絮凝剂,或铁磁性絮凝剂(如表面处理过的三价铁盐),水中有害物质通过氢键、范德瓦尔斯力或静电力与经表面官能团修饰的磁种絮接,从而使非磁性物质具有磁性或使弱磁性物质的磁性增强,与污染物结合的磁絮凝剂可以被高梯度磁滤网或磁盘捕获,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磁分离设备分离出的废渣(磁种和悬浮物的混合体)经输送装臵进入高速搅拌剪切环节,实现磁种和悬浮物的分离,再经由磁鼓回收装臵,就可将其中的磁种分选出来,磁种回收率可达99.4 %以上。回收的磁种可循环利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负荷。 图: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工艺流程

膜分离技术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综述 人类对膜的认识是从自然界中存在的膜开始的,到现在,各种人工合成膜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种类繁多,作用也千差万别,但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选择透过性。 水的膜技术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使用反渗透膜进行海水淡化。其后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被众多领域应用。自用于反渗透脱盐后,又开发出纳滤、超滤和微滤技术,这些不同的膜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可满足不同的处理要求。 1定义 膜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两相之间的一个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层屏障。 膜分离是指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能,达到分类混合物(如溶液)中离子、分子以及某些微粒的过程。与传统过滤器的最大不同是,膜可以在离子或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该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变化和添加助剂。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某种隔膜特定的透过性能,使溶质或溶剂分离的方法,称为膜分离。 膜分离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作推动力,对双组份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膜分离可以用于液相和气相分离,可以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等。 分离溶质时一般叫渗析,分离溶剂时一般叫渗透。 2分类与特点 膜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体甚至是气态的。膜可以是均相的或非均相的,对称的或非对称的,可以是带电的或中性的,而带电膜又可以是带正电或带负电的,或二者兼而有之。膜可以是具有渗透性的,也可以是具有半渗透性的,但不能是完全不透过性的。目前使用的分离膜绝大多数是固相膜。由于膜材料的种类非常丰富,制备条件也多种多样,一般来说膜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分离机理: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 (2)按膜的形态:均质膜和非对称膜;

水处理膜分离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下图简单示意了四种不同的膜分离过程:(箭头反射表示该物质无法透过膜而被截留):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纳滤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运用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运用 【摘要】磁分离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它已经应用于食品废水处理、含油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印染废水处理等工业废水的处理,随着发展进步,该技术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如固体废弃物矿渣、粉煤灰。 【关键词】磁分离技术;高梯度磁分离技术;水处理 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 water treatment Li Sa-li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xi taiyuan 030024) 【Abstract】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ology has higher separate speed and efficiency.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food waste water treatment,oily wastewater treatment,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treatmen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is technology is widening its fields in application,such as solid waste slag and fly ash. 【Key words】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ology;High 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technology;Water treatment 1.磁分离技术简介 磁分离技术是借助磁场力的作用,对磁性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很多,对于具有较强磁性的污染物,可直接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分离;对于磁性较弱的污染物可先投加磁种(如铁粉、磁铁矿、赤铁矿微粒等)和混凝剂,使磁种与污染物结合,然后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除去。磁分离的物理作用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外加磁场产生磁力,把废水中具有磁性的悬浮颗粒吸出,使之与废水分离,达到去除或回收的目的。 2.磁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磁分离技术用于水处理工程,它又可以称得上是一门新兴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用磁凝聚法处理钢厂除尘废水,60年代末,美国MIT教授科姆发明高梯度磁过滤器,70年代美国应用磁絮凝法和高梯度磁分离法处理钢铁、食品、化工、造纸等废水。1974年瑞典开始用磁盘法处理轧钢废水,随后的75年日本开发盘式“两秒分离机”。我国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将磁聚凝法、磁盘法、高梯度磁分离法用于炼钢、轧钢废水的处理。近年来,磁分离技术在电镀废水、含酚废水、湖泊水、食品发酵废水、市政废水、钢铁废水、厨房污水、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一.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二.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三.物理化学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 2.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 3.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4.吹脱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挥发物质的去除。 重点介绍 (随着各种工艺不断改进,原有缺点不断被修正,因此只列出各种工艺的优 点)

四.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1)SBR法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图: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优点: 1)工艺简单,节省费用 2)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 3)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 4)防治污泥膨胀的最好工艺 5)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 (2)CASS法 CASS法是SBR法的改进型,特点是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工艺稳定。 CASS法是在CASS反应池前部设置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 工艺流程图: (3)AO法

膜分离技术的介绍及应用讲解

题目:膜分离技术读书报告日期2015年11月20日

目录 一、膜的种类特点及分离原理 (1) 二、最新膜分离技术进展 (3) 1.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膜分离中的应用 (3) 1.1 静电纺丝技术的历史发展 (3) 1.2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新型结构复合膜 (3) 1.2.1 在超滤方面 (4) 1.2.2 在纳滤方面 (4) 1.2.3 在渗透方面 (5) 1.2.4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空气过滤膜 (5) 2. 多孔陶瓷膜应用技术 (6) 2.1 高渗透选择性陶瓷膜制备技术 (7) 2.1.1 溶胶—凝胶技术 (7) 2.1.2 修饰技术 (7)

一、膜的种类特点及分离原理 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ST)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和温度差等外界能量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常用的膜分离方法主要有微滤(micro-filtration, 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NF)、反渗透(reverse-osmosis, RO)和电渗析(eletro-dialysis, ED)等。MST具有节能、高效、简单、造价较低、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代替传统的如精馏、蒸发、萃取、结晶等分离,可以说是对传统分离方法的一次革命,被公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效益技术之一。 分离膜的根本原理在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按照分离过程中的推动力和所用膜的孔径不同,可分为20世纪30年代的MF、20世纪40年代的渗析(Dialysis, D)、20世纪50年代的ED、20世纪60年代的RO、20世纪70年代的UF、20世 纪80年代的气体分离 (gas-separation, GS)、20世纪90 年代的PV和乳化液膜(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ELM)等。 制备膜元件的材料通常是有 机高分子材料或陶瓷材料,膜材料中的孔隙结构为物质透过分离膜而发生选择性分离提供了前提,膜孔径决定了混合体系中相应粒径大小的物质能否透过分离膜。图1是MF、UF、NF、RO的工作示意图。MF的推动力是膜两端的压力差,主要用来去除物料中的大分子颗粒、细菌和悬浮物等;UF的推动力也是膜两端的压力差,主要用来处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或者不同形状的大分子物质,应用较多的领域有蛋白质或多肽溶液浓缩、抗生素发酵液脱色、酶制剂纯化、病毒或多聚糖的浓缩或分离等;NF自身一般会带有一定的电荷,它对二价离子特别是二价阴离子的截留率可达99%,在水净化方面应用较多,同时可以透析被RO膜截留的无机盐;RO是一种非对称膜,利用对溶液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向从溶液

生物膜法的介绍及应用

生物膜法的介绍及应用 生物膜法6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曾研究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后来则主要研究了接触氧化法,并在纺织、印染、化纤等行业废水中广泛应用。接触氧化工艺由于缺乏经久耐用和价格低廉的填料、大型池的均匀布水布气尚有困难等原因,在市政污水处理上特别是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没有得到应用。80年代中期在研究A/O、AA/O、AB法、SBR工艺、新型氧化沟等悬浮生长工艺技术的同时,也开展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TF/SC)和生物曝气滤池(BAF)等附着生长技术方面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方面前景良好。 1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TF/SC)工艺 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TF/SC)是美国在80年代初根据其城市污水处理厂70%为高负荷生物滤池,其出水达不到提高后的出水水质标准而开发出来的新工艺。我国于1990年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和兰州铁道学院合作进行试验室、中间试验和工程生产试验,获得了完整的设计参数。国内设计公司据此成果进行了两座污水量为10×104m3/d规模处理厂设计建设。TF/SC的典型工艺流程如图1。

图1:F/SC的典型工艺流程 生物滤池可以是卵石填料高负荷生物滤池,也可以是塑料填料的深式或塔式滤池。TF/SC工艺中生物滤池系按不完全处理设计,采用了较一般高负荷生物滤池还要高的负荷,美国采用的负荷为0.4~1.4kgBOD5/(m3·d)(填料体积),最终出水BOD5可达10mg/L以下。我国的研究结果是卵石填料的负荷在3.5kgBOD5/(m3·d)时最终出水BOD5可在30mg/L以下。生物滤池设计的BOD5去除率以50%左右较为经济,其主要功能是去除溶解性BOD5和将大分子等难降解的物质降解为易降解物质。在我国采用卵石填料比较经济,因塑料填料的价格要高20倍以上。 固体接触池是TF/SC工艺高效的关键之一,它是将回流污泥与生物滤池出水混合曝气,进行生物絮凝和生物吸附,将废水中细小颗粒和凝聚性差的生物膜絮凝成易于沉淀的絮体,同时吸附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因而污水在固体接触池中的停留时间一般都较短(美国典型TF/SC处理厂最短的仅2.0min,一般为30min左右),我国设计的停留时间较长,多在45min左右,因滤池负荷较美国高。固体接触池的污泥负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1倍,若出水BOD5要求低于30mg/L,污泥负荷为0.4~0.8kgBOD5/(kgMLSS·d)。 絮凝沉淀池与一般二沉池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设有进水絮凝区,借助于外力进行再絮凝。它是根据生物可以再絮凝原理设计的,从而较大幅度提高了表面负荷并使细小不易絮凝沉淀的生物膜得以去除,出水悬浮物可达10mg/L。 从以上TF/SC工艺的单元特性讨论中说明了TF/SC工艺具有以下优点:①出水水质好。美国的数处工程实例和我国示范工程都说明出水悬浮物和BOD 5均可达到10mg/L以下。一般活性污泥法出水悬浮物和BOD5达到20mg/L已是高水准,尤其是悬浮物达到20mg/L以下是很困难的。所以,有人称之为“二级处理工艺,三级出水标准”。 ②TF/SC的工艺单元--生物滤池、固体接触池和絮凝沉淀池均是高效设施,负荷高、停留时间短,因而工程造价低,运行能耗少。研究结果说明TF/SC工艺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传统活性污泥法低约20%(未包括污泥处 欢迎访问,水/业/导/航/www//h2o123//com

流媒体技术

1 概述 流媒体技术是一种专门用于网络多媒体信息传播和处理的新技术,该技术 能够在网络上实现传播和播放同时进行的实时工作模式,相对于其他的一些音、视频网络传输和处理技术,流媒体比较成熟和使用,目前已经成为网上音、视 频(特别是实时音视频)传输的主要解决方案。 流媒体与常规视频媒体之间的不同在于,流媒体可以边下载边播放。“流” 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可以明显的节省时间,由于常规视频媒体文件比较大,并且 只能下载下来后才能播放,因此下载需要很长的时间,妨碍了信息的流通,流 媒体的应用是近几年来Internet发展的产物,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网络电台、视频点播、收费播放等。 2 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媒体的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分组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 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的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 解为许多的分组,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分组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分组有可能后到。为此, 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分组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 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 流媒体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因此 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媒体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 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声音数据。 一般描述如下: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 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 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 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A/V Helper程序及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协议(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与CD播放机或VCRs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 等命令的方法。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 程序(一般可以认为客户程序等同于Helper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媒体传输中。使用RTP/UDP和RTSP/TCP两种不同 的通信协议与A/V服务器建立联系,是为了能够把服务器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 不同于运行A/V Helper程序所在客户机的目的地址。实现流媒体传输一般都 需要专用服务器和播放器。 流式传输技术又分两种,一种是顺序流式传输,另一种是实时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以观看,但是,用户 的观看与服务器上的传输并不是同步进行的,用户是在一段延时后才能看到服

电厂化学水处理中全膜分离技术分析

电厂化学水处理中全膜分离技术分析 电厂生产的电能主要来自于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这种能量的转化主要是靠水来辅助实现的。在电厂的日常运转中,水作为重要的媒介在很多生产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电厂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与水的质量息息相关,主要是因为电厂使用的水蒸发后的水蒸气含有污染性的化学物质造成。为了防止含有腐蚀性的水渗入电厂的设备造成损害,需要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水处理。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比传统水处理更有效的技术,它具有设备要求低、运行方便、环保、水质净化率高等特点,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应用范围广泛。 标签:电厂化学;水处理;全膜分离技术 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是电厂化学水处理的一种高效方法,全膜分离技术不仅提升了水体的质量,而且满足了电厂的用水需求。但是,全膜分离技术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会出现膜技术虽然浓缩成本低,但不能将产品浓缩成干物质、膜技术虽然具有選择过滤性,但是同分异构体就无法实现分离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高效地完成水处理的工作。当前,环境污染是一个大问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全膜分离技术解决了污水带给环境的污染问题,还能降低电厂的生产成本,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为电厂赢得最大化的利益。 一、全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价值 全膜分离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厂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日益重视。而水处理是热电厂生产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水的品质直接关系到热力设备的运行水平、维护成本以及电厂的长远发展。例如在热力电厂中,如采用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直流锅炉,由于直流炉的特殊结构(没有汽包),其对给水的纯度要求很高,锅炉补给水是发电厂热力循环系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补给水系统运行不当或监控不好,可能把原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性无机杂质、有机物和胶体硅带入发电厂循环系统,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如果锅炉补给水采用全膜法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能满足大型超超临界直流炉机组的对锅炉给水的水质要求,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二、全膜分离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超过滤技术 超过滤技术是全膜分离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第一道工序。此项技术过滤膜空隙较大,一般情况下为0.05um至1um之间,能够将化学水中存在的大分子和颗粒物有效过滤分离出去。在超过滤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超过滤工程与滤膜孔径的尺寸有着直接关联,主要是将滤膜两侧存在的压力作为分离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将滤膜作为过滤介质,通过滤膜两侧压力的作用,化学水就会流过滤

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

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一,工程说明 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 一、超磁分离技术的特点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水处理技术,其成套设备与普通的沉淀和过滤相比,具有无反冲洗,分离悬浮物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针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矿井水、油田采出水、河道水、景观水等不同种类的废水,长期的净化试验和工程实例表明该技术具有以下显着特点: 1、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处理量大,磁盘瞬间产生大于重力 640 倍的磁力,处理效率高,流程短,总的处理时间大约3 min,可多台并联运行,满足大流量处理要求; 2、占地少,出水稳定,占地面积约为传统絮凝沉淀的1 /8,混凝时间 1min,絮凝时间2min,过水平均流速320m/h。(占地面积:600m3/d,×;3000 m3/d,×;10000 m3/d,磁盘机外形尺寸××,磁分离磁鼓外形尺寸,××) 3、排泥浓度高,磁盘直接强磁吸附污泥,连续打捞提升出水面,通过卸渣系统得到高浓度污泥; 4、运行费用低,采用微磁絮凝技术,投加药量少,且磁种循环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 5、日常维护方便,设备无需反洗,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二、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 直接磁选技术在分离污水(如钢厂废水)中的铁磁性杂质方面效果明显,但对于造纸、化工、制药、食品、石油等工业废水,由于废水中的有毒

有害物质大多为酸碱离子、有机物、油等,主要是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因此采用直接磁分离方法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有效分离,必须通过预先加入磁种的方法,使本身无磁性的有害物质带上磁性,然后在高梯度磁场中实现磁分离。磁种—絮凝分选法主要包括磁种絮凝、磁分离和磁种回收三大主要步骤。具体方法是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向污水中添加专用磁种和絮凝剂,或铁磁性絮凝剂(如表面处理过的三价铁盐),水中有害物质通过氢键、范德瓦尔斯力或静电力与经表面官能团修饰的磁种絮接,从而使非磁性物质具有磁性或使弱磁性物质的磁性增强,与污染物结合的磁絮凝剂可以被高梯度磁滤网或磁盘捕获,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磁分离设备分离出的废渣(磁种和悬浮物的混合体)经输送装置进入高速搅拌剪切环节,实现磁种和悬浮物的分离,再经由磁鼓回收装置,就可将其中的磁种分选出来,磁种回收率可达 %以上。回收的磁种可循环利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负荷。 图: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工艺流程 三、设计要点 1、混凝反应设计 (1)停留时间:磁分离设备的分离方式不同于沉淀池,无需形成大颗粒的密实絮体,属于微絮凝技术,其混凝反应停留时间约 3min,同时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前段投加混凝剂,通常为聚合氯化铝(PAC)或硫酸铝,反应时间 1min,后段投加助凝剂,通常为聚丙烯酰胺(PAM),反应时间 2min。在SS=200mg/L~450mg/L,磁种200目(44μm)投加量为200 mg/L~300mg/L,PAC:40 mg/L,PAM:1 mg/L.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班级:环境工程10-1 姓名:王艳琪 学号:10036128 日期:2012/12/25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分类、特点,综述了超滤、反渗透的原理及其工业应用,提出了膜分离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膜分离、超滤、反渗透。 引言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 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 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 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纯水生产、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锅炉脱盐水、含油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本文中笔者将主要介绍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方面的几项应用做简单说明。 1、膜分离过程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膜分离是以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薄膜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总的某些组分选择性的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和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

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分离过程所采用的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表1【1】列出了集中工业应用膜过程的基本特征及适用范围。 表1.几种工业化膜过程的基本特征 过程膜类型推动力传递机理透过物截留物 微滤(0.05-10μm)均相膜、非对称 膜 压力差筛分 水、溶 剂溶解 物 悬浮物 微粒、细 菌 超滤 (0.001-0.05μm)非对称膜、复合 膜 压力差微孔筛分 溶剂、 离子及 小分子 生物大 分子 反渗透 (0.0001-0.0 01μm)非对称膜、复合 膜 压力差 优先吸附、毛细 孔流动 水、溶 剂溶解 物 溶剂、溶 质大分 子、离子 渗析非对称膜、离子 交换膜 浓度差扩散 低相对 分子质 量溶 质、离 子 相对分 子质量 >1000 电渗析离子交换膜电位差反离子迁移离子同离子、水分子 膜电解离子交换膜电位差、 电化学反 应 电解质离子选 择传递、电极反 应 电解质 离子 非电解 质离子 气体分离均相膜、复合 膜、非对称膜 压力差、 浓度差 筛分、溶解-扩 散 气体 难渗气 体 渗透汽化均相膜、复合 膜、非对称膜 压力差溶解-扩散蒸汽 难渗液 体 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与其他方法相比能耗较低,能量转化效率高;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014 学年 第一学期 文献检索论文 课题名称: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设计时间: 2013.10.10~2013.12.15 系部: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 1301应用化工 姓名:郑鹏 指导教师:王富花 学号: 1301110137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前言 (3) 1.1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3) 1.1.1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 (3) 1.1.2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 (3)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 点 (4) 2.1 分离性 (4) 2.1.1 分离膜必须对被分离的混合物具有选择透过(即具有分离)的能力 (4) 2.1.2 分离能力要适度 (4) 2.2 透过性 (4) 2.3 物理、化学稳定性 (4) 2.4 经济性 (5) 3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5) 3.1 淀粉污水处理 (5) 3.2 含酚废水处理 (5) 3.3 含氰废水处理 (5) 3.4 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6) 3.5 炼油废水处理 (6) 展望 (6) 参考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离膜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应。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不仅使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生产,而且能回收有价资源。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总的说来,分离膜之所以能使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不外乎两种手段。 1.1.1 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微滤膜分离过程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水溶液中孔径大于50 nm的固体杂质去掉的。 1.1.2 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步骤的速度,首先是从膜表面接触的混合物中进入膜内的速度(称溶解速度),其次是进入膜内后从膜的表面扩散到膜的另一表面的速度。二者之和为总速度。总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总速度愈小,透过时间愈久。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在膜分离出现前,已有很多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吸附、吸收、苹取、深冷分离等。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1)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 (2)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