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SD卡各个文件夹功能详解

Android系统SD卡各个文件夹功能详解
Android系统SD卡各个文件夹功能详解

1、.android_secure是官方app2sd的产物,删了之后装到sd卡中的软件就无法使用了。

2、.Bluetooth 顾名思义,用蓝牙之后就会有这个。

3、.mobo顾名思义,Moboplayer的缓存文件。

4、.QQ 顾名思义,QQ的缓存文件。

5、.quickoffice顾名思义,quickoffice的缓存文件。

6、.switchpro顾名思义,switchprowidget(多键开关)的缓存文件。

7、.ucdlres顾名思义,UC迅雷的缓存文件。

8、albumart音乐专辑封面的缓存文件夹。

9、albums 相册缩略图的缓存文件夹。

10、Android 比较重要的文件夹,里面是一些程序数据,比如google map的地图缓存。

11、backups 一些备份文件,比如联系人导出到SD卡时会导入到此文件夹。

12、baidu顾名思义,掌上百度、百度输入法之类程序的缓存文件夹。

13、bugtogo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形成一些报告文件,存放于此文件夹。

14、cmp个人初步判断是音乐的缓存文件夹。

15、data 同样是缓存数据的文件夹,与Android性质类似。

16、DCIM 相机的缓存文件夹。

17、documents Documents To Go 的相关文件夹。

18、etouch易行的缓存文件夹。

19、extracted androzip等解压缩软件默认的解压目录。

20、gameloft顾名思义,gameloft游戏数据包存放的文件夹。

21、handcent顾名思义handcent(超级短信)数据文件夹。

22、handyCurrency货币汇率相关的文件夹,装了handycalc(科学计算器)之后才会有。

23、ireader顾名思义,ireader的缓存文件夹。

24、KingReader顾名思义,开卷有益的缓存文件夹。

25、LazyListApplanet(黑市场)的缓存目录,也许和其他程序也有关,暂时不太清楚。

26、LOST.DIR 卡上丢失或出错的文件会跑这里,此目录无用,删了会自动生成。

27、moji顾名思义,墨迹天气的缓存目录。

28、MusicFolderspoweramp产生的缓存文件夹。

29、openfeint顾名思义,openfeint的缓存文件夹。

30、Picstore图片浏览软件建立的一个目录。

31、Playlists 播放列表的缓存文件夹。

32、renren顾名思义,人人网客户端的缓存文件夹。

33、screenshot 貌似是截屏图片保存的目录,不过我不记得自己装过screenshot这个软件。

34、ShootMe顾名思义,shootme截屏后图片文件保存的目录。

35、SmartpixGamesSmartpix Games出品游戏的缓存文件夹,比如Jewellust。

36、sogou顾名思义,搜狗拼音的缓存文件夹。

37、SpeedSoftware RE文件管理器的缓存文件夹。

38、SystemAppBackupSystemApp remove(深度卸载)备份系统文件后,备份文件保存的目录。

39、TalkingFriends talking tom(会说话的tom猫)录制的视频文件所保存的目录。

40、Tencent顾名思义,腾讯软件的缓存目录,比如QQ。(与上面的.QQ文件夹并不相同)

41、TitaniumBackup顾名思义,钛备份备份的程序所保存的目录。

42、TunnyBrowser感觉是海豚浏览器的缓存目录,但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金枪鱼浏览器.....

43、UCDLFiles UC迅雷下载文件的保存目录。

44、UCDownloads UC浏览器下载文件的保存目录。

45、VIE Vignette(晕影相机)的缓存目录。

46、V"PN 顾名思义,V|PN数据的缓存目录。(“|”为了反和谐)

47、yd_historys有道词典搜索历史的缓存目录。

48、yd_speech有道词典单词发音的缓存目录。

49、youmicache删掉后还会自动生成,悠米广告的缓存目录,广告程序内嵌在其他程序中。

50、GluGlu系列游戏的资料包存放地。如3D猎鹿人等。

51、apadqq-images QQ for pad 的缓存目录。

52、DunDef地牢守护者的数据包。

53、KuwoMusic顾名思义,酷我音乐的相关文件夹。

54、MxBrowser遨游的缓存目录。

55、Camera360 顾名思义,camera360的缓存目录。

56、TTPod顾名思义,天天动听的缓存目录。

单片机读写SD卡API模式读写

单片机读写SD卡最简单最基本的程序 处理器:s3c44b0 (arm7) SD卡与处理器的引脚连接:MISO -->SIORxD MOSI -->SIOTxD CLK -->SCLK CS -->PE5 四个文件::用户API函数,移植时不需修改 :中间层函数,移植时不需修改 :硬件层函数,移植时需修改 :一些功能的宏定义,移植时需修改 第一次读写SD卡时,需调用SD_Init(void),然后就可以条用Read_Single_Block或者Write_Single_Block进行读写操作 注意:进行写操作时,最好不要写前700个扇区,应为这些扇区都是FAT文件系统的重要扇区,一旦误写则可能会导致SD无法被电脑识别,需格式化。 /******************************************************* 文件名: 作用:用户API函数,包括四个函数, 读取一块扇区(512字节)U8 Read_Single_Block(U32 blk_addr, U8 *rx_buf) 写一个扇区(512字节)U8 Write_Single_Block(U32 blk_addr, U8 *tx_buf) 获取SD卡基本信息,即读CSD寄存器信息(16字节):void SD_info() SD卡初始化:U8 SD_Init(void) ********************************************************/

/******************************************** 功能:读取一个block 输入:blk_addr为第几个block,rx_buf为数据缓存区首地址输出:返回NO_ERR则成功,其它则读取失败 ********************************************/ U8 Read_Single_Block(U32 blk_addr, U8 *rx_buf) { U16 rsp = 1; U8 i = 0; SD_sel(); //使能SD卡 while(rsp && (i < 100)) { write_cmd(CMD17, blk_addr << 9); //写命令CMD17 rsp = Get_rsp(R1); //获取答应 send_clk(); } if(i > 99) //如果命令超时,则执行超时处理 {

STM32读写SD卡要点

3.20SD卡实验 很多单片机系统都需要大容量存储设备,以存储数据。目前常用的有U盘,FLASH芯片,SD卡等。他们各有优点,综合比较,最适合单片机系统的莫过于SD卡了,它不仅容量可以做到很大(32Gb以上),而且支持SPI接口,方便移动,有几种体积的尺寸可供选择(标准的SD 卡尺寸,以及TF卡尺寸),能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只需要4个IO口,就可以外扩一个最大达32GB以上的外部存储器,容量选择尺度很大,更换也很方便,而且方便移动,编程也比较简单,是单片机大容量外部存储器的首选。 ALIENTKE MiniSTM3开发板就带有SD卡接口,利用STM32自带的SPI接口,最大通信速度可达18Mbps,每秒可传输数据2M字节以上,对于一般应用足够了。本节将向大家介绍,如何在ALIENTEK MiniSTM32开发板上读取SD卡。本节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3.20.1 SD卡简介 3.20.2 硬件设计 3.20.3 软件设计 3.20.4 下载与测试

3.20.1 SD卡简介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文翻译为安全数码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它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一般支持2种操作模式: 1,SD卡模式; 2,SPI模式; 主机可以选择以上任意一种模式同SD卡通信,SD卡模式允许4线的高速数据传输。SPI模式允许简单的通过SPI接口来和SD卡通信,这种模式同SD卡模式相比就是丧失了速度。 SD卡的引脚排序如下图所示: 图3.20.1.1 SD卡引脚排序图 SD卡引脚功能描述如下表所示: 表3.20.1.1 SD卡引脚功能表 SD卡只能使用3.3V的IO电平,所以,MCU一定要能够支持3.3V的IO端口输出。 注意:在SPI模式下,CS/MOSI/MISO/CLK都需要加10~100K左右的上拉电阻。 SD卡要进入SPI模式很简单,就是在SD卡收到复位命令(CMD0)时,CS为有效电平(低电平)则SPI模式被启用。不过在发送CMD0之前,要发送>74个时钟,这是因为SD卡内部有个供电电压上升时间,大概为64个CLK,剩下的10个CLK用于SD卡同步,之后才能开始CMD0的操作,在卡初始化的时候,CLK时钟最大不能超过400Khz!。 ALENTEK MiniSTM32开发板使用的是SPI模式来读写SD卡,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SD卡在SPI模式下的相关操作。 首先介绍SPI模式下几个重要的操作命令,如下表所示:

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文件系统老化模型和测评方法

电信终端产业协会标准 TAF-WG2-AS0021-V1.0.0:2018 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文件系 统老化模型和测评方法 Module and Test Method of Aging Test on File System Based on Android Mobiles and Smart Terminals 2018-09-04发布2018-09-04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文件系统老化模型和测评方法 ..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文件系统老化模型 (1) 4.1 文件系统老化模型概述 (1) 4.2 剩余存储空间分析 (1) 4.3 碎片化方法分析 (2) 4.4 静态资源分析 (2) 4.5 10个月老化模型 (2) 4.6 18个月老化模型 (3) 4.7 24个月老化模型 (3) 5 文件系统老化方法 (3) 5.1 文件系统老化方法概述 (3) 5.2 文件系统碎片化方法 (4) 5.3 用户媒体文件填充方法 (4) 5.4 用户数据库文件填充方法 (4) 6 文件系统老化前后的性能评估 (4) 6.1 测试方法 (4) 6.2 评估方法 (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标准修订历史 (5)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附录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电信终端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隽、崔雪然、苏兆飞、孟凡玲、郭隆庆

Android 文件系统制作教程

android文件系统制作教程 1)认识android文件系统分区 splash1 :开机画面,Nandroid备份为splash1.img recovery :设备序列号为mtd1,该分区是恢复模式(即开机按Home+End进入的界面),Nandroid备份为recovery.img boot :设备序列号为mtd2,底层操作系统内核启动分区,挂载为/目录,Nandroid备份为boot.img system :设备序列号为mtd3,G1的Android核心平台,挂载为/system目录,通常为只读,Nandroid备份为system.img cache :设备序列号为mtd4,G1的缓存临时文件夹,挂载为 /cache目录,事实上除了T-mobile的OTA更新外,别无用处,Nandroid备份为cache.img userdata:设备序列号为mtd5,G1中用户安装的软件以及各种数据,挂载为/data目录,Nandroid备份为data.img 2)常用的fastboot命令 重启G1: $ fastboot reboot 刷所有分区并重启手机 $ fastboot flashall 刷指定分区: $ fastboot flash {partition} {file.img} 如:fastboot flash system /备份/system.img 擦除分区: $ fastboot erase {partition} 如:fastboot erase system 使用update.zip整体刷新 $ fastboot update {update.zip} 刷自定义开机画面: $ fasboot flash splash1 mysplash.rgb565 3)利用Makefile制作update.zip 从update.zip这个刷机包反推的介绍整个android文件系统的制作过程 并编写了一个Makefile文件,利用 Makefile的”依赖检查”机制管理各种文件的生成步骤和依赖关系;

SD卡初始化及读写流程

SD卡初始化及读写流程 默认分类2010-03-03 21:03:00 阅读26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SD卡调试关键点: 1. 上电时要延时足够长的时间给SD卡一个准备过程,在我的程 序里是5秒,根据不同的卡设置不同的延时时间。SD卡初始化第一步在发送CMD命令之前,在片选有效的情况下首先要发送至少74个时钟,否则将有可能出现SD卡不能初始化的问题。 2. SD卡发送复位命令CMD0后,要发送版本查询命令CMD8, 返回状态一般分两种,若返回0x01表示此SD卡接受CMD8,也就是说此SD卡支持版本2;若返回0x05则表示此SD卡支持版本1。因为不同版本的SD卡操作要求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务必查询SD卡的版本号,否则也会出现SD卡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3. 理论上要求发送CMD58获得SD卡电压参数,但实际过程中 由于事先都知道了SD卡的工作电压,因此可省略这一步简化程序。协议书上也建议尽量不要用这个命令。 4. SD卡读写超时时间要按照协议说明书书上的给定值(读超时: 100ms;写超时:250ms),这个值要在程序中准确计算出来,否

则将会出现不能正常读写数据的问题。我自己定义了一个计算公 式:超时时间=(8/clk)*arg。 5. 2GB以内的SD卡(标准卡)和2GB以上的SD卡(大容量卡)在 地址访问形式上不同,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否则将会出现无法读写数据的问题。如标准卡在读写操作时,对读或写命令令牌当中的地址域符初值0x10,表示对第16个字节以后的地址单元进行操作(前提是此SD卡支持偏移读写操作),而对大容量卡读或写命令令牌当中的地址域符初值0x10时,则表示对第16块进行读写操作,而且大容量卡只支持块读写操作,块大小固定为512字节, 对其进行字节操作将会出错。 6. 对某一块要进行写操作时最好先执行擦出命令,这样写入的速 度就能大大提高。进行擦除操作时不管是标准卡还是大容量卡都按块操作执行,也就是一次擦除至少512字节。 7. 对标准卡进行字节操作时,起始和终止必须在一个物理扇区 内,否则将不能进行读写操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用块操作以提高效率。不管是标准卡还是大容量卡一个读写命令只能对一个块进行操作,不允许跨物理层地址操作。

sd卡读写程序(SDcardreadandwriteprogram)

sd 卡读写程序( SD card read and write program ) SD card read and write program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D card / / operation Design / software 1, using SPI communication / / SD card 2, go to SD / / in order to 0-255 a total of 256 data, and then read back LCD1602 display / / hardware requirements: S11 ON / / dial switch Jumper J18 / / all connected #include //dsPIC30F6014 standard header file _FOSC( CSW_FSCM_O&F FX T_PLL4); //4 doubler crystal oscillator, Failsafe clock closed _FWDT (WDT_OFF); / / close the watchdog timer _FBORPO(RP BOR_OFF& MCLR_EN);/ / reset prohibited MCLRr eset enable. _FGS (CODE_PROT_OFF); / / code protection against #define CS PORTGbits.RG9 / / SD card selection pin definition #define RSL https://www.360docs.net/doc/f08442561.html,TB4 / / definition LCDc ontrol bits (note here can only register with LATB, you cannot directly use the

Android本质上就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

Android本质上就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与Ubuntu Linux、Fedora Linux 类似。只是Android在应用层专门为移动设备添加了一些特有的支持。既然Android是Linux内核的系统,那么基本的启动过程也应符合Linux的规则。如果研究过其他Linux 系统应该了解,一个完整的Linux系统首先会将一个Linux内核装载到内存,也就是编译Linux内核源代码生成的bzImage文件,对于为Android优化的Linux内核源代码会生成zImage文件。该文件就是Linux内核的二进制版本。由于zImage在内核空间运行,而我们平常使用的软件都是在应用空间运行(关于内核空间和应用空间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Android深度探索(卷1):HAL与驱动开发》一书的内容,在后续的各卷中将会对Android的整体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内核空间和应用空间是不能直接通过内存地址级别访问的,所以就需要建立某种通讯机制。 目前Linux有很多通讯机制可以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交互,例如设备驱动文件(位于/dev目录中)、内存文件(/proc、/sys目录等)。了解Linux的同学都应该知道Linux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一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例如,一个设备通常与一个或多个设备文件对应。这些与内核空间交互的文件都在用户空间,所以在Linux内核装载完,需要首先建立这些文件所在的目录。而完成这些工作的程序就是本文要介绍的init。Init是一个命令行程序。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建立这些与内核空间交互的文件所在的目录。当Linux内核加载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用init程序,也就是说,init是用户空间执行的第一个程序。 在分析init的核心代码之前,还需要初步了解init除了建立一些目录外,还做了如下的工作 1. 初始化属性 2. 处理配置文件的命令(主要是init.rc文件),包括处理各种Action。 3. 性能分析(使用bootchart工具)。 4. 无限循环执行command(启动其他的进程)。 尽管init完成的工作不算很多,不过代码还是非常复杂的。Init程序并不是由一个源代码文件组成的,而是由一组源代码文件的目标文件链接而成的。这些文件位于如下的目录。 /system/core/init 其中init.c是init的主文件,现在打开该文件,看看其中的内容。由于init是命令行程序,所以分析init.c首先应从main函数开始,现在好到main函数,代码如下: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fd_count = 0; struct pollfd ufds[4]; char *tmpdev; char* debuggable; char tmp[32]; int property_set_fd_init = 0; int signal_fd_init = 0;

SD卡读写操作

SD卡操作 一、概述 1、简介 SD卡是基于flash的存储卡。 SD卡和MMC卡的区别在于初始化过程不同。 SD卡的通信协议包括SD和SPI两类。 SD卡使用卡内智能控制模块进行FLASH操作控制,包括协议、安全算法、数据存取、ECC算法、缺陷处理和分析、电源管理、时钟管理。

2、功能介绍 2.1 特点 1)主机无关的FLASH内存擦除和编程 读或写数据,主机只要发送一个带地址的命令,然后等待命令完成,主机无需关心具体操作的完成。当采用新型的FLASH时,主机代码无需更新。 2)缺陷管理 3)错误恢复 4)电源管理 Flash每个扇区有大约10万次的写寿命,读没有限制。 擦除操作可以加速写操作,因为在写之前会进行擦除。 3 SD总线模式 3.1 Negotiating Operation Conditions 当主机定义了SD卡不支持的电压范围时,SD卡将处于非活动状态,将忽略所有的总线传输。要退出非活动状态唯一的方法就是重新上电。 3.2 SD卡获取和识别 SD卡总线采用的是单主多从结构,总线上所有卡共用时钟和电源线。主机依次分别访问每个卡,每个卡的CID寄存器中已预编程了一个唯一的卡标识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卡。 主机通过READ_CID命令读取CID寄存器。CID寄存器在SD卡生产过程中的测试和格式化时被编程,主机只能读取该号。 DAT3线上内置的上拉电阻用来侦测卡。在数据传输时电阻断开(使用ACMD42)。

3.3 卡状态 卡状态分别存放在下面两个区域: 卡状态(Card Status),存放在一个32位状态寄存器,在卡响应主机命令时作为数据传送给主机。 SD状态(SD_Status),当主机使用SD_STATUS(ACMD13)命令时,512位以一个数据块的方式发送给主机。SD_STATUS还包括了和BUS_WIDTH、安全相关位和扩展位等的扩展状态位。 3.4 内存组织 数据读写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字节,可以按要求组织成不同的块。

Android SDCard操作(文件读写,容量计算)(An-Beer 工作室)

Android SDCard操作(文件读写,容量计算) android.os.Environment 提供访问环境变量 https://www.360docs.net/doc/f08442561.html,ng.Object android.os.Environment Environment 静态方法: 方法: getDataDirectory () 返回: File 解释: 返回Data的目录 方法: getDownloadCacheDirectory () 返回: File 解释: 返回下载缓冲区目录 方法: 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 () 返回: File 解释: 返回扩展存储区目录(SDCard) 方法: getExternalStoragePublicDirectory (String type) 返回: File 解释: 返回一个高端的公用的外部存储器目录来摆放某些类型的文件(来自网上) 方法: getRootDirectory () 返回: File 解释: 返回Android的根目录 方法: getExternalStorageState () 返回: String

解释: 返回外部存储设备的当前状态 getExternalStorageState () 返回的状态String类型常量:常量: MEDIA_BAD_REMOVAL 值 : "bad_removal" 解释: 在没有正确卸载SDCard之前移除了 常量:MEDIA_CHECKING 值 : "checking" 解释: 正在磁盘检查 常量: MEDIA_MOUNTED 值 : "mounted" 解释: 已经挂载并且拥有可读可写权限 常量: MEDIA_MOUNTED_READ_ONLY 值 : "mounted_ro" 解释: 已经挂载,但只拥有可读权限 常量:MEDIA_NOFS 值 : "nofs" 解释: 对象空白,或者文件系统不支持 常量: MEDIA_REMOVED 值 : "removed" 解释: 已经移除扩展设备 常量: MEDIA_SHARED 值 : "shared" 解释: 如果SDCard未挂载,并通过USB大容量存储共享 常量: MEDIA_UNMOUNTABLE

单片机读写SD卡教程

郑重声明:本实验并不是对所有SD卡都能成功运行第一步:打开winhex软件,用读卡器读SD卡,在winhex中查看SD卡

点击查找(ctrl+F) 输入FAT(找到DBR处)

发现DBR起始于0x11200扇区地址,它必是512整数倍,因为一个扇区含512BYTE,所以在程序中读一个扇区时一定要是512整数倍,否则会出错。11200地址对应的值是0xEB,本程序读一下这个地址的值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有的winhex编址是十进制 看看程序吧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 //定义SD卡需要的4根信号线 sbit SD_CLK = P1^1; sbit SD_DI = P1^2; sbit SD_DO = P1^0; sbit SD_CS = P1^3; sbit Beep=P2^0;//用来调程序标志 //=========================================================== //=========================================================== //定义512字节缓冲区,,89C52直接定义成unsigned char DATA[80];,太大了RAM不够unsigned char xdata DATA[512]; void delay(unsigned int z) { unsigned 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基于Atmega128单片机SD卡读写程序(免费分享)

基于Atmega128单片机SD卡读写程序实物图对照 接线图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测试SD卡读写的程序,程序是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编写的,对于Atmega的其他单片机仅需要做管脚改动就可以使用,其他单片机更改要更大。 sd.h //********************************************************** ******** //SPI各线所占用的端口 #define SD_SS PB6 #define SD_SCK PB1 #define SD_MOSI PB2 #define SD_MISO PB3 //********************************************************** ******** #define SD_DDR DDRB #define SD_PORT PORTB #define SD_PIN PINB #define SD_SS_H SD_PORT |= (1<#define SDSS_L SD_PORT &= ~(1<#define SD_SCK_H SD_PORT |= (1<#define SD_SCK_L SD_PORT &= ~(1<#define SD_MOSI_H SD_PORT |= (1<#define SD_MOSI_L SD_PORT

&= ~(1< #define SD_MISO_IN (SD_PIN&(1

android系统目录各文件简介

android系统目录各文件简介 2012-05-04 22:24:43| 分类:工作资料|举报|字号订阅 一个完整的ROM根目录会有以下几个文件夹及文件: data META-IN system boot.img 系统目录说明 1. 应用程序安装目录 1) 系统应用程序所在目录 /system/app/*.apk 2)用户安装应用程序所在目录 /data/app/*.apk 3) 注意: a)在模拟器中,每重启一次,/system/app/下的应用都会被还原,有时/data/app 下也会被清除 b)若在/system/app和/data/app下有重名的应用,不一定会启动哪一个,尤其是在adb install杀死正在运行的程序时,有时旧的就会被启动 2.用户数据所在目录 /data/data/应用包名/shared_prefs 配置文件 /data/data/应用包名/databases/* 库文件所在目录 3. SD卡对应目录 /sdcard/ 而我们需要处理的只是两个文件夹里面的内容: data/app –该文本夹里的文件可以全删,也可以自由添加自已所需安装的应用软件,刷机安装后可以自由删除。 system/app –在这个文件夹下的程序为系统默认的组件,可以看到都是以APK 格式结尾的文件,但有些自制的ROM里面还有和APK文件名对应的odex文件。我们主要是针对该文件夹里的文件进行精简,如果有odex文件的,删除APK文

件名时同时也删除与其对应的odex文件。 虽然一般定制时只是对以上两个文件夹里的文件做相应的增减,但我们还是一起来了解system相应目录相应文件的用途吧。(rom版本不同里面的APK也会不一样) \\system\\app \\system\\app\\AlarmClock.apk 闹钟 \\system\\app\\Browser.apk 浏览器 \\system\\app\\Bugreport.apk Bug报告 \\system\\app\\Calculator.apk 计算器 \\system\\app\\Calendar.apk 日历 \\system\\app\\CalendarProvider.apk 日历提供 \\system\\app\\Camera.apk 照相机 \\system\\app\\com.amazon.mp3.apk 亚马逊音乐 \\system\\app\\Contacts.apk 联系人 \\system\\app\\DownloadProvider.apk 下载提供 \\system\\app\\DrmProvider.apk DRM数字版权提供 \\system\\app\\Email.apk 电子邮件客户端 \\system\\app\\FieldTest.apk 测试程序 \\system\\app\\GDataFeedsProvider.apk GoogleData提供 \\system\\app\\Gmail.apk Gmail电子邮件 \\system\\app\\GmailProvider.apk Gmail提供 \\system\\app\\GoogleApps.apk 谷歌程序包 \\system\\app\\GoogleSearch.apk 搜索工具 \\system\\app\\gtalkservice.apk GTalk服务 \\system\\app\\HTMLViewer.apk HTML查看器 \\system\\app\\HtcTwitter.apk 集成Twitter客户端PEEP \\system\\app\\IM.apk 即使通讯组件包含MSN、yahoo通 \\system\\app\\ImCredentialProvider.apk \\system\\app\\ImProvider.apk \\system\\app\\Launcher.apk 启动加载器 \\system\\app\\HtcNaviPanel.apk 导航软件 \\system\\app\\Maps.apk 电子地图 \\system\\app\\MediaProvider.apk 多媒体播放提供

读写SD卡的设计及其程序硬件

前言 长期以来,以Flash Memory为存储体的SD卡因具备体积小、功耗低、可擦写以及非易失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价格不断下降且存储容量不断提高,它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广。当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长时间地采集、记录海量数据时,选择SD卡作为存储媒质是开发者们一个很好的选择。在电能监测以及无功补偿系统中,要连续记录大量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时间等参数,当单片机采集到这些数据时可以利用SD作为存储媒质。本文主要介绍了SD卡在电能监测及无功补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设计方案 应用AT89C52读写SD卡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需要寻找一个实现AT89C52单片机与SD卡通讯的解决方案;其次,SD卡所能接受的逻辑电平与AT89C52提供的逻辑电平不匹配,需要解决电平匹配问题。 通讯模式 SD卡有两个可选的通讯协议:SD模式和SPI模式。SD模式是SD卡标准的读写方式,但是在选用SD模式时,往往需要选择带有SD卡控制器接口的MCU,或者必须加入额外的SD 卡控制单元以支持SD卡的读写。然而,AT89C52单片机没有集成SD卡控制器接口,若选用SD模式通讯就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硬件成本。在SD卡数据读写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选用SPI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在SPI模式下,通过四条线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交换,并且目前市场上很多MCU都集成有现成的SPI接口电路,采用SPI模式对SD卡进行读写操作可大大简化硬件电路的设计。 虽然AT89C52不带SD卡硬件控制器,也没有现成的SPI接口模块,但是可以用软件模拟出SPI总线时序。本文用SPI总线模式读写SD卡。 电平匹配 SD卡的逻辑电平相当于3.3V TTL电平标准,而控制芯片AT89C52的逻辑电平为5V CMOS 电平标准。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否则会有烧毁SD卡的可能。出于对安全工作的考虑,有必要解决电平匹配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解决逻辑器件接口的电平兼容问题,原则主要有两条:一为输出电平器件输出高电平的最小电压值,应该大于接收电平器件识别为高电平的最低电压值;另一条为输出电平器件输出低电平的最大电压值,应该小于接收电平器件识别为低电平的最高电压值。 一般来说,通用的电平转换方案是采用类似SN74ALVC4245的专用电平转换芯片,这类芯片不仅可以用作升压和降压,而且允许两边电源不同步。但是,这个方案代价相对昂贵,而且一般的专用电平转换芯片都是同时转换8路、16路或者更多路数的电平,相对本系统仅仅需要转换3路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android数据和文件存储概述翻译

android数据和文件存储概述翻译 Android使用的文件系统类似于其他平台上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系统提供了几个选项供您保存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特定存储:存储仅用于应用程序的文件,可以位于内部存储卷中的专用目录中,也可以位于外部存储中的不同专用目录中。使用内部存储中的目录保存其他应用程序不应访问的敏感信息。 共享存储:存储应用程序打算与其他应用程序共享的文件,包括媒体、文档和其他文件。 首选项:将私有的原始数据存储在键值对中。 数据库:使用Room持久性库将结构化数据存储在私有数据库中。另一种分类法如下: 共享首选项 将私有原始数据存储在键值对中。 内部存储器 将私有数据存储在设备内存中。 外部存储 将公共数据存储在共享的外部存储上。 SQLite数据库 将结构化数据存储在专用数据库中。 网络连接 使用您自己的网络服务器将数据存储在Web上 下表总结了这些选项的特点:

您选择的解决方案取决于您的特定需求:您的数据需要多少空间?

内部存储空间有限,无法存储应用程序特定的数据。如果需要保存大量数据,请使用其他类型的存储。 数据访问需要多可靠? 如果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需要某些数据,例如应用程序启动时,请将数据放置在内部存储目录或数据库中。存储在外部存储中的应用程序特定文件并不总是可访问的,因为某些设备允许用户删除与外部存储相对应的物理设备。 你需要存储什么样的数据? 如果您有只对应用程序有意义的数据,请使用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存储。对于可共享的媒体内容,请使用共享存储,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访问该内容。对于结构化数据,请使用首选项(对于键值数据)或数据库(对于包含两列以上的数据)。 数据应该是你的应用的私有数据吗? 当存储任何其他应用程序都无法访问的敏感数据时,请使用内部存储、首选项或数据库。内部存储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对用户隐藏数据。 存储位置的类别 Android提供两种类型的物理存储位置:内部存储和外部存储。在大多数设备上,内部存储比外部存储小。但是,所有设备上都有内部存储,这使得它成为放置应用程序所依赖的数据的更可靠的地方。 可移动卷(如SD卡)作为外部存储的一部分出现在文件系统中。Android使用路径(如/sdcard)表示这些设备。

最全的Android源码目录结构详解

最全的Android源码目录结构详解 Android 2.1 |-- Makefile |-- bionic (bionic C库) |-- bootable (启动引导相关代码) |-- build (存放系统编译规则及generic等基础开发包配置) |-- cts (Android兼容性测试套件标准) |-- dalvik (dalvik JAVA虚拟机) |-- development (应用程序开发相关) |-- external (android使用的一些开源的模组) |-- frameworks (核心框架——java及C++语言) |-- hardware (部分厂家开源的硬解适配层HAL代码) |-- out (编译完成后的代码输出与此目录) |-- packages (应用程序包) |-- prebuilt (x86和arm架构下预编译的一些资源) |-- sdk (sdk及模拟器) |-- system (底层文件系统库、应用及组件——C语言) `-- vendor (厂商定制代码) bionic 目录 |-- libc (C库) | |-- arch-arm (ARM架构,包含系统调用汇编实现) | |-- arch-x86 (x86架构,包含系统调用汇编实现) | |-- bionic (由C实现的功能,架构无关) | |-- docs (文档) | |-- include (头文件) | |-- inet (?inet相关,具体作用不明) | |-- kernel (Linux内核中的一些头文件) | |-- netbsd (?nesbsd系统相关,具体作用不明) | |-- private (?一些私有的头文件) | |-- stdio (stdio实现) | |-- stdlib (stdlib实现) | |-- string (string函数实现) | |-- tools (几个工具) | |-- tzcode (时区相关代码) | |-- unistd (unistd实现) | `-- zoneinfo (时区信息) |-- libdl (libdl实现,dl是动态链接,提供访问动态链接库的功能)|-- libm (libm数学库的实现,) | |-- alpha (apaha架构) | |-- amd64 (amd64架构) | |-- arm (arm架构) | |-- bsdsrc (?bsd的源码)

SD卡读写的方式(用SD模式)

大家读写SD卡怎么不用SD模式方式读取,是SPI方式读取简单? 下面贴一段代码,是在FPGA上程序,只能用SD模式进行读,没有文件系统,没有用AVR硬件实现,电路图: 电路说明,SD_DAT3一直给高电平 程序: #ifndef __SD_Card_H__ #define __SD_Card_H__ #define High 1 #define Low 0 //------------------------------------------------------------------------- // SD Card Set I/O Direction #define SD_CMD_IN DDRX.1 = Low #define SD_CMD_OUT DDRX.1 = High #define SD_DAT_IN DDRX.2 = Low #define SD_DAT_OUT DDRX.2 = High #define SD_CLK_OUT DDRX.3 = High #define SD_DAT3_OUT DDRX.0 = High // SD Card Output High/Low #define SD_CMD_LOW PORTX.1 = Low

#define SD_CMD_HIGH PORTX.1 = High #define SD_DAT_LOW PORTX.2 = Low #define SD_DAT_HIGH PORTX.2 = High #define SD_CLK_LOW PORTX.3 = Low #define SD_CLK_HIGH PORTX.3 = High #define SD_DAT3_HIGH PORTX.0 = High // SD Card Input Read #define SD_TEST_CMD PINX.1 #define SD_TEST_DAT PINX.2 //------------------------------------------------------------------------- #define BYTE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16 unsigned int #define UINT32 unsigned long //------------------------------------------------------------------------- void Ncr(void); void Ncc(void); BYTE response_R(BYTE); BYTE send_cmd(BYTE *); BYTE SD_read_lba(BYTE *,UINT32,UINT32); BYTE SD_card_init(void); //------------------------------------------------------------------------- BYTE read_status; BYTE response_buffer[20]; BYTE RCA[2]; BYTE cmd_buffer[5]; const BYTE cmd0[5] = {0x40,0x00,0x00,0x00,0x00}; const BYTE cmd55[5] = {0x77,0x00,0x00,0x00,0x00}; const BYTE cmd2[5] = {0x42,0x00,0x00,0x00,0x00}; const BYTE cmd3[5] = {0x43,0x00,0x00,0x00,0x00}; const BYTE cmd7[5] = {0x47,0x00,0x00,0x00,0x00}; const BYTE cmd9[5] = {0x49,0x00,0x00,0x00,0x00}; const BYTE cmd16[5] = {0x50,0x00,0x00,0x02,0x00}; const BYTE cmd17[5] = {0x51,0x00,0x00,0x00,0x00}; const BYTE acmd6[5] = {0x46,0x00,0x00,0x00,0x02}; const BYTE acmd41[5] = {0x69,0x0f,0xf0,0x00,0x00}; const BYTE acmd51[5] = {0x73,0x00,0x00,0x00,0x00}; //------------------------------------------------------------------------- void Ncr(void) { SD_CMD_IN; SD_CLK_LOW; SD_CLK_HIGH; SD_CLK_LOW; SD_CLK_HIGH;

1 Android系统简介及开发环境的搭建

1了解Android系统 1.1 Android系统介绍 Android是Google 开发的基于Linux 平台的、开源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由于源代码开放,Android 可被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围绕在Google的Android 系统中,形成了移植开发和应用程序开发两个不同的开发方面。手机厂商从事移植开发工作,应用程序开发可以由任何单位和个人完成,开发的过程可以基于真实的硬件系统,还可以基于仿真器环境。 作为一个手机平台,Android 在技术上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开放智能手机平台 ●多硬件平台的支持:应用程序可通过标准API访问核心移动设备功能。 ●使用众多的标准化技术:可以轻松的嵌入HTML、JavaScript等网络内容 ●核心技术完整,统一:应用程序是平等条件创建的,可被替换或扩展。 ●应用程序可以并行运行。Android是完整的多任务环境,在后台运行时,应用程 序可生成通知引起用户注意。 ●完善的SDK 和文档 ●完善的辅助开发工具 Android 的开发者可以在完备的开发环境中进行开发,Android 的官方网站也提供了丰富的文档、资料。这些都使得Android 系统的开发和运行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1.2 Android系统的软件结构 Android 是一个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含了众多的源代码。从下至上,Android 系统分成4个层次: ●第1 层次:Linux 操作系统及驱动; ●第2 层次:本地代码框架,包含各种类库和运行环境; ●第3 层次:Java 框架; ●第4 层次:Java 应用程序。 Android 的第1 层次由C 语言实现,第2层次由C 和/C++实现,第3、4层次主要由Java代码实现。对于Android 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关注第3层次和第4层次之间的接口。 Android 系统的架构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