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数学各种公式(全套完整版)

初级中学数学各种公式(全套完整版)
初级中学数学各种公式(全套完整版)

数学各种公式及性质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b5E2RGbCAP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p1EanqFDPw 2.幂地运算性质

a n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n=a n;DXDiTa9E3d

b b n

⑥a-n=1n,特别: ( )-n=( )n;⑦a0=1(a≠0.)

a

3.二次根式

①( )2=a(a≥0;) ② =丨 a丨;③=× ;④ = (a> 0,

b≥0.)

4.三角不等式

|a|-|b| ≤|a±b|≤|(a|定+|b理| );

加强条件: ||a|-|b|| ≤|a ±b| ≤也|a成|+立|b,| 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地三角不等式(其中 a,b 分别

为向量 a 和向量 b)RTCrpUDGiT

|a+b| ≤ |a|+;|b||a-b| ≤ |a|+;|b||a| ≤ b<-=b>≤ a≤;b

|a-b| ≥|-a|b||; -|a| ≤a≤;|a|

5.某些数列前n 项之和

2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5PCzVD7HxA

2 2 2 2 2 2 2 2 2

2+4+6+8+10+12+14+?+(2n)=n(n+1); 1 +2 +3 +4 +5 +6 +7 +8 +?+n =n(n+1)(2n+1)/6;jLBHrnAILg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 ? +n(n+1)=n(n+1)(n+2)/3;xHAQX74J0X

6.一元二次方程

2

对于方程: ax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b b 4ac,其中△ =b2- 4ac叫做根地判别式 .

2a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地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地实数根;

当△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 ax2+bx+c可分解为 a(x- x1)(x-x2). ③以a 和b为根地一元二次方程是 x2-(a+b)x+ ab=0.

7.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 y=kx+b(k≠ 0地)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 y轴地交点地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0时, y随x地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0时, y随x地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③特别地:当 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 8.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y=(k≠ 0地)图象叫做双曲线 .

①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②当k<0时,双曲线在

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9.二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如果 y ax2 bx c(a,b,c是常数,a 0),那么y叫做 x地二次函数 . (2).抛物线地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

① a 地符号决定抛物线地开口方向:当a 0 时,开口向上;当a 0 时,开口向下;

a 相等,抛物线地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

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地直线记作x h .特别地,y轴记作直线x 0.

(3).几种特殊地二次函数地图像特征如下:

4).求抛物线地顶点、对称轴地方法

①公式法:

y ax 2 bx c a x

b 4a

c b

,∴顶点是(

b ,

4ac b

),对称轴是直线

2a 4a 2a 4a b x .

2a

② 配方法:运用配方地方法,将抛物线地解析式化为 y a x h 2

k 地形式,得到顶点为( h ,k ), 对称轴是直线 x h .

③ 运用抛物线地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地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地交点

是顶点 .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x 1,y )、(x 2,y )(及 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 x x 1 x 2

2

( 5) .抛物线

y ax bx c

中,

a,b,c

地作用

① 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 y ax 2

中地 a 完全一样 .

② b 和 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地位置 .由于抛物线 y ax 2 bx c 地对称轴是直线 .

x

b

,故:①b 0时,对称轴为 y 轴;② b 0(即 a 、 b 同号)时,对称轴在 y 轴 2a a

左侧;③ b 0 (即a 、 b 异号)时,对称轴在 y 轴右侧.

a ③ c 地大小决定抛物线 y ax 2 bx c 与 y 轴交点地位置 .

当x 0时, y c ,∴抛物线 y ax 2

bx c 与 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0,c ):

① c 0 ,抛物线经过原点 ; ② c 0,与 y 轴交于正半轴; ③ c 0, 与 y 轴交于负半轴 . 以上三点中,当

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 .如抛物线地对称轴在 y 轴右侧,则 b 0.

a

( 6)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地解析式

①一般式: y ax 2

bx c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 x 、 y 地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

2

② 顶点式: y a x h 2

k .已知图像地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 ③交点式:已知图像与 x 轴地交点坐标 x 1、 x 2 ,通常选用交点式: y a x x 1 x x 2 . (7).直线与抛物线地交点 ① y 轴与抛物线 y ax 2

bx c 得交点为 (0, c ). ② 抛物线与 x 轴地交点 .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地图像与 x 轴地两个交点地横坐标 x 1、x 2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地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与 x 轴地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地一元二次方程地根地判别 式判定: a 有两个交点 ( 0 ) 抛物线与 x 轴相交;

b 有一个交点(顶点在 x 轴上) ( 0) 抛物线与 x 轴相切;

c 没有交点(0 )抛物线与 x 轴相离 .

③平行于x轴地直线与抛物线地交点

2

(x 2

- x ) +

2

+ (x n - x )

同②一样可能有 0 个交点、 1 个交点、 2 个交点.当有 2 个交点时,两交点地纵坐标相等,设纵

坐标为 k ,则横坐标是 ax 2

bx c k 地两个实数根 .LDAYtRyKfE

一次函数 y kx n k 0 地图像 l 与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a 0 地图像 G 地交点,由方程 y kx n 组 2 地解地数目来确定:

y ax 2 bx c a 方程组有两组不同地解时 l 与 G 有两个交点; b 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 l 与 G 只有一个交点;

c 方程组无解时 l 与 G 没有交点 .

抛物线与 x 轴两交点之间地距离:若抛物线 y ax 2

bx c 与x 轴两交点为 A x 1,0 ,B x 2,0 , 则 AB x 1 x 2

10. 统计初步

( 1)概念 :①所要考察地对象地全体叫做 总体 ,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 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 地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地一个 样本 ,样本中个体地数目叫做 样本容量. ②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 次数最多地数 (有时不止一个 ),叫做这组数据地 众数 .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 最中间地一个数 (或两个数地平均数 )叫做这组数据地 中位数. Zzz6ZB2Ltk ( 2)公式: 设有 n 个数 x 1,x 2,? ,x n ,那么:

①平均数

为:

x 1 + x 2 + ...... + x n

x=

1 2 n ;

n

②极差:用一组数据地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地差来反映这组数据地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

得到地差称为极差,即:极差 =最大值 -最小值; dvzfvkwMI1

④ 标准差:方差地算术平方根

数据 x 1、 x 2 ?? , x n 地标准差 s ,

③方差:数据 x 1、 x 2 ?? 则s = 1

n 犏臌

(x 1 - x n 地方差为 s 2

2

x ) + (x 2 -

2

+ (x n - x )

2 x )

2+

一组数据地方差越大,这组数据地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

11.频率与概率

(1)频率

频率= 频数,各小组地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地频率之和等于 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总数

个小长方形地面积为各组频率 .rqyn14ZNXI

(2)概率

①如果用 P表示一个事件 A 发生地概率,则0≤P(A)≤1;

P(必然事件) =1; P(不可能事件) =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地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地

概率.

③大量地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地估计值;

12.锐角三角形

①设∠A是△ABC地任一锐角,则∠A地正弦: sinA=,∠A地余弦: cosA=,

∠A地正切: tanA=.并且 sin2A+cos2A=1.EmxvxOtOco

00.∠A越大,∠A地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

SixE2yXPq5

小.

②余角公式: sin(90o- A)=cosA,cos(90o-A)= sinA.

③特殊角地三角函数值:sin30o=cos60o=,sin45o=cos45o=,sin60o= cos30o=,6ewMyirQFL

tan30o=,tan45o=1, tan60o= .

铅垂高度

.设坡角为α,则i=tan α=.

④斜坡地坡度: i=

水平宽度=

13.正(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地外接圆半径 .kavU42VRUs

正弦定理地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c y6v3ALoS89

( 2)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a2=b2+c2-2bccosA;c2=a2+b2-2abcosC;M2ub6vSTnP 注:∠ C所对地边为 c,∠B所对地边为 b,∠A 所对地边为 a

14.三角函数公式

( 1)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0YujCfmUCw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eUts8ZQVRd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

tanB)/(1+tanAtanB) sQsAEJkW5T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GMsIasNXkA

( 2)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 3) 半角公式

sin(A/2)= √-(c(1osA)/2) sin(A/2)=- √((1-cosA)/2)

cos(A/2)= √((1+cosA)/2) cos(A/2-)√= ((1+cosA)/2)

tan(A/2)= √-(c(1osA)/((1+cosA)) tan(A/2)=- √ ((1-cosA)/((1+cosA))TIrRGchYzg

ctg(A/2)= √ ((1+cosA)/(-(c1osA)) ctg(A/2)=- √ ((1+cosA)/((1-cosA)) 7EqZcWLZNX

( 4)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lzq7IGf02E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zvpgeqJ1hk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NrpoJac3v1

( 5) 积化和差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1nowfTG4KI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fjnFLDa5Zo

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地有关知识

(1)对称性: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 P(a,b),则 P关于 x轴对称地点为 P1(a,-b),P关于

y 轴对称地点为 P2(-a,b),关于原点对称地点为 P3( -a,- b).tfnNhnE6e5

(2)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 P(a,b)向左平移 h 个单位,坐标变为 P(a-h,b),

向右平移 h 个单位,坐标变为 P(a+h,b);向上平移 h 个单位,坐标变为 P(a, b+h),向

下平移 h 个单位,坐标变为 P(a,b-h).如:点 A (2,-1)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右平

移 5 个单位,则坐标变为 A (7, 1) .HbmVN777sL

最全的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的的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总结

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一、公式:设有n个数x1,x2,…,x n,那么: ①平均数为: 12 ...... n x x x x n;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 数据1x、2x……, n x的方差为2s,则 2 s= 222 12 1 ..... n x x x x x x n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数据1x、2x……, n x的标准差s,则 s= 222 ..... x x x x x x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设∠A是Rt△ABC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A的余弦:cosA =,∠A的正切:tanA=.并且sin2A+cos2A=1. 0<sinA<1,0<cosA<1,tan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余角公式:sin(90o-A)=cosA,cos(90o-A)=sinA.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o=cos60o=,sin45o=cos45o=,

sin60o=cos30o=, tan30o=,tan45o=1,tan60o=. ④斜坡的坡度:i =铅垂高度 水平宽度=.设坡角为α,则i =tan α= 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1.定义:一般地,如果 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初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常用公式1.绝对值 a≥0丨a丨=a;a≤0丨a丨=-a. 2.乘法公式 ①a2-b2=(a+b)(a-b); ②(a±b)2=a2±2ab+b2; ③a3+b3=(a+b)(a2-ab+b2); ④a3-b3=(a-b)(a2+ab+b2). 3.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 ②a m÷a n=a m-n; ③(a m)n=a mn; ④(ab)n=a n b n ⑤a-n=1 n a ; ⑥a0=1(a≠0). 4.二次根式 ①()2=a(a≥0); ②=丨a丨; ③=·; ④=(a>0,b≥0). 5.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则ax 2 +bx +c 可分解为a (x -x 1)(x -x 2).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 -(a +b )x +ab =0. 6.一次函数 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特别: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7.反比例函数 y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 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8.统计初步 设有n 个数x 1,x 2,…,x n ,那么 ①平均数为12......n x x x x n +++= ; ②方差为2 s = () () () 2 2 2 121.....n x x x x x x n ? ?-+-++-? ??? ; ③标准差为s = .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9.频率与概率 ①频率=总数 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 组频率. ②概率,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 (A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 10.锐角三角函数 ①设∠A 是Rt △ABC 的任一锐角,sin A = cos A = tan A = .并且sin 2A +cos 2 A =1. ②余角公式:sin (90o-A )=cos A ,cos (90o-A )=sin A .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o=cos60o=,sin45o=cos45o= ,sin60o=cos30o= , tan30o= ,tan60o= .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全)

数学公式及性质(完整版)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常用结论(史上最全 免费最新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中考用)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1.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2.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 b )n= n n a b ;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4.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a|≤a≤|a|; 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35463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1.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如:-3, ,0.231,0.737373…, ,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绝对值:a ≥0 丨a 丨=a;a ≤0 丨a 丨=-a. 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 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 把一个数写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 5. 5. 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被开方数 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 =0.4858,则 =48.58;已知 =1.558,则 =0.1588. 6. 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 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n =a n b n .⑤( )n =n.⑥a -n =n, 特别:( )-n =( )n .⑦a 0=1(a ≠0). 如:a 3×a 2=a 5,a 6÷a 2=a 4,(a 3)2=a 6,(3a 3)3=27a 9,(-3)-1=- ,5-2= = ,( )-2=( )2= ,(- 3.14)0=1,( - )0=1. 8. 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 )(a -b )=a 2-b 2.②(a±b)2 =a 2±2ab+b 2. ③(a+b )(a 2-ab+b 2)=a 3+b 3.④(a -b )(a 2+ab+b 2)=a 3-b 3;a 2+b 2=(a+b )2-2ab,(a - b )2=(a+b )2-4ab. 9. 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原则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 方差公式或立方和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 分组分解法.注意:因式分解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10. 分式的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 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不能去分母).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11. 二次根式:①( )2=a (a ≥0),② =丨a 丨, 如:①(3 )2=45.② =6.③a<0时, =-a .④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 12.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c=0:①求根公式 (a>0,b ≥0). ,其中=b 2-4ac 叫做根-

初中三年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 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 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_丨=;丨3.14-π丨=π- 3.1 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 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 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 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 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 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4的平方根是士2,误认为4平方根为士 2,知道4=2. 15.二次根式: (1)定义: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完整版)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b b ac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

初中(七八年级)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教学内容

初中(七八年级)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姓名 班级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 ,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 ≥0丨a 丨=a ;a ≤0丨a 丨=-a .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 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 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 +n .②a m ÷a n =a m -n .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n = . ⑥a -n =1n a ,特别:()-n =()n .⑦a 0=1(a ≠0).如:a 3×a 2=a 5,a 6÷a 2=a 4,(a 3)2=a 6,(3a 3)3=27a 9,(-3)-1=-,5-2==,()-2=(- )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 (a ≥0),②=丨a 丨,③=×,④=(a >0,b ≥0).如:①(3)2=45.②=6.③a <0时,=-a .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 242b b ac a -±-,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并且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可分解为a (x -x 1)(x -x 2).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a +b )x +ab =0. 9、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2、频率与概率: (1)频率=总数 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2)概率 ①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 (A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小学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 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 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 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2、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3、(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π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最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定理教程文件

最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常用概念、公式和 定理

2017最全的初中数学公式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 都是有理数. 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 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 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2位,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 位;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移动3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向相同方向移动1位. 如:已知=0.4858,则=48.58;已知=1.558,则=-0.1588. 6.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 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 )n=n.⑥a-n=n,特别:()-n=()n.⑦a0=1(a≠0). 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5-2==,()-2=(-)2=,(-3.14)0=1,(-)0=1.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