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山东出版社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单元?放眼看世界、珍爱和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单元下设 3 个学习主题。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视野的全球化?主要涉及到我们的社区生活、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等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一、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二、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学内容视角的全球性

本册教学内容将看似距离学生遥远、实际上已与学生的生活不可分割的当今世界,通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科学技术、战争与和平等不同侧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并引导学生走进世界、关心并初步了解世界,将自己的生活、家乡、文化、思考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增进对世界的亲近感,愿意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的中国人。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进入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认识世界为主线,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世界的发展史,把握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

3、注重把握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在分析审视历史的同时,关注世界、人类、热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能纵向看待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4、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现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册教科书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己分析、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二三单元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同时主题学习的学习方式综合化,合了体验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发展。

5、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和提高

本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亲历亲为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事件,亲历了情感的波动,使学习内容与情感互动、与道德教育互动,情感的提升的效果真实有效。

6、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中寻找品德教育的触发点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展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历程中的波折和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纵向研究、对比反思、不断产生问题、触发疑惑,这种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历程有利于学生自己对事件进行反思和思考,从而能够自主引发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品

德教育主题的思考,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中寻找品德教育的触发点,使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放眼看世界

一、单元基本内容

本单元在课表中属于走进世界这一方面的课程内容,设计安排了三个学习主题,6个活动主题

二、单元设计思路

1、以认识世界为主线,促进学生正确的理解世界的发展、差异和联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通过世界政区图和东、西半球,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国家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

3、走进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4、分组了解阿拉伯人、非洲黑人等生活习俗,知道世界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对不同文化应该确立尊重、欣赏的正确态度。

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面积比例,了解世界地形概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在本主题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的学生活动有查找资料和分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1让学生学会看地图,找到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2、教师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后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海洋和陆地,了解他们的分布情况。3、学生小组合作,认识七大洲、四大洋,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交流各大洲各大洋的具体情况。4、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地形景观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主要地形,完成《课标》中的要求。5、设计挑战游戏,让小组间进行世界之最知多少活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标中本课的教学建议是组织学生开展一个环游世界的模拟活动。

《国家有多少》这一主题活动教材上的呈现方式是先介绍了世界上有多少个国界和地区,分布情况如何,使学生有一个笼统的认识,然后展示了一个问题讨论情境,表明学生的探究方向。因此,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为查找国家,了解世界上国家的分布情况,面积大小等常识。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师的准备是世界政区图,学生应该在课前搜集好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相关资料。

本主题与第一主题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时可以依旧采用查找资料和分组交流的方式进行。1、教师出示《世界政区图》,让学生查找出有哪些国家。2、让学生说说自己想了解这些国家的那些方面,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了解到的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教学方法正好体现了《课标》中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是《多彩的世界》,这个主题的目标在《课标》中是这样要求的:世界2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世界3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在能力方面的目标应该达到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调查研究,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课标》中知识目标中5条要求学生: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

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这一主题活动这是这一方面的内容。这一主题包涵了两个主题活动“金字塔前的遐想”“多样的居民和生活”。在第一个主题活动时教材以“金字塔”为切入点,展开对世界古代文明的研究,然后分成了“走进古代埃及”“追踪古代巴比伦文明”“解开古代印度文明的面纱”几个方面,本主题适合采用分组研究、查找资料、交流等方式进行。其中“走进古代埃及”这个小组在进行研究活动之前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计划,作为教师应该抓住给学生提供的这一样本,让学生在开展研究活动之前同样也能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研究计划。在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应该参考《课标》中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要求,在《课标》中,能力目标中第二条要求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多样的居民和生活》是这一主题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关于这一主题在《课标》中走进世界中3要求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知识目标: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本主题适宜采用搜集资料、调查、讨论等方式进行。在《课标》中对这一主题的教学建议是以小组为单位确定选题,然后收集某个国家或地区人们具有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加工整理后在全班作介绍。与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反映世界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在进行这两个主题活动的教学时,完全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调查、然后在课内进行展示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品社》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的课程。”对以上两个主题活动的设计正好体现了这些特点。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两个主题活动的关键。这样不管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都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在自主获取、加工、展示信息的过程中,展现了广博的见识、丰富鲜明的情感和创造性的践行。咱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道德学习的能力,做学生的配角而非导演,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学生真正建构道德素质。其实像这两个活动主题一样的在我们这册内容中还有很多,像后面的《地球的伤心事》中的第二个活动主题《寻找受伤的原因》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与世界同行》是本单元的第三个学习主题,包涵两个主题活动“走出国门”走近国际组织”, “走出国门”这一主题活动符合《课标》中第4条的要求: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一活动主题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间的联系,关注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走近国际组织”是这一主题活动的第二个学习主题。《课标》中对本主题的要求是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活动建议为搜集有关联合国,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等一两个国际组织活动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

一、单元内容结构图

二、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爱好和平

2、热爱解放军。

能力目标: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战争问题,尝试做出正确的判断。

2、在交流中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知识目标:

1、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知道和平给人类带来的美好生活。

3、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4、知道国家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三、单元设计思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本单元引导学生纵向分析世界战争史,对比分析战争的性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反对非正义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深刻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部队,无论在何时何地认真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激发学生热爱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的热情,了解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做出的努力,深入理解维护和平安宁的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在《课标》中的地位及活动建议

战争的记忆

主题一《战争的记忆》属于《课标》中“走近世界”这一部分,其中第7条要求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它包括“不能忘却的记忆”和“我看战争”两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目标: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懂得今天额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3、对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受煎熬的人们。

“不能忘却的记忆”这一活动主题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不同渠道了解近代发生过的战争,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危害。

《课标》中的活动建议为: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图片、资料,体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具体活动设计1:资料大搜集——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战争。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社会热点新闻回顾等形式,系统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发生过哪些残酷的战争。2、了解战争。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等形式,分组研究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战争:一战、二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海湾战争等的相关知识: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爆发的导火线、重大战役、战役的转折点、战争中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战争的结果、危害及性质等,让学生从历史和人文的双重角度了解战争的过程,并对战争有一个整体的分析,为下一主题做好铺垫。3、残酷的战争。重点让学生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感受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深刻认识战争的危害,激发学生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

“我看战争”这一活动主题的目的是在上一主题活动和感悟的基础上,以典型战争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反思战争的后果,认识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本质,分析明确非正义战争必定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感受全人类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保护营造和平生活的思想情感。

具体活动设计:1、“我看战争”研讨会。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资料,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重点引导学生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以及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2、小小辩论会。让学生讨论分析什么是正义战争,什么是非正义战争。3、讨论:国家为什么还要有军队,还要加强国防建设,可以结合钓鱼岛事件让学生明白当战争威胁到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时,爱好和平的人们也会拿起武器,在侵略者面前,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才是和平强有力的保障。

和平卫士

《和平卫士》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它属于《课标》中“我是中国人”这一部分的课程。《课标》中是这样要求的: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它包含“保家卫国”和“和平之师”两部分,这一主题的目标可以确定为:1、引导学生了解解放军肩负着保家卫国的共荣使命。2、知道解放军的各大军种,以及不同的使命。3、知道在和平年代,解放军守卫祖国边疆,保家卫国,换来了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保家卫国”这一活动主题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观看录像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和平的捍卫者,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情感。

具体活动设计:1、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以此导入本课的教学。2、走进威武之师。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着保卫国家的使命,教师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种图片。3、了解戍边军人。教师播放相关的课件,学生了解戍边军人的辛苦,激发学生对军人的崇敬之情。4、危难之时见真情。教师出示有关国家、人民处于危难之时,解放军展示挺身而出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爱戴之情。

《和平之师》这一主题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了解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所作出的贡献。

具体活动设计:1、捍卫世界和平。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做出的努力的资料。了解我国维和部队的历史使命。2、学生自学“为了一个儿童的生命”,初步感受中国维和部队在任务区所做的具体事情和部队人员的奉献精神。

放飞和平鸽

《放飞和平鸽》是这一单元的第三个活动主题。主要包括“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共同的渴望”“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三个主题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这一主题体现了“品社”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在立体的交融的“社会情境”中得到发展。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可谓错落有致,人们维护世界和平的来自三个方面:国际行动——世界和平组织联合国;国内行动——中国的维和行动;个人行为——发出“珍爱生活,珍爱和平”的倡议。在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第三个学习主题“为了地球的明天”也是采用了这样的安排,再让学生探究地球受伤的原因的基础上寻求解决的办法,以及人们为此采取的行动,而对于人类的行动,又从三方面展开: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这一个活动主题其实还是设计到《课标》中“走进世界”第七条的内容“体会和平的美好,热爱和平”。因此,这一活动主题的目标可定为:

1、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2、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意和各国人名友好交往。

3、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之一主题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新闻报纸、书籍资料等途径,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局部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同样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

具体活动设计:1、让学生先回顾“二战”带给自己的印象。2、交流二战后世界局部战争的资料让学生谈感受,体会那些处在战争中的人们渴望和平的心里。

《共同的渴望》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1、先让学生观看各国反战示威游行的视频片段,了解各国人民的反战行动,感受人民追求和平的强烈愿望。2聆听诗歌,感悟世界

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

在《课标》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是这样要求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一)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我想在这课的教学中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视频的播放以及通过教师的引导,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整个的教学过程变成是动态生成的,那在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中,当师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等在课堂上不断的出现、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生成的新的课程资源。动用网络资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这样有效的激活了教材的知识,引导学生去探索、去主动学习,巧妙的活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教材,这同样也是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第三单元《地球的伤心事》中的“寻找受伤的原因”的时候,可以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在课的开始,我们播放一段《地球的过去与现在》这样的视频,老师不用多说,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去探寻地球受伤的原因的。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主要是指导学生感受到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组织过程:1、出示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的课件,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出示胡锦涛主席参加亚峰分会图片,了解万隆精神。3、开展“珍爱和平,呼唤和平”的主题活动。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和平的故事等。

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一、单元基本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是“课程内容”“走进世界”部分“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其中也包含了“课程内容”“我的家乡(社区)”部分“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设计安排了3个学

《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分组选择不同的主题,搜集资料,制作剪贴簿,办小展板,交流展示。”

二、本单元的目标是:

1、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地球。

2、引导学生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材料,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是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2、使学生知道中国及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了解各国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

三、本单元的设计特点

1、以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方式学习为主,倡导个人研究和小组分工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本单元中,“地球受伤的原因”和“保护地球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这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课标》“教学建议”部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

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

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

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因此我们本单元正好是结合学生的经历,

来丰富学生的认识和体验的。如:教材中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城乡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地球为我们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地球普遍面临的危机,帮助

学生认识到人类正在毁坏地球的严峻现实等,这些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加深和拓展的作用。而我们

教师的任务就是好好的利用这些资源,让他们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真正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

们认识到珍爱地球、热爱地球。

四、各学习主题活动建议:

《地球哺育了我们》

本主题的目标是:

1、感受、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地球的美好与珍贵,明确生命的延续离不开地球。

这一学习主题包括“美丽的山水”和“丰富的资源”两个主题活动。其中“美丽的山水”主要是帮助学生感受地球上的美丽的风光,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球的真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片、影像、文字等教学素材,从知识方面获得更多的对于地球的了解,从情感方面调动学生热爱地球、珍惜地球的情感,,从能力方面,通过探究更多的地球知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和交流等活动提高研究能力、交流水平和分析能力等。

例如:《美丽的山水》这一主题活动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过程:1、看看美丽的地球,出示地球航拍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个美丽的星球。2、寻找地球的美。,教师播放香巴拉风景视频,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地球的了解。3、了解美丽的地球。组织学生对地球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学生进行交流。《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活动一学生讨论、探究的情境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析资料,探究地球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联系。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要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探索和说明问题,同时在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发现中体会地球的赐予,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从而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1、用课件展示文章《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感悟地球的赐予。2、师生讨论地球上都有哪些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教师利用水资源帮助学生体会资源的重要性。学生探讨更多的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3、学生进行生活体验。(1)学生给自己“断”一天水,体验没有水的生活,并记录下体验的过程和感受,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2)结合燃油价格上涨这一社会热点,分析其原因,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地球的伤心事》

这一学习主题真正体现了《课标》内容标准部分“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一、主题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

2、让学生认识人类正在毁坏地球的严峻现实,明确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受伤的原因,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

本学习主题设计了“地球的伤痕”和“寻找受伤的原因”两个主题活动。“地球的伤痕”这一主题活动主要通过展示图片及图片说明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正在毁坏地球。教师要注意结合教科书的设计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更多相关资料,对目前地球上的环境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体会环境危机的严重危害,今儿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上节课感受到的地球的美丽,出示伤痕累累的地球图片,向学生提出疑问“地球怎么了?”2、播放视频《地球的控诉》,引导学生交流。3、学生交流在自己身边都发现了哪些环境问题。前面我们说过本单元的设计特点符合了《课标》中教学建议二部分的内容,此处正好是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4、假如你是地球,你有什么感受?

“寻找受伤的原因”主题活动主要通过出示学生探究的情境图,分组调查地球受伤的原因,从人口、城市、人类行为等来研究,展示大量资料,分析其原因,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咱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教学建议”中分组选择不同的主题,搜集资料,制作剪贴簿,办小展板,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实地观察、访问、统计等方法进行探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研究和分析,要充分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探讨当今的环境状况,从研究结果中建立危机意识,反思人类行为。并通过书写研究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考虑这样的教学方法:1、播放视频《地球的过去与现在》,引导学生寻找地球受伤的原因。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造成地球受伤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研究的主题,并制定调查方案。4、讨论汇报交流地球受伤的原因有哪些?明确环境与地球生命的密切关系。

《为了地球的明天》

本学习主题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他的主题目标是:1、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2、通过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当今世界各国、各界人士为了保护地球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获得的成果。3、知道中国、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了解各国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的一些措施,以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4、通过探究保护地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水平。

这一学习主题共设计了“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和“从我做起”三个主题活动。教师要注意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各种组织和个人对环境保护做出的突出贡献和积极努力,进而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更加广发、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世界在行动”可以考虑这样组织教学:1、介绍环境恶化的现状。2、学生根据收集的保护环境的资料选择合适的国家小组坐在相应的位置。(在课前布置一下按照不同国家的名称设置小组,并放置国家名称牌。)3、“各国代表”分别介绍本国的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措施。4、教师介绍世界各国的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事迹。

“中国在行动”这一活动主题就我国今年来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基础建设、有针对性的环境改造等方面的努力进行资料呈现,涉及面很广。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充分认识我国严重的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正确的看待我国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正确认识当今环保行为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对环保工作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明确环境保护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可以这样组织教学:1、小组内将课前收集我国为了保护环境采取的措施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2、学生自主

组成调查小组,走进社区,看看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第五条“拓展教学空间”中提出“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那让学生走进社区,寻找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正是为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收到了必须要爱护环境的教育。

“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活动主要是通过展示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的感情,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指导学生写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倡议书,寻找征求地球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让学生设计宣传口号。

可以这样组织教学:1、事先将学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关于环保和不爱护环境方面的行为录下来,在课堂进行播放,让学生来评价这些做法。2、学生讨论交流在环保方面,我们能做什么?3、举行环保小卫士活动,贴上环保小卫士的条幅,谁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些环保方面的事情,谁就在上面郑重的签上自己的名字。我想这一活动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分析

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思品与社会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安定、愉快、积极地生活,遵守交通规则。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三、本学期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五个单元、一个附页) 1、单元一:《我是小学生啦!》(8课时) 主题一:《上学真快乐》(2课时) 主题二:《了解我们的学校》(2课时) 主题三:《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2课时) 主题四:《遵守交通规则》(2课时) 2、单元二:《祖国的生日》(4课时) 主题一:《祖国真美丽》(2课时) 主题二:《欢度国庆》(2课时) 3、单元三:《美丽的秋天》(4课时) 主题一:《我爱秋天》(2课时) 主题二:《和秋天一起玩》(1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知识点大全[1]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1、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电脑(给我们和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电脑有(辐射),长期使用电脑会给人的(视力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农药可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但是,(农药有一定的毒性,人长期食用,会引起中毒)。 2、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 3、我们要学会在公共场所兼顾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这样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 4、你喜欢的休闲生活有哪些:(阅读、运动、听广播、下棋)等 5、生活中的陷阱有:(赌博、暴力游戏、烟酒、黄色录相、吸食毒品)。 6、吸烟对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影响)。 7、毒品是人类公害,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吸毒不仅使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受到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8、克隆就是(复制)1996年,科学家克隆的小羊(多利)出生了。 9、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现在社会中仍存在着一些(迷信)和(伪科学)现象,我们应当学会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已的头脑,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分析、和认识事物,这样才不会因愚昧无知,走入精神误区。 10、在银行取款台前和安检入口处都有一道黄色的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米线) 11、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尊重)。 12、我们要注意自已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学会在公共场所兼顾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们的(权利)。这样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 13、(文明),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讲文明不仅为别人,受益的也是我们(自已),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14、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冰毒)等能够使人上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5、判断(1)当别人打电话时,我们可以靠近。() (2)当别人填写包裹单时可以上前去看。() (3)当别人在交谈时可以过去听。() 16、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吸烟不像吸毒,吸两口没关系。()(2)我吸烟是为了好玩。() (3)我觉得吸烟、大碗喝酒很豪爽,像个男子汉。() (4)网上游戏很好玩,每过一关,就有一种成就感,还想过二关、三关……有时打打杀杀,真过瘾。() (5)网上聊天,无拘无束,有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和网友说没关系。()(6)游戏只

品德与社会三上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本册分析: 整个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都是定位于“我”,这个阶段的学生从小学低段升入小学中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自己已经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关于自我有了许多发问,并将目光从我转向他人,转向这个社会。而三年级上册主要起到了一个奠基的作用,让儿童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自我。 在本册中依照儿童的生活圈层的逐渐扩大,首先谈到了儿童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以此总起,并引发学生思考,在学校、社区中的我是谁,我该干什么,我怎么才能与他人相处得好。在教材中以学校学习、规则、角色和责任为载体,呈现以上内容。 单元分析——三年级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为“我的角色与责任”,内容涵盖三小节,分别是“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 内容定位: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走出自我中心,开始加大对于外界世界的关注,在对家庭、学校、社区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会变成在诸多场域下的自己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定位,应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才能使得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期望又不违背自我意愿的人。基于此设计了本单元的内容。 思想立意: 本单元旨在解决的问题包括: 1.学生的自我认知问题,明确自我定位 2.在明确自我定位,了解了个人角色之后,需要明晰与角色相对应的权利与义务 3.知道社会中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它的责任与义务,而且一个人会承担多个角色,社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维系起来 4.学习如何履行责任的方法 设计思路: 本单元基于学生成长认知感的困惑“我是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角色,在了解角色的基础上,明晰与角色相对应的责任与义务,即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在学生对于自我有清楚的认识之后,再探讨个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靠自己的能力,靠合作) 具体呈现形式: 教材中选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如在学校、在商场、在家里、在公交车上“我”的不同角色,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清楚更清楚的认识自我。之后的教材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困惑,即知道了“我是谁”之后“我应该怎么办呢?”以此抛出第二个与角色相关的内容——责任。在责任的学习当中,教材选用了两条呈现的主线,一是超出学生现有能力的,二是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以此阐明,在现阶段,学生要履行好的是自己能力范围内,与自己的认知、年龄相符合的责任。最后,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强调,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要做好某件事情,必须要团结大家的力量,共同行动。 在本单元的最后,重点突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力图将学生的视线从自我转向周边,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之中,必须要与他人合作、互动,基于此,突出了公民教育主题,使得学生关于“我是谁”的认识更加上升了一个层次。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教学设计 一、学科:小学《品德与生活》 二、课例名称:《瞧,我们这一家》 三、执教教师:刘瑞平 四、课型:活动性学习 五、年级:一年级(上册) 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中《瞧,我们这一家》。《我的家真好》由“瞧,我们这一家”、“小手牵大手”、“今天我当家”三课组

成,比较全面展示了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辛苦,学会做家庭的小主人,分担父母的辛苦,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 “瞧,我们这一家”是《我的家真好》中的第一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并要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所以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重点要突出“体会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和“与父母沟通”三个板块。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热爱自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态度观。 (二)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源于教材,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在活动实践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和升华。(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感恩父母。 2、和父母多接触,多沟通,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 法。 重点:通过活动,学会感恩父母。 难点:培养孩子与父母沟通,化解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四)教学教具: 多煤体、彩笔。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我的家真好

第一课瞧,我们这一家 1、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2、说一说:如何感恩父母 3、做一做:做父母的好孩子,学会与父母沟通 (六)教学环节 板块一:体会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活动:评一评,谁的家最幸福。 教师导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吗?能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吗?你们又有哪些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说一说,看谁说的最好。我们还要评选出“谁的家庭最幸福”,老师要给你们奖励。 教学活动:多煤体出示教师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 1、你们家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2、每个成员都有什么特点? 3、父母的工作单位。 4、父母喜欢的食物。 5、父母喜欢的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家庭成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编排的“抽屉原理”涉及三种基本的形式:第一种,只要物体的数量比抽屉多,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至少两个物体。第二种,即是“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元素放入n 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元素”。若k为1,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见第一种情形实际是第二种情形的特例。第三种情况是把无限多个物体(如红球、蓝球各4个)放进有限多个抽屉(两种颜色),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无限多个物体(至少2个同色的球)。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本例描述“抽屉原理”的最简单的情况。着重探讨为什么这样的结论是成立的。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罗列所有的方法,通过完全归纳的方法看到在这四种情况都是满足结论的;还可以是说理的方式,先放3支,在每个笔筒里放1支,这时剩下1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入哪一个笔筒中,这时都会有一个笔筒里有2支铅笔。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为抽象,更具有一般性。 通过本例的教学,使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两种思考的方法──枚举和假设,理解问题中关键词语“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形成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 例2:本例描述“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即“把多于(是正整数)个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里,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1)个物体”。教材首先探究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的情形。当数据变得越来越大时,如果还用完全归纳的方法把所有的情形罗列出来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这时需要学生用到“反证法”这样一种思想,即如果所有的抽屉最多放2本,那么3个抽屉里最多放6本书,可是题目中是7 本书,还剩1本书,怎么办?这就使学生明白只要放到任意一个抽屉里即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通过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学生是在经历“反证法”的这样一个过程。 例3:跟之前教材的编排是一样的,是抽屉原理的一个逆向的应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就可以把“摸球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教材通过学生的对话,指出了可以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方法来解决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 第一课男生和女生 -----梅立宗这课主要有以下话题:“我眼中的男生和女生”“男女生交往不烦恼”“好男孩好女孩”。 1.我眼中的男生和女生 教材从自我认识与社会评价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男女生的不同,形成对性别特征的认知;学会欣赏异性的价值、魅力;知道世界因不同而丰富。 教学中注意问题: (1)随着时代的进步,对男女性别特点也有不同的理解,教学要与时俱进,防止以陈旧的思维定式看待男女生的差异。 (2)处于敏感期的学生不会当众评论异性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防止学生处于尴尬境地。 (3)与低年级的区别 二年级“你真棒”这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三年级“不一样的你我他”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人与人有差异,学会包容与悦纳。 六年级“男生女生”从异性差异的角度,了解、欣赏异性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作铺垫。 2.男女生交往不烦恼 本课要让学生知道异性间交往的烦恼往往是因为不同产生

的矛盾,所以才需要站在异性的角度彼此理解与沟通。教材展示了男女生容易出现的冲突,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性别差异是冲突的主要原因这一客观事实。同时教材引导学生研讨在交往中避免发生冲突的做法,主要是要学会理解并尊重男女生的心理差异,站在异性的角度来理解对方,以更好地与异性同学相处。 如何正确看待异性,并恰当处理异性间的关系是本课难点。在引导讨论时,防止就事论事,而要从事例中分析出对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的理解与尊重。 3.好男孩好女孩 主要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并希望给对方一个好印象,但又不知怎样适当地展现自我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在了解彼此特性的基础上,塑造积极健康的好形象。尤其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教学时对学生积极的表现需给以肯定。即使有时学生的表现不恰当,其愿望也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形象。学生此时出现的问题,是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是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的困惑。教学时要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困惑,共同研究分析,寻找答案的角度进行指导,避免成为对学生行为的批评。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山东出版社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单元?放眼看世界、珍爱和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每个单元下设 3 个学习主题。本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视野的全球化?主要涉及到我们的社区生活、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等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一、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二、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学内容视角的全球性 本册教学内容将看似距离学生遥远、实际上已与学生的生活不可分割的当今世界,通过地理环境、文化遗产、节日风俗、民族习惯、科学技术、战争与和平等不同侧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并引导学生走进世界、关心并初步了解世界,将自己的生活、家乡、文化、思考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增进对世界的亲近感,愿意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的中国人。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进入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认识世界为主线,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世界的发展史,把握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 3、注重把握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在分析审视历史的同时,关注世界、人类、热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能纵向看待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4、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现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册教科书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己分析、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二三单元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同时主题学习的学习方式综合化,合了体验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发展。 5、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和提高 本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亲历亲为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事件,亲历了情感的波动,使学习内容与情感互动、与道德教育互动,情感的提升的效果真实有效。 6、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和感悟中寻找品德教育的触发点 本册教学内容的设计展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历程中的波折和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纵向研究、对比反思、不断产生问题、触发疑惑,这种思考和解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儿童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獐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根据二年级教材的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级有6个班,每班每周2节课。二年级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习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习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 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五、教时安排 13——15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二、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措施 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 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 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 五、教时安排 10——12课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课堂教学视频播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任教师: 二〇一三年九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朋友之间》学习资料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朋友之间》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朋友之间》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个课题,教材展示了三个主题活动:一是“好朋友推介 会”,二是“我心中的朋友”,三是“友谊之树长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朋友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 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用有形的物质把无形的友谊再现出来,从而 吐露自己心中对朋友的理解和渴望。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交朋 友的重要性,正确区别有利于友谊的行为和损害友谊的行为,懂 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二)学生情况 十一二岁的儿童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开始形成相对固定的伙伴,但随之 也会遇到一些困惑与烦恼,例如: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应该如 何交朋友,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等等,本课从高年级学生独有的 视角出发,重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 理解的可贵”,使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 方面。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 性; 2.能区分哪些行为与做法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哪些行为和做 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 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2.学会辨别真伪,寻找正确的交友方法。 (三)情感目标: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性,正确区分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的,哪些是对朋友有害的,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 真诚、关爱和理解之上的,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交朋友。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情感体验法、讨论交流法、直观演示法 五、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学挂图、打印三个故事、录音机、磁 带 学生:学唱毛阿敏演唱的歌曲《永远是朋友》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知识要点汇集

(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我会填。 1、会与人打交道是一种(社会生存本领),掌握这个本领会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人。 2、在我们学习与生活中,男女生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 3、男孩和女孩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要求)和(评价)会不一样。 4、一个班级中正因为有了男生、女生,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5、如果我们希望男女同学愉快相处,就要留意异性同学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 6、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不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5、在和朋友相处时,好的行为和做法不仅能给对方带来快乐,而且还(有益于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6、富兰克林说: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快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 7、当我们与朋友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的对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说的。 10、当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 二、我会选. 1、( B )行为属于哥们义气。(第一单元,第二课,13页) A、给好朋友辅导功课 B、帮好朋友打架 C、帮好朋友变烦恼为快乐 2、(A)做法不利于同学之间团结(第一单元,第二课,15页)

A、在背后说同学坏话 B、去看望生病的同学 C、主动把文具借给他 3、我与朋友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我应该( A )。(第一单元,第三课,15页) A、站在对方的角度再想一想 B、后悔 C、原谅他 4、孩子与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以后,可以通过( C )等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一单元,第课,18页) A、生闷气 B、对父母大喊大叫 C、谈话 三、判断题 1、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保持自己的特点。(√)(第一单元,第一课,9页) 2、芳芳约丽丽星期天到她家玩,丽丽答应了,可星期天丽丽因为有事没有去。事后丽丽向芳芳道歉,芳芳却不理丽丽。(×)(第一单元,第一课,14页) 3、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第一单元,第一课,11页) 4、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条件下去帮助他。(×)(第一单元,第一课,13页) 四、交流园。(对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看?) 1、明明想参加一个游戏,但伙伴儿不让他参加。 答:只要这个游戏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我们自己又感兴趣,就可以说服小伙伴去参加,切不能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正确的决定。 2、怎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呢? 答: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 3、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呢? 答:当与父母,长辈意见不一致或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进行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理解。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告诉我们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要懂得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不把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让别人去做。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10篇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 范文10篇 202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的邻里生活”“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长与他人”“家乡哺育了我”。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

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班级情况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野茶小学:孙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数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学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1)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 (2)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

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4)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三)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四)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⒈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会用科学思想认识、分析事物,树立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的意识,培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伪科学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⒈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⒉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⒊小组交流。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

举例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表格展示式。将“科技成果名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理由”等栏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在每个栏目中填写内容。 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⒋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⒌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活动二从“双刃剑”说起 ⒈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思路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是针对六年级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的困惑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交往的规则与方法,知道该怎样与人相处。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与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是两个世界范围的话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全球的视野,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之间该怎样相处。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是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简单小结与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整理,形成对自我成长的认同,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准备 二、各单元具体内容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 (一)单元设计的出发点: 1.此年龄段学生建立友谊和与朋友交往呈现一些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交往意识较强,懂得忠诚,朋友相对固定,还出现小团体现象。但对友谊的意义、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2.青春初期学生对性别比较敏感,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和排斥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不知道怎样看待、处理男女同学的关系。 3.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易与成人发生冲突。 (二)单元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正确交友,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与同龄人、异性、长辈、周边人) 本单元构成及各课主要侧重点: 1.男生和女生:青春期的异性间交往比较敏感,相互有吸引又有隔膜,因此出现怎样看待对方,怎样正确交往的问题。教材通过呈现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能够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带来的乐趣;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2.朋友之间: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真诚对待朋友,建立健康的朋友关系。 3.学会和谐相处:把交往的范畴扩大为师长和周围人。主要内容有待人处世的交往原则,怎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怎样积极处理相互之间的冲突。 第一课男生和女生 这课主要有以下话题:“我眼中的男生和女生”“男女生交往不烦恼”“好男孩好女孩”。 1.我眼中的男生和女生 教材从自我认识与社会评价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男女生的不同,形成对性别特征的认知;学会欣赏异性的价值、魅力;知道世界因不同而丰富。 2.男女生交往不烦恼 本课要让学生知道异性间交往的烦恼往往是因为不同产生的矛盾,所以才需要站在异性的角度彼此理解与沟通。教材展示了男女生容易出现的冲突,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性别差异是冲突的主要原因这一客观事实。同时教材引导学生研讨在交往中避免发生冲突的做法,主要是要学会理解并尊重男女生的心理差异,站在异性的角度来理解对方,以更好地与异性同学相处。 如何正确看待异性,并恰当处理异性间的关系是本课难点。在引导讨论时,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绣川品生品社教研组何明霞 教学目标: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本教材编写的内容源于儿童生活,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使学生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提升。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有艺术性,富有生活情趣,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教师在使用本教科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生成教科书,关注儿童儿童正在进行着的生活,引导他们改善生活。同时还应注重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儿童的自主性发展。通过品德课的教学使儿童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使儿童即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 教材分析: 整册教材的编写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实效性。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精选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教科书内容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同时,力求反映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要求。全册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爱我班;第二单元金色的春天;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第四单元:困难面前我不怕。这四个单元既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又有掌握自然规律和生活中所需基本生活常识的体验、探索、调查的实践机会。 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学习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这就是说,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为了生活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培养发展个体的道德,而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提高和发展也只有通过人得生活去改变。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就是强调要加强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活动性,本教材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生活时间和空间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生活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所选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引导儿童到真实世界中去体验、感受、领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材以儿童生活为主线,把课程标准中的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的内容精心组合起来,打破学科界限,按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结合时令、节假日等合理安排。单元内部各主题相互联系,每个主题中的各个活动之间也具有良好的逻辑性、顺承性,由此突出了单元内容结构的严谨性。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