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导入.2.3相反数(1)

123 相反数 [教学目标] 1. 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 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提问 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2、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_________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_______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__ 。 新课 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概念的理解: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a不一定是负数。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是a 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 -(-3 )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O;反之,若x+y=O,则x与y互为相反数 (5)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女口:“-3是一个 相反 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 1 -5 (2)- 2 (3)0 (4)a —(5)-2b(6) a-b 3 ⑺a+2 例2判断: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 (3)-3是3的相反数 (4)-3与+3互为相反数 (5)+3是-3的相反数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例3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1.2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 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重点,难点) 2.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 一、情境导入 问题1:(1)我们班有______名学生. (2)七年级约有______名学生. (3)一天有______小时,一小时有______分,一分钟有______秒. (4)你回家约要______分钟.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准确数与近似数 【类型一】准确数与近似数的识别 下列数据中,不是近似数的是( ) A.某次地震中,伤亡10万人 B.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 C.小明班上有45人 D.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0cm 解析:A.某次地震中,伤亡10万人中的10为近似数,所以A 选项错误;B.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中的155为近似数,所以B选项错误;C.小明班上有45人中45为准确数,所以C选项正确; D.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0cm中的21.0为近似数,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叫近似数,一般用工具量

出来的数都是近似数;能表示原来物体或事件的实际数量的数是准确数,一般通过计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 【类型二】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25.7;(2)0.407; (3)4000万;(4)4.4千万. 解析:精确度由最后一位数字所在的位置确定,一般来说,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精确到哪一位. 解:(1)25.7(精确到十分位); (2)0.407(精确到千分位); (3)4000万(精确到万位); (4)4.4千万(精确到百万位). 方法总结:若是汉字单位为“万”、“千”、“百”类的近似数,精确度依然是由其最后一位数所在的数位确定,但必须先把该数写成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0,﹣3)在() A.第二象限B.第四象限C.x轴上D.y轴上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3 B.=﹣4 C.=3 D.=﹣2 3.已知a、b,a>b,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3>b+3 B.a﹣3>b﹣3 C.3a>3b D.﹣3a>﹣3b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5的平方根是5 B.(﹣3)2的平方根是﹣3 C.0.16的算术平方根是±0.4 D.的算术平方根是 5.如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1与∠C是内错角 B.∠2与∠C是同位角 C.∠1与∠3是对顶角 D.∠1与∠2是邻补角 6.下列调査中,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了解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期中数学考试的成绩 B.了解一批签字笔的使用寿命 C.了解市场上酸奶的质量情况

D.了解某条河流的水质情况 7.x是不大于5的正数,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0<x<5 B.0<x≤5 C.0≤x≤5 D.x≤5 8.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正确的是() A.>5 B.<2 C.>﹣2 D.+1>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相等 D.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BOF,OE⊥CD于O,若∠EOF=α,下列说法①∠AOC=α﹣90°;②∠EOB=180°﹣α;③∠AOF=360°﹣2α,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150°,则∠2= °. 1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 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提问 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2、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新课 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概念的理解: (1)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 不一定是负数。 (3)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 -(-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 (4)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0;反之,若x+y=0, 则x与y互为相反数 (5)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 (2) (3)0 (4) (5)-2b (6) a-b (7) a+2 例2 判断: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 (3)-3是3的相反数 (4)-3与+3互为相反数 (5)+3是-3的相反数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例3 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 (2)-(+5) (3) (4) 例4 填空:

(1)a-4的相反数是,3-x的相反数是。 (2) 是的相反数。 (3)如果-a=-9,那么-a的相反数是。 例5 填空: (1)若-(a-5)是负数,则a-5 0. (2) 若是负数,则x+y 0. 例6 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 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 (2) 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例7 如果a-5与a互为相反数,求a. 练习:教材14页 小节:相反数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作业:18页第3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复习班学习资料(01) 优胜教育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 一、知识点梳理 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相交;这个公共点就叫做交点。 2、两直线相交,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3、垂线:如果两条相交线有一个夹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公理:垂线段最短。 4、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 , OC ⊥AB ,DO ⊥OE ,图中与∠COD 互余的角是 , 若∠COD=600 ,则∠AOE= 0 。 例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例3、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例4、已知:如图,AB ⊥CD ,垂足为O ,EF 经过点O ,∠2=4∠1, 求∠2,∠3,∠BOE的度数。 O 例1图 E D C B A O 例2图 F E D C B A 例3图 F C B A F E O D C B A 3 2 1

三、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1) (2)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6.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七年级上数学近似数有效数字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数学近似数、有效数字练习题 1、5.749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19.97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 2、近似数5.3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4596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为()。 4、近似数2.67×10有()有效数字,精确到()位。 5、把234.0615四舍五入,使他精确到千分位,那么近似数是(),它有()个有效数字。 6、近似数4.31×10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7.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600的有效数字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1415926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_________,精确到千分位近似值是________。 9.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0.01249精确到0.001的近似数是_________,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 10.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96.7精确到十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 11. 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值0.380精确到_____位,48.68万精确到___位。 12、按括号里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①6029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②0.0305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③2345000(精确到万位) ④1.596(精确到0.01) 14、玲玲和明明测量同一课本的长,玲玲测得长是26cm,明明测得长是26.0cm,两人测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15、某城市有10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每天丢弃1个塑料袋,一年将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若每1000个素描带污染1平方米入地,那么该城市一年被塑料袋污染的土地是多少?(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5.7 20.0 2.千 2 3.4.6×10的5次方 4.3 百 5.234.062 6 6. 百 3 4、3、1 7. C 8. 3.14,3.142 9. 0.012,0.0125 10. 400,4.0×102 11.千分,百 12.①十分位 3个;②万分位 3个③百分位 3个④万位 4个;⑤十万位 3个;⑥个位 3个13.①6029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6.0×10的四次方 ②0.0305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3.06×10的负二次方 ③2345000(精确到万位) 2.35×10的6次方 ④34.4972(精确到0.01)约等于34.50 用科学记数法是3.450×10 14.测量结果不同,因为玲玲测量精确到厘米,而明明则精确到了毫米,明明的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 15. 1.0×10的6次方个 1.0×10的3次方千米

2020-2021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全册课时练习题

O D C B A 3 4D C B A 123 4D C B A 12 相交线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毛 1 2 1 2 1 2 2 1 2、如图1,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B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 4、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如图4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 EOC, ∠EOC=70°,则∠AOC=_________,∠BOD=?______. 6、如图5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 则∠AOD=________∠AOC?= ______________ 垂线 1、比一比,谁能更快地完成下列练习。 (1)过直线CD 上一点P 作直线CD 的垂线。 (2)过直线CD 上一点P 作直线AB 的垂线 2、如图1,AC ⊥BC ,AC=3,BC=4,AB=5,则B 到AC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A 、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O E D C B A 图4 图2 A B C D 图1 图3 图5

初一数学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复习知识讲解

初一数学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复 习

一、复习 1、数的分类:两类 2、数轴:(1)三要素(2)每一个点表示一个数(3)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3、相反数:(1)概念(2)在数轴上的特点(3)求法(4)互为相反数两数的性质 4、绝对值:(1)概念(2)与数轴的关系(3)绝对值的结果(4)求法 二、练习 一、选择题(共9小题;共45分) 1. 如果水位升高米记为米,那么水位下降米应记为 A. 米 B. 米 C. 米 D. 米 2. 在下列各数中,是负有理数的是 A. B. C. D. 3. 的绝对值是 A. B. C. D. 4. 的相反数是 A. B. C. D. 5. 给出一个有理数及下列判断: (1)这个数不是分数,但是有理数;(2)这个数是负数,也是分数; (3)这个数与一样,不是有理数;(4)这个数是一个负小数,也是负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B. C. D. 6. 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大的 是 A. B. C. D. 7. 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的相反数是 A. B. C. D. 8. 如图,下列图形是数轴的是

A. B. C. D. 9. 已知:如图,数轴上、、、四点对应的分别是整数、、、,且有 ,那么,原点应是点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 10. ,,. 11. 如果,那么代数式的值是. 12.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 ; ; ; . 13. 表示的相反数,即;表示的相反 数,即. 14. “”,“”或“”). 15. 已知数轴上有,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点与原点的距离为,则所 有满足条件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的和为. 三、解答题(共15小题;共195分) 16. 不用负数,说明下列语言的意义. (1)向南走米;(2)收入元;(3)后退步. 17. 下表是“某年5月的11—20日我国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 请你说出上表中每个数据的含义. 18.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据: (1)节约水,浪费水;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doc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_第五章__相交线与平行线_教学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40 分) 1. 邻补角是() A. 和为180°的两个角 B. 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 C. 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 D.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2.下图中,∠ 1 和∠2 是同位角的是 A B C D 3. 如图4,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OE⊥AB 于O,若∠COE=55°,则∠BOD 的度数为) A. 40 ° B. 45 C°. 30 D°. 35 ° 4. 如图5,已知ON ⊥l , OM ⊥l , 所以OM 与ON 重合,其理由是() A. 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5.如图(1)所示,同位角共有() A.1 对B.2 对C.3 对D.4 对 6. 如图6,属于内错角的是() A. ∠1 和∠2 B. ∠2 和∠3 C. ∠1 和∠4 D. ∠3 和∠4 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则两次拐

弯的角度可以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8.如图(2)所示,∥,AB ⊥,∠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A.60°B.50°C.40°D.30° 9.适合的△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A.60°B.50°C.40°D.30° 10. 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过程的有()个。 ⑴时针运转过程;⑵火箭升空过程;⑶地球自转过程;⑷飞机从起跑到离开地面的过程。 A. 1 B. 2 C. 3 D. 4

2020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 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 1.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 A.太阳光强弱 B.水的温度 C.所晒时间 D.热水器 2.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某种球形冠状病毒的直径是 120纳米,1纳米=9 10-米,则这种冠状病毒的半径用科学 记数法表示为( ) A.7 102.1-?米 B.11 102.1-?米 C.11 106.0-?米 D.8 106-?米 3.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 60°,那么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 A.150° B.140° C.120° D.30°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 22743x x x =+ B. 3 33632x x x =? C. 3 2a a a =÷- D. 363 26121b a b a -=??? ??-

5.如图,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得到c ∥d 的是( ) 第5题 第9题 ∠2=∠ 3 B.∠1+∠2=180° C.∠2+∠4=180° D.∠2= ∠ 5 6.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 b 与下降 高度 d 的关系,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 A.25-=d b B.d b 2= C.2 d b = D.d b 21= 7.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C B A 的是( ) A.'∠=∠''=''=A A C B BC B A AB ,, B.''=''=''=C A BC C B B A AB ,,AC C.''='∠=∠'∠=∠B A AB C B B A ,, D.'∠=∠''=''=C C C B BC C A AC ,, b 50 80 100 150 d 25 40 50 75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下册总结(最新整理)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 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0 或<0 ,(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 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 3 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 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0??或 ; <0 ??或; 0 ?0 或0;?.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

七年级上数学近似数、有效数字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数学近似数、有效数字练习题及答案 1、5.749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19.97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 2、近似数5.3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4596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为()。 4、近似数2.67×10的四次方有()有效数字,精确到()位。 5、把234.0615四舍五入,使他精确到千分位,那么近似数是(),它有()个有效数字。 6、近似数4.31×10的四次方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7.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600的有效数字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1415926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_________,精确到千分位近似值是________。 9.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0.01249精确到0.001的近似数是_________,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 10.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96.7精确到十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 11. 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值0.380精确到_____位,48.68万精确到___位。 12、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①65.7 ;②0.0407;③1.60;④4000万;⑤3.04千万;⑥7.56×10的二次方 13、按括号里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①6029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②0.0305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③2345000(精确到万位)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五章A1:一、1。360,1440; 2。∠BOD,∠BOC; 3。相交、平行;4。两直线平 行,内错角相等;5。垂线段最短;6。1100;7。AB∥CD;8。90; 9。620; 10。∠FAC,AC,BC,FB;二、11B 12C 13A 14C 15A 16A 17C 18B 19C 20D 三、21。略;22 略;23。∠2=720,∠3=180,∠BOE=1620; 24。因为AB∥CD,所以∠D+∠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D∥BC,所以∠B+∠A=180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B=∠D ;25 。AB>BC>CD 垂线段最短 第五章A2:一、1A 2A 3A 4C 5C 6C 7B 二、8。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BOC, ∠AOD;∠BOC;500,1300,;10。∥,⊥,⊥,∥;11。540,1260,540; 12。两个角是相同角,余角相等;13。∠COD,∠BOE,120; 14。略三、 15。略;16。略; 17。1150;180。 18 。①18,②平行,AB∥CD ;19。略; 20。略。 第五章B1一、BDBCBCBD 二、9。145; 10。144; 11。35,145; 12。45,135; 13。3; 14。略;15。略;四、16。60; 17。已知:a∥b,b∥c结论a∥c 已知:b∥c,a ⊥b,结论a⊥c已知:a∥b,a∥c,结论b∥c。已知:b∥c,a∥c结论a∥b。已知:b∥c,a⊥c,结论a⊥b。已知:a⊥b,a⊥c结论b⊥c。 第五章B2 1C 2C 3C 4B 5D 6C 7C 8C 9C 10D 二、11。1150,650; 12。770; 13. (2n-1)1800 ; 14. 520; 15.略;四、17。600; 18。平行, 19 略; 20。略。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 A 卷:1 B,2 B,3 C,4 D,5 D,6 C,7 A )4 ( B(3)C(0)D(5)E(-2);8略;9四、三、二、一、x轴、y轴;10(0,0),纵,横。11 A(3,3),B(7,2),③(3,1),D(12,5),E(12,9),F(8,11),G(5,11),H(4,8),I(8,7);12 略;13(5,-5)(-5,-5),(2,8),(-2,2);14 垂直公共原点横轴、x轴,右,、纵、y、上、原点;15 A(0,6),B(-4,2),C(-2,-2) D(-2,-6) E(2,-6) F(2,2) G(4,2) 16 略 17 图略 A1(0,1) B1(-3,-5) C1(5,0)附加题: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举例略。 B卷:1 B 2D 3B 4A 5 B 6A 7。坐标(或有序数对),3,-4; 8。 4,2;9。 >、>、>、<;10。(3,2)(3,-2)(-3,2)(-3,-2) 11。⑴ y轴的正半轴上⑵在x轴或y轴上⑶原点⑷y轴的左侧,距离y轴3单位且平行y轴的直线上,⑸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12。⑴27 31 ⑵37 15 23 3 ⑶37~23,12 ⑷ 3时到15时,0时至3时及15时刻24日,⑸ 21时温度为31度,0时温度为26度⑹ 24度左右。13。图略,图形象小房子 14 。图略平移后五个顶点的相应坐标分别为(0,-1)(4,-1)(5,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练习

近似数练习题 1、5.749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19.97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 2、近似数5.3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4596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结果为()。 4、近似数2.67×10的四次方有()有效数字,精确到()位。 5、把234.0615四舍五入,使他精确到千分位,那么近似数是(),它有()个有效数字。 6、近似数4.31×10的四次方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7.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600的有效数字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1415926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_________,精确到千分位近似值是________。 9.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0.01249精确到0.001的近似数是_________,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 10.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96.7精确到十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 11.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值0.380精确到_____位,48.68万精确到___位。 12、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①65.7;②0.0407;③1.60;④4000万;⑤3.04千万;⑥7.56×10的二次方13、按括号里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①6029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②0.0305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③2345000(精确到万位) ④34.4972(精确到0.01) 14、玲玲和明明测量同一课本的长,玲玲测得长是26cm,明明测得长是26.0cm,两人测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15、某城市有10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每天丢弃1个塑料袋,一年将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若每1000个素描带污染1平方米入地,那么该城市一年被塑料袋污染的土地是多少?(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一数学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
题号
(完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三 总分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一、选择题:(选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面的四个图形中,∠1 与∠2 是对顶角的是( )。
A.
2. 1 的平方根是( 4 A. 1 2
B. )。
B. 1 2
3.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49=7
B. 3 7 = 3 7
C.
C. 1 2
C. 25= 5
D.
D. 1 16
D. (-3)2 = 3
4.如图,已知 AB⊥CD,垂足为 O,EF 为过
O 点的一条直线,则∠1 与∠2 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C.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D.实数包括正实数、负实数
6.已知点 P(m,1)在第二象限,则点 Q(-m,3)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已知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 a、b、c,若 a‖c,b‖c,则 a 与 b 的位置关系是( )。
A.a⊥b
B.a⊥b 或 a‖b C.a‖ b
D.无法确定
8.如图,把一块含有 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
那么∠2 的度数是( )。
A.30°
B.25°
C.20°
D.15°

(完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相反数和绝对值练习题.doc

希望教育七年级数学正负数 - 绝对值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满分100)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有一种记分法,80 分以上如85 分记为+ 5 分.某学生得分为72 分,则应记为()A. 72 分B.+ 8 分C.-8分 D .- 72 分 2.下列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2 │和- 2 B、│- 3 │和- 2 332 3 C、│-2 │和 3 D、│- 2 │和 2 32 3 3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D、任何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4、若向西走10m记为- 10m,如果一个人从 A 地出发先走+12m再走- 15m,又走+ 18m,最后走- 20m,则此人的位置为() A.在 A 处 B .离 A 东 5m C.离 A 西 5m D.不确定 5、一个数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A.任意有理数B.零 C.负有理数D.正有理数 6.│ a│ =-a,a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有理数不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也一定不相等 B、任何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一定不相等 C、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不相等 D、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反,那么这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是正数(B)|-a|不是负数(C)-|a|是负数(D)不是正数 9、如图所示,用不等号连接| - 1| , |a| , |b| 是() A. | - 1| <|a| < |b| B . |a| < | - 1| <|b| C. |b| < |a| < | - 1| D . |a| < |b| < | - 1| 10. -│ a│ = - 3.2 ,则 a 是() A、 3.2 B 、- 3.2 C 、 3.2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1. 如 a = +2.5, 那么 , - a=如果- a= - 4,则 a= 12. ― ( ― 2)= ;与―[― ( ― 8) ]互为相反数 . 13. 如果 a 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 ,b 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b=. 14. a - b 的相反数是. 15. 如果 a 和 b 是符号相反的两个数, 在数轴上 a 所对应的数和 b 所对应的点相距 6 个单 位长度 , 如果 a=- 2, 则 b 的值为. 16.在数轴上与表示 3 的点的距离等于 4 的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 17、如果将点 B 向左移动 3 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 5 个单位长度,这时点 B 表示的数是 0,那么点 B 原来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 18. 若 a,b 互为相反数,则|a|-|b|=______ . 19.若x 3,则x _____ ;若 x 3, 且 x 0 ;则 x _____ ;若 x 3, 且 x 0 ,则 x _____ ; 20.若a为整数,|a|<1.999,则a可能的取值为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