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中数据的图形表达

科技论文中数据的图形表达
科技论文中数据的图形表达

科技论文中数据的图形表达

已有 969 次阅读2011-3-27 06:22|个人分类:研究方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昨天我将以前写的、后来又删了的一篇关于抄袭的博文翻出来重贴了上来。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在整个教育当中,没有接受正规的有关科技论文写作的训练。虽是旧文,但今天重读,觉得这个观点还是比较合理的。今天得空,下面就最近读到一篇论文中的制图问题作一番案例分析,希望对科研刚入门的研究生有所帮助,也算是我在批判的同时,做一点小小的建设性工作。

具体文章来源先不说,请看下面这张图。这张图主要是为了说明桥梁结构中的三个不同主要构件(桥塔、梁、和索)的安全性随着设计承载力的变化趋势。构件的安全性既可以用安全性指标(Safety Index),亦可用失效概率(PF)来度量(作为一个背景知识:安全指标和失效概率具有一一对应的确定性函数关系;只要知道安全指标,失效概率就能算出来,反之亦然。安全指标越大,失效概率越小)。

请看图:

在我接着往下解释之前,请你再仔细看看,再想想:如果是你自己,会如何画这个图?你觉得这张图有哪些毛病?

为了进一步帮助你理解,我把原文拷在这里:

Figure 2 demonstrate[s] the safety indices and failure probabilities of the critical members (Girder 21, Tower 189 and Cable 5) for the different designs. The values on the left axis in Figure 2 show the safety indices and those on the right axis

represent the corresponding failure probabilities.

>>>>>>>>>>>>>>>>>>>>>>>>>>>>>>>>>>>>>>>>>>>>>>>>>>> 有没有觉得很乱、很拥挤?

如果把安全指标和失效概率分开会如何?

是不是觉得清爽多了?

再看一下图例。这个图例做得非常糟糕,首先,图例的顺序没有按照曲线的顺序排列,读者在读这个图时,得要全神贯注,才能找到每根曲线的对应关系。尤其是在原图中,两张图叠在一块,简直就不准备让读者看懂哪是哪。

再看一下我进一步处理的图:

这样应该清晰多了吧?读者很自然地知道每根曲线对应着哪个构件。你还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有没有注意到横纵坐标的问题?

我们有什么理由让纵坐标的步长为0.91~0.92?实际上原作者可能是取

了0.915这个由EXCEL或什么软件自动计算出来的“智能”步长。又有

什么理由让横坐标不显示100%这个关键的数值?实际上100%是Benchmark点(Standard Design),不但应该显示出来,而且应该突出强调,下面这样应该比较理想了(虽然在我多次修改之后,图像质量差了许多;由于没有数据,纵坐标的位置也是粗略改变的;另外字体也不太协调,但是我想我的意思应该是说清楚了的)。

至于那张失效概率的图,你认为有必要吗?增加那样一张图,能带来多少附加的信息量呢?为了进一步帮助你理解,我把原文拷在这里:

Figure 2 demonstrate[s] the safety indices and failure probabilities of the critical members (Girder 21, Tower 189 and Cable 5) for the different designs. The values on the left axis in Figure 2 show the safety indices and those on the right axis represent the corresponding failure probabilities.

注意到了这个and吗?原图中用的是Vs. (versus)。Versus是什么意思大家应该都清楚,带有比较的意思。可是看作者的本意是什么呢?他只是想列举两种结果而已。再说,两者也没有什么好比的,如果真要比,就改变了整个图片的用意了。所以,原图的标题也有问题。照我看来,整个标题就不应该要。如果读者不太熟悉这个安全指标与失效概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在正文中解释。而原文实际上确实是有更为详细的解释的。

总之,我们在得到数据之后,图形如何表达实在是大学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通过冗长的计算或繁重艰苦的试验,得到一些数据,这只是说明你完成了一位农民每天干的粗活。如果再把数据用现今市面上都有的绘图软件(如EXCEL,Origin等)把数据画成图,这也只是完成了从农民到会计的转换。即便这样,如果仅仅满足于软件自动给你画的图,你可能连一个合格的会计都不算。上面讲的这些,还只是教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要想成为真正的研究人员,就得像在李泳老师新近的一篇博文(数学形式里的内容)中谈到那样,要变着法子解释这些数据。

我再向大家推荐一本书:Picturing the Uncertain World: How to Understand, Communicate, and Control Uncertainty through Graphical Display by Howard Wainer

?Publish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pril 6, 2009)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9780691137599

?ISBN-13: 978-0691137599

此外,科学网上的任胜利老师曾经写过更加专业的文章,比如:科技写作漫谈 (76):图表制作----基本原则;科技写作漫谈 (77):图表制作----实例分析。顺藤摸瓜,大家都去看看吧。

最后,作为一点咖啡时间的八卦,原图是从一位国际大牛(小领域内)最新发表的期刊文章中取出来的。第一作者是大牛,第二作者大概是其博士后。如果你是做结构可靠度这个方向的,可以在我的《工程可靠度及其应用》阅读清单一文中找到原文。

>>>>>>>>>>>>>>>>>>>>>>>>>>>>>>>>>>>>>>>>>>>

后记:谢谢编辑推荐。下面有不少朋友谈及作图软件,而这一点我是最不想强调的。虽然在这些软件当中,如Excel, Matlab, Maple, SAS, S+ (R), Origin等,仅就图形美观而言,Origin大概是最好的,但这不是我这篇博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有两个要点:

(1)一张图不要表达太多的意思,用哪种图(散点,柱状,是否连线)这是需要反复比较的。

(2)作图不能完全依赖软件。比如图框、线型、坐标系统(线性坐标还是对数坐标)和标注、图例、字体等等。关于图例,原则上能够不用图例就不要图例,将每根曲线对应的CASE直接标出来就好了。如果不能直接标出来,图例的顺序也要和曲线的上下顺序一致。

科技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地格式

科技论文写作指南 (依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的相关内容改编) 返回 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什么是科技论文?它与一般的科技文章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好科技论文?这些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本站刊登“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 一、科技论文的含义 科学技术论文简称科技论文。它一般包括:报刊科技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 又分学士、硕士、博士论文 )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科技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发表标志着研究工作的水平为社会所公认,载入人类知识宝库,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科技论文还是考核科技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科技论文的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又称真理性,是保证学术论文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科学性的内涵通常可分解为真实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可比性和逻辑性。 (1)真实性 文案大全

论文必须内容真实,资料可靠。作者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科研设计缜密,努力避免技术性失误,并且客观地记述科研数据,尊重事实,不凭主观臆断和个人好恶随意取舍客观数据或歪曲结论。 (2)准确性 论文的数据、引用的资料应准确无误,其结论和评价应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要求作者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精确记录;写作时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仔细推敲相近词在表述上的细微差别,力争把写入的内容准确到表述出来。 (3)可重复性 读者如采用论文介绍的技术和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获得与论文相同的结果和结论。只有在研究中真正揭示了研究对象的内部联系,并掌握了该对象的变化规律,才能保证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可重复性。这就要求作者科研设计必须合理,写作时要详细介绍必要的、关键的内容,尤其是自己创新或改进的技术和方法,以便读者可重复出同样的结果。有了可重复性的成果,才有推广和应用价值,也才有确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可比性 论文的结果可与其他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已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先进性。这就需要设立对比观察,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观察结果。没有可比性的论文,其可行程度会大大降低。 (5)逻辑性 论文要求必须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论证的展开应符合思维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作者在选题、提出假设、搜集素材、推断结论以及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不能出现违背逻辑学原理和规律的错误。 文案大全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有的作者常常不在引言中指明他们的重要发现,或从摘要中删除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部分才指明。对科技论 归纳、 ,Results, ●材料与方法(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 ●结果(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 ●讨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

2020年国家标准对撰写科技论文的要求和规定

国家标准对撰写科技论文的要求和规定 1.科技论文编写的准备 2.科技论文包含的内容:标题、作者及作者单位、摘要(包括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前言、实验、结果与讨论、致谢、参考文献与附录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编写论文的国家标准(GB) 3.1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 3.2文摘的编写规则(GB 6447-86); 3.3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 /T 1.1-2000); 3.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87); 3.5 国际单位制及应用(GB3100-93); 3.6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GB3101-93); 3.7 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 3.8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 3.9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 3.10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 3.1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 4.科技论文的定义 4.1 科学技术报告:它是描写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向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呈送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4.2学位论文:它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有 了新的见解、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它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为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能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5.科技论文的编写内容及结构 5.1前置部分 封面,题目页,序言或前言(必要时),摘要,关键词,目次页(必要时),插图和附表清单,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必要时)。 5.2主体部分 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 5.3 附录部分 (必要时)附录A,附录B。 5.4 结尾部分 索引、封3、封底(必要时)。 6.科技论文的编写 科技论文常常因学科不同,研究项目、过程和结果不同等等,可以有多种写作方式和体例结构。因此很难列出一切科技论文共同遵循的千篇一律的体例章法。遵照我国的多项标准和论文中常见的项目按一般逻辑顺序逐一探讨。并且结合我多年编辑杂志的经验,向大家作一介绍,供编写论文时参考。 6.1 标题(title)(命题的原则)

科技论文撰稿中量和数字的规范表达

?科技论文写作讲座之三 科技论文撰稿中量和数字的规范表达 刘万才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辑部北京 100026) 摘要:撰写科技论文有一定的规定和格式,在学习有关文献标准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科技论文规范表达所 涉及的量和量符号、计量单位和数字等的用法,以期给广大农技人员撰写论文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论文;量;量符号;计量单位;数字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81X(2007)05- 撰写科技论文要注意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使用量名称和量符号、计量单位和数字等[1-5],为了给广大读者撰写论文提供一定参考,笔者在学习有关文献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几年来从事期刊编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在撰稿中如何正确使用量名称、量符号、计量单位和数字做一简要介绍,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提高论文的规范表达水平。 1 关于量名称和量符号 1.1 量名称量名称分两类:一是通用的量名称,要按国家量和单位有关标准的规定选用,不能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二是学科或专业的量名称,要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称。目前全国学术名词委员会已公布出版了40多个学科的名词术语,要注意正确选用。 1.2 量符号国家标准规定,只要不是科普书刊,必须使用量符号,尤其是在数理公式中必须用量符号。在量和单位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对每个基本物理量都给出了1个或1个以上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标准化的量符号,如l(长度)、d(直径)、A或S(面积)、V(体积)、t(时间)、v(速度)、λ(波长)、m(质量)、F(力)、M(力矩)、p(压力,压强)、E(能量)、P(功率)、T或Θ(热力学温度)、t或θ(摄氏温度)、Q(热量)、w(质量分数)、φ(体积分数)等。使用量符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尽量采用标准规定的量符号。若您用到的量国家标准中没有,可以参照标准自己拟定量符号。自拟时要注意,量符号一般是由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的(25个特征数符号例外,它们由2个字母构成,如雷诺数Re、普朗特数Pr等,另一个例外是pH值),不能用多个字母做量符号,如把“临界高温”的量符合写作CHT(critical high temperature)是错误的,正确表达应为Tc,h 。当然,类似CHT这样的英文缩词用在文字叙述中而不是作为量符号用在公式或图表中是允许的。 2)文稿若是打印件,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pH除外,它用正体字母)。 3)量符号的大小写也有一定之规,不能随意。比如:T是热力学温度,t是摄氏温度;V是体积,ν是速度;P是功率,p是压力;等等。 4)在全文中某一个字母代表的量应是唯一的。比如:t不能在这里表示“时间”,在那里又表示“摄氏温度”;在这里表示“初始温度”,在那里又表示“终了温度”。解决办法是:t已经定为表示“时间”,就用θ表示“摄氏温度”;用t i [i为 initial(初始的)首字母]表示“初始温度”,就用t e表示“终了温度”。类似地,用p A表示A点的压力,用p B表示B点的压力,用p C表示C点的压力,等等。总之,为了表示量的特定状态、位置、条件或测量方法等,可以在量符号上附加上下角标,如星号(*)、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其他符号,个别情况下可加汉字角标(如h小麦表示“小麦株高”)。

科技论文的格式和内容

科技论文的格式和内容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科技论文的格式和内容,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1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

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第2 部分——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学生掌握了信息的获取、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后,就开始学习本章内容,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 基础。本章由“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信息加工”两节组成,“表格信息加工”是第二节,也是较难掌握的一节。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并能从 中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也是 科学研究中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常用的方法。学生已学过文本和表格信息 处理的简单知识,如何在此基础之上,挖掘文本和表格信息处理的内涵,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认知需要是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表格数据的图 形化”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化关系,从而更容易地发现和理 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其中数据的图形化表达方法及根 据图表分析数据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常用图表的适用范围和根据图 表分析数据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多数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若仍以传统的讲解 方式授课,就会重复而无味,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表格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能根据需要修改图表。 3)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或者变化规律,提高自己加工信息、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增加集体荣誉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合作的幸福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重点: 重点:1.图表的制作方法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难点:1.图表类型的选择 2.图表选项的设置 3.图表数据的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文字处理软件Word 和表格数据处理软件Excel 的基本功能,具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与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EXCEL数据图形化常用技巧

2 Excel 数据的图形化技术............................................................................................................1 2.1 概述..................................................................................................................................1 2.2 Excel 标准图表类型.........................................................................................................2 2. 3 标准图表制作的一般步骤..............................................................................................3 例2.3.1......................................................................................................................3 例2.3.2......................................................................................................................6 例2.3.3......................................................................................................................7 2. 4 图表的编辑和修饰..........................................................................................................9 2.4.1 修改网格线和背景色...........................................................................................9 2.4.2 修改数据源的系列.............................................................................................11 2.4.3 修改坐标轴格式.................................................................................................12 2.4.4 修改数据系列格式.............................................................................................13 2.4. 5 修改图例.............................................................................................................13 2.4. 6 修改坐标轴和图表标题.....................................................................................13 思考题.....................................................................................................................13 2.4. 7 修改图表区格式.................................................................................................13 2.4. 8 更换图表类型.....................................................................................................14 2.4. 9 调整、移动和复制图表.....................................................................................14 小提示.....................................................................................................................15 例2.4.1....................................................................................................................15 例2.4.2....................................................................................................................16 例2.4.3....................................................................................................................16 2.5 图表中加图形和文字....................................................................................................18 2.6 对数坐标图的制作........................................................................................................19 例2.6.1....................................................................................................................19 2.7 多曲线图形的制作........................................................................................................20 例2.7.1....................................................................................................................20 2.8 重叠曲线的分开............................................................................................................21 例2.8.1....................................................................................................................22 2.9 内嵌小插图的制作........................................................................................................22 例2.9.1....................................................................................................................23 2.10 本章教学讲义参考读物..............................................................................................23 N U S T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需要成为课程的创造者。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3章数据信息加工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条件,我将该部分安排为表格数据的统计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两个课时的内容,本节属第2课时的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并已经体验到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在反映事物本质特性方面的作用和魅力,所以对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充满着较强的兴趣和欲望。另外,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已有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情趣方面都具备学习本课的基础和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格数据中图形化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方法; (2)能根据数据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图表来表述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来分析数据信息,并能做出准确决策。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互助演示、思考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以及课堂评价等任务,学会探究实践、学会分析思考、学会同伴互助、学会表情达意,学会科学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用图形化方式表示表格数据信息的优势和魅力;

(2)体验“恰当选择和制作图表、合理分析和决策问题”的喜悦,增强学习幸福感,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体会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图表的制作 (2)三种典型统计图表的特点 难点:(1)图表类型的合理选择 (2)图表数据的分析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取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能力和提高素养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采取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方式,切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2)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以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自主尝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主动探究。 (3)采取小组协作的教学策略。教学中采取学生互助演示、组内思考讨论、组间交流分享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同伴协助、学会表情达意。 (4)采取分层发展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特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注重每一个任务的创设,每一个环节的科学衔接和自然过渡,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记忆规律。 (4)采取多元评价的教学策略。采取自评、他评和师评多元评价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另外采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包含了对完成信息作品的评价、对学习态度的评价、对能力和素养方面的评价等,让学生学会自省、懂得与人交流,真正获得学习幸福感。 【教学资源及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相关数据表、课堂评价表

对科技论文写作的认识

科技论文写作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反应,生产实践是科技论文写作产生并赖于发展的源泉。学完这门课程以后,了解到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史。就是科技大发展史,也是科技论文的发展史,因其能培养读者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读者科学素质而开设看的一门学科。 虽然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看,但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贯彻科教兴国之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意识日趋深入人心,科技的发展,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的增加,科技队伍也随之扩大,科技写作的发展的今天已有规律可循。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民众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创新发明活动越来越普及,科技论文写作也成为一种必要。掌握科技写作的知识,可以更好的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以此,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的要求。同样对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帮助大学生掌握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学会如何阅读消化文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结果分析,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专业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当然科技论文的写作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撮和,还要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知识。科技论文正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含作者地址和通讯方式)、前言(或称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分析和讨论。作为科技论文,目的是报道新成果和新发现,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了解和引用,为达此目的,除正文外,科技论文还要提供其它几项可供快速阅读、浏览、检索的档目,分别为摘要(中英文两种)、关键词、检索号(或称分类号,由编辑部提供)。为尊重他人劳动,科技论文的最后,往往还有一个致谢。 课上老师从科技论文写作的含义,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规范性,可续性这几方面来讲解。让我映像最深的莫过于科技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在学术界中,抄袭论文是时有发生的,这不仅仅是对学术的亵渎,更是写作人员的对待写作的一种不负责的态度。学术是严谨的,严肃的,严密的严格的。因此,抄袭,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是无耻的,这就要求从事科技写作时,一方面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来写作,不能想当然,另一方面不能高“;包装艺术”。不能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不能没有新观点而强行拼凑,写作时尤其要严谨,不能草草下定论,对新的现象要考虑周到,如若缺乏这种态度,很可能会有违背科学性的事情发生,甚至会在某个领域造成不可弥补损失。科技论文是科研结果客观、如实的报告。由于要保护知识产权,科技论文严禁抄袭和重复已有成果。又由于科学要求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因此论文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和详实。但是,又由于版面所限,故论文的行文又必须尽可能简洁。可以说,创新、真实、详尽和简洁是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这其中,创新是灵魂,真实是底线。 但我们也应懂得,错误和缺点也是机会,要善于发现他人研究中的缺点、错误,因为这种发现意味着创新,意味着超越。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不要怕出现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发现自己学习,研究乃至论文准备中的缺点、错误,因为这种发现便是进步,便是提高。 更重要的是,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文章如何如何好,而是从读者角度分析:要有自己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如同准备做报告的思维方法一样:做报告之前,重要的不仅仅是想清楚自己要讲什么重要思想,而且还是要想清楚听众是哪些人?他们来听报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讲才是对听众来说有价值的?怎样建立起自己的报告和听众的联系?正如一位科学工作者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写作上如此认真努力原因很简单.一个研究结果只有在被别人使用时才有意义.而想被别人使用,文章必须能引起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得保证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复和再现你的结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会被重复,也只有可以被再现的工作才能导致别人的引用和跟踪.而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常常用来衡量研究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看,,写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销给其他的科学家."科技的专业性,实用性规范性,可读性这方面还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不仅仅有利于学术的交流而且也是从事科技的要求。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研究的重要做成部分,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是科学技术的研究的一种重要标志),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的发现。这就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意义。 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科技工作的进展。譬如一篇写得好的科研选题报告或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可以促进一个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或建设项目尽快上马;反之,一篇写得不好、表达不规范的论文,也将

科技论文中统计图的不规范表达

94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9年 科技论文中统计图的不规范表达 学报编辑部蔚莹 统计图由于其直观、形象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论文的写作中。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来稿中统计图的出错率非常高,而且由于图的不规范表达而导致传达错误的信息,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在来稿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图不规范表达情况有如下几类: 1 统计图类型选择不当 统计图种类不同,它们所能表达的数据资料类型不同,功能和适用场合也不同,最多见的错误类型有:条图与线图的混用,线图与散点图的混用等。 例1 对差错的辨析:氧化时间是一个连续性变量,此处选用条图,割断了时间点之间的联系,因此应改用线图。当希望表达彼此独立的几个分组中的数量大小时,应选用条图;当希望反映事物或现象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时,宜选用线图。 例2 缺氧反映器中COD去除率与温度的关系 从图中看出,各组试验中的缺氧池的温度和COD去除情况有较大的相关性,运用Excel的函数CORREL(array1,array2)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得到相关系数0.40317。 对差错的辨析: (1)该图选用的是一种复合折线图,根据正文判断,横轴表示组别,图中两条曲线只能分别表达各组实验中温度的变化趋势和C OD去除率的变化趋势,无法反映温度与C OD去除率的变化关系,更无法研究其相关性。图题与图的内容不符。 (2)横轴是组别,虽表现为数字类型,但实际上属于定性的数据资料,与数字的大小和前后顺序均无关系,所以图中折线反映的变化趋势是无意义的。 (3)通过绘制散点图发现,温度与去除率之间并不具相关性。因此相关性检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 解决方案:从图题与正文文字看出,作者的原意是要研究缺氧反映器中COD去除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研究其相关性。因此应选用散点图。在研究2个在专业上可能有一定联系的变量的关系时,最佳的方法是先绘制散点图,直观地判断其是否存在相关性,再选用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定量的检验,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2 统计图坐标轴上的刻度值违背数学原则统计图坐标轴上的刻度应符合数学原则,即对于算术尺度来说,数轴上等长的间隔应代表相等的数量,这样才能如实反映曲线的升降趋势。 例3 对差错的辨析:图中横坐标轴上等长的间隔代表的数量不等,每个间距依次代表了1.25、3.75、5、10和10,这样绘制的线图,其折线的倾斜程度是一种假象,歪曲了事实。类似的问题普遍存在,还表现为横轴坐标刻度为等差数列,或前后两组不等间隔的数据等等。 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很多,如作者在设计图表时的疏漏,对源数据没有进行必要的整理,没有合理地使用绘图软件等等。这里要特别提醒作者注意的是,在使用Excel绘图时,一定要注意“折线图”与“散点图”的选用。这两种图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它们表达和显示数据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其本质的区别是X轴上数据的性质不同。“折线图”的X轴为分类轴,在X轴上按数据录入的顺序等距显示数据;而“散点图”的X轴是数值轴,它按照数据大小顺序和设定的间距显示数据。因此“折线图”只适合在横轴原始数据为文本或等间距连续数据时使用,如果用它来处理不等距数据就常常会发生上述的错误。 3 图的绘制不符合科技期刊编辑规范的要求 (1)自明性差。统计图表最大的特点就是应该具有自明性,即不读正文,只看图表即能明白所表达的全部内容。最常见的问题是图题不准确或缺失、缺少纵横标目、坐标上没有刻度、缺少计量单位和没有必要的说明及图例。 (2)一致性差。这里所说的一致性主要指图与正文表述的一致性。常见的问题有:图与正文中研究内容不符,图题与图的内容不符,图与正文中使用的变量名称、单位、数据大小、以及曲线的个数、编号和字体不一致,图例与曲线线型不符等等 。以上问题都会影响到对图的理解。

科技论文的格式范文

科技论文的格式范文 1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 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 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 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 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 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 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 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 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 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 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论文的著者应按论 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 或通信地址。 3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 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 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

如何写科技论文

如何写科技论文 摘要:对论文写作的意义、论文的格式和要求、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表达等方面作了得要阐述。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 一、一般概念 1 论文的概念及分类 (1)论文的概念 科技论文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2)论文的分类 和概念,为技术的发展开拓新的途径。 技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回答“做什幺”和“怎幺做”。 根据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以及论文表达的内容,科技论文分为学术(科学)论文和技术论文两大类: ①学术论文: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 ②技术论文:创新性技术(产品、设计)论文、新技术应用性论文、试验性论文。 2 论文的特点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因此,科技论文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论点、论证、结论构成,又具有与一般议论文不同的特点: a) 科学性和准确性。 b) 学术性或理论性。 c) 创新性与独创性。 d) 规范性与人工语言符号(图表、照片、公式、化学等)的应用。

二、论文写作的意义 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志)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的发现 著名物理、化学家法拉第的名言“科学研究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开拓,其次是完成,第三是发表”。科技论文写作是一切科技交流(研究成果、技术发明、科技信息)的基础,不论是对国家、单位还是个人来说,其意义都是现实而有益的。 三、论文的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学术性、真实性、逻辑性、规范性 ●格式: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格式)为: 标题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名称地址) 摘要 关键词 ①引言 ②正文论述正文部分 ③结论 ④致谢(必要时) ⑤参考文献 1 题名 即标题、题目、命题等,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摘、索引或提录等情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拟定题名的要求:简明、准确、恰当、完整。应注意: (1) 准确性。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的毛病有: 一是大题名,小内容。如:“……地区降水量特征研究” 二是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地拔高。如”……对……的作用机理(影响)”

大数据图形化软件如何设置表格组件

1.描述 大数据图形化软件FineBI的表格组件是传统的展现数据的一个组件,通过简单的拖曳即可实现,如下图: 2.示例 在大数据图形化软件FineBI中新建一个分析,实现如上图所示效果,输入模板名称为Simple,点击创建,即新建了一个数据分析,如下图:

3.添加表格组件 布局方式选择自由布局,在右侧的组件框中选中表格组件,拖拽至分析页面,如下图: 4.类型选择

大数据图形化软件FineBI的表格组件包括三种类型,在组件属性配置界面点击表格组件后面的下拉选项,可以选择表格组件类型,如下图: 分组表:表格组件默认是分组表,分组表是指由一个行表头和数值区域组成的分组报表,没有列表头。 交叉表:是指由行表头和列表头以及数值区域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报表。 复杂表:是交叉表的一种类型,适用于很复杂的交叉表。 5.绑定数据 点击点击进入配置界面按钮,进入大数据图形化软件FineBI的表格配置界面,选择BIdemo业务包,将该业务包中的分公司信息数据表中的分公司名称和合同信息数据表中的合同类型作为行表头,合同金额作为数值区域指标,如下图:

此时,一张简单分组模板就已经就做好了。 6.样式设置 默认展开所有节点 在下方效果预览中可以看到,其第一个列数据是收缩的,导致只能看到汇总数据,看不到后面的详细分组数据,查看时,只能一个个展开查看,那么,如果要默认展开的话,点击样式,勾选默认展开所有节点即可,如下图:

7.表格维度冻结 大数据图形化软件FineBI的表格维度冻结是指,将表格的表头冻结起来,包括行表头和列表头,当数据过多,有滚动条的时候,滚动查看下方数据,表头还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知道每个数据列的具体含义,如下图: 8.显示序号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案)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第二节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案) 单位:新疆第七师123 团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2 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以 切近生活的手机销售为实例,逐步引入新课程。并采用分组教学,提问,思考,讨论,观察等教学方法逐步展开对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3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图表。难点:将表格数据转换 成图表,并且分析图表中的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采用贴近生活的案例额,通过教师演示,引出课堂主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法: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获得更丰富全面的知识。 四、教学课时 1 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excel 数据和图形半成品模型、具备上网条件和电子教学软件的微机室。 六、教学过程 1、第一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师:(展示课件,显示某商场销售手机情况统计表)手机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使用手机。下面我们从以下图表来看看有关数据。 学生观看课件。 师:(展示课件,显示三个图表) 这三个图表都是由一个表格数据生成的。请大家比较一下,图表与表格数据相比,哪个更美观?哪个更直观更形象? 生:当然是图表,既美观又直观。 师:如何制作这些图表呢?通过图表我们能否进一步发现其隐含的信息呢?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2、第二步,讲授新课 师:(展示课件,显示课题)刚才我们看到的三个图表,分别是柱形图、饼图、折线图,其中每一种图表适用于不同的数据表达。我们很容易看到,柱形图可以看出数据之间的对比情况,折线图可以形象地看出一种变化趋势,饼图可以看出每一成分所占比例,那么柱形图、 饼图、折线 图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看课本,阅读教材P72-73页内容,并试着填写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