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切面超声解剖与标准切面

心脏切面超声解剖与标准切面
心脏切面超声解剖与标准切面

心脏切面超声解剖与标准切面(插图版)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常用的基本切面有哪些?

二维超声是将探头置于不同部位和改变声束的透射方向,可取得一系列不同的心脏切面超声图像,常用的基本切面有:

(1)左心长轴切面。

(2)左胸骨旁短轴切面,包括主动脉根部、二尖瓣口水平、乳头肌水平等。

(3)心尖四腔心切面。

(4)胸骨旁长轴右室流出道切面

(5)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及短轴切面

(6)剑突下四腔心切面

以上切面是基本的,根据需要还可进行其它多种切面的检查。

二、正常心脏B超解剖及标准切面

准备同M超。注意:幼儿用5M探头深度8~10cm,适当降低发射能量;成人及老年低频2~2.5M 探头深度15~25cm,适当增加发射能量并调节灰度和灵敏度使图像清晰。

探查部位:常用的有胸骨左缘区、心尖区、剑突下区、胸骨上窝区四个标准扫查区。

(一)长轴切法(示意图):

(二)短轴与四腔切法(示意图):

(三)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切法(示意图):胸骨右缘右心房短轴切法(示意图):

1、左室(胸骨左缘)长轴:

探头位置: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声束与右肩至左肋角连线平行。

图形:上方:右室

中层:左室及流出道、主动脉辨、升主动脉

下方:二尖辨前后叶、左房、降主动脉(右下)。

左室长轴切法示意图:左室长轴切面示意图:

左室长轴超声与切面示意图对比:左室长轴超声图:

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IVS)左心室(LV)左心房(LA)二尖瓣前瓣(AMV)二尖瓣后瓣(PMV)主动脉瓣(AV)主动脉(AO)左室后壁(LVPW)心尖(AP)

2、左室(心尖)长轴:探头位置:

图形:上方:右室、左室

中层:二尖辨前后叶、左室流出道、主A根部及辨

下方:左房

心尖长轴二腔心示意图(含心尖四腔心切面示意):心尖长轴二腔心超声与切面对比图:

心尖长轴二腔心超声图:

3、右室流入道长轴:

探头位置:在左室长轴1基础上将声束向内下倾斜。

图形:左上方:右室、三尖辨前后叶、

右及右下:右房、下腔静脉入口(右下)。

右室流入道长轴切法示意图: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示意图:

胸骨左缘右室流入道超声图:

胸骨左缘区右室流入道超声显像图:右心房(RA)右心室(RV)三尖瓣前瓣(ATV)三尖瓣后瓣(PTV)

4、右室流出道长轴:探头位置:在左室长轴1基础上,半声束向左上倾斜。

图形:上方及右: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左辨前辨、肺动脉干

下方:左室、二尖辨

右室流出道切法示意图:右室流出道切面示意图:

右室流出道超声图:

胸骨左缘区右室流出道超声显像图:右室流出道(RVOT)左室流出道(LVOT)室间隔(IVS)左心室(LV)左心房(LA)二尖瓣前瓣(AMV)二尖瓣后瓣(PMV)主肺动脉(MPA)

(二)横轴(短轴)切面

1、胸骨左缘大动脉(主动脉辨)短轴:探关位置:左室长轴1位置上移至第

2、3肋间并顺时针转90°,声束略向右上倾斜。

图形:上方:右室及流出道、肺动脉及右辨前辨

中层:右房、主A辨(上为右冠辨、下左为无冠辨、下右为左冠辨)及辨

下方:左房

主动脉辨短轴切法示意图:主动脉辨短轴切面示意图:主动脉辨短轴超声与切面模式对比:

主动脉辨短轴超声图:

胸骨左缘区主动脉根部短轴超声显像图:右室流出道(RVOT)主肺动脉(MPA)右心房(RA)左心房(LA)三尖瓣(TV)主动脉(AO)主动脉瓣(AV)左冠状动脉(LCA)

2、胸骨左缘肺动脉分叉处切面:探头位置:主动脉辨短轴置第3肋间,声束略向左上倾斜。

图形:上方:右室流出道、肺动脉辨

中层:主A(动脉辨隐约可见)、肺A

下方:右、左肺动脉及分叉

3、二尖辨短轴:探头位置:胸骨左缘3、4肋间方向同前,声束垂直胸背。

图形:左上:右室

右下:左室(椭圆形,收缩期向心运动,舒张期离心运动)、二尖辨前后辨叶(舒张期呈鱼嘴样,收缩期闭合为一弧形线状)

二尖辨短轴切法示意图:二尖辨短轴切面示意图:

二尖辨短轴超声图:

胸骨左缘区左室二尖瓣口短轴超声显像图:二尖瓣口(MVO)二尖瓣前瓣(AMV)二尖瓣后瓣(PMV)右心室(RV)左室流出道(LVOT)

4、(左室)乳头肌短轴:(观察乳头肌及该水平乳头肌心肌各段运动、左右室腔大小)

探头位置:同二尖辨短轴,声束略向下方(心尖方向?)倾斜。

图形:左上:右室

右下:左室(圆形)、后内侧乳头肌(7~8点钟方向)、前外侧乳头肌(3~4点方向)。

5、心尖(左室)短轴:(可观察有无扩张、附壁血栓、心肌厚度、活动度等)。

探头位置:第4肋间,声束平面与左肩至右肋角平行,声束方向略向左下倾斜。

图形:左室尖

(三)四~五腔心切面:

1、胸骨旁四腔心:探头位置:左室长轴1下移一肋间,声束朝左肩岬区。

图形:上方:右左室

中层:三尖辨前辨隔辨、二尖辨前后辨

下方:右左房。

胸骨旁(胸骨左缘)四腔心切法示意图:胸骨旁四腔心切面示意图:

胸骨左缘区两室流入道超声显像图:右心房(RA)右心室(RV)左心房(LA)左心室(LV)室间隔(IVS)二尖瓣(MV)三尖瓣(TV)

2、心尖四腔心:观察测量二三尖辨口血流参数等。

探头位置:心尖,声束平面平行于胸和背,声束朝向右肩。

图形:上方:右室(三角形、壁较薄,不光滑,有时可见心尖部一斜行的条索状的节制束)、左室(圆锥形,壁比右室厚,光滑)、室间隔。

中层:二尖辨(前辨大后辨小;闭合线不超过辨环线)、三尖辨(其隔辨与二尖辨前辨和室间隔形成十字形;隔辨比二尖辨前叶附着处低0.5~1cm)

下方:右房、左房(与右房等大)、肺静脉入口(左房顶部、外侧壁处)。(注意房间隔中部为卵圆孔因与声束几乎平行而回声淡有时有失落,需与房间隔缺损鉴别)

心尖四腔心切法示意图:心尖四腔心切面示意图:

心尖四腔心超声图:左图为小儿心尖四腔心

心尖区四腔切面超声显像图:右心房(RA)右心室(RV)左心房(LA)左心室(LV)左肺静脉(LPV)右肺静脉(RPV)

3、心尖五腔心:观察左室流出道宽度、主A辨与左室流出道多普勒血流信号测量。

探头位置:同心尖四腔心,将声束朝前上倾斜指向胸锁关节而得。

图形:上方:右室、左室(左室后壁与二尖辨前叶相连)。

中央:主动脉根。

下方:右室。

4、剑下四腔心:探头位置:

图形:右房室左房室(下图:为小儿剑下四腔心)

剑突下四腔心切法示意图:剑突下四腔心切面示意图:

剑突下四腔心超声图与切面模型对比:剑突下四腔心超声图:左图为小儿剑下四腔心

剑下区两室流入道长轴(四腔心)超声显像图:右心房(RA)右心室(RV)左心房(LA)左心室(LV)左肝叶(LL)

(四)其它切面心脏超声:

1、胸骨上区主动脉长轴:

探头位置:

图形:

切法示意图切面示意图

胸骨上区主动脉长轴超声显像图: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O)主动脉弓(ARH)右

肺动脉(RPA)头臂动脉(IA)左颈总动脉(LCA)左锁骨下动脉(LSA)

胸骨上主动脉根部长轴切面超声图胸骨上主动脉根部短轴超声声像图

2、胸骨右缘区心房短轴:

探头位置:

图形:

切法示意图切面示意图

胸骨右缘区心房短轴超声显像图:

右心房(RA)右心室(RV)左心房(LA)左心室(LV)房间膈(IAS)

(四)观察测量:

1、心脏大小、活动情况

2、活动幅度(包括搏幅):上下活动两垂直点的距离(mm)。如二尖辨前叶曲线上DE幅度(D到E上缘的垂

直距离)。

3、间期:曲线前后两点经历的时间(s)。

4、速度(活动距离):单位时间内心脏上下活动的距离(mm/s)。如EF下降速度。

5、内径:某一腔室垂直距离(mm)。如主动脉内径。

6、厚度:某一实质结构的上下径(mm)。如室间隔厚度。

7、各辨膜口血流速度(m/s):目前全国尚无统一标准。

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切面一: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自前向后依次为右室前壁、右窒腔、前室间隔(室间隔的前部)、左室流出道与左室腔、二尖瓣前后叶及其腱索与乳头肌与左室后壁。于心底部分则为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主动脉辩与左心房。 切面二:也叫心底短轴切面 显示主动脉根部横切面,主动脉根部后方为左右心房,中间有房间隔。 切面三:二尖瓣短轴 可见二尖瓣菲薄纤细,前后叶镜向运动,于舒张朋呈鱼口样张开,有足够的开放面积,收缩期关闭。左室呈圆形,于收缩期呈一致性向心性收缩。 切面四:乳头肌短轴切 显示左室腔内约在时钟3与8点的位置上二个突起的前外侧与后内侧乳头肌,于收缩期随心壁增厚而增厚。 切面五:心肌切面 显示规则协调的向心性收缩与舒张的圆形图像即左室心尖部 切面六:心尖四腔切面 超声束由心尖向右上心底方向作额面扫查时,可显示左右心室、左右心房、后室间隔与房间 隔与二组房室瓣即二尖瓣与三尖瓣。 切面七:心尖二腔观 主要用于观察左心室的前壁及下壁的舒缩功能。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 第一节肝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就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与长度径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胎儿超声标准切面

双顶径标准切面: 测量双顶径、头围的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 国内外文献,包括超声教材、专著,对于双顶径的测量标准,多是这样规定的:在头颅横向切面,从近场颅骨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的距离。 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的《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中双顶径的测量标准:“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的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测量双顶径,尽量避免颅内中线结构与探头声束平行(入盆后),容易因侧壁声影影响测量结果。

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测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的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的“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看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有必要把脑室率这个概念在这里阐述一下,因为这个测量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容易发生测量错

误(参考): 脑室率是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的切面(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的超声医生沿用。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的距离超过双顶径的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胎儿嘴唇的检查方法为:首先显示胎儿双顶径标准切面,探头略向足侧平移,显示胎儿双侧眼球,以双眼球连线为轴,十字交叉后及显示

胎儿超声心动图工作标准及指南

ASE胎儿超声心动图工作标准及指南解读 [Rychik J,Ayres N,Cuneo B,et al.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04,17:803-810(英文)] 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童晓明编译山东省立医院刘传玺审校 【引言】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对人类胎儿心血管系统的超声评价。而今产前产科超声检查已成为妊娠保健的重要步骤;常用于确定胎龄、大小、健康状况以及先天性畸形。而母亲或胎儿自身许多病因的存在可导致胎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血管系统异常,在此情况下应当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随着超声仪器的日臻完善、分辨率的提高以及超声诊断医师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使胎儿心血管系统异常的产前检出率增加,这更需要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畸形,胎儿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精确诊断;它可以在产前观察胎儿心脏状况,为产前心脏畸形胎儿提供最佳治疗机会,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损害。晚近研究表明采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并及时进行外科手术修复,出生后可显著改善其生理学状态。另外,对胎儿的父母进行个别辅导并作出精确的诊断,为其提供学习心脏畸形的有关知识及人文关怀,从而使其克服恐惧心理,配合医师共同为具有生命威胁的新生儿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撑。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操作及解读需要独特的技术和知识。胎儿

的心脏较小,而且经常体位变动,可发生复杂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变化,美国超声医学会和美国放射学会曾推荐以四腔切面作为产前产科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然而,研究表明当单一采用四腔切面时,许多重要的先心病不能识别,而附加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和大动脉短轴切面可更有效地筛选先心病。因此,普通产前产科超声检查可作为筛选胎儿心血管病变的重要环节,而怀疑或检测胎儿心血管异常则需要有经验的胎儿超声心动图专家进行综合评价。训练有素的儿科心脏病学家、母婴专家或产科放射学专家,需要适当了解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基础和技术。 2004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发布胎儿超声心动图工作标准及指南,目的是规范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技术及要求、适应征、检查方法并提请注意超声检查的安全性问题,对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技术和要求】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操作及解读需要特殊的技术及知识,在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必须做到: 1.能认识一系列简单、复杂、先天及后天性心脏病及其临床表现,认识到胎儿超声心动图确定重要相关性病变的局限性。 2.有技术和能力去应用各种超声心动图检查方式:二维、M 型、脉冲波多普勒、连续波多普勒及彩色血流显像;评价胎儿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和异常状态。 3.了解整个胎儿生长发育阶段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心脏超声切面

心脏超声标准切面及观察内容 (于都县人民医院超声科林育生整理) 一、心前位 (一)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1、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探头上标点指向9~10点钟,探测平面与右肩、左腰方向平行,使声束沿室间隔方向垂直下切,便可获取清晰的左室长轴切面。该图应清晰显示右室、室间隔、左室、左房、主动脉、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等结构。位于左房底部相邻二尖瓣后叶根部的管腔为冠状静脉窦横断面,而位于该切面左上方的圆形管腔,则为降主动脉横断面。检查时应注意使探头平面与左心长轴平行,并探及真正的心尖,否则图像可能失真,使长轴较实际值变短。同时,如果将探头下移,置于心尖处,可获得心尖位左心长轴切面。此切面上所显示的结构与胸骨旁所显示的左心长轴切面相同,但因声束与左心长轴基本平行,能更完整地观察左室的全貌,显示左室内血流的方向与速度。 2、此切面在临床上的重要价值:a)观察心腔形态,判断右室、左室及左房是否扩大。b)观察主动脉根部有无增宽,Va l s a l v a 窦有无扩张,主动脉壁有无剥离。c)观察二尖瓣装置有无异常,瓣叶的活动幅度及开口大小,有无脱垂(包括连枷现象),是否增厚,反射强度如何及有无赘生物等。d)观察主动脉瓣的反射强度、厚度、开口幅度,有无连枷现象,有无赘生物等。e)观察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的连续完整性,有无中断及骑跨等。f)观察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叶延续关系。g)探查心壁厚度,特别是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比例,有无增厚及因肌性隆起导致的左室流出道狭窄。h)测定室间隔的活动幅度、方向及与左室后壁运动的对应情况,确定为同向或逆向运动。i)注意心壁各区运动情况,观察有无节段性运动失常。j)注意左心后壁房室交界处的冠状窦有无增粗。k)观察心内有无异常反射,如黏液瘤、血栓形成、左室的异位腱索及三房心的隔膜等。l)心外有无异常反射,如心包积液与肿物等。m)测定心腔直径大小,计算容量与心腔排血功能等。 (二)胸骨旁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基础上将探头向受检者右腰方向略微倾斜,即可获取此切面。在此切面上可观察右房、右室、三尖瓣前叶、后叶,还可见冠状静脉窦长轴并开口于右房以及下腔静脉右房入口处。在此图像上可以测定右房、右室大小,评价三尖瓣前、后叶附着位置,还是

心脏超声切面解剖

M超,它和二维超声不同它不是一个扇形的平面,它只是一束声线,就像一根探针扎进心脏是个一 维解剖,这个就有点难理解---三维是个空间结构,二维是个平面结构,这个大家都好想象,一维只 是个线性结构,上面有不同发射光点随着组织的活动在跳跃,这个有什么用?别着急,虫哥举个例子 大家就明白了,亲们都做过心电图,接好导联,调到II导,在描记之前指针就在上下波动,如果我们 没压开始键,相信谁也不可能从指针上下抖动中看出什么信息,但是一旦开始走纸,这根指针就在图 纸上描记出各种有意义的波形。Ok,我们不妨把指针想象成二尖瓣上那个亮点,一旦开始走纸是不 是它就划出二尖瓣活动轨迹?如果二尖瓣狭窄是不是它的上下波动轨迹就跟正常不同? 心电图有不 同肢导、胸导,同样M超在不同采样部位可以描记各个瓣膜和心肌组织活动轨迹对吧,---------- 恭喜你已经知道M超的基本工作原理。 频普多普勒超声----多普勒效应是频普多普勒超声的理论基石,主要内容可以简述为声源移向观察者 声音频率会增高,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声音频率会降低高。这个理论由奥地利物理琴·约翰·多普勒于1842年提出,多普勒这个名称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如果上面文绉绉的提法大家理解 困难的话虫哥举个例子:火车汽笛的声高频率是不变的,但是火车向着我们急速迎面驶来我们会觉得 声音越来越刺耳,反之则越来越低沉,这样大家明白了吧。如果一束血流向我们射来,我们发出一束 超声波,因为血流在向我们运动,反弹回来的这束声波频率也会发生变化,那么通过计算频率变化差 值是不是就可以计算出血流速度?这个可是个了不起的思路,1955年日本学者里村茂夫将多普勒效 应用于心脏检查开启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的新篇章。有了血流速度利用流体力学连续方程计算出血流 面积,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出血流压差,利用近端血流等速面方程计算出反流量,所以有了血流速度 我们就有了一切。 那么彩色多普勒又是什么?它是利用多普勒技术结合彩色数字扫描转换技术应用红、蓝主色调显示 心腔内血流,朝向探头的血流编码为红色,速度越快红色越鲜艳,背离探头血流编码为蓝色,速度越 快蓝色越鲜艳。与平均速度差异程度用绿色表示,简单理解如湍流就表现为花斑样混合色,这样不同 方向和速度的血流可以用红黄蓝绿白等色调直观叠加到二维超声切面上。 很多战友在学习超声心动图学时都牺牲在心脏超声切面解剖上,因为这些古怪的切面形态确实颠覆我们的三观,既然不理解,那就只能强迫记忆,所以内心深处便存在抵触,虫哥认为这种记忆是不深刻的。应该这样说,心脏超声切面解剖是心脏解剖的高阶水平,只有在先熟悉心脏大体形态解剖、断层解剖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理解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心脏断面形态,才能正式开始修炼心脏解剖的葵花宝典-----心脏超声 切面解剖,那么一般我们需要学习哪些稀奇古怪的心脏切面解剖?虫哥上个图: 不好意思,希望没吓到大家,这个不算多,不到三十个切面吧,虫哥还把那些不常用病理切面和食道 超声的切面略掉了,不然怎么也得有四五十个切面吧,亲们是否有无所适从的赶脚?其实不难,如果 你们看完了前面几个章节,现在就可以跟随虫哥重塑三观! 在开始介绍之前虫哥先引入两个重要的超声学概念-----声窗与切面,这两个都是重要的空间上的概

胎儿标准测量切面讲解

附件3:标准胎儿切面及测量 早孕 ●头臀长 测量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头顶及骶尾部清晰显示,躯干部显示脊柱矢状面全长。 放大倍数:放大至胎儿躯体占据屏幕的2/3~3/4。 测量方法:光标置于胎儿头顶皮肤外缘至骶尾部皮肤外缘 测量次数:2次测量需全部完成 注意事项:入组胎儿首先测量头臀长,如头臀长<45mm,其它项均不需再测量或观察,同时应根据头臀长所对应的超声孕周预约11+0~13+6周的超声检查。如第一次检查时头臀长>84mm,该病例不入组。 ………………………………………………………………………………………………………●颈项透明层(NT) 测量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胎儿面向探头时应显示胎儿鼻骨回声。声束应垂直于颈背部皮肤,使颈后部显示皮下组织、皮肤、羊膜形成的三条强回声带。 放大倍数: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2/3~3/4。 测量方法:光标置于胎儿颈部或上胸部皮肤层内缘及皮下组织层外缘,测量其间无回声带的最宽处。 测量次数:2次 注意事项:在胎儿头臀长45~84mm时进行测量。胎儿若面向探头,最好选择胎动之后测量,以便分清羊膜和胎儿皮肤层。光标放置应严格遵守下图所示的方法。应避免在胎儿过度仰伸

或屈曲时测量。 ……………………………………………………………………………………………………… ●颅脑横断面 标准切面:在不同水平胎儿颅脑横切面上,正常时显示完整的颅骨光环、完整的脑中线、蝴蝶形脉络丛、双侧丘脑和小脑。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儿头部占屏幕的1/3以上。 ………………………………………………………………………………………………………●颜面正中矢状切面 标准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儿面向探头,正常时应显示胎儿前额、鼻尖、鼻骨及鼻部皮肤、上下颌等结构。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1/2以上。

心脏切面超声解剖与标准切面

心脏切面超声解剖与标准切面(插图版)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常用的基本切面有哪些? 二维超声是将探头置于不同部位和改变声束的透射方向,可取得一系列不同的心脏切面超声图像,常用的基本切面有: (1)左心长轴切面。 (2)左胸骨旁短轴切面,包括主动脉根部、二尖瓣口水平、乳头肌水平等。 (3)心尖四腔心切面。 (4)胸骨旁长轴右室流出道切面 (5)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及短轴切面 (6)剑突下四腔心切面 以上切面是基本的,根据需要还可进行其它多种切面的检查。 二、正常心脏B超解剖及标准切面 准备同M超。注意:幼儿用5M探头深度8~10cm,适当降低发射能量;成人及老年低频2~2.5M 探头深度15~25cm,适当增加发射能量并调节灰度和灵敏度使图像清晰。 探查部位:常用的有胸骨左缘区、心尖区、剑突下区、胸骨上窝区四个标准扫查区。 (一)长轴切法(示意图): (二)短轴与四腔切法(示意图): (三)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切法(示意图):胸骨右缘右心房短轴切法(示意图):

1、左室(胸骨左缘)长轴: 探头位置: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声束与右肩至左肋角连线平行。 图形:上方:右室 中层:左室及流出道、主动脉辨、升主动脉 下方:二尖辨前后叶、左房、降主动脉(右下)。 左室长轴切法示意图:左室长轴切面示意图: 左室长轴超声与切面示意图对比:左室长轴超声图: 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IVS)左心室(LV)左心房(LA)二尖瓣前瓣(AMV)二尖瓣后瓣(PMV)主动脉瓣(AV)主动脉(AO)左室后壁(LVPW)心尖(AP)

2、左室(心尖)长轴:探头位置: 图形:上方:右室、左室 中层:二尖辨前后叶、左室流出道、主A根部及辨 下方:左房 心尖长轴二腔心示意图(含心尖四腔心切面示意):心尖长轴二腔心超声与切面对比图: 心尖长轴二腔心超声图: 3、右室流入道长轴: 探头位置:在左室长轴1基础上将声束向内下倾斜。 图形:左上方:右室、三尖辨前后叶、 右及右下:右房、下腔静脉入口(右下)。 右室流入道长轴切法示意图: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