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 (4分) (2019九上·福田期末)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4) 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李白《行路难》)

(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7) 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8)那皎洁、柔美的月光,牵动着古代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使他们迸发出无限的灵感。《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来描绘无风时倒映在湖中的月影,意境极为优美;《水调歌头》中苏轼则用“但愿人长久,________”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月夜忆舍弟》中杜甫则用“________”一句极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3. (9分) (2019七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王学御①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② ,俄而与子期逐③ ,三易④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⑥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⑦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御:驾车。②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易:更换。⑤调:协调。⑥诱:引诱。⑦所以:……的原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见往事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________)

④未尽也(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②此君之所以后也。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________,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说出两点即可)

4. (16分)(2016·丹阳模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牛孳产至十余头孳:________

②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________

③将之诣妻家村中诣: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 . 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 . 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 . 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②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4)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________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5. (16分)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①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受人们尊崇的。它的形象虽然有些凶恶,却被中国人选为吉祥及高贵的象征,广受欢迎。许多人希望在龙年生育子女,取得好兆头。不像西欧中世纪的文学美术,把吐火焰的龙看成恶势力的象征。龙与中国文化圈的关系非常密切,常被用以代表中国。它盛见于古代的各种传说中,也是古今美术常见的题材。

②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动物。但它应是源于人们见过的存在的动物。因其罕见,形象才慢慢起变化,后又被神化,才脱离实际,成为虚构的动物。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其形象颇为写实,有窄长的嘴,长身,短腿,粗长尾巴,但无歧角。发展至商代的甲骨文,龙字已是个头有角冠,上颌长、下颌短而下曲,身子卷曲的动物形。中国文字为了适合窄长的竹简,常将动物的身子转向,四足悬空,使龙像是种可直立而飞翔的动物,其实它描写的是有短足的爬虫动物形。从流传的文物看,龙早期的形象较写实,后来为了夸张其神奇,就选择9种不同动物的特征加以修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当然就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找到它的形象。

③龙是古代的图腾,商代有叫龙的方国。图腾大多是自然界实有其物的。春秋时代的铜器铭文有获龙的记载。西周早期的《周易》,把龙描写成能潜藏于深渊,飞跃于天空,相斗于地面,流出的血是玄黄的颜色。《左传》记载公元前523年,郑国遭受大水时,有龙相斗于城门外的洧渊;还记载龙有黄河及汉水的不同种类,有人能豢养它们,夏后吃了其肉酱后还想再吃。从这些描写及遗下的图形,可知龙原是种两栖类爬虫动物的总称,能生息于陆地及水中,有些还能跳跃甚高,像是能飞翔的样子。

④爬虫种类多,习俗各有不同。人们把不同形状及种属的爬虫化石都当作龙看待,导致龙能变化形状的传说产生。公元2世纪的《说文解字》,解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

渊”。这种见解很可能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唐代《感应经》有如下的描写:“按山阜缸岫,能兴云雨者皆有龙骨。或深或浅,多在土中。齿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数千丈,或盈十围。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体皆具焉。尝因采取见之。”一到博物馆参观,就会了解所称的或大或小的龙,其实就是各种脊椎动物的化石。古人见化石大小悬殊,故而有能变化的见解。濮阳的龙图案也是这一类动物的形象。

⑤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鱼的生活习性有关。龙的特征,脸部粗糙不平,嘴窄扁而长,且有利齿。在中国地区,除鳄鱼以外,是他种动物所无的异征。扬子鳄除了没有角外,身躯、面容酷似龙,可能就是龙形象的取材。何况远古的龙是无角的。扬子鳄每在雷雨之前出现,有秋天隐匿、春天复醒的冬眠习惯。古人每见扬子鳄与雷雨同时出现,雨下自空中,因此想象它能飞翔。但龙致雨的能力也可能来自龙卷风。龙卷风的威力奇大,且经常带雨。其形状好像细长的龙身,故容易让人以之与爬虫的化石起联想,误认龙能大能小,能飞翔、致雨,是威力无边的神物。

⑥龙后来还成为皇家的象征。它很可能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传说有关。汉代的《史记》有两则刘邦与龙有关的记载。“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大公往视,则见蛟龙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汉高祖出身普通人家,有必要编造故事说明凡人接受天命而登上帝位的合理性。

⑦龙由于威力大,故成为男性的象征。鳄鱼的生殖能力强,一次产卵20到70个。中国人很看重延续家族的事。也许希望能多生些将来显耀家族的男儿,所以有龙生九子,个个有好本领的传说。并有悬挂九颗粽子,以祈生产男儿的习俗。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精华本,作者:许进雄,文章有删改。)

(1)结合文章分析,龙到底是什么动物?

(2)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种见解很可能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

(3)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河南濮阳几个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

(4)文章第⑤段认为:“至于认为龙能飞翔和致雨,可能和栖息于长江两岸的扬子鳄鱼的生活习性有关。”请说一说和扬子鳄的哪些习性有关?

(5)龙是吉祥和高贵的象征,广受欢迎。请写出一个含有“龙”字的成语,体现这种吉祥与高贵,并解释其含义。

6. (17分) (2019八上·长兴月考) 文学性文本阅读

忆儿时(其一)

丰子恺

①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第一件是养蚕。

②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还在世的事。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

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

③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问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吞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④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批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⑤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批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⑥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批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有趣。

⑦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量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⑧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弱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1) [内容梳理]

“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这些人物美好而有意趣,请你任选三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作者的回忆。

(2) [语言赏析]

结合文本内容,说说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采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

(3)作为画家的丰子恺曾与弘一法师合作《护生画集》,根据文本,请你判断下面哪幅漫画不是《护生画集》

的作品?()

A .

B .

C .

D .

(4)作者在文末感叹道:“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有你远神往,一曲又使我永远忏悔”这种心理是否矛盾?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7. (11分)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

七年级每个班要召开一次“好读书,读好书”主题班会。你作为班里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准备活动阶段,同学们围绕着“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在班会上进行专题发言的材料。

【材料】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尤其是名著为很多人反复阅读,已经成为当代人共同的文化素养,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2)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家名言,让同学们进行仿写练习,在班会上进行分组比赛。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读书为内容,写两句话。

【例句】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你的仿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

(3)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上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班会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就“网上阅读”问题展开讨论。请你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网上阅读”的理解。

【材料】“网上阅读”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浏览。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阅读,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第二,检索。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选定检索工具→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的程序搜寻查阅信息。第三,下载。把所需信息从网上下载,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之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此外,还有网上讨论、交际等。

“网上阅读”的意思是: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2017·襄阳)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 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

请以“密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

请以“ 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选题号,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 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2-1、

2-2、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3-1、

3-2、

3-3、

3-4、

4-1、

4-2、

4-3、

4-4、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5-1、

5-2、

5-3、

5-4、

5-5、

6-1、

6-2、

6-3、

6-4、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8-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