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

焙烧
焙烧

一、前言

我公司焙烧有54炉室和18炉室两个生产系统,焙烧炉是敞开式、w型环式炉,分别采用煤气和重油做燃料进行加热升温。54室焙烧炉结构为8火道7料箱,料箱尺寸为:3440×730×4170mm,每炉平装生块84块,有三个火焰系统每个火焰系统为18个炉室。18室焙烧炉结构为9火道8料箱,料箱尺寸为:5330×703×5240mm,每炉立装生块192块,一个火焰系统。两系统年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

二、制定合理的升温曲线

焙烧是炭素制品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生坯炭块的焙烧是生坯炭块在专门设计的加热炉内周围用填充料隔绝空气,按一定升温速度将生坯加热到1000℃---1050℃左右的生产工序。在焙烧过程中生坯炭块主要是进行粘结剂的分解和聚合反应。焙烧的升温速度、温度梯度及最高温度对阳极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生坯炭块在焙烧过程中主要是粘结剂的焦化过程,即是沥青进行分解、环化、芳构化和缩聚等反应的综合过程。具体生坯炭块在焙烧炉内焦化过程与温度加热变化如下表。

我公司根据生坯炭块在焙烧炉内焦化的过程及54室焙烧炉室、18室焙烧炉室的结构和煤气、重油的热值计算,分别对54室焙烧炉室和18室焙烧炉室采用了252小时和168小时的加热炭块升温曲线的生产过程。移炉周期分别采用36小时和28小时。

低温预热阶段

200℃左右

制品粘结剂开始软化

中温阶段

200℃--300℃

制品内吸附的水和化合水以及低分子烷烃被排出。

400℃

以上变化最为突出

500℃--650℃

碳环聚合形成半焦

高温烧结阶段

700℃以上

半焦结构分解,逐渐形成焦炭,构成乱层堆积结构基本单位的六角网状平面。

900℃以上

这种二维排列的碳原子网格进一步脱氢和收缩,以后就变成了沥青焦。

燃料生产大规格炭块和炭块平装的生产要求,及用重油作为燃料生产大规格炭块和炭块立装的生产要求,该曲线容易操作又安全,尤其在排出挥发份阶段,排出的挥发份不但能充分燃烧,焦化反映比较彻底,而且对低温炉室起到一个很好的预热作用,使系热得到合理利用,烟气进入烟斗后温度平均为200 ℃,到净化系统温度在60℃--130℃,达到技术要求,有利于净化系统对烟气的净化与排放。从产品质量取样结果分析看,理化指标和外观质量都比较好,故我公司54室焙烧炉室采用252小时加热升温曲线,18室焙烧炉室采用168小时加热升温曲线是合理的。

三、炭块变形破损原因分析及解决

生炭块经过焙烧后出下列几种废品

1.立装炭块炭碗塌陷变形

18室焙烧炉室立装炭块经焙烧后炭碗塌陷变形,导致阳极导杆不能安装。其原因:

1.1立装炭块在炉室内填充料不能将炭碗填实, 炭碗内有空隙。在焙烧炭块过程中制品处在软化阶段时,由于炭碗内有空隙炭碗处制品塌陷引起变形,造成废品。

1.2生炭块粘结剂用量偏高。

1.3振动成型压力较低。

我公司现使用纸板将装满填充料的炭碗先固定后再装炉。具体是先将填充料填满炭碗,再用根据炭碗结构尺寸制作的纸板将炭碗内的填充料固定,使立装起的炭块炭碗内被填充料填实,在焙烧过程中炭块炭碗内没有空隙就避免了炭块炭碗的变形。

2.炭块表面出现裂纹

2.1横裂:横裂是沿制品方向产生的裂纹,主要是生炭块质量偏低所引起,其原因:

2.1.1原料煅烧温度过低,炭质原料得不到充分收缩,挥发分不能完全排除,原料理化性能达不到稳定。在焙烧进程中骨料颗粒产生大的二次收缩,则可能在炭块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纹(网状)。

2.1.2振动成型进糊料温度低,振动时间不够。

2.1.3前后糊料的差别较大且结合不好,振动成型时造成生炭块内部结构有缺陷,虽然炭块表面未出现问题,但在焙烧时容易出现横裂。

2.1.4粘结剂用量偏少。

2.1.5升温过快。火道上,下温差大,相邻两条火道温差大,也能造成制品横裂。

2.2纵裂

2.2.1生块装炉时,靠火道墙太近,导致炭块局部升温过快,生块局部表面的挥发份分解速度过快,使生炭块产生不均匀膨胀和收缩,造成炭块纵裂。

2.2.2升温曲线的制定不合理,挥发份大量排出阶段升温速度过快,造成产品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炭块表面已烧结而内部还在继续排出挥发份而引起炭块表层产生裂纹。

2.2.3冷却阶段降温速度过快,炭块表层现内部收缩不一致也会产生裂纹。

上述几种情况外生炭块在振动成型时,配料不合理,粘结剂用量偏少,生炭块内部结构有缺陷,则在焙烧中产生纵裂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粘结剂用量偏多时, 振动成型压力较低,生坯在焙烧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以及生坯内粘结剂的迁移从而也使焙烧废品产生.

2.3变形

2.3.1加热速度缓慢,促成了制品沿直径方向过大的膨胀,制品沿长度方向下沉导致变形.

2.3.2振动成型时出现变形块(高低块)

2.3.3焙烧天车工装炉操作不当,层间料不平,炭块底部局部缺料,焙烧后造成炭块变形。

2.3.4填充料含有水分,大小粒度不一,填充不实炭块四周有局部空区,焙烧时造成炭块变形。

2.3.5炉室状况不佳,料箱破损严重,也能造成炭块变形。

2.4氧化

2.4.1装炉时填充料没有填实或焙烧中发生局部填充料下陷,致使炭块局部暴露,造成氧化。

2.4.2装炉时炭块靠火道墙,焙烧后造成氧化。

2.4.3出炉时温度高(出红块)造成表面氧化。

2.4.4出炉时时间未到就吸出料箱内填充料,也会造成炭块表面氧化。

2.4.5火道墙有裂纹,燃料(煤气)进入料箱接触炭块将炭块烧损。

2.5 缺陷

2.5.1振动成型后炭块表面搭配不合理,在焙烧过程中能造成缺陷块。

2.5.2机械损伤,由于操作者操作不当,下夹具时没有对正,在装出炉时,库房摆块时,夹具将炭块切掉一块。

生炭块在焙烧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操作者的责任心的高低,炉室火道的破损、变形、负压的影响,焙烧实际生温曲线偏离设计曲线,保温时间和冷却时间不够,各火道间有温差、火道内上、下有温差,对阳极炭块的质量也都有较大的影响。

四、提高焙烧炭块的质量途径

1.要在原料进口把住石油焦的质量并提高煅后焦的质量。

2.成型要有优质的生炭块来保证焙烧工序的正常运行与生产。

3.焙烧根据炉室结构和加热燃料的热值制定出合理的焙烧升温曲线和冷却曲线。

4.在焙烧的各升温阶段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升温曲线的技术标准。

5.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避免由于操作引起外观的损坏及变形块。

五、结语

实践证明,焙烧出合格的炭块首先要在原料上把质量关。煅烧严格执行工艺,确保煅烧的温度,煅烧过程中充分排除原料中的水分和挥发分,改善原料的导电性能,提高原料的密度、机械强度、抗氧化性能。成型中控制干料干混温度,控制湖料混涅温度,混涅时间,控制粘结剂用量,控制成型压力、温度、振动时间。焙烧制定好升温曲线,严格升温速度进行加热,精心装出炉作业。生产出合格的阳极炭块

焙烧工艺学

一、焙烧的概念和机理 1 焙烧的概念:焙烧是把压型后的生制品装在焙烧炉内、保护介质(填充料)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按规定的升温速度进行间接加热,使生制品内的黏结剂焦化,并与骨料颗粒固结成一体的热处理过程。 2 焙烧的机理: 炭素生产用的黏结剂一般为煤沥青,是一种由多种多环和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少量高分子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生制品中的骨料已经过1300℃左右的高温煅烧,所以焙烧的过程主要就是黏结剂煤沥青焦化形成沥青焦的过程。 二、焙烧目的 焙烧的主要目的是使黏结剂成为沥青焦,把骨料颗粒结成一个整体,获得最大的残炭量,使制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具体物理化学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排除挥发分 2、降低比电阻,提高导电性能 3、固定几何形状 4、黏结剂焦化 5、提高各项物理化学性能 三、焙烧过程的四个不同阶段 1、低温预热阶段 明火温度350℃时,制品温度在200℃左右,黏结剂软化,制品成塑性状态,这段的升温速度要快一些。 2、挥发分大量排除,黏结剂焦化阶段 明火温度在350℃—800℃之间,制品本身温度在200℃—700℃之间,黏结剂开始分解,挥发分大量排除。450℃—500℃时黏结剂焦化成沥青焦。此阶段必须均匀缓慢的升温。 3、高温烧结阶段 明火温度达到800℃—1200℃,制品本身温度达到700℃以上,黏结焦化过程基本结束。此阶段升温速度可以适当加快一些,当达到最高温度后保温15—20小时,这是为了缩小焙烧炉内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温差。 4、冷却阶段 冷却过程温度下降太快,会引起产品内外收缩不均产生裂纹废品,也会对焙烧炉炉体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冷却降温速度控制在50℃/h为宜,到800℃以下可使其自然冷却,一般到400℃以下方可出炉。 四、对焙烧过程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升温速度的影响 (二)、压力的影响 (三)、制品收缩的影响 (四)、焙烧炉室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五)、黏结剂迁移的影响 (详细论述省略) 一、填充料的主要作用 1、防止制品氧化 2、固定制品几何形状 3、传导热量 4、阻碍挥发分的顺利排除,同时导出挥发分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几个概念: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的分类: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工艺就是制造产品的方法。 工艺规程:一台结构相同、要求相同的机器,或者具有相同要求的机器零件,均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完成,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是最合理的。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2、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分类: 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按其特点分为冷加工(机械加工、冷轧、冷锻、冲压等)和热加工(铸造、热扎、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2.5.1 铸造 铸造是指金属受热融化并浇铸到预先制作好的铸型内,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制品的成型方法。 一、铸造基本知识 1、铸造工艺的特点: (1)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的适应性强。它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毛坯,特别适宜制造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 (2)对材料的适应性强。可适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成形,对不宜锻压和焊接的材料,铸造具有独特的优点。 (3)铸件成本低。这是由于铸造原材料来源丰富,铸件的形状接近于零件,可减少切削加工量,从而降低铸造成本。 因此铸造是毛坯生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按重量计,机床中60%~80%、汽车中50%~60%采用铸件。但由于铸造工艺环节多,易产生多种铸造缺陷,且一般铸件的晶粒粗,力学性能不如锻件。因此铸件一般不适宜制作受力复杂和受力大的重要零件,而主要用于受力不大或受简单静载荷(特别适合于受压应力)的零件,如箱体、床身、支架、机座等。 2、铸造的分类: 砂型铸造:是以型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铸造工艺方法,它具有适应性广、生产准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应用最广的铸造方法; 特种铸造:是除砂型铸造以外其它铸造方法的总称,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陶瓷型铸造等。特种铸造一般具有铸件质量好或生产率高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金属的铸造性能 金属的铸造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铸造成形的难易程度。评价指标:流动性和收缩性。 流动性:是指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流动性好坏影响到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流动性好的金属,浇注时金属液容易充满铸型的型腔,能获得轮廓清晰、尺寸精确、薄而形状复杂的铸件;还有利于金属液中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排除。 相反,金属的流动性差,则铸件易出现冷隔、浇不到、气孔、夹渣等缺陷。

煅烧,焙烧与烧结的区别

焙烧 焙烧与煅烧是两种常用的化工单元工艺。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常用于无机盐工业的原料处理中,其目的是改变物料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便于下一步处理或制取原料气。煅烧是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在低于炉料熔点的高温下进行,不同点前者是原料与空气、氯气等气体以及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后者是物料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或挥发组分。 烧结也是一种化工单元工艺。烧结与焙烧不同,焙烧在低于固相炉料的熔点下进行反应,而烧结需在高于炉内物料的熔点下进行反应。烧结也与煅烧不同,煅烧是固相物料在高温下的分解过程,而烧结是物料配加还原剂、助熔剂的化学转化过程。烧结、焙烧、煅烧虽然都是高温反应过程,但烧结是在物料熔融状态下的化学转化,这是它与焙烧、煅烧的不同之处。 焙烧 1. 焙烧的分类与工业应用 矿石、精矿在低于熔点的高温下,与空气、氯气、氢气等气体或添加剂起反应,改变其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焙烧。在无机盐工业中它是矿石处理或产品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焙烧过程根据反应性质可分为以下六类,每类都有许多实际工业应用。 (1) 氧化焙烧 硫化精矿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氧化,使矿石中部分或全部的金属硫化物变为氧化物,同时除去易于挥发的砷、锑、硒、碲等杂质。硫酸生产中硫铁矿的焙烧是最典型的应用实例。硫化铜、硫化锌矿的火法冶炼也用氧化焙烧。 硫铁矿(FeS2)焙烧的反应式为: 4FeS2+11O2=2Fe2O3+8SO2↑ 3FeS2+8O2=Fe3O4+6SO2↑ 生成的SO2就是硫酸生产的原料,而矿渣中Fe2O3与Fe3O4都存在,到底那一个比例大,要视焙烧时空气过剩量和炉温等因素而定。一般工厂,空气过剩系数大,含Fe2O3较多;若温度高,空气过剩系数较小,渣成黑色,且残硫高,渣中Fe3O4多。焙烧过程中,矿中所含铝、镁、钙、钡的硫酸盐不分解,而砷、硒等杂质转入气相。

电极焙烧相关要点

电极 电极是电石炉的心脏,只有充分地了解电极的组件,才能更好的控制、操作及保护好电极,才能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电极好比人的身体,电极壳是躯干、电极糊好比营养、那么电流就是精神,只有控制好这三样,才能更好的把电极保护好。 1.电极壳 电极壳是自焙电极的关键部分。电极壳的完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能否安全、连续、稳定运行,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保障因素。 25500KV A密闭型电石炉自焙电极是以¢1250mm电极壳为铠装,进行电极的自焙。在电极焙烧过程中,电极壳不仅使电极成型而且还兼起导电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钢质材料的导电系数大以及在导电过程中的集肤效应,电极壳中通过的电流为总电流的80%左右)因此,电极壳在电石生产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器件。电极壳的构成是有均匀的12片3mm的筋板;12片2mm的弧形板和12跟¢18mm厚的圆钢,经过裁剪、冲压、折弯、缝焊而成。 1.1电极壳的导电特性 (1)外壳有效导电截面积约1250×3.14×2=7850㎜2 (2)外筋板有效导电截面积大约30×7×12=2520㎜2 (3)内筋板有效导电截面积约185×2×12=4440㎜2 (4)圆钢有效导电截面积约81×3.14×12=3052㎜2 电极壳的有效导电截面积=17862㎜2 钢材的电流密度为2.2~2.4A/㎜2

故电极壳的有效导电截面积可承受的电流为39296~42869A与《埃肯手册》中所提到的:在电极焙烧初期为防止电极壳烧损,操作电流应控制在40000A以内基本相符。 1.2电极壳的物理特性 由于电极壳为钢质材料制成,故其物理特性与钢材相符,据查找相关钢材特性为:密度 7.86g/㎝3;软化点 450~550℃;熔点1535℃;沸点 2750℃ 1.3电极壳外筋板最大可输入电流 接触元件夹紧外筋片面的有效长度约为435㎜,夹电极壳外筋板厚度约为 7㎜电极壳外筋板可输入的最大电流为S=435×7×12=36540㎜2 电极壳外筋板可输入的最大电流为I=36540×(2.2~2.4 A/㎜2)=(80388~87700)A常温下。考虑到电极壳软化温度在450℃,假设,电极壳温度升高全靠电流输入提供热量,不考虑传导热,那么经过计算,电极壳外筋板可输入最大电流为84000~91312A。电极壳外壳允许通过电流为17270~18840A。电极壳外筋板输入电流即为操作电流。 1.4导致电极壳烧损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当电极温度超过电极壳的耐热温度; 2)当电极还未完全焙烧好时,通过较大电流; 3)电极壳再制造和焊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 4)电极壳与接触元件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小或元件本体上有孔隙,造成元件与电极壳打弧。

焙烧工国家职业标准概况

国家职业标准 焙烧工 (审定稿) 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拟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焙烧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焙烧工。 1.2 职业定义 操作、控制、调节焙烧炉、煅烧炉、烧结机及附属设备等,制备熔炼炉原料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外,粉尘,有毒有害,高温,噪音。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的观察、判断和计算能力,动作协调性较好,具有从事一定劳动强度工作的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中级、高级均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均不少于1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及设备 标准教室及相应的焙烧设备。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⑴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⑵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1年以上。 ⑶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⑴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⑵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

焙烧炉燃烧不正常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焙烧炉燃烧不正常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焙烧炉燃烧不正常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焙烧炉燃烧不正常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2007-01-27 化学化工论文 摘要:分析燃气焙烧炉炉温低、火焰软而短不正常工况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汤姆逊佛山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的焙烧炉冈长时间停产,恢复生产前委托我司对焙烧炉的燃烧系统进行检查维修。焙烧炉燃烧系统分为十个工作区、每区由炉前管道、燃烧装置和燃烧监视装置组成。每区炉前管道设置一组调压器,燃气通过调压器店、再通道炉前管道分配给本区的燃烧器。检查调试中我们发现焙烧炉燃烧系统存在以下不正常工况、十个工作区中、有三个工作区火焰软而短,炉温低。 焙烧炉生产工艺要求:炉温330℃、火焰硬、长2米、检查中发现实际炉温为280℃,火焰软而短,长小于1米、燃烧特性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由于焙烧炉以前能正常运行,可排除第(1)(2)两个因素。对燃烧器进行检查后、燃烧器是引射式低压燃烧器,结构正常.可排除第(3)(5)两个因素。因此,可集中从第(4)(6)两点对燃烧系统不正常工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焙烧炉的燃烧器为低压引射式燃烧器。根据《燃气燃烧与应用》中燃气引射空气的原理及动量定理,连续性及能量守恒定律;当炉前燃气压力降低时,燃气引射的空气量Ma减少。由《燃气燃烧与应用》中火孔出口燃气流Vp为:

当炉前燃气压力下降,燃气供给量不足时,Lg减小,u减小,则气流速度Vp减小。根据燃气燃烧的’特性,Vp,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火焰的长度与燃烧器的燃烧强度,燃烧强度又直接影响炉温的高低。图1为扩散式燃烧器喷赌气流速度与燃烧火焰长度工况的变化关系。 从图1可知,当V,增大时,因氧气向焰面扩散的速度基本未变,这就使焰面的收缩点离喷口越来越远、火焰长度不断增加。这时、火焰的表面积增加、单位时衙内燃气燃烧量增加,于是炉内燃烧强度增加。当气流流速度进一步增加、气体流动状态由层流变为紊流时、紊流火焰虽变短,但由于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大大加强、燃烧过程得到强化、火焰表现为硬。 通过以上分祈可知。炉前燃气压力降低,造成燃烧器出口气流速度减小,使火焰变短,变软,使燃烧热强度降低。因此、炉前燃气压力下降是造成炉温低的原因之一。 空气供给量的多少也会影响炉温的高低。由燃气燃烧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可知、燃气燃烧需供给适量的氧气。每标准立方煤气按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需要量V0。燃气与空气混合燃烧时、由于存在不均匀性、因此燃气完全燃烧所需实际空气量为V、实际供给的空气量V与理论空气需要量V0之比称为过剩空气系数a,即a=V/V0。在燃烧过程个。的值对燃烧设备的热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小,燃气燃烧时的化学热不能充 分发挥;a过大,烟气体积增大,炉膛温度降低,增加了排烟热损失,使燃烧器的热效率下降,结果使炉温降低。炉子热效率与过剩空气系数、排烟温度的关系可用图2直观表示。 综上分祈,烙烧炉火焰软而短、炉温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炉前燃气压力低;二是燃气燃烧时空气供给量不合理。要提高炉温,可通过调节炉前燃气调压器、提

焙烧技术

焙烧技术 目录 焙烧技术-焙烧 把物料(如矿石)加热而不使熔化,以改变其化学组成或物理性质 焙烧:roasting 焙烧技术-简介 固体物料在高温不发生熔融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过程,可以有氧化、热解、还原、卤化等,通常用于无机化工和冶金工业。焙烧过程有加添加剂和不加添加剂两种类型。 不加添加剂的焙烧也称煅烧,按用途可分为:①分解矿石,如石灰石化学加工制成氧化钙,同时制得二氧化碳气体; ②活化矿石,目的在于改变矿石结构,使其易于分解,例如:将高岭土焙烧脱水,使其结构疏松多孔,易于进一步加工生产氧化铝;③脱除杂质,如脱硫、脱除有机物和吸附水等;④晶型转化,如焙烧二氧化钛使其改变晶型,改善其使用性质。 加添加剂的焙烧添加剂可以是气体或固体,固体添加剂兼有助熔剂的作用,使物料熔点降低,以加快反应速度。按添加剂的不同有多种类型: 焙烧技术-氧化焙烧 粉碎后的固体原料在氧气中焙烧,使其中的有用成分转变成氧化物,同时除去易挥发的砷、锑、硒、碲等杂质。在硫酸工业中,硫铁矿焙烧制备二氧化硫是典型的氧化焙烧。冶金工业中氧化焙烧应用广泛,例如:硫化铜矿、硫化锌矿经氧化焙烧得氧化铜、氧化锌,同时得到二氧化硫。 焙烧技术-还原焙烧 在矿石或盐类中添加还原剂进行高温处理,常用的还原剂是碳。在制取高纯度产品时,可用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作为焙烧还原剂。例如:贫氧化镍矿在加热下用水煤气还原,可使其中的三氧化二铁大部分还原为四氧化三铁,少量还原为氧化亚铁和金属铁;镍、钴的氧化物则还原为金属镍和钴。因为该过程中的三氧化二铁具有弱磁性,四氧化三铁具有强磁性,利用这种差别可以进行磁选,故此过程又称磁化焙烧。 焙烧技术-氯化焙烧 在矿物或盐类中添加氯化剂进行高温处理,使物料中某些组分转变为气态或凝聚态的氧化物,从而同其他组分分离。氯化剂可用氯气或氯化物(如氯化钠、氯化钙等)。例如:金红石在流化床中加氯气进行氯化焙烧,生成四氯化钛,经进一步加工可得二氧化钛。又如在铝土矿化学加工中,加炭(高质煤)粉成型后氯化焙烧可制得三氯化铝。若在加氯化剂的同时加入炭粒,使矿物中难选的有价值金属矿物经氯化焙烧后,在炭粒上转变为金属,并附着在炭粒上,随后用选矿方法富集,制成精矿,其品位和回收率均可以提高,称为氯化离析焙烧。 焙烧技术-硫酸化焙烧

球团的焙烧特性与还原行为的研究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冶金工程, 2020, 7(2), 77-8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09815984.html,/journal/meng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09815984.html,/10.12677/meng.2020.72012 Research on Roas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duction Behavior of Pellets Chuang Zhang, Xiaolei Zhou* Faculty of Metallurg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May 20th, 2020; accepted: Jun. 3rd, 2020; published: Jun. 10th, 2020 Abstract Pellet is an important man-made lump raw material. It rolls a mixture of concentrate powder and solvent into balls in a pelletizer, and then it is dried, roasted, and consolidated, becomes a ferrous raw material with good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n roas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duction behavior of pellets. Keywords Hematite Pellets, Roasting, Reduction 球团的焙烧特性与还原行为的研究 张闯,周晓雷*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20年5月20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3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10日 摘要 球团矿是一种重要的人造块状原料,它把精矿粉、溶剂的混合物在造球机中滚动成球,然后干燥、焙烧、固结,成为具有良好冶金性质的含铁原料。本文主要介绍了球团的焙烧特性与还原行为的研究。 关键词 球团,焙烧,还原 *通讯作者。

不同焙烧条件对载体性质的影响

不同焙烧条件对载体性质的影响 向绍基李亚昆方维平 (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省抚顺市,113001) 一、前言 l本文主要考察了挤条成型之后的载体经不同干燥,焙烧方式对其性质的影响,以揭示其中的规律.供工业生产之借鉴和利用:t 有关氧化铝载体的性质受制备条件影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氢氧化铝中和成胶过程诸多因素对其性质的影响“、2、3];中国发明专利CNl087289cn中提出一种大孔Y—Al:0。载体的制各方法:将Y—Al:0。前身物的含水颗粒物料,瞬问升温至500—650℃,并在高温下维持数小时,能制得的Y—Al:0。载体平均孔径大、孔分布集中、强度好、堆积密度适中.Jaworska等嘲发现不同的焙烧方式和气氛可形成不同的氧化铝晶相。而有关挤压成型的过程及其随后的干燥、焙烧过程对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强度等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重视.早期的工作中,人们的观点认为载体的强度越大越好,其实不然。 近来通过实验工作发现,要获得较好的载体强度往往以牺牲载体的孔结构性质为代价。对于细小的条,若强度过好,还会带来切条的困难,由于目前工业上切条技术不过关,当小条的强度过高时,在切条过程中收率降低、损失大、不经济,因此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挤条成型过程中,仔细地考查每一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控制载体的强度,在满足工业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强度,改若载体的孔结构性质,挤条成型之后的条,经过传输、干燥、浸渍等生产过程之后,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自动断条成符合要求的长度范围.这样可以去掉切条的生产步骤,有利于降低整个载体韵生产成本,但对挤条成型的技术提出了挑战,有必要仔细的考查挤条成型前后各细节对载体强度、孔结丰目性质的影响。 二、实验部分 采用工业上最常用的成型方法: ①硝酸、田菁粉、氢氧化铝干胶粉挤条制得的氧化铝载体;②醋酸、田菁粉、硅溶胶和氢氧化铝于胶橙制得的硅铝载体。 焙烧方式: l、挤出条凉干、干燥、升温至550"C、恒温4小时; 2、挤出条直接干燥、升温至550℃、恒温4小时; 3、挤出条升温至550℃、恒温4小时; 4、挤出条直接放入550℃焙烧炉中恒温4小时。 表I载体的性质 —磊磊——1蕊r——面F——芤j至—面表面强度孔容孔径比表面方式N/ramm垤Ⅱmm‘,gN/mmml,gn”竺:!! r18.70.5688.9825318.30.6008.80273 219.10.5839.42247一一一一 314.20.6099.5925415.50.6399.6l266 111::坐壑!!:塑2塾!!:!!:§墅!:;!!墼.载体低温氮吸附曲线和孔分布数据略。 43

球团焙烧简答题

1.>精矿颗粒形状对成球有何影响? 答案:颗粒的形状决定了生球中物料颗粒之间接触面积大小,颗粒触接面积越大,生球强度越高,越容易成球,针状和片状颗粒比立方和球形颗粒易于成球,其生球强度也高。 2.>综合水对造球的影响? 答案:在适宜的颗粒特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造球最佳水分应根据生球的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这两个特性来确定,水分高于或低于最佳值时,生球强度都会下降。因为水分低时,生球中矿粒之间毛细水不足,孔隙被空气填充,生球脆弱。水分过大,矿粒间毛细管的水过于饱和,这时毛细粒结力将不复存在,球就会互相粘结变型。 3.>造球室设置中间料仓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设置中间料仓的目的有三个: (1)缓冲作用。因为配料系统的来料不可能同时向几个造球机供料,而造球机却要求同时工作。 (2)保证配料系统在暂时停车的条件下,造球机仍能继续给焙烧机提供生球,保证造球机和焙烧机工作稳定。 (3)有利于温合料水分和成分的均匀。 4.>造球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分) 答案: (1)圆盘转动时,将物料带到顶点, (2)沿斜面滚落, (3)洒上细小水滴,形成母球, (4)母球不断滚落.压紧,并不断粘结物料得以长大, (5)合格球在滚落时发生偏折浮在上层,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盘外。5.>造球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5分) 答案:(1)母球的形成、 (2)母球的长大 (3)生球压紧三个阶段。 6.>与国外竖炉相比,中国竖炉的特点是什么?(5分) 答案: (1)炉内有导风墙、干燥床(烘床); (2)采用低压风机; (3)利用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做为燃料; (4)低温焙烧技术。 7.>我国竖炉与国外相比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案:烘干床,导风墙。 8.>为什么带式球团干燥要设置鼓风和抽风干燥? 答案:使下层球加热到露点以上的温度,可避免向下抽风时由于水分冷凝出现过温层,同时在向上鼓风时,下层球会失去部分水分,因而也可以提高下层球的破裂温度。 9.>润磨工艺的主要作用有哪些?(5分) 答案:(1)提高精粉颗粒表面活性,降低膨润土添加量. (2)提高球团矿的品位, (3)提高了混合料的温度,提高球团矿的产量。

铜矿焙烧

黄铜矿加硫焙烧提铜新工艺 200905060226 09选2 王川【摘要】:在低温、惰性气体保护下,采用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黄铜矿加硫焙烧过程。结果表明,黄铜矿硫化焙烧转化为CuS和FeS2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0-400℃;时间4h;粒度-74um,矿:硫= 10:1.11。转化产物可通过常规湿法冶金工艺生产金属铜或中间产品。 【关键词】冶金技术;铜;硫化焙烧;黄铜矿 在铜冶金中,火法工艺成熟、操作稳定,但投资大,存在SO2烟气问题【1】,湿法流程在消除SO2烟害及扩大铜资源利用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2]。国外湿法炼铜工艺已成功地用于处理低品位氧化铜精矿、废石堆,但是对于硫化铜精矿来说,除焙烧一浸出和氨浸流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外,其他流程多处于研究阶段。关于湿法冶金中极难处理的黄铜矿在酸性FeC13和酸性Fe2(SO4) 溶液中溶浸动力学的报导甚多【3】,作为处理硫化矿的工业方法,其缺点是流程长,大量铁进入溶液,除铁或再生FeC13困难、效果差。一般采用传统的水解选择沉淀法,铁与硫以氢氧化物胶体形式存在,难以过滤,且胶体含母液铜离子多,不易洗涤。虽可采用絮凝剂使胶体凝集,但也因成本高而难于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即便是使用微波浸出黄铜矿效果也不理想,虽说在浸出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MnO2,用H2SO4溶液浸取,避免了溶浸液中Fe(OH)3·nH2O胶体的生成,但溶浸次数多达7次以上【6】,因此,在工业上应用也将成为实际问题。为了简化工艺,使操作易于掌握和控制,提出了在低温、惰性气体保护下对黄铜矿进行硫化焙烧一溶浸除铁的新工艺方法制取精铜【9】,从而克服了上述缺点。该工艺具有溶浸剂可循环使用、设备投资小、流程短、浸取率高、不产生SO2溶浸时不产生胶体、溶浸液易过滤、溶浸次数少等优点。 1实验方法 1.1 物料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 试验用原料为云南大理某地的铜精矿,破碎至-74um,化学组成见表1,X射线衍射分析见图1。试剂元素硫(为光谱纯)用玛瑙碾钵磨至-74um,二者按10:1.11配料,混合均匀,装入编号的瓷坩埚中,于真空干燥器中保存待用。 由表1可知,除脉石成分,如SiO2、A2lO3、 CaO、MgO外的杂质金属如Zn、Pb、Co及As 等含量均很少,其总量不过0.76%。将金属硫化物作基础,用合理矿相计算求得黄铜矿(CuFeS2)在所有硫化物中占95.60%,其他硫化物如ZnS、PbS、CoS等总和仅占4.4%,这与X射线衍射分析一致。在试验结果计算中,转化率均以黄铜矿为100%作基础。

焙烧极常见外观缺陷分析

焙烧极常见外观缺陷分析 摘要:本文立足于阳极焙烧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及取得的经验,对焙烧块常见外观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探索。 关键词:焙烧外观缺陷分析探索 一、焙烧的目的 焙烧是炭阳极生产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序之一。在一定的混捏配料、振动成型工艺下形成的生块经过热处理,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理化性能和外观要求的熟块,以满足铝电解生产工艺之需要. 二.焙烧机理 1.以粘结剂-改质沥青为载体看生块在焙烧过程中的变化:(附表格1) 表-1 生块焙烧过程中性能变化表

[注:本组数据取自于<<炭素工艺学>>--冶金工业出版社,仅供参考] 2.石油焦煅烧温度T1 阳极焙烧温度T2 电解液温度T3 之间的内在逻辑性:T1>T2>T3 其中兼顾考虑到a。石油焦中硫份在焙烧过程的气胀行为;b。石油焦和沥青在电解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氧化之差异(即工业术语下的掉炭渣)一般T1略大于T2 3。改质沥青即高温沥青,和一般中温沥青相比,其软化点高(95-120℃),挥发份含量低、残炭率高. 从以上可知焙烧过程实质上是粘结剂-沥青不同温度段的软化迁移、挥发份逸出、焦化收缩特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常见外观缺陷: 焙烧阳极质量主要从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衡量。作为外观质量更为直观地体现了阳极焙烧的过程控制状态和特征。1998年至1999年焙烧块质量情况见表2: 表-2 98-99年焙烧块外观质量统计表

由表明显看出,不合格项主要为:水平裂纹、垂直裂纹、孔间裂纹及其它(包括长包、底缺、掉棱角、变形、粘料等). 四、焙烧裂纹 裂纹是最常见的外观缺陷,主要体现为孔间裂纹.水平垂直裂纹.从工业生产上看,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前期的密度差在后期相对一致温度下因收缩不一造成的裂纹. 2.前期相对均匀的密度在后期较大温差下收缩不一产生的裂纹. 3.内在的气体急剧逸出造成过大的应力. 然而对于同一制品裂纹,其往往是以上三种原因掺混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比理论上分析要复杂得多.这时候只有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摸索的经验才能进一步从中找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在。 <一>.水平、垂直裂纹

煅烧-焙烧与烧结的区别

煅烧-焙烧与烧结的区别

焙烧 焙烧与煅烧是两种常用的化工单元工艺。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常用于无机盐工业的原料处理中,其目的是改变物料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便于下一步处理或制取原料气。煅烧是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在低于炉料熔点的高温下进行,不同点前者是原料与空气、氯气等气体以及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后者是物料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或挥发组分。 烧结也是一种化工单元工艺。烧结与焙烧不同,焙烧在低于固相炉料的熔点下进行反应,而烧结需在高于炉内物料的熔点下进行反应。烧结也与煅烧不同,煅烧是固相物料在高温下的分解过程,而烧结是物料配加还原剂、助熔剂的化学转化过程。烧结、焙烧、煅烧虽然都是高温反应过程,但烧结是在物料熔融状态下的化学转化,这是它与焙烧、煅烧的不同之处。 焙烧 1. 焙烧的分类与工业应用 矿石、精矿在低于熔点的高温下,与空气、氯气、氢气等气体或添加剂起反应,改变其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焙烧。在无机盐工业中它是矿石处理或产品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焙烧过程根据反应性质可分为以下六类,每类都有许多实际工业应用。 (1) 氧化焙烧 硫化精矿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氧化,使矿石中部分或全部的金属硫化物变为氧化物,同时除去易于挥发的砷、锑、硒、碲等杂质。硫酸生产中硫铁矿的焙烧是最典型的应用实例。硫化铜、硫化锌矿的火法冶炼也用氧化焙烧。 硫铁矿(FeS2)焙烧的反应式为: 4FeS2+11O2=2Fe2O3+8SO2↑ 3FeS2+8O2=Fe3O4+6SO2↑ 生成的SO2就是硫酸生产的原料,而矿渣中Fe2O3与Fe3O4都存在,到底那一个比例大,要视焙烧时空气过剩量和炉温等因素而定。一般工厂,空气过剩系数大,含Fe2O3较多;若温度高,空气过剩系数较小,渣成黑色,且残硫高,渣中Fe3O4多。焙烧过程中,矿中所含铝、镁、钙、钡的硫酸盐不分解,而砷、硒等杂质转入气相。

焙烧车间试题库及答案

焙烧炉系统试题及答案 1.V19主燃烧站联锁启动条件? 答:有“远方”信号 有“允许启动”信号 P01T1、P02T1温度均不超高,(PO2T1≤600℃) P04T1、P04T2温度不低超低≥550℃ ID引风机已运行, V08辅助燃烧站运行,有火焰 2.叙述焙烧炉正常操作主要的技术条件控制和技术指标调整? 答:1、氢氧化铝下料量的调整 氢氧化铝下料量决定了氧化铝的产量,操作中给出申克喂料机下料量的设定值,申克喂料机的运行过程得以自动调整。 2、焙烧炉主炉温度 根据氧化铝质量来决定焙烧炉温度,以控制瓦斯气用量和进料量来控制焙烧炉温度.提高焙烧炉温度可降低灼减百分含量,但热耗也相应增高. 3、文丘里闪干燥器出口温度控制 A02出口温度要高于140℃以上,温度低时可启动T11。 4、烟气中的O2和CO含量 P02烟气出口和ESP进口装有O2和CO含量测点,以判断焙烧炉过剩空气大小,保证瓦斯气能充分燃烧,为了使废气中不含有任何未燃物质,避免对电收尘造成损坏,并充分降低能耗,需保持废气中的氧(O2)含量在2%左右,可以通过瓦斯气用量和风机转速、风门开度来控制调整.

5)出料温度控制 为保证氧化铝输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氧化铝出料温度控制在80℃以下,生产上要保持稳定,冷却水流量正常,进水温度在35℃以下. 3.GSC旋风筒锥部堵塞事故现象和处理方法? 答:现象:A被堵塞部位以下旋风筒的温度上升很快,所测锥部负压降低B被堵塞旋风筒的负压降低,并触发报警 处理方法:A减少Al(OH)3下料量、V19燃气量 B在堵塞部位插入高压风管,用风管将其疏通. C如出现顽固性堵塞,上述办法不能奏效时则需停止下料,关闭V19,开始降温,降至合适的温度时疏通旋风筒锥部堵塞部份 4.标出焙烧炉物料的走向? 答:AH小仓皮带称F01 进料螺旋A01 文丘里干燥器A02 P01旋风器P02预热旋风器P04主炉P03热分离旋风器C01冷却旋风器C02冷却旋风器C03冷却旋风器C04冷却旋风器流化床冷却器AO 出料小溜槽。 5.ID引风机DCS联锁启动条件? 答:有“远方”信号 无“电气故障”信号, ID冷却风机预先启动正常, 引风门关闭,开度设置为0%, ID风机速度设置较小值如:10% 电收尘入口、出口温度均不超高,(入口温度≤350℃) 6.V08辅助燃烧站联锁停止条件?

还原焙烧(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还原焙烧(一) 在一定温度和还原气氛条件下,使含于矿物原料中的金属氧化物转变为 相应的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过程称为还原焙烧。除汞和银的氧化物在低于400℃的温度条件下于空气中加热可以分解析出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不可能用热分解的方法将其还原,只有采用相应的还原剂才能将其还原。金属 氧化物的还原可以下式表示:MO+R=M+RO △G°=△G°RO-△G°MO-△G°R 式中MO——金属氧化物;R、RO——还原剂及还原剂氧化物。上式可由 MO、RO 的生成反应合成: 金属氧化物(MO)能被还原剂(R)还原的必要条件是△G°<0,即 Po2(RO)<Po2(MO),因此,凡是对氧的亲和力比被还原的金属对氧的亲和力大 的物质均可作为该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剂。图1 为不同温度下某些金属氧化物的 标准生成自由能变化曲线,从图中曲线可知,在焙烧条件下,多数金属能被氧 氧化,其氧化物较稳定,其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图中曲线位置愈低的 金属氧化物愈稳定,愈难被还原剂还原;反之,曲线位置愈高的金属氧化物愈 易被还原剂还原。 还原焙烧时可采用固体还原剂、气体还原剂或液态还原剂。从图1 可知, 一氧化碳的生成自由能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因此,在较高温度条件下, 碳可作为许多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剂。[next] 固体碳燃烧时可发生下列反应: 1)C+O2=CO2 △G°1=-393.76~0.0008T 千焦/摩[尔] 2)2C+O2=2CO △G°S=- 223.21-0.175T 千焦/摩3)2CO+O2=2CO2 △G3°=-564.8+0.173T 千焦/摩4)CO2+C=2CO △G°4=-170.54-0.174T 千焦/摩C-O2 系的△G°-T 关系如图2 所示,

焙烧炉能耗分析与优化

焙烧炉能耗计算与分析 陆敏,吴海文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广西 百色 531400 摘要:焙烧炉的能源消耗在生产消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通过对焙烧炉的热平衡计算,分析影响焙烧炉能耗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焙烧炉;能耗;热平衡 1.前言 氧化铝生产中,焙烧过程最常用的设备主要有气体悬浮焙烧炉、回转窑等。其中气体悬浮焙烧炉以工艺的先进性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在行业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气体悬浮焙烧炉的燃料采用重油等液态燃料或者发生炉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采用多级换热的方式对热量进行梯级回收,能源转换效率高(见图1)。但是,受世界范围内能源紧缺的制约,如何进一步降低焙烧炉的能源消耗,是节约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焙烧炉热平衡计算 焙烧炉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燃料(本文中以发生炉煤气进行计算)燃烧提供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主要用来提供氢氧化铝转变成氧化铝所需要的化学能以及结晶水、附着水气化所需要的能量,最终以烟气和焙烧氧化铝为载体将热量带出系统,还有少量能量通过设备表面辐射、换热的形式流失。通过热平衡计算,可得到各种热支出的分布情况。 以我厂的1#焙烧炉为例,采用发生炉煤气作为燃料。原始条件如下(2011年): 空气 AO 出料 图1 焙烧炉工艺简图

表1 焙烧炉操作条件 进料量 进料附水 进料温度 煤气流量 煤气温度 剩余氧含量 106t/h 2.60% 61℃ 33420Nm3 34℃ 2.20% 表2 煤气成分 在热平衡计算中,氢氧化铝的反应热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 ()()1001868.42.191001868.43.117821000γα??+?????=M Q 式中, M —干氢氧化铝量, kg/t.AO ; α—成品氧化铝中 -Al2O3的质量分数,%; γ—成品氧化铝中 -Al2O3的质量分数,%; 78—氢氧化铝的分子量,g/mol ; 11.3×4.1868—2mol 氢氧化铝反应生成 -Al2O3的吸热量,kJ/mol ; 19.2×4.1868—2mol 氢氧化铝反应生成 -Al2O3的吸热量,kJ/mol 。 烟气的流量可通过经验公式或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在本文中就不详细介绍。 表3中就是根据热平衡计算得出的1#焙烧炉热收入和支出的详细情况。 表 3 1#焙烧炉热平衡表(2011年) 热收入 热支出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空气显热(MJ/t.AO) 21.0 电收尘出口烟气(MJ/t.AO) 669.9 干AH 显热(MJ/t.AO) 118.3 CO4出料AO(MJ/t.AO) 345.7 AH 附水显热(MJ/t.AO) 10.5 附水和结晶水蒸发热(MJ/t.AO) 1440.9 煤气显热(MJ/t.AO) 27.8 表面散热(MJ/t.AO) 200.0 煤气燃烧反应热((MJ/t.AO) 3513.8 AH 变成AO 的反应热(MJ/t.AO) 787.1 其他计算误差 247.8 合计(MJ/t.AO) 3691.5 合计(MJ/t.AO) 3691.5 3.主要影响因素 3.1 燃料热值 煤气热值对焙烧炉的能耗由巨大的影响。热值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燃料成分的不同。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燃料中的可燃物质主要包括CO 、H2、甲烷(CH4)和多元烷。但这些可燃成分的比重远未能达到总成分的50%。主要的成分被N2所取代。这就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气体需要用燃料燃烧进行加热,最终以烟气(180℃)成分排入大气。 其次,煤气中含有的水分对煤气热值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煤气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机械水和饱和水蒸汽汽。在输送过程中,如果温度升高,则机械水将转变成饱和水蒸汽直接以煤气成分的形式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煤气的热

二氧化硅焙烧

1前言 1.1纳米二氧化硅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粒径达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材料。当粒子的粒径为纳米级时,其本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应用前景广阔。纳米SiO 是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 2 粉体的行业。我国对纳米材料的研究起步比较迟,直到“八五计涉及到所有应用SiO 2 划”将“纳米材料”列人重大基础项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才迅速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996年底由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与舟山普陀升兴公司合作,成 [1],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日、德功开发出纳米材料家庭的重要一员——纳米SiO 2 国之后,国际上第五个能批量生产此产品的国家。纳米SiO 的批量生产为其研究开发提 2 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正积极投身于这种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上海氯碱化工与华东理工大学[2]建立了连续化的1000t/a规模中试研究装置,开发了辅助燃烧反应器等核心设备,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纳米二氧化硅产品,其理化性能和在硅橡胶制品中的应用性能,已经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专家鉴定认为,纳米二氧化硅氢氧焰燃烧合成技术、燃烧反应器和絮凝器等关键设备及应用技术具有创新性,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预混合辅助燃烧新型反应器和流化床脱酸两项核心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于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具有重大价值。但总地来讲,我国纳米SiO 的生 2 产与应用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有待突破。 1.2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质[3]~[5] 纳米二氧化硅是纳米材料中的重要一员,为无定型白色粉末,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非金属材料。微结构呈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为球形。这种特殊结构使它具有独特的性质: 纳米二氧化硅对波长490 nm以内的紫外线反射率高达70%~80%,将其添加在高分子材料中,可以达到抗紫外线老化和热老化的目的。 纳米二氧化硅的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产生淤渗作用,可深入到高分子链的不饱和键附近,并和不饱和键的电子云发生作用,改善高分子材料的热、光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抗老化性和耐化学性。 纳米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仍具有强度、韧度和稳定性高的特点,将其分散在材料中,

焙烧

焙烧 焙烧是指成型后的碳素生坯制品在焙烧炉内,通过一定的介质保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按一定的温度制度进行高温热处理,使生坯制品内的粘结剂结焦炭化,并将骨料颗粒固结成一体的工艺过程。 焙烧机理:碳素生产用粘结剂一般为煤沥青,是一种由多种多环和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少量高分子似碳黑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焙烧加热过程中,这些物质发生多种反应,主要包括:加热反应、分解反应、聚合反应等。由于这种连续的分解和聚合,连接牢固的分子在未挥发的残油中集积起来,连接不牢固的逐渐断掉而减少。这样就按化学键的强度进行淘汰,使分子更加紧密,稳定性更大,并产生由排成正六角碳原子网络组成的巨大平面分子,成为碳青质。碳青质形成时,在平面分子层面之间就产生所谓金属键,表现在分解物质经700℃以上温度处理后,其导电性逐渐增大。但碳青质只是二维的排列,与石墨晶体的三维排列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焙烧温度达到900℃以上时,碳青质进一步脱氧和收缩后变成了沥青焦。 焙烧的目的是将生坯制品中粘结剂通过高温热处理转变为焦炭,获得最大残炭量,使制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排除挥发分 炭和石墨制品生产主要使用煤沥青作为粘结剂。煤沥青是炼焦工业副产品煤焦油蒸馏加工后的残留物,组分主要是甲苯不溶物、喹啉不溶物、α树脂、β树脂,这些物质在焙烧过程中发生蒸馏、分解、缩聚等物理化学反应,将生成的轻质碳氢化合物以挥发分的形式排除,从而使焙烧后的制品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极大改善。 2.使制品中的粘结剂焦化 焙烧过程中粘结剂经过各种反应最后形成结构致密的焦炭,一方面将各种骨料颗粒牢固地连接未一体,同时制品内的空隙得到填充。 3.提高制品的导电性能 炭和石墨制品的导电性能与原料煅烧程度、制品的焙烧和石墨化热处理程度有直接的联系。由于焙烧过程中煤沥青焦化将骨料颗粒粘结为一体,挥发分大量排出,使制品电阻率大幅度降低,提高了制品导电性能。 4.固定制品形状 成型后的生坯制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形状,但由于粘结剂没有焦化,受热后生坯制品容易软化变形,对制品的加工和产品质量造成影响。通过焙烧过程中粘结剂的焦化,使骨料颗粒固结为一体,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制品形状得到固定,同时制品的体积也得到一定的稳定性。 5.提高制品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能 焙烧过程中,粘结剂焦化,制品体积收缩,真密度增加,机械强度、抗氧化性、导热性、耐腐蚀性能等都得到较大提高,使制品获得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