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

1.2项目简介 (3)

2 报告编制依据 (7)

3 项目区概况 (8)

3.1自然条件 (8)

3.2自然资源 (11)

3.3社会经济条件 (14)

3.4土地利用现状 (14)

3.5基础设施条件 (17)

4 项目分析 (18)

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8)

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9)

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21)

4.4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1)

4.5公众参与分析 (22)

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4)

5.1规划原则 (24)

5.2规划依据 (24)

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 (25)

5.4项目的主要工程内容 (29)

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 (40)

6 投资估算 (42)

6.1投资估算依据 (42)

6.2取费标准 (42)

6.3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 (42)

7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4)

7.1土地权属现状 (44)

7.2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4)

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47)

8.1组织领导和机构设置 (47)

8.2工程建设管理 (47)

8.3资金使用管理 (48)

9 效益分析 (49)

9.1社会效益 (49)

9.2生态效益分析 (49)

9.3经济效益分析 (50)

10、可行性研究结论 (53)

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53)

10.2问题与建议 (53)

1 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县位于**省最北部,西北、东北与**市之**市、**县、**县毗邻;西南、东南分别与**县、**县接壤。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含1民族乡),98个村(居)。全县总人口337176人,其中农业人口2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0957人,其中仡佬族151929人,苗族84080人,土家族24843人,县城所在地距**区200公里,**市350公里,**市230公里,经**到**200公里进入长江航运,北至**县97公里,至****90公里,两处均可与乌江航运相通。**地处**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高原山区,最高海拔1939.9米,最低海拔317.9米,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全县土地利用主要表现在人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土地农业利用率高。但存在过度垦殖,用地结构需要调整的情况。特别是近些年人为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水平低,且存在用养失调,土地质量不断下降、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2004年初,为支持三农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将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收益用于农业开发,国家用于土地整理的资金量不断增加,根据国土资源部“2005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下一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向“实施重大工程”和“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方向倾斜。

根据国土资发【2005】2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国家掌握的专项资金除用于完成法定补充耕地任务和实施重大工程外,也应向基本农田整理倾斜。

**县**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不仅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当前经济工作和严格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举措,而且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客观需要,还是实施**县、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然选择。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农业生产面临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的问题,是制约“三农”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农业发展的主线。

其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县县情,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仍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头等重要大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护耕地,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加之各项建设仍需占用耕地,为了确保本行政区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县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认真制定了县、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现实和可能,科学确定了每一地块的规划用途。**县**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净增耕地潜力较大,依据宜农则农,耕地优先的原则,实施该整理项目,必将为**县完成耕地开垦计划任务和解决好吃饭与建设问题提供保障。

第三,实施该项目,不仅能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而且能改善当地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该项目合民心、顺民意,当地群众对土地整理热情很高,而且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该项目必将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拥护。但由于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仅靠当地的经济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该项目申请列为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该项目申报为国家投资重点项目。其主要原由如下:

一是自然条件较为适宜。项目区在当地属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且周边交通便利。

二是该项目区集中连片,建设规模417.6公顷,容易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和管理,效益显著。

三是政府重视,群众积极。**县政府和**镇对土地整理非常重视,把土地整理作为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实施了目标管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土地整理。当地群众进行土地整理的热情较高,结合区农业部门及**镇政府的农业结构调整,前景非常好。

四是**县己经积累了丰富的土地整理经验,综合小流域治理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适宜的自然条件、集中连片的分布、便捷的对外交通以及丰富的开发整理经验,符合申报国家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的条件。

1.2.2项目性质

项目性质为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是通过对整理区域的道路及水利排灌设施的配套,将项目区整理成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保护区。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涉及**镇的4个村,即**村、三节村、五一村和云台村。

建设规模417.60公顷,位于**县的东北方向,距离县城约25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7°42′30.7″~107°44′16.7″,北纬29°

04′26.7″~29°06′55.8″。东西两侧至陡坡地段,北至东流河大堰附近,南至道武公路。

1.2.4项目规模

a)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为417.6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40.24公顷,占81.48%,草地面积0.42公顷,占0.10%,其它农用地63.52公顷,占15.21%,荒草地0.57公顷,占0.14%,裸岩石砾地12.85公顷,占3.08%。

b)投资规模

项目估算投资为1515.8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320.4万元,设备购置费11.4万元,前期工作费66.0万元,工程监理费19.8万元,竣工验收费39.6万元,业主管理费28.9万元,不可预见费29.7万元,全部申请国家投资,详见附表1。

项目计划两年实施,2007年投资909.5万元,2008年投资606.3万元。

1.2.5项目工期

项目施工工期为2007年7月-2008年6月,计二年(自然年度)。

1.2.6项目任务和目标

主要工程内容有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防护林工程,经整理后新增耕地14.55公顷,占建设规模的3.48%。项

目工程主要是平整方量50.15万m3,新建田间道7.8km,新建生产路2.4km,改建生产路12.1km,修建斗渠7.9km,农渠11.4km,涵洞90座,水闸38座,跌水1259座,水池95座。

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及田间交通系统,灌溉保证率达80%,排水达到10年一遇标准。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土地整理区,为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耕作、水利灌溉和规模经营,发展地方经济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2 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国土资源部法规文件: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及其他土地开发整理政策、规定;

——地方规划:《**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农业、林业、交通、电力等部门专业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3-2000及相关行业技术规范;

——编制报告的实地调查资料。

——相关参考资料主要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县志、**县统计年鉴、农业水利资料、农业气象资料、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资料、土壤普查资料等。

3 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区涉及**镇的4个村,即**村、三节村、五一村和云台村。

建设规模417.60公顷,位于**县的东北方向,距离县城约25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7°42′30.7″~107°44′16.7″,北纬29°04′26.7″~29°06′55.8″。东西两侧至陡坡地段,北至东流河大堰附近,南至道武公路。项目区处于基本农田保护区之内。

3.1.2地质地貌

县境内地势北部高,海拔一般在1400m以上,地势逐渐向东南倾斜降低。县内相对高差达1622m,起伏较大,切割较强,地形破碎。县域内地貌形态类型繁多,有山地、丘陵、河谷、坝等。

项目区为丘陵地貌,项目区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间有起伏,北部地势最高,海拔在1700多米,南部最低,海拔为880m左右。

地层海相沉积发育,构造特征明显,地质构造单元为上扬子台褶皱带正安早古供褶断束,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

按**县综合农业区划,项目区属于东北部山原峰从洼地区,是**县地形复杂、海拔高度较大的开阔高地。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区内出露地层以二叠系、三叠系灰岩、白云岩为主,岩溶作用形成的峰从洼地、溶丘、暗河星罗棋布。。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效益分析报 *****土地整理中心 **年**月*日告 目录 1、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1自然条件 1.2社会经济条件 2、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分析的方法 3、经济效益分析 4、社会效益分析 4.1项目区有效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4.2项目区农产品生产总量及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的变化情况4.3项目区排水灌溉和居住等条件改善情况 4.4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产权关系调整情况 5、生态效益分析 6、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与结论 7、附表: 附表1:《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增产效益分析表》。 附表2:《新增耕地净效益分析表》 附表3:《原有耕地开发整理后新增效益分析表》。

附表4:《项目区开发整理后农产品年产值分析计算表》附表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附表6:《土地开发项目开发整理前后农产品年生产总量和单位面积土地产量变化情况表》。 1、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1自然条件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区位于*********镇西南部,***河与***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东经********,北纬*************。 项目区属平原地区,土地平坦,地面平均高程**米(黄海平面标高),西部地面高程**米,略高于东部;项目区属**河流域,**河源于***县,***境内控制面积***平方公里,多年径流均值为***亿立方米,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蕴藏量较大,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于项目区的冲积层内,富水性强。 项目区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宜于农业生产发展。本区无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生产植被主要为水稻和旱地作物,一般利用方式为双季稻,配以种植小麦、豆类、绿肥等。本区过去易受洪灾影响,经过治理,现已达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项目区总占地***公顷。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水冲沙压区内土壤表层质地为砂土,土壤表层养分低,有机质平均含量**%,沙性重,保肥能力差,通透性好,保蓄性差。耕地土壤主要为潴育型水稻土,质地为轻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克/公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施肥有效性好。 1.2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涉及**********村*****,区位条件优越,**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境边穿过,沿**河堤、**河堤可与***国道***国道相通,对外交通十分方便。本区用电由陶冲变电所提供,电力供应有保障,电力设施部局合理。邮电通讯已实现程控化。项目区内总人口*****人,总户数***户,人均耕地***公顷,项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合同样本

编号:_____________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合 同 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发包方: 承包方: 为实施省级投资工程项目第五标段(以下简称项目),经过公开招标,发包方已接受承包方对该项目的投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X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X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暂行办法》、《X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管理暂行办法》、《X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工程内容: (4)承包范围: 第二条工期。本工程总工期60天(日历天),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工程质量等级:达到国家和省级现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项目验收规范以及本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 合同价款:人民币(大写:贰佰叁拾伍万柒仟捌佰壹拾贰元伍角陆分) (小写:¥2357812.56元) 第二部分通用合同条款 第六条词语定义及合同文件 1、词语定义

通用合同条款、专用合同条款中的下列词语应具有本款所赋予的含义。(1)通用合同条款: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及建设工程施工的需要订立,通用于建设工程施工的条款。 (2)专用合同条款:是发包方与承包方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具体工程实际,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条款,是对通用条款的具体化、补充或修改。(3)承包方项目经理:指承包方在专用条款中指定的派驻施工场地的全权负责人。 (4)设计单位:指发包方委托的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等级负责本工程设计的单位。 (5)监理单位:指发包方委托的具有相应工程监理资质等级对工程合同履行实施管理的单位。 (6)总监理工程师(总监):指由工程监理单位委派常驻施工现场实施管理的全权负责人。 (7)合同价款:指承包方按合同约定完成了包括缺陷责任期内的全部承包工作后,发包方应付给承包方的金额,包括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按合同约定进行的变更和调整。 (8)工期:指承包方在投标函中承诺的完成合同工程所需的期限。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9)天:除特别指明外,指日历天。合同中按天计算时间的,开始当天不计入,从次日开始计算。期限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当天24:00。 (10)图纸:指合同指定的工程图纸,以及由发包方提供或由承包方提出并经发

土地开发验收报告

我国西部某场二连等6个连队土地整治(节水灌溉)项目 初步验收报告 西部某场土地整治项目初步验收组 2012年 9 月 28 日 一、初步验收工作情况 1、参加验收有关单位 项目初步验收工作由我国项目实施管理领导小组主持,项目办公室(西部某场)具体承办。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师、团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监理单位、质量监 督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实施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 2、验收组成员 项目初步验收工作组组长由师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担任。验收工作组分 综合资料组、工程质量组、财务组、组成成员名单为国土局、水利 局、审计局、农业局、监察局、财务 局、发改委、设计院、质量安全监督站、 国土局。 3、验收依据、时间、方法初步验收依据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2.《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竣工验收规程》。

3.《某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实施办法(试行)》。 4.《某省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自查工作》等。工程质量两组、财务组、综合资料组。 1.工程质量组:按照工程批准设计内容,对工程规模、建设标准、工程量及 工程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对施工记录,监理报告及质量评定,档案 资料进行了抽验,并对首部泵房、机电井、过滤器、地埋干管、地面支管等材料进行了外观检查和实际布设计情况抽验。 2.财务组:通过对会计凭证、原始票据及项目工程财务决算报表的检查, 对国家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财务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财务核算及 科目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3.综合资料组:通过翻阅项目竣工报告、可研报告、项目立项申请、批准文 件及变更设计批准文件、规划设计和预算书、有关项目的合同书、协议书 和任务书、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招标有关文件及资料、项目工程监理单位 提交的监理资料、项目工程施工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项目材料预算与审 计报告、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项目实施单位 总结报告及与工程有关的影像资料等有关档案资料,检查项目档案资料是 否齐全。 二、制度执行情况 1. 公告制

土地整理工程验收资料表格全套

第一章项目资料的分类 A类表(监理规范上要求的施工单位用表) 1、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3、分包单位报审表 4、施工测量报审表 5、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6、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审表 7、工程质量报验表 8、工程计量报验单 9、计日工工程量签证单 10、用工、料、机动态表 11、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2、工程延期报审表 13、监理通知回复单 14、竣工移交证书 B类表(监理单位用表) 1、监理通知 2、旁站监理记录表 3、工程暂停令 4、工程款支付证书 C类表(各方通用表) 1、工作联系单 2、工程变更单 D类表(监理用报表)

1、监理用报表(见目录) E类表(竣工验收类汇总表) 1、单位(标段)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2、单位(标段)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F类表(记录类表) 1、图纸会审记录 2、设计交底记录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G类表(施工记录类表) 1、施工测量放线记录表 2、技术交底记录 3、地基验槽记录 4、地基处理记录 5、隐蔽工程检查表 6、砼施工记录 7、砼强度验收记录 8、施工试验记录(通用) 9、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10、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 H类表(施工单位质量验收检验评定记录表)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回填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浆砌石、挡土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土开挖沟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砖砌体(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砼模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钢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浇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制U型槽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板(构件)制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面板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涵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伸缩缝及止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扩堰增容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倒虹吸进、出口段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道段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田间道路路面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板、生态孔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石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砖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以广东云浮市为例 摘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云浮市的实际,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重点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提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为广东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关键词: 广东省云浮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土地整理理论研究日益丰富,但对土地整理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进行研究还较为缺乏,而且当前土地整理的主要动力集中在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和提高产出率上,因此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主要集中在新增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人均收入提高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方面[1-3],相对缺乏更深层次的效益评价。而效益分析评价在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是否能够投资该项目以及项目选优等。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效益分析评价的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就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进行研究,并结合广东云浮市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例分析,为广东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1.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涵 1.1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 土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及法律等手段,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重新安排土地资源,以达到人地协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的活动[4]。土地整理根据整理区域的不同,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理主要以农地整理为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本研究所指的土地整理,主要针对农地整理而言。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是指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待整理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的核心内容,因此,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生命力所在。 社会效益评价是调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运营对社会带来的效益及产生的影响,是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整理区社会生活、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识别、统计、综合、分析和论证,以评价项目的所产生社会效益是否可行。社会因素是土地利用系统的主导因子,因此,社会效益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目的所在。 生态效益评价对于山区主要调查分析植被覆盖率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对于平原地区则主要是计算农田防护林网密度、农田污染恢复程度、防洪除涝改善程度等;调查分析土地整理对周围环境的综合影响[5]。自然因素、生态因素是限制土地资源利用的主导因子,因此,生态环境效益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基础与前提。土地整理应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做到生态上平衡,社会上和谐,经济上有效[3]。 1.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的意义及原则 1.2.1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的意义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景观等方面引起的效应,研究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规范和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通过对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行定量打分预测,为项目实施提供可行性论证,为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量化依据;②通过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定,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管理者提供土地整理项目判断对比的标准,为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继续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③通过对具体项目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定,为其他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④通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助于土地整理项目继续深化落实整理措施,切实提高综合效益,有力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2.2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的原则

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划分表

TJL30 工程项目划分报审表 (监理[成汇 ]项分 01号) 合同名称: XXX本农田整理项目 合同编号: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监理机构填写。监理机构、承包人各1份,发包人2份。

关于XXX(2)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备案的报告 XXX资源局: 按照你单位印发的《关于塔XXX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划分方案核定表的通知》要求,现把的项目划分上报你单位备案,请审核。 附件1:XXX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编制说明 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附件1 XXX等(2)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 项目划分 (补充资料) XX公司 年月日 编制说明 一、工程项目划分的依据:

XXX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参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对工程项目划分的规定,同时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和图纸会审等有关文件。 二、工程项目划分的原则: 1、按拟定的施工计划和作业进行划分。 2、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对工程项目划分的规定,为统一该工程的项目划分,提高操作实用性、降低操作难度,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四级划分。 3、本次划分针对施工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划分; (1)单位工程:按中标标段分; (2)分部工程: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等划分分部工程; (3)单元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按每条道路作为一个单元工程;滴灌工程按干管为一单元,每一分干管为一单元、建筑物工程按每一个建筑物为一个单元工程;渠道工程按每条为一个单元工程;水闸工程按每座为一个单元工程;涵洞按同一种型号为一个单元工程,输电线路按每条线路为一个单元工程。 本工程共分为 2个单位工程;10个分部工程;986个单元工程。 三、编号注释: TZ——————1———————A———————03

土地整理验收资料表格模板

第一章项目资料的分类 A类表(监理规上要求的施工单位用表) 1、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3、分包单位报审表 4、施工测量报审表 5、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6、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审表 7、工程质量报验表 8、工程计量报验单 9、计日工工程量签证单 10、用工、料、机动态表 11、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2、工程延期报审表 13、监理通知回复单 14、竣工移交证书 B类表(监理单位用表) 1、监理通知 2、旁站监理记录表 3、工程暂停令 4、工程款支付证书 C类表(各方通用表) 1、工作联系单 2、工程变更单 D类表(监理用报表)

1、监理用报表(见目录) E类表(竣工验收类汇总表) 1、单位(标段)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2、单位(标段)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F类表(记录类表) 1、图纸会审记录 2、设计交底记录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G类表(施工记录类表) 1、施工测量放线记录表 2、技术交底记录 3、地基验槽记录 4、地基处理记录 5、隐蔽工程检查表 6、砼施工记录 7、砼强度验收记录 8、施工试验记录(通用) 9、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10、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 H类表(施工单位质量验收检验评定记录表)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回填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浆砌石、挡土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土开挖沟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砖砌体(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砼模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钢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浇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制U型槽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板(构件)制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面板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涵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伸缩缝及止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扩堰增容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倒虹吸进、出口段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道段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田间道路路面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板、生态孔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石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砖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总结报告

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双坪村土地整理项目 施 工 总 结 报 告 编制单位:重庆昌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5年11月1日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区位于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北部,涉及三教镇的双坪村狮子山社、石碾沟社、瓦店子社、雷打石社、王家桥社、张家坡社和高牌社。项目区东西长约3.2km,南北宽约 3.6km,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0′25″~105°52′20″,北纬29°29′53″~29°31′51″之间。项目区东以永铜公路为界,西以坪村石碾沟社的溪沟为界,北以双坪村与永坡村交界处的苗圃为界,南以双坪村与利民村的村界为界。项目区范围线主要是以权属界和地类界为界线。 本项目于2009年由重庆市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报,同年向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10年批复为市级土地整理项目,批准该项目建设规模为433.61hm2,新增耕地为37.83hm2,总投资1223.82万元。该项目由重庆市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委托重庆瑞升资产土地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该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入库备案后于2012年2月进行公开招投标,由重庆昌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并由重庆渝兴监理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监理。 由于“西三环”(永川-铜梁)高速公路在该项目入库备案后规划南-北方向贯穿整个项目区,在项目区内征地面积为15.65hm2,造成项目建设规模减少,部分原规划的道路、沟渠等工程因西三环建设需要调整线路或取消修建。 由于项目区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耕地进行了流转,采用集中经营方式,导致原设计的土地平整工程实施方式不适宜现在的经营方式,需对土地平整工程位置及设计方式进行调整。 经重庆市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向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请示,并征得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意见后,同意对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变更,因此重庆市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委托重庆瑞升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双坪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变更。 本项目原规划设计总投资为1223.82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1069.46万元,占总投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路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会同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将全线的平面控制的导线点和高程控制的水准点进 行交桩,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可考虑布置二线导线和三级水准线路,进行路中线和路边线初步放样,打好定位桩,对原稻田和植被地进行处理,达到机械作业所要求的地面强度和稳定性,不出现陷机等现象。并清除地表树木和植被根茎,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2)填料试验:对填料进行补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 批。 3)填筑试验路段:施工前,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用路基填筑料,总结出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及材料最佳的含水率等,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4)泥结碎石铺填 (1)清淤、清表并经压实后的地面,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5 时, 可直接分层铺填分层压实。填土虚铺厚度不大于300mm,路基填筑时每填筑压实一层,检测一次标高与压实度。

当地面横坡陡 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米的台阶,台阶顶面做成2%~ 4%的内倾斜坡。砂类土则不挖台阶,将原地面以下200~300mm的表土翻松,然后压实。压实后按照分层填土逐层压实的方法填筑路基。 (2)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0mm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翻松300mm,然后整平压实。(3)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0mm时,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 (4)地面翻松后分层整型、压实,压实度不小于技术规范要求。路基填筑时为满足修整边坡后的路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填筑时两侧超填50cm。不同土质填料分层填筑,填筑至路基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小于 10cm,且此层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5)用透水性较小或不透水的土填筑时,其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_2%的范围内,用作下层填料时,顶部做成4%的双向横坡,用以填筑上层时,不得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6)中途长期停工或雨后施工时,路堤表层及边坡应加以整理,不得有积水的地方,复工时,须重新检测路堤表层压实度及含水量,如压实度不满足要求,则重新翻松,待含水量接近正常时,重新进行碾压。

开展土地整理基本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开展土地整理基本状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开展土地整理基本状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农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实施高产农田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xx大和xx 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土资源部门如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在全州各地掀起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高潮的同时,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强保障、狠抓落实,大力开

展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资源保障,通过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滇中高原东南部, 位于长江、红河两大水系上游分水岭地段,辖4乡10镇163个村委会(社区),人口44万,土地总面积3536平方公里,据XX年土地更新调查资料显示,耕地面积64.4万亩,其中,纳入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5万亩。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给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趋紧,这种矛盾越来越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发表时间:2016-09-28T09:17:41.7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2期作者:张映梅 [导读] 摘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进行研究,科学的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身份证号码:44062219730912xxxx 528500 摘要: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进行研究,科学的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评价原则 1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现状分析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土地利用和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利益进行调节,进而达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偏向于提升经济效益,更多关注项目财务收益和经济评价,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导致土地整理效益的整体性失衡。有些地方的土地整理项目,虽然提供了详细的经济评价方案,但是却只考虑耕地面积的扩大,数据分析不全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本着土地整体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土地整理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统一。 2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由于土地整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如果直接进行效益评价是非常困难的。这时需要借助合适的指标体系来反映效益的大小,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代表性原则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目标评价,是以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达到最优为目标。选取评价指标时,应挑选能体现主要问题、易于量化,可以很好地反映研究对象某方面的特性的指标,能够反映综合效益的相关因子。在评价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应涵盖评价目的的基本内容,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度量土地整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状况,覆盖性高。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应当涵盖多方面的需求,同时对于相关因子要全面衡量考虑。 2.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进行效益评价时,采用的方法应科学合理,应从众多的指标中依其重要程度,在尽量简单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方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所收集到的数据的处理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评价等级的确定等方面。一切都以客观事实为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过程、结果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2.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的选取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在设置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和适用性,尽可能避免评价指标相互重叠。如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部分指标可能比较难用定量手段来进行衡量,但为了全面反映土地整理情况,选取指标时应将这部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从而反映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 2.4普遍性和差异性原则。 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对象差异很大,在进行效益评价时,特别是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决定着土地整理的方向和特征的不同。在设置评价指标时,既要选择普遍适用的,也要选择反映地域特色的。在具体针对某一地区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区域性指标。 3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图 1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土地整理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经济效益是对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后产量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等;社会效益指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和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即土地整理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等所作贡献与影响的程度;生态效益是土地整理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整理,以避免造成新的生态破坏。根据以上所述的指标选取原则,建立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0个指标。第一层是目标层,即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反映了土地整理效益的总体水平;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出发评价出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及效益分析问题 摘要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逐步创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当前塑造新农村、新农业、富裕新农民的根本。土地开发整理本身就是政府利用城市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进、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和农业改革。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 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 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 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农户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 土地整理的景观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景观的影响; 而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景观效益的综合。 关键词: 土地整理;模式;效益; 分析

引言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从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实践来看, 理论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作为一门学科, 土地整理目前尚不存在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关理论与方法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 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 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尽管国内外的土地整理在目标、内容、技术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 但实践证明, 土地整理不仅可以使农业增产、增收、增效益, 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景观, 同时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和生产劳动提供优良环境。所以, 我们将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定义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景观效益四者的综合。由于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重点为农村地区的农田整理与村庄整理, 其余如建设用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等开展并不广泛, 故本文所指土地整理效益仅指农田整理与村庄整理效益。 1.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现行模式 现行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一般模式是:“前期→实施→验收→移交→归档”这几个过程。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组织机构、项目五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公告制)、项目施工、项目设计变更、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审计、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移交、项目档案管理等。 (一)前期工作 主要是项目申报、项目区测绘、设计、论证、立项等工作,项目的前期工作直接影响项目是否能够实施,因此在前期时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要切实做好项目前期管理中各环节的有关工作,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的综合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乡镇申请→整理中心现场踏勘、论证→符合条件的列入土地整理项目备选库→拟选上报项目→在征求乡镇、村委、群众意见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编制方案→测绘、设计→方案公布→方案公布后无疑义→上报审查→论证、立项。 (二)实施管理工作 项目实施管理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坚持一个原则,落实四个控制,抓好

土地整治项目[全套]表格

土地整治项目施工过程检查记录表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二〇一三年九月

施工单位施工资料目录 一、前期资料 1、招标文件 2、投标文件 3、中标通知书 4、施工合同 5、施工单位资质(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建筑企业资质证书等) 6、项目部组建资料 (1)项目部组成人员任命文件(需与投标书一致) (2)项目部组成人员执业资格证、身份证复印件 (3)项目部岗位职责 (4)施工项目部公章启用函 7、开工报审资料 (1)开工报告 (2)工程开/复工报审表及附件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及附件 (4)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及附件 (5)工程定位放线测量报审表及附件 (6)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表及附件 8、项目开工令

二、施工过程资料 (一)土地平整工程 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2、土方开挖 (1)工程质量报验表 (2)基础坑(槽)验收记录 (3)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土方开挖工程质量评定表 (5)土方回填工程质量评定表 3、砌体工程(条石坎、块石坎) (1)工程质量报验表 (2)基础坑(槽)验收记录 (3)工程隐藏检查记录 (4)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砌体工程质量评定表(包括每一工序的工程质量评定) 4、砼压顶 (1)工程质量报验表 (2)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包括:模板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混凝土浇灌许可证、砼搅拌浇灌记录、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混凝土外观质量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混凝土外观质量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等)

土地整理实施评价

土地整理实施评价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了解土地整理对于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具有现实意义,并根据国内已有的研究,总结出土地整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效益评价、研究方法、研究热点、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法。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资源到土地整理工作中去。 关键词: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效益评价 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现土地整理的巨大发展潜力。国内对土地整理的特点、启示、概念、内容、模式、政策以及潜力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土地整理涉及面广,又受到各地社会、经济、自然要素的影响,加之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区域性等特点,使得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十分困难,尤其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上尚无可操作的理论方法。本文借鉴各家研究成果,对土地整理提出一些见解,希望对土地整理工作有些许帮助。 1 土地整理的定义及内涵 1.1 土地整理的定义 在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借鉴海内外土地整理概念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1]。 1.2 土地整理的内涵 概括海内外土地整理的不同,其内涵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土地整理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工程等各个方面,横跨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系统工程。(2)土地整理的内容和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表现为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3)土地整理不仅包括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和土地利用内部要素的重新组合,还包括土地权属和土地收益的调整。(4)土地整理不仅协调自然过程,还协调社会经济和文化过程,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 2 土地整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研究 土地整理是一项繁杂但十分重要的工作,是现阶段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学者在长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土地整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而土地整理的权重研究则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

土地整理项目的工作总结(2021版)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土地整理项目的工作总结(2021 版)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土地整理项目的工作总结(2021版) 克什克腾旗宇宙地土地整理项目位于该镇的刘营子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0′08″—117°56′39″,北纬43°30′41″—43°33′29″。四至为:东至林西县边界,南至杨家大院和杨树林自然村,西到热水开发区,北至集通铁路边。建设期限约15个月左右。土地整理面积为19925亩,新增耕地面积2770亩,新增耕地率达到13%。项目总投资2188万元,平均亩投资为1100元。 一、工程概况 1、土地平整工程: 1.1土地平整173.58万m 1.2土地翻耕184.68hm

2、农田水利工程 2.1新打机电井86(眼) 2.2井房89(座) 2.3管道134249.2(米)2.4给水栓1656(个) 2.5涵管44(座) 2.6斗沟18046.3(米) 2.7农沟35670(米) 2.8排水井89(座) 2.9高压线路22400(米) 2.10低压线路18800(米) 3、田间道路工程。 3.1新建田间道路13275(米)3.2改建田间道路3545(米)3.3新建生产路26190(米)3.4改建生产路1950(米)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资源配备计划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资源配备计划 (一)人员、材料及机具设备的准备和进场安排 1、动员周期 人员、材料及机械设备的进场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为原则,按工程进度计划分期、分批进入施工现场。 若我公司中标,第一批人员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五天内进场。进场后主要工作为:租用场地,搭设临时工棚,成立项目经理部,建立试验室,平整施工场地,接好水电和通讯设施等。 第二批人员在十日内进场,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2、进场后技术准备 第一批施工管理人员进场后即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包括内业和外业技术准备。 a.内业技术准备 认真阅读施工规范,复核施工图纸,编写复核报告。进行临时工程设施的具体准备。

编写技术交底书和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结合工程实际施工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依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完成各种临时设施符合性数据的采集。编写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合同要求,提供给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其它资料。 b.外业技术准备 现场控制点交接和复测工作,包括:施工人员进场后即与设计单位和监理组联系,进行现场交接桩,交桩后进行复测,实施闭合导线控制测量,补设或根据施工要求增设控制点,并进行固桩、护桩、交桩,复测完成后进行施工测量。 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测鉴定,并办理计量合格证书。 各种原材料的调查与合格性测试分析并编写试验报告。 3、施工机械进场方案 本工程所用机械全部由公司总部安排调运至工地,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及组织计划,各分项工程所用机械在其开工前五天全部运至工地。

本工程施工需要的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是施工的主力。在以往施工时,常因部分关键设备跟不上而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造成很大浪费。这种现象多为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计划不落实所致。因此,根据我公司现有装备的数量、质量情况和周密的计划,分期分批组织进场。其中需要维修、租赁和购置的,将按计划落实,并适当留有备份,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4、材料进场方案 先遣人员进场后,立即做出材料供应计划,确定工程按进度所需的石灰、粉煤灰、砂、石料等的供应地点、数量及运输方式,建立完善的检测试验手段,采购先期开工所需的工程材料,保证工程按期开工。所用材料将主要采用陆运的方式进场。 本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主要材料有:砂、石料、水泥等。材料的品质、数量、以及能否及时供应也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环节。材料准备工作的要点是:品质合格、数量充足、价格低廉、运输方便。在保证材料品质的情况下,

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分析 《中国土地科学杂志》是我国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地价评估部门,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工矿交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与土地专业相关的科技人员,特别是从事土地调查评价,土地规划、利用、整治、保护和土地信息等专业人员以及高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在科研、教学与业务工作中的参考文献。 土地整治项目不仅可以使农业增收增效,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由原来单一的追求耕地数量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并重转变[1],由最初的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2]。在国外土地整治效益分析中,景观效益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内容,这对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具有借鉴意义。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3]。社会效益分析是衡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分析是可研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评定一个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的一个基本标准;生态效益是衡量土地整治活动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景观效益是评价整治建设给环境方面带来的影响的重要元素。因此,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十分必要。 1综合效益分析

1.1社会效益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带来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配套建设,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区域,可以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需结合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在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平衡、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情况。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中低产田面积减少率、复种指数、新增耕地面积、居民年均收益增加值、粮食单产增加量、土地垦殖率、机械化作业率和群众支持率等8个评价指标[4](表1)。 1.2经济效益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是对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效益[5]。土地整治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现有耕地的地均产出水平和新增耕地的新增土地产出能力所带来的收益增加。经济效益可从现有耕地增产产值、新增耕地产值、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进行分析[4](表2)。1.3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土地整治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等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6]。土地整治项目的生态效益可从灌排保证率增加值、旱涝灾害控制率等方面加以分析[4](表3)。1.4景观效益景观效益是指土地整治后带来的村容整洁、布局合理的舒适景观,给当地居民带来舒适感,生存环境改善。景观效益具体是指能使农村各要素和组成部分种类大小、形态、数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