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第四章统计整理

学习要求:明确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起后的地位;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汇总技术;认识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学会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地运用。

§1、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2、统计分组

§3、统计分布

§4、统计表

★思考与练习

§1、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知识点: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索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

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整理的目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志进行区分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科学的分组是搞好

统计整理的前提条件)

2、资料汇总是对分组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并计算各组的单位数和合计数,计算出说明总体和各组情况的统计指标数值。

?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汇总主要有:(1)手工汇总: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2)电子计算机汇总:

3、编表统计表

即把汇总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

三、统计整理的组织方式

在手工整理的条件下,统计整理主要采用逐级整理的方式。在电子计算机整理的条件下,一般则采用集中或集中整理与逐级整理相结合的方式。

1、逐级整理:即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对原始资料自下而上地逐级汇总整理。

优点:可以将整理出的汇总资料提供给各级领导使用,同时在发现差错时可以及时查对。

缺点:由于汇总层次多,反复重录,容易在整理过程中发生差错;更重要的是统计信息损失较多,难于交叉得出更深入的资料。

适用:定期统计报表大多采用这种整理方式,不少专门调

查也采用这种整理方式。

2、集中整理:即把全部原始资料集中在一个统计调查机构中直接进行汇总整理。

优点:是在电子计算机整理的条件下,能够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交叉分组从而提高统计资料的利用率。

缺点:是对原始资料中的差错不易发现和纠正,整理结果不能及时满足各级领导的需要。

适用:对于十分重要或者时效要求极高的统计资料,往往采用这种方式整理。

3、逐级整理与集中整理相结合。

四、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并根据分析的需要确定具体的分组。

其次,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计算。

最后,通过统计表描述汇总的结果。

步骤:(一)设计整理方案

(二)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

(四)对汇总后的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五)编制统计表并绘制统计图

五、次数分布

1、次数分布:将总体单位数按某个标志进行分组后,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布,叫次数分布。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频率,是次数的相对数的表现形式。

2、分布数列的种类

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布数列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两种。

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即按品质标志分组而形成的分布数列。

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即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

变量分布数列又有单项变量数列和组距变量数列两种。

§2、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的含义: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联系的几个部分。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它同时具有两面含义:

1、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组

成部分。

2、对个体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统计分组任务和作用不同:

?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结构分组: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

分析分组: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类型分组、结构分组

现象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多属类型分组(例如工业生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私营、集体)

现象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多属结构分组(例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分------1000人以下、1000-5000人、5000人以上)分析分组的分组标志为原因标志,与原因标志对应的标志称为结果标志。

原因标志多是数量标志,也运用品质标志;结果标志是数量标志,而且要求计算为相对数或平均数。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分:

?简单分组:分组仅按一个标志来进行

?复合分组: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并且层叠在一起。

3、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

?品质标志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

?数量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

例如:对全国的工业企业进行

简单分组:

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城乡个体企业

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轻工业

按企业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复合分组:

1、在统计整理中,为了全面认识被研究现象总体,常常需要运用多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组体系

2、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及反映现象内在联系的标志来作为分组标志

1、按品质标志分组

?分组标志一经确定,组名称和组数也就确定,不存在组与组之间界限区分的困难。

?复杂的情况下,各组界限不易划分,从这一组到另一组存在各种过度状态,边缘不清。

2、按数量标志分组:

?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

按数量标志分组过程中,根据变量值取值范围不同,分为:(1)单项式分组:是依次将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

(只适用于离散型变量,而且要求变量值变动幅度比较小)(2)组距式分组:即在变量值变异幅度变动很大时,将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变量值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区间的距离称组距。(适用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

等距分组即标志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就是说各标志值的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条件下)?不等距分组:按等比的组距间隔来分组。

?根据事物性质变化的数量界限来确定组距。

3、组距和组中值

?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其中: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下限、每组的终点数值称上限

§3、统计分布

学习知识点:

一、统计分布的概念:

?统计分布是指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统计分布的实质: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又称分配数列或分布数列。

“单位”有个、次的含义,分配数列又称次数分布。

?分配数列包含的两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

?统计分布的意义:是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分配数列的种类:

1、品质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所编成的分配数列。

2、变量分配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所编成的分配数列。(又分单项式数列、组距式数列)

?分配数列的特点:

1、品质数列一般比较稳定,通常能够准确地反映总体的分布特征。

2、变量数列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有出现多种分布的可能。

二、频数和频率

1、概念:变量数列中的各组单位数表示我们所要考察的标志值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称为次数或频数,各组次数占总次数比重称为频率。

2、作用:在变量数列中标志值构成的数列表示标志值的变动幅度,而频数构成的数列则标志相应标志值的作用程度(频数愈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愈大,反之,频数愈小则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也愈小)

3、频率分布指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值范围(或以各组组中值来代替)和相应的频率形成的统计分布。

要求:各组的频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4、累计频数指首先列出各组的组限,然后依次累计到本组为止的各组频数。

累计频率指累计频数除以频数总和。

§4、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结构

?把汇总结果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这种表格叫统计表。(广义上,任何用以反映统计资料的表格都是统计表)

?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系统地表述数字资料的基本形式?统计表的构成:

1、从外表形式上看:标题、横行、纵栏、数字资料

2、从内容上看:主词(列在表的左方)

宾词(列在表的上方)

二、统计表的种类

1、按主次的结构,即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分为简

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简单表是主词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

?分组表是主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分组表用来揭示现象不同类型的不同特征,研究总体的内部构成,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复合表是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表。

三、宾词指标的分组配置

1、平行配置:指宾词栏中各分组标志彼此分开,各标志的分组指标做平行排列。

2、层叠配置:指将各分组标志层叠在一起,使各标志的分组指标有较大的增多。

四、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1、统计表的各种标题,特别是总标题的表达,应该十分简明确切,概括地反映出表的基本内容。

2、表的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一般应按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排列,即先列各个项目,后列总计。

3、如果统计表的栏数较多,通常要编号

4、表中数字应该填写整齐,对准位数

5、统计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

6、必要时,统计表应家注说明或解释

统计学第四章答案

五、计算题 1.某企业两个车间的工人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如下表: .. 从表中看,各个技术级别的工人劳动生产率(人均完成工时定额)都是A车间低于B车间,试问:为什么A车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又会高于B车间呢? 2.在某个核算年度内,两个建筑施工单位采购同一种建筑材料的价格和批量情况如下表。试分别计算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并从平均数计算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会有差别? .. 3.根据某城市500户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居民户按其食品开支占全部消费开支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分组后,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资料: .. 要求:(1)据资料估计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说明这两个平均数的具体分析意义。(2)利用上表资料,按居民户数加权计算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算术平均数。

(3)试考虑,上面计算的算术平均数能否说明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一般水平?为什么? 4.某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其原因。 5. 2004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6. 某学院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英语统考成绩如下表。要求:(1)分别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成绩; (2)试比较说明,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哪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差距更大?你是用什么指标来说明这些问题的;为什么? .. 7. 利用上题资料,试计算A班成绩分布的极差与平均差,并与标准差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看看三者之间是何种数量关系。 8. 根据某城市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500户居民按年收入水平分组后,分别观察其食品开支占全部消费开支的比重,整理得到如下的复合分组资料,试以恩格尔系数作为考察变量,利用资料(即恩络尔系数)分别计算该变量的总方差,平均组内方差、组间方差,并验证三者之间的数量关式:

统计学第四章答案及习题

五章平均、变异指标 (一)某厂09年A种车资料如下: 计算A种车平均每辆成本。 (二)某车间第一批产品的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试计算平均废品率。 (三)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该车间工人平均每人日产量。 (四)某厂从不同地区购进三批相同材料资料如下: 计算该厂购进该种材料的平均每公斤价格。 (五)某企业工人产量资料如下 (六)2009年9月甲、乙两市场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商品在两个市场平均每件的销售价格。 (七)某厂某车间工人产量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该车间工人平均每人日产量、标准差。 答案 (一)=f X x f ∑∑ =210×0.4+230×0.45+250×0.15 =225(元/辆) (二)χ = ∑ x ∑ f f =1%×35%+1.5%×40%+2%×25% = 1.45% (三)χ= ∑∑f f χ=(5×10+6×28+7×35+8×31+9×16)÷(10+28+35+31+16) =855/120=7.125(件) (四) 380004000022000= 10()3800040000220009.5 10 11 m X m x ∑++= =∑++元/公斤(10分) (五)200 20 36021201?+?+?= ? ∑??∑=X =)/(5.1200/300人件= (六)

(元/件) (元/件) (七) =(25×10﹢35×70﹢45×90﹢55×30)/(10﹢70﹢90﹢30) =42(公斤) 标准差σ = (公斤) 81.761200 12200)(2 === -∑∑f f x x 六章 动态数列 (一) 某企业09年二季度商品库存如下: 计算该企业二季度平均库存额。 (二)某商场2009年某些月分库存皮鞋资料如下: 计算该商场2009年皮鞋月平均库存量。 (三)某企业2009年工业总产值为250万元,若平均每年的发展速度为110%,那么到

统计学原理 第四章 动态数列 习题

第四章动态数列 1、已知某项经济现象"八五"时期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能够算出( ) A、五年间的平均发展速度 B、五年间的平均发展水平 C、五年间的累计增长量 D、各年的定基发展速度 E、各年的定基增长速度 2、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3、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 则该动态数列( ) 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 原材料库存量(吨) 8 10 13 11 9 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

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 C、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 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5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 4、下面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商品销售量 C、垦荒造林数量 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 E、产品产量 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6、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计增长量 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计增长量 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7、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 A、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9、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 )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 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 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

统计学第四章测试答案

第四章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 A.异众比率 B.离散系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 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下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2个平均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15AABCA 11、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3个标准差 B. 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 C.等于3倍的平均数 D.等于3倍的标准差 12、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3、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5、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2,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8、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综合指标 (2)

第四章 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其表现形式是绝对数,是一个有名数。 总量指标的作用: 1、是从数量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2、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 3、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以及其他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 ?????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总体标志总量:各单位 含的单位数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包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 ??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 ? ? ???劳动量指标价值指标 实物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相对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 相对指标的特点:把两个对比的具体数值抽象化,以集中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 ???? ?? ? ?千分数百分数成数倍数、系数无名数 有名数 三、常用的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计划任务数 实际完成数 例、某企业产量计划规定本月的产量要达到200万吨,实际达到220万吨,问该企业的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如何?

解:计划完成百分比%100?= 计划任务数 实际完成数% 110%100200 220=?= 例、某企业成本计划规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要降到50元/件,实际降到48元/件,问该企业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如何? 解:计划完成百分比%100?= 计划任务数 实际完成数% 96%10050 48=?= 例、某企业产值计划规定本年的产值要比上年增长10%,实际增长15%,问该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如何? 计划完成百分比%100?= 计划任务数 实际完成数% 5.104%100% 101%151=?++= 注意: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评价:收入收益性质的指标(一般规定应达到的最低限额),计划完成百分比大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小于100%为没有完成计划;成本费用性质的指标(一般规定应达到的最高限额),计划完成百分比小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大于100%为没有完成计划。 长期计划的检查? ??到的累计数 —计划中规定全期应达 —累计法达到的水平—计划中只规定末年应 —水平法 2、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全部数值 总体部分数值×100%

北大版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简版

第一章总论 1、单选题: (1)b (2)c (3)a (4)b (5)a (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 2、多选题: (1)a.c.e (2)a.b.d (3)b.e (4)c.e (5)b.d.e (6)a.b.c (7)a.c.e (8)a.b.c.e (9)b.c.e 3、判断题: (1)×(2)×(3)√(4)√(5)× 第二章统计设计 1、填空题: (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 (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 (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 (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 (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8)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9)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0)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 2、多选题: (1)b.e (2)a.d (3)a.b.c.e (4)a.c.e (5)b.d (6)a.b.c (7)c.d (8)a.b.c.d (9)a.b.c.d.e 3、判断题: (1)√(2)√(3)×(4)√(5)√ 第三章统计调查 1、填空题: (1)准确、全面、系统 (2)基础资料 (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 (4)核心、原始资料 (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 (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7)一次性、全面 (8)全面、非全面 (9)原始、次级 (10)范围 (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3)明确调查目的 (14)调查单位 (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 2、单选题:

统计学第四章习题答案贾俊平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 要求: (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 Statistics 10 Missing0 Mean Median Mode10 Std. Deviation Percentiles25 50 75 单位:周岁1915292524 2321382218 3020191916 2327223424 4120311723 要求; (1)计算众数、中位数: 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

网络用户的年龄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Q1位置=25/4=,因此Q1=19,Q3位置=3×25/4=,因此Q3=27,或者,由于25和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2=。 (3)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Mean=;Std. Deviation= (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 Skewness=;Kurtosis= (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分布,均值=24、标准差=、呈右偏分布。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1、确定组数: ()lg 25lg() 1.398111 5.64lg(2)lg 20.30103 n K =+ =+=+=,取k=6 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41-15)÷6=,取5 3、分组频数表 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 分组后的直方图: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习题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①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②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③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④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同一总体的单位数对比 2、平均数指标反映了同质总体的()。 ①集中趋势②离中趋势③变动趋势④分布特征 3、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2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①增加25% ②减少25% ③不变化④无法判断 4、对下列资料计算平均数,适宜于采用几何平均数的是()。 ①对某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求平均数②对一种产品的单价求平均数 ③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求其平均数④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时 5、SRL服装厂为了了解某类服装的代表性尺寸,最适合的指标是()。 ①算术平均数②几何平均数 ③中位数④众数 6、下列平均数中不受资料中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①算术平均数②调和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④中位数和众数 7、分配数列中各组变量值都增加3倍,每组次数都减少1/3,中位数()。 ①增加3倍②减少3倍③减少1/3 ④不变 8、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 ①算术平均数②调和平均数 ③中位数④众数 9、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78.6分和83.3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9.5 分和11.9分,可以判断()。 ①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②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③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 ④无法判断 10、离散程度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①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②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③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④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11、若两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大小时,应采用()。 ①全距②平均差③标准差④标准差系数 12、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①极差②平均差③标准差④方差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统计学,第四章,课后,答案,解析,第四章,练习题,单项选择,,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第四章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b.95.45%c.200%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b.95%c.5%D.114.5%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b.平均增长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部分 题目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题目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题目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题目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题目5: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题目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题目7: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它说明了单位标准差下的平均水平。() 题目8:1999年与1998年相比,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题目9: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题目10: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题目11: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题目12: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题目1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题目14;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二.单项选择题 题目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A、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题目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题目3: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统计学第四章

第四章 差异量 教学目的: 1、理解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与差异系数等概念; 2、掌握各种差异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数据的分布特征不仅有集中趋势,还有离中趋势。以动态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瞧,数据就是向中间变动的,也就是向两端变动的。两组数据可能平均水平相同,但两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如】:比较下列两组数据 A 组:88、82、73、76、81 B 组:92、86、70、72、80 两组平均数,80==B A X X 但R A =88-73=15,R B=92-70=22。即A 组较集中,B 组较分散。因此,我们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既要描述其集中趋势,也要描述其离中趋势。 差异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离中趋势或变异程度的量称为差异量。 常用的差异量指标有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与差异系数。 第一节 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 一、全距 全距:就是一组数距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优点:意义明确,计算方便。 缺点:反应不灵敏,易受极端值影响。 二、四分位距 (一)四分位距的的概念 四分位距:就是指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间部位50%个频数距离的一半。 ) (1.421 3Q Q QD -= QD :表示四分位距; Q 3:表示第三四分位数; Q 1:表示第一四分位数。 所以:四分位距的公式又为:

2 2575P P QD -= (二)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1、原始数据计算法 (1)将数据由小到大进行排列; (2)分别求出三位四分位数(点); (3)代入公式计算。 【例如】:有以下16个数据25、22、29、12、40、15、14、39、37、31、33、19、17、20、35、30,其中四分位距的计算方法如下: (1)先将原始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好; 12、14、15、17、*19、20、22、25、*29、30、31、33、*35、37、39、40 Q 1=18 Md =27 Q 3=34 (2)求出Q 1、Md 、Q 3; (3)将Q 1、Md 、Q 3的得数代入公式(4、1)。 82 1834=-=DQ 2、频数分布表计算法 利用频数分布表计算公式为: ) (2.4225 75P P QD -= 关键就是分别计算P 75与P 25,百分位数计算方法掌握了,这里的计算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三)优缺点 优点:意义明确,不受极端值影响。 缺点:反应不灵敏。 三、百分位距 百分位距:就是指两个百分位数之差。 常用的百分位距有两种:P 90-P 10与P 93-P 7 优点:意义明确,不受极值影响。 缺点:反映不灵敏。 第二节 平均差 一、平均差的概念

统计学课后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4章练习题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 A.异众比率 B.离散系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 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 D.100%的数据 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3、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4、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15、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 A.等于0 B.等于1 C.大于0 D.大于1 16、如果一组数据分布的偏态系数在0.5~1或-1~-0.5之间,则表明该组数据属于() A.对称分布 B.中等偏态分布 C.高度偏态分布 D.轻微偏态分布 17、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是()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等于1 18、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19、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在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20、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1、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

统计学原理作业

姓名:庄碧丽学号:1031232109 班级:10级市营1班学校: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 统计学原理作业 第四章 一、简答题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异同? 答: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都是总量指标,均表示现象的总量。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1)、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指标表示现象处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 (2)、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点指标则不能; (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计算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二、计算题 1、某企业所属三个分厂2010年下半年的利润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空格指标数值,并指出第(1)~(7)栏是何种统计指标。(2)如果未完成计划的分厂能完成计划,则该企业的利润将增加多少?超额完成计划多少?(3)若A、B两个分厂都能达到A 企业完成计划的程度,该企业将增加多少利润?超额完成计划多少?解:(1)计算空格指标数值如下表:

表中第(1)、(2)、(4)栏指标为总量指标,第(3)、(5)、(6)、(7)栏为相对指标。 (2)B分厂计划利润1724.00万元,实际只完成1637.80万元。如果B分厂能完成计划,则该企业的利润将增加 1724.00—1637.80=86.20万元,完成计划 4135.80+86.20-4043.71=178.29万元,超额(178.29/4043.71) *100%=4.41% (3)若A、B两个分厂都能达到A企业完成计划的程度,则B分厂的实际利润将增加1724.00*110.05%=1897.26万元,C分厂的实际利润额将达到1085.71*110.05%=1194.82万元,该企业利润将增加(1897.26-1637.80)+(1194.82-1140.00),超额完成计划4135.80+314.28-4043.71=406.37,超额406.37/4043.71=10.05% 2、某企业2009年甲产品的单位成本为800元,计划规定2010年成本降低4.5%,实际降低5%。要求:(1)计算甲产品2010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2)计算甲产品2010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doc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8、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9、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10、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A、75% B、40% C、13% D、17% 11、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章绪论 12% 一、掌握统计学的涵义,了解统计学产生与发展,正确理解统计学对象和特点;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算术学派,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二)国势学派,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德国国势学派。(三)社会统计学派,1850年,德国的统计学家克尼斯《独立科学的统计学》(四)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 2.掌握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和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等几个重要概念 总体: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共同性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分类:有限总体、无限总体。特点: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客观性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总体既可以指客观事物本身,也可以是反映该事物某重要数量特征的一组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就是总体单位。 标志: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的名称。分类:按表现形式(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按有无差异(不可变标志、课表标志) 变量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也被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指标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指标 = 指标名称 + 指标数值

特点1、数量性 2、综合性 3、客观性 4、具体性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联系:(1)一些数量标志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统计总体特征的(2)标志的具体表现,有的用数值有的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指标的分类1、数量指标:反映总规模,总水平,工作总量。如企业总数,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2、质量指标:相对水平,工作质量。如平均成本,死亡率,出勤率 指标体系: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整体。指标体系的分类1、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包括社会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等。包括宏观、中观、微观2、专题统计指标体系:针对某项社会经济问题的专项指标体系。 设置统计指标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4% 1.理解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特点以及适用场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11% 1.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对已整理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意义:1、统计整理是整个

统计学原理配套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填空题 1.综合指标的具体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2.相对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相对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形成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种计算方法。 4.总量指标是说明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标。5.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指标。 6.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________基础上计算的。 7.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______而计算的相对数。 8.实物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价值指标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计算结构相对数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3. 分子与分母属于不同总体的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4.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2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5000人,这个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5. 2002年上海市GDP的年增长率为10.9%,该指标是( )。 A.绝对指标 B.动态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2005年上海市GDP是北京市的134.18%,该指标是( )。 A.强度相对指标 B.动态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7. 劳动生产率属于( )指标。 A.动态 B.平均 C.强度 D.绝对 8.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本年实际比上年实际增长5%,则计划规定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A )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 D )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 A、75% B、40% C、13% D、17% 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 C )。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 D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BE )。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数计数 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 ADE )。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BC )。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