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一、相关概念

1.地表径流: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2.径流系数:一定汇水面积内总径流量(毫米)与降水量(毫米)的比值,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也是市政工程雨

水排放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3.降雨重现期:指某量级的洪水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俗称?N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表示当地发生这一量级洪水的概率为1%。

一般排水管道在计算管径时首先要确定降水重现期,我市道路排水管道一般重现期选2年。近年来标准有所提高,如二环西路、二环西路南延排水管道雨水重现期按照要求提高至P=3年,径流系数取0.7。

4.低影响开发(LID):简单的讲,就是开发后与开发前水文条件基本相同。开发前有多少雨水形成径流排入河道,开发后也应有多少雨水形成径流排走,而不显著增加。

1990年美国率先提出,2005年在中国有关资料上首次出现,2013年12月份,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后,各地各部门加大贯彻力度,并且写入了建设领域的相关制度、

规范。

低影响开发规划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径流总量控制一般采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控制目标。理想状态下,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一般情况下,绿地(如开发前的济南南部山区)的年径流总量外排率为15%至20%(相当于年雨量径流系数为0.15至0.20),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最佳为80%至85%。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控制频率较高的中、小降雨事件来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为一一对应关系,以济南为例,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至8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

33.5mm、41.3mm。

二、领域大事记

1.习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在2013年12月12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到:?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做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北京建筑大学为

主编单位,经过进2年的调研、起草,2014年10月,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将不再以?修大管子?为主,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解渴财富,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

3.财政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原文如下:

?一、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

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

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注: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

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

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

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

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PPP

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

作关系,而广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

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原则。)

二、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试点城市应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试点城市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应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试点城市按三年滚动预算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另行印发。

三、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试点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对申报城市进行资格审核。对通过资格审核的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组织城市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四、对试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定期组织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具体绩效评价办法另行制订。

五、各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谋划,组织有关城市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具体申报工作另行通知。”

以上是《通知》全文。目前共有包括济南在内的34各城市进行了申报,预计4月份初选9个城市参加答辩,最终选取6至7个城市作为试点,中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

三、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做的转变

1.理念上要转变:在认识上,要将雨水从一个包袱转变为一种资源。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下一步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必须调整,把雨水这个包袱变成城市解渴的财富。

2.雨水处理方式要调整。以往处理方式非常单一,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从源头做起,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从而由以往的单一?排?,转变为?收、蓄、渗、净、用、排?。

3.专业上强调合作、联动。以往在雨水防洪除涝等处理方面主要是市政公用部门的职责;建设海绵城市必须要由多专业、多部门配合联动,涉及规划、国土、水利、园林、林业、市政公用等诸多部门。

四、网上部分市政应用图片

嘉兴

海绵城市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海绵城市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海绵城市材料项目背景 综合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表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继续显现,新动能加快成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新产业实现增长较快。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和2.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4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成本和杠杆率降低。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39元,同比减少0.35元。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海绵城市材料投资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 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

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项目规划咨询单位:泓域咨询机构Macro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工业园区。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十二五”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稳妥应对动力转换和发展转型带来的压力挑战,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三个跨越”:生产总值跨越5000、6000亿元台阶,2015年达到6446.1亿元,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越300、400、500亿元台阶,达到542.7亿元,年均增长17.9%;人均生产总值跨越1万美元台阶,达到1.5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8.5%和13.9%。县域实力不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个,比“十一五”末增加6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7.7:58.9:33.4调整为6.8:51.6:41.6,是全市服务业比重提升最快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351

海绵城市介绍

海绵城市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

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海绵城市规划要求

海绵城市规范要点 最近,关于海绵城市的文章与案例越来越多,各种做法也是众说纷纭,其实它无非就是城市雨水处理的一种工程技术方法。那到底是怎样一种处理手法呢?请看下文: 1.透水铺装 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2.下沉式绿地 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 3.生物滞留设施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 mm。 (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海绵城市复习材料1

1.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15年4月, 从130多个申请城市中选出试点城市(D)座。 A.13.0 B.14.0 C.15.0 D.16.0 2. 最早提出LID理念与绿色基础建设,要求在源头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强调还 原开发前水文循环的国家是(B)。 A.英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3. 由于水多,强调排水,并利用源头管理方法对径流和污染物进行控制,“排” 的过程中体现可持续性的国家是( A)。 A.英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4.由于水少,采用水敏感城市设计,通过雨水源头控制,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也增加供 水的国家是(C)。 A.英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5. 城市发展带来许多城市水问题,下面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BDE)。

A.水环境污染 B.水生态破坏 C.大面积地面硬化 D.水资源短缺 E.水安全风险 6.由降雨径流给城市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AC)。 A.初期径流污染 B.大面积地面硬化 C.合流制溢流污染 D.河道硬质化 E.水资源短缺 7.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 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A.正确 B.错误 8. 国家提出“以水定城”战略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容易给城市带来内涝等灾害,从而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A.正确 B.错误 9. 海绵城市建设应因城因地而异,科学规划、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工 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不会一蹴而就。() A.正确 B.错误 10.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促进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能够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A.正确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见图 1-1)。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发达国家人口少,一般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绿化率较高,在场地源头有充足空间来消纳场地开发后径流的增量(总量和峰值)。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图 1-1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从上述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突出问题的复杂性,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城市建设过程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容,并统筹协调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因此,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材料

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修改版) 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 项目单位: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工咨甲10820070043 单位负责人:王金山 总工程师:郭荣辉 技术负责人:邹军高级工程师经济负责人:刘凤祥高级工程师 参加编制人员:王琳琳高级工程师 翟伟娜高级工程师 赵蕾高级工程师 宋学丹助理工程师 校核:赵红音 校对:徐静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5)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5 问题与建议 (7) 第二章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9) 2.1 城市概况 (9) 2.2 城市生态本底 (11) 2.3 现状评价 (12) 2.4 需求分析 (15) 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区域条件 (20) 3.1 项目地点 (20) 3.2 区域建设条件 (20) 第四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8)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8) 4.2 建设原则 (28) 4.3 主要建设任务 (28) 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案 (32) 5.1 工程概况 (32) 5.2 设计依据 (32) 5.3 海绵型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33) 5.4 海绵型道路技术措施 (37) 5.5 海绵型道路工程部分道路改造、交通设施 (49) 5.6 合流制改造工程 (32) 5.7 工程量 (72)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之使用的探讨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之使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04T17:23:05.9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梁冬艳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 身份证号:41048119890119XXXX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重点就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中的“渗”技术的使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雨水滞留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首位。通过具有渗透功能的设施在源头分散的就地拦蓄雨水径流入渗,既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市政排水压力,又减轻了对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地下水,美化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技术措施和手段。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 国际上通常以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作为海绵城市的衡量标准,一个成功的海绵城市建设须在应对洪涝灾害等方面具备较好“弹性”。当城市遭遇暴雨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雨水下渗,而在城市长时间不降雨时,又可将地下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由此可见,海绵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特征,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谋而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海绵城市中渗的适用条件 以下条件禁止使用:①雨水入渗场所应不引起地质灾害及损害建筑物;②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场所;③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适用条件为:①采用土壤入渗时,土壤渗透系数宜大于10-6m/s,且地下水位距渗透面高差大于1.0m;②当入渗系统空隙容积计为调蓄设施时,应满足其入渗时间不大于12h;③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层厚度不小于600mm,面层为透水层或绿地,且设有排水片层或渗排水管时,可计为透水铺装层;④除地面入渗外,雨水入渗设施距建筑物基础不宜小于5.0m;⑤当雨水入渗设施埋地设置时,需在其底部和侧壁包覆透水土工布,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宜为200-300g/m2,其透水性能应大于所包覆渗透设施的最大渗水要求,并应满足保土性、透水性和防堵性的要求。 三、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技术典型应用设施 (一)透水铺装 目前,主要使用的透水铺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浇整体铺筑,比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合料大孔隙透水铺装(PPM)等;整体现浇铺筑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选择范围广,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的统一和协调,其中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合料大孔隙透水铺装(PPM)在人行道和广场的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一类是预制件铺装,比如混凝土透水砖、陶瓷透水砖、聚合物砂基透水砖等。预制件铺装有混凝土透水砖、陶瓷透水砖、聚合物砂基透水砖等。混凝土类透水砖和陶瓷类透水铺装均采用大孔隙透水结构,透水速率快,但无过滤功能。聚合物砂基透水砖具有微孔渗滤功能,路用性能较好。对于透水铺装材料的选取而言,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孔隙大小与透水性、透水时效性、强度耐久性、造价等相矛盾的问题,但大孔隙具有易堵塞、透水年限短、无过滤功能,不满足“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易造成海绵城市建设配套系统失效。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铺装材料的强度、耐磨、冻融等物理力学性能。因此,将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胶凝剂或外掺剂来研究透水铺装是一个发展趋势。大孔隙生态透水铺装明显存在固有的缺陷,而砂质微孔渗滤铺装结构具有多功能属性,能够克服大孔隙类生态透水铺装的系列缺陷。大孔隙透水铺装材料虽然造价较低,但在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内翻新次数较多,不能满足海绵城市对透水铺砖的要求。砂基透水砖等微孔渗滤结构,尽管存在生产质量控制难、采用进口设备成本高和产品价格高问题,但综合比较其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大孔隙类透水铺装产品。 (二)渗排一体化管道 渗透排放一体化管道系统是建筑生态化、资源化的一种全新的系统工程,以雨水渗透和存贮为目的,兼具排水、抑制洪灾功能,具有良好的节水功能和环境生态效益。城市绿地雨水井可采用渗井形式,雨水管采用渗管形式,通过地表、渗管和渗井多层次立体渗透,达到加快地表水入渗和吸收的作用。公园绿地内的径流雨水污染较轻微,雨水井可全部采用渗井形式。防护绿地内的径流雨水污染较小,可通过植草沟、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后溢流入渗井。城市广场内的径流雨水污染较严重,不宜采用渗井。 (三)环保型塑料模块渗渠 塑料模块渗渠一种主体由储水模块组合形成承力骨架,外包土工布构成的集水渠。渗渠具有很好的排水能力,同时兼顾蓄水能力。降雨过程中径流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汇集或者通过级配碎石入渗进入模块渗渠内储存,待降雨结束之后可以直接从指定的取水口抽取回用,也可通过渗透的方式慢慢向底部及周围土壤渗透,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地下水源,提升地下水位。 (四)雨水滞留设施 雨水滞留设施是一种有效的雨水储蓄与净化处置技术,也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滞留设施通常建在道路两边、城市广场、花园小区、河道两侧等,建造地理位置在汇水面最低的地方,方便雨水的汇流。雨水滞留设施有单一形式的雨水滞留设施和多功能形式的雨水滞留设施,单一形式的雨水滞留设施功能形式的雨水滞留设施由两种及以上雨水滞留设施组成,一般会根据雨水收集利用目标选择不同的形式。雨水滞留设施结构形态不同,功能差别明显。雨水质量设施种繁多,常见结构形式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渗透塘、湿塘、蓄水池等。以下经分析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 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雨水蓄滞带和净化领域。雨水花园一般建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由耐淹植物、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树皮覆盖层、种植填料层、砾石层组成。雨水花园根据是否在底部做防渗和是否埋设穿孔管,分为自然入渗式和外排式,自然入渗式底部无任何防渗措施,雨水下渗和蒸发是滞留雨水的主要排空方式,此类雨水花园通常建在花园小区、公园内,体积较小;外排式雨水花园底部需做防渗处理,通常铺设防渗透膜,并埋设穿孔管,雨水下渗至底部时通过穿孔管排出,适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篇一:常德南宁海绵城市的考察报告 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3月14日至19日,由市政府研究室李文新副主任率队,市水务局、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有关人员参加,组成的调研组,考察了常德、南宁两个第一批国家试点海绵城市。此次调研合计6天,目的是学习和借鉴这两个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与做法。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行程安排 二、调研主要内容 (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出台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文件有哪些亮点及成效如何; (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建设时序、投融资模式、

标准体系等方面,建设中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 (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 1 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规划、住建、水务、市政、园林等部门联动协调和配合情况,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四)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做法,包括组织架构,人员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 (五)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城市道路项目规划、建设、协调、验收等经验做法。 三、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情况介绍 海绵城市,又为低影响雨水开发构建系统。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

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也即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新建的建筑、道路、绿地等场所对雨水要有渗、滞、蓄、净、用、排几项功能,不能象传统开发模式那样,对雨水只靠集中排放单一方式,没有积、蓄、自然净化、利用等功能。积、蓄雨水可以减轻市政管网的排放压力,起到部分防洪排涝作用,自然方式净化是为了防止雨水二次污染,降低河涌治污成本。海绵城市一项重要指标是径流排放,这一指标是衡量该区域积、蓄等纳水的能力。 2015年3月,常德、南宁两个城市入选国家第一批试点海绵城市后,以新型城市发展观和建设模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掀起了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在这轮新型城市建设过程 2 中,他们也拓宽了海绵城市建设概念的内涵,将数字化市政、涉水国有企业改制等,凡是与城市治水工作有关的工作均纳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范畴,其

海绵城市理论

一、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概念的产生源自于行业内和学术界习惯用“海绵”来比喻城市的某种吸附功能,最早澳大利亚人口研究学者Budge(2006)应用海绵来比喻城市对人口的吸附现象。近年来,更多的是将海绵用以比喻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俞孔坚与北大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在《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俞孔坚和李迪华提出把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作为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十大关键战略,指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俞孔坚,李迪华,2003)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国规划网、作者刘红 植物方面:①建造街道生态调节池(沟)如下:

②适当堆造地形、构建植被集雨盆地,注意排水坡度: 材料方面:

①硅砂滤水砖/硅砂透水井 ②透气保水树坑盖板 ③ 技术方面: ①、较早的实践案例包括天津桥园湿地系统,通过简单的填挖方,形成海绵体,收集雨水,在解决城市内涝的同时,利用雨水进行城市棕地的生态修复和公园营造,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类似的绿色海绵工程也在秦皇岛滨海生态修复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②、董淑秋、韩志刚,其在《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中提出“生态排水+管网排水”的“生态海绵城市”规划概念,主要针对规划区的雨水利用问题。 ③、LID 低影响开发技术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 ④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要比路面低10厘米左右,绿化带每隔20米设置一组植生滞留槽,并自上而下分为蓄水层、种植土层、粗砂填料层、砾石层 二、绿道设计的相关规范 1、①主游路主要起景点联系、功能分区界限的功能,一般宽3-4米; 次游路主要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通常宽2-3米; 游步道是完全融入大自然景观的道路,采用的宽度为1-2.5米,也有小于1米的。 ②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米,靠路边和靠分隔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米。自行车道路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米;混有其他非机动车的,单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应为4.5m。 2、驿站的服务半径 3、活动广场 4、道路两侧及广场的果皮箱设置间隔应符合规定,商业、金融业街道间隔为50至100米;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间隔为100米至200米;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间隔为200米至400米,广场按每300米至100平方米设置一处。 果皮箱的单侧设置间隔宜符合下列规定,并可根据人流量的大小和废弃物产生量适当增 减间距:食堂等人员短时间相对集中区域,其主要通道布置2个,次要通道布置1个。 主要参观通道宜为150m左右,物流通道无需布置。 5、路宽等于灯高;间距为3倍路宽。。250W的高压纳灯的杆高一般是8米或者9米,间距有30/35/40都可以,如果遇到有弯的地方,间距*0.55或者0.7的系数,一般路宽和灯杆高是1:1左右的话,单侧

《关于海绵城市》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是中国综合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宏伟系统工程。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考虑的一大现实是中国地区差异性大,中国东西南北中,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比如北方多缺水,南方更容易内涝。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立足具体问题因地制宜。 (摘编自《海绵城市试点两年多,带来的好处真不少》人民网2017.08.17)材料二: 外媒称,在面临迅速的城市化和极端天气这两大挑战的情况下,中国正采取一种新策略:将城市变成巨大的“海绵”。30个试点城市正试图锁住更多的水分,以帮助应对从洪涝灾害到极端高温和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就像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在迎来迅速的城市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洪水、水资源短缺和酷暑等极端天气,这两个问题都可能让更多的人面临危险,但是2015年发起的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旨在降低这种威胁。 报道称,试点城市负责设法吸收、存储、过滤和净化雨水,并将之留在他们的区域内,当需要时再放出来用于再利用,而不是通过下水道和管道任其流走。 这些城市,包括北京、深圳和上海在内,在以节水方式重新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获得了资金支持和实际的帮助,目的是到2030年把中国80%的城市地区都变成“海绵”。 报道称,这一雄心勃勃的努力的核心就是雨洪利用和水资源保护。 但是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城市地区气温升高,海绵城市还有另外一大好处:它们可以减少热浪的袭击,尤其是在大量混凝土和沥青吸收热量的城市地区。 树木和其他植物可以吸收水分并通过蒸发将之释放,这带来了冷却效应,就像人通过出汗降温一样。 就在中国南方遭遇暴雨和洪水之际,人口达到2400万的大城市上海却在摄氏40.9度的高温中蒸烤。 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报道称,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包括建设绿色屋顶和外墙,打造城市湿地和沟渠,将用过的水过滤用来补充蓄水层、灌溉花园和城市农场,冲马桶并打扫房间。

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专用的高抗飞散材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专用的高抗飞散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2~5份,增粘剂1~3份,高分子聚合物改 性乳化沥青30~60份,渣油或重芳烃3~8份,溶剂1~5份,细集料0~10份。本技术还提出应用所述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专用的高抗飞散材料进行施 工的方法。本技术提出的高抗飞散材料在常温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在新建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施工结束1天内使用智能洒布车均匀洒布,材料 固化快,自然养护时间短,渗透性极强,不会造成路面面层孔隙堵塞,不影响海绵路面抗滑及透水性能。 技术要求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专用的高抗飞散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 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2~5份,增粘剂1~3份,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30~60份,渣油或重芳烃3~8份,溶剂1~5份,细集料0~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飞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脂肪族多胺、芳香族多胺、其他含氮化合物及改性脂肪胺类中的一种或两种复 合,所述水性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混合比例为1: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飞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丁苯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物、苯乙烯-聚乙烯/丁基-聚乙烯、聚氯乙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飞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乳化沥青固含量不少于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专用的高抗飞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为增粘树脂,为合成石油树脂或天然树脂,其中, 所述合成石油树脂为C5、C9系石油树脂中的一种,所述天然树脂为松香、松香酯以及改性松香酯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飞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丙酮、环己酮、正丁醇、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专用的高抗飞散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集料为合适级配的集料或30~50目的细砂,所述细砂为 机制砂、石英砂、金刚砂、河沙中的一种。 8.应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专用的高抗飞散材料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常温条件下,将水性环氧树脂与溶剂,渣油或重芳烃混合,搅拌均匀; 2)将增粘树脂加热熔化,按比例加入到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中,搅拌20~30min均匀; 3)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乳液与步骤2)得到的乳化沥青乳液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4)将固化剂按比例加入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均匀; 5)将细集料加入步骤4)得到的混合液中,搅拌20~30min,即进行洒布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抗飞散材料的撒布量为0.1kg/m2~0.4kg/m2,在新建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施工结束1天内洒布。 技术说明书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专用的高抗飞散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道路铺装材料。 背景技术 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透水路面是指路面结构层采用大孔隙混合料铺筑,路表水可以进入路面结构层,渗透到路基土中,渗透到土基中的雨补充地下水,参与水循环。透水路面具有提高轮胎与路面摩擦力、降噪、减少炫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少路表径流等优点,因此,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在广泛关注。 在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压路机或其他重型机械地过度碾压作用,容易造成沥青膜损伤、缺失等情况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石料掉粒、沥青混合料局部粘聚力下降现象,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降低透水路面使用年限。

海绵城市理解

关于海绵城市的理解 理解 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内涵是:现代城市应该具有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共建弹性雨水基础设施(城市绿地水系、绿色基础设施、雨水基础设施) 1、从建设过程看,海绵城市建设涵盖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全过程。 2、从涉及专业看,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的理念,而不是水专业自 己专业的小问题,需要整合规划、给排水、园林、交通、景观等多专业的协同工作。 3、从雨水微观层面看:海绵城市不等于雨水资源化、不等于排水 防涝、不等于非点源污染控制,而是各方面综合。 2014年2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

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将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这将是我们设计行业的一个新的机遇。 乌鲁木齐气候简述: 乌鲁木齐市位于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南北疆交通的枢纽,也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乌鲁木齐气候背景分析: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工作计划:

海绵城市项目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项目施工方案

大东片区路网及配套设施工程征润州路节点景观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江苏三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大东片区路网及配套工程项目部 2015年11月

节点景观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江苏三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大东片区路网及配套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制人:徐海俊(工程师) 审核人:周健(项目总工程师) 编制日期: 2015年11月

征润州路节点景观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综述 1.1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现场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88)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5、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16、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7、现行国家及市建筑施工管理规定 1.2 工程概况 征润州路节点景观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铺装、坐凳、踏步及绿化工程等。 铺装一面积约583m2,大面积采用30厚彩胶透水石。 铺装二面积约120m2,大面积采用60厚100*200透水砖。 停车场面积约300m2,大面积采用60厚100*200透水砖。 1.3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是根据甲方提供的施工图、有关标准及国家规范、规程标准及文件编制的。在施工中,我公司本着对建设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积极与质量监督部门配合,服从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管理,从严控制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同时,在施工中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将建

海绵城市新型材料投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海绵城市新型材料投资项目立项申请报 告 一、海绵城市新型材料项目背景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更多地使用传感器、工控系统和工业互联网系统实现智能决策。所以我国要突破智能制造方面的一些短板和瓶颈,要把这些工作解决好。落实《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海绵城市新型材料生产制造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名称:汕头某某有限公司。

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 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汕头某工业园。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汕头,广东省辖市,潮汕三市之一地级市,是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粤东中心城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邻揭阳,东南濒临南海。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海岛岸线长167.37公里,有大小岛屿82个。汕头是全国主要港口城市、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汕头港于1860年开埠,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美称,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文具生产基地。2017年2月汕头市政府联合汕尾市政府、揭阳市政府共同规划汕头至

汕尾的“双汕铁路”。 (三)项目用地性质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汕头某工业园建设。 (四)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5304.31平方米(折合约52.93亩),净用地面积35304.31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52.93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海绵城市新型材料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海绵城市新型材料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 (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5.90%,建筑容积率1.6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20.52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中国制造2025

海绵城市

绿化亮点施工-海绵城市LID技术 前言 为响应公司关于创建“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的要求,我项目经认真的策划,确定以海绵城市LID技术作为创优亮点试点,并制定了相应的创优管理办法,力争在创建“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本工程将按照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的目的,通过考核流程中的自检、预检、复检三个阶段对工程全过程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我公司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和整体移交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实现质量创优、管理创优,顺利通过工程达标投产考核。为达到上述工程创优目标,特制定本工程创优策划书如下。本策划依据施工合同、国家和建设部的有关法律法规、我公司的规章制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本策划结合长春新区四路三桥域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大纲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案措施拟定。通过策划书的实施,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对参与工程施工的所有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工程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一、工程概况: 远达大街(长德甲三路-长德甲四路南)标准段:20m绿化带+15m 机动车道+4m绿化带+15m机动车道+20m绿化带=74m;中科大街(规划路—长德乙五路)标准段:20m绿化带+15m机动车道+4m绿化带+15m 机动车道+20m绿化带=74m;

兴福大路(甲一街西-龙双公路)K8+957.42~K15+848.372标准段:20m绿化带+15m机动车道+4m绿化带+15m机动车道+20m绿化带=74m; 下沉式绿化带及雨水花园是一种生态的市政道路排水技术,主要通过强化雨水渗蓄作用优化市政道路排水。下沉式绿化带所占面积比例、绿化带的下凹深度、绿地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和设计暴雨重现期是下沉式绿化带的重要设计参数,对下沉式绿化带的应用效能有很大影响。下沉式绿化带的应以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暴雨洪峰流量、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对于解决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增加城市地下水资源、节约道路绿化灌溉用水等方面也都具有重要作用。海绵城市主要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二、亮点管理机构 项目部管理机构见表1-1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背景 城市概况。济南是著名的泉城。济南名泉“中国唯一,世界罕见”,是济南乃至国家的名片。市域内河湖纵横、泉水众多,自古以来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美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独特的城市风光,“山、泉、湖、河、城”是济南独特的城市魅力。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城区南部岩溶地质,渗漏带分布广泛,雨水入渗条件优越;北部岩浆岩阻隔,将渗入地下的雨水续存,转化成为地下水。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济南七十二名泉,也形成了具备良好“蓄水、渗水、净水、释水”条件的“天然海绵体”。 1.问题与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迅速扩张,城市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我市仍面临泉水枯竭、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等诸多现实问题。一是泉水枯竭。随着城市硬化面积的增加,泉域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减少,泉水曾

多次出现停喷危机。二是洪涝多发。济南地势南高北低,降雨季节性强,极易出现马路行洪现象,历史上曾出现1987年“”、XX年“”等特大城市山洪。三是水源不足。济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属典型资源型缺水城市。四是水质污染。截至XX年底,建成区内仍有31处河段存在黑臭现象,亟待治理。建设海绵城市,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试点区选择。为充分发挥试点建设的示范带动与引擎推进作用,我市将城区上游39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本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主要考虑是:该区域南依群山,北靠泉群,为坡地与平原结合地形,其用地构成、新老城区具有典型性,堪称“微缩版的济南市”。同时,该区域地处强渗漏带,是泉水重要补给区,区域内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问题十分突出,具备较好的代表性。 二、经验做法 建立高效工作推进模式。市政府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横向推进以8个项目部为主、纵向突破以6个职能组为主的矩阵式管理架构。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组织管理与推进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申报材料

海绵城市申报材料 篇一:某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申报材料(事务所资料内部审核通过版)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申报材料 目录 1 某市基本概况 ................................................ . (9) 1.1 城市概况 ................................................ . (9) 1.1.1 某的区位特点 ................................................ (9) 1.1.2 某的历史文化特点 ................................................ . (9) 1.1.3 某的市情特点 ................................................ . (10)

1.2 降水、径流及洪涝特点 ................................................ 14 1.2.1 降水量................................................. (14) 1.2.2 洪涝特性 ................................................ (18) 1.3 水资源状况 ................................................ . (19) 1.3.1 概述 ................................................ . (19) 1.3.2 水资源量 ................................................ (19) 1.3.3 水资源利用情况 ................................................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